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教有所思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0

2024教有所思读后感。

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并且有可能产生将这些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想法。您最近有没有想写一篇读后感呢?编辑为您倾心打造的“教有所思读后感”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请注意,此资料仅供参考,请勿复制抄袭!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1)

用了五天时间,终于读完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闭目冥想,我收获了什么?一路读来,一路思考,其实读书也应做到读有所思,我们并不是一味单纯地无条件接受别人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岂能用别人的套路来充当自己的灯塔,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可以去借鉴,去汲取,但不必全盘接受,不是有句俗语说的好吗——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争取做独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教有所思》之后最大的体会。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人性、性格、幸福、愤怒、悲伤和欢乐。结合之前所看的《爱心与教育》、《最好的老师》,我对***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渐渐找到了答案。

文如其人,通过读***的文章,感觉到***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小小的、初出茅庐的教师,***已经接受了真正的教育。别的撇开不说,单就平常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孩子渴了进办公室喝水,老师在教室里改作业红笔不喝水。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它已经挖掘出教育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平等关系、师生平等关系。学生进办公室喝水一定要自己动手,临走前也会谢谢你。

可你想到吗?当教室里没有水给你换作业红笔时,学生们会拿出他们最喜欢的红笔,毫不犹豫地跑到讲台上借给你。还有个女孩子更加细心地将红笔转一下,旋出红笔芯塞到你的手中。

而你拿起就抓紧时间改作业。我想知道你是忘了一件事,还是和孩子们在无形中划清了界限?你觉得这样的师生关系平等吗?

起初,我只对书中描述的老师和学生的故事感兴趣,但渐渐地,我对他的整个人都感兴趣了。借用***书中谷建芬老师的话:“成功和成名是两回事。

有些人成名,并不意味着他的事业成功,事业成功的人未必都成名。”***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师到一位名教师,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格的魅力。正如***经常提醒自己:

“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这些都应该在他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读着***的书,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而亲切,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激越,时而幽默,但最后一点点高大起来。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2)

众意路小学张晓丽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智者面对面交谈。暑假期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之前读过***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教师的智慧》等,《教有所思》这本书采用了散文式的文体,给人的阅读感受是愉悦的,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书中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不经意间给读者传递着***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读了这本书,思绪复杂:对李镇西的教育精神有敬仰之情;有自责,自责不善于总结;有信心,有新学期上好课、带好班的信心……

***文章人情世故,率直直率,不做作,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读《教有所思》会认识这样一位***:

善良,富有童心;爱思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思考;有原则,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个性的老师!读完此书,有以下几点想法:

1、要挤出时间做一个随手记的老师

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许多成功或失败的教育案例。很多人却总是因为忙,没时间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整理成为文字。《教有所思》谈到***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

“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写教育日记。

教学和思考将使繁琐的工作变得容易。且教且思,会让重复的工作变得高效。

二、要真正的把每一个学生当**来看待,凡事做到“以生为本”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是***的理想教育。他的教育理想使很多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作为一名善于发现的教师,我们应该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对待。作为一线教师,我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作为班主任,他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接触。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发现: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让自卑的孩子成为阳光;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和不足,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发现学生的一些小情绪,关注孩子的喜怒和哀乐,真正把孩子作为人来看待,而非刷题机器……我们要像***一样做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

2、理性看待“有偿家教”

有偿家教似乎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关于"有偿家教",***如是说: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

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李镇西老师在《教有所思》一书中关于有偿家教提出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教师的工作是重复性和创造性的。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平凡。

是的,是平凡,却绝不是平庸。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成为像李镇西先生那样的名师,但至少我们正在努力的路上!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018.8.15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3)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向业务型和专家型教师发展,我校开展了教师寒假读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所著的《教有所思》,读后颇有感受,受益非浅。现将近期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李老师在书中用纯朴的文字讲述着他进行教育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我一边读一边细细的感知、品味、思考,仿佛李老师正在向我娓娓道着一个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李镇西老师这本著作共分六个篇章,第一篇章:边教边想。诵读李镇西老师的篇篇文章,可以说篇篇蕴含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第一篇也是本章节的首篇——《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摘录一点如下:“……愧对您啊,先生!‘真教育’是您的理想,您一生都以‘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而战’激励自己,对一切形式的虚假教育充满了厌恶,因而热切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您的教育目的是‘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如果您知道了现在的教育几乎无处不假:‘创重’迎检作假,‘普九’验收作假,教育科研作假,职称评定作假,教师论文作假,学生作文作假,公开课作假,班会课作假,三好生作假,保送生作假……先生,九泉之下,您能够安息吗?”

实际在当今社会里,造假是流行的,各级各类“文件”、“意见”铺天盖地,“检查”、“评比”推波助澜,“打假”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但社会上假的东西却一天多于一天。像李镇西这样有知名度的老师敢说真话的不多,能说真话的更少,说真话被视作“背时”之举,怎不令“全国十杰教师”李镇西痛心!怎不令所有教育工作者寒心!我深深为李老师敢说真话的勇敢所打动,惊叹李老师的“尖锐”,敢于直面教育现状。

最让人深思的是第三篇,谈童心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摘录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童心真是不错,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

要怎样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书的艺术,既是艺术,就带有一定的天赋性,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不知掩饰。其实,我们在学生面前真正该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觉。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

童心还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即尊重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在书中,李老师谈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是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机会中,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得更快,会越来越自信、自尊、自爱,会越来越不需要教。我们只需要保持着一颗童心与他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有了童心,做了学生的`同龄人,我们还需要有爱心。爱心应该是教师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是有灵魂的人,没有爱心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只是行尸走肉,对他们来说,教师只是他生存的一个饭碗,是他谋生的一个职业,对于学生,就象一棵树上的诸多叶子,他分辨不出他们各自的区别;对于工作,就象三百六十五日日日的三餐,他尝不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理解的爱心是爱学生与爱工作结合起来。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象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教学中,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师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自己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敬仰的老师。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4)

以人为本,教有所思

读了***的《教有所思》这本书,我被***对教育的热诚投入深深折服。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反复无常,真实的反映在他朴实的写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的深情。他把自己的思想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思教育,批判教育。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担子很重。

这个担子不能假手于人,必须亲力亲为,只能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自我能力提升,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学生送达快乐的彼岸。为什么说是快乐的彼岸而不是成功的彼岸,因为所谓成功于不同的人而言,也是不同的。

阅读此书,我的思绪也许会不知不觉随***的心灵一起飞翔……题记中写道:“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的教育!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我的心灵不禁一颤:这才是我们“寻常百姓”教育一线工作者们爱读的,这才是最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呀!

教书育人,就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本书的代序上写着:“生命与使命同行。”尽管只有短短七个字,但是言简意赅。

生命的范围是广泛的,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或教师职业精神的灵魂,使命是教师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如果说,教育是孕育新的生命,那这是每一位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这是李镇喜先生的理想,我们的理想,我们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齐头并进,思想与激情齐头并进,青春与童心齐头并进,人生与使命齐头并进!

书中分为六辑,分别为: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凝望窗外。每一辑都是那么朴实而又深刻,使人启迪,引人共鸣,促人深思。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反思,学会换位思考。去年,我是四年级班主任。开学时,我以饱满的热情和崇高的教育理想欢迎孩子们。在我看来,他们是一样的。我要求自己用关心和耐心去影响每一个孩子。

然而,随着教学任务的日益繁重,我给孩子们的精力越来越少。此外,班级管理还不成熟,孩子们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初时,我还是很有耐心地个别指导纠正,但是后来,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锐减。我的心态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开始出现“某某孩子真的是没办法教了”这一类的想法。

我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对那些孩子,总有对钢铁的仇恨。我甚至开始抱怨为什么我们班上有那么多令人担忧的学生。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问我:

“你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这样吗?你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想过吗?”我顿然醒悟,是呀,我有换位思考过吗?

哪个孩子不想学好?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还应该怎么做?老师的职责不就是要帮助这些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往上爬吗?

我翻看自己开学初写的日志,上面赫然写着一段话“每个孩子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不管别人基于他们以前的表现给出什么评价,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孩子们潜在的力量。”看到这里,我羞愧无比,原来我已近迷失自我了,我把自己弄丢了。

我不认为在其他地方。我只按照大人的思维方式和孩子相处,这是不对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必须做好奉献的准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知识交给他们,我们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所以,我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爱,不要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被利用,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听,也是成功的。所以,想要获得成长与进步,必须要学会反思,之不足而改之。

爱也是李镇喜先生倡导的教育内涵。只有怀着爱,我们才能用爱教育学生。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刺激。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教育过程,它能触动心灵,使人感动。只有你爱学生,才能给他们民主和平等。被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行为堪称爱生的楷模。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他经常在快乐、和谐、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中激励和诱导学生。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他一样,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我们孩子的爱;有行动和孩子一起程倡;有敏捷地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机会。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一个教育家对职业的专注,对学生的真诚,而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没有夸夸其谈的理想抱负,只把这一切融入了日常的教学生涯中,纳入了自己的思想里,凭借一支笔,一种思绪,倾注于纸上,把自己的教育情怀、人生体味用随意的“随笔”表现出来。尽管这本书写的是***日常收获,没有优美的辞藻,没有雄厚的理论,但是这是一本蕴含教育哲理的论著,由他那不经意的话语启迪着许多的一线教育人,让读者的情思真的于不知不觉中随他的心灵一起飞翔!

李镇西老师说:“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我希望我自己能时刻反思,爱己爱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5)

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学随笔丛书《教有所思》,颇有感悟。

令我惊讶的是,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李老师的文章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他善良,富有童心;他爱思索,身边的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能引发他沉思;他是一位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读完他的书,我才真正体会到: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读了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底里发出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们民族现代化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文中谈到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让李镇西老师感到非常自豪。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6)

李莎当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注定自己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走出校门,走进另一所校门,较色转变了,作为老师我们都渴望做一名被家长认同、学生喜欢的老师、成功的老师,那什么是成功的教师呢?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读过《教有所思》这本书,我从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谈到的魏书生、陈钟梁、朱永新等优秀教师,都是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于学生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喜欢你。书中讲到,教师应具有三颗心:

童心、爱心、责任心。我想,这也应该是李老师成功的秘诀吧

我自从走上讲台接触的事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这本书中《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中提到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 的确 ,童心非常重要,即使常人,永葆童心,也可以永远健康、阳光、永远年轻,拥有更多的朋友,更何况是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呢?童心真是不错,做老师岂能没有童心,我不禁要问,我有童心吗?

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

我想孩子们喜欢的的学校应该是可以自由飞翔的,好的老师能让孩子在春天听见花开的声音,能听见小溪流水的声音,能让个孩子看见五彩缤纷的春天,家长所期待的教育,是朴素的教育,要用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的心态走进孩子的心灵,你会发现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充足的睡眠和娱乐而已,真正的教育,是孩子离开学校后,什么都不记得了,除了养成的习惯。

我在想,我们做大人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小时候,曾经也有那么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在学生面前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到童心的感觉。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

我笑的的是否快乐我又没有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有没有把把情绪撒到孩子们身上,不要深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不懂装懂,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不要学生一有错误,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们可以解决自觉所犯的错误。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是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机会中,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得更快,会越来越自信、自尊、自爱,会越来越不需要教。

我们只需要保持一颗童心,和他们分享成长的痛苦和快乐。

教有所思读后感(篇7)

《教有所思》读书漫谈

罗紫娟 国培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文章,直至这次借着国培的机会有幸拜读了他的教学随笔丛书,令我惊讶的是,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的文章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

他善良,富有童心;他爱思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唤起他的思考;他是一个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看完他的书,我意识到有人叫他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老师,这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的理想教育,读了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里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

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自然使命,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文中谈到***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f215.cOm

”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关于***漫谈"有偿家教",我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我认为***书中所说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

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

”这让李镇西感到非常自豪。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那博爱胸怀,踏实奋进,勤于思考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脑中,催我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