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12-28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分享11篇)。

透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反复整理思路,提升思考能力。你知道写好心得体会的关键在哪里吗?编辑经过深入研究,为您编辑了"两聚一高心得体会",这将对您具有重要意义!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1】

“百家机关联百镇、千名干部进千村、万名党员入万户”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在彭城大地上全面启动。这是规模空前的下基层访民情,百家机关、千名干部、万名党员,逐级包挂,一个不落。这是精准发力的解民忧保稳定,出实招、使真劲。这是非同凡响的破难题助发展,紧紧围绕发挥好领军、龙头、先行“三个作用”,让全市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担当,善于创新突破,勇于跨越争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共徐州相继部署开展了“共产党员关爱帮扶专项行动”,“喜迎党会、再创新业绩”系列活动,“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大讨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思想、作风、素质得到新提升。

然而,在新常态下,在砥砺奋进的道路上,一些“成长的烦恼”相继显现:推动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富民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徐州今后发展过程重中之重的任务。

在全市党员干部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征程中,这必将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活动。若干年后,当我们梳理徐州的发展脉络,总结焕然一新的气象,必然会发现这次集中走访帮扶活动的非凡意义:正是因为市领导以上率下示范推进,改进作风有了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扶贫开发有了新进展,社会和谐有了新气象,有力推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转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

正如书记张国华在“百千万”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动员大会上所言:“部署开展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就是要扎扎实实推动省市党会精神落细落小落地,促进全市党员干部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切实做到破难题、不含糊、不消极、有作为,全力以赴把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真正干出实绩、干出特色,向组织和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徐州发展的客观需要。全市160家市级党政机关等部门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11个工作队,全面负责本队走访帮扶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全覆盖、无死角。

集中走访帮扶,首先要沉下身去摸清楚基层情况。走访须坚持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更清楚、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为下一阶段“对症下药”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一个城市,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发展的最佳路径,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通过特色引领、差别竞争实现优势领先。我市这次开展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要重点讨论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确立我市发展新定位”,其要义也正在于此。

找准宿迁的发展定位,首先要站在全省“两聚一高”大格局中理解其意义和内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宿迁看宿迁,站在全局谋发展。对江苏各地的发展定位,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会上报告中有清晰阐述:苏南地区要着眼形成更多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苏中地区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全面理解苏南、苏中、苏北在全省“两聚一高”的不同定位,我们自然对把宿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把握。

把握好宿迁的发展定位,我们要结合宿迁市情,认真思考如何把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宏观要求落地具化为宿迁的科学定位,进而转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的生动实践。江苏在全国建设小康大局中的定位是推进“两聚一高”,宿迁在全省推进“两聚一高”工作全局中的现实任务是落实好“三项任务”。“三项任务”能否在宿迁大地落地生根,需要全市各地的每个县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结合各自的特点和职责,找准自己工作定位与宿迁发展新定位的结合点,找到推进生态经济、富民增收、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得宿迁发展定位由概念化、理论化变为具体化、制度化、长效化。目前,通过大讨论,不少地方对各自发展目标定位已经有了新的思考。如沭阳县以“苏北县域发展排头兵”作为目标,结合沭阳发展实际进一步落细落小,积极打造中国花木之都、区域次中心城市、新兴产业基地、宜居花园城市。宿豫区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

落实好宿迁的发展定位,不仅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其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找准自己在宿迁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历史进程中的位置,立足本职,积极作为。落实城市发展的定位,不是简单下个定义就可以了事,定位是为了更好地进位。城市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全面打造自身特色,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才能取得发展优势。实现这一切,需要城市的每个主人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勠力同心一起奋斗。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每一名干部职工,当前都要把积极参与大讨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务必做到身入、心入,认真思考在江苏推进“两聚一高”全局中宿迁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自己在宿迁落实“三项任务”全局中的定位又是什么?立足自己的定位应该如何作为?确保通过这次大讨论,每个人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精神状态上有所升华、工作能力上有所提高、发展举措上有所创新。尤其要变“要我讨论”为“我要讨论”,从“认清定位”到“争先进位”,积极投身到落实“三项任务”的主战场上来。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沿着宿迁新的发展轨道,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准发力,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自然越走越明、越走越宽。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2】

省第十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李强所作的报告,通篇贯穿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穿了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省第十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简称“两聚一高”)为主题,体现了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的有机统一,作出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江苏版”回答。

首先,“聚力创新”,明确了创新作为我省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活动,凝聚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旗帜鲜明提出要“聚力创新”,将创新作为我省摆脱转型阵痛、实现凤凰涅槃的根本动力。面对我省未来五年规划蓝图,报告明确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描绘了“六个更”的发展图景,其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这使得今后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次,“聚焦富民”,强调发展成果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省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旗帜鲜明地指出要“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追求,加快富民步伐,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再次,“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发展要求,十八大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作为“两个率先”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定位,“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是江苏贯彻“两个百年”目标的具体实践。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追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水平更高和百姓收入的高水平。积极探索我省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而且要有质量,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标准化,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方面,让百姓享受更好服务。除了为百姓创造资产性、资本性收益外,全力做好“保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低保全到位,关心好每一户贫困家庭。

“两聚一高”是江苏面向未来五年提出的发展目标,描绘的“六个更”发展图景,其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围绕这一要求,宿迁今后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锚定“两聚一高”:引领宿迁发展

宿迁第五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宿迁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目前农业经济落后,结构不合理;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难度大;工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表明宿迁距“两聚一高”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发展距离。锚定“两聚一高”,引领宿迁发展;聚焦创新、富民“短板”,在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决胜阶段破解难题。

一是找准创新突破口,争取在新一轮竞争态势下不缺位。

在实践中,既要进行技术创新,更要注重思想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鼓励部分高技术、科技人才的创新,又要激励大众创新。遵循发展规律,立足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提升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强化产业集聚发展,聚焦市域“4+4”和县域“2+1”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食品饮料、机电装备、纺织服装三大特色产业基地。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着力推动思路创新、产业集聚、企业升级、人才引进,努力走出一条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实现系统或至少某一“风口”处突破。

二是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走出加快创业富民的宿迁路径。

魏国强指出:“生态是宿迁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他多次强调生态经济示范区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可以说是宿迁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宿迁未来五年规划的重要抓手。要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进一步完善思路、夯实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水平,推动集中居住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通过创业富民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宿迁在民生、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领域存在的短板,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既要抓紧补,更要补得实、补得好、补到位,不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时间提前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工作质量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是提高宿迁营商舒适度,增强法治诚信环境竞争力。

宿迁仍需要进行工业突破,做好工业突破必须做好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法治诚信软环境建设。深化推进“一重点三领域”改革,通过改革提高创业环境质量、法治环境质量、诚信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更为合理、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抓好立法工作,加强党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抓好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抓好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抓好法治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使法治成为宿迁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使法治社会及诚信体系成为宿迁的一张名片。

四是顺应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统一的有效机制。

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事业的关键。建立绩效考核督查制度,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公务员日常绩效考核开展情况组织督查、考察、抽查和通报。坚持挺纪在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用纪律的思维分析问题,按纪律的要求处理线索,以纪律的标准规范行为,严在平时、严在经常,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处理好严格管理干部和关心爱护干部的关系,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并择时以观摩、交流的形式进行互相借鉴、学习沟通,全面深入推进工作开展。在监督机制愈发趋紧的常态约束体制下,约束性规定要落实好,在教育上,引导各级干部认识到接受监督、接受约束是回归到本来应有的常态;在激励机制上,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努力探索一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

“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全面完成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宿迁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广大党员的共同责任。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新使命、勇于担当,继往开来、勇攀高峰,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用新业绩和良好形象体现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团结和带领群众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3】

3月24日下午,宿城区教育局召开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集中大讨论活动,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各科室办负责人参加活动。

活动中,各科室办负责人结合科室职能和岗位工作实际,围绕“在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局中,宿城教育的定位在哪里”的主题,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活动最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卓成金对此次讨论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做了题为《引领发展 学在宿城 提升质量》的讲话,他从五方面对宿城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和如何打造“学在宿城”品牌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认清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卓成金强调开展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既是贯彻落实李强书记对宿迁工作最新要求的政治任务,也是宿城教育在创新中寻求新突破的重要手段。

二是引领发展,提升质量。

卓成金强调教育局各科室要明晰“1234567”的工作思路,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要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卓成金提出宿城教育要以创新的.理念激发教育的动力,以协调的理念增添教育的和谐,以绿色的理念丰富教育的内涵,以开放的理念丰富教育的效能,以共享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公平。

三是提升三方面能力,处理好五个关系。

卓成金提出作为教育系统干部要不断提升三方面的能力,即理解力、执行力、课程引领力,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人治与法治、民主与集中、会说与会做、有为与无为、做事与待人之间五种关系,真正做到做人诚,做事实,做学问吃的了苦。

四是把握四个原则。

卓成金提出宿城教育发展的四个原则,一是敬畏宿城教育的历史与人文。二是找准教育的“原点”,三是责任落实,四是关注管理细节,强化执行落实。

五是“四个意识”,提出四点希望。

卓成金提出班子建设必须牢记“四个意识”:班子必须是廉洁的、班子必须是团结的、班子必须是民主的、班子必须是高效的。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4】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把握大局,还是开创新局,都需要苦干实干、积极作为。江苏正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变为现实;江苏发展正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到了一个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锚定新坐标、瞄准新目标,展现更好的精神状态,拿出更实的举措,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奋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创新的动力必须更强劲。创新引领未来。对江苏来说,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把“创新之火”烧得更旺。要在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的同时,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创新的厚实“家底”盘好用活,将创新“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发展之“渠”,既打牢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又为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富民的步伐必须更坚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聚焦富民,要强化民生导向、锚定“富民坐标”,让百姓的口袋更鼓,饭碗更有含金量,把富民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重视生态福祉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态财富和“隐性财富”。要激发广大群众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的幸福生活。

奋力实现“两聚一高”好开局,实干的队伍必须更壮大。“两聚一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无论是聚力创新,还是聚焦富民,不能再去清谈为什么、要不要之类的问题,而应考虑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不能再去提多少口号、搬多少概念,而应身体力行、寻找对策。面对待解的难题、难啃的“硬骨头”,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讲真话、办实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人士,都要自觉加入苦干实干的“行动队”,增强执行力,形成干事创业合力,把思路变成举措,把愿景化为现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在春天里的谋划,以及在今后每一天里的奋斗,都将转化为丰收的硕果、书写出“两聚一高”的华美篇章!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5】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李强所作的报告,通篇贯穿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穿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简称“两聚一高”)为主题,体现了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的有机统一,作出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江苏版”回答。

首先,“聚力创新”,明确了创新作为我省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活动,凝聚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党代会旗帜鲜明提出要“聚力创新”,将创新作为我省摆脱转型阵痛、实现凤凰涅盘的根本动力。面对我省未来五年规划蓝图,报告明确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描绘了“六个更”的发展图景,其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这使得今后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次,“聚焦富民”,强调发展成果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省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指出要“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追求,加快富民步伐,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再次,“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发展要求,十八大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作为“两个率先”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定位,“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是江苏贯彻“两个百年”目标的具体实践。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追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水平更高和百姓收入的高水平。积极探索我省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而且要有质量,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标准化,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方面,让百姓享受更好服务。除了为百姓创造资产性、资本性收益外,全力做好“保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低保全到位,关心好每一户贫困家庭。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6】

省十三次党代表大会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任务、总目标、总纲领,为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明确了路径。

结合我们卫生计生工作实际来说,学习贯彻省党代表大会精神,当务之急就是要打赢“两聚一高”主攻仗。

首先要深刻领会,把握要义。层层要组织认真学习,开展讨论,全面理解“两聚一高”内涵,创新工作方法,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年度卫生计生目标任务及各项工作要点。

第二要找准定位,抓紧落实。

要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活动,爱国卫生活动就要抓好改厕,结合医改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让百姓在医保、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素养提高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充分享受到卫生计生工作带来的实惠。

第三要踏雪有痕,取得实效。

每个项目工作都要有计划方案、实施细节,活动资料,督导检查,效果评估,工作小结,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强富美高”“健康泗阳”作出贡献。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7】

12月5日,在全体人员月度工作例会上,根据中共宿迁市委党校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李强书记《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及魏国强书记《在全市领导会议上的讲话》为学习文本,深入解读了《报告》及《讲话》的主要内容。市情研究室于学洪主任总结了省党代会报及在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方面的五个“度”:一是“高度”,本次党代会报告从施政纲领的高度谋划了江苏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二是“深度”,报告内容与江苏省情深度关联,抓到了江苏未来发展的要害及关键点;三是“力度”,报告在部署各项工作任务时力度较大;四是“温度”,报告着力聚焦富民,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民生关怀;五是“速度”,在报告提出各项战略部署中,省委及市委迅速展开报告的学习、宣讲及贯彻落实工作。于主任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学习体会:一是摆脱宿迁发展的路径依赖,那就是在国家、省委的战略规划中谋求宿迁发展的新定位,避免被政策边缘化;二是用创新驱动未来,做到“换一个步伐,跳跃前行。”

 

研究生处朱卫东处长,从报告主题“两聚一高”这个最大的亮点出发, 对“两聚一高”的核心要义、“两聚一高”的理由依据、“两聚一高”的价值意义及“两聚一高”的贯彻落实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认为“两聚一高”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理念”、“强富美高”以及“两个率先”等战略部署应用创造。

最后,市委党校副校长韩光化同志对两位同志的学习汇报成果进行了点评,指出两位同志不仅从宏观上概括了报告的特点,而且对报告的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解读,尤其是宿迁在贯彻落实报告精神的创新实践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考。通过这样的(扩大)学习,体现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既做到个人自学,又做到把学习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分享,充分体现了市委党校理论中心组把报告精神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8】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省委明确的“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标任务,法治宣传必须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担当、自己的作为,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热切期盼。

一是要聚焦富民,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迈新步。

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聚焦富民,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还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福利保障、建设良好生态。聚焦富民要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满足人民群众对获得保护的渴望。要以正义、权利为关键词,以“法佑一生”为主题,梳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制作从胎儿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公民权益保护清单,为人民群众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私人法律顾问”服务,激发全民学法用法的内生需求,引导全民感知法、亲近法、信仰法。要使法治宣传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服务百姓,协调专业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拍摄推广与“衣、食、住、行、娱、乐、游”等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系列法治栏目剧,大力宣传推广“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全天候”法律服务功能,使百姓切实体会到“法律即生活,生活即法律”,使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要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围绕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的“六个更”小康社会目标,大力宣传法治规范促进增加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的功能作用和实际成果,使全社会了解法在身边,法律保护在身边,让群众通过法治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要聚力创新,在增强工作实效性上求突破。

创新形式、增强实效是近几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线,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江苏普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实现由传播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信仰、由粗放向精准、由分散单一向共建共享、由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由我为民作主向民需导向的“五个转变”,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总要求、大方向。但创新就像一个多面体,可以从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不同的角度去实施,找到合适恰当的突破口、切入点,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自身创新的当务之急。要以有深度、有效率、有收益“三有”为目标,全力打造以“云资源汇集、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智慧普法2。0版”,充分整合各级各类普法资源,深入开展普法需求分析、渠道分析、满意度分析,描绘普法受众“画像”,开发个性定制化普法服务和产品,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效。按照省厅“内网管理、外网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部署,大力推进法宣信息化管理平台向成员单位覆盖、向村居延伸,通过“任务下发、过程留痕、动态监督、预警提醒、跟踪督办”的流程体系,形成自上而下责任传导链,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水平。依托网络舆情大数据基础平台,依托图书借阅服务数据库,结合法治文化产品资源库、典型案例库的开放,记录用户搜索轨迹、生成热度排行,捕捉社会“引爆点”,预测预判阶段性法律需求,主动配送“一揽子”法律解决方案,强化法治宣传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

三是要聚集资源,在汇聚社会合力上下苦功。

加强统筹协调,汇聚社会合力,既是由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性、群众性特征决定的,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宣传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从真正打通法治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角度从发,一是解决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二是解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问题,需要必要的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的综合支持;三是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社会管理理念,具备专业化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和服务平台。因此,要把培育发展普法社会组织作为补足补强工作体系、工作能力缺项短板的重要突破口,在各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乡镇法治宣传教育研判辅导站增设普法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功能,以政府购买服务成本、资助补贴、项目奖励等形式,为普法社会组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法治宣传服务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要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法治建设的植入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找准与政府其他部门、与司法行政其他业务工作的契合点,赢得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部门支持,促进法治宣传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质效,坚持考核与服务并重,考核与创新并举,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动态管理,推动各方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努力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为推动基层“四民主两公开”的示范,成为司法行政职能在基层有效落实的示范,成为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示范。要切实履行部署、指导、检查等职能,积极协调并组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努力做好制度设计,科学分解各项任务,精心确定联动事项,对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法治专业人员以案释法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法治宣传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要聚气落实,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创业绩。

当前,要抓住在全省推广《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契机,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巩固“大普法”格局。抓住省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的契机,为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机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设定具体有效的责任评价制度及其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以相对统一的刚性手段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制度落实落细落小,推动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要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监测、公布机制,发动组织美协、作协、音协、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力量,构建策划—制作—传播联动多赢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链条,加强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编排、展演,形成以传统媒体为主体、“三微一网一端”为拓展的媒体普法矩阵,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全省“两聚一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9】

要用“两聚一高”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增强看齐意识,以“两聚一高”的要求衡量各项工作,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把省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要用富民成果体现贯彻落实成效。针对腰包鼓不鼓,着力做好大众创业文章,有效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针对住房好不好,着力推进住房向镇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股东转变、务农向务工转变、打工向创业转变的“三集中三转变”;针对环境美不美,着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把项目入口关,坚决不引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装备的“三高三落后”型项目。

要用实际行动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结合宿迁实际,突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突出创业富民,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发展环境质量;突出管党治党责任的落实,着力提高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质量。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10】

近日,局组织学习了李书记《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并认真组织了“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的大讨论,本人体会如下:

一、深刻领会“两聚一高”要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

两聚一高,即: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符合江苏发展实际的战略要求,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历史的选择,是江苏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和发展走向,江苏将由此迎来历史发展新时期。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聚力创新,就是引领发展转型升级,大势使然。作为价格部门来说,就是要结合部门职能和特点找好定位,在价格管理和服务,特别是民生价格管理和服务方面创新创优管理和服务方式,对政府定价项目管好管细管到位;聚焦富民,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民心所盼。从价格部门职能来说,就是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管好住、行等民生价格,监管民生热点市场价格行为。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高标准”“先行一步”。让江苏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

二、价格部门如何实现“两聚一高”

一是落实企业降低成本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企业清费减负政策,做好收费清理和收费目录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继续实施现有清费减负政策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幅度更大的收费优惠政策。

二是做好民生价格监管和服务。强化民生重点领域价格执法,围绕民生关注的价格改革开展市场价格行为检查,实行重要民生市场价格专项监测,加大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后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力度。组织开展政策效应监测调查,跟踪反馈重大政策调整在价格领域的反映。

三是提升民生诉求办事效率。根据改革创新增优势的要求,本着高效便民原则,深化推进价格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切实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努力把物价社局打造成效率最高的部门。

四是尽心尽力精准帮扶。扎实开展“三进三帮”,把每一户的家底摸清楚,把老百姓的需求和面临的实际困难掌握全面,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帮助提供准确数据。信息采集过程要始终带着收费惠民政策,边采集边宣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紧密与群众的联系,通过调查调研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两聚一高心得体会【篇1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前后,各级地方“两大会”陆续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约聚首,共议国计民生、同谋发展之策,并再次成为社会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今年的地方“两大会”,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突出体现在“新、高、实”上。

改革创新、引领新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地方“两大会”呈现出的第一基调。一方面,聚力创新成为共识,特别是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给“两大会”召开带来了一些新的看点。去年江苏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都展示了新技术、新应用,更让科技创新成果逐步走进现实。纵观今年各级地方“两大会”,无论是会议组织、材料发放,还是会议宣传报道,都运用了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会议成本,更让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另一方面,百姓关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也未停歇,特别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住”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在创新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创新中持续释放红利,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让群众从改革创新中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意高远、抬高标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地方“两大会”,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没有高的标准,更不能没有高的站位。在高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要求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要求、抬高标杆。我们欣喜地发现,江苏等地的“两大会”上,能够自觉按照“两聚一高”、“强富美高”的要求,主动找差距补短板。特别是省委书记的讲话、人大政协的工作报告,立意高远、主题突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不散光、不走神;在措施安排上,也能够站位很高、注重长远,体现了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代表委员在履职尽责上,也是信心满满、热情高涨,没有丝毫精神懈怠与思想动摇,体现了作为主人翁的高姿态、高要求。当然,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体现在“两大会”上,更要落实在“两大会”后,并且真正落实到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心坎上、行动中,不能也不允许“只讲不做”、“光说不练”。

会风务实、落实落地。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如何落实。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再好的计划和规划,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再好的愿景都只会停留在图纸上、字面上。地方“两大会”,必须始终将“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在全过程,在严肃会风会纪的基础上,务求会议开出实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纵观地方“两大会”,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以及代表委员的发言很实在,没有空洞的官话、套话、大话,往往直奔主题、直达问题,体现了务实会风作风。另外,随着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变得实实在在,目标制定、工作推进、结果考核都更加实在。当然,也还有极个别领导干部、代表委员满足于“假大空”,不习惯讲实话、道实情,不善于抓落实、求实效。为此,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更加注重下基层、察实情、促富民,用真抓实干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书写“强富美高”新篇章、引领“求真务实”新常态。 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新高实”的地方“两大会”主基调,必须依靠“干”去落实。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级各地干部和广大群众,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都要自觉加入苦干实干的“行动队”,用奋斗的智慧和汗水,把思路变成举措,把愿景化为现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