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汇总(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合理的教学过程需要有合理的教案作为基础。如果您对“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感到好奇请看下面精心准备的资料,相信这篇文章会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
(2)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理解美国农业、工业分布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学生读图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五大湖沿岸工业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区位条件分析。
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及手段
主要通过讲练结合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
自制PPT、地理图册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 “龙卷风袭击德克萨斯州”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
板块一北美
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对比北美和北美洲的差别,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
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寒带(25oN—85o N,20oW—170oW)
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
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二、北美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读图思考]
1、北美大陆上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
2、归纳出北美的地形特点?
[归纳]通过剖面图归纳:
地形特点:东西高,中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
2、气候
[合作探究]
(1)北美东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2)北美东部和西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3)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狭窄,为什么仅局限于沿海地区?
(4)冬季,强劲极地冷空气为什么能长驱直下,直达墨西哥湾?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学工具】
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 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 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 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 南:澳大利亚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 “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 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 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三、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提问】展示美国国旗的图案,大家数一数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条纹、多少颗星?其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
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
【板书】第二节 美国
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
【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美国的黑人原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而后逐渐迁往北方并进入大城市,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印地安人是美国原有的居民,由于惨遭殖民者的杀害,人口大量减少。目前所剩的130多万人也只能生活在荒凉的特别划定的区域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美国的华侨和华人约有80万,主要居住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纽约,华侨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美国是世界上的移民国家,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带来了各国的技术和传统,互相交流、吸收,共同建设了美国这块土地。
从上文,你可以看出什么?(分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美国是一个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板书】二、多民族的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1.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多民族国家
【承转】美国有2.5亿人口,世界上有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美国人口分布图”,思考美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在哪里?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哪里?美国人口70%以上分布在城市吗?你能概括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城市人口比重大。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70%人口居住在城市。东北部地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和城市带。
【承转】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又有了新的变化。
【引导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口一度从南部迁往北部,现在又有从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趋势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最初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北部地带。随着北部和西部的开发,人口曾较大规模地从南方移向北方,从东部迁往西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从传统的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区迁移的趋势。说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分布不断变化,使人口随之迁移。
【板书】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承转】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条件。我们观察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请同学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等方面与加拿大做一个对比。然后每个小组由一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意见,再请一位同学对全班的发言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发言和学生小结】(略)
【教师小结】美国本土在温带和亚热带,东西两侧均濒临海洋,使美国气候既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同加拿大相比,其热量条件优越的多。另一方面这里的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的好。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这里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美国落基山以东地区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上,水分条件也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美国三面临海,尤其东西两侧均为浩瀚的大洋,而且多曲折的海湾,由于纬度位置比加拿大低,港口终年不冻,为其提供了比加拿大更为有利的海运条件。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之成为美国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像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等。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 、 、 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 ,黑种人占 。
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 、 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美国原有居民是 。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 。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
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 ,工业产品种类 ,产量 ,技术 ,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 ,因生产 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学工具】
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 “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 “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 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 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