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4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11篇。

以下是中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准备的“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请务必留意我们网站的最新资讯确保及时做出处理。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1)

一、基础知识:

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情感目标: 1.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决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2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借以求富求强。他们既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3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三、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破产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学法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对比法;分析归纳法;立表法;纲要归纳法。 2.为达此目标,采取如下教法:讲述法,讲解法,淡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应主要抓住: 1.洋务运动兴起的前提条件。

2.讲清“洋务”和”洋务运动”的含义。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列表归纳四个方面: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通过归纳让学生更好掌握主要内容。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1.分析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但最终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不能让中国富强。 2.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3.还应该使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事件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的分析。 4.通过启发提示,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洋务运动的评价。

(2)曾国藩,倭仁的言论 (3)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表 (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表 (5)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6)本课板书结构图

师: 他们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此外,还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

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者内部出些了分化,一些官员试图以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僚被称为洋务派,他们在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而另一部分官僚则坚决反对采用西方科学技术,这些人被称为顽固派,他们以倭仁为代表。

师: 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异同?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从这两段言论中,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中心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对西方技术上,明显是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但是,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又是一致的。

板书: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师: 所谓洋务是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如外交、购买洋枪洋炮等。因此,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阻止。但洋务运动还是得以顺利开展,它必须有几个前提,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下。

师: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师: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期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师: 洋务派首先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1861年曾国藩占领安庆和,立即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师: 到70 年代,洋务派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 板书: (2)兴办民用企业

师: 为什么70年代后要转向民用工业呢? 生: 思考并回答(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要的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师: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那么这里“近代”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同时,还筹划海防。

师: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在创建海军的同时,洋务派还重视培养人才。

师: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科学技术,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那么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

师: 洋务派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二是派遣留学生,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洋务派兴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师: 但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板书: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师: 那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请同学们看教材最后部分。洋务运动失败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有关内容,从哪些史实说明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生: 回答(奕忻批评洋匠唯利是图,又如福州船政局的洋匠峡技居巧。) 师 : 顽固派又是怎样阻挠和破坏? 生: 回答(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从一开始就反对洋务运动,从中破坏,) 师: 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哪些,为什么他们不能使洋务运动成功?

生: 回答(在中央只有奕忻一人,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为代表。这一方面力量有限,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害怕“外重内轻”,由不懂军事技术的满族官僚办军事企业来牵制洋务派。)

师: 我们可以用哪些史实来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生: 回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他们反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要维护和巩固清朝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了它的失败是必然。)

师: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呢? 板书:

师: 对于洋务运动,主要有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理由。

生: 讨论发言(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还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封建文化制度做出了尝试,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是清政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它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镇压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强和求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所以主要是消极作用。)

师: 对于洋务运动,主要有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理由。

生: 讨论发言(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还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封建文化制度做出了尝试,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是清政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它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镇压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强和求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所以主要是消极作用。)

师: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大家课后可以继续讨论。同学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一定要据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它的内容和结果,辩证的分析它。因此,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但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

小结: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他们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完成讲评课后练习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曾国藩和倭仁言论的材料。

1. 材料中的“今日和议和既成”指的是什么?帮助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更好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2. 比较曾国藩和倭仁主张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分析二者主张的一致性,培养学生归纳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归纳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关内容,如洋务运动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四:____——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四字旗号——自强求富;四方面内容——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培养人才;四点失败原因。通过纲要归纳,帮助学生更好掌握重点知识。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1.台儿庄战役。

1.讲述法。对平型关大捷等内容,可采用此法。通过讲述,使学生联系旧有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2.影像法。对台儿庄战役可用此法。

3.讨论法。

4.故事法。对台儿庄战役的另一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5.分析法。对百团大战的内容可用此法。

6.提问讲解法。针对“七大”的内容。需要设问引导,步步深入,讲解帮助理解。

1.挂图:(或者教师画在投影胶片上)《平型关战斗示意图》《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2.投影仪。

3.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有一个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在台儿庄战役进行的激烈的时候,日军凭借炮火优势,攻入台儿庄城内。守城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乘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那么,台儿庄战役是怎样发生的?台儿庄战役里蕴含有一种什么精神?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等等。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组织学生看电影《血战台儿庄》片断,然后教师提问)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当时的大概情况如何?影片中反映的战役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对后来的影响如何?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敌抓伕要工 218400000个 34800000人 同学们,在投影显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材料显示的仅仅是众多的根据地中的一个的情况,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国人民所付出的代价,不仅是财产上的。八年抗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那主要是靠中华民族的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用血肉之躯筑成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挡住了日寇的侵略。最终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内容——血肉筑长城。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挂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略)从中找出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军事行动。然后看课本第一段的描述。

[教师讲述]八路军改编后,各师即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总指挥部率领下,先后由陕西韩城县和潼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已前进到广灵、灵丘、涞源一带,正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9月24日夜,第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另一个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间活动,箝制敌人,保证全师侧翼安全)。拂晓后,敌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以百余辆汽车、两百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的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间发起猛攻。敌遭意外打击,不知所措。被击毁的马车、汽车充塞道路,敌行军纵队顿时瘫痪。八路军战士勇猛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一部分战士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制高点,居高临下,对敌人形成夹击,将敌长蛇阵斩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激战至午后,小塞村、老爷庙、辛庄一线山谷中的敌人全部被歼。随后,八路军继向东跑池发动进攻,因在此部署的国民党军队未能密切协同,致使敌人夺路而逃。这次作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善于近战和山地战的特点,保持了战斗的突然性,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火车两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我刚才讲述的平型关大捷中,你们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回答一: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

回答三: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威望。

[教师过渡]继八路军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后,李宗仁在1938年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又一次大的军事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看课本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内容。对整个战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复述台儿庄战役的过程。

[学生复述]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再参照“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来猜想日军的战略意图。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日军的作战意图是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和矾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接着,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了解和感受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讲一讲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人奋起反击的表现。真正理解“血肉筑长城”的含义。

[学生讲述]……

[教师讲解]日军占领南京后,部队分为华北、华东两大块,为沟通南北,协同作战,日军统帅部决定南北两路沿津浦线对进,战略目标即是徐州。

1937年12月17日,日本大本营命令华北方面军向山东发起黄河渡河作战。命令下达后,12月23日,日军成功地渡过了黄河。此时担任黄河防守的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韩复榘面对孤军突进的敌军,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御,只是散布妥协投降的论调,自己也于24日离开济南退到泰安,只留第二十师象征性地守卫济南。日军渡河后,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于27日侵占济南。4天之后,进占泰安,韩复榘再次南逃,日军乘势于1月11日占领济宁。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山东这一关系全局的重要地区。津浦路北面大门洞开,给中国方面此后作战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严肃军纪,中国军事当局根据战时军法,于1月11日,由蒋介石亲自召集第一、五战区80余名高级军官开会,将韩复榘拘捕,不久,在武昌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韩复榘不遵军令,擅自撤退,致使津浦路北段已无险可守,罪不可恕。

日军在津浦路北段的进攻本来只是试探性的,却取得了意外的战果,但在主攻方向津浦路南段,日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2月10日,在南路我军初步取得主动权的情况下,李宗仁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下令向津浦路北段日军进攻,夺取济宁等日军据点。

在华北担任津浦路北段作战的坂垣第五师团与矾谷第十师团,自恃为日军精锐,骄横不可一世。急不可耐地要求攻击徐州,争抢打通津浦路的头功。3月上旬,日军大本营批准了第五、第十师团南下作战的要求。两师团随即出动,第十师团由济宁沿津浦路南下,企图占据枣庄、峄县,第五师团由沂水南下,向临沂发起进攻,两军计划在台儿庄会师,合攻徐州。徐州外围的台儿庄之战,由此展开。

台儿庄,在山东南部,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北部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军占领台儿庄后,即可以此为据点,直下徐州。

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出动后,首先进逼临沂,2月下旬,即在临沂与庞炳勋的第四十军展开大规模的攻防战。庞部是杂牌部队,编制严重不足,实际只相当于五个步兵团的兵力,但广大官兵不畏强敌,据城死守,一次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奉调以日行军90公里的的速度及时由安徽赶来增援。坚固了临沂一带我军防线。

3月13日,日军坂垣师团主力5000多人再次向临沂一带我军发动进攻,庞、张两军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日军发动反攻,并占领日军部分前沿阵地。15日,日军从谷县派来2000增援部队,以飞机大炮作掩护,出动大批坦克、装甲车向我军阵地猛扑,我军与敌激战竟日,阵地几失几得,双方多次在阵地上展开肉搏,伤亡十分惨重,日军旅团长长野及第三大队大队长牟田,均被击毙。18日,日军被迫撤退,日军两个师团迅速会师台儿庄的计划即告破产。

在第五师团受阻临沂的同时,日军矶谷师团(第十师团)也在滕县遭到我军的猛烈狙击。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中弹身亡,参谋长赵渭滨,滕县县长周同也同时殉国。

临沂和滕县保卫战,中国军队以沉重的伤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争取了时间,为我军部署台儿庄战役创造了条件。3月23日,日军第十师团不顾孤军深入的危险,冒险进犯台儿庄,台儿庄保卫战正式打响。

24日,日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台儿庄东北角发动猛攻,冲锋队一度突破寨墙。200多名日军蜂涌而入,守军将突入日军全部歼灭。

25日、26日,日军绕到庄北发动进攻,31日,突破台儿庄北门,与第三十一师在庄内展开拉锯战。日军主力5万余人也赶到台儿庄增援。28日夜,日军从台儿庄西北突入庄内,我第三十一师在池峰城师长指挥下,顽强抵抗,一面利用20余门大炮猛轰敌军,一面选派数十名敢死队员,身着日军服装,冲入敌军阵地与之展开肉搏,扰乱其进攻阵地。

从24日至28日,日军对台儿庄及附近村寨进行了持续的狂轰滥炸,每天发射炮弹少则一两千发,多则六七千发,不少村寨被炮火夷为平地。4月3日,台儿庄东南门被敌突破,日军冲入城内约100米,投掷催泪瓦斯弹,中国守军或死或伤,损失达7/10以上。台儿庄市街大部分至此已被敌人占领,我军退守西北一角,形势万分危急。李宗仁要求死守,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率部逐屋抵抗,组织数百人敢死队,分组向敌反击。午夜,敌军正在酣睡中,我军敢死队全线出击,冲进敌阵,猛砍猛杀,敌军乱作一团,向后溃散,被敌侵占的台儿庄市街,被我一举夺回3/4。同时,汤恩伯军团也全面投入台儿庄正面战场的战斗。

4月6日晚八时,中国军队发起全线攻击,当晚,肃清城内残敌。第二天凌晨,冲出台儿庄向北追击,先后消灭了刘家湖等地敌军,台儿庄会战以中国方面的胜利而告结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叙述,说出台儿庄战役的主要特点。

[学生回答]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讲述和结合过去所学知识,讨论一下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 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 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尼克松访华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 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 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 年 月 日 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 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 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 年, 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四、系统总结:

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当堂反思:

省略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4)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1)到20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的12提高的6月的99、3。

(3)到20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掌握快,知识通过对比牢固,效果好。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5)

21.19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2.19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及谈话法等。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1.读图分析法,即联系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

4.情景模拟法,学生通过再现历史情境,培养表演能力,也为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

师生准备:为使本节课高效率、大容量、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查阅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资料,了解郑和、乾隆等历史人物以及郑和下西洋、台湾、澳门等事件的一些情况。

教学环节: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围绕上述构想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四大环节:

1.展示探究主题,形成学习氛围。课前播放歌曲《中国心》及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节课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图片竟猜,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生说,师配合说其意义。图片的选择是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目的是回顾明清时期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而承转到这一时期中国仍在原有轨道继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导入新课课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将中国放到世界大背景中去了解、探讨。

3.师生互动,验证历史。新课内容的四大案例我是按三大板块来处理的。

(1)海外探索的尝试。郑和下西洋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看段视频,感受郑和当年航海的壮观场面,随即读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让学生模拟旅行,重温郑和当年的航海历程,师课件演示,学生说时间、到达的地方。这样,师生互动、学生乐于参与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接着,通过史料分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结果及被禁止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评价这一史实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与当今实际相联系实现了《历史与社会》“以史为鉴”的目的。

(2)文明与野蛮交织。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同其他亚、非、拉国家一样也处于文明与野蛮交织的情况。让学生分两组探讨传教士与殖民者的东来对中国两方面的影响。先向学生展示利玛窦、郎世宁的地图、绘画、圆明园设计图让学生感受西方先进的文明。随着《七子之歌》的播放,让学生讲述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台湾被侵略及收复等事实。这样,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表格,指导学生列举史实,分析、总结新航路开辟后给中国科技、经济等领域带来的挑战。本环节内容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中史实的分析,学会论从史出,以史导论的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逃避挑战,逐渐落伍。马戛尔尼访华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及三个问题的探究来感受清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的不同态度。本环节学生从身临其境的表演体会统治者政策制定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4.巩固总结,拓展延伸。通过板书小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四个案例对中国的影响。两个问题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拓展,一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将中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明清统治者出谋划策,培养创新思维。“历史的启示”是帮助学生学会“以史为镜”,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还要把握住历史的机遇……最后让学生做简短的演说,“21世纪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升华,在交流中感悟,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7)

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却又比较陌生。从知识点本身而言,属于识记层次。虽然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课前收集资料、比较、考察的方法,以增强本课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师生共同提供资料,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西学文化与知识随着洋务运动、传教士不断传播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的发展。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8)

在完成《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并贴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单元的语言结构上个学期也有所接触,围绕教学目标,给出头疼,感冒,发烧等几幅图片,利用句型A: What’s the trouble with she/he? B: …. A:What should….B:Maybe she /he should/shouldn’t….教学单词、词组,边让学生通过谈论巩固句型。

在教学第二单元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会用英语谈论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问题,并且相互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及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使用句型What should I do ?

围绕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老师先给出建议并引出新词,并且对新词进行机械操练和简单记忆并能够造句. 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该部分并有较充足的语言储备时,我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出讨论性的话题,先是我说出自己的需要解决问题:我看中一款手机,需要两千多元,可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它,我应该怎么办?让大家相互帮助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在成长期间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烦恼以及困惑,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性建议,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又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在进行的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有的观点是老师也未曾想到的,尽管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但学生已在模仿的基础上试着去主动运用语言了。.在给出建议的过程中,他们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超越了教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能使用准确。同时也使同学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以便今后更好地成长。

最后是假如你是一名学校青少年心理栏目的记者,如何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尽可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最后这一部分是一个感情的升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纷纷参与到其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一点。效果真的很好。

不足之处:

1、本人觉得,在这堂课上还可以采取Debate这种活动方式,但我没有尝试,首先是担心学生词汇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担心不好开展活动。

2、感觉还应设立一些开放性话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无论好差,都能够学有所得。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把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史实及历史意义。把握井冈山会师的史实。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导入。

三、出示目标,学生自学。(约10分钟)

学习任务:

1、南昌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包括时间、地点、具体领导人、事件)

2、南昌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3、秋收起义的经过 是怎样的?(包括时间、地点、具体领导人、事件)

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6、井冈山会师的经过 是怎样的?(包括时间、地点、具体领导人、事件)

四、交流探究,教师精讲。(不超过20分钟)

1、教师介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一:以俄为师,城市武装起义 (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学习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经过

(2)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3)学生思考回答: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3、教师介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二:工农兵起义,夺取城市 (积极发动农民、工人、革命士兵,组织武装起义,占领大城市,进而夺取政权。)

4、略学八七会议

5、学习秋收起义

(1)秋收起义的经过

(2)学生思考回答: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3)小组内讨论后回答: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7、学习井冈山会师

(1)井冈山会师的经过

(2)教师简介: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毛泽东的名字就紧紧连在一起了,人们往往把他们合称为“朱毛”。

8、略学以后革命形势: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9、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反馈落实。(约10分钟)

检测题见课件。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10)

B为了欺骗人民。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

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水平结晶。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北:P40印刷术、指南针和.,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北:P87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北:P40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P82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

北:P82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

历史教学八年级教案(篇11)

教学过程中,经过组里教研后决定。重新设计活动内容,使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获得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1.引入话题。

通过一些口语练习,引入关于谈论问题和提建议的正题。对话如下:

T:What happened to her?Did she feel unhappy?

T:What should she do?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S:Yes./ No.(The answers may different.)

T:Maybe she should...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and give others some advice. 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入这节课。开门见山,非常直接。

2.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机械的问题变得充满乐趣。我用Flash把一些如:“play his CDs too loud”的图片加以处理,使它们能局部呈现。我首先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Did he sing?”等。随着画面的渐趋完整,讨论的气氛愈加热烈,直到我最终展现全图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因为他们不仅参与了游戏,而且还为自己创造了大量说英语的机会。

反思:本节课通过充分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较高。课堂各任务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并体现层层递进。

我感觉本节课,开头这一环节,我为了开个好头而给学生指定内容,如何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支配是以后课堂设计更迫切的研究方向。另外在开始的准备工作中,如果我让全班准备,然后再抽查,也是值得尝试的一个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由于本身水平而不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环节,我应如何辅导和帮助,如何利用小组长对他们进行帮助。也是我下一步思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