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教案借鉴]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壹篇

发表时间:2022-06-20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工具,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 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壹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另外,增加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例2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设计理念:

教材的改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但是如果一开始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学生会感到盲目,不知从何入手,那势必会造成合作学习的低效。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修改稿中不再回避而是接纳和提倡接受学习)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正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说教学策略和方法: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我这节课是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观察试验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一句,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一下打开话匣子,为开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实验数据报告单,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2,让学生计算杯子的地面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和高度的比值相等。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体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水的体积随着高度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增加、体积也增加,高度降低、体积减少,但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并用来表示“高度、体积、底面积”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

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k(一定)和正比例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学生真正建立起正比例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练习后,再接着让学生来说。

由于学生有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经验,所以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做简单介绍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少制作正比例图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f215.com编辑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七篇


教师们都需要为每一堂课准备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地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必要工具之一。中学范文网向您推荐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它能给您带来新的视野,并帮助您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工资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70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生:600元

师:600在这里出现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探究新知。

板书: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想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个问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41,1.41,1.41,1.44,1.45,1.4,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张的训练,准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中选择一名去参加比赛:(出示两名运动员成绩)

甲:9.5109.49.59.79.59.49.39.49.3

乙:109108.39.89.5109.88.79.9

看到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想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

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

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

生3:我想应该看看他们的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们。那我们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老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

生2:9.4也出现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吗?

师:当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如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

生:乙的众数是10,所以乙获胜的机会大一些。

师:在平均数相同时,我们应该看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体现概率的可能性。让学生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四、学生畅谈收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相同,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方差的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我国从1997年至今。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提速,高速列车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列车提速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时事中提取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活书、用活书,培养关注时事的兴趣。】

二、过程

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情境图)

生:从图中知道,原来的列车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我想知道,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1: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快多了。

生2:我们首先要明白“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这句话的意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表示现在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师:好,那就自己画图,试试看,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很容易从图中看出,“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意思是指提高的部分相当于原来的50%,是把原来的速度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计算速度提高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然后计算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

生2:从图中我们能看出,提高的部分是原来的50%,也就是说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是原来列车速度的(1+50%),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师:说的都对。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决问题吧!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想法:

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180×50%+180=270(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180×(1+50%)=270(千米)。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从下面的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中的4条信息)

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不同情况的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经过练习之后,淘气发现无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烘干前后的关系,你同意淘气的看法吗?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线段图)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烘干前的质量多,烘干后的质量少。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寻找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效的方法。】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先求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180×50%+180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80×(1+50%)

教学反思:

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提倡、发现学生的多种思维和不同解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练习四第6——8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2分米,把它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积与原来正方体的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与不等底等高的圆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为什么倒3次不能刚好倒,和刚才不一样呢?

强调:“等底等高”。

问: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练习: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明: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第七课时教学反思

课件演示

俗话说“眼见为实”,所以相对于课件演示而言,教师在全班演示会更直观,结论也更具信服性。

俗话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相对于看教师演示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印象会更深刻。

课堂如果以4——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全班至少得有9套以上教具。可我校现有教具数量不够。如果要求学生课前自制教具,他们暂时无法制作出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所以只好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仅用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是不严谨的,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历经多次不同实验后才能得到正确结论。根据学校现有教具,今天我准备了两套不同大小的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作为器材。在实验中,我不仅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将圆锥内的水倒3次可以注满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圆柱内的水再反倒回等底等高的圆锥时要倒3次。不仅自己示范演示,也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最后,我还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做实验,强调实验结果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因为实验环节落实较好,全班作业正确率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频道小编推荐: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借助圆柱特征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迁移类推到圆锥的认识上。大家从底面、侧面和高三个角度有序地进行了特征的探究。只是没想到今年调整了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用附页2制作圆锥后,今天居然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处出现了以往未出现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原来,附页2的扇形与半圆大小很接近,所以造成了负迁移。再教建议:如果教材附页中的图仍旧不变,那么下次再教时,我会请班级部分优秀的同学尝试自己画图制作与教材大小不同的圆锥。

教材对圆锥的高是这样定义的——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袁文杰同学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这句话去掉“圆心”表述更简洁。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要求线段最短,所以一定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对于这段话,我给予了肯定,只是解释为了大家更明确高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才这样表述。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

拓展:

1、介绍了圆锥的母线,并且要求学生对母线和高进行了对比。

2、对于新增内容加大教学力度,提问:

将直角三角形硬纸板贴在木棒上有几种贴法?哪几种旋转后能成为圆锥?(小结:以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可成为圆锥形)。

旋转后形成的圆锥体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精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对于教师,写教案是很有意义的,教案可以为教师做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为详实具体的资料,关于写教案你有哪些心得?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池)一个圆形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2)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a

重难点: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日记导入:关于唐老鸭和米老鼠赛跑

速度一样。

猜一猜谁先跑到终点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解决开始的问题,给出一定条件

3、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我们是怎么学的

你学得怎么样

你还想研究哪个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4)

《圆的周长》编排在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是继圆的认识之后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圆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探究学习曲线图形知识的开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分四个层次来编排的:1、是圆周长的意义2、圆周长的测量方法3、圆周率的探究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周长计算公式正确的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及公式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2)运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认识圆周长的意义。

(3)运用猜测实验发现的教学方法探究圆周率。

主要学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动手操作。

(2)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转化。

教具和学具:

圆规、圆形硬纸板、直尺、细绳、数据统计表、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下面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分两步进行教学)

①创设情景,演示周长的意义:首先用课件演示两只小蚂蚁跑步动画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甲蚂蚁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类比推理出乙蚂蚁跑的路线就是圆的周长了。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曲线的长。

②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意义: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用手摸摸自己手中几个不同圆形的周长给同学看,让同学判断。

经过上述的教学,把概念形象化了,把思维外部语言化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圆周长概念,为下面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2、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分两步进行)

①、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周长,你有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吗?请从准备好的学具中挑选所需要的工具,分小组测量圆的周长,教师参与其中,注意观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必要的引导。

②、分组展示,汇报测量的方法:测量完毕后每个小组推荐两名代表,拿上自己的学具,一个人解说的同时,两个人合作展示测量的方法,并组织同学展开评价。(相同的测量方法只展示一次),最后总结归纳常用的绳绕法和滚动法,并用课件演示规范测量的方法。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对周长测量方法的探讨和实践,既让学生掌握了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为下一步研究圆周率做好了铺垫。

3、探究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分四步进行:

①、创设探究情境。大家已经会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那我在黑板上画的这个圆,你能测量出它的周长吗?此时学生肯定感到束手无策。告诉学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圆,没有办法直接去测量它的周长,那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探究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②、要求圆的周长,就要弄清楚周长和什么有关?于是教学第二步:类比猜想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回顾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类比猜想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观察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圆,并让他们猜一猜。

③、我们猜得对吗?于是进行第三步:实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周长,并将数据填入下表(除不尽时保留两为小数)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大圆

中圆

小圆

当学生测量和计算完毕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和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经过充分的交流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并告诉学生其实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并介绍圆祖冲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在测量和计算的活动中,要力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防止学生因为事先知道圆周率的值放弃探究,或为了迎合老师,得到表扬而汇报的是虚假数据,缺乏真实性。要让学生明白出现误差是必然的,关键是怎样减少误差,比如:几个人同时测量同一个圆,求出平均值,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出现误差的原因,如何减少误差的办法等,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和实事求是研究问题的态度。

④、总结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在学生已经认识圆周率后,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很简单了,如何求圆的周长?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呢?讨论交流后,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C=dC=2r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借用直观教具和学具,通过猜测和实验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圆周率,总结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概念,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目的是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突出重点

(1)、那你现在可以计算刚才乙蚂蚁所跑的路程吗?那只蚂蚁走的远?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1)=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第三层次:发展题,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5、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②、你是怎么学到的?(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

通过以上的练习,达到了感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这个教学环节是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五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想能够完全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六:板书设计

课题: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周长公式:C=d或C=2r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板书目的:

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如何上好本节课做的一个整体构思和设想,请批评指正。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合作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初步体会转换思想,学到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师:课件(U盘)、表格、卷尺。

学生:线或卷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1、根据“8里面有几个2,8就是2的几倍。8里面有4个2,

8就是2的4倍,要求8是2的几倍,用8÷2。”填空。

6是3的( )倍。 20是5的( )倍。

22是7的( )倍。

2、把倍数关系句改写成等式。

①6是3的2倍 ( )

②20是5的4倍。 ( )

③22是7的22/7 倍。( )

④C是d的a倍。( )

3、 数学是一门关系学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C=4a

正方形的周长 是 边长的4倍

(2)新授过程。

自学课本第62页,思考

1、什么是圆的周长?

答: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演示动画。

3、你认为 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4、课本里介绍了几种度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围绳法 滚动法

5、动画演示滚动法

6、哪个圆大?哪个圆的周长大?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周长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猜想、判断。周长与直径比哪个长?周长是直径几倍?

8、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π≈3.14。

9、投影展示π的前900位,体会π的小数数位的庞大。

10、圆周率前6位谐音记忆

π=3.14159…… 山 巅一寺一壶酒 巅 diān

11、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写成等式是:c=πd

c=2πr。

12、对比 : c=4 a c=πd

(三)知识应用。求下面圆的周长

(四)课堂作业。《课本》P65 练习十四 1题、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

一、摆长方形,导入新课

1、引导: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长方形吗?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物体哪些是长方形?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根9厘米的小棒和两根6厘米的小棒,同时提问:大家想用这4根小棒如何摆动出一个长方形?哪两根摆长边,哪两根摆短边?

3、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摆出长方形。

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吗?

2、肯定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3、对这个算法表示肯定,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4、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继续思考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5、肯定学生的思路,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并告诉学生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引导学生列出带小括号的式子。

6、让学生观察江比较先后列出的4个式子,指出哪个最简便

7、让学生根据最简便的算式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8、请学生汇报讨论出来的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三、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1、让学生动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长和宽都是6厘米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图形特征,计算出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3、在黑板上列出算式64=24(厘米),并让学生对比上边的算式(6+6)2=24(厘米)

4、让学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一般计算公式。

四、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给学生有针对地指导。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题在学生计算完成后答案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回顾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在黑板上板书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对学生算出的结果进行评议。

3、给出一个正方形的连长。让学生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找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集体评议。

二、周长计算公式的现实应用。

1、教学例2,让学生看图后说出内容

2、请学生来说出题意,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思路予以肯定。并让学生继续思考该如何算出这个养殖场需要篱笆的数量

4、表扬学生很聪明,让其它同学也理解这个想法。

5、让学生计算养殖场的周长。

6、让学生先互相检查过程和结果,然后再判断篱笆够不够?

7、大家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提示学生可以靠着养殖场外边数一数篱笆数。

三、进行课堂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和思考题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的内容,给学生经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的2、3、4、题,在学生完成韪后,讲评答案。

3、指导学生解决思考题。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长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知识内容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到过程。

教学过程:

一、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3.面积=3.14乘半径的平方字母表示为()

二、圆面积的应用

1.应用一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分析:因为圆的面积公式是面积=3.14乘半径的平方,所以我们要先求出圆的半径,半径=直径/2

2.应用二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分析:通过圆周长的公式可以求出圆的直径,直径=周长/半径=直径/2,再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3.应用三圆的半径与圆的直径,周长,面积的关系。

分析;当圆的半径扩大2倍,那么

圆的直径扩大2倍

圆的周长扩大2倍

圆的面积扩大22倍

当圆的半径扩大3倍,那么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例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最基本的方法:1/4圆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例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1/4圆的面积。

设圆的半径为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所以=7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英语六年级教案通用


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深入了解“英语六年级教案”有所帮助。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上课之前早早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老师一些时间来撰写。教案和课件是新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而需要做的工作。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在团队协作中更高效地工作!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1

一. Teaching Time:

Date:

Lesson Time:

二.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一)1. Four skills: May, June, July, August, year.

2. Three skills: May is the fifth month of the year.

3. Let's draw and talk.

分组绘画。要求用以下句式进行交流: When is it? It’s in March. The children are performing.

4. Let's read and chant.

(二)Teaching Affection

1. To promote S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2. To teach the Ss how to say the fifth month to eighth month of the year.

三.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Words: May, June, July, August, year.

2. Sentence: May is the fifth month of the year.

四.Teaching methods:

1.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2. Direct Teaching Method.

3. Reading and drawing.

4. TPR.

五.Teaching aids:

1. 准备硬纸片;数量相等的5~8月的小纸条,按照学生人数准备每人一套。

2. 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 学生准备几张照片,是有5~8月日期的或是能反映出时间的。

4. 准备教师卡片和录音磁带。

六.Lesson type: New Lesson

七.Teaching Steps:

1. Warming-up / Revision (7’)

伴着Months of the Year这首歌曲,分小组作采访汇报: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月份。

2. Presentation (15 ’)

1)Ask and answer.

T: How many month names have we learnt? Yes, we have learnt four.They are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four new month names.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ook!

2)T show the card:This is the fifth month of the year.It's May.领学生读单词,然后读句子:May is the fifth month of the year.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6月至8月。

4)Play a game:出示5—8月的第一个英语字母,让学生猜是哪一个月份;老师说中文时,让学生说出英语,老师说英语时,让学生说中文,反复练习几次。

5)教师准备放录音:Don't worry.Let's listen to the tape.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names of the months.

6)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7)Just write.

3. Practice (20 ’)

1)绘画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第53页的活动。可以分成May Group, June Group等。小组讨论自己月份的常见活动,然后用图画表现出来。最后小组成员一起编对话,展示给大家。

2)Let's read and chant.

4. Assessment

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about the lesson.

5. Additional activities/Homework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2)收集有关5—8月份的节日等等的信息,并能用简单的几句英语说出来。

八. Blackboard design: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2

一、 学生分析 :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同时也具备一些运用的语言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一来学习这样一个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未来职业爱好的内容应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而教师更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并鼓励他们每个人只要脚跳实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 知识目标:

①能听、说、读、写本课的单词:singer, writer, actor,

②能理解、认读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He’s/She’s a/an…

2. 能力目标:

②能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进行询问,并给出相应回答。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别人的职业。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以上五种职业的英文表达,并能简单问答、介绍自己的理想。

2.难点:①正确区分运用冠词an, a 例如:an actor, a singer ②actor, actress, artist这三个单词比较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四、课前准备:

播放56页Let’s chant一遍,然后师生一起跟录音唱一遍。可以根据歌谣的内容,边唱边做动作。

通过听力练习,复习以前四年级学习的几个关于职业的单词: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具体的听力练习如下:

① My father works on the farm, he is a _________.

② My mother works in a hospital, she’s a _________.

③ My sister works in a school, she’s a ________.

④ I study here, I am a _________.

①导入:

利用游戏,复习旧单词,从而引出本课的新单词,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把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等单词卡片朝下放在桌上。一名学生抽一张卡片,用动作扮演卡片上的职业,让其他学生猜职业名称。

教师先来一句开场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梦想过长大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今日我们很荣幸请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 There’re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Welcome our guests! (拍手掌欢迎) Now the first one is…“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听,说,认读单词countryside,lower,shadow,smarter,become

能够了解read and write课文的部分大意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选择低碳生活。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说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read and write的对话

教学难点:

read and write的对话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有关卡片,磁带等。

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let’s sing:my small cat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ook and tick

播放录音,学生完成练习

(2)用PPT出示日出与日落人影的长短的照片引出课文

(3)生个别读,分段读,

(4)听录音跟读。全班读,并要求学生帮助Wu Yifan回答小鸭子的问题。

3、practice(练习)

完成p9的练习

4、homework(家庭拓展)

(1)听录音朗读read and write

(2)配套练习

(3)预习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Countryside---乡村

Lower---更低地

Shadow---影子

Smarter---更聪明的

Become---变成

(1)听录音朗读read and write

(2)配套练习

(3)预习

课题:Unit 1 (第6课时)备课人:上课人:

知识与能力:

能够完成p9 think and discuss的练习。

能够完成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的练习。

了解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任务合作过程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2.让学生对长度、重量、大小的单位能够加以区分以及表达

教学重点: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教学难点: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有关卡片,磁带等。第几课时:6

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et’s check,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let’s wrap it up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practice(练习)

小结:⒈单音节形容词和部分双音节词,一般在词尾加-er。

2.以字母e结尾的词,在词尾加-r。

3.重读闭音节词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r。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把”y“改为”i“,再加-er。

5.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

6.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是不规则的,如:good/well-better,bad/badly-worse。

4、homework(家庭拓展)

(1)做配套的练习

(2)听录音,仿读

(3)预习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1.length 2.weight 3.teeth 4.tail 5.food 6.skill 7.seals 8.lobsters9.squid

(1)做本单元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表示问候、介绍的用语。

(2)复习祈使句的否定式。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____? My favourite ____ is …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Note: For this lesson bring at least a basketball and a ping-pong ball. If you plan on doing Part 2 which is optional, you may also want to bring a volleyball and a tennis ball. For Part 2, you will also need pictures of someone swimming, skiing, ice-skating, roller-skating and playing chess.

Step 1 Revision

1 Revise greetings:

T: Hello! My names…. 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s….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 thanks. And you?

T: Im fine, too.

2 Practise this as an action chain.

3 Check homework.

Step 2 Presentation

1 Draw a picture of a person being hit by a football. As you draw, talk to the students and get them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This is David. 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 Is it light? No, its heavy, etc.

2 Present this dialogue (you play both parts):

A: Oh, sorry! Are you OK?

David: Yes, Im fine. Please dont worry.

Repeat the dialogue. Get the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you.

Step 3 Read and act

1 SB Page16, Part 1, Speech Cassette Lesson 77. Teach ouch and catch. Have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 Ask What are the boys playing? (Let the students guess. Some may already know the word basketball. However, if the students are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guessing, teach basketball.) Ask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Students can answer, Yes, I can or No, I cant.

2 Say Please listen. Play the tape. Ask Can Ling Feng play basketball? Check the answer (No).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4 Presentation

1 With books closed, show the basketball. Ask Whats this? Repeat using the ping-pong ball. Say My favourite sport is basketball. I think it is easy and Im good at it. Bring a student who is good at playing sports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to help with this demonstration. Say I like to pass the ball. OK? Catch! Pass the ball to the student. Say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Write the words easy, sport, be good at and pass on the Bb. Teach these words.

2 Ask and write on the Bb Whats Ling Fengs favourite sport? Say Please listen. Play the tape. Check the answer (ping-pong).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5 Practice

1 In groups of three, have the students practise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s in Part 1. As they are practising, walk around and give help in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2 Choose three groups to come before the class and act out their dialogue.

Step 6 Ask and answer

1 SB Page16, Part 2 . This part is optional. Look at the pictures. Point to the picture of someone swimming. Ask What is this person doing? Say swimming. Students repeat swimming. Write swimming on the Bb. Continue in this way for the rest of the pictures. Ask several students,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Get them to answer, My favourite sport is….

2 In pairs, have the students ask each other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and answer, My favourite sport is….

3 Do questions and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you about your favourite sport.

Step 7 Workbook

SB Page 89, Wb Lesson 77, Exx. 1-2. After finding the right pictures for the sentences,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following the example in Ex. 1.Ex. 2 may be done in class as a contest.

Homework

Learn the new words in SB Lesson 77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s.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sports.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5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 I'm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能在Group work部分合理安排周末的旅游项目。 3.能够完成Let's try部分听录音判断对错的练习。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二、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重点是学生能准确、自如地运用(并会书写)be going to do句型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与他人进行交流。

2.本课时的难点是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on the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三、教学步骤 1.热身(Warm-up) (1)教师课前放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2)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表格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一天的活动安排,如:Today is 'm going to have some claes this 'm going to read somebooks this afternoon and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m going to have a goodday! 2.预习\Preview Let' try 教师说:“The National Day is have a friendin is shegoingto do?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教师可分三次放录音,并根据

1 / 3

学生的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并完成判断正误的练习。

可供考的问题如下(!)Where ihegoing②How ihe going there?③Who ihegoing with? Is she happy?⑤What is she going to buy?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sing 教师接着Let's try部分说:The girl is going to Be doing on the 's very let's listen to a song and find out what the children aregoing to do on ? 教师放C部分的歌曲,学生跟唱两遍后分师生、男女生或在小组间展开对唱。

Let's talk (1)对唱结束后,教师出示标有动物园、电影院等地点的简明地图,并圈出动园所在位置,说:“The boy/girl(根据歌曲录音中的声音)is going to /her home is here.(教师指着地图中离动物园较远的某一地点)Is it far fromthe zoo?”学生回答:“Yes,it is far from the zoo.'教师再问:“How can he/she getto the zoo?”引导学生回答:“By bike/bus/taxi.”等。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tomorrow morning/this Sunday?s:I'm going to the :Is it far ? S:Yes,it is.(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说:So I'm going by bus/car/subway.)T:Have a nice day/morning! 师生间可调换角色进行会话,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熟悉句型。

2 / 3

(2)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并分角色朗读。学生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朗读比赛,教师鼓励学生对对话中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替换。

(3)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单词卡片,如:what ,do,going,are, the,to,you,weekend.又如:I,going,visit,to,am,my,this,grandparents,weekend。要求学生在最快时间内组合成句。师生一起拼读其中较难的单词如:weekend,grandparents,visit。

(4)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型。 Group work 教师出示当地旅游图,师生可先就旅游景点自由会话,如:“Where is it ?How do you go there?”等。然后教师布置任务Now you are a tour write a schedule for who can design the best schedule for us.学生先在课文表格中写出自己的活动设计,并在小组内进行表述。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朗读本课时的对话。 (2)学生抄写四会句子。

(3)学生对自己的周末活动做出详细安排,并以表格形式写出。

3 / 3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PEP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六年级英语下教学计划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会重点单词和句式,单词有always ,usually,rice,early等,学会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和特殊疑问句形式。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老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的知识点。通过对重点句式的学习,为今后的英语中一般和特殊疑问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平时作业和观察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同年级相比较,不论是学生的反应能力还是成绩都比较居中,因此,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较普通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进行教学。重难点应设在助动词do的用法上。

教学目标

1. 复习字母组合ay的读音/ei/,能读出符合此规则的单词。

2. 学会单词:always ,usually,rice,early,wake等。

3. 掌握重点句型:-1.——Do you always have breakfast at seven?

——Yes,I do.

2.——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Rice.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Do you always have breakfast at seven?

——Yes,I do.

2.——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Rice.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利用教学资源导入本课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初学单词并检查单词预习情况,如有不正确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次,结合教学资源学习重点句型,并进行师生之间,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活动,以巩固学习的效果,然后,进行练习活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有不足加以讲解练习。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7

Unit 5 What does he do?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s try Le’s talk)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主要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he do? He/She is a/an…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熟练运用。

2.能够掌握二会单词country, head teacher,理解三会句子:Do you want to be a head teacher, too?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3.能够独立完成Let’s try部分的练习。 (二)能力目标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问答。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积极与他人合作,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掌握四会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he do? He/She is a/an...突破方法:反复朗读,情景对话,突破重点。 (二)难点

能够听、说、认读拓展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 am going to be a/an...突破方法:小组对话、学生搭档对话、游戏等方式,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点拨法,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动画或音频MP3另外有单词卡片,照片,相关道具和服饰等。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有关职业的单词,引入本课职业的主题。教师把粉笔、白大褂、棒球等一些与职业相关的道具放在桌上,让学生轮流猜或者讨论与之相关的职业名称。教师给出答案,让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自己说命令,学生做动作”的形式复习旧单词。如:

Act like a teacher.(学生扮演老师) Act like a doctor.(学生扮演医生) Act like a nurse.(学生扮演护士) Act like a farmer.(学生扮演农民) Act like a driver.(学生扮演司机) …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try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Let’s try部分的内容,播放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选择正确案。①Sarah’s mother can/can’t come today.②Her father is a doctor/teacher/taxi driver.教师核对答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从录音中找出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点,尽量让学生听出录音原文或复述对话。

Let’s talk

1.教师拿出比尔?盖茨的照片说:Who is he? 引导其中的一位学生试着回答:He is Bill Gates.然后教师继续说:I’m a does he do? 学生说出商人时,教师板书并教读单词 busineman,可用拆分法教读并理解:busine-man。教师继续问那位学生:What does he do? 引导学生回答:He is a busineman.教师板书并教读句型:What does he do? He is a busineman.可采取替换重点单词或接龙法进行操练,如:

T: What does he do? S1: He is a does he do? S2: He is a does he do? S3: He is a does he do? S4: He is a taxi does he do? S5: He is a does he do? …

2.教师拿出一张迈克尔?杰克逊的照片说:What does he do? 引导学生回答:He is a singer.并继续问:Which country is he from? 引导学生对问句的思考,引出country这个单词,可采用拼音法教读:coun-try,并提醒学生注意发音,也可拿出不同国家歌手的照片展示。 3.教师询问学生Am I your teacher or head teacher? 板书并领读短语head teacher,通过拆分法解释其含义。教师问学生:Do you want to be a head teacher, too? 学生回答:Yes, I do./No, I don’t.教师拓展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What do you want to do/be?引导学生回答:I am going to be a/an…教师板书并教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What do you want to do/be? I am going to be a/an…以小组为单位,一问一答操练此句型,如:

Gl: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G2: 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也可以学生间相互询问对方未来的职业理想。

4.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带着问题静听,画出回答问题的关键信息。问题如下:What does Oliver’s father/mother do?

教师核对答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把不懂的地画出来。学生—边听一边跟读读,教师讲解。全班跟读熟练后,再分组分角色朗读。

Step 3: Practice 1.教师带读单词taxi driver, cleaner, writer, singer, dancer, football player,并把写有职业名称的单词贴在黑板上。教师打乱顺序读卡片上的单词,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学生按教师读的顺序摆放卡片并读出卡片上的单词。然后教师可以句子描述卡片上的职业,如:I’m driving a car. 2.教师将全班分成两大组,让两大组交替朗读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at do you want to do/be? 把I’m going to be a/an…这句话写在纸条上,让学生在组内互传纸条,一大组大声询问:Who is going to be a/an...? 等另一大组回答后,再问: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让学生把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读给家长或朋友听。 2.教师示范书写四会句子,学生仿写。

3.学生与家长练习重点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he do? He/She is a/an... 4.做活动手册上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Unit 5 What does he do?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head are you going to be? I am going to be a/an ...coun-try---country head+teacher---head teacher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学会如何询问对方的职业,同时教师拓展介绍了如何询问他人未来的 职业理想,这点做得很好,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思考,在情感上给学生带来了正能量。虽然增加知识点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适当的拓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用表演做动作的形式在预热阶段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复习旧知识的机会,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学英语不再单调,更利于学生接受。

本课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充分引入一些当代歌手信息,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加以拓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了解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信息。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以外,学生还可以在家与家长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句型,同时加强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8

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检测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A. Listen and match.

开始复习检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句型。然后学生观察A项的图片,熟悉画面,预测听力内容。之后教师就图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What are these places? Where are they? How can you get there? What can you do there?

第一遍,让学生整体输入,理解录音内容。第二遍,学生边听边标号。第三遍,学生自查答案。接下来,教师请学生扮演Tony, Lily, Sue, Alan,复述听力内容,如:I‘m Tony. My family went to a city this summer vacation. It’s in the east of China. It‘s famous for West Lake. We went boating and drank Longjing tea.

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9

课题:Unit 1 (第6课时)备课人:上课人:

知识与能力:

能够完成p9 think and discuss的练习。

能够完成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的练习。

了解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任务合作过程中体会新语言的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2.让学生对长度、重量、大小的单位能够加以区分以及表达

教学重点: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教学难点: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有关卡片,磁带等。第几课时:6

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warm-up(热身)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et’s check,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let’s wrap it up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practice(练习)

小结:

(⒈)、单音节形容词和部分双音节词,一般在词尾加-er。

(2)、以字母e结尾的词,在词尾加-r。

(3)、重读闭音节词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er。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把”y“改为”i“,再加-er。

(5)、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

(6)部分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是不规则的,如:good/well-better,bad/badly-worse。

4、homework(家庭拓展)

(1)做配套的练习

(2)听录音,仿读

(3)预习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1.length 2.weight 3.teeth 4.tail 5.food 6.skill 7.seals 8.lobsters 9.squid

(1)做本单元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10篇


虽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案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写教案真的较难吗?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2)

更多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点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把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2.35==15:()=():15

3.3吨是8吨的(),()米的是20米,()是20米的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盐和盐水的比是()。

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数比乙数多的数与乙数的比是()。

6.一台碾米机小时可以碾米吨,这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吨,碾1吨米需要()小时。

7.米=()厘米时=()分350千克=()吨450平方米=()公顷。

8.实际产量比计划增长。那么()=(),()(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xx、xx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x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5)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7)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xx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x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x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x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x第x、x、x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9)

更多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点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把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2.35==15:()=():15

3.3吨是8吨的(),()米的是20米,()是20米的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盐和盐水的比是()。

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数比乙数多的数与乙数的比是()。

6.一台碾米机小时可以碾米吨,这台碾米机1小时碾米()吨,碾1吨米需要()小时。

7.米=()厘米时=()分350千克=()吨450平方米=()公顷。

8.实际产量比计划增长。那么()=(),()(1-)=()

9.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如果排球45个,篮球()个;如果篮球45个,排球()个。

10.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如果甲数是60,乙数是();如果乙数是60,甲数的是()。

11.一根铁丝米,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3份长()米。

12.甲、乙两个数的比是2:5,甲数比乙数少21,甲数是()乙数是()。

1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14.一个三角形,它的面积是平方米,底是米,高是()米。

15.甲、乙两数的比是3:4,乙、丙两数的比是5:6,甲、丙两数的比是()。

16.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圆(篇10)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年级比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老师们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创造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范文网编辑精心设计的“六年级比课件”一定会让您感到非常满意,希望您能喜欢本文的词语及用法!

六年级比课件【篇1】

一.学生经验

对于盆栽这个知识学生在前一节课《绿色家园》中有了较深的认识,学会观察盆栽,知道盆栽的组成。并能用写生与想象创作两种方法表现盆载。因此对于本课学生还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去选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组合成盆栽,并具有一定的欣赏力,这不仅需要较好的创造力,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相关知识背景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要求,是运用生活中的可乐瓶。牛奶罐等废旧瓶、罐来制成花盆,这样一些其他废旧材料,如塑料花、塑料叶子、麦管、彩纸等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成盆景植物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一幅盆栽。为此,教师应该对这种表现技法进行分析,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指导其制作方法,同时要提供范例给学生欣赏。教学中,主要根据各种材料不同表现特质。进行恰当选择与分析,以及纸艺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上过《绿色花园》,对盆栽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他们的外形组成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已自己立体设计制作一盆盆栽为教学重点,以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形的花作为教学中的难点。作业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表现不同的盆栽。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在立体造型中获得对艺术表现的愉悦,在玩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完成中体会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懂得选用适当的废旧材料制作盆栽,通过剪、插、粘学会枝、叶、花的连接。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过程中,探究枝、叶、花、盆的构成,并学习拼接、粘连,与同伴一起制作盆栽。

五.教法探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要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制作的兴趣,从

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所以在一开始,就出示几个范例让学生欣赏,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去引发学生去思考,在解决问题了解基本技法。还可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方法让学生对盆栽有一种感官上的新认识。了解这些材料的特征。因此技法较难,教师一定要加强示范,示范时动作讲解要清晰、步骤要明确。可以一开始让他们模仿制作,再掌握了技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作。

教师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要通过引导,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充

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予以适当的帮助。

六.学法指导

为了吸引学生在引入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分组,在每组桌上放上

一盆事先做好的“盆栽”让学生欣赏。学生对这一形式的作品会非常新奇,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对比。以观察——讨论中了解到这些作品的特殊性。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作业要求与形式

新授部分分二大块第一块是掌握基本技法,首先提问:这些盆栽主要用到哪些制作技法?直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到”插、剪贴”的技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让他们“摸一摸”了解到,原来叶子和花是用针、吸管、塑料针,卡纸做成。让学生通过触觉进一步对材质加深印象,在观察叶子与技术的连接,刚才已经了解了“剪、插、贴”的教法,现在再有目的的观察,会对这些技法有深一步的认识。因为这块活动是基础,所以教师要加强示范。在示范过程语言要规范,讲解要清晰,关键部分应放慢节奏,要注意跟学生讲清楚叶子的排列(不能只长一边,不能太少,有大有小),通过讲解,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因为作业有难度时间花费较长,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整块活动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范,学生参与制作。但学生在第一次制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安排他们小组合作。为了不减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考虑到作业的难度,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模仿制作。

新授部分第二块是在第一块的基础上,在学生掌握基本技法的情况下,要考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通过提问(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想出其它不同的盆栽吗?可以在哪些上面做变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方面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经、交流中了解到可以通过叶子外形的变化,叶子表现的变化,枝干表现的变化,花的表现方法,这儿方面进行创新和制作技巧,在学生思维上有了一定认识后,给学生欣赏范例,让学生在直观范例的刺激下进一步发散思维,加深认识。因为事先学生准备了各种材料,教师事先可先收集好,进行一些分类,让学生根据喜好、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对于学生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帮助。

在展示评价部分,可以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学生自由参观,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可以进行作品创意的自我介绍,并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漂亮盆栽。

拓展活动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布置成一个生物角,既符合主题,提倡环保,还能美化教室,一举两得。

六年级比课件【篇2】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物以致用 求艺尚美》,我采用六说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来说明我对本课的理解,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面各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没有进一步下分课题,而是以一个单课为一个单元的形式呈现。

在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的第2课“美术家族成员多”中,我们已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了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八大类别。在“设计”这一大类别中,曾将其粗略分为“为信息交流的视觉传达设计、为生活与工作使用的产品设计、为居住与活动空间优化的环境设计”三类。本单元所欣赏的内容,则是从上述中选取了“产品设计”作为欣赏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学生最为常见的少量品类的设计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教材的五个页面:第36页主要是餐饮用品;第37页是家居用品,主要欣赏的是座椅,也包括室内装饰构件(门锁、门把手);第38页是电器,包括灯具和电子产品;第39页和第40页,是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设计作品的欣赏。由于欣赏作品内容较多,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见过的有创意的设计用品不是很多,所以要选用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用品欣赏,这样能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另外,本节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有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比较有新意的作品,而六年级学生,刚从小学上初中,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时候,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提示,尽量全部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动脑。

三、说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产品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几类设计作品的欣赏方法,认识产品设计的原则。以教材上的家具和用品作为欣赏重点。

教学难点: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敢想、敢做,同时也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习惯于运用设计术语并正确地对设计作品进行语言评述。

四、说教法学v法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来完成本次课程。

课前准备:

教具:经过编辑的有关产品设计的视频资料、产品设计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搜集精选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如餐饮具、文具、小电器、手机、钟表等;另备一只多功能笔,作为课后拓展的提示。

学具:平时携带的书包、文具等日用品实物;用于构思绘制草图的铅笔和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 上课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走下来从学生那拿两个笔袋

师问:

如果你去文具店买笔袋,看到了这两个,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选这个,举手回答

生答:

喜欢这一个,因为喜欢它的颜色

生答:

喜欢那一个,因为喜欢它能装很多的东西

师总结:

看来同学们都有选择自己喜欢商品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产品的设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产品设计

2、 发展认知、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攻玉产品的设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观看之前,先找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攻玉产品,找一个朗读好的学生来给大家读一下:

攻玉设计,源于一群热爱设计、热爱生命的年轻人,对设计的执着与梦想的追逐,攻玉人对设计有着深刻的理解,关注生活,关注消费者,关注市场,关注每个细节,倾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工业设计和品牌设计的深度整合化的设计开发服务

攻玉设计,每一个成功的作品,无一不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

您为楚人怀中的璞玉,攻玉愿为恶石,与您共同打造美之和氏璧

《诗经》里也有记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攻玉设计,我们是不是很期待看攻玉设计的作品,我们在看的过程中还要思考两个问题:问题在屏幕上

视频结束,第一个问题,这是个什么产品?看谁举手最快就找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优点有哪些?

生答:汽车,污染少,环保,自然能源

师:好,我们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列举的也非常全面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什么是产品设计

设计的原则是指产品的什么和什么特性,所谓设计的原则就是我们要判断一件产品是好是坏应该从哪两方面入手?比如我们去选择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什么呢?

下面小组讨论下这两个问题。一会儿找同学起来回答,可以写在纸上

学生讨论中……

讨论结束,什么是产品设计,看看我们同学是怎么总结的?

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起来回答,老师将这些列在黑板上

对照着同学总结的,自己默读一下产品设计的定义,看看和自己总结的一不一样,自己想到的这些词有没有体现出来

下面是有奖问答时间,哪个小组答的问题最多,哪个小组就有奖品,找举手最快的同学起来回答

我们来看第一件产品,首先这是一件什么产品?你觉得它的功能和外观怎样?

学生一个一个起来说,重点给学生介绍一下维纳·潘顿的椅子

老师鼓励,并且在黑板上记下小组的成绩,课下发奖

3、学生练习

这节课的作业:从实用功能和美观追求两方面出发,尝试以勾画草图的方式设计一把椅子或一条连椅,或者是一件学习用品,要求简略勾画,以能看出设计意图为原则,并且辅以少量文字说明

学生开始设计制作

4、 作业展示评价

结束,找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介绍构思过程,评出奖项,颁奖,鼓掌

一等奖,工业设计最佳创意奖;二等奖,工业设计最佳制作奖;三等奖,工业设计最佳展示奖

5、 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拿出一只多功能的笔,这只笔是自动铅笔和中性笔的结合,设计非常巧妙,引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生活,留心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有哪些不足和缺点,尝试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回归生活 寻找设计灵感

6、 板书设计

1、学习目标: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2、设计的原则{产品的实用性

产品的美观性

六年级比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

1.指名四人分部分读课文,全班思考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完成思考练习1的填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借以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

(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四、讲读贴对联的部分。

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2.讨论交流文中的几幅对联。

五、朗读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三部分。

六、作业。

1.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讲读表演节目的部分。

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思考练习3的两个句子。

3.朗读,读出上述思想感情。

二、识记生字、生词,练习书写。

三、练习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全班评议。

3.各自练读。

4.再指名读。

三、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四、从自读课本或其他书报刊物上选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做练习,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读后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要统计阅读时间,并用填空题、选择题检查阅读效果。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比课件【篇4】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33个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初步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清反问句,初步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一、揭题,初读全文。

1、揭题,质疑,帮助设疑。

(1)江姐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写了江姐的什么事?为什么写这些事?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上述题(1),并用____划出文中有关江姐身份和品质的句子。

3、检查讨论第(1)题,并随机教学生字彭和词语白区,介绍有关《红岩》和有关的历史背景。

4、听录音,边听边想第(2)题,听后同组讨论交流答案。

二、轻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作业 本1、3两题,再集体校对。

三、作业 。

细读课文,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作业 本第4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江姐的哪几件事。

1、轻声读2、6自然段,找出江姐说的话,齐读。板书:

这算得了什么!

(2)是算不得什么吗:

(3)出示反问句:这算得了什么?与原句这算不得什么!比较,体会表达的不同感情。

3、消费者:江姐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她最亲的人,虽然内心痉万分,但她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党的利益为重。她,是我们党忠诚的战士!

师引:这算不得什么!当江姐痛失丈夫的时候,她这样说。可下文中江姐又第二次说这算不了什么!这里的这又指什么?

1、指名朗读7-8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敌人是怎样折磨江姐的?江姐又是怎么忍受的?

2、指导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江姐熬受酽刑的经过说话提纲如下:

3、分江姐和特务两条线有感情地朗读9-15自然段。先由师生对读,再让男女生对读。

4、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痛的心情。仿佛看见亲爱的江姐_______________?

5、多么顽强的战士啊!(引读第17自然段)当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洒满山谷地,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风______________。她熬受一夜的折磨,__________________。

6、严刑拷打,竹签穿指,十指连心哪!江姐是怎样忍受这撕心裂肺的痛楚的呢?

8、小结:是的,无论敌人用了怎样残酷的刑罚,我们的江姐宁死不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练习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一、填空练习,创设情境,进入意境。

二、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1、先抓住两个具体事例的起讫,把课文分为四段,并说说其他两段段意。

2、研究第7自然段的.承接过渡作用,不是那一夜发生的,是插叙。为什么要插叙呢?

三、学习文章下、四段,继续体会夜晚提审、关怀慰问两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老师范读第四段,思考: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得到鼓舞?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2、指导朗读难友们的信,重点读好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排比句,抒发难友们对江姐的敬爱之情,以及江姐对他们的鼓舞。练习背诵。

3、幻灯出示最后一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作对比,为了说明什么?

4、齐语法第一段,指导读出反问句和设问句中难友们关心的语气。

四、感情朗读课文,作整理和总结。

1、通过本文的,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五、作业 。

1、背诵难友们的信。

2、听写词语。

3、把江姐的故事说给家人听,课外阅读《红岩》一书。

六年级比课件【篇5】

第一课 背书大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记忆技巧背诵文章。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学习的记忆技巧,了解不同的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小小剧场

教师说明:同学们,小杰、李明两个人在聊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小剧场”的内容吧!

1.请学生将学生用书翻至第1页,阅读“小小剧场”的内容。

2.请学生说一说,看完“小小剧场”后,了解到什么。

3.请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自己的情形像李明还是像小杰。

教师小结:在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背书就有很多方法。

二、发展活动:实战演习

第一关

教师说明:同学们,小杰请李明背诵一段短文,你也来背背看吧!

1.请学生打开学生用书第2页。

2.请学生背诵《微笑》整篇短文。

3背诵结束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待半数学生举手后,全班暂停背诵。

4.在自愿的前提下,请几个同学背诵一遍短文,并说明自己所使用的背诵方法。

5.教师整理归纳。

(二)第二关

6.请学生看学生用书第2页。

7.教师按课文顺序,说明复诵法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三)第三关

8.请学生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种复诵法及原因,并将其填在学生用书第3页的横线上。

9.请学生看短文《灯塔》,师生共同讨论分段方式。

10.请学生以自己比较喜欢的复诵法练习背诵。

11.教师以在黑板上计时的方式帮助学生计算自己所用的时间;学生将背诵时间记录在学生用书第3页。

1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复诵法背课文的速度与效果是否优于以前所使用的`背诵法。

13.请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复诵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小结:只要多学习、灵活运用各种背诵的方法,每名同学都能大大提高背诵的能力。

三、综合活动:

1.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感受。

2.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学习“利用多重感官的学习方法”,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管齐下,可以增加学习效果与记忆的深度、广度。

四、活动评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用书第4页的评估表,要求学生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个别评估和团体评估,在自己认为较符合的标识上涂颜色。

六年级比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诱导试学

1、什么是琥珀?

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总结: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入药。

2、初读课文

师:琥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一种东西,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琥珀的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二、引导探学

1、出示试学范围(课件)

师: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绍琥珀的特征,那么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试学范围: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琥珀的形成、发现、价值三个方面来总结。

3、检查朗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评价要求:正确流利

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

声音甜美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柏吉尔)

师:柏字的读音为bó。柏拉图、柏林、张柏芝等,多用于人名地名。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5、试学范围:“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第3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他读的好不好?

好在哪了?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首先要正确流利,其次注意停顿,最后要身临其境,想像画面。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画面: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空中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松脂的香味,一个小苍蝇――

读出小苍蝇快乐自由的语气。

7、第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巧妙?(掸拂拭)

一边读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小苍蝇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在打扮自己呢)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地学习作者是怎样推测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六年级比课件【篇7】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14、水能、风能、化学能等大多数能源最终都于太阳。

15、电磁铁与磁铁比较各有哪些特性: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具有磁性,都能吸引其铁质物体;但是电磁铁需要通电后才具有磁性;电磁铁和磁铁也都有南北极,但电磁铁的南北极会改变,而普通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的。

16、实验设计: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有关。(举例)

研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绕向有关吗?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干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先用导线绕在铁芯上,按顺时针绕,然后通电,将顶尖靠近指南针检验顶尖是南极还是北极。然后将导线拆下,手拿铁芯的方法和方向不变,再将导线按逆时针方向绕在铁芯上,圈数与前面相同。接通电源,注意电池接入的方法和方向也不变,将顶尖靠近指南针检验是南极还是北极。重复实验。(简单点也可以这样做:准备两个大小粗细形状都相同的铁芯,分别用相同的导线绕在铁芯上,一根铁芯上按顺时针方向绕,一根铁芯上按逆时针方向绕,用相同的方向和方法接通电源,都将顶尖或者都将钉帽靠近指南针,辨别南北极。

17、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研究计划。(举例)

研究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改变的条件:线圈的圈数

不变的条件:铁芯的大小形状粗细、电池的数量、导线的粗细、线圈的绕向、大头针等。

实验方法:在一个铁芯上绕上20圈线圈,做成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取几个,重复几次。再在铁芯上增加20圈,继续实验,观察能吸起多少个大头针,重复试验。以此类推,增加线圈圈数检验电磁铁的磁力是否增强。

实验结论:增加线圈圈数,电磁铁磁力增强,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模板


教师要跟进作业的质量和课后的跟踪指导,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十分重要。教案是属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你在搜素优秀教案的模板吗?或许"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名著阅读书目。

2.掌握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领悟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泰戈尔有句诗是这样写的: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每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世界名著的花园,去领略世界名著的独特魅力吧。

二、共读名著,感受魅力。

1.请同学们自由读你读过这本书吗这部分文字。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哪方面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高度评价。

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有什么特色

(1)故事精彩离奇。

(2)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追求进取、不屈不挠的鲁滨逊形象。

(3)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4)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5)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6)作品注重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三、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求生返回英国

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1)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鲁滨逊身上具有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勤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热爱生活。)

(2)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3)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4.指名同学推荐优美片段,并说明推荐理由。

例如: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5.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

例如:◎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6.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二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交流书中的情节。

(2)交流对鲁滨逊的认识。

(3)课件出示学者对本书的评论。

(4)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对鲁滨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读书感受。

1.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

3.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4.读完整本书,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五、课外延伸,好书伴成长。

1.总结阅读方法。

2.推荐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

教学反思

1.教学时提醒学生要想做到知理,就要多读书。

2.教学时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题的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集体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的事迹,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交流: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样写妙在哪里(感受藏戏的特点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2.回顾全文,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3.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还了解哪些有特色的艺术形式,试着用本文学习的表达方法去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教学反思

1.由于戏曲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教学时采用了听戏曲、看视频、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藏戏的特色、藏戏的形成及表达上的特点作为本课的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小组研读、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3】

采薇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矣(yǐ)依(yī)雨(y)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想象到的情景:一位战士出征离开家乡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板书设计

采薇(节选)

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

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教学反思

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诗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氛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鉴赏]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条理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原来只需用上简简单单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要整理好要说的内容,每一点内容都要简洁、清楚。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古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吟咏春天美景的诗,但是如果结合时代背景,却又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但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生活经历,却是我们想深刻解读一首诗不可缺少的步骤。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喻什么(时光流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写景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老当益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的诗句意思。

3.结合相关诗句,体会这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师: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于是李白这样写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他则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他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春天的特点的。(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呈(chnɡ)和酥(s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

皇都:指京城长安。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学生借助预习,理解天街润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

(3)教师归纳小结这两句诗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三、四句。

(1)理解绝胜的意思。(绝胜:远远胜过。)

(2)师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诗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时候,远远胜过京城杨柳成荫的暮春景色。)

(3)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3.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1)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生看图听教师朗诵。

(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3)抽学生单个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相应作指导。

(4)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什么作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这首诗将早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了早春的美丽景象,呈现给我们无尽的美感。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写景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如酥

草色遥看无

最是春好处

绝胜皇都

教学反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的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的关键在于领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诗的前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体现的,应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示好与不好)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书写,教师巡视。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六、互读评议。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觉得写得好的原因。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供全班欣赏。

七、欣赏佳作,点石成金。

1.欣赏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2.同学们交流:习作的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心得。

板书设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事情的经过(情感的变化)

印象深刻的内容(具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讲评课,注意把习作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并迁移运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了习作表达能力,学会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满园春色

看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作文要写的是科幻类题材的作文,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

2.科幻作文既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轻松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吗(科幻类)

2.文中玛琪的机器人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玛琪做地理测试,玛琪非常痛苦,但是机器人老师知道吗(不知道,它是一台机器,只能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教学生。)

3.请同学们再思考下,托米的机器人老师为什么被搬走一个月(因为历史那部分内容完全显示不出图像。)

4.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现在让你在一个机器人老师和一个真人老师中选择一个,你更希望是哪个老师我们来探讨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机器人老师的优点是可以就同一内容反复讲解,不知疲倦;而真人老师的优点是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个别辅导。缺点也各不相同)

5.未来的学校是这样教学的,未来的工厂是怎样生产的呢未来的农场又是怎样种植的呢未来的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让想象插上科技的翅膀,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世界吧。(板书: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自由讨论,启发思路。

1.各位小科学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所描写的领域、范围或者方向等。

(2)同学们,我们勾画的未来蓝图如此美好、如此神奇,那么,要怎样把这些美好详略得当地描写出来呢(此处可作重点描写部分的探讨和简略描写部分的探讨。)

(3)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典型事例可以体现。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能够突出想象的特点。)

三、整理思路,解析题目,自由习作。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什么内容,想想神奇在哪里。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2.老师讲解标题的重点,给学生讲解如何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起来。

(1)特点(学生归纳):

①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②翅膀:翅膀(或翼)是生物的一种飞行器官。翅膀的作用主要是飞行时提供前进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

③飞:字面意思是非常迅速地快跑,像飞起来一样,有风驰电掣的意思。

(2)事例(学生思考):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就是插上先进技术飞起来。

3.结构安排:选出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飞起来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三个事例可安排一个详写,两个略写。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未来的某某领域的神奇,事例能体现神奇的特点,语言通顺流畅,等等。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个领域作为出发点,运用典型的事例来描写未来某个领域的形象特点,掌握刻画未来的技巧。

六、拓展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未来神奇的画面。(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大胆想象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缺少想象力,缺少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注意词句积累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

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

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

二、启发思路。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

(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

(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

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

2.写作技巧点拨。

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原作。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四、片段练习。

1.教师出示:片段一: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片段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学生练习概括。(片段一: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片段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3.总结:(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的梗概作品,实物投影。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梗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梗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交流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七、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梗概认真誊写一遍,张贴在宣传栏展览。

板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读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抽、连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理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学生对梗概的认识不多,所以教学难度较大。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例文分析,让学生掌握概括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时不仅要强调理清文章脉络,更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和语意的连贯。

[教案借鉴] 数学说课稿初中壹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案借鉴] 数学说课稿初中壹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同学们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同学们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同学们,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同学们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同学们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同学们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

指名同学们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同学们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同学们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同学们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同学们是从上往下排的。

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同学们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

【这一层次让同学们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学们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同学们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同学们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

同学们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同学们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

【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 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同学们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具、学具统计表等,让同学们进行调查、整理。同学们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张表介绍给大家。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同学们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同学们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在这一层次,教师为同学们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同学们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这是积淀主角意识的有效方式。同时让同学们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也使同学们初步感受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

引导同学们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不但使同学们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主角意识。】

[教案参考]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案参考]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最新模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三、复述课文

①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一)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