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发表时间:2024-03-11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9篇。

中学范文网的编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的相关资料敬请查收。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提高的重要机制。希望此文能够让您的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从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的残忍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读过一首短诗,作者已不记得,诗句却仍有印象:“又是一个隆冬天/相逢时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过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记念。”是呀,童年总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

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先引导学生看课本前面的鲁迅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

(让学生补充介绍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重点品读

(一)童年的游戏是美好的,放风筝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课文的开篇,作者却写道:“……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明确:(至少包括下面两点内容——1、童年时我曾无情的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当年的精神虐杀而痛悔,我想补过,但却不能。)

(二)品读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样喜爱风筝,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点?

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关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第四段:

1、一生朗读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练习二,了解叙述的各要素。

2、用心体会: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请同学们找出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关键词:惊惶、失色、瑟缩、绝望)

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小兄弟这样的经历,你能想像出小兄弟当时的感受吗?

(让学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3、深入探究:在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现写得极少,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我”的发现、“我”的发现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长面前的弱小、无助、毫无抗争的力量,甚至没有抗争的意念,十分可怜。同时也极力渲染了“我”欺压子弟、虐杀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无抗争和“我”的蛮横霸道,中年后“我”忆及此事时便更觉得对不住小兄弟,更觉得当年的虐杀是多么地凶残、无情和可憎,而当这种凶残和无情的精神虐杀无法补过的时候,便更觉得痛苦和悲哀。)

六、探究主旨:

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法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委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如: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该肯定。教师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适当补充,点明本文的政治意义:作者童年时曾无情地虐杀了小兄弟天真烂漫的童心,中年时他才悟到这种精神虐杀是多么地残忍和不人道,他想补过,可是却没有了可补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正是这种童年的体验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散文。同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个人的情怀往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觉到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着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虐杀,因此他写下了这篇散文其实也是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七、学生质疑:

学生就本文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八、结束授课: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附: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2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如我们接触过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小红帽》……

二、合作探究: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犟龟》。 想学好这一课,我们只要弄懂一个字就行了,这个字就是--生:犟。今天,我们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学习首先是第一个环节,说“犟”(课件)

1、结合课文听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听完这个故事后,你认为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犟jiàng】(课件播放)

生听后回答,师根据回答引导总结并出示课件上的答案。

1、读准字音;

2、思考:出发前,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它都想了些什么?

3、一路上,这只犟龟都遇到了谁?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注意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以及动作、神态。

让我们带着三个要求速读课文。

读的很认真,下面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出发前,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它都想了些什么?生:如果所有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引导学生: 一天一夜呀, 还想了些什么?比如: 虽然路很远, 虽然我走得慢,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准时赶到的。引导学生注意:想了一天一夜才做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了很大决心的,不是草率的一时冲动。

接下来回答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环节--品“犟”

③小乌龟的反应呢?生:我的决定不可改变。(板书:我的决定不可改变改变)

(课件)【“心灵的选择题” 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 --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能存在一点委屈 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生答。( 课件显示正确选项)真好,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它又告诉小乌龟一个什么令人难过的消息呢?生:方向走反。 (课件)

3、小乌龟的反应呢?生;调转方向 。

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只乐于听从正确意见的犟龟。“ 犟”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撞到南墙也不拐弯,而是要保证正确的方向。这是一只犟龟,可不是 傻龟。老师想起了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要去楚国,朋友告诉他楚国在南面,他却偏往北边走,还说自己的马跑得快盘缠带的多,这个故事是--生:南辕北辙。对,和课文中的小乌龟比起来,这个人不是犟,而是--傻。)

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生: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 (齐答--不可改变)(课件)【“心灵的选择题” 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 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2、作者米切尔恩德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生答。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乌鸦的黑色羽毛就像黑色的丧服。)结合前面的蜗牛要用半个小时才能理清思路,大家体会到什么?生答略。(课件)

狮王都已经死了,肯定不会再举行婚礼了,可小乌龟为什么不听乌鸦的劝阻回家呢?它不是乐于接受正确意见吗?现在,它的决定是否错误了呢?他的前行还有意义吗?

回到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能否改为“为什么我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生:不能,因为最后乌龟虽然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却真的`参加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伏笔和暗示。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突出表现小乌龟的犟,认准目标就永不停步。(课件)【 “心灵的选择题” : 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

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最后的结果如何?此时小乌龟的心情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乌龟在参加婚礼时的幸福。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第 17 自然段。注意体会小乌龟内心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讨论:如果有人问小乌龟“你可没有准时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这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啊” 小乌龟会怎样回答?请大家替他回答。,(即使最后不能参加狮王的婚礼,我也不认为小乌龟这次长途跋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毕竟曾经离开自己的家,经过了池塘,经过了岩石荒漠,经过了树林和沙地,来到了鲜花盛开的草地,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不是吗?) 的风景。不是吗?

这就是今天的第四个环节--议 课件) 这就是今天的第四个环节--议“犟” (课件)

拓展延伸:

一、小乌龟的“犟”包含哪些品质?

二、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用简短的话谈谈学习这篇童话后的收获。生答,师小结, (课件) 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目标, 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困难险阻,虚心接受别人正确意见, 虚心接受别人正确意见,要有一种像小乌龟一样“犟”的精神。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公式,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 板书:

三.质疑:在学习中,同学们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其实就是对作品的深层次的思考。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理解本文的主旨。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德育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设计(一)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设计(二)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设计(三)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设计(四)多媒体显示:你放飞一个你我放飞一个我蓝天真小呀你看我们快活的姓名正在悄悄*近它们在说悄悄话呢不信你把耳朵贴在线上听听教师要求学生猜读诗题,学生明确:《放风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丫杈                            可鄙                            虐东                            笑柄                            瑟缩点缀                            宽恕                            苦心孤诣          嫌恶                            什物(2)根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5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由鲁迅和他弟弟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背景简介

三、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憔悴qiáocuì模样mú嫌恶xián wù可鄙bǐ什物shí

惊惶huáng瑟缩sè惩罚chéng虐杀nüè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

堕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定

抉jué抉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③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二)思考:寻找误解和冲突

1、弟弟喜欢放风筝吗?程度如何?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2、“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3、“我”是如何毁坏风筝的.?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伸手折断”、掷地、 “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思考: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结果:失败

3、“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五、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1)生交流

(2)师总结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精神虐杀”是指“我”扼杀了弟弟喜欢风筝的天性。

“这一幕”是指我粗暴、蛮横的拆毁了弟弟的风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3、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六、总结:

1、本文饱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把全篇抒写感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悲哀、自责、后悔、同情。

2、从作者对待、处理风筝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哪些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为人严肃善于思考

七、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得成功在于: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差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在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给学生的基础上开始上新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班上有个学生叫王伟凡,一回到家里,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也和她是平等的关系,因为老师今天告诉她们: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由此看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6

犟龟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犟龟》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犟龟》是语文版七上第五单元(童话、科幻作品)的第一篇。它是一篇二十世纪优秀童话作品,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蕴涵哲理,引人入胜,它将语文知识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很适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创造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初上中学,科目徒然增多,知识容量增大、难度加深,学习环境陌生,诸如此类的困难让孩子们心理倍感不适。我想,这篇关乎于“梦想与追求”的《犟龟》,以其有趣而哲理丰厚的故事,或许能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调适。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了解童话特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⒉过程与方法:

①发散思维、想象创新,分角色表演。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完课文之后,能基本领会“犟”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明确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推敲品读的习惯还未全面养成,独立思辨能力较弱。大多还停留在兴趣感性阅读的层次,专注程度不够,遇到问题,普遍有畏难情绪。而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表现意识较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以阅读、讨论、设疑,回答的方式为主,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气氛,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整个教学过程以课堂讨论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竞争、表演,分角色朗读。

3、编排课本剧:课前请几个学生先阅读课文,试着把它编成一个课本剧在班级里进行表演。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2、专门为这堂课制作的ppt课件

3、多媒体教室

4、表演者所需的简单自制道具

5、《龟兔赛跑》动画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童话故事吧,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龟兔赛跑》的动画,我想请一名同学一边观看一边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好吗?(指名学生讲述)讲得好极了,从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乌龟呀?(生答)

而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犟龟。前不久啊,老师收到了一张请柬,是狮王邀请我们大家去参加它的婚礼,大家想去吗?我们的小犟龟也想去呢,我们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乘轮船去,可犟龟该怎样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犟龟》。有人知道“犟”的含义吗?(生答)。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究竟是不是一只固执,不听人劝的小乌龟。

(二)、整体感知

故事的叙述应该有始有终,这篇童话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2-3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三)、自主品读,合作研讨

⒈指导学生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走进角色,从描写各个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作者依据各种小动物的特点所赋予它们的拟人化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

②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对话时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

③小组内分工并试读。

⒉推选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其他小组听读并思考中心问题:

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只怎样的乌龟呢?为什么?

⒊结合学生互评分角色朗读的效果,分析犟龟形象。

⑴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仔细揣摩文中体现小乌龟性格的句子或情节。

⑵学生分析小乌龟的形象(预想:坚持不懈、勇敢自信、言行一致、执著、择善而从、脚踏实地)

⑶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文中哪些语句和情节体现了这些特点?并适时指导按下列句式加以表述:

文中“                ”运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小乌龟的     (性格、品质)。

(引导中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予以示例,如:“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运用语言描写方法,表现了小乌龟的坚定信心。)

(四)、分角色表演

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师生评价,关注要点:情感态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文本的理解和创意。]

(五)、评选讨论

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乌龟特点:a、具有坚定的信心; b、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c、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d、能够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

蜘蛛特点:a、腿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

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

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提供错误信息;

乌鸦特点:a、闷闷不乐,穿着丧服;b、嘲笑、同情小乌龟。

[师生评价,演示课件,梳理要点;关注探究生成性问题。]

(六)、拓展探究

过渡语:从字面上看“犟”的含义带有贬义色彩,而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作者赋予“犟”新的内涵:坚定信念、不畏困难、择善而从。(板书)

⒈你喜欢小乌龟的“犟”吗?为什么?结合自身经历(如初进中学的学习生活)谈谈看法。

归纳:作者是用小乌龟的成功轨迹告诉我们努力,才会有机会;拼搏,才会有成功;播种,才会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否则,退缩停顿,终无所获。

预设提示:小乌龟只是起点(腿短爬行慢)低于鸽子、蜘蛛等,联系残奥会运动员的事迹。

⒉文章结尾提到“它(小乌龟)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请大家谈谈你对这“幸福”的理解。

延伸:要是犟龟连二十九世狮王的婚礼都没赶上,它会怎么想?它岂不白跑了一趟呢?(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过程”与“结果”)

要点:小乌龟既为“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而幸福,也为自己能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后的成熟)而幸福。

⒊你还有问题向作者、同学、老师提吗?大胆提出来吧!

(六)、归纳式结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读童话,应该读清故事,借分析人物描写读出童话人物的性格,进而了解童话所揭示的生活道理。

板书:          读清故事情节

读童话  读出人物性格

悟明童话寓意

(七)、布置作业:

1、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犟”的.理解。

⒉以“犟龟返乡”为题,续写《犟龟》。

提示: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这时那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写在周记本上。字数不少于400字。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学生参与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对话时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表演:关注情感态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文本的理解和创意

(4)评选讨论:关注探究生成性问题。

(5)拓展探究:关注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犟龟》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  教师姓名: 许承勇(教学设计)许承勇(课件制作) 学校名称:养正中学   授课班级:七年级上学期

章节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5.17《犟龟》 计划

学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了解童话特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⒉过程与方法:

①发散思维、想象创新,分角色表演。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完课文之后,能基本领会“犟”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明确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 习

目 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5-17-1 字 知道 了解故事内容。

5-17-2 词 理解

掌握 分析理解犟龟形象

5-17-3 句 理解 挖掘角色的个性。

5-17-4 段 掌握 懂得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较好指导日常生活。

5-17-5 篇 情感 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勇于质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分角色表演中体味童话的特点

①走进角色,从描写各个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作者依据各种小动物的特点所赋予它们的拟人化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

②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对话时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犟龟的“犟”。 合作研讨,评选谈论,拓展探究

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5-17-1 1 课件 《龟兔赛跑》动画  B G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 自制

5-17 -2 2 课件 朗读指导 D C 初步感受故事情节,学会朗读技巧。 3′

自制

5-17-3 3 课件 分析犟龟形象 E J F 更好地理解犟龟形象 3′ 自制

5-17-4 4 课件 评选讨论 G  J F 更全面理解文章主旨 4′ 自制

5-17-5 5 课件 拓展探究 F   I B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林子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积极地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2、通过导读式、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本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想象,树立主动培养想象能力的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步想象内容产生的依据;如何引导同学们合理而又大胆地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理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同学们合理而又大胆地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是否会有这样一些奇怪的想法:作业来不及做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慨叹“手”不够用,心想:再多一只手多好呀;上课要迟到时,就会嫌自己的“腿”不能像鸵鸟一样健步如飞;如果有人在脑袋后面长眼睛,能洞悉身后的事物,那有多好!但又有多少人愿意自己长三只手,拥有鸵鸟腿,背后长眼睛呢?因为这会被视为另类。其实,只要有益于人类演化、健全各项功能的事,我们干嘛不接受呢?

现在,我请同学们抛开人类已有的身体结构,作一次穿越时间隧道的遐想。我们回到了万年前,人类的进化到了关键时期,上帝正在为一件事犯难:类人猿是有尾巴的,人类到底需要不需要尾巴呢?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上帝的特邀嘉宾,上帝希望我们为他出谋划策。(让学生展开讨论,老师要适当引导,保持两种观点的平衡,并可适当追问“为什么”。)

美国有位作家叫坎斯彼勒,他也在上帝那边,那他会赞同你们大家谁的看法呢?

(二) 读一读

好,下面我们就听听坎斯彼勒的代言人来给大家陈述下他的观点。他的发言稿就是我们的课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1、请听范读,把握课文内容。

2、动手动脑,请同学们划出本课的生字词、多音字、以及佳词妙语。

3、学生活动: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字:闲暇(     ) 褪去(        )翘起(     )蹭(          )

词: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好的境界。

(三) 想一想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层次。回答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① 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

明确: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巴比女尾巴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

② 长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

明确: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

③ 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明确: a.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

ァb.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

ァc.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

④ 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明确: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师:出示幻灯片,整理归纳。

全文脉略 生: 上黑板写

总的设想:--(1)人类尾巴的形态

--(2)人类对自己尾巴的装点和保护

--(3)人类尾巴的功能

作者的观点: --愿世人都有一条尾巴

(四)议一议

师:同学们,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同时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当然,想象不是胡想,而是有着合理的根据作导引的,那作者每一步的想象根据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再次阅读课文。

明确:因为动物都有尾巴,而看动物的动物--人却没有尾巴,因此想到了“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师:那么尾巴的形态、尾巴的生理、尾巴的功能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结合看图)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并结合屏幕出示图片,回答问题。

明确: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的。

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

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

师: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每一步想象都是在前一步想象的基础上展开的,而且非常讲究条理,条理清晰。正因作者有合理的依据,又讲究条理,所以内容不仅新奇而且合情合理。

(五)说一说

师:所谓想象,就是以生活中的事实为依据,经过作者推理创造出新形象。想象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现在我们来做练习,检验一下谁的想象力丰富。“作者希望人类也有尾巴,但人类真的有了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学生发言。

师:作者想象出尾巴如此丰富的作用,同学们想象出了尾巴给人们带如此多的麻烦,那么,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还是退化?同学们课后准备,下节课我们来展开辩论。

(六)写一写。

师:现在让我们打破常规,变换角度,对我们的器官大胆的想象,写一段话(如“如果人类也有翅膀”“如果人类有四只眼睛”……)。

例:假如人类仍能够四肢自如地行走,就会带来行动快捷,减少车辆拥堵等效果,也会避免或者减少大脑缺血、脊椎弯曲、劳损、胃下垂、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学生朗读自己的练习。

(七)小结

小结:作者在动物园观赏动物时引发超常的设想,不失为一位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我们要学习本文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的矛盾,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 想象。

(八)作业:搜集材料,思考要点,准备辩论。

第二课时

把学生分为正反方,各安排一至二名同学做集中阐述,其余补充。另安排一名同学对辩论内容做总结陈词。

指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准备辩论。

辩一辩

辩论,论题拟为:(1)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2)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

杨梅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8

&nbs p;师:这个春天有谁去放过风筝?生:放过。(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师:曾经放风筝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生:高兴、兴奋……师:风筝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这份自由与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师:关于本文的作者鲁迅你们知道多少?生:他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师:还有革命家,“文思革”生:他的作品有很多,小说《呐喊》、《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师:是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散文诗集《野草》,请看大屏幕(鲁迅简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风筝》就是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野草》。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3页,带着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1、概括事件:文章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2、略说人物:从三、四两段关于风筝的描写中,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思考情况)师: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说?生:“我”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并折断了他的风筝,后来认识到自己是错误的,就去给弟弟道歉,而他已经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师:于是,“我”怎么样?生:很沉重,很悲哀。 师:还有哪位同学说?生:哥哥毁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弟弟没有原谅哥哥,而他说已经忘记了,哥哥认为是弟弟欺骗了他。师:这位同学已经考虑到后面的问题,我们接下来有一个“质疑”的环节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呢?生:弟弟是可怜的,哥哥是粗暴的师:还有补充的吗?生:弟弟很可爱、爱玩游戏,很善良,哥哥很严厉、自私霸道。师:同行们概括的很好。请大家读文章的第3、4两段说说哪些描写表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哪些描写表现了“我”嫌恶风筝? 请同学们默读并圈划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出示幻灯片,同学们默读并圈划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并和部分学生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师:“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这些属于什么描写?生:神态和动作描写。师:当他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是什么样的呢?生:“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生:“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生:“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师:“折、掷、踏”这是一连串的什么描写?生齐:动作描写。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吧。PPT板书“天真活泼、瘦弱可怜”,“ 蛮横、不近人情”师:思考一:“我”为什么这样做,弟为何不反抗?生:他不敢,文章中说“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师:很好。实际上,这篇散文记叙的是鲁迅和他的三弟周建人之间少年时的一段往事。文章写于哪一年?生:1925年师:鲁迅多少岁了?生:44岁师:文章回忆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鲁迅20出头,而他的弟弟比他小7岁,只有13岁左右。当时鲁迅的父亲已经去世,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承担了家庭的重任,“长兄为父”。所以,鲁迅希望自己的弟弟有出息,那他认为做什么才是有出息的事情呢?生:读书。师:对,读书取仕,读书做官。“我”认为管得对,弟弟应该认真读书,做有出息的事。弟弟认为管得正当,自己做风筝犯了错,自认该罚。一个认为管得对,一个认为应该管,他们都默认封建礼教下的“长幼有序”的教育方式。 师:思考二:做风筝真的有错误吗?作者为何要这么详细地加以描写?生:没有。“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生:没有错,作者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情沉重,感到愧疚。师:做风筝是儿童正当的游戏,却遭到兄长肆意的虐杀,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精神虐杀,以致二十年后,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这样详写更能突出“我”对弟弟精神虐杀的残酷,同时也流露出深刻的自责与忏悔。作者正是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回忆往事,因此,文中有些词句读来令人质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生:为什么弟弟已经忘了,而我的.心情还很沉重?师:问题提的很好,很有深度。我们一会再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吗?生:为什么说“不幸”看到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师:谁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生:因为他以为自己以前做的是对的,而现在看了书以后认识到自己是错的,心情很沉重,心灵受到惩罚,心像变了铅块似的。师:文章中写作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心情沉重的语句有哪些?生:“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师:还有?生:第六段师:还有第八,地势一段中都写到了“我”的心情沉重。 从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生:知错就改的人师:很好,(板书)精神: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心情沉重了吧?生:因为他没有办法再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成为他永久的创伤。师:弟弟至今也没有知道哥哥的行为对他是一种精神的虐杀,虐杀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被虐杀者仍然没有觉醒,是麻木的。这才是鲁迅感到的悲哀,弟弟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弟弟的麻木和无意识成为作者无可把握的悲哀。还有问题吗?生:“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怎么理解?师:这是属于什么描写?生:环境描写师:这里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季节,又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生:冬季,沉重、悲哀的心情。师:作者躲到寒冬中去,不要看见风筝,从而忘记往事,但是四周明明是寒冷的严冬,于是给作者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生:“风筝”这个题目毫无吸引力,为什么用“风筝”为题?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生:文章以“风筝”为线索来回忆往事。师: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师:鼓掌。生:为什么“惊异”与“悲哀”?师:“惊异”是因为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放风筝?生:春天,看到冬天天上有风筝很惊讶。师:那为何“悲哀”呢?生:让他想起了伤心的往事。师:让作者想起了以前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一幕,内心悲哀。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在结构上形成?生:前后呼应。生:为什么说“无怨的恕,说谎罢了”?师: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讨论交流。(师小结)师:这堂课同学们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交流中弄清楚这些问题。当然,文章中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疑问,课后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和老师讨论。作业1、完成其他“质疑”的问题。2、选做题,二选一(200字)(1)弟弟是真的忘记了吗,请从“我”或者弟弟的角度写一段话 来表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2)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家长教育。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七年级上册教案风筝 篇9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pǒ  luo   gāng     shà    méng   long     shèng shuāi      fà   guān

笸  箩     天 罡 地 煞    朦 朦 胧 胧     兴 旺 盛 衰   怒 发 冲 冠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1、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 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教学要点:透彻理解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 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冰心   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有诗集《繁星》、《春水》。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增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2、 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 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