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八年级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03-09

八年级教学设计精选。

教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堂课的设计与理念。只有备好教案,才能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好的教案一定要老师独立书写吗?经过仔细评估中学范文网编辑认为“八年级教学设计”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请注意这只是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1)

2、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内容,识记文言字词。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

1 创设情景,请学生讲述所了解的名马的故事,并说出这些马成名的原因。如果它们没有落在名将或伯乐手中,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学生交流资料,展开联想

2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读懂课文。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然后、故、虽、辱、于、骈、或、食、是、见、等、安、策、之、材、而、其) 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2、说出文章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1 复习导入 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1 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伯乐”与“千里马”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要求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讲解“说”的 特点。

3 问题设计:(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思考、交流 师生补充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 问题设计: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现代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念呢?是不是仍象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又或是怎样呢? 思考、交流

2 组织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相互评价

3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思考、交流 如课堂上没有时间可安排在课后完成。

[《马说》((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2)

一、新课引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1)演示课本图3-1, 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物理教案-测量。

(2)随堂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

小结:

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1)课本图3-2实验 问: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

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

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

(1)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

例题:

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测量》。

2、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3、回声 :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

0.1s以上,17m)2、利用回声测距离:

s=1/2s总=1/2vt。

知识目标:fishing, rent, famous, take a vacation, Greece, Spain, Europe, leave, countryside, nature, forget, finish, tourist, be famous for

He thought about going to Greece or Spain, but decide on Canada.

I just finished making my last movie.

___________观光;旅游___________著名的;出名的__________ 欧洲  __________ 农村;乡村_____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忘记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_游客

2.试译下列句子。

他原想去希腊或西班牙,但最后决定去加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我想做些不同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那儿有许多说法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离去;出发;忘带;把……留给;使……处于(某种)状态”。如:

He left home in a hurry.

He left his son a lot of money when he died.

Please leave the door open.

leave for 动身去……

两者都和“忘记”有关,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leave:意为“把某物遗忘在某处”,其后一般要接具体的地点。如:

He left his homework at home.

forget:意为“遗忘某物或忘记做某事”,是指忘记一件具体的东西,其后一般不可以有具体的地点。常用短语为forget to do/ doing sth. 如:

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河北模拟)这个孩子太小了不应该把他单独留在家里。

The child is so young that you can’t ________ him _________ ________ at home.

形容词,“不同的;有区别的”。如:

My coat is different from yours.

派生词:difference n. 差异;差别;不同   differently adv. 不同地

短语: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be different in 在……(方面)不同

make no difference to 对……不起作用;对……没有影响

These coats are different _________ size.

形容词,“著名的';出名的”,同义词为well-known. 如: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silk.

Jackie Chan is famous for his action movies.

Jackie Chan is famous as a movie star.

2.3a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Write the number of each picture next to the correct activity.

1.3c. Write an article.

(  ) 1. They’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______ July 7 _____ next month.

A. on, in       B. in, on      C. in, /        D. on, /

(  ) 2. —______ is he doing for vacation?   —He is going to Hawaii to surf.

A. What       B. Where       C. When         D. How

(  ) 3. What’s it ______ there?

A. like        B. look like      C. likes          D. liking

(  ) 4. Can I ask you ______ questions ______ your vacation plans?

A. any, about   B. some, with    C. any, with       D. some, about

(  ) 5. I want to spend time ______ my grandfather ______ the countryside.

A. with, in     B. on, in        C. in, in          D. on, with

(  ) 6. Today is my son’s birthday. I’m making _____ for him.

A. anything nice  ; B. something nice   C. nice anything   D. nice something

(  ) 7. She ______ 8,000 yuan on the computer yesterday.

A. spent       B. cost         C. take          D. paid

(  ) 8. What should we ______ us when we go hiking?

A. bring with   B. take to       C. take with      D. bring to

(  ) 9. Do you have ______ to tell us?

A. something new  B. new something   C. anything new   D. new anything

(  ) 10. —______ do you watch TV every week?   —About three hours.

A. How often     B. How long      C. What time      D. How many

(  ) 11. —What’s your brother like?    —_______.

A. He likes playing soccer          B. He likes all of us

C. He’s short but fat               D. He’s very well

(  ) 12. All of us are ______ in the ______ film.

A. interesting, interested    B. interested, interesting

C. interesting, interesting    D. interested, interested

1. Dalian is a beautiful place __________ ( go ) sightseeing.

2. It’s twelve o’clock. The children ___________ ( have ) lunch in the cafeteria.

3. This Sunday we are going bike r__________ in the park. How about you?

4. Yao Ming is a f_______ basketball player. Lots of people like ______ ( watch ) him play.

5. My sister thought about __________ ( babysit ) her pet dog.

6. He didn’t leave u_________ his mother came back.

7. Do you plan __________ ( take ) a vacation in Hawaii?

8. The book is so good, I can’t wait __________ ( read ) it at the moment.

9. You should finish _________ ( make ) these kites this afternoon.

1. 假期你打算做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 you _________ _________ vacation?

2. 我听说泰国是个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I hear Tailand is a good plac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明天他要动身前往意大利。   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Italy tomorrow.

4. 昨天你们什么时间打扫完教室的?

When ________ you ________ ________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5. 你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吗?    Do you have _________ __________ to tell me?

6. 明天是星期天,去钓鱼怎么样?

It’s Sunday tomorrow.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7.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妈妈送的礼物。

I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present Mum gave me.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3)

春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春酒》

中心中学  赵世F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深深地挖掘课本的人文内涵,以求对学生以深远的影响。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顾名思义:如法炮制:一马当先、挑剔、、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 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时光,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

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

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

延伸 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在你的心里故乡是什么样的呢?故乡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的永不老去的树……故乡是琦君心中的一杯苦涩的春酒,现在让我们一起品尝琦君的《春酒》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学生听读,沉浸在故事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枸杞(     )   门槛(      )   过瘾(     )   凑(     )齐    酬(     )谢      两颊(     )    煨炖(       )    家醅(     )  炮制(   )     挑剔(   )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学生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 .

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围绕“家乡味”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几件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并板书)

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 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 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 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五、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教师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生: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写出了母亲的伟大。

生:“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生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孩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 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描绘出来了。

生:“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生:“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

教师总结: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六、讨论:文中着重写了哪些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

“我”: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母亲:温柔善良  热情好客  慷慨大方

七、精读课文

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同学交流。

如今我炮制的八宝酒与儿时喝的有何不同?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拓展训练 诗意表达

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弥漫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引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 去的时光呢?让我们先读读余光中《乡愁》,然后拿起手中的笔,为过去描绘吧!

教学反思:

●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触发,使学生对文中美事、美物、美情产生热爱、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这堂课,我想要营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等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满浓浓情感氛围的教学中始终和文本和作者激起情感共鸣。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5月

赵世F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因此,本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演示实验体会透镜对光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学生对于透镜应该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科学认知。如:透镜都能当成放大镜用。要纠正学生在经验感知中所形成的错觉,在教学中就必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另一方面,大多数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而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透镜、电熨斗,圆规,直尺;

学生:透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可能会引起火灾。提问:相信吗?

出示有关矿泉水瓶在野外引起火灾的报道。提问: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引起学生好奇,调动学生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凸透镜和凹透镜

[活动1]

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用凸透镜、凹透镜的实物结合练习,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一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并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1:激光笔发出两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用电熨斗喷出的雾显示光路。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得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演示实验现象很清晰,学生很信服。让学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实焦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焦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出来。(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文字,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此处设计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加深理解。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打下基础)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2:激光笔发出两束平行光射向凹透镜,用电熨斗喷出的雾显示光路。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总结得出: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由于这个焦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虚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4、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思考:为什么在森林里面不能乱丢瓶子?(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⑵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⑶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能力目标:

⑴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⑵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

设计二: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对历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的博大精深; 3、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各朝代的更替有初步的认识,记住各朝代名称。

1、我们时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有谁知道炎、黄指的是谁吗? 2、谁能说说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还称为有熊氏。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1、大家还记得哪些朝代吗?

2、我们来比比哪位同学能说出最多的朝代名称。

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吴越、南汉、楚、前蜀、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两宋(北宋,南宋、辽、夏、金)、元、明、清

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宋、齐、梁、陈,北: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吴越、南汉、楚、前蜀、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两宋(北宋,南宋、辽、夏、金)、元、明、清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对相关历史人物与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从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反思并提升自我;

3、以生动形象的历史小故事丰富课堂,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各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及教育意义。

大家还记得上节课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吧。

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这个故事后来也就演变为一个成语: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让我们明白一时的吃苦不算什么,只要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2、

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人,

大伙都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上进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前来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讨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讲诚信的人才能有威信,从而更好地做事。 3、

古时的大将军廉颇,因看不惯蔺相如一再立功,便扬言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于是蔺相如就处处躲着他。蔺相如的仆人看不惯了,蔺相如就对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是国家起内讧,其他国家就会来攻打自己国家,那就对国家不利了。廉颇知道了这番话,感到十分羞愧,就背上荆条向蔺相如道歉,二人也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这个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主动道歉。

4、

唐太宗得到一只漂亮的鸟,在玩鸟。魏征刚好来,

唐太宗把鸟藏在衣服。魏征知道此事,故意胡扯半天,等魏征走了鸟也闷死了。魏征死后,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

同学们对哪个故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正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人矮,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

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玉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一个人来呢?

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里?其实,敝国想与贵国结成盟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们两国就此结成盟国吧,从此一同对付敌人吧。 (剧终)

[小学历史课件]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7)

物理书八年级上册《透镜》课件

一、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眼睛和眼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8)

学习目标:

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观点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小组讨论

4聆听,组织交流评价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复习

圈点勾画

交流、评价

提出问题

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欣赏视频

课文以及“探究练习”三,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小组讨论

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指导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指导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人选,当一回小老师,以自己的读书体会为主,与全班同学交流

互评。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八年级教学设计(篇9)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B.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渴慕投掷毫不相干D.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两脚两手,在床中间一个“大”字,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得那么热。

A.张开摆开压烤B.伸开摆成挤烤

C.张开摊成挤烘D.伸开摊成压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   ) 粗拙(   ) 哀悼(   )震悚(  )

chuāng()疤孤shuāng()jié()问pī()雳渴mù()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三、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