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本草纲目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17

本草纲目读后感汇集。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该如何入手去写呢?在我们阅读作品时,实际上也是我们在与作者进行灵魂的沟通。 阅读过程中,写读后感是反思、总结和归纳的必要手段,接下来您可能需要中学范文网为您整理的“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篇1

若说中国古代医药方面的著作,当首推《本草纲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的成就,首先在药物的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采用了“析族区类,振刚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果、菜、谷、木等五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六部。

此外还有服器部。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方法已经被转移到自然进化系统中。

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特别是,植物的科学分类比瑞典分类学专家林奈早200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化学史上,它记录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同时介绍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操作方法在现代化学中的应用。

不仅如此,《本草纲目》还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一些药物的疗效作了进一步的描述。

这本书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除了大量的附录、方及和病历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更令人钦佩的是,这本书不仅是药理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也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然科学著作。这本书内容广泛,在生物学、化学、天文、地理学、地质学、矿业乃至历史上都有一定的贡献。比如,李时珍在书中曾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此外,李时珍从元气化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了阴阳、五行超越、五行的相互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1、 人能征服自然的结论,体现了传统哲学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无怪乎李建元在《进本草纲目疏》中称赞:“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这样一部巨著,作者李时珍的付出自是令人高山仰止。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四川名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1岁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

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精美。一部《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非议,而以拯救苍生为怀,以编撰药典为志更是令人感怀追忆。是以,1956年郭沫若为其题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

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读后感 篇2

《本草纲目》观后感


《本草纲目》是一部以医药学为主题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李时中。这部书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在我国历史上无与伦比,被誉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百科全书。由于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和全面系统的内容,使其成为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里程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读者。


《本草纲目》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内容翔实而广泛。李时中通过对各种动植物的描述和分类,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草药的产地、形态、味道、功效等方面的信息。书中收录了365种动物和1,892种植物,涵盖了人类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如发热、感冒、消化不良等。这些丰富而详尽的内容使得《本草纲目》成为了人们在治疗疾病时的指南,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医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还被《本草纲目》中的多样性所震撼。这部书不仅仅对于医药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还融入了其他领域的学科内容,如天文学、地理学等。这样的综合性使得《本草纲目》在当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学科体系,不仅仅对医学界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全面性的特征使得《本草纲目》在医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我国医学崛起的重要指导。


除此之外,我还被《本草纲目》中的体例所吸引。李时中在书中使用了系统化的方法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使得书籍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通过这种简洁而明确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与自己关心和需要了解的内容,并得到满意的答案,不必翻阅漫长的文章。这种体例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同时也让书籍更加易于保存和传承,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小编认为,《本草纲目》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当时的医学知识,为后人的学术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为我国医学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部巨著的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是无可替代的,为后代的学者和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人们的医药知识和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医学传统和文化。

本草纲目读后感 篇3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之一,书中收录了大量有关草药植物及其药理的知识,对于了解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和中国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前不久,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本草纲目》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对于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和敬畏。以下将从历史、文化、医学等方面对《本草纲目》这部作品进行观后感的详细阐述。


本片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更好地还原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医学一直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本草纲目》作为医学理论宝库之一,对于了解和研究古代医学有着巨大的价值。影片中详细而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医学家采集草药的过程,他们勤勉地探索草药的属性和功效,不畏艰辛地为人类的健康付出。这让我对古代医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感钦佩。


本片以《本草纲目》作为主题,不仅仅是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历史发展,更是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中国古代人视自然为己任,将草木山川视为生命的源泉,对大自然万物的感激和敬畏溢于言表。在《本草纲目》这部作品中,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态度和对宇宙深邃的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思想。在观影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中所散发出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本片通过展示草药的药理知识,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学问。中医药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学科,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为世界所称道。《本草纲目》中描述了大量的草药植物及其功效,对于不熟悉中医药的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观看这部影片,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医药的珍贵,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编认为,《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和医学内涵的作品。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享受了电影带来的艺术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了解和认识。本片以细腻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向观众展现了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和崇尚和谐的思想,展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价值。我相信,这部作品的出现,必将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必将让更多人对中医药学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本草纲目读后感 篇4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方面的巨著,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所著,共30卷,收录了大量的天然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功效、配伍等详细内容。这本书在中国古代医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普通人,读完《本草纲目》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叹服于古代医学家们所做的努力。他们以一种极其科学的方法去记录植物、草药,从而发现了很多药用的天然植物,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许多我们平常听说的中药,例如人参、黄芪、川芎、当归等等,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详细的介绍。对于我来说,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药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在这些药材的介绍中,不仅仅是说明了它们的功效和用法,还涉及到它们生长环境、采摘方法、切片规格,以及配伍如何搭配等方面,让人看到古代医学家对药材的挖掘和使用实践的严谨态度。

书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描写,例如书中提到女子的乳汁可以治疗孩子的疝气,而女人要避免过食辛辣和生冷的食物以防止汁液不足。这样的描述让人们不仅了解到这个病症及治疗方法,还能想象出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姿态。

阅读《本草纲目》,还让我明白了中医与西医在诊疗方法上的差异。中医治疗注重整体性,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西医注重的则是药物的直接作用,以及疗效的验证。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就有了不同的诊疗方式和思路,这让我更尊重并理解了中医的价值与重要性。

总体来说,通过《本草纲目》的阅读,我深刻意识到了中医药治疗的卓越性与价值。同时,我也痛感到了时间的恒久不变,伟大的文化遗产象更像温暖的日光,长久的、无穷无尽的照耀着人们,永不消逝。

本草纲目读后感 篇5

闲读古代医书,知道古人认为可以入药的物件,并非只有草,还有其他东西。比如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包括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其中“草部”内容最多,所以沿袭旧制,仍以“本草”命名。

本文按下诸部不表,单说《本草纲目·人部》,说的是与人相关的可以入药的物件。李时珍列出37种,有乱发、头垢、耳塞、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人骨、眼泪、人汗、人精、人胆、人肉、人血、木乃伊等。用它们构成284个医方。

细观原文,李时珍写“人部”十分谨慎。因为以人的物件为人治病,本质上已经陷入“吃人而救人”的悖论。所以他开篇以前辈《神农本草》为例,其中用人的物件入药,只收一种“髲发”,指从人头上剪下的头发。可见在“神农”心目中,人的物件是有别于其他东西的。但“后世方伎之士,至于骨、肉、胆、血,咸称为药,甚哉不仁也。”那么,李时珍为什么还要写“人部”呢?因为《本草纲目》旨在集前人之大成,凡是前人记过的医方都要收入,即使是不良医案也要记录,但一定要加以说明。

比如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人肉可以治疗一种叫做“瘵疾”的病。结果有人得了此病,纷纷根据陈书记述,割股割肝。李时珍叹道:“陈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而归咎陈氏,所以罪其笔之于书,而不立言以破惑也,本草可轻言哉?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基于此,李时珍为“人部”设定收录原则:他认为无害于道义的医案,会详细记述;“残忍邪秽”的医案,要作为附录,省略记述,还要说明自己的态度。

那么,什么东西无害于道义呢?比如人屎,还有小儿胎屎、粪清、蜣螂推入土中的粪球等,在《本草纲目》中都是良药,可以解诸毒,封疔肿,治伤寒热毒等。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听说一位名人生病,西医救治,好药用得太多,搞得菌群紊乱,腹泻不止。西医没有了办法。病人的儿子只好去请教中医。一位老中医说,办法是有的,只需要取人粪便,最好使用亲人粪便,炒成粉状,用水送服,就可以止住腹泻。后来用儿子的粪便,真的救了老爸一命。

说到“用儿子的粪便治病”,听起来有些荒谬。其实中医神秘之处很多,一时说不清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时下古装戏中演绎“滴血认亲”,说亲生父子的血可以相融云云。类似的方法,《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父之白骨,唯亲生子刺血沥之即渗入。”此类记载鱼龙混杂,大多找不到科学根据,何况它们也不属于科学系统。

由此想到,如今生命科学进步,运用血缘关系治病的事情越来越多。与中医中相关医案比照,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再如李时珍记载:人尿、人胞、胞衣水、初生脐带、妇人月水等,都可以入药。其依据除了经验与类比,再无说明。今人看到这些,往往大呼恶心、搞笑。但近年来,人们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已经从这些物件中提取许多有价值的成分,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到主题。用人的物件入药,什么东西有害于道义呢?李时珍认为,靠残害人的生命制造药物,是最大的不仁不义。为此,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讲述一个故事:“江伯儿母病,割胁肉以进。不愈,祈于神,欲杀子以谢神。母愈,遂杀其三岁子。事闻太祖皇帝,怒其绝伦灭理,仗而配之。”这段记载,类似于今日依然流传的《二十四孝》中“救母埋儿”故事,只是记述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人骨”条目下,李时珍记述前人医方的同时,坚决反对用人骨治病。他说,狗都不吃狗的骨头,人却吃人的骨头,可以吗?《酉阳杂俎》写道:一个军士胫骨碎了,医生张七政将碎骨取了出来,军士的患处很快痊愈。但两年后患处又疼痛,他问张七政原因。张说:“因为取出的碎骨受寒,你把它放在哪里了?”军士在床下找到碎骨,用水洗干净,再用棉布包好,军士就不痛了。李时珍点评:“气之相应如此,熟谓枯骨无知呼?仁者当悟矣。”

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引陶九成《南阳辍耕录》写道:“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在“人胆”条目下,李时珍说,有些残忍的武夫,杀人取胆,放入酒中饮服,认为可以让人更勇猛。“是乃军中谬术,君子不为也。”

读中医故事,深感中国古代文化之深不可测,绝不是唯心与唯物、科学与迷信等几个条幅可以轻易涵盖掉的。由此也想到前些天,一位叙利亚反对派士兵,站在镜头前咬噬政府军死者心脏,引起世界轰动。这是人心不古、人心复古,还是古今一理、天下一理呢?我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