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1到5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10

1到5的认识教案范本。

今天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与“1到5的认识教案”有关的文章,期望这篇文章有助于您谢谢浏览。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构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品牌的重要途径。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1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 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1〉 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 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 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2 作业: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的方法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巩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百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百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

3、完成86页的第11题。

结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适当总结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4、完成86页12题

让学生找出数的排列的规律

5、完成86页第13题。

先让学生估计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在让学生写出百分比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7、完成86页第14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判断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整千数和计数单位“万”,并能正确地读写,初步建立数的表象。

2、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立方体图片、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整千数和一万的大小及其实际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大数

1、同学们学过的数中最大是多少?在生活中你听到、看到或经历过更大的数吗?

2、估计我校学生人数。(每班有五十多人,共有20个班级)

3、出示课本万人体育馆图片。

猜一猜:这个体育馆能够容纳的人数相当于多少个我们这样的学校?

4、揭示课题:这里的一万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大数――整千数和一万。(板书课题)

二、探究认识大数

1、依次出示一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正方体图片,弄清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教师依次出示图片。

问:4个一千是几千?几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现在,你能说说刚才的万人体育馆能容纳的人数,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为什么?

3、猜一猜。

①一本数学书有100页,一万页的书大约有多厚?(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②一万本数学书有多高?相当于多少层楼房?

③我国著名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是女子一万米比赛的世界冠军,一万米有多长?(我校田径场40圈、国强到四甲往返的路程)

小结:千和万都是一种大数的计数单位,你想认识这些数吗?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认一认这些数。

三、读写大数

1、读一读。

问:在个位、十位、百位拨3个珠表示几个几?分别读几?在千位呢?

按课本例2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写一写。

问:三千怎样写?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5个前表示的数。想一想,六千、七千怎样写?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认识万。

九千再拨一个珠表示多少?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启发学生在万位上用一个珠表示一万)

追问:万位上一个珠表示几个几?

读做多少?一万怎样写?(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一万写作:10000)

4、认识数位顺序表

问:万位在数位顺序表中是哪一位呢?

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填一填。

问: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万位右边是()位。百位在第()位。

游戏:5名学生戴着写有“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头饰上台表演。其余同学一边看一边纠正台上出现的错误。

抢答:从右边起,千位是第几位?千位右边是什么位?左边是什么位?

四、运用大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清直线上的点表示什么样的数,独立填写空格内的数。

再读一读,然后讨论7000更接近那个数。

2、计算7000-1000= 5000+20xx= 20xx+8000= 10000-6000=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完成第1小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并口头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答案。

五、反思总结

教师启发: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数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4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即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把握以下原则:

1.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要把握这个原则,必须让学生群体参与,让每一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2.主动性原则

要把握主动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识论和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过程.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是几千年来人们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成果的积累,本身属于真理的范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人的认识活动总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属于对真理的认识过程,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

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关联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本文以初中数学绝对值一节的数学教学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正数,负数,数轴以及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做好知识准备.

2.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根据上述人们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师生互动环节,遵循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全体性、开放性、主动性原则.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绝对值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同学们学习并理解其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经过前面的关联复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期盼着在老师带领下去揭开和认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真面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抽象性较强,开始时同学们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在知识编排和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图形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于是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借助于具体的几个数,如1,5/3,2.8,4等和-1,-5/3,-2.8,-4等在数轴上的图示,讲解教材中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就把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转化成数轴上的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自然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绝对值符号,记法,并辅以板书“│1│=1,│5/3│=5\3,…,│-1│=1,│-5/3│=5/3,…”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形象思维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绝对值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

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和动作。

①上(下);②睁开眼睛(闭上眼睛)。②坐下(起立)。

2.引入谈话:刚才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游戏啊?

预设:相反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负数(自然意义上的相反)

1.感悟相反量的存在。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反量的存在,你知道吗?

生:收入与支出,上车与下车。

师:噢,很好!老师也有几组请读一读。(课件展示)

①篮球比赛,上半场进了5个球,下半场丢了3个球。

②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③爸爸9月份存款5000元,10月份取出3000元。

2.辨析、思考、感悟正负数的存在。

(1)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准确、简洁地记录到表格中,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2)反馈学生的方法:

A.文字记录法

师:看看你能一眼就明白数据表示的意思吗?这几组文字都有什么特点?

生:表示出了意思相反。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意思相反?

①“进了5个球,丢了3个球”,相对于什么标准说他们意思相反?——相对于一个球不进一个球不丢,相对于0。

②相对于标准体重。

③相对于9月份之前的存款余额。

B.箭头表示法

师:谁看懂了这个同学的方法?

生:这个同学用箭头表示出了相反的意义。

C.符号表示法

师:请作者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真有数学眼光,我们的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叫做正号。

师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样的一组量呢?(相反)

小结:是的,用“+”“-”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3.优化方法,揭示正数、负数概念

(1)这些记录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最简洁?(用符号表示的)

(2)小结: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可以简单地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思的量。我们将+2.5、+5、+5000这样的数叫作正数,读作:正五(板贴)......,将-1.8、-3、-3000这样的数叫作负数。读作:负三(板贴)......,只要具有相反意思的量我们都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3)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学生,教师记录。正数写一列,负数写一列。

师:把正号擦掉行不行?那负号可不可以擦掉呢?为什么?

(二)展开联系,丰富认识(人为规定的相反)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负数,温度也有正负数,我们来看看,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3℃北京:-5℃~5℃深圳:12℃~23℃

师:谁愿意来当气象播报员播报一下这些气温?

2.找一找、说一说。

师: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表示零下5摄氏度,是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5℃又表示什么?(零上5摄氏度,是北京当天的最高气温)

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在学习单上找一找。

师追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生上台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追问:那你们知道温度中的0是怎么规定的吗?

小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也就是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大的数就表示0℃以上的温度,比0小的数就表示0℃以下的温度。

师:这个温度计的刻度和什么工具很像?(直尺)

师追问: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师:在学习单上再找出哈尔滨和深圳的温度,并标出来。

反馈学生的.作品。

预设:①负号没写

②找温度的不同方法:找零下15℃先找到零下10℃再往下数5格,还可以先找到零下20℃再往上数5格。

3.感受温度有高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温度计上找到了这些温度的位置,我们知道温度有高低,这几个城市谁的最高气温最高?谁的最低气温最低?

试着把这些温度排一排序。(反馈)

小结:温度计上的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4.提升认识。

师: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师:看来要找到正数和负数,0这个标准非常重要。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师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三、练思结合,促进建构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完成练习单第1题。

2.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这里的正负数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①地面;②原来所处的位置;③海平面;④不旋转时的位置。

3.负数的应用

师过渡: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请看下面的负数,你觉得什么意思。

(1)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小组讨论:风速怎么还有负的?

请两生分别扮演刘翔和风,上台表演运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逆风的意思。(自体验)

追问:如果当时风速度是+0.4米/秒,又会怎样?

(2)体育老师将小明的身高表示为“-3厘米”,你觉得可能吗?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交流,让学生知晓“我国10岁儿童平均身高约为140厘米”,+以140厘米为标准,记录小明的身高为“-3厘米”是可以的,实际身高是137厘米。

四、总结全课,延伸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师:对于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6

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设计思路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冲突 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 1+2=3

减法:2-1=1 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师:这会儿,有些同学可能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认识了无数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一种新数呢?其实,不仅1-2等于多少有这样的要求,还因为生活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两辆公交车分别有4人上车和4人下车

老师把图中3号车上车4人、5号车下车4人表示成这样(如下图)你觉得是不是已经把图意表达清楚了?为什么?

上下车的情况

3号车

4人

5号车

4人

生:没有,看不出到底是上车4人还是下车4人。

师:也就是说虽然都是4人,但两个4人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反的。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区别开吗?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交流大家的想法。

3.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师: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很多周折,他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画斜杠来表示,加不同的学号表示。(讲解出示历史上的各种写法,+、-的表示法也出示在其中)

师: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刚才想得差不多。真是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哎那么多写法中,你觉得哪种写法的数学味最浓呢?

师:对,就是这个道理,20世纪初,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读法上有了变化,分别读作正3和负3,符号分别叫正号和负号。

4.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量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或“-”的方法表示它们。(小黑板出示)

(1)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2)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3)水面上升0.3米,水面下降0.2米。

(4)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5.概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新数,称之为负数,前面的符号就叫做负号。而原先那些数就叫做正数,前面的符号自然就叫正号。

6.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一些负数吗?能举得完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难以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对负数的理性认识,所以,教者先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教学)

三、沟通联系 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轴上找点,不仅有数值大小的比较,还有位置的选择、倍数关系的估计等,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借助前面正负四的初练,加之每一个数的大小还有着温度计的形象提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一环节既为已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概括,更为下一课以及在初中学习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排列、运算作了很好的渗透)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如果只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积累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经验,并不能给以后负数的理性学习带来多大价值。初步认识负数,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应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所以,通过课本两个例题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在数学的理性世界中”学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 (2)100℃ (3)-100℃

3.叔叔下楼:李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 )层。李叔叔在2楼往上2层,可以记作( )层;同样是4层,为什么一会儿被记作-1层,一会儿被记作+2层。

4.球的重量:4只球的称重并和标准重量比较后记录为:1号球-0.35克、2号球0克、3号球+0.7克、4号球-0.2克。2号球真的就重0克吗?几号球最重?为什么?

5.你现在能表示出“1-2”的结果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例题内容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整合、灵活处理。设计了生活味、思考性极强的习题,不仅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深刻性。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0的新意义,负数概念的两层含义及正、负数相反意义的相对性理解)

五、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

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

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白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还可以说成“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2)师再拿出2个白萝卜,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4个2。)集体数一数。

(3)完成书中第50页例1:观察思考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没错,当我们把2个胡萝卜看成一份时,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出示3个红萝卜,再讨论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4)师追问:你又发现了什么?(3个3)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

(5)探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把谁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课件:粉花、黄花)教师及时追问:谁是一份的量?

(6)即时练习:圈一圈,判一判(课件出示)

(7)巩固加深(课件出示:圆片)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1)想一想,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动手摆一摆。

(2)同桌商量一起摆,只要摆出蓝圆片和红圆片的倍数关系即可。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要让大家清晰的听出3倍的关系,注意停顿。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是( )的几倍。

2、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2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出示锡惠公园的游览平面图)

谈话:过几天我们要去锡惠公园春游了,锡惠公园的许多景点都在这张平面图上,你喜欢玩哪些景点?怎么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呢?你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游览路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

谈话:小明、小芳和我们一样也要去春游,他们去的地方是南山公园(投影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图,好吗?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人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出示这段话)。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打开书,先把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用铅笔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互相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小结:是的,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投影出示行走路线)。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投影出示这段话)。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也互相评一评,看有没有准确地运用方位词。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出示小芳的行走路线,师生共同点评。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谈话:如果我要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怎样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第一层次:巩固新知。

谈话:路线图除了帮助我们认识游览路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投影出示)

谈话: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小结:准确地使用方位词,就可以把小红上学的路线说得很清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轮流提问、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第二层次:综合运用。

L、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朋友乘过公交车吗?乘过几路车,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自由说。

(2)谈话:是啊,公交车都有自已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l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相机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儿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2、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你见到过这样的站牌吗?能看懂吗?把你了解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让小朋友知道:站牌左上方的⑩表示10路公共汽车停靠站,下面的许多站名是表示10路车经过的各站,红色写的”体育场“是本站的站名,最下面的红色的箭头表示汽车行驶的方向。

(2)谈话:小明在体育场要到少年宫去,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问,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3、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这是城市平面图的一部分,其中黄色部分表示各条道路,红色各点表示各个单位。”建设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7你还能说一说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l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可以由小朋友轮流提问回答。

小组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讨论题目中的第3、4个问题,让小朋友说出小星上学、妈妈上班、芳芳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的不同的路线。“你还能提哪些问题”,让小朋友自由提问,会回答的自由回答。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自已哪一方面学得比较好?

2、谈话:现在,你能设计游览锡惠公园的路线图了吗?(出示锡惠公园的平面图,每一小组发一张复印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谈话:大家都设计好了游览路线,我们春游时就可以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路线游玩了。你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讨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认识路线图”的知识。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9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八个方向。

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制作方向板,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时,由有趣的儿歌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描述学校周围的建筑物方位之后,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制作方向板的活动时,给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四个方向的知识推导出八个方向,由学生熟悉的景物帮助学生记忆八个方向,再由八个方向的情境图抽象出方向板,一步一步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方向板贴片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生:东、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让学生回忆我们曾经唱过的一首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3.在地图上是怎样确定位置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课件播放第17页的主题图)。哇!笑笑的学校好美呀!而且学校的周围还有好多场所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里你获得了哪些?

(1)先独立思考。

(2)再与同桌说一说。

(3)全班。

汇报预设:学校周围有图书馆、体育馆、动物园、医院、邮局、少年宫、商店、电影院。

学校的北面有体育馆,学校的东面有邮局,学校的西面有医院,学校的南面有商店。

2.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方向。

有的学生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角,少年官在学校的西南角等。

有的学生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左上角,少年宫在学校的左下角等。

3.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统一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词来描述另外的四个方向。

4.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设计意图:把实物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形象地看到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景物,使学生初次接触八个方向。

三、制作方向

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位词。请同学们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吧!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一次,再左右对折一次,打开后对角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在折痕上标出8个箭头,然后标出方向。老师边示范边说操作的方法。

2.学生独立操作,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指导学生先在方向板上标出“北”。

3.请同学们把制作的方向板先与同桌交流,再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谁制作的.方向板最合理,谁的方向板需要改进。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请同学们把教室里四周的物体写在你的方向板里,看看我们教室里八个方向分别有哪些物体。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数学并不能永远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建模,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方法,所以在体验的环节中,设计了制作方向板的活动。

5.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作品介绍教室。

6.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1)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介绍。

7.你想掌握辨认八个方向的方法吗?熟记口诀:南北相对,东西相望,东、北之间是东北方向,东、南之间是东南方向,西、北之间是西北方向,西、南之间是西南方向。

四、实践综合应用

1.我们知道自己座位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有哪些同学,那你知道北京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又分别有哪些城市吗?

(课件播放中国地图)中国幅员辽阔,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我国首都北京,先说说北京的四个方向分别有哪些城市,再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老家,并作个记号,再说说它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与北京有什么关系。

2.课间带同学们到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设计意图: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这儿设计了几个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对“生活数学”有了进一步理解。

五、课堂小结

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和例子呢?

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注重学生在双基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1到5的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意义。

2、会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3、使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4、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认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认识。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

预习要求:

一、借助实物理解倍的意义。

爸爸分3个苹果,妈妈分6个苹果,爸爸和妈妈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先摆一摆,再用图画出来,然后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画一画

(1)△有4个,○是△的2倍。

(2)☆有3个,□是☆的3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海边拾贝壳,大家看!(出示情境图)这是同学们拾贝壳的情况。

学生交流:王丁拾了3个贝壳,李飞拾了6个贝壳,刘林拾了8个贝壳,丁明拾了9个贝壳,王晶拾了4个贝壳,林杰拾了18个贝壳。

3、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认识“倍”

解决问题: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我们先来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王丁拾的贝壳数少,李飞拾的贝壳数多。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来画图看一看,王丁拾了几只?我们用三角形表示。李飞拾了几只?我们用圆形表示。

师画图:

王丁:△△△

李飞:○○○○○○

看图想一想,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李飞的正好是王丁的2份。

大家看,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的数量相当于几个王丁拾的?(2个)

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李飞拾的只数是2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呢?(学生在图上表示)

为什么把3只分为一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交流)

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明6只里面正好有2个3只,也可以这样说:6是3的2倍。(板书:6是3的2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胆猜一猜,还有谁是谁的2倍?

(学生猜测后,假如学生举例:8是4的2倍,就让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只要能说出“8里面有2个4”就可以了。)

8到底是不是4的2倍呢,我们在本上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画图后交流:为什么4个4个圈?)

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学会举例并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猜12是4的几倍?说明理由。(学生猜测后画图验证)

12是4的几倍?其实也就是看看12里面有几个4。

猜20是5的几倍?说明理由。36是6的几倍?72是8的几倍?……

咦,大家怎么说得这么快?

(学生交流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看这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会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了。(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解决其余的问题。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题开始,通过课件展示两种蝴蝶只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边看图边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第二层次画图,教师只画出第一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几倍,通过画一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最后,设计了一个浏览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例题出现颜色艳丽的蝴蝶,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