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大国崛起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6

大国崛起读后感十三篇。

你是否渴望创作出一篇令人惊叹的读后感?这本作品堪称一本富有益处的好书。撰写读书笔记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记忆力,而阅读“大国崛起读后感”也许能够使您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请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提供您所需的信息!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在各种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总结和借鉴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一个国家要想在今天这个强大的世界上崛起,就必须借鉴他国的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真正勇敢的探险家和开拓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开始探索和争夺欧洲以外的土地。

于是,世界第一次**,这一伟大的地理发现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还从外部掠夺了大量财富。

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和俄罗斯人民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消化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的国家。然而,他们没有学会善待他人,最终死于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

从独立到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这其间,美国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管美国崛起的手段不值得赞扬,但其捍卫主权、与时俱进的坚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这九个大国的兴衰历程中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都奉行扩张政策,而这一扩张政策也给大多数大国埋下了祸根。无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还是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不能重蹈大国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崛起不会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也会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一个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热爱和平,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个人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国、进取、和平、创新。

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逐步增强国家实力,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当然,我所谓的“人人有进取心”,并不是说人人都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做事,而是希望大家都以强大祖国的理想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人格。我认为培扬每个人的个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2

浙江工商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学院信电学院班级网络1002p>

学号***姓名应君p>

读后感题目大国崛起读后感p>

概要(左右):

本文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曾经难以与中国抗衡的小国为什么在两个世纪内迅速发展并影响到全世界?中国从一个多世纪的灾难中吸取了哪些教训和经验?时至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依旧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威胁论”仍弥漫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云烟中。

未来,中国将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国性竞争?

虽然16世纪以前的历史不能称为一部完整的世界历史,但当我们回首那段漫长的历史时,我们,或者说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得不感叹当时中国的伟大和繁荣。

然而自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西方崛起并由他们主导世界长达百年的历史大幕起,在西方人眼中富有神秘色彩的中国的面纱慢慢被揭开,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中国无尽的摧残、践踏……

什么样的力量使那些曾经难以与中国抗衡的小国在两个世纪内迅速发展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从一个多世纪的灾难中吸取了哪些教训和经验?时至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依旧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威胁论”仍弥漫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云烟中。

未来,中国将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国性竞争?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

中国处在亚欧大陆的东南地区,拥有广阔的疆域和长达万里的海岸线。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实现大一统,使统一成为贯穿中国千百年历史的主流趋势,继而秦汉、隋唐时期不断扩充了中国的疆域,更使中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土地,地形地貌多样化,广袤的农田,再加上与欧洲陆地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的发展,这些无疑成为封建制度下最优越的条件。这些优势使中国从古代就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型的经济体制,无需同外界联系就可以获得比西方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在以自然条件为主导因素的封建社会,中国无疑将成为一个强盛的超级帝国。

对比当时的其他地区,欧洲依旧四分五裂,没有稳定统一的国家形成,沿海地域没有广阔平原从而限制了他们种植业的发展,除了通过阿拉伯人得到来自东方的讯息外,他们不再额外了解多少;北非的古埃及和他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就被希腊人和罗马人取代;15世纪前美洲文明处在另一个“世界”中。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机会总是平等的。长此以往,中国人,尤其是汉人,更加温和,就像山坡上的羊群,只要能够给他们生存的条件,他们不会反抗,他们对战争只有反感和厌恶,渴望和平、喜欢拥有平淡的生活。相比之下,欧洲人就完全不同,罗马帝国的南征北战使他们的将士尝到了战争胜利和杀戮的快感;日耳曼人则具有对君主的忠诚和残暴与仁慈并存的怪异性格;不列颠岛上的“蛮族”则不断的被罗马帝国侵犯,但同时也将欧洲大陆的文明带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沿海的尼德兰只能着眼于海洋贸易,从而提升了诚信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地位,也让荷兰人认识到经济统治的强大力量;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担任了**沙皇,在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同时,蒙古统治时期同样让东方文化融入**,并且带有蒙古“全民皆兵”、服从命令的观念和东方以柔克刚的真谛,这在二战时期得以充分的体现;阿拉伯人的侵犯使得伊比利亚半岛人民学会反抗和勇于冒险,所以,他们才能率先完成地理大发现并揭开统领世界的序幕。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仅要有物质保障,还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他的软实力,也是成为大国的必要条件。在路易十四统治下,法国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因为它的战争,还因为法国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欧洲世界的影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巴黎成为优秀文化的代表城市,欧洲王室更以会说法语为荣,这绝不是靠武力就可以取得的;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国家影响至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旧散射着她的魅力,今天,世界各地仍不断的掀起研究东方文化的浪潮。

从这一点来讲, 中国首先拥有了先决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全球各地文化交融的今天将面临严峻考验,西方文化不分良莠大量涌入,对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扭曲理解,商业化利益的驱动,一种“非主流”的主流偏激文化泛滥更是在一代青少年心中成为引领时代的潮流。这预示着我们:

先决条件不是取胜的必然因素,而是后天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经济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五百年里,真正称霸世界的国家只有三个: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

他们都曾统治过世界——用经济手段统治世界。经济发展的力量我不必再多说,“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崛起、“郁金香”事件、1929年经济危机、二战后美国的财富总值、“广场协议”的签署、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都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是大国实力基础,金融战可以将一个大国迅速托起,同样可以将他们在一夜间经济倒退十年甚至更多。

率先重视经济实力的发展,是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在这一点上,荷兰人显然比西班牙聪明,但英国人更好。西班牙依靠殖民发家,但却是将南美和非洲的金银用来购买欧洲内陆的商品,一旦欧洲其他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商品交换时,他们就可以将西班牙踹开,16、17世纪,由于西班牙的大量海外殖民、庞大军费开支、连年战争、宗教问题,西班牙本国的工农业已不能和英法荷等国家对抗,不断扩张的西班牙终于被财政拖垮了;而荷兰则充分发展海洋贸易,在其垄断下的海洋贸易中获取高额利润。荷兰曾为市场经济做出杰出贡献,建立起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制订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进行体制创新,充分发展资本市场经济作用,当荷兰只是在狂热的追求金钱时,却发现,阿姆斯特丹已取代昔日辉煌的布鲁日,世界已在荷兰人的掌控之下。

但英国更看重的是制造业。与西班牙只买外国货不同,西班牙在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下,把科学理论融入实际生产。高效的英国工厂很快就会把货物散布到世界各地。如果无敌舰队被击败,可能要依靠英吉利海峡的帮助和英国人民的运气。但英荷战争的胜利,成为七年战争的最大赢家,并非偶然。

英国背后强大的资本实力是其崛起的有力保证。

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为中国的崛起提供物质保障。

三、教育、思想

今天,世界各国仍然高度重视教育。美国的实力和人才的持续流动与其70%的大学入学率密切相关。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培养依靠教育。教育乃立国之本。

明清时期,四书五经和八股士人的四想束缚着士人的四想。从教育的角度看,当时中国已经宣告了失败。

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当代中国教育体制仍存在许多弊端。钱学森老先生每次见主席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连个诺贝尔奖得主都培养不出来?”

为什么?现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老师家长对中国现教育体制不满意,中国基础教育内容偏难偏深,但到了高校又不重视学生发展;学术上形式主义严重泛滥,腐败问题已经深入到教育中,且越发严重。当普鲁士还在为拿破仑支付大量赔偿金时,皇帝决定把王子的宫殿作为校舍捐赠,但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事情听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它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培养,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

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学习赶超,像日本、的国、俄罗斯等优秀国家和民族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传播思想,开拓创新,从而依靠社会力量促进国家的发展。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思想,宗教改革影响了天主教对欧洲的控制。直到那时,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才开始出现。

可见,教育和思想解放的力量往往惊人地强大。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国家,必然走向失败。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通过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人们的思想。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等,以金钱为中心的尼德兰人就曾为了个人利润而放弃国家利益,以后的结局告诉了他们当时的决定多么的愚蠢,而我们万万不可重走这条老路。可悲的是,在这一点上,当前的教育体制仍有许多急待改革的地方。

四、政治制度

建立、巩固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英国能够率先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率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使得英国在政治制度上远远落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未来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这种政体显然为英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迫于无奈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君主而成为首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这种体制对于依靠商业贸易运转的尼德兰来说再好不过了。

政治制度的建立因国而异,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不能随意套用别国的方法。古代中国的封建统治是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这无疑是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体制。

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则不同,他们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制度,分权而非集权,从而导致欧洲长期动荡,多国混战。但在近500多年,这种制度下形成的对平等和人权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法律的认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回顾千百年来的世界史,无所谓哪种制度更加优越,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时代背景,就会有不同的更合适的制度。

但他告诉我们的是: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而要善于改革、借鉴,意识形态的不同已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那一点。

大国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在几经风雨的洗礼后又以崭新的大国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又会迎来哪些机遇,我们不得而知。未来的世界是走向统

一、联合,共同发展,还是群雄逐鹿,角逐天下,我们也无法预测。但至少有一点,中国,将永远保持着对世界、对人类负责的态度,朝着世界强国的行列昂首前进。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3

看过《大国崛起》,对于法国,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法国是一个浪漫之国,埃菲尔铁塔、香舍丽榭大街、塞纳河、凯旋门、卢浮宫等等闻名世界的景观。如果有机会去法国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国崛起》让我更清晰的了解到这个法兰西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在风云变化的历时进程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世纪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宗教进行了斗争。他们为儿童和群众奋斗的手段是教育。通过这次竞赛,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和历史,注重体育教学和实践的运用,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之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非常高。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尽管这些计划在当时必须在未来实施,但它们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

尤其是1792年孔多塞向立法会议提出的建议,不仅为法国,也为其他国家讨论19世纪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可以看出,19世纪初在法国出现了拿破仑这样的人物,他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决非偶然。它是国民素质迅速提高后的一次**性的能量发泄。但在拿破仑时期和之后,法国的教育屈从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

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每一次周而复始的循环着,每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法国总是忘记自由的含义和战争的初衷,重复的成为一种阶级对另一种阶级的压迫,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出现,他带领法国走向了真正的胜利,在我眼里,他能取得这种胜利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如果拿破仑是这样的枭雄,在战争的最后,他会去加冕自己为国王再次重复君主制的时代。人性的软弱,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以及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他们一再要求自己阶级的最大利益。无法把真正利益带给每一个人。

但戴高乐的无私奉献使他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也带来了法国的蓬勃发展。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国家会产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有能力向前迈进。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

也许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里无限接近它。

我时常思考,学***义。我想《大国崛起》里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那些无视过去的人,只是对未来缺乏准备的过客。

无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的变化,将没有成熟的选择,甚至失去方向的风险。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4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如果帝国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略带贬抑的词,那么我认为有必要用它来形容美国。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可惜的是,在央视的《大国崛起》系列片里,由于当局意识形态的局限性,美国篇和苏联篇一样都令人失望。

用西人的谚语说就是:beataroundthebush,不得要领。

《大国崛起美国篇》中有两个重点:其一,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其二,危局新政。

现在当朝者在讨论到中国的台湾问题时,常会援引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来阐述统一的正当性,所以央视的编导们当然也要不遗余力地浓墨重彩描绘一下该事件。不过,。双方各自代表的阶层在历史大潮中此消彼长的特点才是最后成败的关键。

回顾美国脱离英国时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成功,但美国内部的南方独立战争在100年后失败。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统一战争或者独立战争都可以以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大帽子来代表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关键的问题还是双方政权各自代表的阶层和行政经济运作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中国人民期待着中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然而,统一蓝图是如何描述的?

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强大如英国者,不能阻挡美国的独立。强大如南方军者,也不能阻挡美国北方军的统一。

独立统一谁对谁错?历史老人告诉我们,只有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民主进步制度,才有资格统一或独立。

独立或统义式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某些掠夺者或民粹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的呐喊。如果大陆不自强,最终也无法阻止****。

说到危机新政,它指的是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随后的罗斯福新政。央视的编导们口沫横飞地描述了当年美国人的悲惨生活:煤矿经常发生**事故,工人超时加班现象严重,**职能部门腐败**,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

当接受采访的美国问题研究人员谈到这些问题时,我发现她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是的,她感到羞愧。在她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她应该和我同样想到了:

这些8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事情,不完全是现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吗?只是,我们不能说,我们不能说。教授只好面对采访,不好意思露出一丝羞耻的微笑,然后继续向老美**。

有趣的是,导演们的声音出现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所以美国人不得不向老大哥学习。弦外之音是:

老祖宗的方法,也曾经辉煌过!不幸的是,错了,又错了。美国**罗斯福实行的新政以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绝对不是苏联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美国的**经济干预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绝非如计划经济那样凌驾于市场之上的模式。

应该说,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除了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外,只是产能过剩引起的自我调整。防佛一个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如果过度运动和营养跟不上,很容易缺钙抽筋。罗斯福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了社会一剂强心针和一点钙。

罗斯福**的名言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是内心的恐惧本身”。我的理解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不大。正是人们内心的恐慌导致股市大跌,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形态。当然,罗斯福**的“钙片”:

财政对公共建设投入的增加对刺激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至于苏联,则不然。我以前就讲过它抵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能力,我再这里不再重复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关于“垄断”。长期以来,美国一章**了洛克非勒石油公司等信托垄断问题,阐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后期发展起来的垄断企业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其中,钱颖一教授接受了采访,他的观点很明确:

垄断问题不在于垄断财富本身的积累,而在于它影响到人们在自由竞争中享有平等机会的权利。“自由竞争”“平等权利”这些字眼,有意无意地出现了!所谓的苏联式的国有大企业,大银行,大电信,大邮政,大交通系统,难道不正是一种国家式的大托拉斯么?

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又给普通的消费者经营者们带来了什么?如果说,美国托拉斯影响的是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么苏联式国有大企业影响的就不只是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却是对私有财产的野蛮掠夺和消费者权益的漠视乃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说罗斯福新政对于垄断托拉斯大企业开刀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经济脓疮爆发的一次自我疗伤,那么所谓优秀的“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走上的国家垄断的道路又是怎样的一个奇怪的南辕北辙!

人所不欲,则施于己?实在是有趣之极。

开国元勋,不留恋高位毅然挂冠离去的ge***e、washington,他属于美国!

农夫之子成为**,自强不息并解放黑奴统一国家的abolaham、lincoln,他属于美国!

两次把人类从濒临灭亡的世界大战中解救出来,并在战后帮助无数国家建设民主经济的那个国家,就是美国!

在列强中,那些把中国的义和团赔款还给中国建立学校和医院,那些帮助中国并肩打败日本的是美国!

就连我们现在日日上网拍砖所依赖的电脑,互联网等,又有哪些不是来自美国?在这样一片开放的,聚合全球各肤色人才的热土上,还有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发生?美国,依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并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最先驱。

也许,人类永远不会有最完美的制度,但在过去的100年里,美国不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大国崛起》中关于美国的开场白。同时也很好的概述了美国在我们面前的崛起。

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独立的主权、人才、法律、创新和民族精神。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国有了不一样的景象。太多的苛捐杂税让殖民地人命不堪忍受,最终决定反抗,真正的转变之路开始了,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签署了《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签署无疑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此后,美国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的崛起将有着强烈的希望。

从此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独立。

无疑美国是一个有着各方面人才的国度,它拥有四个非常了不起的**,分别是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克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带给美国稳定的西奥多·罗斯福。这些杰出的政治家为美国的独立、解放、稳定与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现在的美国还存在着种族歧视但是第一任黑人**的诞生似乎又的一次证明了美国以其独特的名族魅力,正在向世人说:

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美国同样拥有出色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欧洲掀起工业革命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日后走进千家万户,开创了一个时代;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塞缪尔·施莱特引进的纺织机拉开了美国早期工业革命的序幕。美国还拥有非常出色的作家,塔贝尔对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的

美国同样拥有开创世纪先河的法律,联邦宪法制定者不惜笔墨,对立法权的组织、分配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大书特书,甚至将在后来其他国家宪法制度中的似乎属于议会内部议事规则的规范,也不厌其烦加以精心构筑费城制宪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作程序的设计,真正是精雕细刻,用心良苦。表现在宪法文本上,与其说它用词简约,毋宁说它在实体规则上适可而止,而在程序规则上字斟句酌,绸缪唯恐不周。因此,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的精细而复杂的国会会议规则体系。

在华盛顿的组织下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共和国首开先例,并且让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宪法,界定了个人州**以及联邦在经济运行之间的分工,使得各种分工都明晰化,且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签署的《宅地法》让更多的人拥有土地,让更多的人拥有解决生计的机会。

西进运动为很多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定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呢。西部大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地底下储藏的巨大财富,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奔赴西部。

再加上为了鼓励开发,**宽松的土地政策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使西部农业迅速发展。

在西进运动中,人们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俄亥俄州到密苏里中部平原地区,建立起以小麦为主要产品的农场主的边疆,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面包篮”。从密苏里河流域到西部落基山之间山丘起伏地带,成为美国的肉食**基地。远西部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发现金矿后,成为矿业边疆,进而这里的农业、工业、商业、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

南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成为“棉花王国”。

成千上万劳动群众征服自然的壮举构成了西进运动的主流。拓荒者生活异常艰苦,但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勤勉、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西进运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土地,还给人们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使人们有机会表现出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这种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粗狂、无拘无束,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放眼未来,时刻准备着出发去追求更美好的前景。

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美国的崛起之路看似不长,但是同样透露了其艰辛与不易,今天回看美国的崛起,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方也有很多。因为是管理学的博客所以说得只是一些我认为与管理有关的东西。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5

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是一份沉甸甸的智慧,它以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国先后崛起、叱咤风云的辉煌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辉煌的,但在光荣的背后,战争的血腥和**却一直在飘浮。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战争造就了一个个世界性的大国,一个大国的崛起历程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史。

新时期大国崛起不能靠战争,新大国崛起之路有待探索。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就是《大国崛起》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战争是政治博弈的延伸”,战争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国家间利益矛盾、打破旧国际秩序、建立新的世界格局的最有效的手段。战争固然是残酷的,但战争的胜利能极大地提高国家的地位,为国家获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与所需的发展资源,使国家间的实力对比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奠定了不可代替的基础。战争带来的红利是巨大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

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助推器。

回顾过去五个世纪的大国崛起,大国崛起基本上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荷兰奠定欧洲领先国家的地位是始于赢得抗击西班牙人战争的胜利并获得独立之后。法国的头号欧洲陆上强国的地位是通过三十年战争及1657年和1667年的两次对西战争的胜利获得的。

英国的崛起始于16世纪末的伊丽莎白时代,但直到19世纪初,它才通过与其他欧洲强国联合击败拿破仑帝国。其间,英国先后在军事上击败了当时欧洲的海上及陆上霸权国。英国海军先是1588年在大西洋一举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继而从1652年开始,又三次对荷兰开战,彻底剥夺了荷兰殖民及海上优势。

18世纪英国又与法国展开激烈的霸权争夺战,从1689到1815年,先后与法国展开了7次大战。其中,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加战役中的胜利,不仅标志着英国在海上彻底战胜法国,而且确立了英国100多年的海上霸主地位。德国的崛起在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后终于完成,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获得大国地位。

美国的世界强国之旅始于1898年美西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确立了其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

然而,战争就像一把可怕的双刃剑。在历史上,一个崛起的大国的地位不仅是通过军事力量的使用而赢得的,而且是由于军事力量的过度使用而丧失的。

为欧洲最先崛起的葡萄牙,通过1143年光复领土战争的胜利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然后在取得环球航海领先地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地,继而展开对外扩张战争,最后随着战争的失败而将海上霸主地位让位于西班牙,荷兰和英国。1492年1月2日,在伊莎贝尔女王的领导下,西班牙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格拉纳达的胜利,结束了长达800年的土地复辟战争。随后也展开了对外的征服战争。

最后,随着英国西海战争的失败,海上霸权被割让给英国。1581年7月26日赢得独立战争胜利的荷兰通过私人集资成立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突破了西班牙对海洋的封锁,建立了全球殖民帝国。但最后,随着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海上霸权被割让给了英国。

英国的崛起始于1588年英西方海战的胜利。在随后的岁月中,英国首先通过三次英荷战争的胜利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其后于1763年打败法国赢得英法七年战争,又于1815年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英国最终通过战争建立了其庞大殖民帝国。不过最后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彻底将霸权让位于美国。

通过1789年的革命,法国推翻了路易十六,建立了第一个法兰西共和国。后来拿破仑被选为皇帝,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四次打破欧洲大陆的反法同盟,建立了几乎覆盖整个欧洲的法兰西帝国。但法国最终还是被反法同盟击败。

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是法国衰落的真正开始。虽然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德国,但法国已经精疲力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德国打败了。虽然在盟国的帮助下获得了解放,但战争使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第一大国的地位。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开始实行首相俾斯麦所谓的“铁血政策”,对外发动战争,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此后,为了实现全球霸权,德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均以失败告终。

日本1853年被美国强迫打开国门,开放横须贺港口并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世界大国也纷沓而至,先后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然而,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强大起来,并通过1894年中日海战和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大国地位。但日本的征服并没有就此止步。1931年,它占领了中国东北。1937年,它全面入侵中国。1941年12月8日,它进攻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在1945年被盟国彻底击败。

**1689年彼得大帝实行改革后,也开始了对外征服战争。1702年,他对瑞典发动了夺取波罗的海的第一次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此后,他努力改革军队,终于在9年后赢得了对瑞典的战争。继彼得大帝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花了34年的时间打败土耳其,瓜分波兰并扩展到北美。

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成为欧洲神圣的反法联盟领导人。1914年**号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内部矛盾激化,导致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1945年,通过苏德战争的胜利,最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

1991年苏联走向解体,苏联的解体尽管没有通过战争,但疯狂的军备扩张却是拖垮苏联的关键原因。

1776年7月4日,经过8年独立战争,美国宣告独立,又经过南北战争而走向强盛,美西战争和一战而崛起,最后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终于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不过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失败却导致了美国的战略收缩和威信的受损。

战争带来了灾难,却是大国摆脱落后,实现崛起的最彻底的途径。

战争带来了崛起,却是大国跌落顶峰,走向衰败的最致命的毒药。

可以说,九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在新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这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大规模全球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成本。大规模杀伤性**的出现和普遍装备,也使得各国的当权者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此外,和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国际民间团体组织影响力的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这些因素使得战争越来越不为人们所接受,和平的力量在渐渐增强。

新时期的国内外环境,和平崛起成为中国人民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崛起之路。

中国一贯倡导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侵略和对外扩张不是中国人民的风格,现今的世界不是以侵略和霸权所能统治的。在现今的世界格局中要发展中国,就要找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确认识和摆正我们的位置,还应看到我们在教育上存在的差距,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再教育等,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国家地位的首要保证。因此,中国要成为世界性大国,就要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唱主角,做弄潮儿,敏锐捕捉世界经济的脉搏,使中国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并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随战争而起,也随战争而落,今天的中国决不能走过去资本国家发展的老路,陷入极盛而衰的循环。一个民族的崛起,应是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税务2班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6

大国崛起的原因

宋轲薪今天**大国崛起的最后一期——“大道行思”。而这几个国家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电影中,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对大国的崛起起着重要作用。就如法国的精神圣地先贤祠,安葬的72位法国历史人物,大部分是思想家、文化家、艺术家,这足以证明法国对思想文化的重视。多年来,法国以其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可能是其根源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的创新。例如,最初的荷兰,随着经济体制的创新,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帝国。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拥有过世界霸权,因为他们对市场经济进行接力棒式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一点是向发达国家学习,这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繁荣之路的开端。历史上,德国、日本和俄罗斯都是后发国家。他们建立的社会制度和走的现代化道路明显不同于第一工业化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国家在崛起,也有许多国家在衰落。只有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决策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

生活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努力发展和创新,我们才能有所成就!

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所有的历史考察都是期望能对当下的选择有所帮助,十二集的《大国崛起》就要结束,到底这些成就大国的历程,对我们民族今天的发展带来什么启发和警醒呢?

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大国崛起的核心力量;经济的硬实力是成为大国的主要支撑;先进的制度可以为国家发展带来更持续的能量,这些因素都在《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中可以找到不止一个国家来例证。但我觉得,只有眼光先进、个人魅力强的领导人,才能调动国家各方面的精力,走上大发展的道路。

他们能够准确认清自己国家的位置。比如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对于航海的关注,知道海洋中蕴藏着联通各大国的重要渠道,找到了海洋道路,就是找到了世界大国的道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为哥伦布筹集了大量资金,她放弃了王冠上的珠宝,但最终赢得了世界霸权的王冠。

俾斯麦在保持欧洲实力平衡的前提下,为德国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反,德国的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却没有准确给自己定位,前者要“寻找阳光下的地盘”,通过战争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而后者要挑战整个世界,却走进了死胡同,他们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失败和耻辱,伤痛和损害。悲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地位,没有把握道路的选择。

历史实实证明,凡是企图通过战争、德国、日本甚至俄罗斯获得大国地位的不成功的人。

那么如何走上强国之路呢?

新的时代必定预示着新的道路,和平与发展,谋求合作共赢已经给所有国家展示了可行的方向,德国和法国的和解,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欧盟,给各国营建了更多的发展平台。建立更多的国际经济安全组织或更多的考虑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要补充,也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单打独斗,所有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固的梯子,和大家都能从中获益的机制;否则一意孤行,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不能从容发展,其结果都是不美好的。

最后,我们用这句话结束老师和学生一起写的活动: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的行程中只能做一个没有思想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一个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7

在《中国历史纲要》中,我听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德意志民族。从那以后,人们对德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个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国家,是怎样的力量使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崛起,最终成为世界强国。带着这样的种种想法我看了大国崛起德国篇——帝国春秋。

影片一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德国的历史背景和已经取得的种种成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里保守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和战乱的集体记忆,同意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正以全球领先的速度发展,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大国之一。

拥有一个统一组织的重要性。从**的德意志切入,对比后来的统一并逐渐强大的德意志,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的统一是多么的重要!当经济或文化需要一个可以自由配置各种物质的渠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作为有力的支撑,就不可能成功。

而且,即使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政权来领导和争取优势最大化这些资源,那么这个民族怎么都不可能富强起来,反而会更加倾向于同性相斥,自相残杀。

而统一需要有一个契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地利人和方面德意志自然是比较有优势,作为一直以来在一块土地上分分合合的同一个民族,有些内蕴上的东西是相通的,这个时候如何寻找天时或者如何主动地创造天时十分重要。当时,普鲁士国王采纳了李斯特建立关税同盟的提议。而当时而言关税同盟是生产力发展得俄根本要求,是商品资本劳动力得以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建成,从长远来看促成了德国的统一,普鲁士听从了李斯特的建议成了建立关税同盟的主导者,实际上也就成了未来德国统一的领导者。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实事求是,是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不移的原则。把这一原则放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发展史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李斯特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到了取消关税对于德意志联邦的长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必然是从当时的关税政策许多弊端中得出的结论,而作为德意志联邦最大的政权——普鲁士,能够接受当时来说十分荒谬的这一建议也十分需要气魄和对于环境**远瞩的思考。环境的作用还决定了如何选取正确的强国之路,选择正确的强国道路是强国的根本;选择什么道路必须适合本国国情:

适合该国历史文化基础;适合该国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实际状况;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情况,这个久更加要求对环境、现实的正确把握。

对自身的定位,作为某某二世而言,发动企图吞并掌控世界的战争并不是无理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实**和统一是相对的,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定具有了一定的侵略性,俾斯麦在德时候将这一苗头很好的遏制下去了,但是当另外一个领导者上台以后,这样的势力逐渐抬头,并且最终成为社会的主流,这是应运而生的思想,但是当国家还是没有强大到足以统治世界的地步,而且历史要求全人类应该多元化发展时

领导者的才干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个庞大的组织中,领导政治家的勇气和策略可以在关键时期起到扭转世界的作用。俾斯麦过人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眼光成就了德意志辉煌的崛起。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其实事情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靠着对成功的迫切追求和身后一个民族的支援,俾斯麦带领德意志的国民将走出了困境,成熟运用各种外交技能,成功的为崛起得德意志避免了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命运;另外,在争取全民族统一的攻打奥地利的战争中,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破釜沉舟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以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二战中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叛乱震惊了世界,德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后,德国开始在废墟上建房,并迅速崛起。当德国的勃兰特总统在波兰犹太人纪念什么什么地方跪下时,世界为之震惊,他不惜要跪下,但是为那些应当跪下而没有跪下的人跪下了,迎来的却是一个重新被世界所承认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之后又采取种种对被**者及其家属进行觉赔偿的方式,更加让世界再次接收了这个民族。这样的胸怀以及眼光造就了德意志的再次辉煌。一个强大的民族敢于直面、勇于承担责任和历史,真诚地接受历史的阴暗面,回忆错误,不推卸责任。这个国家将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即使失败了,它也能重建自己的辉煌。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德意志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永不屈服的特性,这样使得统一以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分强大。另外就是着重要将的就是高素质的国民。

这与它在教育和科学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施分不开的。当时的德国经历了两次巨大挫败,尽是废墟,但是没有了基础设施有技术,这些是别人怎么毁都挥不掉怎么夺都夺不去的东西。技术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德国,早在普鲁士时期的小学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十分先进的地步,不仅对于自然人文,而且对于本国的耻辱历史也是直面不会,关键是要教育下一代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自己的责任,这是片中的原话,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德国人从小就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并且拥有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动手能力。国家对大学和科技的支持是德国科技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充分给予资金技术从支持的前提下,还科学以无限自由,这样便造就了这个传说中的科技大国。

创新思维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开创了很多前人没有过的先河,从关税同盟到如何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创新思维更好的诠释了实事求是的意义,基于事实的对于方法的创新性的改进是能够帮助事情事半功倍的完成的方法。

历史就是这样,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德国的崛起总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8

星空飙浪

如果说有人问我:“你最想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工作?”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美国!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之美国》,影片描述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到一个独立的国家,再到现在的世界超级大国的过程。这部电影平实,没有太多起伏,也没有太多个人观点。可以说,它以原创性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崛起的全过程。看完影片,再对比中国,我有很深的感触。

影片大概是以时间为主线,先记录了英国对当时属于殖民地的美洲大陆增加税负,从而使矛盾激化,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3个州签署《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成立,这里主要介绍了华盛顿。此后,它记录了美国历史上另一场重大战争——内战,记录了美国奴隶制的消灭,并简要介绍了林肯。之后,它引进了美国领土从西向东的扩张,仿效欧洲的技术,鼓励创新。

介绍了罗斯福在奥兰多的反垄断、罗斯福新政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影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将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我看到了美国的强大和中国的落后。

虽然美国人是罪犯的后裔,但他们并不自卑。相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历史是可耻的,但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光荣历史!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频繁参战,并凭借其地缘优势从中获利,其损失无疑是微乎其微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劫难,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成了一次天赐的发展良机,之后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

而这一点,我认为对中国意义重大,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战争永远不会消亡,世界上永远都会有利益纠纷。随着人口的激增,这将加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故中国作为军事强国,亦应紧抓机遇,勇居世界头号强国之位,引导世界的发展!

再者就是美国竟把保护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由此,足以看出“创新”对美国的重要。美国从模仿欧洲技术到后来的自我创造和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质的变化,而是美国政策的方向。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时机,鼓励自主创造发明,这点燃了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很喜欢影片中的那句话“专利制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再反观中国,“创新”是什么?

“创新”只是一个潮流的词汇而已!以本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本人是学物理学的,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用品都是由物理学家发明的,然而,我现在所能做到的实验却是连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不屑于去做的!没有大量的投入,何来质的转变。

如果中国只是更倾向于学习和仿效国外的科学技术、教育模式等,那么中国的命运一定会永远跟随别人。为什么美国远远领先于中国,因为美国所有的发展模式都是创新的,一直在寻求更好更快的模式,而不是模仿任何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应该走一条孤独而特殊的道路,不应局限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

原则固然重要,但当原则阻碍利益获的时,最应该做的不是坚持原则,而是改变原则,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世界本不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更无所谓孰优孰劣!正如“美国精神”一样,敢于做他人不敢做之事!

因为中国曾经是像美国一样的世界第一大国,它有着最长的历史,包括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呢?!只要我们如美国一样不断地改变自我,发掘每个国民的积极性,不局限于任何的框架当中,中国跃居头号强国的日子并不会太远!

千万不要用庞大的人口基数限制经济增长,因为没有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比日本高,但他们是第二大国!我们没有理由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创新和提高,同时要坚强!所以中国应该投入更多的钱来支持和奖励发明创造!

最后,我知道很多人敢于思考,不敢说出我的想法,但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强大的中国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正如我们现在再看《大国崛起之美国》,我期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听到世界上的人都在看《大国崛起之中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9

纺科c1201 尤继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观后感

从英国走向现代的崛起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近代的兴起开始于伊丽莎白继位,这位女王的远见卓识和开明宽容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英国的崛起与女王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首先女王有卓识的远见。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时,英吉利海峡对岸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成功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

这意味着,面对新发现的世界,谁能抓住机遇,接受新思想,更快地打破旧价值观,谁就能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规则中,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重要。

女王清楚地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所以她鼓励国民向海洋进军,向海洋发展,掠夺海外财富,以促进现代发展。

其次,女王非常开明、宽容。在对待艺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君主往往是消极的作用。伊丽莎白女王呢,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她从不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甚至自己也坐下来观看;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从不专断独行,总是在议会和王权间退让着找到平衡,她明白权力的来源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国家就没有立身的可能。

国王和贵族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根据自己的职责应该和不应该拥有什么。她严守《大宪章》,不跨越王权,不随意加税,给人民以宽松的环境发展经济;

恰恰相反,国王查理一世在女王之后,认为自己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无视人民的支持和国家的利益。他上任不久,就遭遇了金融危机。他领导的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国库空荡荡的。只有通过增税来维持他的战争,这自然导致了他与议会的冲突,引发了英国内战,并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作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女王那种开明与宽容,没有女王对权力的认识那么深刻,没有与议会很好的相互制约和发展,从而为国家不断地向前发展做出努力,说起来也是可悲!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0

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传奇发展之路,阅读《大国崛起》,品读历史的镜鉴,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样有着大国之称的中国走在脚下的是怎样的一条崛起之路。

日本——这个所谓“大国”的崛起背后是中国血泪的苦难史,这个“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国,虽然资源匮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发达。可凭着一个“借”字,借鸡生蛋,借刀杀入、借花献佛,愣是从一个蒙昧落后的国家,借由军国主义的利鞭,被驯化成了一个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强国。从侵华战争的烧抢掳掠到堂而皇之屡次去神社“拜鬼”,然后无赖的将历史教科书全盘篡改,企图粉饰其不堪的侵略扩张的历史来蒙骗国民,东亚的日本小国就这样走上了它的强国之路,轰然崛起。

日本的这种欲盖弥彰,无法直面历史的态度,让人联想到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强国——德国。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者把德国比作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自己力量壮大之后,面对老一辈人他要求有话语权,要有自己的地盘,因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可晓而知,年轻人在此次战役中受到了重创,但是这样的挫折并没有使他变得成熟,他只是觉得委屈,一种认为自己应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却遭到排斥的委屈。

正因为如此,他才想等待复仇,在几年后化身为恶魔,给世界带来灾难。不用说,年轻人又惨败了,但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成熟了。由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经由挫折蜕变成成熟稳重的男人。

日耳曼民族虽然走过了扩张的道路,但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象却让世界为之动容。德国总理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那句“勃兰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让人在一个民族回眸历史的眼神中,不仅看见了过去,更预见了未来。

正如作者在书描述的:“这个民族在狂暴中体现出的力量是那么的可怕,而在沉静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又是如此的惊人而优雅,这个民族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奇迹,无论是他们的狂暴还是他们的沉静,无一例外地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这,才是大国之风。

反观我们国家的国情,我国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上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大国”的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就像一个高大、高大、步履蹒跚的人,尽力走自己的路。

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地域辽阔,但却地大物薄,我们资源辽阔,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仅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发达小国家比作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我们国家就是拖着十几口人过日子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同样的一份口粮去养活十多口人,这样想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们承载着大国之难,带着庞大的人口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道路上走的虽然艰难,但是一步一个脚印。

许多所谓“大国”,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展示给世界的是他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当“大国”的富人们徜徉在灯红酒绿的上的社会,用他们的规则主宰着一切时,可曾想到贫民窟的穷人们连黑面包也吃不上,当他们筑起高高的资产阶级象牙塔时,社会已经无情的把底层的劳动人民抛弃了,贫富两极急剧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穷人的地狱。

我们没有他们轻松的步履,是因为我们从未遗弃前进队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从未卸下身上的责任,走在队伍最前列的人总会回过头,向后头的大部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和谐的,全面的,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发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虚华世界的表象,只有统筹兼顾的大国风范才支撑得起大国沉重的脊梁。

大国之大,终究要承受无数的考验,才能成其“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被广泛赞誉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这场危机中,中国顶住了出口大幅下降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抵御危机的坚强支柱。

2003年,在“非典”的阴影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全国性的疫情监测网络,遏制了“非典”的流行趋势,成功控制了疫情。当a型流行病再次来袭时,我们必须以成功的经验冷静应对。

大国之大,还在于每一个让世界回眸凝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北京奥运会,惊艳全球,让中国展现大国风采。“北京欢迎你”,中国喜迎八方之客,尽显大国之风。开幕式上,金嗓子和玉振奏出中华文明的天籁之音;天空辽阔,璀璨的星光随着新时代的彩带荡漾。

本次奥运会成为“地球村”最大的国际盛会,盛况空前,我们要借这一大好机会,充分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优雅风度。我们既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因为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历数家珍: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我们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些成就,我们才有实力来承办奥运会,建成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奥运场馆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并决心把她组织成一次恢宏壮丽的盛会。

我们看到,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既有中国元素,又融合了世界色彩,是一种大国风范。大国风度,就是以博大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远近,不分亲疏,让朋友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大国风度,就是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分自信,引为骄傲,也对他人的文化、***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长补短;大国风度,就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胜败,把善意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烈的掌声送给各国参赛的运动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与气度、智慧与理性、眼光与品位,给世界留下美丽的记忆。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正是以其优雅的风度,绚丽的风采成就其大国风范,谱写出壮丽的《大国崛起》!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2】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的文本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就像一艘小船,经历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越来越多地看到光明的灯塔矗立在海上,并最终成为第一代世界强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繁荣不是用人口和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表现出的是他的巨大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自豪感。

他以极大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自豪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

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和我们的清帝国一样,由于资源外流和文化落后,遭受着西方列强无休无止的侵略。

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事是不言而喻。他们中的一个总是坚持团结,善于取长补短,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坏无能,欺软怕硬的清**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数千英里的堤坝在蚁群中被毁。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注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

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谦虚、法国的独立,与中国的闭关锁国和保守落后相比,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输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通过表面美的现象,我们扪心自问,这些被世人所尊崇的精神,究竟有多少得到了落实?

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国家,这些只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才有自立更生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民的尊重。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我们有坚强,但缺乏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有力量,但缺乏动力和勇气。

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

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1

独立与民主

独立战争的胜利让美国人赢得了独立,他们可以在没有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更好地为自己的国家发展。我认为任何人都会加倍努力,因为他们正在为自己做一些事情,而此时美利坚合众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独立宣言》的颁布表明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权的尊重和追求。

它显示了美国人民渴望独立的决心和独立平等的先进意识,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时代造就了英雄。在这场独立战争中,一位伟大的英雄站了起来。他是华盛顿人。一个让我非常敬重的**。作战时他的冷静机智与英勇让大战在弱势的情况下取胜。

制定宪法时华盛顿**包容的态度,让一部真正意义的平等开放反应自由平等思想得以较好的运行国家的宪法诞生,他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威,何时运用自己的权威,怎样的情况下的干涉才是适当的。我想这正是很多领导人需要学习的。让部继续讨论,真正达到全民集思广益的目的。

而在**连任的问题上,更是华盛顿的坚持让美国的**制得以完善,不至于出现个人独揽**大权,个人**得以遏制。在结束这一先例之后,人们将遵守规则,尊重立法,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不为权力所动、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宽广胸怀,真的感染了我。

我想正是因为有这种好的典范在开国之初做好了榜样才会在以后得道路上美国的领导们得以遵循真正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理应被铭记,也理应被尊重。

西进运动与废除黑奴

1862年的内战使国家免于被**,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然而我想它更大的意义在另外两个地方。一是林肯**颁布的《宅地法》。西部的开发在美

国国内引起了大规模的移**动。它先将西部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又廉价**给自由移民,并将公地**与土地授予和承认“先占权”相结合,使农地开发与牧业开发、矿业开发、市镇开发、交通建设得以并举、互动,从而赋予19世纪美国的经济革命以“暴发式”的特征。成千上万独立农民得以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不受任何封建残余束缚地自由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和铁路全面开发的格局,构成了美国西部开发的经典时期。

这个大规模的拓殖运动,即使仅就其基本的和主要的过程而言也绵延了100多年,伴随美国经济与整体发展中的成年时期即工业化的始终,对边疆的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与这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如此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在西进运动中,先驱者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但他们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勤奋、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精神。西进运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土地,也为人们提供了赚钱致富的机会,使人们有机会表现出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种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

粗狂、无拘无束,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放眼未来,时刻准备着出发去追求更美好的前景。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另一个重大的意义是林肯**为了实现南北统一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奴隶宣言》是份由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这项宣言只立即解放了少数奴隶,但实质上加强了联邦军队控制邦联领土后这些奴隶自由的权威,为美国最终废除奴隶制铺平了道路。

解放奴隶宣言自身受限于对奴隶制度的立即效用,仅能在联邦纳入控制下的邦联领土上生效,边界州(德拉瓦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西维吉尼亚州)的奴隶制度因其仍效忠联邦而丝毫不受影响。虽然有地区局限但是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国内,除了对奴隶的直接影响有限外,宣言还象征着北方人战争目的的改变:

重整联邦不再是战争唯一的目的。这是整个联邦废除奴隶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国际上,正如林肯所希望的那样,《宣言》转变了他的国家意志,支持联邦**终止奴隶制的承诺。

这种转变粉碎邦联**获取他国官方承认的希望,特别是与英国。如同亨利·亚当斯(henryadams)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真正作用不在于解放了多少黑奴,而是它所体现得平等思想,体现了为了实现平等大家所做的努力。这种平等思想也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旋律。黑人与白人应当没有种族歧视的共同协调生活,虽然当今美国社会,仍然存在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的现象存在,但是这种在一百多年前就存在的使黑人与白人平等生存的平等思想无疑是先进的而又深刻的。

科技创新

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促进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是独特的。

这当然要首推它的“西进运动”。独立后,美国通过兼并、廉价购买等方式继续向西方扩张领土。到十九世纪中叶,它已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东起太平洋,西至大西洋,北至加拿大,南至墨西哥。

仅半个多世纪,领域便增加了7倍半。西部地区矿产、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海岸线长,港口优越。这为其工业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8世纪末,美国人模仿珍妮纺纱机。不久又发明了轧棉机,将清理原棉的效率提高近百倍。19世纪初又从英国引进织布技术。

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棉纺中心。随后,服装、皮革、玻璃、羊毛等行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内战后,工业革命取得了迅速的进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矿业、冶金、石油开采、炼油等行业都以10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之中,有两个巨大的国内刺激因素。一是西部大开发对农业机械的迫切需求。

二是东西方交流铁路建设高潮。这两个因素既是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也是工业革命的成就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以电力为标志,包括电力、无线电、内燃技术、冶金、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以电代汽标志着工业电气化的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先导,从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开始的。美国大规模电力消费的转折点是在ac/dc争论之后。

电气技术的兴起,一方面引发了电力革命,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通信革命。因为电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能传递信息,所以电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现代社会动脉和神经的双重功能。。以电力技术为主导,与内燃、冶金、化工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造和装备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它由“蒸汽时代”、“纺织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我们都记得他。他就是爱迪生。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而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电灯,在习惯了电灯之后也许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电灯的日子,正是这个人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爱迪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个。“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

对作者、发明人的作品和发明,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保证专利权。”这是制宪代表们一致通过的一条款项。联邦**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奖励,找对了方向,所有人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所以不难想象美国的硅谷美国的科技在现在统治全球的原因。在很早以前联邦**就已重视了对个人专利权的保护。

而那些有理想有目标的美国人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创新与奋斗。这种国家对专利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以及个人的创新正是我们在发展中所缺乏的。中国是最大的制造国。

我们有一个很讽刺的称号“中国制造”。如何由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何让我们不再处于最低端的产业链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国家加大立法加大对专利权利的保护,并对创造发明予以奖励,个人更应该积极有所作为,为国家的转型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努力都是持久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

也许再多的词汇也无法穷尽我对大国崛起之美国的感受,更无法描述对美国这个国家打心底里的尊敬,对他们的一种民族精神的尊敬。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所在。以上的感受只是我对影片的部分印象深刻的感受。

也许尚未描述完他的历史,但是我坚信这些精华的民族精神才是我们真正要吸取的。我想,**大国崛起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羡慕,写读后感也不是要表达自己的崇拜,真正的目的在于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我们了解了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使我们也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中国。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也最终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方面开出璀璨的花朵,并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全世界影响全世界。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2

我的观点

电影中的这些词,有些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来解读当时的历史。中国古代每每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税负过重,是所谓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在当时的美国,首先,移民过去的公民对英国以及故土还是抱有深深的热恋。可以肯定的是:

殖民者们不认为迁移就是不再爱国了;迁移并非流亡国外或是移居外国。不少人选择了返还家乡,而更多的人决定继续留在美洲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他们来说,美洲是英格兰的一部分。根据何顺果先生的美国历史通论,172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总人口为12万,其中60%来自英国。因此,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国人决定的。

因此移民者对英国政府还是抱有效忠的心态的。其次,正如影片所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有一个长期的特点:宽松的政治管理。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不是以压迫和掠夺为主要特征的,并没有造成普遍的贫困相反,在英国的羽翼之下,北美获得了政治自主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在资源和财富上与当日欧洲最发达之国无分轩轾,而且社会更为稳定和有序。

因此我认为印花税的征收只是一个导火索,影片中所谓“捍卫理想、反抗压迫”不如说是自由的本性使之然,有欧洲移民过去的移民者都是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探险家,独立与自由式深深刻画在其本性之中,流淌在其血液里的。虽然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宽松的政治管理使他们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国家,骨子里的冒险主义使他们渴望独立主权。总之,独立不是出于反抗,而是出于自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1763年后北美居民反对的不是英国的“压迫”和“掠夺”,而是“殖民地”地位的内在从属和依赖,它要求以独立、独立的身份立足于世界。

三、宪法

影片中没有太多关于美国独立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两大政治思想的差异。只是匆匆提到华盛顿就职总统之事。

而这场两党斗争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目前的民主共和政体,成为美国政治与中国政治的区别。或许由于政治体制不同,影片中并未作太多介绍。也没有介绍这样竞争式的执政的利弊。

四、西进运动

美国在1783年至1890年间向西扩张领土,或与印第安人作战,或购买两到三次。

影片中说:“西进运动鼓励了冒险的精神,它为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因为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顿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毫无疑问,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一页。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美国名著《飘》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一部作品,其中,女主人公思嘉的父亲就是一位从爱尔兰移民到美洲的移民者,他热爱土地,热爱冒险,通过自己的奋斗将本是一片蛮荒的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个形象是一个西进者的缩影。

广大西部向西开辟了大片土地,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南北战争

影片只介绍了南北战争,提到林肯总统反对奴隶制,而上台后,南方许多州要求退出联邦等。

我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美国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1、南北战争具有统一联盟的意义。

在西进运动中南部和北部对西部的争夺愈发激励。南北双方由一开始的竞争变成了矛盾与妥协并存,再到之后的爆发。林肯上台后,南方将退出联盟。如果把它分成两部分,国民政府将限制美国进入大国行列。

战争虽然对当时的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从长远来看对国家是有益的。

2、废除了奴隶制度

从美国名著《汤姆大叔的小屋》里面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美国南部当时的社会环境。奴隶生活没有保证,没有人格,没有保证。黑人被随意当作商品出售。好的农民可以有一点稳定的生活。然而,如果他们遇到暴力的农民,往往会受到鞭打,他们的生命也得不到暴障。虽然《飘》之中也试图从农场主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认为:

“黑人就该本本分分地工作……那些被北方佬解放了的黑奴整日游手好闲,欺侮白人女子。那些善良的追随主人的黑人才是好的黑人。”但是这些苍白无力的观点不能掩饰恶劣的奴隶制度本身的,所谓的善良的追随主人的黑人都是在黑人中地位高的,他们希望回到过去有地位有身份的生活,他们是不作农活的,只在白人家里作管家、或是作家务活。

追求自由的黑人往往是底层的大多数。废除奴隶制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实际利益,因此内战具有很高的进步意义。

3、将北方的工业加速推广到南方

《飘》中真实反映了南北战争前期、中期和后期南方人士的心理。前期时南方大多数人沉迷在让他们富足的棉花中,认为“北方佬”不堪一击。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北方是在工业和军事上发展起来的。只要南部海港被封锁,南部的棉花就无法销往欧洲,南部最终会失败。

据调查,1861年南北资源比例是南方的2.5倍,工业产值是南方的10倍,钢铁产量是南方的15:1,煤炭产量是南方的38:1

一。军舰的吨位是25:1,而南方只有棉花是北方的24倍。因此在这样的战争中,尽管南部在战争初期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最终还是北方击败了南方。

可以说,工业化的北方打败了农业的南方。

在战后,北方的企业家们纷纷涌入南方,尽管南方对北方人以及黑人还是心存抵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战争推动了南方工业化的速度。

4、南北战争奠定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

林肯总统在战争时曾说过,要么就全部奴隶制,要么就全部废除奴隶制。统一的思想在美国民族意识中至关重要。其次,自由和平等是美利坚民族所追求的,不仅在人权上,在很多别的方面,美国都强调要有自由,甚至于法律中都规定公民有什么什么样的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追求理想的自由等等。

这场内战真正地将一个民族浇注起来,使之成为能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一元。

六、科技

正如影片中所介绍的美国的科技水平在全世界都是令人瞩目的。原因有几点

政府对专利权的规定鼓励发明人发明自己的专利

影片中提到,“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然而,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来保护发明创造。

”好的社会环境让科学技术人员如鱼得水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大国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自己的土地基本完好无损。当其他国家战后重建基础设施时,美国可以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上。

七、经济

影片用了整整二分之一的篇幅来介绍美国20世纪的经济,然而说来说去只是为了说明政府介入市场控制垄断要比仅仅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管理市场要好,但是我认为这部分影片不但小题大做而且失之于真实。或许这是为了证明中国国家经济调控的优越性。

举几处影片中的问题。

(1) 影片中提到“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坏事都出来了,而且工人的劳动条件非常不好,矿难不断发生,特别是像煤矿爆炸这一类的事情,还有油田的这种工作条件之糟糕。美国城市各种各样的弊病就出来了。”而事实上中国现在的矿难也是层出不穷,国企和民企的所有制身份并非导致矿难的决定性因素,也同样不是影响工人待遇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方面企业是在选择工人,另一方面,工人也在选择企业。

(2)影片中提到“美国阿利根尼大学历史学教授保拉·苏科勒的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被迫整顿经济的,他一开始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公众的压力太大了,他不得不采取行动。总统宣布,标准石油公司要为此付出代价。

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他垄断者的榜样,所以,政府在1911年开始拿标准石油公司开刀了。’”该教授明确指出了美国在20世纪初对几个垄断企业的措施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由于公众压力。的确,财富的不平均分配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安定因素,但是影片对美国这一举动的解释完全是在用中国的理论。

此外,中国目前自身很多国有企业也在通过种种途径合并其他小型企业,通过合并来加强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内电信、石油、食品等行业虽然没有明显的一家垄断,但是却是形成一种几家垄断的局面,其他小公司根本没有可能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我认为所谓垄断,是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并不是政府介入市场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一味通过政治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至于经济危机,我想这是经济发展道路上一条必经之路,其根源是银行通过借贷来不断创造价值。银行最初产生于一个英国城镇,一个商人出租自己的一间储物室来给邻居朋友放金银(当时金银是流通的货币),并收取少量的部分作为利息。很快,他发现了一个现象:

“储户们很少亲自进入储物室来查看自己所存放的金银,而且即使来查看,储户也不会都在同一时候一起来查看,而且他所写的某某人在自己的储物间存有多少金银的这种字据已经被当作市场上流通的可以交易的货币。同时,他经营另一项业务,那就是用自己得到的租金向外贷款,贷款的人们为了方便,也放弃所要实际的金银,而是要那个商人写字据,这种字据就可以当作金银使用。渐渐的,来贷款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商人偷偷地将储户的金银贷款出去,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那些储户对于这个商人的暴富甚感怀疑,然而当他们到储物室去看时,自己的金银好端端地放在那里,他们也无话可说,但是转而向商人所要一定的用自己金银贷款所得的利润,这就是银行的起源。但是贪婪的商人并没有满足,贷款的业务越来越多,他自己贷款给别人的上限被自己储物间里所藏的金银的上限所限制,于是他产生了个更为大胆的想法。既然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储物间一共有多少金银,而且所有来贷款的人并不会同时要求带走现实的金银,那么我为什么不能贷出去本来不存在的金银呢?

于是本身不存在的钱被“创造”了出来。更多的贷款业务被接受了,这个商人的生意很红火。然而渐渐的人们又开始怀疑,很多贷款的人要求提走实际的金银而不是纸据,储物间里没有那么多金银,于是银行倒闭。

对于个体银行来说,这个倒闭是很容易得,但是对于国家性的大的银行,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倒闭的。而欧洲的繁荣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行为。这样的贷款于是变得合法化,而且“虚拟”贷款的钱和“真实”存在的金银价值的比例是9:

1.于是虚拟的不存在的“钱”就通过贷款而被创造了出来。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样的经济模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跳跃性发展,但是也加速了危机爆发,增加了危机的破坏力。

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使资本具有冲破一切空间限制向全球不断扩张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成为世界性的。影片中提到美国金融危机时苏联正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变。

但是我认为这是没有可比性的,在一个国家发展初期,由农业转变为工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快的发展,而在之后工业化程度高了才会遇到高层次的经济问题。就像之后苏联的经济危机和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危机以及早先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或许经济危机可以看作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关键是看政府如何解决,1929年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积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而且美国当时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通过贩卖军火,以及之后的与日本作战,很快将经济恢复,并将民众注意力转移。化解了经济危机。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3

读书研讨:

作者: 唐晋主编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字数: 378000

版次: 1

页数: 421

印刷时间: 2007-1-1

开本: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世界史

在上中国近代史课的时候老师**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我自小喜欢历史,不但对中国史,对世界各国历史也很有兴趣,当时就认真**了每一集,感觉这是一部非常优秀并很有教育意义的好**。后来发现这个纪录片居然有书,恰逢毛概课有读书研讨,就此机会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大国崛起》一书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 ,并通过大国崛起**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它为讨论国家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争取和平崛起和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这本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它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希望和激情,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1、 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还在不遗余力地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到**,枪炮就到**,势力就扩张到**,以至于全球成为它们的原料的**和商品销售基地,现在的美国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个地方有驻军,成为“世界警察”。

2、 曾经统治世界,殖民世界,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殖民

历史上除了欧洲本土和南极洲外,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个世界的“遗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还未修复当初被殖民时留下的创伤。

3、 他们都经历了推翻封建帝制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4、 他在工业、技术、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的现代大学都起源于上述国家。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票市场,英国推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的发源地

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影片中介绍的9个国家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

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上述的大国标准,只有大国和强国的目标和殖民地。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像日本那样,向西方学习,追赶和超越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技术不好,但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没有火药,就没有热火朝天的**和火箭,就没有指南针,就没有新大陆,就没有纸和活字印刷,就没有信息产业,这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有问题吗?

我同意从这两个方面来寻找落后的原因。

我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和日本的迅速复苏,都是德益于教育的坚实基础。但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教育普及率低,二是教育效果不好。

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

我去过一些省份,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图书馆很少,但到处都是麻将馆。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你的电脑硬件也不好,但如果软件不好,甚至感染了病毒,它将无法正常工作。

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更加丰富,军事装备更加精良,没有先进文化,没有先进文化武装的人,我们的孩子就会吸毒,干部就会腐败,军队就会输掉战争。100多年前,北洋海军的铁船并不比日本差,水手们训练有素。他们为什么被打败?因为清**腐败,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不是“硬件”不行。

这么说,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吗?我认为是这样的。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

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属于上层建筑,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法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解放思想是先行者。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它解放了人们被囚禁的僵化思想。瓦特和牛顿出生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群体,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生在一个小地方的牛顿举行国葬,王室和王子亲自为他抬棺材。

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其它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工业革命只发生在英国?英国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宗教环境为杰出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这些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并没有被当作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通用蒸气机的实验被狂热的宗教界视为挑战上帝的行为,如果伽里略的悲剧落在瓦特身上,那么英国有没有工业革命?

体制改革是关键。100多年前,美国大炮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这与中国的情况有何相似之处?日本人可以很快认识到幕府制度的僵化,将国家制度转变为皇帝权力下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

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了几十年的国家改革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

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

安南最近讲,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感到最遗憾的事情。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

看完《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难以平息。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九个大国在过去近两百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还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是历史的潮流毕竟浩荡向前,今天的世界是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都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训。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类通过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五百年后的今天,人类又把这个舞台延伸到了遥远的太空。

从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样地遥远清澄。今天的这个舞台,到底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全球对峙时代的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的发展仍将经受各种考验。

但作为我们中国,近代以来虽受尽了列强的蹂躏和种种磨难,今天的崛起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称霸也永远不会侵略、威胁别的民族。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潮流有一点可以肯定:建立永久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