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英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12-23

英雄心得体会(汇编15篇)。

这款独特的"英雄心得体会"必将为您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我们可以用笔记录下心中的千言万语。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写下来,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热烈欢迎您把我们的网站收藏起来,以获取真实且高质量的资讯和信息!

英雄心得体会(篇1)

一个多月前,记者采访94岁的老英雄张贵斌的时候,老人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特别想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看一看当年生离死别的战场、埋葬战友英魂的地方如今变成什么模样。10月17日,在儿女的陪伴下,老英雄张贵斌终于圆梦。这一天,他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在梦中多少次想来的地方。

当天早晨,张贵斌早早起床,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安排下,与老伴和儿女一起出发。从海城到锦州要3个小时的车程,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张贵斌一路兴奋地看着窗外,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达辽沈战役纪念馆后,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张贵斌刚下车,就立即引来参观群众的关注。许多人不时地向老人的儿女打听老人的情况。当听说老人曾经参加过塔山阻击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时,大家更是敬佩得不得了。

本来老人是坐着轮椅参观的,但当走到辽沈战役纪念碑前时,老人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步行到碑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在浮雕前,张贵斌注目许久,思绪重回到那段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与战友守在壕沟里坚持战斗七天六夜,坚守在被炮弹削平的山头,用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守住了阵地。最后,战斗胜利了,但全连只有3人幸存。“看到了,终于看到了,不用总想了……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太不容易了!想不到我还能来看看战友们,他们前赴后继洒热血,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在纪念碑前,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

在纪念馆一处展柜前,张贵斌一眼就认出了塔山英雄树。这棵大树当年曾为坚守塔山的战士挡下无数的子弹,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孔。此刻,他与讲解员互换了角色,讲起了这棵树当年的故事,周围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全景画馆,张贵斌看到了辽沈战役的还原图,老人又和儿女、讲解员说起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

走出纪念馆,老人在烈士名册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他们的乳名。“战友们,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张贵斌含着眼泪向曾经的战友们说着悄悄话。当大家提醒他注意身体,早点儿回去时,他说:“还有李恩禄(音)没找到,下次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最后,老人郑重地向纪念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以此向那些逝去的战友致以最崇高、最庄严的敬意……

英雄心得体会(篇2)

几十年深藏功名,始终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张贵斌的朴实纯粹和执着信念,感动着每个人。学习张贵斌,就要学习他这种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不躺在功劳簿上讲享受,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始终站在鞍山振兴发展的时代潮头。

作为战斗英雄,张贵斌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默默奉献,这就是张贵斌这名老战士质朴的初衷和毕生的追求。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人像张贵斌这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当前正值我市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能否让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能否把市委关于鞍山振兴发展的各项安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众事成则大事兴。学习张贵斌,就要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干好手中的事,发展难题,切实负责任、敢担当、能干事,不断凝聚起鞍山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几十年来,张贵斌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在张贵斌的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描绘出鞍山振兴发展的美好蓝图,“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为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新方案、新路径。学习张贵斌,就要像他那样不计名利,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全力抓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争当改革促进派、创新领跑者、发展实干家,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榜样就是力量。张贵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全市党员干部要从张贵斌的先进事迹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切实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承担起新时代鞍山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部队。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部队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

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20,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特别热心,在村里时,谁家有困难,他肯定尽全力帮忙;当信用社主任时,有几个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帮着还。大伙儿打心眼里敬佩、信服张贵斌。

工作中,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贵斌自制了一个钱褡子,一分不差地将带着体温的往来款送到、领回。”张贵斌的老同事赵汝策告诉记者,张贵斌不仅在会计岗位上特别称职,调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工作,同样是一把好手。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1978年,张贵斌离休。当时,正值器材库扩建,海城农电局特返聘张贵斌负责扩建工程。“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儿,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张贵斌就是一名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秀党员。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

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英雄心得体会(篇3)

94岁的张贵斌老人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他的功勋才被人知晓。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为大力学习宣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张贵斌老人家中,孙慧芳同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向他颁发“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证书。孙慧芳说,老人深藏功名,不给政府和国家添麻烦,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张贵斌表示,他将继续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英雄心得体会(篇4)

11月2日下午,我们在会议室一边举行茶话会,一边进行观看《烈火英雄》电影活动,整片电影全部都是熊熊烈火的画面,面对英勇献身火场救火的消防战士,不由心生敬畏,他们才是真正的烈火英雄。

整个片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动关阀门的情景,消防队长主动要求和工厂的技术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在临时组建成的“敢死队”协助下进入油罐区域手动关阀门,工厂的负责人说十几分钟就能关上,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当现场总指挥再次询问时,这名负责人才如实告知,80圈为一扣,需要转动100扣才能把阀门全部关上,这就等于需要手动8000转,当时现场总指挥就急了,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是真不了解消防战士”队长和技术人员二人浑身上下被烈火烧伤,手上被阀门磨出了鲜血,但是他们没有气馁,队长制作救生桥让同伴先撤离,独自完成剩下的任务,最后因火势太大无法撤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我们全员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对消防员战士肃然起敬,消防员的英勇无敌,军队的协力配合,还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了肩膀上的使命不顾一切勇往直前,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扑灭了这场大火,他们也是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英勇战斗。

为什么我们能过着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生活,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奉献生命的消防战士,以及驻守在祖国边疆的武警战士为我们保驾护航,才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其实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在他们的庇佑下,我们要铭记这些英雄们的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继承他们的精神,努力打拼学习,为自己的事业拼出一片天地,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英雄心得体会(篇5)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部队。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部队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英雄心得体会(篇6)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一个不平凡的周末。台风“利奇马”呼啸而过,浙江及山东地区因灾死亡43人,因灾失踪17人,台风也给多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风雨雷暴中,大多数人选择闭门闭窗,安稳在家中度过台风天;而有那么一群人,却选择了在风雨中逆行,只为完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使命。

他们中有冒雨逆行的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撑起一把把伞。8月10日凌晨,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省温岭市沿海,风雨肆虐,却阻挡不住基层干部从家中赶往单位、从单位赶往抗洪救灾一线的道路。危旧房屋里,他们耐心劝说群众转移住所,将雨伞高高举到转移群众的头顶,自己却浑身湿透;淤泥沟渠旁,大型机械在雨中清理作业,在机械作业无法深入的地方,他们迅速跳进沟渠中,徒手清淤;在低洼积水处,他们涉水拉起警戒线,协力将涉水熄火的汽车推至高地……这一幕幕,发生在每一处遭受台风侵袭的地方,他们默默无闻,他们逆风而行,只为守护群众最切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他们中有昼夜未眠的各行各业工人,为群众架起一条条桥。在“利奇马”席卷各地的几十个小时里,还有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昼夜未眠地与“利奇马”奋战了几十个小时。这其中,有台风中全力抢修后大哭的电力工人田瀚林,有台风中坚持在一线进行跟踪报道的“台风专用记者”们,有一碗面泡了两个多小时的消防队员们,有涉水推着救生筏解救被困群众的救援人员,他们不敢合眼、不愿休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我看来,无论是抢救电力、跟踪报道还是解救群众,他们接通了群众的电网,让群众实时了解台风动向,将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群众架起一座座通往平安、无恙的桥梁。

他们中有无惧生死的抗洪一线英雄,为群众筑起一座座堤。在这一场天灾当中,有那样几个名字永远同“救灾英雄”刻在了一起,他们以“无我”之境界书写了“大我”之人生。孟凡勇,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孟家洼村村干部,在疏通涵洞管道过程中,被洪水冲走牺牲。61岁,在这个本应安享老年生活的年纪,他却冲到了抗险救灾的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疏通了管道,以他并不强壮的身躯为村民筑起了一道最坚实的堤坝。李夏,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在抗台抢险中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年仅33岁。在明知会有塌方危险的地方,坚持护送一对母子走过塌方路段,自己却在返回途中遭遇山体塌方,他坚持以身体之躯护群众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风雨无情,而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却在防台抗台中接受考验、锤炼党性,彰显了干群之间的无限深情,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了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使命。

英雄心得体会(篇7)

《火锅英雄》讲述的是合伙**锅店的三兄弟在扩充店面时意外挖开了银行金库,面对天降横财,三人陷入抉择。这时与老同学重聚,又碰上劫匪抢金库,多个巧合杂糅在一起,展开了一个"洞"引发的"惊天大案"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人物之间的感情。

一是炽热的兄弟情。十年来,我的同学们一路走来,从开学时一起组建乐队,到毕业后一起卖火锅。兄弟之间或许当面骂骂咧咧甚至恨不得要动拳头,但转身依旧一股"我就是要帮你"的热血。

当刘波被追债时,许东说:“哥哥,我可以骂,我可以动手,但你不能当外人。"同学之间的情义是青春年少里最珍贵的感情,任时光荏苒,最纯真的永远不变。

二是青涩的爱情。虽然女主角于小慧在三兄弟的同学时代只出现了很短一段时间,但他们都没有忘记。经过多年的团圆,当男领队刘波不知如何打招呼时,女领队于小慧大胆地张开嘴,认出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刘波。

当年的暗恋是温馨的,悄悄在校工厂练***歌曲的白衣少年是青涩的,多年以后或明露或深藏的情感却是炽热的。在刘波家被烧了后,于小慧和刘波之间的对话,两个人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的触碰曾经的记忆。当再次面对自己年少第一次喜欢上的那个人时,有很多要说而说不出口的话。

影片中刘波拖着受伤的身体去追唯一逃出的劫匪时,开始我以为是为了追回那被抢走的金钱,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他所追的仅仅是那个包里的一封情书,他所执着的仅仅是那未曾细看过的只言片语,他要看看曾经错过了的爱情。

电影的结尾,在医院的楼顶上,一块**锅店的兄弟们,还有女孩,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火锅,红艳艳的辣椒,黄澄澄的麻油,白生生的蒜粒,新鲜的毛肚……吃着笑着,聊着未来聊着过去,聊着不如意聊着期望与梦想。

蚂蚁总有出路---《火锅英雄》观后感

(以下内容没有剧透,如果有,纯属巧合)

周日看了《火锅英雄》的首映场。我长久以来梦想终于成真---眼睁睁看着一个帅哥被暴打成猪头。坐在影院里,听着周围人不时爆出的笑声,我觉得对于我们这样长相一般的男士而言,空气里分明有一种暗戳戳的快意。

另一种解释是大家都入了戏,为影片中人物的遭遇而开怀大笑。以我的阴暗心理,我选择相信前一种。未必对,但我高兴。

《火锅英雄》的故事并不复杂,不要相信影评人说的,什么"故事结构精巧环环相扣"一类的话。这是电影,又不是智力测试。它就是说你的一个倒霉朋友的故事---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倒霉朋友,念书不成,很早就出来混社会。

人不坏,头脑不聪明,一切行动都是由本能驱使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当你没有钱的时候,你可以一直活下去。他生活在你的家乡,就像一条泥鳅不离手,在生活的泥泞中钻洞,但他也生活得自由。

但这种倒霉朋友迟早会惹出麻烦来。以他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浑浑噩噩的性格,本来可以度过平淡的一生。但是,奈何他总要搞点事,而且一般铁定搞砸,在经济上弄出个窟窿。

为了修补这个洞,他自然得想别的办法。而你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他的法子多半会捅出一个更大的窟窿。窟窿引发新窟窿,于是,这就像是一颗小石子从山巅滚落,一路上不断撞击带动更重的石块,等到山脚的时候,已经是房子大的巨石翻滚而下,一切已经疯狂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

你站在一边看着,虽然为他的所作所为觉得恼怒,但是对他始终也恨不起来。更何况他最后捅出来的篓子已经惊天动地,连你也只能拍掌赞叹:"少年,如此专业作死,何其悲壮壮观!

" 点根烟蹲在旁边看结局究竟如何。如果你的不走运的朋友多了几个不走运的朋友,他们的集体体操会引来更大的波澜,有时连他们的城市都承受不了。幸运的是,《火锅英雄》发生在重庆。

关于重庆这个城市,必须上图加以介绍:

这是台湾产的瓷杯。意思是“我的佛是仁慈的”。但在中国大陆销售时,犀利的网友发现瓷杯颜色不好。白色的慈悲,岂不是在说"我佛白慈悲"?

虽然这个说法倒也符合我佛一贯高冷的风格,但是还是让人心头不爽。于是有人建议,不如把白瓷杯做成黑色的?就不存在白慈悲的问题了。

但一个新问题即将来临:这不是“黑佛慈悲”吗?在这个关键时刻,重庆人出面解决所有问题。

重庆人说:

我佛黑瓷杯。(黑,重庆话,意思是very,非常)

你看,重庆人就是有这种绝处逢生的能力。因此,重庆导演杨庆和重庆演员陈坤别无选择,只能把故事讲好。否则,在其它城市,故事最多45分钟就结束了,因为太烦人了,人们已经挂断了**,电影也结束了。

字幕起:不作死,就不会死。谢谢观赏!

而故事设定在重庆,那么无论如何上苍也会在冥冥中留一线生机,体现天道黑慈悲。

然后问题变得简单,整个电影变成两个技术问题:

1、陈坤那么高大上外加英俊,能够演好这么一个市井小人物吗?答案是可以。整部电影中,陈坤饰演的刘波被打了三次,一次又一次,直到认不出来。

如果你听到有人用"风格硬朗"描述一位导演,相信你看完《火锅英雄》之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打到毁容之后,陈坤需要表演酒瓶全无预兆砸在脑袋上时的那一份惊奇,精确控制血水和泪水一起顺着脸颊落下的那一种惨烈,以及捂着伤口穿过长街追杀凶徒的那一种狼性。观众看到最后,会在内心默默为刘波祈祷:

天啊,这孩子受够了痛苦。如果你不想杀他,请原谅他。

2、四个人彼此成全,为了对方牺牲自己,这一点能够做到让人信服吗?答案还是可以。关键就在于彼此没有什么好脸,见了面永远在彼此争吵,抱怨,拍桌子打板凳,站起身推门就走。

但是,转身还是回来,因为没有别处可以去,没有别人可以见,回来起码还有一顿火锅。在火锅氤氲的热气里,在山城啤酒的陪伴下,有往事,有理解,也有默契。我怎么骂我兄弟那是我和我兄弟的事,但是别人不可以动他,你动他我就弄你。

没有谁想要做英雄,只是为了兄弟,除了做英雄我别无选择。用重庆话来说:哥子给你扎起!

都说电影是现实的隐喻。那么,《火锅英雄》就是在说,我们在命运的戏弄下,如同一只黑皮蚂蚁,为了一口食,一点欲望,跌跌撞撞闯入各种凶险万端的陷阱。凡有挣扎处,必有来自命运的重击。

越是挣扎,也就越是受伤,甚至可以抵达事事皆错,做多错多的至高境界。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找到一条出路。因为我们还有友情,有爱情,有在乎我们也为我们所在乎的人存在着,他们是艰难生活里的一束光,拥抱这束光的时候,出路自然蕴含其中。

所幸,我们总有出路。

英雄心得体会(篇8)

《试飞英雄》是一部现实军事题材原创力作。作者追随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十六载,亲见这个英雄群体投身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以纪实手法,浓墨重彩的记录、塑造这群为国铸剑、追梦蓝天的铁血精英,揭秘中国几代新型战机试飞的内幕,深刻诠释了“忠诚、无畏、精飞”的试飞精神,丰富拓展了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充分体现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题。

其作者张子影更是风采非凡。位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终生签约作家等多种职位。本书更是获奖颇多:中国出版协会20xx年度“中国三十本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xx中国好书”。

全书分为七部分加上序章和尾声。每一部分的标题也都直击中心。

在云端唱响——他们是和平时期

离死亡最近的人。

在这一部分的前言中有这样几句诗:“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引用李白的诗表现出试飞英雄的豪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章的老飞行员黄炳新,在一次高空颤振试验到达5000米的关键时刻时发生了意外,飞机的方向舵被震掉了。顶着巨大的风险,他,柔和地拉杆控制住飞机的下沉量,慢慢收光油门。随着机头高高仰起,四个主轮轻轻触地,一个漂亮的着陆!万万没想到,就在一刹那,机头突然急剧地向右偏转三四十度,转眼间飞机就要偏出跑道!黄炳新毫不犹豫地用全力踩满左脚蹬,同时放出减速伞,飞机开始迅速减速。终于,速度减下来了,最终停在滑行道上。在人群的欢呼声中,他悄悄离开回到办公室,办公室抽屉的钥匙还在锁眼里。抽屉里没有封口的信装着一些钱和半张纸,纸上短短几句是他给爱人和组织的“遗书”。全文只有三句话:“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为国防发展也值得。这里面的钱,是我交给组织最后一次党费。家人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轻轻地将这封信撕碎,看着许多白色的碎片蝴蝶一般起舞。

试飞事业考验试飞员们的意志、品德和操守,更考量信念、智慧和忠诚。

凌霄踏歌——他们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这一部分算是让我感触最深了。分为两个人物:“大哥大”和__。“大哥大”却占据了我对试飞员的认识。

“大哥大”雷强从小受着父亲雷雨田的飞行教育,体质是院里最好的,却在选拔的前一天晚上通宵看小说,红着眼体检没过,做了一年的农民,又开始第二波选拔。期间被认为最优秀学员留任下届教员,他不愿意要去上大学,被领导批评一顿后决心专门搞飞行,当然,他成功了。但他不满足现有的安逸,要去挑战自己,成为试飞员。一路上坎坷与危机相伴,在数不尽的日日夜夜与设计师相伴,飞机的每一个部位他都一清二楚。在试飞歼–10时,他怎么也没想到等这个时刻等了十三年,他一生获奖无数,多次打破外国记录,挑战生命的极限。我想,就像那些喜欢攀岩、蹦极极限运动的人一样拥有热血。衡水中学的一位学生曾在演讲时说过:“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年少的我们自命不凡,凭着一股冲劲,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雷强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好强,在歼–10试飞成功的表彰大会上,他说“感谢试飞为我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感谢飞行带给我激情燃烧的岁月!”

航迹承载梦想,蓝天见证辉煌。中国空军试飞员群体是“强军报国,筑梦蓝天”的时代先锋,他们自主创新、勇于开拓,英勇无畏、敢于亮剑,以自己的大智大勇,赋予强国强军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他们以信念和忠诚打造铮铮铁骨,以热血与希望铸就蓝天军魂,成为国家、民族的精英和脊梁,托举起亿万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

记住,他们的名字叫“中国空军试飞员”。

英雄心得体会(篇9)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安排,10月18日,海城市残联开展了学习张贵斌先进事迹活动,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海城市残联副理事长杨振东诵读了先进事迹材料,同时强调,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行动指南。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海城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地以张贵斌为榜样,学习他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不计名利、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素养,以便于残联党员干部更积极的投入到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事业中。

英雄心得体会(篇10)

近日,按照学校要求,我和同学们集体**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宣传片。虽然只有两分钟,我还是很震惊。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造就英雄的民族。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烈火英雄邱少云为国家、为整体、为胜利忍受了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是未知的,但让我们站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进入历史,但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但让我们永生。

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是普通岗位恪尽职守,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行为和精神事迹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革命先烈今天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能过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呢?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我们应该珍惜它。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永不言败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服务,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每个人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做好眼前事,方得始终。

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勤奋地积累知识,多方面地发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的英雄!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观后感/心得体会/总结2

今天,班主任带领我们**了爱国宣传片《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真是倍受感动。

通过**我知道我们幸福的生活从何而来。我们快乐的成长环境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老一辈革命英雄的生命和鲜血!知道这些之后

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行为和精神事迹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正如主席说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英雄就是普通人有颗伟大的心。

光荣将被传承,英雄永远不会独行。这句话将激励我向心中的英雄迈进,为更加强大繁荣的祖国作出贡献。

新时代的新英雄,新时代的战争英雄,都是我们现代的小生们学到的英雄。只要仔细发现英雄就在身边,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永远铭记他们。

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的这十句话我们必须铭记: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我们要同中国共产党一道,继承和发扬英雄烈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胸前飘扬着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红领巾,牢记“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勤奋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不辜负革命英雄的期待,早日成才,为祖国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雄心得体会(篇11)

张贵斌1925年出生在西柳小码村。他的父亲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赶着马车从他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1948年,鞍山解放后,刚结婚不久的张贵斌毅然参军,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一次非常重要非常惨烈的战斗,作为刚刚参军不久的新兵,张贵斌参加了战斗。回忆起当时的战斗场景,老人眼含泪花,他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不断向我们阵地打来,我的腿被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战友们的鲜血渗透到泥土中,空气中弥漫的硝烟久久不散……在7天6夜的激战中,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作为幸存者,张贵斌觉得非常知足。直至今日,张贵斌仍然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遗物都陈列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儿,老人的声音颤抖了。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在北平解放后不久,张贵斌作为“人民功臣”代表来到北平,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刘少奇、邓小平、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我们,那时的场景是我一辈子最光荣最激动的时刻”。可是这种光荣和骄傲一直被老人深深藏在心底,这一深藏就是70年。老人深藏的报功书是民国37年解放军东北军区第四十一军签发的。70年的岁月流逝,报功书早已泛黄,边角早已破损,寥寥不多的文字清楚的表述出老人因为在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被评定为一等功。在老人家中,还珍藏着尘封已久的大小证书和多枚勋章。

老人说,塔山阻击战后,他随着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荣记两次大功。1954年,张贵斌放弃了转业留在广州海关的机会,回到家乡西柳。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向政府和工作单位提过自己的功绩。

直到不久前,老人才在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西柳镇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当工作人员看到证书时震惊不已,对这样一位深藏功名的张富清式的老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94岁的张贵斌耳聪目明,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非常满足,每天他都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新中国成立70年了,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经历了新中国站起来的不平凡岁月,也经历了中国富起来的伟大历程,我衷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张贵斌说。

英雄心得体会(篇12)

受今年9号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山东莒县北部多个乡镇降水量超过300毫米。一时间,潍河水位猛增,孟家洼村告急。危难之际,身为村干部的孟凡勇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跳进河道进行疏通工作。然而,他在疏通涵洞管道时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

每一个牺牲都令人心痛,每一个牺牲都令人肃然起敬。孟凡勇,一个看上去并不强壮的山东汉子,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安全之堤,为夺取防汛防台工作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孟凡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干部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广大党员干部致敬孟凡勇、纪念孟凡勇、学习孟凡勇,就要向他一样“时刻准备着”。

致敬孟凡勇,时刻准备着攻坚克难走在前。台风之前,一个涵洞管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狂风暴雨之际下去疏通涵洞的风险有多大,已经不年轻的孟凡勇应该能料到,但他依然选择进入涵洞疏通管道。广大党员干部像孟凡勇致敬,就要继承发扬其攻坚克难的精神。现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作为党员干部,即便是知易行难、道路难觅,也应不坠青云之志,全力奋力向前。要在工作一线锤炼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作风,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努力成为带领群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主心骨。面对难题时,要以锐利的目光探寻工作中的突破点、改革点、创新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将工作推向更高层次。

纪念孟凡勇,时刻准备着鞠躬尽瘁走在前。孟凡勇是村里的第四小组小组长,在莒县东莞镇做环卫工作。事发当天,孟凡勇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赶去抢险,身上还穿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服。孟凡勇将自身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他最好的写照。纪念孟凡勇,党员干部就当以走在人前的精神,为人民谋幸福“鞠躬尽瘁”。“鞠躬”意指弯着身子,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面对群众开展工作的时候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尽瘁”即是竭尽劳苦,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抓、把“难事”当成急事办,让群众事变成自己事。进而做到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亲力亲为率领广大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出新时代社会发展、事业进步的好路子。

学习孟凡勇,时刻准备着无私奉献走在前。据孟家洼村村支书孟凡道介绍,孟凡勇“是个热心肠”,在村内口碑很好,村里哪家找他帮忙,从来都不推托。“他是为了保护全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牺牲的。”孟凡道说。党员干部向孟凡勇学习,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涵养奉献精神要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以为求真、务实、清廉为标准,以奉献付出为荣誉,当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英雄心得体会(篇13)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抗疫英雄事迹,为他们点赞!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抗疫英雄的事迹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抗疫英雄的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的初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便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数以万计的民众共同在这场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致,奉献力量,攻坚克难。面对疫情,有人主动请缨,不计生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有人默默无闻,捐款捐物,尽己之力……在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有无数的“战士”勇敢地冲在前面,这其中包含着一对对父子、一对对夫妻、一对对师徒……他们是亲人,是伴侣,是战友,更是战“疫”战线的拍档!

抗“疫”线上父子兵。在山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上,郑广金、郑健这对党员警察父子,遥相呼应,相互打气,疫情之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逆行而上。一家四代,上有86岁的老人,下有不到2岁的幼儿,父子两人却毅然坚守一线,用忠诚守护着一方。郑广金在聊城高速交警支队聊城南执法站一线,郑健坚守在德州市夏津县香赵庄镇疫情防控一线。自抗击疫情以来,他们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奋战在防控一线。“作为一名老警察、老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郑广金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是他作为一名警察的初心,也是作为一名父亲的心意,他也为儿子郑健做了个好榜样,为身上的警徽添光增彩。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在公安队伍中,还有许多像他们这样的“父子兵”,他们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将疫情挡在身后,把平安留给大家。

抗“疫”线上夫妻档。冯伟和妻子王彩虹是内蒙古乌海市利民公司的一对“80后”夫妻档,从大年三十开始,他们两人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相互陪伴,共同作战。在因为疫情日益严峻而封路,导致多数员工都不能返岗上班的情况下,两人义无反顾向单位领导主动请缨继续坚守岗位,直到今天两人都没有回过家。在当前战“疫”日渐紧张的形势下,空气中处处弥散着危险的气息,冯伟、王彩虹这对夫妻档执子之手,并肩逆行,为公司的防疫工作编织了一张密实的“防护网”。在疫情面前,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共同把恩爱“秀”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属于他们的恩爱与坚守。

抗“疫”线上师徒情。在乌海市海南区援助湖北医疗志愿队中,有一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的师徒,35岁的昂格丽玛和她的师父郑冬梅。1月27号下午,昂格丽玛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到支援湖北的任务后,科室主任医师郑冬梅第一个请战参与,昂格丽玛随即报了名。在第四医院,昂格丽玛从进院开始,就一直跟随郑冬梅学习,两人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昂格丽玛的决定让郑冬梅既高兴,又心疼。郑冬梅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2003年,她作为主力医生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病毒的可怕她比谁都清楚。可是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她却是这样说的:“大局面前,容不下任何私心,必须全力以赴!我们作为党员,作为医护工作者,国难当头之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会与湖北人民并肩作战,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别太担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才有坚定的信心去对抗疫情,坚守希望。

疫情虽让人心生恐惧,却有这样一群群人,因担当而逆行坚守,因大爱而善意奉献。这一对对并肩作战、守护家园的拍档,他们的担当与奉献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战役的根基和保障,亦是人生道路中最动人的相守。

抗疫英雄的事迹心得体会

桩桩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如同春风,让我们心里很暖。

跟你我一样,他们都是普通人,在平常的日子里,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清晨在公园里闲坐唠嗑,午后在超市中挑拣商品。人群中擦肩而过,你或许都不会记得他们的面庞。可就是这些普通人,在当下这段特殊时期,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最美丽的光辉,给人希望和力量。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总是给我们最多感动。防控疫情,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都在尽着自己的本分,有的为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有的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值得我们称赞,甘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你我都可以成为一条防线、一座堡垒。做好个人防护,决不急急忙忙摘下口罩,扎堆公共场所;出门在外,要遵守防控规定;复工复产之后,在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打折扣……只要人人尽责,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抗疫英雄的事迹心得体会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保证检验结果能够在24小时内反馈给送检方,军事医学专家组抵达武汉后,第一时间搭建核酸检测平台。今天(3月7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检测组长姜涛。

晚上9点,姜涛和团队成员正准备进入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完成核酸提取,由于当天检测样本送来时间较晚,为了能尽快把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他们要连夜完成样本的核酸检测。

样本提取属于高风险操作,进入实验室,他们要对几百只来自不同单位的样本试管进行清点并完成提取,这就需要检测团队在处理过程中十分的谨慎小心。

由于各单位送来的样本试管批次不同,有些咽拭子棉签的长度过长,在开盖的一瞬间,液体很容易溢洒,要迅速对溢洒部位及时进行专业处理。

专业的处理离不开姜涛曾经的经历,作为一名病毒学专家,他参与过多种疫苗的研制工作,研发出我军首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还赴塞拉利昂进行埃博拉疫情防控等任务。

在完成3个批次的核酸提取工作后,姜涛和他的团队还要转战到另一间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确定样本检测结果。

目前,核酸检测组一个小时内可以完成90多份的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最高检测能力达500份以上。

英雄心得体会(篇14)

在当今和平年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危险,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安全,哪里有危险?他们就会用身躯挡在危险的最前线,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消防员!

记得2019年的4月1日,四川凉山大火,30名失联扑火队员全部遇难,我的泪水不绝地涌了出来,我多么希望这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

人们常说消防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日常工作中,你们谈的最多的话题是责任重于泰山,最忙是节假日的守护,却忘记了小家的依靠,在你们的心里,万家灯火平平安安,人民的生命财产永远是第一位,而自己的安慰永远排在第二位。[工作计划之家 Fz76.com]

你们是一群时刻备战的人,每当警铃响起,你们迅速披上橙色的战衣,踏上红色的战车,拉响警笛冲向现场,大火熊熊燃起时,人们都纷纷逃离现场,只有你们义无反顾地逆行而上,冲向熊熊烈火,面对死亡,你们毫无畏惧,就因为这样,你们被称为最帅逆行者,是人民心中的骄傲,我们崇拜的英雄。

你们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每天重复着辛苦和枯燥的训练,肩负着群众的希望,因为这份责任让你们拥有坚韧不拔的勇气,你们是与时间赛跑的消防战士,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我们的安宁生活是你们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坚守为你们的牺牲感到惋惜,你们是这世间最神圣的守护者,是最帅的逆行者,我们向你们致敬!

英雄心得体会(篇15)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3日,鞍山日报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为题率先报道了海城退伍老兵张贵斌的感人事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来鞍采访,10月8日,新华社推出《辽宁海城再现“张富清”——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65载》。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了老英雄张贵斌的事迹。10月5日、12日,辽宁日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先后进行了报道。张贵斌同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部队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20,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部队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年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却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转业时,他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广州海关等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他说:“好机会留给战友,我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94岁的鞍山海城市退伍老兵张贵斌,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深藏荣誉功勋中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祖国更强大了,为祖国骄傲,为祖国自豪,跟着共产党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10月2日,谈起前一天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时的心情,张贵斌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10月1日,张贵斌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穿上军装、戴好军帽,便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旁。“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等到今天的好时光,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谈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泪水在张贵斌眼里打转。

1948年,鞍山解放后,出生在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决定参加解放军。“因为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我爹丧了命,哥哥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旧社会让我家家破人亡。”张贵斌说,虽然当时自己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怀着对旧社会的仇恨,也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参军。

刚进入部队,张贵斌便赶上了塔山阻击战。虽然是一名新兵,但张贵斌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他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敌机不停地轰炸,炮弹炸伤了腿,我就包扎一下继续上,有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张贵斌哽咽地说,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活下来3个人,“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49年2月6日,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说到这,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从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成了张贵斌最大的追求。随后,他又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1954年因伤转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但他始终将立功证书藏在柜底,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

“今年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根据老人家带来的证明材料和后来我们进行的档案查阅证实,老人家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王久泽说,老英雄张贵斌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功勋七十载的事迹,让他们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