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自由作文

发表时间:2024-03-19

自由作文。

作文是学生探索语文学科魅力和深度的必备工具,通过写作文可以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写作文时一定要在脑子里提前构建好框架,写作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中学范文网编辑希望您能阅读一下“自由作文”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我们的网站将会持续更新和优化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的内容!

自由作文 篇1

时间像沙粒,在慢慢流逝,容颜如花朵,在慢慢衰退,随着时间的悄悄溜走,我们也变得更稳重,更成熟了,也一点点的老去了。

从前,那张稚嫩的脸庞,如今写满沧桑;过去,那个天真的孩子,早就变了模样;经历太多,多少有一点哀伤,失去太多,也不再那么冲动。

一晃,我们就变老了,脸上布满皱纹,头发渐渐花白,步伐不如从前健快,身体也是不如从前。恍然间,才发现镜子里的那个人,如今已经老了,已经快走到人生尽头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时间,一分分的流走,我们,也老了。多希望,时间可以停留,留在那最好的年龄,可惜岁月无情。时间是这世界最公平的人,他不会因为谁,而停止走动,他不会因为谁,而放慢脚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好好珍惜这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在这条变老的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稳重,不管前方的路再怎么难,请坚持住,我们已经走了大半程,别轻易放弃,什么样的难关,我们没闯过,什么样的打击,我们没经历过,生活,需要我们一点点坚持,相信雨过天晴后,会有彩虹的出现。

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有些事有些人,没必要惦念不忘,释怀,让身心变得更加愉悦,放下,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开心过好,剩下的每一天,愿我们往后余生,都能过得愉快。

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流言蜚语,别去理财,别太在意别人呢嘴巴里的自己,这一生,是为自己活,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在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想吃就吃,别省,想去就去,别等,累了就歇,困了就睡。前半生活得辛苦,后半生好好保重!

其实,我真的累了,虽然我每天依然微笑的面对每个人,虽然我对身边的人都有说有笑,虽然我还坚持在工作,在照顾家人,在陪伴孩子,表面上看上去,我好像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我真的累了。我的心里藏着很多话,不知道该对谁说,我的心里有很多眼泪,却没有办法痛痛快快地哭,我常常在深夜难以入睡,就算是睡着了,也会被各种梦压迫地喘不过气来。

在某一个时间里,好像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一场梦,等到梦醒了,我又回到最初的起点,然后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在很多个时刻,我会突然被那些难过的感觉所击败,想哭却哭不出来,那些痛苦的感觉,折磨得我快要窒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手头的事,不断告诉自己,眼前的路,还是要走下去。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都当一个战士,所有的坚强,都是在苦难之中学会的,所有的伪装,都是在别人的不理解和冷眼嘲笑之后锻炼出来的。我习惯了假装坚强,不是因为我真的能那么宽心,能那么不在乎,而是因为我知道,就算我想说,也没有人想听我倾诉,就算有人听了,他也不一定会懂,也没有办法理解我的感受。

苦苦撑着的感觉,真的好累好痛,好像活这一辈子,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放心,为了孩子能成长得更好,为了在乎自己的人不为自己担心。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心情到底怎么样。没有人问过我是否快乐,是否喜欢现在的生活。可能自己早已经忘了快乐的感觉,在人海中徘徊,只会让我觉得形单影只。

也许有一天,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只是现在的我,真的累了,很累很累了。

时光如流沙,转眼间,我们不再年轻,人过中年,恍然如梦一场,已经记不清是从哪天才开始惊觉,岁月从没有饶过我们。

都说,时间最无情,一分一秒不为谁停留,寒来暑往,四季更迭,从来没有怜惜过谁。

不知不觉,半辈子过去了,后半辈子,珍惜眼前。

我们还有很多心愿未了,我们还有很多责任在肩,却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肆意挥霍,一路走来,时间过得太快,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一声叹息。

想做的事,就尽力去做吧,想爱的人,就用力去爱吧,人到中年,千万别让自己再留遗憾,时间很残忍,珍惜眼前人。

不知不觉,半辈子过去了,后半辈子,知足常乐。

生活大不了一起一落,感情大不了一聚一散。别再画蛇添足,别再杞人忧天。别再过多的与旁人比较,别再坚持做不到的事物。

后半辈子,淡然一些,看开一点,面对缘分就顺其自然,面对生活就随遇而安,苦也一天,乐也一天,与其计较太多,倒不如做自己的太阳。

不知不觉,半辈子过去了,后半辈子,渐渐成熟。

看透了很多人,也明白了很多事,不再肆无忌惮,也不再事事较真,多了一些思考,少了一些冲动,从最初的气愤到后来的平静,从开始的纠结到最后的释然。

不再和小人计较,不再和自己过不去,琐事不放心里,两耳不听碎语。

不知不觉,半辈子过去了,后半辈子,善待自己。

年复一年,为生计努力;日复一日,为生活打拼,经历了太多的坎坎坷坷,见过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常常让自己身心疲惫。

生活是自己的,累了,该歇就歇,身体重要,困了,该睡就睡,别总熬夜,饿了,该吃就吃,别再节省。

一辈子很短,眨眼就过完,一生只活一回,千万别把自己委屈。

别睡的太晚,别爱的太满,别想的太多,别悟得太迟,人生已过半,学着对自己好点,好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当你觉得生活轻松快乐的时候,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为你承担那一份生活的重担。生活就是琐碎,而诗和远方总是理想,又或是逃避。生活不容易,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痛苦和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那么一段想要放弃,却无从逃避的日子。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都没有容易二字,总是经历了很多苦和累,一边流着眼泪,也要一边为明天的生活而奋斗。谁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因为生活艰难,我们没有时间去矫情,没有时间去找人倾诉,有时候更没有人来听我们说那些难以启齿的柔弱。白天忙于工作,忙于家务,照顾一家人,晚上疲惫不堪,却没有时间休息,心情烦闷,却无从发泄,总是匆匆忙忙,就又开始新的一天,日复一日。

生活的确很难,不仅需要为了得到一些物质而不断奋斗努力,还需要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那些阿谀奉承的人,那些两面三刀的心,那些逢场作戏,明明内心煎熬,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都总是让我们心情焦虑,让我们难受不已。有的时候,我们明明很累了,只想停下来休息休息,却又不得不为了一份责任而向生活妥协,做着那个并不喜欢的自己,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

人生艰难,但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所有的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你通往幸福的垫脚石,成为你成功路上的铺垫。我知道现在的一切好像都不太如意,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和你作对,但你一定要挺住。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比一时的输赢,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只要你挺住,跨过一次又一次生活对你的考验,也许到最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昨天,突然收到了朋友发来的微信。

平日里情绪饱满,一跟我聊起来就长篇大论的她,今天发来的消息却只有简单的四个字:我分手了。

我吓了一跳,连忙给她打了电话,本以为电话那头的她会跟我哭诉。

可是电话接通后,她的声音却跟发来的文字一样平静。

问她原因,她说:“我不想再等那个不确定的未来了。”听到这句话,我有些了然,也理解了朋友这么平静的原因。

朋友跟男朋友是姐弟恋,可男生最初显露出来的却是比朋友还要成熟的一面,照顾起朋友来妥妥帖帖毫不含糊。

唯一的缺点,也只是在朋友提到家里催婚的时候犹犹豫豫地说:“亲爱的,等我攒够了买房的首付就娶你。”

这一等,就等了三年。

比朋友小三岁的男生自然是不着急的,但朋友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再等等”,终于还是提了分手。

其实在现实里,爱是一回事,人生计划又是另一回事。

当朋友知道了,另一半每次跟自己说所谓的“再等等”都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的时候,她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空口许诺了。

好像日常生活里,总会有这样的情况,男生总和心爱的女孩说:等我攒够钱就娶你。可最后,却往往以分手告终。

就像阚清子想要在30岁嫁人,纪凌尘却说没买房前不结婚。她今年三十了,他还是没有娶她,阚清子没能继续再等。

其实我明白你“背起砖头,就无法抱我”的苦衷,可我想要的不是送到手的锦衣玉食,只是一份踏实的安全感。

那种兜兜转转还能遇到彼此的情节大多只存在于电视剧。世界这么大,可能不经意的一转身,那个人就会消失于茫茫人海。

他总说爱你,不能没有你,却在婚姻面前三缄其口。开始你愿意等他,可是等来等去,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没有结果。

你开始发现,为一个人付出很多年却没有任何结果的感情,不是浪漫,这是浪费。

也许他们并不是真正合适的人,所以才慢慢的越走越远,在彼此的世界中慢慢抽离对方的影子和印记。

其实感情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

就像有些人明明相爱,却也不能走到最后,可能只是因为在走向未来这条路上,两个人的分歧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爱到最后,就真的成了不合适的人。

但在一段合格的感情里,那个经常让你等他却迟迟不赴约的人,一定不够爱你。

比起你们之间的感情,他可能更看重自己,自私的人不适合共度余生,所以还是别等了。

即使你等的再久再真诚,也换不回他的重视。

自由作文 篇2

今天,我在小蜜蜂作文乐园玩了既好玩又开心的游戏——穿针和套针。

游戏规则是:“每队让一个同学来拿着一条线,其它同学拿这里的12根针的一端去卡着线,然后一轮后又取回来套好。男女同学各一队。”陈老师郑重的宣布。

我们排好队了,我叫胡李敏帮我这站住,我去前面看一看怎么玩。看了一会儿,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一字不漏的讲给了胡李敏听。

过了一会儿,轮到我了,我看了看被拿着的线,回过神来,从黑黑的布里拿出一根又长又尖的针,把不尖的那一头用力的`卡在了线上。“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大声尖叫起来。

针穿完了该套了,我右手拿着那根白白的线,左手拿着又长又尖的针,右手往上一提,针就出来了,我按照一上一下的顺序把针套在了黑布上。当时我们和男生就快打平了,于是我们这队最后一个女生加了把劲。“最后的结果是——女生赢了!”老师故意结结巴巴地说。

这次游戏非常好玩……

自由作文 篇3

我是一个6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了。这次考试十分重要,我们每天的家庭作业从放学到7·8点都是在做老师布置得家庭作业。做好了以后天早已黑了。

我们做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想去放松放松都不行。还要在家里做爸爸妈妈买的书·考卷·····很多的资料,做好后都10点多了,只有睡觉了,明天早上还要早起去读书。因为只有2个月时间考试了。

双休日,虽然是在家中不去学校,但是还是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了就只有一天了,还有的一天想好好松弛一下,玩一玩电脑,出去玩玩·····可那些望女成才,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把我们关在家里做他们买的资料。我们多么想玩那!多么想跑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呀!但不可以的。唉····

我在这里想对中国的爸爸妈妈说:“你们想让你的孩子成书呆子吗?肯定不想吧!如果不想那就让你的孩子跑进大自然的怀抱吧!让你的孩子有多一点的时间玩吧!”

我在这里说的话你们可以不听,但是你们孩子的心声你们必须听的。

自由作文 篇4

有关不给孩子自由结果很严重的随笔

最近看了几集正在央视热播的偶像剧《我的青春谁做主》,觉得最真实之处莫过于三位妈妈对女儿不依不饶的“管教”:从来不问女儿的志向,硬是要她实现自己的梦想考上剑桥;非不让女儿在北京发展,一定要带回宁夏拴在身边好看管着。他们的做法与老比尔·盖茨的教子方法相比,差距竟然有那么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首次透露了自己的教子经:给他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但需适时的引导和督促。这让比尔从13岁起,就有了其他很多孩子没有的`自由。甚至在比尔要退学时,他们也依然坚持了让他独立的方针。

我们的孩子最缺什么?自由。为什么不给自由?害怕他学坏、浪费时间、没有竞争力、将来后悔……我们的家长可以不假思索地立马说出一千零一个理由,最后还得加上一句,“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得接受安排,学习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好通过竞争被录取;到了小学、中学,大人们用上学、作业、培训班、兴趣班等,把孩子的时间给安排满。以至于上海第六次少代会上,孩子们要仿效“世界无车日”,给自己设立一个“无作业日”,好透透气。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孩子没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可以循着父母设计的路不犯错误地走下去。然而,走到了大学毕业,很多父母再也无力“管教”了。于是,该自己去奋斗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找个工作有何难?

但是,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父母定的,一下那么多时间不知怎么安排就用来打游戏,实习太累了我在家连碗都没洗过,工作这么多规矩以前我只要考得好什么都听我的……于是,失业大学生成了江苏省技工院校的招生对象,谁让南京市技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得需要“全校总动员”呢?

自由作文 篇5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威尔伍德关于爱的情感心理文章:绝对之爱与相对之爱

我们若从另一个人那里感受到这种开放和温暖,就得到了重要的养分:帮助我们体验自己的温暖和开放,让我们认识到天性中的美善。无条件之爱的光芒照醒了冬眠的心灵种子,助它们成熟,开花结果,使我们得以实现这一生独一无二的价值。若我们从他人处接受到纯粹之爱、关怀和赏识,便得到了最佳的祝福:纯粹之爱接受我之为我,让我们肯定自己。

两个人若了解并欣赏彼此的真实面目,他们便分享着马丁•布伯(Martin Buber)所谓“吾汝关联”(I-Thou recognition)的时刻。布伯认为这种肯定提供了重要的确认:帮助我们了解并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最肯定的感觉其实还不是感觉被爱,而是我们以真实面目被爱。真实面目意味着我们的真实存在,绝对之爱就是对真实存在之爱。

在我们的个性、痛苦、迷惑之下的更深层,是我们动态开放的真实面目,它在我们感觉安顿、稳妥、契入自己时才会出现。爱若扎根于此,便会毫无阻碍地流过我们,使我们对他人更加敞开。当两个人在毫无保留的境界中相遇,他们共享的是绝对之爱的完美时刻。

然而,一个极重要的观点是:人的个性并非这绝对之爱的源头,相反的,绝对之爱超越我们的局限,从它最终极的源头照射我们。我们是这光热流过的通道,它在流过我们之时,也在我们内在找到了家,作为我们的内心本质(heart-essence)安住下来。

我们和这种完美养分有亲近的血缘,它也是我们最深层的本质,我们的生命之血。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位小宝宝一出生就本能地急切寻求它,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我们的天性。

我们一旦认识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美妙,便可放松、放下、安住在自己之内。放松会带来开放;开放让我们对流过的生命透明无隐,像是一扇刚打开的窗户,清新的微风立即吹入室内,带来安宁的感觉、真实的力量,D. H.劳伦斯视这为“生命冲进我们”。

马丁•布伯视“吾汝关联”的时刻为蜕去一层老旧、保护的皮,如同蝴蝶从蛹化现而出。我们一旦尝到纯粹、无条件之爱,会觉得做自己很好,活着也很好,我们想展翅高飞。这种生命力的河道汇流在我们身上时,将会生出无上的喜悦。

这样一来,无条件之爱让我们安住在自己当中、安住在生命喜悦之流中,就如戴维•斯坦德尔-拉斯特兄弟(Brother David Steindl-Rast)对这种深刻契合情形的描述:“一时之间,我们只是知道,一切都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属于一切。”

这是人类之爱最伟大的价值,它引领我们进入比人类相对性更为广阔的境界,它在帮助我们契入内在发光发热的生命力之时,流露出美妙和力量,在那里,因为我们对生命完全率直无隐,我们便与生命本身合而为一。若生命属于你,你也属于生命,你便再也不会饥渴和恐惧,你感到生命有其基本的尊严和神圣,并不需要仰望别人的同意或认可,在这种生命深刻的和谐中,你了解到你没有负伤,从没受过伤,也不可能被伤害。

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真义:绝对之爱帮助我们契入我们的真实面目,所以不可一日无它。

虽然人心是大爱流向世界的通道,这个心的通道却常常阻塞——由于不知道我们被爱而产生紧张不安、防御的行为模式。结果,我们虽偶尝短暂、喜悦的灵犀相通,但爱天赋的真诚开放却难以完全渗入我们的人际关系。的确,两个人愈敞开,障碍——他们最深最暗的创伤、绝望和不信任、最直接的情绪引爆点——就愈容易浮出水面,就像太阳的温暖刺激地球释放湿气而产生云朵,纯粹开放的爱会启动我们情绪创伤的积云,那是我们紧闭、活在恐惧中并抗拒爱的地方。

这并不稀奇:在我们变成无碍的信道,让爱得以畅流之前,创伤必须暴露出来。被治疗的事物必须当下立现,爱才能发挥疗效;若隐藏起来,只会生脓溃烂。

这就是相对之爱:阳光般的绝对之爱被我们的局限性人格及其防卫模式——恐惧、不信任、被动反应、不诚实、攻击性、扭曲的视角——所过滤。如同多云的天空,相对之爱不完全、不恒常、不完美,它是光影的交替演出。绝对之爱所散发的光热,只在瞬间闪耀。

如果你密切观察人际关系中的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时退时进,游移在开放和关闭、晴空和乌云之间。如果对方很有反应,注意聆听,说你爱听的话,你的内心便自然开放;反之,对方若没有反应,听不见你,说了不中听的话,你将会立即收紧,开始退却。

我们会随着情况起伏不定,难以全心肯定另一个人,往往要依照我们每个人能够付出和接受多少、彼此之间的默契、我们的局限和条件反应模式、个人成长的程度、有多少觉知和灵活度、沟通程度、身处的环境甚至前一天晚上睡了多少觉来决定。相对就意味着一切视时间和状况而定。

一般人类的爱都是相对的,从没有恒常的绝对性。如同天气一样,相对的爱是连续的、动态的变化,不断生起退去、盈满亏缺,外观和强度皆与时俱变。

说到这里,许多理论可说再清楚不过了,但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障碍:我想象别人(当然是我之外的某人)应该不断地爱着我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他们是完美之爱的来源。由于我们第一次爱的经验通常都来自别人,我们很自然以为人际关系就是爱的主要来源,一旦这份关系无法营造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关系,我们就以为有什么不对劲了,这种失望一再启动心的创伤,就会产生对他人的怨气。因此,了解绝对之爱和相对之爱的重要分野,是疗愈伤口、解脱怨气的第一步。

在我们生命的最深层——所有众生共同的内在圣性——并没有你我的分隔,任何时刻,都可能与任何生命——情人、孩子、朋友、在路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甚至小狗——灵犀相通而产生温暖和开放。一旦我们能欣赏另一生命之美,心轮便打开了,绝对之爱的火花通过我们。在这契合的时刻,我们不再分离或孤绝,而是快乐地分享众生心中最可爱、最温柔的部分。

但同时,在相对的层面,我们一直是分离、隔开的,我们占据不同的身体,有不同的过去、背景、家庭、个性、价值、喜好、观点,最终还有不同的命运,我们每一个人看待事物、对事物的反应都不同,也用我们独特的方式来对待生命。

是的,我们当然体验过人我合一的感觉,但这只在生命对生命契合时才可能发生,因为在纯然生命和纯然开放的层次,我们是一。你我的开放性并无不同,因为开放性没有坚实的形式,所以不会有分隔你我的界线。因此当我们在绝对之爱的时刻相遇,以生命对生命,就像水倒入水中。

对比之下,相对的爱是有形层次的交流:人对人。每一个人,如同世界上的每一片雪花、每一棵树木、每一处地方、每一个环境,彼此都不相同,都有独特的性格和表现的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样。两个人在纯然开放的领域,可以知道他们是一,在有形的领域,无论如何必然是二。

也许前一天晚上,你和一个人深深地契合,对他打开了心门,爱恋着、倾心着,但第二天早上,尽管你仍感受着爱意,可是前一晚敞开心房的感觉却被乌云笼罩了,你开始考虑:向这个人打开心门是否妥当?我能接受这个人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吗?他(她)能了解我多深?我们是绝配吗?

融合为一的感觉,是与绝对之爱幸福结合的时刻。这是伟大爱情神话的开始,是纯粹的发现与交遇,经常发生在不寻常的时空。但相对之爱的挑战又将恋人带回地面,迫使他们不断面对、处理他们的二元性,如果他们不尊重对方的相异性,不探索如何横越相异性去发掘对方,恋人的结合终将失去热情和活力,且以不健康的情绪相互影响,或产生相互依赖的危险关系。

两人通常首先寻找共同基础,但由于两人的相异性将他们拉至不同的方向,地基于是从他们脚下松动,关系就这样在两人之间不断摆动。既想在此时此刻交遇,却又被记忆、期望、过去创伤的潮起潮落卷得团团转。在一元和二元、相聚和分离、新鲜的发现和旧有的联想等种种紧张的状态下,相对之爱实难稳固和稳定。

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期望和现实相左,才会产生问题。我们总是以为爱应该是稳定的,这种期望使我们无法欣赏相对之爱所给予的“人我之间的亲密”。亲密——在相异中分享彼此之为彼此——只有在伴侣和我以二元的状态相遇,我视对方纯粹是另一个人同时又不完全是另一个人时,才会发生。

二元和一元的交替虽然可以点燃好奇和热情的火花,但同时也摆明了亲密关系顶多也不过是断断续续的。在亲密的时刻里,我们横越相异的高墙来相遇,但仅仅是片刻而已,而不能持续。最佳状况下,相对之爱本身很美,两人在差异和变化中欣赏对方、享受对方;而最糟的情况,则是演成一出肥皂剧或悲剧。

如果你指望别人永远与你步调一致,你就会陷自己于沮丧、失望和痛苦中,因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每个人只能跟随自己内在的法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感觉,你永远无法期待别人步调与你一致,你无可避免会和所爱的人不同步,因为你们一直在不同的时间想要从彼此身上或从生活中获得不同的事物。结果无可避免,和声变成走音,了解变成误解,造成伤害和隔绝。即使最亲近的婚姻伴侣有时候也感到误解、失联、彻底的孤绝。

即使有人想跟我们步调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因为他(她)永远不能预卜我们每一时刻想要什么。我们也许现在想要亲近,于是情人挨近我们,不久我们可能又想要有自我空间。我们连自己每个时刻要什么、内在发生了什么事都弄不清楚,而且心意还不断改变。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怎能期望另一个人与我们步调永远一致,尤其是他人只能依据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节奏、需要来行事?

不但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需要和观点,我们还想要以独特的方式被爱——它能够抚慰过去带来的情绪创伤。这真是高要求!因为它假设别人应不断调整他们爱的风格,来配合我们。举例来说,如果你有被遗弃的恐惧,你可能会逼你的伴侣多作口头保证,结果超过了他的限度。你听了固然欣慰,知道有一个人陪伴在身旁,不幸的是,这些期望可能触发他(她)被承诺限制的恐惧,因为一旦被逼得依照你的时间表保证,他(她)可能觉得受制于人。你的伴侣不见得像你,他(她)要有个人空间才觉得被爱,如果你期望伴侣用你认为恰到好处的方式爱你,他(她)可能会想撒腿逃跑,结果反而牵引出你被遗弃的恐惧。两人再怎样努力,往往还是不得已触痛了彼此的创伤。

虽然没有人能够和我们步调永远一致,我们仍紧抱期望,怪罪别人:“你没给我我该得的。”印度老师普拉吉难帕(Swami Prajnanpad)如此描述该情况:“每个人都正在通过这深沉的心理煎熬,为什么?因为他想要得到,又没得到,他相信他应该得到,也可以得到,但他没有,这就是引起这种剧苦的原因”。

其中的问题是,当我们试图叫别人用我们认为他们应该的方式来爱我们,我们的行动中有爱吗?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在两人关系中,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从这些情况看来,相对的爱的确颇为坎坷。在我与你亲密交心之后,我们不可避免又回到视所爱之人为“他物”,某一个“在那里”的人,一个被需求、反应和设计的对象。“这是我们命运中深远的忧郁症。”布伯这样写道:“我们世界中每一个‘你’都会变成‘它’……真正的观照从不持久,纯粹之爱从不能维持,世界上每一个‘你’都注定变成一件东西,或一次又一次变成某种东西。”虽然纯粹之爱也许是我们内心的本质,它外显的面目却不断受到过去的因缘和现在的情况的制约。母亲虽然无条件爱孩子,但如果她被孩子做的事惹恼了,或某一天接二连三发生不顺心的事,她也可能对孩子毫不留情。

这是我们躲不掉的命运,这命运陷我们于隔绝,在隔绝中我们将自己和所爱的一切投射成期望和恐惧的对象,于是人际关系便不断偏离人我合一的喜悦,陷入二元的**——喜欢或不喜欢、同意或不同意、亲近或冷漠。你先生今天可能仁慈而有耐心,但明天又可能冒出一肚子怒火来。这一刻,你所爱的人眼中闪烁着纯然之爱的火花,下一刻,你说了逆耳的话,他(她)又狠狠瞪你一眼。

纯粹之爱在绝对的平台上运作,喜欢或不喜欢则在另一不同的层次上,也就是相对、个人的平台上进行。我们若了解自己同时活在两个层次上,就可以减轻“我爱你,但此时此刻我受不了你”的困惑。我们很难不喜欢他人合乎我们品位和喜好的地方,但我们又不喜欢他们碍着我们的地方。只有在高层次的灵性发展中,人类才能自喜欢或不喜欢的拉扯中超脱出来。这意味着,相对之爱不可避免含有爱恨并存、说不清的情绪。

夫妻、亲子、朋友之间永远不可能维持稳定及和谐的沟通。这就是必然规律:每一个相聚的时刻之后,接着就是离散。这并非爱、人类或宇宙在设计上的缺憾或错误造成的,也不意味着你不好,别人不好,生命不公平这类的事。生命的脉动永远在循环中,上下、来回、扩展和收缩、协同和消耗(synergy and entropy),诸如此类。

能量呈波动式的运行,波动包含波峰和波谷,若非波谷,哪来波峰?先有离散,方有聚合;只有在缺乏了解之后,才有了解可言。

的确,人际关系若不是这样高低起伏,它就是淤塞和监禁,而不是动感的舞蹈了。人类的相对之爱不完美也不恒常,像地球上其他一切事物;人生经验往往是生涩、粗糙、混乱的。没有事物可以持久,没有事物一成不变,没有一旦花好月圆就一劳永逸的事,一切事物都会改变。

新鲜爱情的喜悦达到高点之后,接着就产生冲突和受苦的低点,我们常觉得是场灾难,不应该发生。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低点是相对之爱不可避免的波谷,那么误会和隔绝就可以是重新了解和契合的跳板。

假使我们诚实地注视生活,我们会看到不可能有一个人完全可靠、始终不渝对我们好,虽然我们可能想象在某人、某处那里——也许是电影明星或灵修的人——存在理想的人际关系,但这仍以幻想成分居多。如果更为仔细地注视,我们会看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盲点、私密、不安全感、侵略和操纵的倾向、情绪引爆点——这会阻塞让爱畅流无阻的通道。我们虽然都想用一颗纯洁的心来爱,但我们的局限不免使我们的爱上下波动、左右摇摆。

我们对完美之爱、完美结合的渴望,自有其重要和美妙之处,我们因直觉地知道心底藏着一份完美而产生这渴望,它便指向超凡的境地。我们渴望愈合隔绝——我们和生命、上帝、自心的隔绝,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这种渴望,我们将超越自我。全心付出自我,用这样的灵性去生活,我们会看到,它是绝对之爱进入我们的钥匙。

但如果我们将这种思慕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可就麻烦了。这就是要分辨绝对之爱和相对之爱的理由——如此我们就不会到不完美的情况中寻求完美之爱。

虽然亲密的契合可以闪耀出绝对的人我合一的光芒,但我们可不能完全指望它,完美之爱唯有在完美的境界中——生命核心中的开放、觉醒的心——寻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完美的结合,也就是“我们属于一切,因为一切也属于我们”的心境。在人际关系中寻求完美,只会感觉背叛、气馁和不平。

汩汩的岁月,淘洗着世间的悲欢与尘埃,平静里隐隐的激扬, 安然里何尝不是另一种跌宕。如许消磨,耿耿万事,聚来散去,风霜荏苒。这就是时光。

来这人间, 路途漫漫,思索着人生的所做所想,是非恩怨,都随着时光,慢慢的改变,慢慢地放下。生活在这大千世界,行走在这茫茫人海里,多少的对与错、是与非谁又能说得清楚?万家灯火里,有着不同的故事,故事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就像一首再平常不过的演绎。

都说只有尝尽人生百味,才不负这仅有的一次到来。都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苦的,但对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制止的愉悦。都说繁华世间是一场痴迷,却几乎每个人总想一场沉思。以为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以为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以为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是幸福。

其实,幸福与任何人、任何事没有点滴的关系,幸福是一种感知,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经历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一种简单的回归,把一切凡尘的成败得失、荣辱沉浮,当做是过往的烟云。

人生中有逆境是必然现象,只有在逆境中磨励,看清自己,看清世事。时光,是一个懵懂的东西,时光也是一种限量,时光总是那么匆匆,时光又是一场物是人非的场景,读懂了淡定,读懂了从容,读懂了生命匆履的感动,就能在自己的旅途中邂逅一道又一道风景。

走过冷暖的岁月,感知生命的厚重,生命如尘,时光如水,洗尽铅华,轻度流年。静观花开花落,闲看潮起潮涌。让心灵沉淀,享受命运的静美。最美的时光,不在过去,也不在将来,在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里。

人的情绪是由心主宰的,心一快乐,人就快乐。“没心没肺”是保持心情轻松、愉快生活、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好方法和生活艺术。

一个人心机太重,要思谋算计别人,要防范别人算计自己,会心无宁日。想长寿,就不能有太重心机和太算计。

美国心理专家研究显示:太算计的人,心率一般都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太算计还会导致功能紊乱,易患各种疾病。遇人遇事想得太复杂,也会增加许多纠纷和过结。

这不仅得不到什么好处,日久会心劳日拙,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小事糊涂”一点的待人处事态度,其实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贪心是人的本性,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禳攘,皆为利往。”人都是有贪心的,但要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如同筑堤挡住奔腾的洪水一样。而当人的贪婪心一旦上来,心术就不正,忧愁烦恼就会缠身,受骗、上当也会跟随而来,日子也就过得不安生。

正如陆游所言:“人苦不知足,贪欲浩无穷。”贪心太重的人,往往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所以,无贪婪心即无烦恼心,有平常心就有清静心。

有的人往往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那些东西,而忽略了自己那些令别人羡慕的东西,好攀比,甚至嫉妒别人。你若被这种心理左右,就会让你感知不到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其实,每个人在财产、子女、身体、工作、交往等各方面各有各的优势。比我富有的没有我悠闲多,比我漂亮的没有我身体好,子女在国外的,没有我子女在身边对我照顾多。羡慕和嫉妒别人,还不如利用自己的优势,把生活中的小事变成幸福,日子照样过得甜甜的。

在当今纷繁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有的人把耐心挤得没有位置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人一旦心浮气躁,办事就会失去耐心,做事就不踏实,就容易冲动而做错事、做傻事。

其实,你浮躁管什么用,该来的迟早会来,该走的你想留也留不住。在你几十年的生活中,你得到了什么是你的幸运,没有得到什么是你的命运。一切都随缘吧,顺其自然,这样才活得惬意、轻松、潇洒。

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无战乱、无饥饿,还忧心什么。孙思邈“心中事少”的养生精要、韩美林“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的做法值得借鉴。昨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用再去忧;今天正在愉快的过着,用不着去忧;明天还可望不可及,不必要去忧。

为生活中一些无谓的小事去自寻烦恼,特别是将烦心事、忧心事堆积于心,其结果是劳神伤身,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们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应该乐天知命,永远作自己心情的主人。你不成心去找忧心,忧心来了不上心,那你每天就都会开心。

人生在世,都是操劳的命。但是,进入老年,你都操劳了大半辈子了,该来的、不该来的,一切已成定局,就悠着点吧。你还去操心什么?

世界的事、国家的事轮不着你操心,单位上的事你操心不了,别人的事用不着你操心,子孙的事不该操心的别去瞎操心,因为儿女们大了,他们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们的前大半辈子为工作、为家庭、为子女操心,现在该为自己活一把了,用剩下的时间操心一下自己吧。也就是操心怎么把身体弄得健康一点,活得快活一点。

朋友,请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吧,因为这每一天都是我们剩余人生的第一天。而人之快乐,全在于心之快乐,“没心没肺”的快乐每一天,那多好。

自由作文 篇6

喜欢自由

慢慢接近

爱上你

心疼着余生的空余

从不指望

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

不以娱乐精神来评判,这是一个舒心而纯洁的关于爱的故事。怀着一颗久违的心,心无旁骛的来享受这近两个小时的时光。看到英式的庄园美景,那永远灰暗的天气里夹杂着纯正的口音,最喜火炉旁安静的日子里迸发出的激情和燃烧的岁月,以及那些传统的,稳固的,单纯而美好的价值观念。离开或者不离开,能或者不能,接受或者不接受,爱或者不爱。当然,电影里更多展现的是对爱的抉择。她想要爱,想要关怀,想要温暖,想要自由,却又不屑于乞讨,哀求,或者以此自怜。她的世界界限分明,爱恨果敢干脆。深爱或者逃离都那样一气呵成。

我们常说,爱是所向披靡的,这终究只是人们美好的想象。现实世界里,难免受到尊严,受到条件,受到自由等的阻碍限制。简塑造了很多女子无法找到的自我,平等、自尊、爱、坚强。离开那所黑暗学校时,她选择了自由;全身心地付出对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时候她选择了爱;无奈忍痛离开的时候她选择了尊严;最后她却又因为爱而回头。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温馨却又不会太令人感到突兀。

经典之所谓经典,它果然可以荡涤心灵,明辨善恶,受之人以启发,给人以美的享受。喜欢它的返璞归真,纯净自然。它让人觉得有些精神化的东西,是就是,非就是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比如我们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如我们要学会坚强;比如我们要正确选择;比如有家室的男人就是不能嫁哪怕爱的再伟大;比如爱不是占有,站在让他人受苦痛的基础上;比如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比如要平静接受生命中的意外;比如爱他所以必须要回去那时不论他有多穷多瞎等等。那种纯明净化的感觉,吸进肺腑里是千百年来最原始的情感。

当许多人沉醉在自己的追逐中时,我们又要如何面对这沉闷的空气?有多久我们没有全身心的'去追求什么东西了?爱也好,尊严也好,自由也罢。

信息时代的空气总让我们觉得,要快,要有利益,要有所获。与之善良是一种懦弱,探讨一些过于精神化的东西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但当物质充斥着我们的毛孔,周围包围着令我们陌生,让人喘息的气息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确是需要一些精神的。是的,精神。那是临睡醒来那一秒呆滞时候下意识的思索,是我们人生力量的提醒,是我们生活的一点勇气一点刺激。

自由作文 篇7

在香港,不仅有中环的忙碌和旺角的喧嚣,在马鞍山旁,吐露湾畔,还有一所美丽的校园。与大多拥挤在闹市的香港其他大学不同,香港中文大学依山傍海,从山脚到山顶,校园与整座大山静静地融为一体 。

山海之间,栖息着港中大自由的精神和灵魂。还记得进校的第一天,就有人告诉我们,在港中大,不会像在内地大学一样有班级来管理你,有辅导员约束你,你有足够的自由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只要可以满足毕业的学分要求,每个学期上什么课,上多少学分的课等都完全可以由你自己安排。所以在港中大,不仅班级的界限不明显,连年级的界限也很模糊。由于港中大特别提倡博雅和通识教育,再加上港中大的各学院发展在香港各高校中最为全面,同学们不仅选择的自由度高,可以选择的范围也很广。

除了个人的学习生活,各种社团的活动也十分自由。港中大的社团大多只受学生会的监督,而学生会则是一个独立于学校的法人。比如港中大的辩论队,除了需要遵守注册时的会章以外,平时的训练和外出的比赛都由队员们大家自己管理,而学校除了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以外,从不干涉辩论队的训练和比赛,而大陆高校的辩论队则往往可以享受到从学校领导到团委的层层关照。从请来众多大腕明星的歌唱比赛,到兴师动众的校庆等等,学校里面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几乎都由同学们自己来办,大家得到了锻炼的同时,自己的创意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实,在港中大你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自由。在这里,既可以耳闻郎咸平的叫骂,又可以聆听北岛的低吟。港中大图书馆前有一座雕塑名曰仲门,俗称烽火台,是同学们激辩观点交流思想的'地方,而它也是香港数次社会运动的发起处和见证者。无论是对校政的讨论,还是对社会的探讨,大家都可以在这里各抒己见。港中大的宝贵之处在于它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在更少的束缚和更广的视角下,重新思考你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和信条。而这,虽然未必是你选择大学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却很可能成为你离开大学时所带走的最大收获。

山海之间,有凤来仪。港中大以凤为校徽,凤既是南方之鸟,又是高贵、美丽和自由的象征。在这片思想自由成长的乐土上,引来了并且培育出了为数不少的大师。从钱穆到高锟,一代代大师们或许会散去,但只要港中大追求自由之风尚在,它就将仍是学子们流连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