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八年级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0

八年级地理教案(系列8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八年级地理教案(系列8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1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2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是XX。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xx是初中地理教材第XX册第XX章第X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XX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XX中,占据XX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XX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本课中XX是重点,XX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XX。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XX,应着重采用XX的教学方法。即: XX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

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XX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XX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

新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

(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2)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

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渗透乡土地理的知识,明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2、(1)黄河

(2)疏松、渭河

(3)社稷坛

黄帝陵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灞桥周围的窑洞景观,并分析居住窑洞的优点。

学生阅读p25活动题,观察图文资料,完成各题。并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xx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这些黄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风吹来的黄土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风成说”的相关内容。

活动:2、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1、学生阅读文字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2、同时,也可以分析出本地区的黄土来源。

让学生运用地理观点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过渡: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其表现形式是广泛分布的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展示白鹿塬和鲸鱼沟的图片,并结合图6.29和图6.30,试解释这些黄土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体现它们成因上的联系。

探究·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领悟这些这些地貌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得出相互关系。

关系:塬--粱--峁

沟谷-----川;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得出结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黄土地貌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4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内容主要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进度,考前我安排了一节自习课:

(1)提醒学生立足课本,注重课堂上强调的基础知识。

(2)对一些不能够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解决。

按照常规一节自习课足够让学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内容的'复习,即使个别学生没能理解前面所学内容也能本节课很好地质疑、讨论完成。

自主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或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也有部分学生直接向我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整节课效果我看是相当好的。但我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貌视在讨论交流,实际在交谈在聊天,无心学习,甚至还影响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昂。但这什么还出现上述这一部分同学?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是要从学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或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习,充分体现学习是主体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导,可能会害了这一部分学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_、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 、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_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_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5、了解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状况。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气候

一、亚洲气候类型:

1、分布最面积广泛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2、最典型的气候:季风性气候

3、主要的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一)特点:

1、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3、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1、亚洲的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六个分区。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数3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

3、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6个):中国、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4、亚洲的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7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8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途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

3、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4、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水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观看视频:《直面水危机》

有人曾经预言: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有可能是人类自己的眼泪。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关注—水资源(板书)讲授新课

一、认识水资源

指图回答:水资源 教师归纳总结:

(1)地球上的水是丰富的,而水资源是有限的

(2)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成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柏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出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布图”

二、成立水资源调查小组

我们生活在华北,在我国不仅华北严重缺水,西北也严重缺水。现在,我们就成立水资源调查小分队,请大家奔赴各地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问题进行调查。(老师出示相关图片,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

小组讨论探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教师提示有关读图的方法及步骤

【ppt】出示: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 “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

三、盘查我国水资源家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提问】除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外,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危机?

学生回答:水污染、水浪费

四、争当小小水利工程师: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利用状况,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做一名水利工程师。

1.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ppt】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ppt】出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了解跨流域调水的路线,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2.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库。【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出示“三峡大坝蓄水工程图”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

3.地球上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观看视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污染的水体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中毒。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防治水污染。

学生回答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4.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致使水资源的消费与日俱增;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的资源污染和浪费,使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可用水资源减少,所以水资源日益紧缺。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固然有效地环节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从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由于短缺,所以要提高利用率;由于利用率低,所以节水潜力巨大;由于污染严重,所以更加短缺。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ppt】出示“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讲述】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ppt】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我国的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汉语拼音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收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江水汇成江河。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用具体行动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为40%-50%,发达国家为70%-80%。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80%。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讲述】在农业用水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动】工农业生产离我们学生群体似乎比较遥远,生活中如何节水、保水却可以大显身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通过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为重要。我们只有像爱惜掌上明珠一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人类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我们找到了许多节水的小窍门,一定很希望身边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节水、保水。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语,把你最想说的话说出来

(生答)

哪些同学说的比较好?

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让我们发出倡议: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板书设计:

资 源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兴修水库

水污染 水浪费

教学反思:

在的教学中,能充分的运用四幅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锻炼了学生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分工不够明确,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让他们有所提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