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学会爱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26

学会爱读后感5篇。

下面中学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学会爱读后感”,希望您能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网站并多多关注。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并不在于作者 告诉你什么,而是因为读书使你积极思考,值得回味的作品看完之后,想必心中有不少想说的话。假设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学会爱读后感(篇1)

《我是白痴》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蔑视弱者,应该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会觉得好受吗?

当我们忽略了他人时,自己的心便会沾染上一颗污点。但你要是只漫不经心地给了乞讨者几个硬币,那就可以不算施舍,不叫给予,甚至可以用装装面子来概括! 弱者没有被奚落的理由,而强者也没有欺悔弱者的权利,你无法否认弱者在某些方面比强者弱,但不一定弱者完全比强者弱。我只能说:“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从这个道理中吸取教训的人却很少。”世间弱势者,哪一天被真心且长期地注目过?想想我们这个社会吧,想想我们身边的人吧,当今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施舍呢? 请学会给三轮车夫问个好;请学会和农民工握个手;请学会给无家可归的人一点温暖…人们,却很难做到这一切。可是我们,应该做到这一切。

学会爱读后感(篇2)

学会爱、懂得爱——《赏识让生命更精彩》观后感

周弘老师的《赏识让生命更精彩》主题讲座声情并茂的为家长们畅述了一个字“爱”,“赏识教育”即“爱的教育”。教育孩子说到底是为了让孩子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而根源要有好的思维和习惯。周弘先生从生命核心的角度调整家长的心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

纵观五代家庭教育思维模式,从放养不管、棍棒严管、恩威并用、一味夸奖到今天的全纳思维式(即花苞心态,全接纳思维的爱),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停的探索和发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链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家长们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周弘老师给了我们以下的启示:

一、爱的需求

这里的需求指的是孩子的需求。现在我们家长教育孩子感到艰难,一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焦虑、恐慌,父母的恐惧造成了孩子的恐惧,父母的疯狂造成了孩子的疯狂;二是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上一辈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孩子对爱的需求不一样了导致孩子缺爱,于是网瘾、早恋等等问题接踵而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及时的与孩子沟通,真正的懂我们的孩子,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爱,而不是一味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等等,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造成“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结果。

二、爱的距离

在了解孩子爱的需求的基础上,还应该保持“爱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我们,让我们学会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抱歉”,让我们牢记“太阳靠的近,庄稼死得早”的古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孩子能够早日离开我们,那我们才是成功的父母。

三、爱的“安”

即安静,静能生慧。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放弃了最古老、最实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教孩子走路和说话的方法。我们忘记了用一颗惊喜的心看着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却常常为了面子而无形地伤害孩子,又爱又恨孩子。作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少点功利心态,对孩子少点抱怨,无条件的全部从孩子的缺点开始爱,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对他说“行”,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四、爱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孩子的真相是态度。周弘先生强调了花蕾心态的几种类型:习惯、软弱、拥抱失败、掌握状态(不懂,但喜欢)。

而**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懂。我们要用生活中的吻——“骄傲”,两个字来唤醒沉睡中的好孩子,用“太好了”三个字远离抱怨教育,骨子里为孩子骄傲。不要因为太注重教育方法而迷失了教育的方向。态度是决定方向的最好方法。

五、爱的坚持

周弘老师没有提到“坚持”两个字,他强调了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哪怕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饱含热泪去亲吻他、拥抱他、赞赏他。他有个双耳全聋的女儿,如果没有他为人父母对孩子爱的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含辛茹苦,那他就不可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儿,也就不会有了“造物主是公平的,有多大的苦难背后就有多大的光明!”的感慨。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让我们学会保持“花苞心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绽放出属于他的光彩!

学会爱读后感(篇3)

你爱过吗?你被爱过吗?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字眼。它象征着浪漫,象征着温馨,象征着永恒……可爱,可爱究竟在哪儿呢?我苦苦地寻觅着爱……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季,骄阳却一点也不感到疲惫,仍旧高高挂在天空。我和弟弟正在房间里玩得起劲,突然听到了一阵阵惨叫。“喵~~喵~~”每一声都是那么哀转凄凉,触人心弦。原来是一只受伤的小猫。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猫的身上伤痕累累,一道道的血口子,血已经开始凝固了,皮肤也开始腐烂,身上的毛脏兮兮的,有些甚至都粘在一起了。。它已经无力爬起,瘫在地上。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也只能不停地发出呻吟。我不由得从心底里产生了怜悯之心。可弟弟却无动于衷,面对小猫的“求救”他毫不在意。

“喵~~喵~~”又是一阵惨叫。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我抱着小猫去征求舅妈的意见,看是否能帮助这只可怜的小猫疗伤。舅妈出乎意料的同意了。

“GO!GO!加油!”我为自己打气。我一定要照顾好它。

于是我担任起小猫的临时护士。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也做到关怀倍至了。

我给小猫调好水,准备为它洗个澡。但是小猫身负“重伤”,这一道程序做起来不得不让我小心翼翼。我尽量不触碰她的伤口,它也很乖,尽量不挣扎。但有时,他也会轻轻地呻吟一下,来表示它的痛苦。我也能感觉到它在颤抖。我的抚摸很轻,轻的.连我自己都感觉不到是在抚摸它。

洗完澡的它可爱极了!白色的绒毛已经退去当初的灰黑色,伤口也已经被很好地包扎了。给小猫喂过食后,它已经恢复了体力。我轻轻的抱起它,它用它的绒毛来凑我的脸蛋,软软的,让我感到一丝安慰,至少小猫比原来好多了。后来我们形影不离,我也渐渐喜欢上它了。

我爱它,我的小猫咪!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离家的时间也很久了,我对家的思念一点也没有减弱。我常常躲在被窝里哭。我想大概没有人能理解我吧!没有父母呵护的日子原来是这么的难熬。我哭了,是多么的伤心!与往常不同的是小猫似乎读懂了我的心。它慢慢地靠近我,又用它的绒毛来抚摸我!这次的感觉和一开始收养它的感觉不一样。这一次我感觉到了我被爱。是种理解的爱,同情的爱,关怀的爱!

我和它,并坐,仰望,依偎。

但是,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很快我就要走了。在我们离别的那天,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小猫也“喵~~喵~~”地叫个不停,这声音听起来,能让我感受到它内心的悲伤。是的,又是那种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回味无穷,在我的脑海翻腾,久久不能平息。我爱它,它也爱我!

我,学会了爱。是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去爱。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杯浓浓的热咖啡,一句关心的问候。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就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这,就是爱的真谛。

爱如风,轻柔而且飘逸;爱如云朵,美丽而且纯洁;爱如尘埃,深沉,但偶尔被春风拂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学会爱读后感(篇4)

从零开始学会爱

——读弗洛姆《爱的艺术》

柏拉图说:“爱情就是匮乏。”

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三毛说:“爱情犹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莎士比亚说:“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情。”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情感也是人类不满足的天性之一。人们的愿望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而给出自己的一些或全部想法。

爱情的心理学解释是:一种男女之间的激情。

弗洛姆说:“爱不是一种可以任人纵情享用的、与此人所达到的成熟程度无关的东西,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所有爱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如果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的真正谦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制的话,那么人们在个人的爱中也就永远得不到成功。”

我们一直渴望爱,但弗洛姆告诉我们:我们对爱的理解是错误的,错误的理解导致了错误的爱的方式,这导致了我们的爱的失败。我们一直认为,爱仅仅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的情网,殊不知,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去爱呢?我们需要从头学起。

首先,改变思想。

1、 我们应该把爱的问题看做是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而不是被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对象的问题。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下,我们很难改变原来的想法,我们整个文化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这使得我们的爱情关系也同样遵循统治着商品和劳力市场的交换模式,它只是受欢迎和拥有性的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并非真正的爱情。

在传统的婚姻中,门当户对被认为是择偶最重要的标准,即使如今人们寻求“浪漫的爱情”,寻求个人的会导向婚姻的爱情经历,传统的考虑因素仍旧占有重要地位。弗洛姆认为,爱的自由这一新概念将大大增强爱的对象的重要性,而不是爱的功能。

对此我有些不同意见。电视里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让人很向往,但他们毕竟不是真实的存在,那只不过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情感荒凉的人们,对爱情的一种“遐想”。由两个世界中走出却完美结合的“巨大差异性情侣”,请问诸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多少?

艺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再美的爱情也敌不过生活的步步紧逼。这个道理我们应时刻谨记。在我看来,家庭对家庭是和谐婚姻的必要因素。这不是拜金主义,而是现实。两个互不相配的人最终会成为两个世界的对峙:

生活背景、习惯、圈子、性格。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弗洛姆所说,把爱情问题看作能力问题,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强调对象,忽视爱情的功能。

二、我们需要分清“坠入情网”(falling in love)和“身在爱中”(being in love)的区别。

“坠入情网”是种突如其来的感情奇迹,它之所以发生,往往与性的吸引力以及媾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直白地说,正是它们促成的,但是这种爱情不可能持久。当熟识代替陌生,厌倦代替亲昵,失望代替愉悦,奇迹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也许有人说:

我们爱得多么轰轰烈烈!但在弗洛姆看来,这“只不过表明了这些男女先前是多么地孤单、寂寞、无聊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向往爱情、期待爱情,以无比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又以无比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那只是“坠入情网”,而不是“身在爱中”。

3、 必须认识到,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无关的情感,而只需要涉及身心。

小时候,我们第一次体会到母亲的爱,但那时,我们的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理需要,这是低级和幼稚的。我们还不会爱,只是感激地、满怀欣喜地对被爱做出响应。当我们第一次给母亲(或父亲)一些东西时,爱的概念从被爱到不被爱,再到有创造力,并随着我们思想的发展而逐渐成熟。

一个不成熟的人认为:“我爱因为我被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一个成熟的人则会说:

“我被爱因为我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在保持父母形象的同时,以自己的爱的能力来构筑母亲的良知,以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来构筑父亲的良知。这是一个从以母亲为中心的依恋到以父亲为中心的依恋的发展过程,最终是二者的融合。

其次,改变方式,即爱的技巧。

1、 合伙人不等于合伙人。两者之间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只要处理得当,就能促进爱情。

正像上文提到的那样,我们的性格是跟交换与接受、交易与消费等市场行为相适应的。一切东西——精神和物质——都成了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我们的爱情也完全符合我们的性格——它体现的是“团队思想”。

一对夫妻如果能够无摩擦地相互配合,那么他们就会被奉为最理想的形式,但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夫妻二人终其一生都是陌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像涂了油一样润滑,但他们之间绝不会达到“心与心的关系”。他们总是彬彬有礼,互相迎合,皆大欢喜。

何谓婚姻?我们要找的是一个能互相帮助的人,而不是一个伙伴。如果两个人之是彬彬有礼,互相迎合,怎么能走进对方的心里呢?

而不能了解对方,又如何能与对方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所以,遇到冲突和矛盾时,不妨采用科学的“吵架”方式,借此机会了解对方——尽量冷静、不急着澄清、理清彼此的需求、不拿对方的“缺陷”做文章、旧事不究、不“恨屋及乌”。

二、试着给予,而不是索取。

放弃不是放弃、被剥夺或做出牺牲,而是潜能的最高表现。通过“给予”,我们才能体会自己的力量、富足和能力。它比“索取”更能让我愉悦,不是因为这是一种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有我们生命力的表达。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给予”最重要的领域并非物质领域,而在于特殊的人文领域。我们可以给别人我们的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甚至悲伤,我们可以给别人一切有活力的东西。在给予中,我们丰富了他人,同时,我们接受了对方的东西,双方的生活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三、同时修炼对他人的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

弗洛姆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就没有爱。

例如母爱,就完全体现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对于一个不喂养、不洗澡、不关心孩子健康的母亲,我们怀疑她是否爱孩子。作为一个非常关心孩子、每天照顾孩子的母亲,我们会被她对孩子的爱所感动。

责任感是女性在择偶时经常提出的一种要求。我们不能把责任理解为义务,因为它是完全自愿的行为,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的东西。书中也清楚地表明,真正意义上的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所表达或未表达的需要的回应。

“负责任”就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尊重是制约责任的重要因素,因为一旦没有尊重,责任很容易成为支配和占有。是的,我们需要对他人“负责”,但这不等于要他成为我的样子,以便于我们利用。每个人都有权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意志。尊重是看到对方独特的个性,不是要改变他,而是要支持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最后一点是了解。就如同尊重是责任的制约,了解则是尊重的前提。想要尊重对方,那么就必须首先了解对方,即超越自己的关注点,从对方的立场出发。

如果没有理解的指引,关心和责任就会是盲目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的感受和对方需要什么。

可见,想要去科学地爱一个人,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这四方面的修炼缺一不可。

其实,以上所有细节都在纸上,只是我个人对这本书的一些体会和理解。如果我想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解释我对这本书的肤浅理解,那么我想说,爱是对生命的救赎。

如果没有爱情,世界将会怎样?生命会不会枯萎,人心会不会荒芜成沙漠?当我们咬牙切齿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时,我们总是渴望一种新的、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给我们疲惫的生活带来彻底的救赎。

生活本身就太残酷了,掺杂着太多的算计、阴谋、斗争、灾难的日子,就像一杯毒药,慢慢侵蚀着对生活的渴望。在浩瀚的苦难海洋里,除了真爱,人们还能依靠什么?

但可悲的是,一方面,我们深深地渴望爱情,另一方面,我们几乎珍视一切:成功、金钱、名望和权力胜过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事情上,却很少去学习热爱这门艺术。

虽然弗洛姆的理论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他把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置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之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如何去爱。通过世俗智慧的网络,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视角去享受超越网孔的世界,了解真正的爱,并付诸实践,这必将给我们带来灵魂的成长和蜕变。

学会爱读后感(篇5)

学会爱、懂得爱——《赏识让生命更精彩》观后感

周弘老师的《赏识让生命更精彩》主题讲座声情并茂的为家长们畅述了一个字“爱”,“赏识教育”即“爱的教育”。教育孩子说到底是为了让孩子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而根源要有好的思维和习惯。周弘老师从生命核的角度调整家长心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纵观五代家庭教育思维模式,从放养不管、棍棒严管、恩威并用、一味夸奖到今天的全纳思维式(即花苞心态,全接纳思维的爱),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停的探索和发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链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家长们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周弘老师给了我们以下的启示:

一、爱的需求

这里的需求指的是孩子的需求。现在我们家长教育孩子感到艰难,一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焦虑、恐慌,父母的恐惧造成了孩子的恐惧,父母的疯狂造成了孩子的疯狂;二是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上一辈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孩子对爱的需求不一样了导致孩子缺爱,于是网瘾、早恋等等问题

接踵而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及时的与孩子沟通,真正的懂我们的孩子,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爱,而不是一味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等等,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造成“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结果。

二、爱的距离

在了解孩子爱的需求的基础上,还应该保持“爱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我们,让我们学会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抱歉”,让我们牢记“太阳靠的近,庄稼死得早”的古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孩子能够早日离开我们,那我们才是成功的父母。

三、爱的“安”

即安静,静能生慧。不知何时,我们已经抛弃了教育孩子的最古老而实用的方法——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我们已经忘了用一颗惊喜的心去注视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是常常为了面子而无形中伤害了孩子,对孩子爱恨交加。作为成人,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少点功利心态,对孩子少点抱怨,无条件的全部从孩子的缺点开始爱,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对他说“行”,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四、爱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孩子的真相是态度。周弘老师强调了几种花苞心态:习惯、缺点可爱、拥抱失败、大师状态(不懂,但喜欢)。而成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懂。我们要用生活中的吻——“骄傲”,两个字来唤醒沉睡中的好孩子,用“太好了”三个字远离抱怨教育,骨子里为孩子骄傲。不要因为太注重教育方法而迷失了教育方向,态度是决定方向的最好的方法。

五、爱的坚持

周弘老师没有提到“坚持”两个字,他强调了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哪怕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饱含热泪去亲吻他、拥抱他、赞赏他。他有个双耳全聋的女儿,如果没有他为人父母对孩子爱的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含辛茹苦,那他就不可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儿,也就不会有了“造物主是公平的,有多大的苦难背后就有多大的光明!”的感慨。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让我们学会保持“花苞心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绽放出属于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