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09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汇编7篇)。

若您希望了解“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的定义以及应用,敬请阅读以下内容。在撰写作品观后感时,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与阅读书籍相似,观赏电影也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体现,欣赏完一部作品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然而,在撰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仔细把握文章的写作要领,方能表达出真实的感受。请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将获得解决方案!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1】

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传奇发展之路,阅读《大国崛起》,品读历史的镜鉴,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样有着大国之称的中国走在脚下的是怎样的一条崛起之路。

日本——这个所谓“大国”的崛起背后是中国血泪的苦难史,这个“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国,虽然资源匮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发达。可凭着一个“借”字,借鸡生蛋,借刀杀入、借花献佛,愣是从一个蒙昧落后的国家,借由军国主义的利鞭,被驯化成了一个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强国。从侵华战争的烧抢掳掠到堂而皇之屡次去神社“拜鬼”,然后无赖的将历史教科书全盘篡改,企图粉饰其不堪的侵略扩张的历史来蒙骗国民,东亚的日本小国就这样走上了它的强国之路,轰然崛起。

日本的这种欲盖弥彰,无法直面历史的态度,让人联想到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强国——德国。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者把德国比作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自己力量壮大之后,面对老一辈人他要求有话语权,要有自己的地盘,因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可晓而知,年轻人在此次战役中受到了重创,但是这样的挫折并没有使他变得成熟,他只是觉得委屈,一种认为自己应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却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想要伺机报复,在几年后再次化身为恶魔,给世界带来灾难。不用说,年轻人再次惨败,但是这次他们接受了教训,变得成熟了。由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经由挫折蜕变成成熟稳重的男人。虽然日耳曼民族曾经走过扩张道路,然而,几百年以后的今天,与日本形成强烈反差的那一幕让世界为之动容,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那句“勃兰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让人在一个民族回眸历史的眼神中,不仅看见了过去,更预见了未来。正如作者在书描述的:“这个民族在狂暴中体现出的力量是那么的可怕,而在沉静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又是如此的惊人而优雅,这个民族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奇迹,无论是他们的狂暴还是他们的沉静,无一例外地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这,才是大国之风。

反观我们国家的国情,我国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上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大国特质却让我们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远远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小国的后面。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大国”的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像是一个高大魁梧却步履蹒跚的人,卖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地域辽阔,但却地大物薄,我们资源辽阔,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仅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发达小国家比作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我们国家就是拖着十几口人过日子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同样的一份口粮去养活十多口人,这样想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们承载着大国之难,带着庞大的人口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道路上走的虽然艰难,但是一步一个脚印。

许多所谓“大国”,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展示给世界的是他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当“大国”的`富人们徜徉在灯红酒绿的上的社会,用他们的规则主宰着一切时,可曾想到贫民窟的穷人们连黑面包也吃不上,当他们筑起高高的资产阶级象牙塔时,社会已经无情的把底层的劳动人民抛弃了,贫富两极急剧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穷人的地狱。

我们没有他们轻松的步履,是因为我们从未遗弃前进队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从未卸下身上的责任,走在队伍最前列的人总会回过头,向后头的大部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和谐的,全面的,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发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虚华世界的表象,只有统筹兼顾的大国风范才支撑得起大国沉重的脊梁。

大国之大,终究要承受无数的考验,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广受称赞。在这场危机当中,中国顶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灾国提供援助,成为抵挡危机的坚强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阴影笼罩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趋势,成功的控制了疫情。当甲型疫情再次来袭,我们凭着成功的经验,沉着应对。

大国之大,还在于每一个让世界回眸凝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北京奥运会,惊艳全世界,让中国初露大国风采。“北京欢迎你”,中国喜迎八方之客,尽显大国之风。开幕式上,金声玉振,奏响中华文明的天籁之音;穹苍浩瀚,璀璨星火荡漾着新时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奥运会成为“地球村”最大的国际盛会,盛况空前,我们要借这一大好机会,充分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优雅风度。我们既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因为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历数家珍: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我们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些成就,我们才有实力来承办奥运会,建成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奥运场馆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并决心把她组织成一次恢宏壮丽的盛会。我们看到,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有中国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这就是一种大国风度。大国风度,就是以博大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远近,不分亲疏,让朋友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大国风度,就是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分自信,引为骄傲,也对他人的文化、习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长补短;大国风度,就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胜败,把善意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烈的掌声送给各国参赛的运动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与气度、智慧与理性、眼光与品位,给世界留下美丽的记忆。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正是以其优雅的风度,绚丽的风采成就其大国风范,谱写出壮丽的《大国崛起》!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2】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对中国而言,在《大国崛起》中的其他大国的兴衰起伏,整个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这些大国都至关重要,他们对中国而言,更多的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亿,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整个世界。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我心中,祖国是我的脊梁,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未结束,作为一位中学生,可想而知,我们的肩上负担的胆子还很重,为了中华民族的梦,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大家共勉吧!中国,加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3】

中华民族正在重新地振兴自己,那么正在重新地走上国际的舞台,正在开始发挥一个重要国家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能够从别人经历过的那些个风风雨雨当中能够体会到一些个历史的启示,历史的这种训诫,也就是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说,从历史中来汲取经验和教训,别人是做出过哪些成功的事情,而又犯过哪些错误,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来说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是我们现实的一种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才有自立更生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民的尊重。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坚强,但缺乏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有力量,但缺乏动力和勇气。

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

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对中国的领导人物明确暗示只要中国肯“配合”,美国会满足中国提出的任何要求,中国领导人却没有接受,而错过了这样好一个机会,若是刚经受过*****和内乱的中国答应的话,中国就会从美国那里得到很多的支持,不管是金钱还是物质,对于迫切需要发展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接受美国的邀请,中国也许会比现在强大更多,而不是现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说抓住机遇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打开了大门,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大国的崛起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一个民族要成为一个大国,则要有自强的精神,这样才能够自立,才能够称的上是一个国家才能够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不久前,中国举办了弘扬孔子精神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弘扬了儒家文化,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世界人民了解和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孔子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尽管受时代局限,他的有些思想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在今天已不再适用,但这无法遮挡他思想智慧的光芒,也不妨碍他的思想继续为当代人所广泛运用。

乍一看,把孔子的思想与席卷全球的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似乎有些牵强。但事实上,任何经济模式都离不开人们的思想活动、民族性格、社会风尚和文化。同时,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全球事务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概括,而是包括文化和法律等软实力在内的实力的汇聚。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播丰富国际交往语汇、丰富国际交流智慧,是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扩大共同利益,增加共同关切,才能在全球发展中注入更多和平和谐的因素,减少对抗、冲突和共赢。孔子倡导的“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合”,可以说是我国外交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

金融外交已成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领域。在以人为本外交和以人为本外交的指导下,孔子思想的传播可以帮助外国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中国市场经济背后的文化因素。同时,它将中华文明的因素注入到国际交往中,用古典哲学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对世界的责任。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4】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苏联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了21种文明,它们出现在历史上,然后相继消亡。

其结论是,这些文明的死亡原因无一例外地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917年,苏联政权在革命后诞生。沙俄***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免费提供粮食,农民很不满意。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始实后,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受到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这让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美国家惊叹不已。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

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工业化的辉煌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指导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斯大林在苏联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列宁的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就。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下,苏联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地位。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

宝座。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这个国家的未来值得期待。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5】

从这十二个大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在这些大国的经历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警示之后梦想崛起的国家。

这个道理在大多数国家的历史中都曾出现过,而最终的结果却大都不尽人意。比如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德国的希特勒带领德国人妄图通过法西斯主义进行侵略他国称霸全球的美梦,但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又一次成为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和民族。再比如,日本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日本将明治维新继续下去,那么国力肯定会继续强盛,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日本的经济倒退十分显著,自身还被原子弹轰炸,最终在战争结束后还发生了饥荒,经过了多年的回复才重新在国际舞台上有了一定的地位。

法国更是如此,在法国大革命之中,由于法国人后期的暴力的革命方式,法国大革命受到了整个欧洲的打压。在重新选出拿破仑领导国家之后,整个法国都处在一种疯狂的状态。通过对整个欧洲实行的侵略战争,拿破仑曾一度顺风顺水的带领着法国人占领了大半个欧洲,法国的综合国力和地位都达到了当时近乎最高的水平。但是,在这样的接连到来的辉煌的胜利下,危机正在来临着,在滑铁卢一战中,拿破仑和他率领的法国军队遇到了困难,并最终遭到兵败,直接导致了法国这一阶段的强国尝试失败,这也是说明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国力增强的这一途径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切无不说明着通过过侵略其他国家而实现国家强盛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这一道理,在之后的所有国家尝试崛起时都应该铭记。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6】

近日从网易“读书”栏目中搜索书籍时,发现了一本名叫《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书,因为我比较关注有关大国崛起的话题,而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所以我便饶有兴趣地阅读起来。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全书共分三章,38400多字,内容虽然简短,但下笔有力,横贯古今、融汇中外,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事实充分、论据充足,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读完此书后,我直接的感触是要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从思想上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通过深入阅读,我也认识到,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包括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还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公元1500年后陆续崛起的一些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还有前苏联,他们分别靠着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文艺复兴、创新文化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迅速成长为地区乃至全球性大国的。这些国家虽然国情不同,但都是大国和强国。除了殖民掠夺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先进文化在推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也就是该书阐述的一个观点:

“500多年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谁就可能成为世界性强国”。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引擎。

人类文化发端于文明,文化发展孕育新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然文化博大精深。古老中国从社会制度、人文思想、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科技发明、商业贸易等方面领先于世界许多其他国家,如我们众所周知的“丝绸子路”、“四大文明”和郑和下西洋,曾经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非同一般。

然而,自16世纪以来,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西方文明所取代。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文化在逐渐衰落。首先,沿袭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造就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料掌握在统治阶级和大地主手里,蕴藏在底层人民身上的生产力无法被创造和释放出来,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牛马耕作和手工作坊式的自给自足经济阶段,造成物质基础和物质文化的薄弱;其次,统治阶级奉行的封建**制度、宗教迷信和推行的儒家思想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皇权天授、人生轮回、“三纲五常”这些统治阶级宣扬的腐朽观念造**们思想上的愚昧和认知上的落后,使整体国民素质低下,弱化了先进文化滋生的土壤;再者,统治阶级的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制约了社会的改革和创新,以天国自居的统治阶级既不接受也不允许外来文化的进入,更不进行自身兴利除弊的改革,特别是清中后期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更使国家错过了引进世界先进文化、追赶先进文化、改造和提升自身文化的大好机会,最终造成国门洞开、落后挨打,国家积贫积弱。

读完《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一书,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和西方以文化促强的历程,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认知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短板,我才真正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当时的国力经常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穷指的是经济,白指的是文化。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虽然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上的,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并以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为基础的,但毕竟我们的文化曾滞后于西方先进文化几百年,所以至今我国文化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文化软实力建设还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道路体系、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作为一个从曾饱经苦难的国度里长大的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义务;作为一个盼望民族伟大复兴的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我们应牢牢记住被侵略、被欺压的历史耻辱,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决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制度特色的新文化,用来自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勇气和力量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我相信,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文化,并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篇7】

《大国崛起》前言部门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鉴戒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光鲜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中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不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大的但愿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熟悉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凸起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索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困难,促进出产力奔腾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挣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明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掌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