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天龙八部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01

天龙八部读后感(实用13篇)。

为您推荐的“天龙八部读后感”,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能从中收获古人的智慧。光阅读完作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将所阅读后的理解与感受写下来,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所感所想呢?为了不漏掉重要信息建议您把本网页链接收藏起来!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

我沉默不语。书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奇遇叠生的,给人以无边的遐想空间和广阔的思考空间。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又岂能等同于书?不,我想书中定是有一番流离于现实之外梦想之内的风景,才得以长久地吸引住众多的目光。好书百看不厌,坏书不值一看;小书看过则忘,大书看则不透,令人辗转反侧。在书的世界里徘徊,我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该为哪种书而倾倒,于是盲目追随着大书的那种笔下有千军万马的恢弘气概,自己也品读了一番。但看过,并不代表读懂;读懂,并不代表领悟;就如拿得起,并不一定放得下一样。我陷入了对书的思考的迷惘与困惑之中了。

既是书,必有悲有喜,人物有聚有散,有悲欢离合之喜怒哀乐。悲剧,令人肝肠寸断;喜剧,令人啼笑皆非,却终究只是个笑料。而悲剧在更能打动人,更具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显示着更为深刻的问题:多年纷争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排异令置身其间的英雄进退维谷,如乔峰;不合理的道德给人们情感上的禁锢与抑郁,如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或许是我不大适合读悲剧,那份敏感脆弱竟经不起悲剧结尾的那份凄美。每读到此,我都会觉得心痛。

人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不向往悲剧,却又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为之震撼。为何?因为我们都是有灵魂的人。然而终究不是我所愿。我想作为意志坚强的天蝎也不会如此柔弱吧?没办法,我想,在我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之前,还是远离悲剧的好。我可不想为其所累。

不看悲剧,因为我悟不透悲剧。

不看悲剧,因为我不愿成为一个悲剧。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2

天龙八部读后感1500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两句话,一个江湖。一人,一纸,执笔作剑,泼墨勾勒人心善恶,世事变迁。金庸先生的江湖,有尔虞我诈的骗局,有舍身相救的大义,更有虽千万人,吾往矣豪迈荡气。在这部部经典之中,《天龙八部》却讲述了这么一段与众不同的峥嵘岁月。

《天龙八部》的名字取自佛经,寓意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相比起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说,《天龙八部》勾勒的是一幅更加绚丽宏伟,波澜起伏的史诗故事。

陈世骧先生1966年致金庸的一封书信写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八个字,奠定了小说浓厚的悲剧色彩。段誉的痴情相随,阿朱的意外离世,乔峰为民自毁……字里行间民族大义和儿女情长回荡在这段峥嵘岁月。

金庸小说里人物的塑造放在今时,仍是中国文坛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金庸先生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段誉,作为这部小说的三个主角之一,他几乎贯穿了全篇小说,一个人,一段人生,在江湖上划下了浓厚的一笔。

段誉前半生被情所困,为情所伤,却依然痴情追随自己心爱之人。有人常说,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出美丽的果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忍不住去欣赏那美丽的花蕾。段誉的故事,永远少不了女人。他像是上天的宠儿,无论何处都少不了红颜的陪伴。段誉与王语嫣的相遇,是缘分,也是一道无解的题,情到深处,伤得更深。段誉知道,王语嫣的心中早已有了慕容复,但知道又如何,不知又如何,那一瞥后,纵使千山万水也甘愿相随。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对于段誉前半生的评价,一个痴字,便足矣。被情戏了大半生,终走出心魔,担当起身为王子的责任,王语嫣也离开了段誉,回到了发疯的慕容复身边。(网传的最初版本的《天龙八部》)

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对于段誉与王语嫣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谢幕。不必去惋惜,段誉伴在王语嫣身后走过的那段风花岁月,已经是他们,和我们最好的回忆。

说来可笑,一个身怀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的人,却仍会被情所伤。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刀光剑影的江湖最厉害的暗器,或许从来不是什么生死符,玉蜂针……一个情字,足以生不如死。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芸芸众生,大千万物,终究还是逃不开情字所困。

如果说段誉写出了世上绝美的诗,那么乔峰便是谱出了最悲壮的曲。

《天龙八部》之所以称为金庸小说悲剧之最,更是因为乔峰的存在。细数金庸笔下的个个故事,若是乔峰算得上是悲剧人物第二,那我觉得没有第一。犹记得乔峰是以段誉的视角初次登场的。

段誉心里暗暗喝了声彩: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对于乔峰,我觉得段誉这一句,是对乔峰最好的概括。乔峰一生可谓坎坷曲折,身为丐帮帮主,他的武功造诣放在当时几乎无人可敌。奈何造化弄人,在他最是风光无限之时,他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不久后,他的恩师和父母被杀,而他被冤枉为凶手。为了寻求真相的他,放弃了丐帮帮主的位置,独自闯荡江湖。

在乔峰故事里,阿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抹去的存在。乔峰的心在这片险恶的江湖飘荡了一生,阿朱的出现,像是给了这颗四处游荡的心一个安处。这也是乔峰第一次找到了依靠,两人在朝夕暮处中产生情愫,立下塞上牛羊之约。

奈何造化弄人,乔峰误杀了阿朱。于乔峰想来从此在这乱世之中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休息的港口了。乔峰叱诧江湖一世,为了辽国与中原两国的和平,断箭自毁。

纵观乔峰一生,他坚强,却不缺柔情;他重情重义,而又心系苍生。金庸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太过于完美。他的人生活得太累了,世界连阿朱这个仅有的温暖都不留给他。世界不喜欢乔峰,但他却用尽生命去爱这个世界。

金庸先生留下的是一本书,一个江湖;是一段佳话,一个悲剧:亦或是一句诗,一首曲……无论如何,《天龙八部》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感动。从《飞狐外传》到《鸳鸯刀》跨越了千年的岁月,带我们去到了另一片不同的世界。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3

以前读过金庸和古龙的一些小说,对金庸先生的小说感受一般,对古龙先生的小说却大为喜爱,尤其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探花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折服,从此偏心古龙尤甚。

于我看来,金庸和古龙,正如行书与草书。金庸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若似行书,虽也灵活变通,但仍可一眼看出个大概。而其故事便是人物的各种爱恨情仇相交织,线索分明,却又层层叠叠,如行书,笔笔气势相贯连,最后造成一个不可避免的或悲或喜的结局,读罢给人一种大局感,仿若在漆黑的夜晚里,站在城市的最高处,望着熙熙攘攘的人世,却欲语无言。

而古龙笔下的人物,个性复杂,内心多矛盾,若似草书,谁也不知这一笔要拐到哪里去,或者下一笔又从哪里冒出来。其故事多由人物各种奇怪的性格癖好向前一步步推进、发展。其间,古龙更将自己的诸多人生感悟赋予到一个个人物中,让人感触良多。

个人觉得,金庸更多的是探讨人世中的命运,而古龙更多的却是追寻各种不同的人性,二者谁优谁劣,现下却是判别不清了。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4

天龙八部读后感

天龙八部读后感(一)

《西游记》的结尾,收集了**,成就了功德。小白龙被命名为八段天龙。看《天龙八部》书序,才知道大概意思,各种各样,性格各异,甚至奇形怪状的人,奇异的事件。总之,人生百态吧,艺术化的,夸大的百态。

这个算是解题。

《天龙八部》的故事情节精巧离奇、引人入胜,人物脉络庞杂而又各具特色,气势恢宏,反映了作者眼中江湖的横断面。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事,通过拜把子三兄弟,以及慕容波、萧远山的野心、怨恨和感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读完后,感觉到故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畅快淋漓。

个人觉得,这本书应该是金庸着作中水平最高的一部(比射雕之厚重略有不及),很多如能说鹿鼎记是最好的一部,但个人不太喜欢韦小宝,故感觉有一些不一样。

这本书涉及的是历史背景,而不是历史。它主要运用当时的政治模是来帮助构建情节,使故事更具可读性和逻辑性。

关于佛教的东西,书里说了很多。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武侠**,里面总将和尚道士说得那么多呢。或者,武术不是普通人。他们基本上都是怪人或超人。和尚和道士往往是这样的人,不同于普通人。

还有一个原因是练武需要时间,这是这些人可以遇到的,或者是帮派;各种冒险、毒药、洞穴等也都是僧侣和道士可以接触到的。让他们拥有这些,看起来合理一些。

本书管理佛教知识,说了很多,比较印象深的是,人生三恶:贪、嗔、痴。三恶的含义。

确实,人生能够戒除三恶,肯定成了佛。还有心魔的问题,不然怎么解释段誉对王语嫣的态度,其实也很明白。你曾经非常崇拜的明星是什么感觉,或者恭喜段誉。还有就是出家人的要遵从的几大戒律:

杀、盗、淫、妄、酒。

这是一个总体的感觉。

天龙八部读后感(二)

今天,我复习了天龙八部作品。香港版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他们符合原著,演员的演技也不错。

题目**于经中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非人类的世界。

萧峰的经历充满了悲剧。随着信的发布,他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是一个野蛮人契丹。丐帮帮主的名声一落千丈。在找出真相的过程中也那么不顺,自己遭到误会和不理解,心灰意冷。在他最郁闷的时候,江南出现了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朱某,他一生的挚爱,与他共度了最难忘的时光。

原本许下承诺,报完仇就去大漠放牧,永不回中原,将会多么美好,多么温馨。可是为什么,命运就那么不济,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伤了阿朱,阿朱伤了,不会再回来了。他也伤了,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

尽管他以前受了冤枉,但他身边有一个朱。但现在,知己永远离开了他。塞上牛羊空许约,这对他太残忍了。他恨不得随她而去,可是他大仇未报,还要完成阿朱的遗嘱:

照顾阿紫。

于是,他继续他的命运。他发现了带头大哥是他的父亲,他发现了宋人对待契丹俘虏一样残忍,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一片灰暗,他最后维护了辽宋的和平,他威胁了辽国皇上,自认为大逆不道,无颜存活于世间。阿朱已死,他以无所牵挂,他选择终了生命。

然而,离开这个让他崩溃和绝望的世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萧峰,悲剧英雄。在了解了萧峰之后,我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恨日本,就像宋人恨契丹人残忍野蛮一样,但残酷的军国里也有仁、义、善,就像萧峰一样。

两国的斗争不能与两国人民的关系相比。

段誉,大理世子,多少人羡慕的光环。还托他爹的服,有了那么多喜欢他的妹妹。但在故事的结尾,如果他想和语嫣在一起,他必须承认自己是第一个恶棍的儿子。

在新版《天龙八部》中,他并没有和王语嫣走到一起。金庸先生是不是觉得段誉以前的命运太好了。

他几个妹妹里,我最喜欢木婉清。钟灵太萝莉,很可爱,但感觉傻傻的。王语嫣似乎少了点个性。

木婉清,像极了她母亲,冰冷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内心,一心一意对段誉,义无反顾为他送死。我喜欢月亮镜子里的云焕。柯南警探喜欢格里塞利。似乎我喜欢一些孤独的人。嗯,他们是冷静和理性的。

虚竹,一个原本很虔诚的和尚,只想念佛行善。机缘巧合之下修得高强武功,成为西夏驸马。可是他被迫无奈地犯下憎规,内心自责不已。

作为孤儿,他终于有一天于亲生父母相认,亲生父亲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却没有认他的方丈玄慈,而母亲是第二恶人。一家团圆的时刻,竟与双亲离去,不到两个时辰。从天上高兴起来,从此刻回来,这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

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这三个人中,我最喜欢萧峰。沧海桑田,尽显英雄主义。他是困难时期的英雄。他活在每个人的心里。

三个主角,多种命运,多种悲伤,众生都在受苦。六道轮回,众生之中,唯人最苦。好自为之。

生命中会发生很多事,我们不能控制,我们能做的只有调整好自己,即使很不顺,也要像萧峰一样,问心无愧,活出自己的精彩。

天龙八部读后感(三)

今天,8月20日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天龙八部》。断断续续地,我花了整整两个月。

心里面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变幻,如同海浪般起起伏伏,时而笑出声来,时而泪溢眼角。

曾以为一个从未读过武侠**的女孩子,定与武侠无缘,无料巧合之下捧起天龙八部,便如陷入沼泽,坠入深谷,再难自拔。这么大的吸引力,我自己也不曾想到。我明白了,真正牵动人心的**,不是有什么优美的语言,而是有起伏波折的情节,有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有处事的方式和警醒,能让读者亲身参与其中,为那些人物倾倒,担忧,喝彩

不怕人笑话,我看书看得之深,往往倏地想起好几页之前的一个情节中的词语或字眼有些遗忘,便要翻过去看一眼才能罢休,不知道是着了魔,还是强迫症,嘿嘿,谁知道呢;有时不顾身旁是否有人,便琢磨起凌波微步来,更甚试着走走,当真好笑吧;更有时,会找找所谓的膻中穴,找找自己手指上的少商穴,心想可否试一下六脉神剑;对书中说的内力深厚之人便会听得清小声耳语,也是深信不疑;对段誉和萧峰的喜欢更是不由分说

在读的过程中,曾暗暗想过列一张恶人表,排一下我认为的那些恶人究竟谁更坏些,可是当今天全部读完之时,才发觉当真没有那个必要了。心口一酸,便想起原来下手残忍的南海鳄神却为了保护**段誉而死;对婴儿毫不留情的叶二娘年轻时却经历了那么心酸的一段情史;表面正人君子实则欲吞并天下武功秘籍的鸠摩智最终武功尽废,一心向善,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至于天山童姥的生死符虽**毒辣,但从他对虚竹真诚相待的情分来看,本就不是恶人,再看他一生的情感都为无崖子而存,到头来却无丝毫回报,不免心生悲悯之情。像小康,全冠清,丁春秋,慕容复这等我曾恨之入骨之人,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便也释然不究了。

一切既因欲望和误会而起,也就没那么多过错与不过之分了。

这之中有多少人为了情生,又为了情死。阿朱为了生父之情,为了萧峰之爱,不吝自毁幸福,被萧峰错误地打死;萧峰为了阿朱之情,终身不娶,一心照顾小恶毒阿紫,却又为了契丹的国家之情,脱困助宋之后自刎而死阿紫一身戾气被乔峰化去后,她对乔峰的依恋,喜爱之情却又让她不惜释放毒箭以求终身侍候萧峰,又不惜自毁双目以求清清静静的陪萧峰一同西去;游坦之对阿紫的爱恋之情更让他甘愿做纸鸢,当铁丑,捉冰蚕,献双目,却最终得不到心上人的感激和认同,也追随了阿紫西归;那秦红棉,甘宝宝,刀白凤,阮星竹,康敏,王夫人哪一个对段正淳不是恨之切切,却又一往情深呢,因爱生恨,又因爱生悲,只是这镇南王,和他深爱的六个女子竟又同一个下场,不同的出身,却同一样薄命。有权利,有金钱,有美貌却更有何用,一切因情而起,也因情而断,罢了,罢了!

天山童姥,李秋水为了无崖子之情竟同门师姐妹自相残杀;叶三娘为了玄慈之情宁死不吐真相;段誉为了王语嫣之情,一路上刀山下火海,误打误撞竟成顶尖高手,宅心仁厚不通世务的他和王语嫣终结成神仙眷侣;虚竹子也误打误撞成了灵鹫宫主人,逍遥派掌门,内力与段誉一般无可匹敌,再续梦郎与梦姑的美梦。当真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想不到小康会蓄意加害马大元,诬陷萧峰;想不到萧远山还活着,最终得遇神僧,一心向佛;想不到虚竹子是玄慈方丈和叶三娘的儿子;想不到木婉清,钟灵,阿朱,阿紫,王语嫣都是段正淳的女儿,而段誉却是段延庆的儿子。一切的不可思议,一切的错综偶然,结成了一个又一个误会谜团,促成了一段一段又欲望之旅,酿成了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

当真如那句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啊。人生百态,又怎说不是如此呢!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5

乔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小时候看过李若彤,古天乐版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当时想,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好了,甚至萌发了当侠女的念头。长大后,知道《神雕侠侣》是由金庸的小说改编的,在高二的语文读本上我发现我很喜欢的武侠电视剧《天龙八部》居然也是他写的。在我细细阅读过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后,不禁为之赞叹,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开阔的视界,才能写出这么一部包含了众多朝代恩怨历史,多个性格迥异或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的规模宏大的小说。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也正是他对佛学研究最痴迷的时期。而《天龙八部》整部书对佛学推崇的境地也相当之高。

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乔峰虽非佛教徒,但师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师门下,也可说是少林弟子;段誉从一出场就是一个厌于学武,痴迷佛学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众人皆知大理国乃是佛教国家,历代帝王多有出家为僧者,而段誉本人也对佛学颇有研究;虚竹本就是个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少林寺吃斋念佛,终老一生。尽管后来命运安排,不得不回归红尘,还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领,但心却始终是一个小沙弥的心。

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故事的,自然离不开人物。金庸小说摆脱了旧武侠小说中人物概念化、类型化的缺陷,力求使人物血肉饱满,各具特色。在《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刚烈侠义,虚竹的忠厚慈悲,阿朱的温柔善良,阿紫的自私狠毒等等,数十个人物个性迥异,具有十分强烈的形象冲击力。

《天龙八部》可谓是金庸的颠峰之作,主人公乔峰,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困厄,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没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在“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这一回,他的绝世武功与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我,也就是说,只有看完这一章,才能领略到小说和电视剧的不同魅力。小说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是迷人的。

《天龙八部》中,我最中意的人物就是乔峰,可以说他是金庸作品中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粗中有细,宽容又坚持原则的人。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性格逐渐展开:

为人处事的重于信义,报杀父之仇时的智勇双全,对阿朱的侠骨柔肠,照顾阿紫时的心思细密,直至最后的铁骨丹心。他与过境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义”者,但却少了积分木讷,多了几分机制与灵便,他与杨过均为性情中人,但却少了几分滥情与不拘,多了几分沉稳和庄重。他和张无忌同为绝顶高手,但较之少了几分优柔寡断,多了几分干练与成熟。

我认为他是金庸笔下最光辉的男性形象,与段誉相比,多了几分担当与顾全大局,与虚竹相比,多了几分豪放与不拘。

然而乔峰是个悲剧人物。悲剧人物是伟大的英雄。他有能力做任何事,但他无法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小说最后阿朱眼睛瞎了抱着乔峰跳崖那一幕真是悲壮。

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

著名作家倪匡对《天龙八部》的点评:《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

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

乔峰是浪中最大的。有些人认为他的出生是个错误。其实,文章中最无奈的是,原来追乔峰父母的大哥,由于对形势的误判,导致乔峰在江湖上风起云涌,把江湖变成了一个复仇的世界,成为他父母的复仇。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有些错误永远不会被原谅,有些错误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因为人生会因为第一次错误而改变。

乔峰是一个前所未见,再也没有回来过的英雄。他也是个错误的终结者。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6

《天龙八部》(第五卷)书评

如果按照纯粹的武侠小说来评价,《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里最好的一部。(《鹿鼎记》显然是最好的金庸小说,但已经不是纯粹的武侠小说了。)

好在哪里?分四点说:

1.武功

论武功,天龙是最厉害的!逍遥派有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又名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大理段氏有六脉神剑、一阳指、枯禅;吐蕃有火焰刀;少林寺有易筋经、七十二绝技……以至于降龙廿八掌在这里都不算什么,而像打狗棒法这样武功都排不上名次。而且这里面的人物都厉害到魔幻的水平,有一个排名:一僧(扫地僧)二挂(虚竹、段誉)三老(无崖子、童姥、李秋水)四绝(萧峰、鸠摩智、萧远山、慕容博)五王(段延庆、丁春秋、枯荣大师、慕容复、游坦之)。这样的武功,这样的人物,是其他所有金庸武侠难以望其项背的,简直堪称武侠天团。

当然,也只有在这部小说的后记里,金庸会大费唇舌解释了一番武侠小说在艺术创作上就允许脱离现实的,举了N个例子佐证,包括《逍遥游》、《长恨歌》、《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苏轼用红色画竹子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谁会把这些武功当真呢?在这个问题上,谁较真儿谁有病!

2.侠义

如果说萧峰是金庸武侠里最大的英雄,我想没有人会反对吧。他的快意恩仇、豪气干云超过胡一刀,他的侠肝义胆、为国为民超过郭靖,他没有张无忌的优柔寡断、没有令狐冲的自怨自艾、没有杨过的偏激狭隘,然而他却有这些人物都不具备的悲情!

一出场就面临身世之谜,众叛亲离;一路寻仇却无处可寻,徒增杀戮;遇见一个真爱的女子,却死于自己之手;终于弄清楚了身世,却又背负起胡汉恩仇。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起码在立场上是明确的,萧峰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却不知道究竟该站在谁的立场,忠于契丹就必定要背叛宋朝,对中原的兄弟讲信义就必定要对结义的契丹皇帝背信弃义。这个两难的境地,让萧峰不得不以死来谢幕,也让萧峰在侠义的境界上超越了其他金庸武侠里的人物。

3.境界

下面就说说境界,这个境界,既是萧峰的境界,也是金庸武侠创作的境界。最初的《书剑恩仇录》,立场很浅显,就是汉人的立场;《射雕英雄传》开始注意到金人、蒙古人的立场,然而还是以汉人为主;《笑傲江湖》把正邪的立场打破,算是一个重大突破;到了《天龙八部》,彻底打破民族和历史的局限性,宋朝也好,契丹也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谁也不是绝对正义的。

另一个境界,是佛学的境界。《天龙八部》从题目到内容,几乎无处不是佛学,每个人都在修行。

第五卷给了每个人该有的结局。玄慈背负着带头大哥沉重的包袱,背负着与叶二娘的孽缘,最终接受杖责、走向涅槃;萧远山、慕容博斗了一辈子,最终皈依佛门;鸠摩智武功全失之后,终于明心见性,回归正途;段誉历尽悲欢,终于放下对王语嫣的执念,心魔终除;慕容复在自己的幻想中,终于“复国”;王语嫣最终回到慕容复的身边,归于平静;虚竹放下了当不成和尚的执念,反而离大彻大悟更加近了;萧峰用死亡完成了他悲情英雄的使命。

4.艺术

说说这部书的艺术性,仅谈一点:回目。这部书共五卷五十回,金庸创造性的用个五首词来做回目,分别是:

第一卷:少年游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璧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

第二卷:苏幕遮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第三卷:破阵子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第四卷:洞仙歌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谁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胡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第五卷:水龙吟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暗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且不说这种形式的创新性是空前的,单就每首词而言,都十分工整,而且词的内容和故事的情节都能一一对应。更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每首词的词牌名都和这卷书的主要内容相符。比如:第一卷“少年游”,正是讲述少年公子段誉初涉江湖;第二卷“苏慕遮”,取姑苏慕容在江湖上神秘莫测之意;第三卷“破阵子”,萧峰被迫远走漠北,帮助辽主耶律洪基大破叛军铁阵;第四卷“洞仙歌”,虚竹在无崖子的洞中得传神功,在西夏王宫的冰窖中得遇梦姑;第五卷“水龙吟”,悲情英雄萧峰以一己之力教单于折箭,直如龙吟虎啸,气贯长虹。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7

从选择了《影视鉴赏》课之后,我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看看一些电影电视剧,我之前都没有好好的看完一部电视剧,现在有一些时间了,好好的看了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好好的体会和欣赏一些电影电视剧,虽然自己很喜欢看电影和电视,但由于时间和各个方面的原因,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做得好,现在我就将我看的一些电影和电视剧谈谈我的观后感。在我看的电影电视剧中,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是《天龙八部》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看完了金庸的武侠剧作《天龙八部》。真是感触良多,就说说《天龙八部》吧。《天龙八部》是金庸的经典之作,此书亦将武侠推上了巅峰。

金庸可以说是经天纬地之才,震古烁今之义,刻骨铭心之爱,集于一身。

可以说,具备上述一点,人便可扬名于世。

当上帝打开一扇门时,他也把门关上了。

看完了整部的天龙八部,那感觉,就是一个爽啊,也有点累啊,看到了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听多了江湖中的恩怨情仇,突然静下来,敲这些文字,恍如隔世。

电视剧亦是收广大观众的爱好,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当今社会,“利”字是第一个。为了利益,不顾兄弟情谊,有很多人都有父母的恩情。看看电影《灭门》就会了然于胸。

而《天龙八部》中乔峰,虚竹,段誉三个异性兄弟同富贵,共患难。乔峰(萧峰)都是大英雄,天生的侠义,感觉这个人很仗义了,除了为别人,生活没别的事业了,爱上阿朱,是患难见真情。他是一个讲义气的汉子,又那么执著,众人眼里自然成为了一个大英雄。

乔峰在辽代,生命垂危。此时,逍遥派掌门、七缈峰灵鹫宫主虚竹完全可以远离这件事,享受他的荣耀。但他们不顾一切,深入大辽营救义兄。其兄弟之情,天地可鉴。

影射出了当今社会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为了一点点利益,不惜出卖朋友,兄弟,甚至还有弑父的丧尽天良之人。很多人都很怀念古时的那种重情重义的情怀,所以对着重突出义字当先的《天龙八部》情有独钟。

第二,现代人羡慕古代崇高的爱情观。谈起《天龙八部》中的爱情,很多人都为段誉和王语嫣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感到欣慰。

但更多的人感叹乔峰和朱不能在一起。我想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才更喜欢《天龙八部》,因为这是一种美,一种凄凉的美,美得让人心痛,心酸。这种美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美。这种美是有些人说的(美是撕碎美丽的东西让人们看到)。

自古以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梁祝能几百年来广为流传,至今不衰。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在一起,最后化蝶双飞。

还有牛郎和织女。虽然它们是神话,但也能反映一些东西。我想如果他们能在一起很长时间,恐怕我们不知道历史上牛郎织女的故事。《水浒传》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原因是什么?

是那些珍视爱情和正义,分享生死的英雄,他们基本上都死了,死了。也许有人不会同意我的看法。但想想看。如果宋江带领梁山英雄到京都汴梁,并赢得了宋朝。

如果这样,《水浒传》还能是四大名著吗?恐怕能不能流传下来都是个问题。

在剧中段誉虽知王语嫣明花有主,却仍苦苦地痴恋着她,而且明知道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无足轻重。他愿意为王语嫣付出一切,而王语嫣只须要对他说一句话,甚至只是一个微笑,他就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他知道王语嫣心中只有她的表妹慕容复,所以慕容复是他的对手。

虽然慕容复武艺高强,但段誉贵为大理国国君,且大理段氏在武林中声明显赫,若段誉缠上慕容复,要找他的麻烦,只怕慕容复也受不起,可是段誉不但不和慕容复作对,反而为了王语嫣的幸福,力劝慕容复娶王语嫣为妻,而决心独自承担所有的相思之苦,在段誉的心中实在是关心王语嫣胜过关心自己。然而,慕容复却下定决心要当皇帝,不顾王语嫣对他的深情,最终逼得王语燕追随段誉。王语嫣也是个用情专一的好女子,她虽然明白段誉对她的痴情,可是在慕容复与她绝交之前,一直没把段誉放在心上,而是苦恋着他的表哥,直到慕容复抛弃她时,她才感受到段誉和慕容复对自己情义的深浅之分。

当她以身殉情,准备和段誉同葬井底时,却奇迹般地和段誉都安然无恙,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与段誉、王语嫣的故事相比,萧峰和阿朱、阿紫姐妹的恋情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萧峰在当丐帮帮主时,心以事业为重,未曾想过儿女私情,直到有人要处心积虑的谋害他,揭破他的契丹身世,又将杀父、杀母、杀师的种种罪大恶极的罪名都载在他头上,所有中原英豪群起围攻他时,却有一位温柔的阿朱姑娘,不管别人待萧峰如何,不管萧峰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在钦佩他、感激他、爱慕他,愿意生生世世陪着他。萧峰在最失意的时候,遇到了阿朱这样一位姑娘,这才感受到爱情的幸福,连仇恨之心也藏了许多,然而老天爷却不容他们幸福,而是安排下种种机关,终于让萧峰失手打死了阿朱,当萧峰向他的“仇人”推出了破惊天的仇恨的一掌后,却发现“仇人”忽然变成了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的情侣,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那一回书的题目叫做“塞上牛羊空许约”,一看便催人泪下。阿朱之所以扮成他父亲而去挨萧峰的一掌,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她和萧峰都以为她父亲是萧峰的大仇人,而主要的原因却是关心萧峰,怕萧峰打死段正淳后大理段氏大举报仇,萧峰抵挡不住。

她拿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俩家的和解,来换取萧峰的安全,她对萧峰的爱远远胜过爱她自己,爱她的父母。

阿紫目睹了萧峰失手打死阿朱后悲痛欲绝的神情,便认定了他是至情至性的男人,深深的地爱上了他,只可惜萧峰的心中只有阿朱,尽管阿朱已死。萧峰只把阿紫当作阿朱托孤的小姨子,一个顽劣胡闹的小孩子,至死没有明白阿紫对他的深情,是因为萧峰把自己的情全给了阿朱。但是阿紫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尽管游坦之不顾阿紫对他的百般折磨,对阿紫百依百顺,决不逊于段誉之于王语嫣,最后更不惜挖出自己的双眼,治好了阿紫的眼睛,但都没有得到阿紫对他的爱,只是因为阿紫把全部的爱给了萧峰,尽管萧峰没有收到。而书的结局更是令人热泪盈眶,不忍卒读,阿紫复又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还给了游坦之,以偿还他对自己的情谊,然后抱起萧峰的尸身迈向万丈深渊,游坦之更毫不犹豫地跟着阿紫跳了下去,终于三人同葬谷底,此三人虽然人品武功相差甚远,萧峰英雄豪杰,阿紫刁钻古怪,游坦之为人更不值得一提,但用情方面却是相同的。他们把爱情看得神圣纯洁,用情专一,一旦爱上了一个人,便至死不渝地相爱,不管那人是死是活,不管那人是否爱他,也不管还有别人苦苦的爱他。

虽然三人都很悲惨,但正是在悲剧的结局中,他们才体现出了自己在爱情中宝贵的美好品质。

阿朱为了不让所爱的人日后死于段家的六脉神剑而情愿一死,可惜她没有想过,以乔峰对她的感情,如果她死了,乔峰又岂能独活。其实电视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乔峰最后肯定得死。因为只有当他死了,我们才能体现古老的爱的观念。

看着那染满鲜血的白衣飘然而下,如花的笑脸将永不再现,七尺男儿如我竟也潸然泪下。

如果他还活着,娶了一个新妻子,很多人都会为朱镕基感到愤慨。这部电视剧就不会有很多人喜欢了。

阿朱死时,乔峰悲痛欲绝。可以说,无法形容乔峰当时的伤心。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看着心爱的人渐渐在自己怀里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而这一切又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所以这里有一个提示,不要以为你可以为了对方默默地做出牺牲,因为对方只会更多地责怪自己。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亲人为自己,甚至为自己做出牺牲。

你这该死的温柔让我心在痛泪在流,就在和你说分手以后想忘记已不能够,你这该死的温柔让我止不住颤抖,哪怕有再多的借口我都无法再去牵你的手,这本是男生常给女生的歌,我觉得给段正淳最恰当不过了。让人心疼,让人去爱,去恨,又甘心为他去流泪,甚至去死

感觉这个写的好,段正淳一表人材,地位尊贵,为人谦和,能文能武,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基本条件之上,又要加上他的确是懂得欣赏每一个女人的好处,即如伯乐与千里马,如钟子期与伯牙,一个女子对懂得欣赏自己的男子自然青眼有加。这样的男子委实太少,这几个女子忍着妒忌也要挤一挤,或许也不是没有道理。

莫非是自己傻了,觉得哥跟他有时真的很像,他没办法拒绝温柔,莫非真的是天生多情,造物如此,不应该用世俗的花心风流去定性。不愿意这么想的,应该没有女人愿意这么想的。今天和他谈段王爷,我说,你以后别给我胡搞乱搞的。

他说,那得看你的本事了,看你能不能套牢我了。莫非刀白凤,秦红棉丶甘宝宝丶阮星竹丶王夫人和康敏都要上我身了?

其实,对于段正淳这样的蓝人,总有你有千万种风情,羞花闭月,知情达理,他也不会在你的身边一对一,因为他追求的根本是那种新鲜的感觉,而不是多么优秀的情人。敢问众姐妹,如果你爱上他,又会为他改变你自己吗?改变也是无意义的事情,爱他,就为他做好你自己。

阿紫,震撼死我了,如此这般的女子。狠毒?她又有可爱的一面,对待姐夫乔峰,竟然温柔的犹如一只小绵羊。

有心计,却又不谙世故,屡遭毒手。这里有段说她的话:金庸小说里那么多的女子,阿紫不能算是最漂亮也不能算是最聪明或是最善良甚至是最**,论好人坏人美丽丑陋聪明愚笨幸福还是倒霉,怎么轮也轮不到阿紫的头上,所以我很同情她。

木婉清,我把微笑留给她。

钟灵,我最喜欢这个小姑娘,自然不会吝啬文字啦,可好像真的没什么可以说的,我比较喜欢这个演员,觉得她超级可爱。她虽然身为段王爷的金枝玉叶,却没有过富贵,虽然有父母疼爱,却也是一样有这样的遗憾,爱上段誉,又被告知是自己的亲生哥哥,小姑娘嫣然一笑,一声哥哥,叫得歌舞升平

乔峰被迫自杀于雁门关外乱石岗。自己崇拜的英雄迫于道德压力而死心中自然有些难过。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乔峰不想成为愚忠,更不想背叛结义之情,唯有一死,浩然正气。

故此可以说,时势造就了这样一位悲剧英雄,不折不扣地!

悲剧,文学艺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其生存、发展中遭受到不幸、苦难、更为甚者是毁灭,这些可悲的情节会引起读者对他的叹息、同情、流泪、怜悯……如果故事发展到此,苦难砸在了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忍辱认命,那么这不是悲剧,是悲惨,是惨剧!它所带给读者的只能是对恶势力的恐惧,对他的遭遇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真正的悲剧,并不仅仅是停留于对苦难的描述和渲染,而最为重要的是,于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体现出的抗争之美,哪怕只是片刻的活力、激情,这都将使它超越原有的自我,激发出耀眼的生命之光。悲剧的意义全在于对苦难的反抗,奋力挣扎,拼命地冲破越束越紧的罗网,即使他做出的努力不能成功,但表现的却是不畏**,虽败犹荣的人性之美;是在苦难中、痛苦中、血迹中迸发出的价值之美。此美悲的壮烈,悲的崇高,悲的伟大,悲的自豪,与此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表现出的是义愤填膺、热血澎湃。

或许你已按捺不住,急于想同他在生命历程的波澜中,同呼吸、共命运。朋友,他便是金庸大侠笔下《天龙八部》中的乔(萧)峰。

“乔”峰,的的确确是“高”峰,人格精神的巅峰。乔峰首次出场《剧饮千杯男儿事》,松鹤楼上金大侠借大理世子段誉之口,言道“好一条大汉,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扫地僧,这位武功深不可测之人曾言,“施主(乔峰)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念……如此大仁大义,不论有何吩咐,老衲无有不从”。

此等武林中叱咤风云的英豪,孰料,冥冥中自有天意,围绕他的生世之谜,曾细述,杏子林中帮内叛乱;聚贤庄内群雄虎视;少室山上以一敌三;雁门关外乱石谷前,敌军围困,他自岿然不动,三军将士之前,以其宅心仁厚、保土安民对耶律辽帝的穷兵黩武、攻城略地。面对着杀人与自杀的两难选择,他,一介武夫,抉择当前,为了宋、辽、大理数万苍生,“铁肩担道义”,蹈死不顾,毅然地做出了选择……昆山玉碎凤凰山,芙蓉泣泪香兰笑。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8

天龙八部读后感:

前几日忙于处事务,碰到一个技术上的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我索性眉头一轩,放下手头事情,看一遍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吧。

看完一部书,留下点笔记,以做自得吧,估计余生再没时间重读这部大作了。

不记得多少年前看过《天龙八部》了,当年还把它的章节题头背下来了,简直就是一首好词!比如:“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这些词至今记得,由衷佩服金先生的诗词功底!

恰逢国庆长假,连续两天。我直到晚上12点才睡觉。早上起来,眼泡发肿,还要再看。我发誓中午要小睡一会儿,但到了中午,我还是想看完**,这样我就可以做我该做的事了。

但是欲拔不能,如同好食者大盆吃肉,如同好玩者沉迷游戏,看来这好书也是害人不浅,让我不能自拔啊!

这部**的精彩绝妙就用不多说了,网上一片赞誉之词。《天龙八部》成书于一九六三年,那时我都没有出生,如今55年过去了,这部巨作依然不老长青,让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着迷,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经典大碑。

反观我前些时候看过一半的《**山伯爵》,太不好看了,味同嚼蜡,最后被我半途而弃。看来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难怪外国人评《天龙八部》的文字让我捧腹大笑,有心者可以豆瓣网上找一找。《**山伯爵》被某些人吹嘘为世界故事书上的扛鼎之作言过其实了,我看扛虚竹的一半都扛不起,更别说扛乔峰了。。

《天龙八部》小小的遗憾是,我感觉有两处为他人代笔,与整体上古色古香的典雅文风不相符合。比如,慕容复与丁春秋客栈的打斗,不仅风格不一,而且讲故事也不好看,就像绘画没有亮点一样。后来,我看到金庸的修订笔记提到,这是倪匡**的一部分。

还有一处我感觉文风颇有不同,不知是否他人代笔导致。比如段正淳的老婆和段延庆私通有一段字:

“投身在他怀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瓣般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淡淡的微云飘过来,掩住了月亮,似乎是月亮招手叫微云过来遮住它的眼睛,它不愿见到这样诧异的情景:这样高贵的一位夫人,竟会将她像白山茶花花瓣那样雪白娇艳的身子,去交给这样一个满身脓血的乞丐”

上面这些话意思是讲得很明白了,可是失了含蓄和古色古香的精致,这该是古龙梁羽生的语言,不是金庸的语言。

《天龙八部》最大的遗憾是对江南慕容的人物描绘问题。与画作一样,作者对慕容复的描写既不突出也不全面,画错了。

其一,说他不突出是因为段誉、乔峰,还有虚竹,都作为主要叙事角度讲过,甚至连游坦之也是,都从他们的角度来讲过所经历之人事,但是江南慕容就没这个待遇,这是其一。

其二。对慕容复的人物描写还不够。他刚和苏星河下了一盘棋,和丁春秋打了一架,和别人打了几架,被乔峰扔在地上,几乎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是,在长江以南只有两幅最好的慕容画像。一是:

他复国梦破,坐在坟头发疯了那一幕。还有一处是借旁人之口,说明他少年时以指伤人、武艺高强的那一幕。总之,慕容公子的着墨太少。

第三,对江南慕容最大的不公,就是把他描绘成一个不仁义孝的人。倘若作者开场就如此描绘那倒也罢了,可是作者用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作手法,铺陈式讲了江南慕容的手下包不同、风波恶是如何的英雄好汉,又描绘了王语嫣是如何爱慕他这个表哥的,那作者就应该顺着这个思路,将慕容复描写为一个壮志难酬最后疯癫的英雄好汉呀!如同绘画,要画一位英雄,先画了衣带飘飘,再画了腰佩长刀,最后画到脸上来却画了一个小丑的脸,真是无端糟蹋了一副好画呀!

因此,描写江南慕容形象的失败是本书最大的失败!为什么要黑化慕容氏呢?这种不顺着作者已有的笔意而逆行的手法不仅虎头蛇尾,而且让独者读起来心塞,想必也让作者写起来别扭。

是否如下这样写慕容公子更好呢?再花开一朵,单写慕容复与吐蕃或者本朝廷之间的一大段纷争,最后复国无望而疯癫,这样人物形象就正面化了,女读者们就多了一个丰神俊朗、壮志难酬的慕容公子了,本书就多了一个让人扼腕叹息、惆怅三日的男主角了,岂不更妙?!

还有个问题,就是美人花落谁家的问题。多年前我看过旧版《天龙八部》,结局是王语嫣和段誉走到一起了,可是今年我再看的这个21世纪版本,王语嫣最后改为陪着慕容复了。可能是金庸先生离婚之后,又经世事磨砺,心境不同而改成这个“红颜刹那芳华、心魔褪去是真”的结局。

读后感·但是旧版的读者不乐意啊!他们说段誉经过那么多磨难,还不能抱得美人归,这结局太不圆满啦!那么这件事元芳怎么看呢?

元芳认为,如上所述,他应该先塑造慕容复的形象,最后让王语嫣沦落到慕容家。即使他的情人疯了,他仍然坚持他。这样的结局更合理,更能打动读者。

作者写书,必有感情代入。估计金庸是把他的感情代入到段誉身上的。80岁的金庸把王语嫣换成了慕容复。

我相信,若30岁的金庸来改,肯定又会把王语嫣改给段誉了。可惜,我们都回不到自己的30岁了。

整部**,让我眼眶含泪的至少有三次,湿了三张纸巾,是替乔峰流的英雄泪和儿女情。读完**,河边回味。还是脱离武侠世界,回到现实中吧。

江水绿,柳树软,桂花香。一对夫妇在河边摘桂花。一位长者正在河他的孙子玩。

扔掉《天龙八部》这本书,忘掉这些人物吧,纸上情与现实情本是一体,何必纸里求,求得自己泪眼婆娑呢?

若有得罪金庸老先生之处,见谅。作者:杭州启翔影视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9

建筑学3班刘洋 ***

记得第一次看《天龙八部》的小说是在高三暑假,后面又时常回顾其中的情节,我看的武侠小说很少,基本都是金庸和古龙的,主要被其中的侠骨柔情,快意恩仇,以及主人公的“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所吸引。就像在虚幻的武术世界里寻找现实世界所缺少和向往的东西。

看武侠小说往往会被主人公坎坷丰富的人生所吸引,能够很深切的感受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乎所以的主人公都负着沉重的压力,有的来源于被人委屈冤枉,有的源于对心爱之人的患得患失,有的源于对人生的取舍进退。武侠的世界虽然虚幻,又何尝不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影射。在现实世界中处于消极颓废的时期,若能读一《天龙八部》亦或是《多情剑客无情剑》亦或是其他某一武侠作品,与其中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照,岂非找到一知己?

感叹寂寞无聊的人往往是没有遇到真正的知己,这知己是人也好,是一本书也罢。

回到《天龙八部》,当时高考刚结束不久,仿佛刚从一场寂静无声却又冷酷至极的战斗中脱身(类似于武侠小说中一群人的混战只为生存,高考也算是一场生存的战斗形式,却不是唯一)。战斗过后心境的萧条像黑夜一样无法抗拒的笼罩过来,黑暗中,我急切的寻找着光明,哪怕是类似垂死之人闭眼前最后看到的那丝微光。垂死的人们会出现幻觉,仿佛看到死神慢慢靠近,黑暗慢慢来临,但此时另一个世界的光芒更加耀眼。

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冥冥中的注定,我要看《天龙八部》(当时是用手机看的电子版)。它将我从那个寂寞的现实世界引入了奇异的武侠幻境。

在《天龙八部》的世界里,我用心去感受。

《天龙八部》百余人中,我最欣赏萧峰。萧峰,我更喜欢他姓萧,而不是姓乔。毫无疑问,对他来说,萧和乔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当然,他的姓氏也影响到其他人,甚至整个武林(在武林中,武林是一个世界)。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姓乔,那么全冠清那一伙人就不会因为他是契丹人而反对他成为丐帮帮主(姑且忽略他们会找其他原因来反对),乔氏夫妇、马大元、赵钱孙等人就不会因他而死,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聚贤庄痛饮绝交酒,大战天下英豪了,他不会成为众叛亲离的独行者,而是会成为一个受万人敬仰的丐帮帮主甚至武林盟主。就因为他姓肖,这些美丽的光环褪去了他们的色彩,这让中原一代英雄难以动弹,步步走向悲剧。他的悲剧类似于《俄狄浦斯王》,为报杀父之仇既毁灭了他又成全了他,之所以说也成全了他,是因为英雄是在与命运的不断抗争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正因为他姓萧,使得一位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波澜不惊的英雄的人生变得跌宕曲折、可歌可泣。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然萧峰不仅仅是一位勇士,更是一位英雄。他极度理智,被耶律洪基困于深牢之中,仍能知晓“皇上倘若势如破竹,取了大宋,便会解我去汴梁相见。

但如兵败而归,没面目见我,第一个要杀的人便是我”。落日残照,雁门关外,一代天骄,俄而陨落。萧峰教单于折箭,第六军奋战变革。为了平息宋辽之间的兵灾,他饮箭自杀。他一生都承受着来自宋朝和契丹的巨大压力。现在,压力终于使他的生活接近地球,这可能是一个英雄最动人的结局。

这样的人虽然死了,但正义的精神却在天地间游荡,让浑浊的世界里的人们能找到些许安慰——世界上有正义。

想起了有人评论《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确,人生来有情,有情就要为情所困,为情折磨。不管是萧峰、段誉、虚竹,还是鸠摩智、慕容复、游坦之,无一不为自身的贪嗔痴所困,萧峰为仇所嗔,段誉为情所痴,鸠摩智为武所贪……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物皆“色”,我们为之心起执念,到头来终究一场空。萧峰魂断雁门关、鸠摩智武功尽失,慕容复精神疯癫,而那些“正常活着的人”最终也难免黄土一抔。众生平等,在《天龙八部》的世界里被演绎的酣畅淋漓。

也许有人会质疑“众生平等”在《天龙八部》里的体现,认为坏人就该死绝,好人就该长生。然而,正如《天龙八部》名字所暗含的意思,“八部”是指佛教的八位护法天神,而这八位护法天神在大彻大悟之前并不皆为大英雄,大好人,也有作恶作乱的恶魔,所以在佛祖面前,好人坏人、大英雄大奸贼都是平等的,都可成为天神。萧峰英雄一世,却过早凋零,我们也许会为之扼腕;鸠摩智偏执贪念,作恶多端,最终只是武功尽失,却依然可以飘飘世上,我们是否会义愤填膺?

然而从另一角度观看两人命运,我们也许会释然的多。萧峰为罢两国兵祸献出一己之命,却拯救了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成就了他的大义。然而,在他的前半生,他积累了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鸠摩智深研佛法,在天龙寺,他一语道破枯容大师几十年所参“枯禅”的来历,可见其佛法深厚,他因贪念入世作恶数十载,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最终,枯井底,武功失,大彻大悟。不由得想起了一句佛教用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天龙八部》书中言道:“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由此可见,鸠山在当时的不朽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和真正的平等。

众生平等即是不平等,不平等即是平等。此中韵味,需得细嚼才能感悟。

在武术的世界里,我们观察别人的命运。然而,这些命运都是作者编造的。作者有权改变这些命运。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命运确是不可复制不可重构的,我们感受着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被他们的英雄气概、儿女情长所感染,但他们毕竟只是乌托邦式的存在,我们可以把他们高尚的东西作为一种追求,却不可全然复制。说这些是因为我在阅读《天龙八部》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幻想其中,总是想把其中的某些东西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但随着想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如果真的那样做我就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演戏。

我认为读书就像加入世贸组织。最后,我们应该以出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在现实生活中,我只想做我自己,一个身心结合的人,而不是萧峰。

参考资料:

1.金庸《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0

读完小说,像看完一出戏。余音绕梁,好大一盘棋。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部金庸的小说。不论江湖是什么样子,这部书里所描绘的,就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江湖:快意和残忍。只浅浅读过一遍的我不敢对整部作品做什么草率的评价,就挑几处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评说。

我庆幸金庸没有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在闯荡江湖归辽去,致力于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的典型。于萧峰而言,我看到的是领袖的气魄,和一个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愿意接受乔帮主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他平息内讧,威震八方。现实一点讲,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兼具胜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气度。重情义而不失威严,依法度而不伤和气,别看只是一个草根式的丐帮,这套精准的管理体系,放到今天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纯爷们儿。大概他平生动过唯一一次情就是对阿朱,以至于对阿朱的嘱托时时都挂念在心上。我一直不觉得阿紫有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存在,我会对她恨之入骨。然而萧峰救了她帮了她,宠着她由着她。如果没有阿紫,萧峰的后半生也许不会那么惨,甚至他会不会以悲剧收场,都不好说。然而阿紫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记恨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萧峰必须要完成的承诺,是好汉的真性情的鲜活的载体。所以说,萧峰的形象是完整的,而且是伟大的。

真正的好汉不会因为见惯了血雨腥风就失去了内心深处的柔情,能成事者,一定能对苍生保留一颗悲悯之心。就像杀人不眨眼的萧峰,面对宋辽边境的惨状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难不死的段誉不论被逼到什么地步,杀了人都觉得昧了良心。无情,能让人爬上江湖的高点,却也更加容易跌入无底深渊。最后萧峰自杀了,我心里虽痛,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是这个汉子人生最好的归宿。他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从未认可他;他所期待的边疆的和平,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共产主义。他的境界有点像曾经任何一个时代的天才――

是现实把他逼上进退两难的绝路。当复仇结束,身世之谜解开,父亲皈依佛门,国仇家恨注定难以两全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空虚和迷茫的。如同用尽全身的力气为了一个目标放弃了一切,到头来发现这些放弃与付出是矛盾的,那种痛苦远大于复仇其本身的快感。江湖的残忍,也由此可见了。

我只是忽然想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用来概括他悲情之外的洒脱,是再好不过。

我喜欢段誉的真诚和傻气,我痛心慕容最后的疯癫。我不觉得他复燕有什么错,虽然那不是正道,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义气可讲,可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荒诞到可笑的梦想,对他来说可能是几代人的热望。他不配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可我心疼的是他太执着,最后钻进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并一无所有。

这大概是他的选择和他的幸福。段誉也这么想。

在书里,喜欢的人有很多,讨厌的人有很多,憎恨的人有很多。我喜欢这样一个江湖,让人可以放宽了心去爱恨。我不喜欢把江湖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不是因为它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它本该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国,哪怕是全书终了,也在每个人的心里,留有完美的逗号,和独特的、待续的结局。

壮歌千里,待与君说。快意,江湖本色。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1

终于把《天龙八部》读完了,这本书拖的时间确实够长的了。现在想想,各个版本的电视剧都还算忠于原著,修改的都是些小地方,并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读的时候,我对段誉挺失望的,电视剧里的他仅仅是对王语嫣一片痴心罢了,但读了原版才知道他已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时候实在是太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了,这还算是男子汉吗?还好他最后能够醒悟,明白自己只是惑于被自己美化的心魔罢了,他真正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王语嫣。相信这才是作者的深意吧。最后他与木婉清,钟灵顺利成婚,而王语嫣仍痴痴的守着她那疯疯癫癫的表哥,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他还没与王语嫣相遇时的情景,可见所有的痴迷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看来有些东西是冥冥中注定了的,或许这就是命运。

至于萧峰,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大英雄,不仅武功盖世,为人豪爽,而且大仁大义,愿意用死换取世间的和平,这等胸襟实在让人敬佩。可是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寻死,即使他背叛了结义兄弟,要挟他撤兵,但不需要赔上自己的性命呀。难道经历了这么多,他还是不能忍受他人的误解吗?什么不忠不义不孝,这些话就让那些无聊之士茶余饭后去嚼舌根好了,男子汉大丈夫,自应顶天立地,能屈能生。其实他的义兄早已对其起了杀心,只是碍于情面没发作罢了,因此背叛他不算不义。再者,他挟持辽帝只是希望维持宋辽两国的和平,避免生灵涂炭,这不仅保护了大宋,也让许多契丹家庭免了骨肉分离,家破人亡之苦,这不仅不是叛国,更是救国,是大辽百姓的大恩人,因此不算不忠。此等英雄壮举,虽然当时少人理解,但大丈夫只要求心中无愧便好。从此以后,销声匿迹,隐居山林,或是回去女真部落,与完颜阿古打等好兄弟过着打熊猎虎的逍遥生活岂不更好?选择死,他又能得到什么,最多是早早解脱,快些到阴间与阿朱相会。可对于阿朱来讲,或许她会更希望萧峰能好好的.活着,即是她已经不能陪在他身边了,可她仍然活在他的心里,他们甜蜜的回忆里。至于辽帝,他更加不能明白萧峰的苦心,只能带着满肚子的愤恨鸣金收兵,打算将怨恨发泄到女真部落。那么萧峰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空留无限的感叹与惋惜。又或许他早已看透了整个世界,萌生死意,不愿残存于世,因此只求速死,否则他又为什么匆匆的传与虚竹打狗棒法与降龙十八掌呢?

不过说起没有意义,阿朱的死才真正没有意义。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为了不让萧峰伤害她的父亲,才愿代父一死。可原版却说,她跟段正淳没有感情,只是怕萧峰杀了段正淳得罪了大理段氏,引来六脉神剑的高手。这在我看来简直牵强至极,再说怎么能把阿朱说得如此冷漠不孝!莫说大理根本没有什么六脉神剑高手,即使有,以萧峰的武功和阿朱出神入化的易容手段,还怕不能逃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吗?再说事情还没明了,段正淳还没有亲口承认罪状,急着胡整什么呀。还不如早早在那桥头等着,就算段正淳亲口承认了罪状,待到萧峰出掌时再急扑出来阻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当然这一切只是假设,如果真能事先计划,那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我还是反对她如此轻易的就用死去做交换,死字哪是这么容易说出口的!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相反的,我越来越喜欢虚竹这个小和尚,书里总说虚竹面貌丑陋,可我想象中的却是一个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却十分谦和的人,总不愿把他往丑里想。他的一生可说是传奇至极,可幸得他天性善良,才有此际遇,说来也是缘分。我喜欢他的随和宽厚,真诚质朴,傻里傻气,虽看似柔弱,但外柔内刚,不像别人爱耍心计。想来他在那灵鹫宫与一群姐妹们和睦相处,生活真是幸福至极,哎,定是逍遥无尘恋,快乐似神仙呀!

通读完全书,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少林寺一役,兄弟三人各显神通,斗智斗勇,尤其是段誉将慕容复打得披头散发那一段,实在是大快人心,要知道,我看慕容复不顺眼很久了,此人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又攻于心计,实在是假君子,真小人。看他颜面扫地实在是有趣至极,大呼痛快。还有那包不同,一天到晚唱反调,实在让人厌烦,真不知道他那三个兄弟怎么忍受得了。但我也敬他是条汉子,为人处事敢做敢当,最后死得确实冤枉,只能说是遇人不淑吧。

书内出现了很多佛家用语,深涩难懂,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明确的。战争带来的只有伤亡,它仅仅满足了为政者勃勃的野心,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可想要统一祖国,扩展疆域,靠的也只有战争,这便是为什么人类总免不了战争祸害的原因。历史学家总说和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可要知道,广阔的版图是用多少人的血拼成的。光是要攻克一座城池,就要牺牲上万人的性命。我有玩过《三国群英传》,整个游戏的最终目的便是统一全国。想要攻克城池,必须用车轮战。对方占据了天时地利,我只好让士兵们轮番冲陷,用自身的巨大伤亡换取敌方的弹尽粮绝。

血与泪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无情。可使人类还是愚昧地继续着战争。

书中的那些热血侠客,每每以天朝上国自居,总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大骂他人是契丹走狗,南蛮夷子,实在愚昧至极。当得知萧峰因力柬辽主不可南伐而被囚禁时,丐帮的吴长老竟然大呼对不起萧峰,是他们冤枉萧峰是契丹走狗,请他一定要重掌帮主之职。还有那少林寺大师更大赞萧峰是弃暗投明,到底谁是明,谁是暗?此等愚昧之举实在令人心寒,难道一定要萧峰一死,他们才能明白契丹也有好人,也有英雄?是狭隘的民族情感蒙蔽了众人的双眼,使得一代英豪落得如此下场。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2

金庸经典武侠大戏《天龙八部》正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热播。浙江卫视1.5轮跟播主打快节奏,湖南卫视虽然每天只播出一集,但毫不影响观众的追剧热情,昨晚播出的黄眉大师和段延庆对弈、天龙寺练六脉神剑等桥段更是被观众赞完全是原著的神还原,网友盛赞深得武侠真味。

江湖情未变,时代却在变,数十载发展,武侠剧的进化曲曲折折,随着电脑技术越来越高,观众口味越来越刁,武打动作不断变迁。《天龙八部》中的大量的武打动作戏引起了观众热议,运用了大量动画特效的武侠剧会不会拍成了魔幻片,记忆中一招一式的写实风格才是真武侠?新时代的新江湖到底如何才能“武”得好。

动画特效太夸张武侠剧变魔幻片?

赖水清:绝不为了特效而特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特效技术突飞猛进,**游戏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3d正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武侠剧运用大量特技加强视觉效果,也有不少更是将“特效”当成了的救命稻草,单纯追求打斗的华丽与视觉特效的刺激,而忽略了武侠味道。新版《天龙八部》同样运用了大量动画特效,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同时也有人质疑:

这到底是要拍武侠剧还是魔幻片?

导演赖水清对此否认:“《天龙八部》中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波等绝妙功夫大多以气韵取胜,这些极大的想象留白为特效的运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所以我们把这个做到了极致,但不是作为一部魔幻电影来做的。

”赖导强调,《天龙八部》的武打动作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而是与取景、服装、道具、甚至是演员的化妆都做到完美结合。

《天龙八部》的动作导演马玉成师承程小东的武之舞风格,动作优美、力度感强、凌厉壮观,尤其是多人群打的设计视觉相当可观。凭借奚仲文大气、电影化的服装设计,再加上长城的风光,战斗场面雄伟、震撼、耀眼。比如乔峰段誉斗酒的经典相逢场面,两人轻功比试,动作设计绝妙潇洒,服装和背景的配合亦是十分出彩,令人过目难忘。

事实上,《天龙八部》剧中对特效的刻画颇令人惊喜,无论是帘影微动下北乔峰、南慕容之间的高手过招,段正明、黄眉僧内力涌动下树叶的聚散旋转,这些特效的刻画不仅奇幻感十足,更是散发浓浓武侠味。炫目的特效再结合上飘逸而不失凌厉的武功招式,绚丽繁复的宽袍大袖挥舞成风,这自成一脉的旖旎江湖让很多观众欲罢不能。

一招一式重写实记忆中的才是真武侠?

观众:易于模仿但是太幼稚

观众的口味总是多变的,正如时尚界流行的“复古风潮”,看多了炫目特效打造的武打动作,一招一式的写实旧风格又开始被观众记起。对很多武侠剧迷来说,tvb缔造的如《射雕英雄传》、《射雕侠侣》、《天龙八部》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的武打场面也充满了回忆。

当时的武侠剧中,武功招式是一招一式走写实风格,在体现武功威力时,基本用爆破形式来表现。而且基本是千篇一律,全是这种打法,也形成了一种风潮。同时,剧中还大量运用威亚等科技,翁美玲、黄日华等不会功夫的明星吊上威亚就可以“飞来飞去”,展现绝世轻功。

许多美女,如小龙女,都是利用威亚从天而降,飘飘如仙,吸引着观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多少观众兴奋地和自己的搭档竞争,梦想着自己的武术梦想,幻想着自己也能练出绝世武功。

但不少网友也表示,这些武侠剧的经典在于味道,武打场面今天看来其实不但假还有点幼稚,也远不如原著中所描述的威力强大,比如一个降龙十八掌就有爆破,动不动就是几个泡沫扮演的石头满天飞,还是现在结合了动画特效来得过瘾,更有武侠世界的玄妙感。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3

时间:2017/3/27栏目:读后感

每个人都哭过,无论是英勇悲壮的眼泪,还是含泪,酸甜苦辣,美味可口。“天龙八部”俯瞰着大干世界,芸芸众生,看着每一颗泪珠,在脸颊上流淌。每个人的眼泪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充满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就像故事中的三个主角,他们在《天龙八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段誉的眼泪,夹杂着他年少轻狂时心中的春情激荡的那一刻。没有风花雪夜,没有花前月下,只是酸甜的梦一场,在武林中的爱恨情仇中悄然而生。这也标志着他们在那一年冒险的阴阳错失,代表着他们自己走向成熟的一步。

长大了,回首曾经的岁月,虽然觉得傻里傻气,可那真情的流露,更加熟悉了自己,铭记了青春。

虚竹的泪流淌着佛家的慈悲。一个在少林寺里默默无闻的小僧初涉江湖,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奔走四方的刺激,还让他懂得了人心的险恶,才真正明白自己该用什么眼光,什么心态面对这个风云莫测的世界,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敲着木鱼请求佛徂的庇佑。每一滴泪,都令自己变得坚强、变得坚毅。

萧峰的泪,蕴含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概。人在山顶处,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孤独。身为丐帮帮主,面对各种小人、各种陷阱、各种意外,身经百战的他也会不知所措,一辈子就困在了这个“仇”字里。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亲人兄弟,为了做人的尊严

萧峰是一个英雄!他生前的最后一滴泪,是辛酸的。他欣喜自己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不白之冤终被洗脱;他悲痛的是自己曾经在身世的蒙蔽下为中原杀了不计其数的契丹人,到后来才知都是自己的同胞。

萧峰无法忍受犯下的过错,尽管他拯救了苍生,感动了天下,可为了一个自己的“义”,萧峰毅然用冰冷的长矛刺进自己火热的胸膛。

这世上,需要一笔勾销的不是仇,是义!

三个人的故事造就了这部作品,三个人的眼泪成了这本书的精髓。它让我们摸透了人性、颖悟了社会。这世上,有些事被熟记,有些事,被铭记!

天龙八部读后感(二)

千里快哉风

周雪晴读完**,像看完一出戏。余音绕梁,好大一盘棋。

这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部金庸的**。不管江湖是什么样子,这本书描述的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江湖:快活与残酷。

只浅浅读过一遍的我不敢对整部作品做什么草率的评价,就挑几处最震撼的地方一一评说。

我庆幸金庸没有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在闯荡江湖归辽去,致力于“维护新型民族关系”的典型。于萧峰而言,我看到的是领袖的气魄,和一个悲苦身世造就的英雄。我更愿意接受“乔帮主”这样一个角色的设定,他平息内讧,威震八方。

现实一点讲,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兼具胜人的能力和服人的气度。重情义而不失威严,依法度而不伤和气,别看只是一个“草根式”的丐帮,这套精准的管理体系,放到今天都让人为之叹服。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纯爷们儿。

大概他平生动过唯一一次情就是对阿朱,以至于对阿朱的嘱托时时都挂念在心上。我总是不认为一个紫有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我会恨死她。然而萧峰救了她帮了她,宠着她由着她。

如果没有阿紫,萧峰的余生也许不会那么悲惨。很难说他是否会以悲剧告终。然而,阿紫是这样一个可恨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萧峰必须履行的承诺,是英雄本色的新鲜载体。所以萧峰的形象是完整的,很棒。

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会因为习惯了流血而失去内心的柔情。如果他能成功,他一定会保持一颗同情所有人的心。就像杀人不眨眼的萧峰,面对宋辽边境的惨状而有的不忍和悲痛;就像次次大难不死的段誉不论被逼到什么地步,杀了人都觉得昧了良心。无情可以使人登上江湖之巅,但也更容易陷入无底深渊。

最后,萧峰自杀了。虽然我心里很痛,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这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归宿。他无处可去,无处可依。他心中有大宋,可大宋从未认可他;他所期待的边疆的和平,是那个时代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共产主义”。

他的境界有点像任何时代的天才--

似乎所有的天才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或者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们非凡的智慧,剥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权力。与时代潮流的背离,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触及了世界视野的尽头,他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光。他们所处的高度,亦给了他们无尽的孤独。

(节选自观后感《左手灿烂,右手平凡》——《模仿游戏》致敬阿兰·图灵)

是现实把他逼上进退两难的绝路。当复仇结束,身世之谜解开,父亲皈依佛门,国仇家恨注定难以两全的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空虚和迷茫的。这就像用你所有的力量为一个目标放弃一切。最后,我发现这些放弃和付出是矛盾的。痛苦远远大于复仇本身的快乐。

江湖的残忍,也由此可见了。

我只是突然想起,有点浩气,千里疾风。

用来概括他悲情之外的洒脱,是再好不过。

此外,无论江湖中人的性格如何,都会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论是快意恩仇还是勾心斗角,你都会觉得,他们“本该如此”。不应该凭对一个人粗浅的认识就下定论,一如四大恶人没有谁是性本恶的。

先入为主的判断总是容易忽略未知的过去,缺乏对一个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喜欢段誉的真诚和“傻气”,虽然他的主角光环的确是很刺眼,大难不死的金身和用不完的桃花运——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有理由的,都是他应得的。他没有富家公子的矫情,有的只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他好他恨不得把整颗心都挖出来送给他的真性情。他是一个被江湖养大的孩子,然而万幸的,是他没有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失去本心。

我痛心慕容最后的疯癫。我不觉得他复燕有什么错,虽然那不是正道,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什么“义气”可讲,可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看来荒诞到可笑的梦想,对他来说可能是几代人的热望。他不配“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可我心疼的是他太执着,最后钻进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并一无所有。

这大概是他的选择和他的幸福。段誉也这么想。

在书里,喜欢的人有很多,讨厌的人有很多,憎恨的人有很多。我喜欢这样一个江湖,让人可以放松自己的心去爱和恨。我不喜欢把江湖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不是因为它没有现实意义,而是它本该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国,哪怕是全书终了,也在每个人的心里,留有完美的逗号,和独特的、待续的结局。

壮歌千里,待与君说。快意,江湖本色。

《天龙八部》读后感(三)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殊不知,初读那本书,我竟有些许的伤感:伤感萧峰与慕容复,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本书便是在首段十四字中的“天”——《天龙八部》。

这部电影中最有侠义的人是萧峰。无论是成名时向段誉鞠躬,还是屡遭冤枉无处可去,或是被逐出了丐帮却仍想挽回丐帮的名声,我都敬畏不已。

萧峰在他还是丐帮帮主时,曾与段誉拼过酒量,当时二位一口气喝了四十大碗烈酒。只是段誉那时是用六脉神剑将酒从指尖逼出,酒量可说是无穷无尽,而萧峰却全凭真实本领,连尽四十多碗,兀自面不改色,略无半分酒意。真可谓是:

剧饮千杯男儿事。

萧峰本名乔峰,是契丹人。可当时汉人可把外族人看得猪狗不如,就连萧峰自己也常常称契丹人为辽狗。可真相被揭露后,他起先是满腹疑窦的,怀疑是否有人陷害他。

后来发现是千真万确后,便也心灰意冷了,连名字也改回本名了,见人便自称:契丹人萧峰。此后他便对忠于哪一方纠结不堪。

他最后是忠于丐帮多代表的大宋还是忠于大辽,作者并没有交代,我自然也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陷入无限纠结后自尽时,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说了一段话:

“他到底是与我大辽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与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绝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甚么?

”为了甚么?汉人就一定高尚,契丹人就一定猪狗不如吗?难道在契丹人眼中,汉人也不是最底层的吗?这便是民族**造成的惨重后果!我认为,他是为了,民族的统一与团结而自尽的!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反观慕容复,金老先生渲染了大半本书的“北乔峰,南慕容。”但之前慕容复一直没出场,等到出场却也令人大跌眼镜。

慕容复一心想着复国,下定决心要**出一个鲜卑族燕国来。他其实不算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是有目标的,他是有梦想的,可惜他还拥有的一样不必要的东西——他还有,过人的自傲与自信。

在丐帮脸面丢尽时,萧峰是及时赶来并一声怒吼:“谁说星宿派武功胜过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而此时慕容复却想着乘人之危,先拉拢人心,由于星宿派杂人甚多,拉拢来光复燕国有用。

可他与萧峰平生并无交集,甚至还是与其齐名的。他也只得以萧峰是外族人为由向其挑战,使得萧峰处于以一敌三的境地。怪不得后来萧峰冷笑:

“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可最后,这一切不过是臆想罢了,富贵梦越做越深,直至发了颠。**的结尾告诉我们: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并让孩子向他跪拜才给他们糖吃。

凭借着空想来满足自己心中的虚荣,自己根本不切实际的**民族、复国之梦!

想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如今党的民族政策,提倡民族团结一家亲,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与歧视行为。的确,人人生来平等,五十六个民族就应该团结友爱,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祖国的活动。

只是因为那本书,现在的我却少了几分伤感,另一些感慨、惋惜却陡然而生:每当想起慕容复那一幕心中还是不免一颤——

用那红眼睛幽幽地望着纸糊的孤城……

《天龙八部》读后感(四)

读之前不知这个书名怎么理解,资料天龙八部佛教说法,乃佛教里面八种怪物,其中名为“天众”跟“龙众”的最重要,且并称为“天龙”,与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齐称为“天龙八部”。

我读的第一本武侠其实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古龙对于武功套路描绘甚少,高手过招,轻描淡写,电光火石之间胜负已决,而着墨于男女爱恨,兄弟父子情义,往往借景抒情,描绘仔细到位,表达很深的情感无不使人动容。小李飞刀李寻欢无敌却漂泊,背叛但无奈,苦情而孤独;小飞天赋异禀,坚忍朴实,叹颓于美色难以自拔;林仙儿淫荡**,贪婪毒辣,报应成为最卑贱的娼寮。

《天龙八部》我在图书馆借阅其中第一第二部完毕,放假后念念不忘,恰巧家中藏有《天龙八部》完整五部,喜出望外,一并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