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复活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9

复活读后感集合。

对于第一次写读后感的人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着手呢?作品这本书当中的故事情节,让很多人有着强烈的共鸣。写读后感切忌千篇一律,关于“复活读后感”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资料。

复活读后感(篇1)

救赎与复活读后感

《救赎与复活》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被称为他的“遗嘱之作”。这本小说充满启示和神秘,深刻而又独特地回答了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兴衰以及道德伦理的本质等一系列哲学问题,引领人们思考灵魂和信仰的问题。

救赎和复活是本书的主题,但也是作者意图让人们意识到他们生命中的那些本质真实性。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伦敦的一名俄国人以及她的家庭、朋友和周围的人的生活与区别对待一些带着罪恶感和负担的人,比如罪犯、妓女等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通过人物的相互联系,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人性画卷。

作者在小说中几乎把每个主人公都塑造成了一个独立的灵魂,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爱情、祥和和孤独。无论是罪犯桑耶诺夫、叶甫盖尼雅、索菲娅,还是司法官波尔霍诺夫、律师尼古拉和全书的“大众脸”主人公小斯米尔诺夫,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无论他们是善或恶,让读者感到他们的人性。

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罪孽的负担并不会永远在人的心中,达到担负罪孽的承受极限后,罪人才会寻找冥想的逃生出路,以磨练心灵、重新开始生命。

在小说中的人物桑耶诺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完成了一次恶性杀人罪后,感到极度内疚,并努力寻求偿还报应的途径。他在狱中度过了四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改观了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司法官波尔霍诺夫和神职人员的教育。在狱中,他感到了高度的难受、痛苦和灰心,但他始终相信着灵魂的治愈,这促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灵魂。在出狱后,桑耶诺夫开始认识到人性的重要性,并在最后的复活中接受了灵魂的救赎。

另外,小说中描写的破碎不堪的婚姻关系和坚持自由意志的意义也是给人们思考的问题。比如,主角叶甫盖尼雅和索菲娅表现了两种相反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行动和言行都充满了意义和哲学上的恒久主义。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痛苦,使得这两个角色都走向了归途。

通过故事中的这些元素,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阐述主人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了他在这个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故事中的人们经常引用宗教来理解人的动机,这相当于传达了宗教的核心信息,即纯真信仰、慈爱、仁慈、宽容和亲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人性救赎和道德复活的历程中。

总结来说,救赎和复活是这本小说的主题,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反映出来的深层社会问题和人民精神面貌等,这些元素在俄国传统文学中并不少见。总之,这本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性洞察力,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复活读后感(篇2)

救赎与复活读后感

《救赎与复活》这本书是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思想派和道德派的著作。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救赎和复活对人类精神和身体的巨大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罗斯托夫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人,他对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本质常常感到茫然和困扰。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失去了大半生命和理想,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但最后,他抵御住了死亡的威胁,成功地获得了来自上帝和人类的救赎和恩赐,终于得以重新站起来,重新开始人生的旅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感动。无论是主人公的身体经历还是精神上的苦难,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信仰和勇气。托尔斯泰以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极富诗意的文字,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类的脆弱和坚韧,使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他本人的智慧与良知。

另外,这本书也将复活与救赎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来阐述。作者用悲惨的背景和残酷的现实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活着的苦难和绝望,也表达了向上的愿望和奋斗的决心。主人公通过自身的救赎和复活,表现了人类想要脱离苦海之势十分强烈。虽然主人公一路走来备受磨难,但最终他还是以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夺得了自由和救赎,让读者看到了希望与出路。

总之,《救赎与复活》是一部平淡无奇,但却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传世经典。它不仅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痛苦和渴望,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荣辱得失时所面临的道德和信仰之选择。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命和人性之美,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摒弃暴力和贪欲,以最优美的方式面对生命之路。

复活读后感(篇3)

幸福的人儿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小说描述了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精神上的复活。

两个人的复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

我尤其赞叹玛丝洛娃的善良与坚强不屈。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纯洁善良,天真活泼。

她与聂赫留朵夫公爵产生了一段完美无暇的初恋,但这一切却在两年后被毁掉了。

在“那个温暖的有风有雨的夜晚”,在那个小小的车站,卡秋莎的最后看到了她与聂赫留朵夫之间巨大的等级差异,悲哀欲绝的她再也不坚信上帝和善了。

她深信关于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骗和谎话。这成为卡秋莎抽烟喝酒以及一切堕落的源头。

她在精神上灵魂上死亡了。

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也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正直而无私的少年了。

正因“坚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实在太难了”,他不再坚信自己而开始坚信别人了。

因此他沉溺于贵族式的腐败与堕落的生活,同样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后的两人再次相遇,聂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审,玛丝洛娃却沦为了命案的嫌疑犯。

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很担忧自己的罪被公之于众,怕自己名誉扫地。

当他真正看到玛丝洛娃所遭受的苦难,才开始真心的忏悔。难能可贵的是公爵并不只是嘴上忏悔,而是切实的行动起来了。

说实话,从这时我才一开始对公爵的厌恶转而对其改观。

他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她请来申诉的律师。

一次次的为她上法院,甚至去农村,拜访那些虚伪的不称职的法官、将军乃至国务大臣。

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的忏悔之中开始了自己灵魂的净化,开始“复活”。

在之后他随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的贵族生活。

不仅仅帮忙玛丝洛娃,也帮忙其他的囚犯,为无辜获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层人民的苦难,“复活”的也更为彻底。

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尽管沦为妓女,又受诬陷入狱,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

虽然一开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聂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诚的行动后,还是原谅了他。

玛丝洛娃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复活”。

在去西伯利亚的流放中玛丽帕芙诺芙娜和西蒙松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玛丽帕芙诺芙娜的无私奉献和温柔善良深受感动,正因西蒙松对她的毫无芥蒂的感情而竭尽全力唤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质。

使玛丝洛娃获得“复活”与新生。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就语言风格而言,读起来简明易懂,让我感到轻松。

小说所表达的意义却不是那么的轻松,而是严肃的,至于这本小说为什么要叫“复活”呢?

我想是这样的:在书中,聂赫留朵夫的日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我觉得她的内心在变化,连我都不敢相信,可是我觉得她就是在复活。”

看到这里我顿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本小说叫做“复活”作品以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与道德上的复活。

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仍是一个漂亮的人。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看世界会更加美好。

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会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空间,与人为乐,给自己快乐。(吴昊依)

复活读后感(篇4)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些美好的感情却毫无所觉。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吗?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博爱与同情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抑或这就是使《复活》不朽的原因。

复活读后感(篇5)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在那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到达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资料的严肃性是相贴合的。在那里,应对人类的苦难,作家持续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那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能够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到达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正因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

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方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那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完美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些完美的感情却毫无所觉。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吗?

复活读后感(篇6)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个人而言,复杂一些的环境对人的锻炼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艰苦环境对有大成人的磨练。然而有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己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优越的环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个人发展的优势,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进取,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己的斗志与追求,迷失自己。

复活读后感(篇7)

其实,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描写了内心纯洁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被**后抛弃了玛丝洛娃。后来,他们在法庭上见面。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这使聂赫留朵夫的善良一面复活。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摆脱了罪恶感。

在这个过程中,聂赫留朵夫接触了许多他通常鄙视的下层民众和奴隶,发现了许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发现自己在堕落时期是如此虚伪和烦人。此外,人们还发现,玛丝洛娃因为所做的事而成为妓女时是无耻的。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仅复活了自己灵魂美丽的一面,还帮助玛丝洛娃进行了改造。

虽然整个故事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作者只写了聂赫留朵夫帮助玛西洛娃破案的故事。但是这短短的一个故事里穿插了许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当时在沙皇统治时期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的阶级有着天渊之别。**可以成为一本名著且深受大众的喜此文**于文秘写作网,并使列夫?

托尔斯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我认为这取决于她所描述的故事和她想表达的主题。书中描述的内容决不是作者自己的想象。通过对这样一个故事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阶级观念是多么的可怕。从书中的人对待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态度以及对待农民、犯人、佣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阶级关念。

在故事的开头,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妓女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然后她在法庭上遇到了聂赫留朵夫。英雄的良心开始不安了。尼赫鲁朵夫被列入审判,以回忆他对玛丝洛娃所做的一切。他看到玛丝洛娃从一个纯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无耻的妓女。主人公开始犹豫是否要向玛丝洛娃认罪并赔偿。

是的,对所有有地位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想想看。你有钱有地位。当别人看到你时,他们会尊重你三点。不要说那个时候,直到现在,谁不想这样。

他这样做等于自毁前途,于是聂赫留朵夫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是,当玛丝洛娃被判15年苦役时,内赫鲁朵夫人天性纯洁善良的一面,沉迷于荣誉和财富,在沉睡多年后终于恢复了生机。

反思以后的聂赫留朵夫对贵族的看法完全改变的了。他开始意识到这些人是多么的虚伪,为了取悦高层人是说些奉承的话。然而,让我深思的是,这些年来,人性的虚伪是无法改变的。

现在为了升官发财的人们还不是一样说一些讨人喜欢的话或给钱收买别人?恐怕当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那么可耻

当人犯错的时候的确很难意识到对人和事的伤害又多大,身体所受的伤害可能还有办法可以改正过来,但是心灵上的伤害才是伤到的最深之处。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的,而复活则描述了释放人性善良一面得故事。正是一个人由恶变善的过程。

对我而言,这一句话总结得十分精确:“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这一种本性,有时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第二部我们可以通过第二部来了解那些当权的“大人”是如何欺压老百姓的。对于那些被冤枉的人,那些无缘无故被关进监狱的人,当权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尽力帮助这些人,但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人被陷害,他凭自己的力量能改变多少?

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复活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在他去求玛丽艾特的时候,自己又陷入以前的.是的,在我们的心灵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或者已经成熟的阶段,也是很难抵挡这些**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某一种力量来控制自己。恐怕比坏行为更可悲的是产生坏思想。

第二部分的最佳结论是,所有关于正义、善良、法律、宗教、上帝等的话语都不能是空话,只能掩盖最无耻的贪婪和残忍。

对于“真正的上等社会”这一个解释是我最欣赏的一段;对于那个游手好闲、穷奢极侈的柯察金永远都不会理解这个词并非形容富有的人家,而是形容那些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带来劳动成果的人。

诚然,有钱并不代表一切,靠自己双手争取回来的东西。虽然你是有权活或富有的,说就是衣食无忧,但是或许你心里是空虚的,因为你所做的事都是违背自己的良心的,这种行为在潜意识中便成为了一种恶习。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义和大众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钱而已,所以谁也不会关心事情的真相。

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为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原因仅此而已。

在第三部分的结尾,聂赫留朵夫成功地为玛丝洛娃开脱了罪名,并将她的刑罚改为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蕴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聂赫留朵夫也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从帮助那些可怜的人洗脱罪名的期间终于明白到了,社会和社会秩序大体上能够存在并不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而是因为尽管败坏到如此地步人与人还是互相怜惜。

“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对于这句话,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解释。

在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看上去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又是一个整体。很简单的解释就是我们都是人类而不是别的。一种互助互就连动物也能够理解和去执行,为什么我们拥有高智商的人类却无法做得到呢?

恐怕世间上很难分辨人的善与恶,因为没有一个定义去划分出这两种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间上的事物都会有正负两面,而且人也不会有完美的人。上帝说人有罪恶,那么说我们都应该从善。

时间的流逝使我们的观念都改变了,善与恶已经无法再以从前的标准来区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越拉越远。由一个总体而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单位,就是这样,人之间的关系只建立在以一个人为中心向外扩张的状态上了。

复活 人性的复活指的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后改过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会有新的看法,对于善与恶的区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灵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复活才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