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传统文化作文

发表时间:2024-03-27

传统文化作文。

作为一名学生,懂得写好初高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作文,通常考察学生们的日常事物和文学的积累程度。由于思辨思维的能力不足,很多人都写不好作文,好的作文能够体现作者的中心思想。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传统文化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通过这几天学了糊口中的传统文这一课,我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剪纸的资料,我给大家先容一下吧!

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以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典礼,装饰和造型艺术先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常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予他人。人们从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学完了这一课之后,我收成到了许多的知识,但愿你们看完这篇作文后能收成到知识。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我对书法一直都比较好奇,想不通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只毛笔,一盘黑不溜秋的墨水,他们的组合,却能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文字,白白的纸张上经过他们的书写,留给后世的是无可估量的财富。

在书法培训班里,有的同学年纪还很小,却已经练习书法好几年了。看着他们稳稳的拿着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串工整而又蕴含力量的毛笔字,我是既羡慕,又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参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毛笔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的演变,各种不同字体所表现的形式,以及古代和现代一些名家的字帖,通过这对这些名家作品的欣赏,我更加喜欢上了写毛笔字。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我感觉周围的环境在瞬间就已安静了下来,我沉浸在写字的氛围中,其它任何事物也不能将我打扰。

写毛笔字不仅是能力上的一种锻炼,更是心灵的一段表达,我爱写毛笔字,我也会在将来一直写下去。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近年来,我们中间涌现了无数的哈韩,哈日族,也出现了无数的欧美控。唯独冷落了她——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记住了西方的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就是没有记住元宵节和重阳节。我们指导复活节的彩蛋,却不知道端午节的艾叶。我们的传统文化好像被我们忘记了。然而,这绝对不能发生。既然身为炎黄子孙,就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刚刚过去,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都弥漫这亘古不变的艾香,这个从尼罗将走出来的节日,你还记得吗?《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等,这些传之万代的经典名作,我们有了解多少呢?

我们喜欢上网打游戏,把键盘敲得稀里哗啦的写博客,写日志。却在写作业,写作文是提笔忘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韵味的文字,也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字体,我们却不会写了,甚至经热衷于错字百出的火星文和古怪的网络语言,却忘记了自己应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神圣使命。当我们品味咖啡的香醇时,也应回味一下茶的清香吧;当我们在熟练的使用刀叉时,也想一下筷子的便捷吧;当我们学习西方绅士风度时,也要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当我们朗诵泰戈尔,普希金时,更要体会来自李杜的韵味。

所以,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不要让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从这一刻开始,我呼吁大家潜心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先祖们知晓我们不愧为炎黄子孙。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体验传统文化

早上十点多,我们第七飞龙假日小分队聚集在许可欣家,进行小队活动。

今天,我们难得六人全部到齐,大伙儿窥视着厨房,等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进行今天的主要活动之一——包饺子。

在这之前,我们还带了彩纸、剪刀,进行第一项今天要做的年俗活动——剪窗花。

嚓嚓嚓,我的纸上出现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圆形;唰唰唰,张天乐的纸上诞生了一个诡异的等腰三角形;咔咔咔,留澄盈的纸上产生了一些爱心……就这样,许多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窗花诞生了。

终于可以开始包饺子啦!一切准备就绪,陷、面粉等一应俱全,独独少了饺子皮。原来,今天我们不光要亲手包饺子,连皮都要自己来擀呢!

因为每个人擀自己的饺子皮、加上包会很慢,所以,我和许可欣外公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

知道为什么要两个人来擀皮吗?不仅仅是因为许可欣外公擀得快、擀得圆圆的,厚度适中,我擀得慢、擀得十分不规则,厚度不均匀,还是因为有两块板,袁立瑶、张天乐、许可欣用一块(每块板可以放饺子,以及“待包中”的饺子),留澄盈、施润共用一块板,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

一开始,我擀得跟上面说的一样,十分难看,许可欣外公看不下去了,就教我:擀饺子皮的时候,左手轻轻握住小圆饼的上方边缘,右手放在擀面杖上,擀好下面一边,左手转一下,再擀一下,左手再转一下,右手再擀一下……一张漂亮的饺子皮就完工啦!

其他人也包了很多饺子,形状不同,大小也不相同,其中,张天乐包的最有创意,看上去像一个圆球,装在一个菜篮子里,挤得满满的,煞是有趣。

劳动了大半天,“报酬”终于端上了桌子,我们大吃特吃,吃得肚皮圆溜溜的,不亦乐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我以后要多体验体验!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内 容 摘 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

       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

       它不仅很难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改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评语的艺术性和人文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评语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热情。

       “关键词”:评语 艺术性 人文性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套大餐,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写一篇文辞优美、能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是千万学子的梦想。

       我认为这不仅需要考生们的生花之妙笔,更得益于教师高超的评语。

       因为一段好的评语,不仅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写作文,而且还能促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那么如何写好评语呢

       一、锁定范围,拟定好评语的范围一篇文章能够反映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教师评价的内容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目标制定出评语的内容。

       这也便于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有章可循,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

       例如,我曾经让同学写一篇文章《他(她)向我走来》,训练的重点是评价历史人物,写他们的事迹。

       因此我此次作文的评语就限定在叙写是否真实、评析是否深刻上。

       有一篇作文写的是苏武,我在评语中写道:永远的苏武,可谓一肩担尽千古愁,然而乌台诗案把他远远的抛离官场,从而他泛舟赤壁,成就了一篇篇不朽的诗作。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小似乎走进了苏轼,用心在为他做人生的注解,文笔隽永、自然,体现了极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实一篇不朽的佳作。

       这次作文讲评之后,这位同学在作文中运用史料方面显示出深厚的功底,我觉得这与老师有针对性的评语是分不开的。

       二、评语要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传统的作文评语往往比较空洞、乏味、含糊不清甚至思想僵化教条,格式化尤为严重。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读之无味,如同嚼蜡,当然起不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了。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写出有朝气、有亲和力的评语,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有这样的评语:生命的苦涩需要抚慰,内心的往事需要暴晒,身上的血液需要打通,无边的黑夜需要驱散—所以,父亲和其他的老人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文末引用但丁的话,用太阳的永恒反衬人的生命短暂,从而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眷恋和热爱;语言表达上感情充沛,大量运用比喻句,读来如一条叮咚流淌的小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这样富有亲和力的评语,无疑会让学生有一种更深的感悟,并提高他们作文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真正走进了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达到了师生感情的共鸣。

       三、含蓄巧妙的指出不足对学生作文的优点,给予肯定是必要的,但指出缺点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但是,教师的评语一定要委婉、巧妙,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应给予希望、鼓励。

       例如“如果你认真的读材料,我相信一定能更好的提炼话题,找到好的切入点”“如果你把字写的漂亮一点,定能锦上添花”“让感情从心泉中涌出,在笔尖流淌,你定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等等。

       尽管委婉的指出了学生作文的不足,但他们看了会舒心并乐于接受。

       下次也一定会更加投入的写作文,尤其是会避免在评语中所指出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教师只指学生的优点,他们就会飘飘然,不能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客观的评价,更不会再接再厉,写出更高品位的文章。

       四、评语要做到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的评语一定要尽可能的优美,否则,就会与学生的美文极不相符,大煞风景。

       同样,语言精美,这也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肯定,给学生的一种示范。

       例如《徘徊黑夜光明间》有这样一段评语:承标题从黑夜写起,“烛光影动,烛焰忽明忽暗”“我的”心灵处于“迷茫之中”,恍惚看到了鲁迅深夜伏案写作,看到了卡夫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看到了普鲁斯特的毕生追求,看到了张承志做着他的“静夜功课”…这时,飞蛾来了,“我”看到”烛焰在跳动,翅膀在飞舞”,我听到“满世界的声响,不是呻吟,不是哭泣,而是呐喊,是欢呼”看到了这黑夜中的勇士,“我”不再迷茫,决定“用青春去追求,用智慧去追求”“让那曾在黑夜中徘徊的人们绽开光明的微笑”。

       这时候,“烛灭了,化成了最后一缕青烟”,“天亮了…”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腾挪起伏,跌宕有致,而象征手法的运用,又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这样的评语是很有启迪性的。

       另外,写评语的类型也要多样,可以面批面改,及时反馈,也可以间隔一段时间,亦可以让学生互批互改,以发现他人的优缺点,最终来提高学自己的作文水平。

       总之,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评语“无声润物”,倾注全部的热情,给学生以鼓舞,以熏陶,以启迪,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逐渐的把学生引上写作的正道,搭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因为除夕可以团聚吃团圆饭还可以压岁钱,晚上的烟火像一枚枚信号弹五颜六色瑰丽无比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很美丽。

听说有关于年的古事呢!相传古的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常年在涂海居住,每到除夕的时候才会爬上岸,吞食牧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从,村外来了一位银须飘的老人。半夜时分年闯进了村子,老人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当他准备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声年浑身战栗,不敢往前走。那位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皇而逃,再也不敢进村了。原来年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响声。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什么还要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传统文化作文我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许多,让我来告诉你中国有什么传统文化吧!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布艺、国画、泥塑、草艺、书法、陶瓷、戏剧、剪纸、灯谜、射覆、酒令、武术、中国结、乐器、兵器、对联、年画、玉雕、风筝、皮影……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连我都数不清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风筝。让我来告诉你关于风筝的知识吧!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

还让我感兴趣的是戏剧,戏剧的分类有:京剧、潮剧、变脸……好多好多,我都数不清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真了不起啊!

这就是我没的传统文化,我作为中国人,我真为中国骄傲!

传统文化作文 篇8

大年初二这天,天空渐渐明亮起来,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龙潭湖公园逛庙会。

我们走进大门就被一股诱人的香气吸引住了。我们四处搜寻着,突然我发现一位卖羊肉串的大叔手上拿着几串,不停地吆喝着:“10元2串!”听着炭烤肉发出的咝咝声,闻着烤肉的香味,我垂涎三尺。我们迫不及待地买上几串,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后,我们来到了玩具区,这里也是人山人海,挤得连呼吸都困难。我从人群中挤进去,看到一个摊主正在招揽生意:“我这里应有尽有,庙会期间打九折!”我惊喜地看到一些非常可爱的毛绒玩具,我最喜欢的是毛绒小兔,我挑了两个捧在手中,摸着它们,感觉痒痒的,软软的。鲜红的颜色是那么的喜庆。我打算送给姥姥、姥爷一只,爷爷、奶奶一只,祝他们兔年吉祥如意,身体健康。

离开玩具摊,我们正打算回家,走到公园门口时,看到有一个摊位正在宣传“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小知识,还让大家写下自己的环保小心愿。我写的是“爱护地球,保护家园”。当我把心愿贴在心愿树上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自己的心愿而努力。在庙会里举办这种活动,让我们从小就做到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全家走出了公园大门,将热闹非凡的庙会留在了身后,但节日的喜庆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传统文化作文 篇9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假如说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那对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节日是大年节了!在那一天,我们不仅要吃团聚饭,还要守岁。

记得在那天吃好团聚饭后,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打麻将,我们小孩子呢,就开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种各样的品种,有“雷王”、“飞毛腿”、“三角雷”等等,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还时不时跑到屋里去看看电视中“春晚”表演的可笑的相声和小品,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笑的前仰后合,看到魔术表演中那些大魔术师们表演的神奇的魔术节目,我们都赞叹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就到11:45分了,忽然外面响起了一阵阵响亮的爆竹声,我们也高兴地加入其中,刚打开门,只见五颜六色的烟花正在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们迫不及待的把刚包好的饺子倒入煮沸的开水中,爸爸妈妈把锅盖盖上,煮了一会儿,12点整,终于开锅了,爷爷奶奶把饺子一个个盛出来,我从老远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直奔厨房,当尝到那几个色香味俱全的饺子,心里乐开了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过了大年节,意味着春天来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

传统文化作文 篇10

现在的`羊毫有良多种,它们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关于羊毫由来的传说故事也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秦将蒙恬造笔的传说。

说的是从前没有羊毫,人们就用一种用竹子做的“笔”在绢帛上写字,但是这种竹笔写起字来很难得心应手。沾墨沾多了很收留易把绢帛弄脏,沾少了又收留易写不清,或只能写三、四个字,很麻烦。

有一天,一个叫蒙恬的武将出门打猎。不一会儿,就拖着一只兔子回来了。不经意间,他发现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后拖出了长长的血迹,突发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坚硬的竹子做笔会怎么样呢?他试了试,写出的字却中断中断续续,一点儿也不像样。好好的一块绢布也白白铺张了。他一气之下,把这条兔子尾巴扔到了一个山沟里。

时光飞逝。一天,他从山沟旁走过,发现他以前扔在这里的“兔子尾巴”变得湿嗒嗒的。他灵机一动,赶快捡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这时这个“兔尾笔”却变得十分听话,写起字来非常顺畅,写出的字也十分圆润、流畅。这就是历史上“秦笔”的由来。这种笔跟今天我们使用的羊毫已经很像了。

原来这个山沟里有碱,碱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变得很强。世界上第一支羊毫就在大天然的造化和好动脑筋的蒙恬手下这样诞生了。

想不到我们平日里写书法字、画文人画的羊毫竟是一名武将和一个“兔尾”的“杰作”。

点评: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蒙恬发明羊毫的过程记叙得很清晰、详细。

传统文化作文 篇11

新年一开始,外婆家便忙开了。每年春节总少不有些好吃的东西,如饺子、清炖老母鸡、红烧鱼……餐桌上也总是排得满满的。放鞭炮、吃年夜饭、散红包、守岁,样样我都喜欢。

外婆知道我是个小馋猫,总给我贮备些美味零食,种类也不少。其中单说那山芋糖丝便是家乡的一种独特的年货。

外婆家的山芋糖丝在乡里是出了名的。每到过年时,外婆总是要个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送些,好让孩子们解解馋。外婆也不厌其烦地向乡里的人传授山芋糖丝的制作方法。

糖丝虽说好吃,但做起来却有些繁杂。山芋糖丝,顾名思义,山芋是主要原料。其次是麦芽。山芋要是红心的,且要已晒出浆的最好;麦芽要新出的嫩芽。把山芋去泥洗净后放到锅里煮熟,待到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方才开锅。这时再把洗好的麦芽倒入锅里,与熬熟透的的山芋拌在一起,用锅铲使劲地搅,直到出汁才行。然后滤渣,熬汁。

熬汁是最后一道工序,时间有点长。大人们忙来忙去,烧刷洗都要做,有些疲惫。这时的我迫不及待,寸步不离地守在锅前。晚上也干脆睡在那儿,闻着糖的香味,梦里也想着。到了第二天中午,便开锅了。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站在锅边,嘴里发出呀的一声,一阵令人窒息的香气把你团团围住。望着那翻滚着的金黄浆液,不禁咧着嘴笑了。我高高举着的小碗只分得一小勺,用筷子一卷,在午后的温暖的阳光下,晶莹剔透,……。

我很舍不得一下吃完,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吃,有时是流着口水舔一舔。看到最后一缕糖丝湮没在阳光下,回味无穷。

而现在,随着最后一根烟囱的倒下,外婆家搬到城市了。此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山芋糖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