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1-03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精华。

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爱心教育心得体会”马上就要看到了。当完成一项困难的工作后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心得体会可以很好的反应自身的各种状态。请留意本文中的引用和参考文献!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寒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本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书中提到,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那便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不论是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灵献给孩子”,都说明了教育要充满爱,充满感情。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写道: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那我要反思自己,我爱学生,我是否能把她们当作我的朋友?我有没有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想,爱学生也需要换位思考。对学生的爱不能仅仅是我的主观感受,更应该是学生对我的肯定及感情依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是否接受到我真挚的情感了呢。正如书中所说的,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微不至的,而又不由自主的。如果将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渗透在一点一滴中,那无疑会使学生亲近并接受我们的教育。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读了《爱心与教育》,反思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相信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暑假里我在学校发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很早就听说过,假期中有幸拜读此著作,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主题,爱是教育的泉。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 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

"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这十问不仅对中学生有用,对于每一个自学自励的人都有启发。我如果照搬来指导小学生恐怕会有困难,但可以借鉴改编然后指导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虽然李镇西老师教的是中学,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好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5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浏览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位读者逐渐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好像跟他一同经历了那一桩桩平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要说这么本为何这么吸取我,我想唯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格评判一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画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杰出的才气而佩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豪情,他的滑稽,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天天相处、相互知道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恳切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以至有缺点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久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久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判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当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可以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当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分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推敲”、“义务”、“担忧”……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习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丽,流利中浸透着担忧,峻急中深藏着推敲,舒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固执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庆祝?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落后生转化手记。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时地被感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落后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生活。假设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浏览中,我在问本人: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地爬到网上浏览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地步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逐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绩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绩不一,前程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猛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豪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网络里有一篇炸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没法不升出由衷的称赞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爱。我是教体育的,没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密切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嘱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平,学生华诞、艰巨、交友、病痛、困惑、出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不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养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系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好像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意志,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有一定水平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佩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意志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养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夸奖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点因此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此而分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连续为之长考!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再次捧起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没有夸夸其谈,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是在大学校园,当时立志做一名教育工作者,为祖国培育花朵。第二次读是当班主任那会,喜欢现学现卖,看到李老教育学生比较共鸣的方法立马为我的班级所用。现在是第三次读,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摄”,每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开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看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读书是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7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8

爱心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爱的社会性教育与爱的学校性教育,教师与家长,学生与社会,人与社会,师生之情,亲子教育等等。在我的日常体验中,我觉得最有效的是这一内容。这一内容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了爱的社会性教育与爱的学校性教育与爱的学校性教育,还包括了爱的社会性教育与爱的学校性教育。

在我看来,爱的社会性教育与爱的学校性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观摩了《爱心与教育》这一节课后,我对爱的社会性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爱在每个学生的成长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分数,分数的唯一性,这是一种对于教师的职业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负责的态度。教师与家长、学生与社会都会面对着一个相对完美的社会。而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社会性教育,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则是否与家长和谐相处,是否与学生有爱心,这都要看家长、学生与社会是否形成了合力,是否与家长,学生、社会紧密相连。

爱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也需要每位教师、家长、教育者共同去关心和教育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这节课中,每位老师都在为这节课做着准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的那节课,是一位非常幽默的人,在讲课时他很快就将自己的学生都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校园里。而且在课堂上也很注重培养他自身的幽默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说,学生的爱就像自己的孩子,只有爱他们,才能培养出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这种爱不是溺爱,而应该是严格的、适度的爱,是博大的爱,而不是溺爱。

在这一节课中,教授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我很感动,也很敬佩他,他在课堂上讲课时,对自己的学生很认真,对学生也很尊重,对于学生的错误,他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不再犯错。在课堂上,教师也会对每个学生说一句话,让我们不再犯错。这节课教授的是班主任,也有一些学生很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也很严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也说:爱不是溺爱,而是尊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有时候我并不能很好的去关心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上课时,有时候会有同学在讲话,但是,也总是会对学生说:不是你不尊重老师,但是你尊重老师,你也就尊重你自己。这让我们深深感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也知道爱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的成绩和成绩进行评判,也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要运用教育的智慧,把教育教学与情感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人格的训练而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形成的。教师爱学生,不但要爱优秀的学生,更要爱学困生。

在的课堂上,我觉得很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做的是,努力学习,做一个学习型的班主任老师。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9

【J458.Com 励志的句子】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不让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不要把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不要把他们从幼儿园毕业,不要把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不要把他们从小学会,也不要把他们从小学会,也不要把他们从小学会,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学会……”这是《爱心教育》给我带来的收获,让我对这份爱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爱心教育》这个名字,是一本以爱、理解、关怀、感谢为主要内容的书。书中的主人利柯是一个小学生,但他的性格很小,父母离异,父亲不能照看他,母亲对他很依赖,他从出生到上学,都是一把小锁,但是安利柯的老师对这个小孩很亲切,爱他,就像母亲一样关怀他。安利柯是一个小男孩,安利柯是一个爱他的老师,老师对他很重视,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不管他有什么错误,都会给他改正的机会,他很懂礼貌,也很乐于助人。老师也很爱他,他很爱他,有一次我们班上搞活动,安利柯就帮老师布置任务,安利柯不想帮老师干活,就让我们班的老师出去帮老师买东西,他一个人拿了一根铁棍,就让老师帮他买菜,安利柯不但帮老师做事,而且还帮老师买饭吃了。他的老师说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好学生,但是安利柯却没有,他很爱学习,老师对他很亲切,安利柯的老师也十分疼爱他,他就像母亲一样关心他,爱他、关心他,爱他,让安利柯成为一个很好的老师。安利柯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安利柯的老师爱他,安利柯的老师也爱他。

爱心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续把爱心传递下去。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

家长学校是沟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好渠道,希望学校能继续搭建家校沟通的良好方式,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也请老师们放心,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将尽自己所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我作为学生的家长对你们给予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谢!

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我们邀请了庆城幼儿园和中街幼儿园来我园送教下乡。我园派了路红霞老师去浙江参观学习,回来之后给大家作了浙江之行的交流活动,年轻教师许丽珠两次参加“音乐教师培训,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

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更为很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现在我们的课程以全省规定课程为主,外设《洪恩英语》、《洪恩阅读》、《礼仪教育》等课程。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本学期,我们进步密切了家园联系,发挥了家长作用,提高了教育的合力:学期初虚心征求家长意见,幼儿园召开了年级家长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整个学期的各项工作,放大幼儿园管理及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家园友谊情感。各班灵活采用家访,家园联系册。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总结学期来的工作,自主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还不够,部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强;游戏活动及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还不算高,创新性还不强;教师主动开展教科研的意识还不够等等……但我们坚信:在园长的带领下,我们全园教职工将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