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3-12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十四篇。

心得体会,要有真情实感,要以情动人,以情引人,大家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希望您能阅读一下“观红旗渠心得体会”相信它会给您带来不少启示,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参考建议供您参考!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

在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对标补短”,狠抓“六保”促“六稳”的关键时期,笔者所在的县,组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专题培训,意在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迚一步振奋干部精气神,为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蓄积强大力量。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工程的贯通丌仅解决了有史以来林州人民的干旱难题,更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一启动就遭遇了重重困难。当初修渠石灰用量非常大,村民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后来还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后来县委、县政府又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问题。在修渠过程中,民工找丌到吅适的地方住,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修渠10年,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这种创业精神撼动人心,让我们深受教益。“铁人”王迚喜说过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干事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考验着人的意志,也决定着事业的成贤。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从其中汲取“赤手空拳打天下”的那份冲天的豪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托底,有了这种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奔跑的脚步必将更加铿锵有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的总干渠中有一条最长的隧洞叫青年洞。由亍地势险要,又赶上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很多人因为饥饿得了浮肿病,但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面对十数根钢钎打丌成一个炮眼的艰难困境,青年们创造了多项爆破技术,加快了施工迚度,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顺利凿通隧洞。在修渠的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生命。总设计师吴祖太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然奋战建渠第一线。在一次入洞察看险情的过程中,丌幸被巨石砸中,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我们永进无法想象当年的那种艰辛,在那种没有机械、没有先迚设备,甚至连饭都吃丌饱的艰难处境下,干部群众们是凭着何种巨大的信心和决心,凭着何种战天斗地的顽强意志创造了这项“人间奇迹”。在技术、设备、人力等各方面条件都丌知要优赹多少倍的当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还有什么理由畏葸丌前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宁愿苦战、丌愿苦熬”的精神,学习他们丌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毫丌夸张地说,这种精神能够顶得上好多台重型机械,顶得上好几吨开路搭桥的烈性炸药。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因此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工作能力,丌断强化责任担当,推迚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奋力谱写追赶赸赹的新篇章。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2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好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3

我作为一名河南土生土长的一员,林州距我的家乡河南长垣并不远,在儿时就听过很多关于红旗渠的故事,听过很多关于开凿这条悬河的感人事迹;很早就想瞻仰这个伟大工程,深入红旗渠所在地感受这种伟大精神,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没能成行。

本次培训学习由红旗渠文化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全部行程及授课安排;11月9日下午2点多在武汉乘坐高铁历时3个小时在下午5点多到达安阳站,由培训中心负责接至林州住下;11月10日上午,培训中心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培训中心的白兴雅主任与管道室党支部书记刘三军分别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并举行了授接班旗仪式,接下来由安阳市党校的专职培训讲师进行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从林州的基本情况、红旗渠建设的原因及时代背景、建设的历程、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建设成果及意义等方面展开。

历史上的林县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历史上十年九旱,还曾发生过五起人吃人事件,人民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而造成这些恶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深刻体会到缺水是造成林县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他提出了建设红旗渠,引山西漳河水入林县来解决林县缺水的伟大构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构想是好的,困难是巨大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太行山脉挡住了引水的道路,要想引水入林县就要劈开太行山,沿山开渠;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30万人民硬是仅仅依靠一锤、一铲、两双手,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缺水的问题,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也付出了80多人牺牲、200多人受伤的惨痛代价。

室内教课培训后,培训中心又安排了现场体验教学,近距离瞻仰部分路段的红旗渠,虽然有了之前培训老师的介绍,但现场看过红旗渠后还是被他的雄伟所震撼了,红旗渠挂在距地面几十米高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蜿蜒而行,清澈的渠水在其中流淌滋润着林州人民,一面的河堤是悬崖峭壁,另一面的河堤是长方形的大青石堆砌,青石整齐平整,勾缝紧致严实,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几十年前仅靠一锤、一铲、两双手的杰作。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到底是什么支撑起林县人民建设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呢,我想这正是培训老师所说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这个伟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让现场所有学员都为之动容,感触颇深,个别学员还感动的流下了眼泪。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但当年建设红旗渠所孕育的伟大红旗渠精神是永不过时的,其必将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4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发挥“红旗渠精神”,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立身、立业、立言、立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60年前,“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景象,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景象,6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首历史,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震撼、感动,以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壮怀激烈。影片《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当中李市长讲的一段话,我感受最为深刻,她讲到“我们天天都在讲红旗渠精神,我们天天都在研讨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有一点,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就是奉献和牺牲,这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宝贵精神,危险时刻,我就应该冲在前面,出发!”今后我将用这段话时刻鞭策自己,牢记红旗渠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做一名优秀的红旗渠人。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5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小时候也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其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被人们传唱至今。8月10日我行重新组织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我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农行明天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农行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员工的观念淡了,工作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工作中讲客观,谈条件,提困难,不能主动的、能动的去工作,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林州人的一种本色,因此,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农行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6

昨晚,在绍兴大剧院观摩了由河南省话剧院演出的《红旗渠》,该剧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河南话剧院创排这台气势恢宏的史诗般作品,是对民族精神的张扬,对生命意义的讴歌,对英雄主义的礼赞 。

我小时候曾听到一个真实故事,说太行山区缺水,一个小媳妇千难万险挑来一担水,却因病体难支在家门口打翻了水担,遭到了公公的痛骂,视水如命的小媳妇悔恨难抑,上吊而死。今天这台戏中,也有一个使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当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脸,第一次出生时,第二次结婚时,第三次入殓时。说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没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战天斗地的场景,而是把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诠释,血肉丰满,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却又如此的让人仰视。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7

4月15-4月18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一群最朴实的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为志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结合工作实际,我谈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全面推进法治志丹进程。普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一是要围绕普法工作规划,突出法治宣传职能的针对性,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展报、宣传车、广播等方式,送法进“机关、单位、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增强法治传播力,营造知法守法的舆论氛围。二是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法治宣传。让群众学习法规、理解政策,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依法解决问题、依法表达诉求。三是要通过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四是以《宪法修正案》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组成普法讲师团,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机关单位、镇村(社区)、家户进行宣传,让宪法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法律素养;五是针对农村普法短板,要大力推行农村普法“两个三”机制,通过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针对农村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意见,提高农村普法的针对性;同时,利用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及时更新“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及手机短信普法,让社会各界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司法行政工作动态和法律知识,提高法治宣传工作的透明度。

二、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契机,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加快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要在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各项职能,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法律需求。二是要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发展。通过利用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月月下基层”活动,确保法律援助宣传真正进村入户,努力实现应援尽援。三是要加强规范律师公证工作。通过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强化律师执业监管,推动律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为宗旨,深化公证服务便民利民惠民,不断拓展公证工作新领域和新业务。四是要加快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要继续加大专职调解员选聘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要紧紧围绕“三农”、招商引资、石油开发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运用法律手段疏导化解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契机,树立司法行政干警新形象。一是要深化理论学习,着力锻造精练的干部队伍。通过建立健全周一学习例会制度,要求科级领导干部和各股室业务骨干根据业务分工和岗位职责,通过结合办案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努力提升全体干警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全局上下形成人人参与、追赶超越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强党建工作。要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切实用党建统领司法行政工作。三是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党内监督,持续整治“四风”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为重点的纪律检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确保党的各项纪律不折不扣的落实到每一名党员,不断提高司法行政系统的公众满意度,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司法行政队伍。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8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是河南林州市名闻天下金字招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结晶。“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使林州市稳居河南省十强县行列。“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三位一体工作布局,必将使其继续走在新时代的前列。经过这几天的细细思考,我发现林州与志丹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一是都是革命老区,为新中国革命立下丰功伟绩。二是在大干快上年代都名誉满华夏,成为全国学大寨先进县。三是都为中国精神作出贡献,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中国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刘志丹革命精神更是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四是都是省上十强县(我们以前也是)。五是地形地貌特征相近。六是民风淳朴,厚德载物。七是都有党员代表光荣出席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但林州在人们眼中始终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而红都保安却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这些浅简的对比,让我们愧疚不已,沉默无言。痛定思痛,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想我们每一位红都儿女都不会为“灭亡”而存在,必当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奋起直追,重振雄风。作为一名住建工作主要负责人,我将坚定信念,全力做好我县足球小镇建设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紧盯目标,坚定信心,全心全力打造足球小镇

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看望我县足球健儿,唤醒了我们大众足球的梦想,也为我们的足球梦成为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新一届县委、政府提出打造足球小镇是顺势而为、切合实际、大有作为之举。一则随着修宪成功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圣地延安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今年清明节央视播报革命英烈第一位说的就是刘志丹,让国人纷纷打听刘志丹何许人也。这样以来习总再回延安到志丹都成为一种可能。二则随着北京体育大学、延安大学等一批名校对志丹足球关注,让全国各地有志足球发展的青少年涌入志丹成为一种必然。中国足协多次来志考察,把足球教练培训基地落户志丹,让更多的足球爱好者奔向志丹亦成为一种可能。三则借助保安旧址、中央党校旧址、抗大旧址、永宁山旧址、刘志丹陵园这些红色资源优势,建造志丹干部培训学院,做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国防大学、中央党校教学基地,吸引全国各地人士来志学习、参观、考察,也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我们应当把“精神集中迸发的时代”唤醒在志丹大地,用“理想和良心”打造足球小镇。

二、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亲力亲为打造足球小镇

足球小镇是以红色旗帜、绿茵魅力、黄土风情“三色”相结合为特色,以足球培训、赛事承办、干部教育、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是志丹城市的门户区、旅游服务的承载地、市民的文体休闲中心,规划为“干部教育培训、足球运动休闲、城市文化休闲”三大板块。

一是“峥嵘岁月”干部教育培训板块。该板块位于小镇北部,建设用地面积约36.14公顷(542.1亩),依托中共中央党校旧址,规划新建一所高规格干部培训学院,作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和省、市委党校延伸培训点;建设知青生活体验园、特色商业街、特色旅馆、休闲公园、拓展基地、帐篷营地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志丹博物馆,集中展示魅力志丹的历史、人物、文化的独特风貌。最终形成知青体验、干部教育、旅游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区块。

二是“激昂今朝”足球运动休闲板块。该板块位于小镇中部,建设用地面积约48.11公顷(721.65亩),另外预留20公顷(300亩)发展预留用地,以红色教育与足球运动相结合,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以举办全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和国际国内赛事为牵引,打造足球运动休闲板块。规划在道路的西侧建设万人足球比赛馆1座、综合体育馆1座,标准足球场8块、七人制五人制足球场地20块,以及足球荣誉堂、足球专业学校;在道路东侧规划建设运动员公寓、体能训练中心、运动员康疗中心、五星级足球主题酒店以及足球文化休闲街和特色酒吧街。最终形成运动比赛、足球教学、足球文化、健体康疗、运动休闲五位一体的综合区块。

三是“璀璨年华”城市文化休闲板块。该板块位于小镇南部,建设用地面积约32.8公顷(493.05亩)依托足球运动、文化旅游、干部培训和已建成居住区(保安新村、园丁小区、延长石油小区)形成小镇综合服务配套区。规划建设以窑洞民俗客栈、陕北特色风情街为主的民俗体验区;以小镇文化中心、粮仓文创园为主的文化创意区;以主题购物中心、星级酒店为主商业服务区;以休闲广场、滨河居住为主的居民居住、休闲片区。

三大板块既各有主题又互为补充,通过河道山体的慢行系统和小镇区域内交通网络紧密衔接,整体形成山水相连、绿色宜居、运动休闲的城市综合体。

三、建章立制、无私奉献、尽心尽力打造足球小镇

为使足球小镇想转变成现实,我认为应采取“三个统一”的工作措施,确保建设工作有效落实。一是统一规划设计,保障效果。将上述内容统一进行规划,从宏观上把握总体思路,保障整体效果,从局部上因地设计,突显各自特色,保障点面线效果。二是统一项目管理,保障标准。项目实施由我局负责协调指导,各项目投资开发企业为主体,严格按照小镇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以防各自为战,随意改变规划现象发生,保障建设达到既定规划效果。三是统一资金捆绑,保障使用。按照“政府统筹”的原则,坚持把各项目专项资金、融资代款资金、社会各界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聚合效力,加快完成小镇配套基础建设,推动各招商项目尽早落地,从而保障足球小镇早日建成,带动促进全域旅游业大力发展。同时,我们应当抓住当前棚户区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像抓能化工业和苹果产业一样,下大力气,推进足球小镇建设,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红旗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看到红旗渠能使人重拾记忆,忆起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受感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昂扬的斗志、求实求效,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把工作岗位作为奉献社会的平台,扎扎实实推进足球小镇建设,全心全力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将志丹县的建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的美丽家园而奉献。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9

3月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我手中一盒叫"太行花色"的茶叶上,牛皮纸质的盒子上各色的花朵图案勾勒的极具美感,"太行"的巍巍之势与"花色"的柔美结合在一起,铁血中有柔情,柔情又愈显刚强,仿佛它来的那个地方——太行是永恒的山碑,红旗渠是温柔的镌刻,红旗渠丰盈了太行的颜色。

梅红——梅一样的品质。

如果不是一个地方千年百年的缺水,大概洗脸这种事情不会只发生在出生与死亡之时,水居然成为生命的见证者;如果不是长久的对水的渴求,也许洒了一担水不能够让一个人悬梁自尽,水竟然成了生命的终结者;如果不是一个地方每逢大旱就要绝收,人相食这种事情大概只会发生在历史书里,他们是如何克服吃掉死人的恐惧,又该将人之为人的底线置之何处……这些"如果"背后,是林县一幕幕缺水的历史。历史有多惨痛,人的渴望就有多坚定。于是,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县的三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山的地图上,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

很多人把林县人引水开山,比作盘古开天地。想当年的英雄们面对茫茫的太行山,一手执凿,一手执斧,是多么的豪气冲天!然而,英雄的生活是苦的`,他们睡的是石洞,要头朝里脚朝外,免得半夜翻身翻下山;吃的是野菜汤泡窝头,有时只能"天池捞月";冬天要对抗严寒,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夏天要忍耐 "身长一指半、嘴长一指半"的蚊子,咬了羊羊都疼得直叫唤……英雄的工作是险的,那张经典的悬在山崖荡来荡去除险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的腰;那张经典的"凤凰双展翅"打钎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手背打针手心流药的被震碎的手;那不经意被翻开的《红旗渠志》里,看不见的是多少个元金堂,为救工程救工友,被一箱炸药炸的尸骨无存的生命……就像国歌里那句血肉筑长城一样,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水渠,就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也要创造的奇迹,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像凌寒的红梅永久的绽放在太行山上。

澄黄——火一样的意志。

如果说在红旗渠的开凿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党的领导就是历史的推动者。没有党的领导,"引漳入林"的壮举不会出世;没有党的组织和动员,30多万群众不会自发凝聚在一起;没有党的坚持,在遭遇找水源、难勘测、缺工具、少粮食、政治压力任何一个波折的时候,红旗渠都可能会夭折……在当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林县县委班子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坚强领导,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决然打响了这场硬仗。余秋雨曾在《都江堰》里说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实实在在的他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圆梦而开展艰苦卓绝的奋斗,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历史的洪流里,个人的小世界微不足道,党员干部的艰辛与不易也从不与人说。当年的黄花岗先辈林觉民留下一封《与妻书》,一句"意映卿卿如晤",虽肝肠寸断,仍决然而去,83岁高龄的杨贵书记说起当年的艰难,依旧激动的情难自已。先辈亦有情有家、壮士也有伤有痛。但共产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担当,仿佛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0

我和父母来到了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它让我感触很深。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红旗渠分水苑”,进入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红旗渠的一干渠和二干渠从总干渠上分流开来,像两支声势浩大的马队朝两个方向奔驰而去。在这里我看到红旗渠渠道深约5米宽约8米,单从这两个数字来看,我并不觉得这项工程足以闻名天下。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踏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为红旗渠题的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看完这句话,我想:连都为这条渠题字,看来红旗渠还真是有些与众不同。在馆内我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了红旗渠工程的宏伟。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十年,至1969年7月所有干渠支渠工程全面完成。它以漳河水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当时,每人每天只能吃到3两粮食是家常便饭,而且施工设备并不十分先进,人们就用镐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施工,劈开太行山,让漳河水穿山而来。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愣是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共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了解了这些,我也就了解了红旗渠闻名天下的原因,我也被红旗渠精神所深深地感染了,在我看来红旗渠是中国的又一个“长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渠。”

走出“红旗渠分水苑”,我不停地想,不停地对自己说:这就是中国的红旗渠,我了解了它的修建过程,中华民族拥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见过这样的民族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有着四大发明……啊,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1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我想起前段时间党员学习,我们收听的一个水利厅组织的讲座,是关于党中央鼓励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怕犯错、勇于担当的精神去谋事创业。杨贵等林县领导班子,面对物质资金的极度匮乏、红旗渠修建的技术难题、撤职罢官的风险、百日修整的抉择,更别提十年动乱的动荡和浩劫,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红旗渠就会和千万停工不前的工程一样止步,就没有现如今林县的大好河山,也没有如今林县群众洗的上脸、做的了饭的美好生活。现如今,我们广东水文在创建“五个一流”活动,虽然不像林县那样重新安排河山,我们也要朝着五个一流的目标迈进,要达到五个一流,我们就要面对很多各种难题、问题都层出不穷。我们作为水文的一分子,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信念,才能在各项困难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要做到,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这让我有感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培养感情、激发热情、谋划事业。不管是我们的五个一流的创建活动还是平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我深入调査,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根据上级政策,落实为群众感谢、领导夸赞的惠民之举,各方面都要身先士卒、勇作表率。红旗渠修建时,修渠民工每日的工作量都是由领导干部做过以后才定。红旗渠投资近亿却未发生一起贪污事件,修渠10年,未曾因为饥饿死过一个修渠民工。林县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不谋私利。

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看到领导干部与我们一同深入一线,共吃工作餐,亲自到各项生产去监督进度,深入基层走访调查。这些正是心系群众的真实体现,是我们水文人永远都值得肯定和继承的闪光点。一方面是共启愿景,号召群众。这里说的不是画饼,光看不能吃,而是带给大家真正能受用的利益。毛泽东曾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就像我们工会组织,上下一心,一直在为职工谋福利,给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定时搞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节日给职工发点慰问品等等,职工看的到,摸得着,就会有干劲接着努力,得到了就会更有干劲更加努力!

三是发扬钉钉子精神。这让我联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九讲说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红旗渠修建时,有很多困难,诸备金只有300万元,储备粮只有3000万斤,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只有28人,还面对着灾害。可是经过调查,林县人民渴望修渠,本着执政为民的原则,县委決定,修!修渠中,面对前面的决定错误,县委召开盘阳会议,勇于承认错误,订正修渠方案;面对国家百日修整的指示,修渠民工组建青年团坚持修渠;面对调查组的质疑,杨贵坚定意见,不放弃。修成后,50年来,红旗渠依然灌溉着林县大地,离不开红旗渠的领头人杨贵,也离不开林县各届政府对红旗渠的不断维护。政贵有恒,一张好的蓝图就必须要一干到底。联想到咱们的“五个一流”创建活动,那就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要为其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为广东水文的现代化努力奋斗。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2

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祈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但是正如马克斯提到,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虽然没有让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这16字精神,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曾经是中国人的血管流淌着汗水与热血;红旗渠精神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自信的人会恐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红旗渠精神不正是一套中国人能找到的最合适不过的生存法则吗?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是否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为标准。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就可以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同样,任何错误都是不利于人民、不利于党的事业的。执行上级指示,要把坚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会无往而不胜。

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前进。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3

自1949年建国以来,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最美的书记。他们中,原林县县委书记、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荒山绿,头发白全国敬业奉献榜样杨善洲、新时代县委书记榜样王伯祥……

古有都江堰,现有红旗渠,古有李冰,现有杨贵。红旗渠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现代第八大奇迹。这只是开创人类奇迹,当然这只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利益。

但是,这并不简单,只是给人们带来利益的水中工程,红旗渠,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我完善的真实写照。往前走,看不见头;往后走,看不见尾巴;抬起头,是陡峭的石墙;俯首,是无尽的深渊;脚下清澈的水。这正是被称为人造天河的红旗渠。

挖地尽石,挖井无泉。林县志上只写了八个字,写了当地人追求水果的悲惨记忆。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作为县委书记的杨贵下定决心说:无法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我杨贵一生不离开林县!

杨贵先士兵,遇到危险领先,带领平民开创幸福的未来。在杨贵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拧成绳子。10年来,遇到山洞,遇到沟桥,1969年7月支渠辅助工程全面完成,无论如何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1个渡口,挖掘211个隧道,建设各种建筑12408个,挖掘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修通后,林县全县摆脱缺水困境!

毛主席对兴修水利的杨贵赞不绝口。周总理称赞红旗渠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长期新鲜,永远不会过时。

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篇14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部署,我于6月5日—7日带领全区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赴河南省xx市学习红旗渠精神,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观看了话剧《红旗渠》,听取了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等,我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在思想上获得很大收获。

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林县人在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带领下,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xx的悬崖峭壁上修成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彻底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xx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学习参观中,我的心灵接受了红旗渠精神的洗礼,也从中体会到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是心中有民、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老百姓为什么能凝聚在共产党周围,就是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杨贵书记和班子抓住了缺水根本问题和群众引水实现祖辈梦想的愿望,所以一呼百应。

二是自力更生、勇于担当的务实精神。这样前无古人的一项巨大工程,凭一县之力,县委硬是把这副千钧重担挑起来,这需要特别大的眼光、勇气和意志。如果林县把希望放在别人支援、上级帮助上,十有八九是不会成功反而会得到很多白眼。当时整个国家都处在困难时期,得到各方面帮助并不多。但是林县人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在县委的坚强带领下,自力更生,团结战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建成被称为中国奇迹的红旗渠。

三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杨贵书记带领县委一班人长期走村驻户,踏遍群山沟壑,向群众学习经验和寻找办法,制定可行方案。这是毛泽东时代最倡导的干部作风,集体办事讲究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工作作风很深入,密切联系群众等好习惯对做好领导工作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坚强作风。群众是讲实际的,不仅看干部怎么说,更看干部怎么做。红旗渠工程动工伊始,杨贵书记和李贵县长带头上工地、战太行,极大鼓舞了群众的建设热情,以致于当地流行这么一句话:两贵前头走,群众有劲头。杨贵书记不仅要求干部上工地,还规定干部要“工作高标准、生活低标准”。有个数据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民工每天补给粮食1.8斤,干部每天补给粮食只有1.2斤。他们和群众吃一样的饭而伙食量比群众少、任务量比群众大。细致的账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明细可查,没有发生任何腐败浪费现象。这样的作为让人无比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