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红楼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0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0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红楼梦》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从不喋喋不休,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迷思,可以用文字记录成读后感。希望读者在本文中获益匪浅!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

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宝二奶奶的宝座。

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冷酷自私的人,但现在我忍不住同情她。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

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从小家境富裕,诗书荟萃。他接受了非常全面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

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

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她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很多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顺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

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她的生活可能更悲惨。黛玉至少追求自己的幸福,得到了真挚的感情。最后,她摆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宝钗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类了。妙玉虽以“槛外人”自称,然而青春芳龄的她,却难做到出家人应有的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净无为。宝玉过生日,她会送上粉红信笺,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宝玉则是经岫烟授意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这一“外”一 “内”,看似调侃,朦胧中也蕴涵着几许情意.

可惜宝玉对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闪而过他也会当作是一种罪过,惟恐亵渎了圣洁高贵的俏丽女尼.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

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但是,她的人品难得,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在大观园的环境中,终是没有容身之处,说实话我非常喜欢晴雯这个角色的性格,不说喜欢她的原因是,爱情的吸引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至于湘云和宝玉的关系,我不知道。史湘云是周汝昌先生的最爱

我想是因为湘云兼有黛玉的才气和宝钗的大度吧!"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的结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没有写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一说,湘云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终与宝玉结为连理.

一说,湘云夫婿卫若兰死后,史府抄家,湘云沦落风尘.宝玉和湘云的感情是很微秒的,我这个凡夫俗子是不可妄自猜测的.纵观红楼梦,这块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真不少.

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但结局却只有两个,而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爱情的产生有一千种开始,结局却都是红颜易老,人去楼空.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 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

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生活态度真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

最近又开始看《红楼梦》,当看到薛宝钗为博得别人一个赞赏的眼神,连过生日看戏也得“捡贾母喜欢的点”,处处以别人为重,最终忘却了自己,真切地体会到她其实多么的可怜可悲。也曾经用“现代”的眼光看林黛玉,觉得她孤傲清高,不合群,真的是个活在海市蜃楼里的无用女子。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让读者感受到世间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他的出现那么纯洁自然,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他往往显得特立独行。她执着着她自己的那一份清纯,她是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令人叹息的是他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纵是大观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没有他依靠的亲人,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总是有患得患失,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悲剧的起因,不如把责任轨道指向万恶的封建社会。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咱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要说的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现在,我不由也开始同情她了。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这也是可悲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悲哀。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对于她的一生,曹公应该也是叹惋吧!

红楼梦中的爱情纷繁,让人感触颇深。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诗歌等各类文学文艺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现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在十二钗的群访种师中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薛宝钗端庄秀美,才华出众,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6班 张建华。论文墨她不输黛玉;论相貌,她可比可卿;论才能,她不输凤姐;论女工,她可比袭人。但是,她工于心计,处事圆滑,表里不一,深谙明哲保身之理,奉行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是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封建卫道士。在“诗礼簪缨”的贾府,美丽而性格温顺的她显得城府极深,行事格外有分寸,喜怒不形于色。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封建家长喜欢的淑女,她甘愿压抑自我,分裂自我。对上奉迎,对下安抚,可谓处处工于心计,时时察色于人,然而必造成人格分裂。

在爱情上,她竭力压抑自己,一方面她痴狂与其所爱的风流公子--宝玉,而另一方面又出于礼教将这种情感封闭到庄而不露的地步,甚至劝说宝玉要他重视他最为讨厌的“仕途经济”;在才学上,一方面张口闭口“女子无才便是德”说教他人,一方面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由有德又有才,知书达理的为封建家长所喜爱的淑女;在生活上,她爱美且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6班 张建华》。

在个性与理性的对立中,她已完全是被封建文化抹去了应有的个性,为了合乎礼教,她甘于与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决裂。她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亦处于一种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而更为甚者,森严浓厚的封建观念,使她失去了女性应有的温情和爱心:面对金钏的投井,尤二姐,柳湘莲等的悲剧,不但没有给予同情,相反却采用冷漠的态度,俨然一个标准的封建卫道士。她的说教令宝玉对她更加反感,注定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是个悲剧,且宝玉中不能忘情黛玉,遁入空门,不知所终。宝钗不得不再孤寂中与冷漠抱憾终身。虽说是金玉良缘,又怎及木石前盟。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有幸参与了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走进?阅读”之走进书店活动,在感受书香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与收获。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最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分享到了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

通过读《红楼梦》,知道了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是这本书的主线人物,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郁郁寡欢,终因久病难医,吐血而亡。从此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通过阅读《红楼梦》这本名著,让我懂得了不少道理。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林黛玉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很柔弱,很爱哭,但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和贾宝玉很谈得来,十分要好。但世事就是这样,能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互相倾慕,期待互相温暖,却不能终生陪伴。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也是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当下,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崇尚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从书中感受古今、感悟生活,学会珍惜、懂得拥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开篇词与结尾词。说来也是可悲,一本红楼梦,尽显人间的心酸。

红楼梦中真的是一部人间“奇”书。

说它奇,也非是,说它俗,也不然。这本书把人世间的庸俗与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结合,奇中有俗,俗中有奇。曹老把这两者很完美的给搅和在了一起。却又找不着破绽。

他究竟是从那个地方入手来把这两者混合的呢?说来很简单: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饮了仙茶“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喝了仙酒“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还听了仙曲《红楼梦》。一曲红楼,暗示了贾府与十二金钗的结局。只有看完全书再返回此章一读,方懂曹老一片苦心。每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感叹,人生的结局真的不是世人所能预料的。

而梦醒之后,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那个任性的少年。并没有因为一梦改变自己。此处又从梦中的奇转为现实的俗。

另外,很多的梦是托梦。秦可卿托梦凤姐要小心“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晴雯托梦贾宝玉说她要死了等等。

其实,除了写出来的梦,还有一些隐藏着的梦。螃蟹宴、海棠社、桃花社,多么美好的生活!结果到了红楼梦末期,林黛玉枉凝眉,泪尽而逝;薛宝钗终身误,孤身至终。王熙凤聪明误,机关算尽。十二金钗,没有人有好下场。

人生一世,离开后不终是一无所有吗?人离世后,终究和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一切,纯洁如初。

虚幻一世,梦醒之时,万物皆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吴宫花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我轻念着这首古诗,在一个阳光灿撰的夏季,悄悄地将《红楼梦》读完。掩卷寻思,不觉一丝悲惨在心头,为那个时期的人,那个时期的物。

珠泪滔滔冲毁了红楼,雕梁画栋化做一堆尘埃,昔日的高贵阔绰也灰飞烟灭。跟着贾、王、史、薛四大家眷的衰落,大观园中的风花雪月也从而而一去不复返。对大观园巾花天酒地的那群贵族来讲,本人的终身以笑剧开端,以悲剧完结,醒来以后才会心出浮生若梦的内涵含意。

记得《红楼梦》里第一趟曾这样写道:满纸狂妄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家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以伤感的神情,饱蘸着时期的血泪,为封建贵族阶层走向衰落唱出一首勾魂摄魄的挽歌,在我可见,《红楼梦》并不单单是叙述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山富强走向萎缩的进程,井且还用锋利的谈话可靠、英勇地向众人揭穿了封建贵族阶层的无耻与沉沦,可靠涌现了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尘寰凄惨形势,将封建操持者的假意、阴恶和歹毒戳穿在阳光之下。它不只单提出这四大家眷必定衰落的运气,并且也向众人表示这个家眷所属的这类腐败的社会轨制也必定会走向解体和仙逝。

在《红楼梦》中,作家胜利地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大观园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饰演粉分别的脚色,都有标新立异的特征,使人百看不厌。比方贾贵寓层操持者中,贾母的安富尊严,贾政的一本正经,贾琏的无耻,邢夫人的卑俗不胜,王夫人的上流贤淑。金陵十二钗中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城府深严,凤姐的阴恶歹毒,迎春的薄弱,探春的能干,湘云的洪量潇洒,妙玉的装腔作势,尤二姐的柔,尤三姐的烈等等,都描写得精致入微。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黛玉这个让多数读者落泪的悲剧形象。

林黛玉的娇美容姿是诱人的,而使她扣人心弦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充实周密、冗长多变的精神世界。她在《葬花辞》中所扦发的是本人加入贾府仰人鼻息的生活感化,以落花自况,以血泪为墨,抒写花落人亡的忧闷。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予着她对世态炎凉约略的愤您。一年三百六旬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难道不是她对残害本人的残暴实际的控告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表白了她对优美梦想的期待和执着迫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示了她的刚直情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从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就是朱颜老死时。一旦春尽朱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向读者探刻展露了一个充溢苦痛和冲突的质朴精神,凸现的是一种人品自力的壮美和高尚。黛玉终身悲惨,与宝玉的恋情被薄情的操持者封杀,最终泪尽而逝,而宝玉也从而看穿尘世,遁入佛门,演出了又一出恋情悲剧

读完《红楼梦》,我为故事中的各类悲剧而酸心,由于这些悲剧,不单单是性质的悲剧、恋情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期的悲剧。

《红楼梦》读后感 篇6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寄托了曹雪芹多少辛酸与不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先人用无数的智慧和汗水赠与我们的礼物。但是十三岁的我,却还读不太懂这样的鸿篇巨著。其中,《红楼梦》更是难懂。但是来到了白雪老师的课堂,我发现,其实,那些所谓的高雅是可以拉下来的,变得通俗。在初级班,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赞叹于那里的金戈铁马和尔虞我诈。使我们也对三分天下,群雄争霸的那段史诗感受倍深!而到了中级班,我们在名著名篇的旅程中更近了一步。白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刻剖析,更使我有了反复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和勇气。《红楼梦》在白雪老师的生动课堂中已经用十六讲的时光全部讲完,而在我们的心中仍然绕有余味。打开这本书,看到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曹雪芹塑造的,是一个大观园,更是一个显赫的名门望族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在大观园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一个个令人为之涕零的鲜活生命,然而一千多号人物,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和贾府,和整个社会,和整个大清的江山一样的!再显赫,再富贵,也会有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天。放诞不羁,风流浪子的贾宝玉;善良诗意,含情泪目的林黛玉;知性随和,察言观色的薛宝钗;豪放大度,美丽可爱的史湘云;口齿伶俐,心狠手毒的王熙凤,还有“元迎探惜”这四位大小姐,以及《红楼梦》中所有的一千多号人,她们都在为我们演绎一场令人感到悲伤的故事。一切时间、地点、人物看似虚构的,但是反映的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就像,一场梦,醒来时,却发现其中的真谛是深刻的,是值得一生铭记的……

合上了《红楼梦》,在书外的我们还沉浸在那梦境当中。这个长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读书,就是在读别人的人生来映照自己的生命旅程。《红楼梦》正在努力的用一百二十回的篇幅告诉世人,富贵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一旦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前进,爬更高的山,赏最美的景。当然也可以是第二个更为安逸的方式,坐在那里,享受你手中的一切,过神仙一般的生活。但是早晚有一天会从天堂坠落。《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如此,“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使原本钟鸣鼎食的贾家一夜为落叶,飘飘扬扬落在白茫茫的大地上。虽是悲剧,虽是已经在慢慢衰落的大家族,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必悲伤,毕竟在红楼梦的悠长走廊中走过的我们,也多了几分乐观和对生命的开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待这一切,读者在潸然泪下的同时,更多了几分的成长和蜕变。

作者曹雪芹,是一个迷一般的人物,更确切的说,《红楼梦》,就是他自己的梦境。曹家祖上也是声名显赫。她的祖太爷随满清入关,也是大清的开国功臣,老曹家一直都备受皇上宠爱,她太爷、爷爷、爸爸三代为皇家御用江宁织造。可惜不幸的是,一代天子一朝臣,雍正五年,贾家被抄。他也就拖家带口开始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但是坚持《红楼梦》的创作!又想起了张爱玲说的“红楼梦未完”。其实不必惋惜,因为,当你读了一遍红楼之后,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结局,一个自己的红楼梦,自己就是红楼梦中人……

公众号:丁锋语文生活

《红楼梦》读后感 篇7

时代的悲剧创作的巅峰

——读《红楼梦》有感

高一孙岳凡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界上的一切,谁知道是真是假,是对还是错?在真与假的交错与失落中,我走进大观园,梦见一间红楼。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咦?是谁在如此凄婉的吟唱?

我循声而望,是黛玉!这“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决不会错。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

双亲亡故,家道中落,她寄人篱下,孤傲清高的她虚弱多病,多愁善感,泪水就成了她最好的知己。她拿起了花锄,帮落花挖掘坟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藏侬知是谁?

”黛玉究竟是在葬花还是在埋葬自己呢?如此虚弱多病的身体,可悲可叹的身世,森严冷漠的生活,又会赠给她一个怎样的结局呢?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在腐朽的荣府封建家庭里,香丘怎么能埋葬黛玉那冷傲的灵魂呢?我不禁扼腕叹息。

继续漫步园中,我不禁为黛玉的才情所折服。赏白海棠时,吟出“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如她自己般清新脱俗、任性有趣;作菊花诗时写道: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雅致精巧的情调让众人拍手称绝;晨起时桃花已开,她却见此而悲:“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而宝玉一见此桃花诗,便知是她所作,泪珠奔涌。没错,也只有宝玉懂她!她就像菊一般,高高地擎起头,问: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唯有宝玉回答她,懂得她的香气,懂得她的高洁孤傲!

只可惜,“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宝黛二人的爱情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爱情小性儿,两人在大观园时时拌嘴斗气,着实有趣。然而,凤姐一条偷梁换柱之计,不仅破坏了木石姻缘,还将黛玉闭上了绝路,那日,潇湘馆中,黛玉病重,只有紫鹃陪着她,而宝玉那边儿正在娶亲,热闹非凡!颦儿挣扎着做起,将那写了诗的手帕,珍贵的诗本子扔进了火盆,与她最后的希望一起付之一炬。

她的心中,燃着了对宝玉的怨恨,她却不知宝玉正因为将娶黛玉而欢天喜地!只听她说:“宝玉,宝玉,你好……”便不言语了。

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黛玉已然去了!而宝玉还被蒙在鼓里,红消香断又有谁怜?在空中演奏**,是为了欢迎黛玉纯洁的灵魂,还是为了庆祝宝玉的婚姻?

我希望能陪着黛玉,牵着她的手,安慰她,慰她哭泣,但我只是一个读者。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深。

除了宝和戴,我还遇到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时的笑容是多么神采;“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在得知贾瑞死讯时何其淡然;朴实憨厚的刘姥姥,在巧姐落难时的援助多么热情;慈祥年迈的贾母,在得知黛玉凶信时哭得多么悲切;“可叹停机德”的宝钗,在得知将嫁给宝玉时又是多么顺从……曹雪芹先生塑造人物之精,诗词歌赋之妙,谐音寓意之巧,令无数读者叹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红楼,我读到的不仅是情节,还有精炼的遣词造句,迥异可贵的人物品格,封建社会的深深毒害,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一切都在大观园中久久回荡。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一梦,一梦不醒。要读懂这部中国**文学界中的顶峰之作,我的梦还要做很久,很久……

《红楼梦》读后感 篇8

读红楼梦诗词有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每当读到这首《葬花吟》,总会感叹曹雪芹那出众的才华,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才能写出这么感人肺腑而又优美的诗句?作者的这首诗把林黛玉的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描写的淋漓尽致,表达了林黛玉不孤傲不阿的气节。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把林黛玉的那些“使小性子”、“爱生气”得毛病全都抛诸脑后了。原来在柔弱的外表下面竟有如此令人钦佩的骨气。

相比于宝钗的圆滑、有心机,我更喜欢黛玉的单纯与善良。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对黛玉的爱哭很不理解,当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黛玉是个多么可爱而又美丽的女子,她教香菱学诗、从不阿谀奉承权贵。也许正是因为她处事不够圆滑、不会讨长辈的欢心,才注定了她不能与宝玉走到一起。

黛玉是完美的,完美到她并不适合在这个纷繁嘈杂的俗世中生存,也许死对于黛玉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正兑现了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她本来就不是凡人,可能又回到属于她的仙境中去了吧!

《红楼梦》读后感 篇9

其实对于《红楼梦》这本书的结局来说我是有些不满的,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们不是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比如说“探春远嫁“,探春乃是贾家四女之一,虽是庶出,但是探春是一个坚强的,外柔内刚的女子,这一点从好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从她的房间布置上,在本书中所写的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她去参观各个主人的房间,参观到了探春的房间,只见探春的房间三间房子并不隔断,当地摆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摆着满满当当的各种名人的字帖,并放着数十方宝砚,各色的笔筒,笔海内放着的笔如同树林一般。一边是一个巨大的汝窑花袋,里面装满了菊花般的水晶球。

西墙上有一幅米襄烟雨的画,左右各有一幅对联,这是颜鲁公的书法。其联云: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

从这房间的布置上不难看出探春的大气,而颜鲁公的字端庄雄伟,气势磅礴,更可从中体现出探春内心的那股阳刚气和艺术修养,而且从贾府下人兴儿对探春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探春外柔内刚的性格,她是这么评价探春的:”三姑娘诨名“玫瑰手”,玫瑰漂亮人人都喜爱,可是玫瑰有刺扎手“。这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探春的性格。

但平民的身份也让她自卑,但她把自卑深深地隐藏起来,形成了一种超自尊的性格。在那样一个封建的社会中嫡出和庶出的身份是有尊卑差距的,她庶出的身份也不免遭到别人的欺负,在查抄大观园的时候有一个奴才看探春是庶出的身份便想去扯她的衣襟,可是探春这种外柔内刚,自尊心又强的女子又怎会忍受一个奴才的欺负直接一个耳光打了过去说”你搜捡东西我不怪你,可你不应拿我取笑。而在同是庶出的迎春受欺负时她也勇敢的站了出来,这不仅是为了姐妹之情而且也是为了庶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与李执同时打理贾府时显示出了高超的管理才能,她看出了贾府日常开销繁杂而且资源没能充份利用,费用重叠,于是扣掉了血糖丫头们每月二两银子的钱,虽说这样省下的钱对于贾府来说是九牛一毛,可探春的魄力还是令人佩服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外柔内刚,真实不做作,具有高超管理才能又有才情的女子到最后却落了一个远嫁番邦的结局,也许这一辈子也无法与家人见面了,虽然贵为王妃,有了这样一个名头面子上风光,可是谁又能想象到这样一个女子远在番邦内心的愁苦呢,也许有一天她可以回来,可是谁也不知道那会是何时。

《红楼梦》这书的名字也起的应景,书中的贾府就好似一座“红楼“外面的人羡慕贾府的奢华生活,可是贾府里面的人真的有那么好吗?在贾府之中的一切人的感情,动作行为都受到了严格的抑制,一切的一切就好似梦一般,而梦终究是要醒的,正如本书作者曹雪芹所写的那样贾府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正如他所说贾府最终还是衰落了,而在贾府中的人也渐渐的失去了贾府的庇护,宝玉最终出家为僧,他失去了家族的庇护,从而也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他也不再是”宝二爷”了,没了贾府的庇护他还能去干什么?读书考取功名?

也不是说,书上以前说过他不喜欢读书,只想当和尚。可以说,他去当和尚是为了躲避自己的内心。他很可怜,心里的秘密他还在这个世界上寻着出路。再说黛玉,黛玉最终也落了个抱憾而终的结局,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这是她的宿命吧,像她这样一个有才情的,柔弱的,心怀浪漫的弱女子最终还是死了,不知多少读者为了她的死而扼腕叹息,但是谁又能肯定的说对黛玉这水一般的女子来说死亡不是一个对她而言的一个好归宿呢?

这样一个弱女子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死亡也许对她来说是幸福的,至少他不用再每天以泪洗面,不用再伤心,不用再和宝玉之间不断的感情纠葛了,不用像宝玉一样在这人世中苦苦的找寻,彷徨,她用自己的死亡来终止了自己的悲剧,终止了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她从此再也不用受感情的折磨了。这也许就是她的宿命吧,或许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吧,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结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的感情注定了是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只能空留遗憾。

就算是他们二人走到了一起,二人估计也不会太幸福,你想想二人也都可以算是少爷和千金大小姐,失去了贾府的庇护二人该如何生活?让他们为了生活而操劳?你能想象黛玉为了生活洗衣做饭吗?

你能想象宝玉为了生活而去劳作吗?恐怕让两个人去做这些二人也会受不了的吧。读者能想象,当生活逐渐抚平他们的浪漫情怀,当诗歌吟诵成为生活中的琐事时?

恐怕他们的爱情不会长久。他们最后不能在一起不是件好事吗?二人的心中都留下了彼此的那份回忆,这样不就行了,黛玉和宝玉最终都为这份感情划下了句点。

看着宝钗的结局,黛玉无疑是幸福的,因为黛玉仍然有宝玉对她的爱,还有两个共同的美好回忆,但是宝钗呢?她到了最后得到了什么?只是得到了“宝二奶奶“这个虚名一个人孤独寂寞的独守空房,没人了解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一个女人嫁人了,却无法得到丈夫的爱,一个人独守空房,这是何等的悲苦,常年只有一个虚名陪伴,没有爱人的关怀与呵护,一个人忍受寂寞的摧残。

她是一个醉心于权势而没有感情的女人吗?显然,她不是这样一个女人。没有女人不想得到爱人的关心和陪伴。她也不例外。为什么落花意味着无情。就这样守着一个虚名对她而言还有意义吗?

若是贾府没有衰落或许她还能有一份富贵,有一处容身之处,可是到了最后贾府落了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样她就一无所有了,只有一个可笑得虚名,这样的她该何去何从?所以黛玉和她相比很幸福,宝钗也是个穷人。

若是有一天宝玉和宝钗相遇了,二人看着彼此那被岁月磨砺的沧桑的脸庞,会说出什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当宝玉看着宝钗那历经岁月后长满皱纹的脸庞是否会记起这就是他那曾经珠圆玉润的宝姐姐,而当宝钗看着宝玉那沧桑的脸,是否会记起这就是当年那翩翩少年郎,是否会回忆起这翩翩少年郎与自己的曾经,是否会记起这位已经沧桑的“少年郎“和那如水一般的女子之间那缠绵绵的痴恋呢?

当看完红楼梦之后,心情竟与开始阅读之时那激动的随着故事情节一起起伏的心情不同,读完之后心情竟是无比的平静,是啊,当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之后除了平静还有什么。这一刻的平静是内心深处的平静。

平静的回忆着本书的各个情节与人物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看着小说里不同人物的性格如宝钗的八面玲珑,王熙凤的精明与泼辣,探春的外柔内刚,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笔竟能把如此多的人物性格一一描写出来,文章中的人物好像都跃然纸上。

《红楼梦》倒真似一场梦,多少儿女的感情纠葛,豪门望族的兴衰,都似梦一场,随梦消散,看红楼梦这样的故事就像在看一场含着笑容的悲剧,起先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悲苦,到最后才发现这故事是藏悲于喜,这样读完让人的内心在平静中感受到震撼,让人更加痴迷于这小说,每读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红楼梦》读后感 篇10

《红楼梦》是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它制造了一个完整、自然的艺术结构,让许许多多的人物活动在一个时间、地点,人物多却不乱,表现出作者的高超写作水平。同时,作者将林黛玉、贾宝玉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得各具特色、性格、个性特点。从而,《红楼梦》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合称为“四大名著”。

《红楼梦》这个作品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败,封建科举制度、婚姻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想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社会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的情节,不同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颠峰,作者往往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正是由于这些,使得《红楼梦》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而成为了世界文学名著中一块瑰宝。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者之一。他出身高贵,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正因为如此,才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不幸的是,曹雪芹才将原稿写完,正准备修改时,原稿被偷了。可是,他并不灰心,又忍着病痛,重新再写,正写到第七十八回,他去世了。

在《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好词佳句,如:

其一

眼空着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正所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观。

有道是: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笑。

由来同一梦,休笑他人痴。

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