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苦难辉煌》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7

《苦难辉煌》读后感。

对于作品的读后感要从哪些方面来写?通过读书我收获了好多,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作品。读后感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为您准备的关于“《苦难辉煌》读后感”的知识可不止一点点,相信你有能力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

苦难辉煌的密码

——《苦难辉煌》读后感

金一南教授以超越时空的战略视角,以世界东方为舞台,以二十世纪早期的东亚国际政治格局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万般苦难中产生、不断挫折中成长、反复失败中成熟为主线,以代表各方势力的历史人物为主角,用挖掘历史真相的写实手法,将各方纵横捭阖、冲撞较量而演绎出来的波澜壮阔的史实,进行了详尽的全景式展示。《苦难辉煌》,这是一本比较耐看,特别是值得阅读的书!

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会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不确定性,有的会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命运,有的会感受到信仰与激情,有的会感受到困惑与鄙视。给我最大感受与启示的是:“正确而坚定的共同信仰、实事求事地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苦难,最终成就辉煌的历史必然!

”启示1:正确而坚定的共同信仰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没有由正确而坚定共同信仰成员(特别是政党领袖)组成的政党,是岌岌可危的,中国共产党历经十余年血与火的艰苦考验,在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以后,沉沦者出局了、叛变者淘汰了,坚定者更加坚定了!历经苦难浓缩、精华得以留存,大浪淘沙始见金!正是信仰的巨大力量,使得党哪怕是损失了90%以上的力量,仍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观当今社会,当奢侈成为时尚,当小资成为情调,“物质”成为整个社会所追求的唯一目标。缺乏信仰不是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吗?正确的信仰是方向!

坚定的信仰是前进动力!共同的信仰是凝聚团队的强大粘合剂!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很难想象一群没有信仰的人会一企完成什么!

同样,一个没有信仰、无意识、随波逐流的人,能为国家、社会、企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是不可思议的!

信仰对于我们联合公司的特殊意义在于: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通过这种愿景明确目标、凝聚人心,企业与广大员工一道共同发展。我公司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已经趟过曾经的困难,正在努力迈向明天的辉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并定义了自己独特的信念(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如何保持和强化这种信念,使之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将是值得我们公司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

启示2:实事求是地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然路径

《苦难辉煌》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要求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

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一句话,就是看到事物的本质,研究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光有信仰而没有实事求是的行动,决不会成功!《苦难辉煌》用血淋林的史实告诉我们:理想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唯上主义、左倾盲动、右倾绥靖等等不实事求是的行动,危害极大!

幼年、少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行动试错史”、“苦难探索史”!但正是这样一段历史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事唯一据的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

党的幼年时期(1921—1927年),党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频繁更迭并由于自身不成熟,既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也未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典型的教训就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没有及时看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也没有掌握“要把枪杆子抓在自己手里”的内在规律,大批的党员革命群众手无寸铁被残酷杀害,导致党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大失败,革命力量几乎损失了90%。通过这一苦难实践,我们党掌握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铁血定律,之后才有了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创建了革命军队的辉煌起点。

党的少年时期(1927—1935年),党的主要问题是军事斗争的模式选择问题,一是照抄素苏俄的城市暴动模式,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模式;二是走李德式的阵地战模式,还是走毛泽东式的游击战模式。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党的领导。南昌起义和广长沙起义的失败,使党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行动模式。第五次反运动的彻底失败,导致了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的大失败。在近90%的革命力量再次丧失后,党选择了毛泽东式游击战争的正确行动方式。

一部《苦难辉煌》,其核心内容就是党如何从挫折、失败、苦难中艰难前行,通过反复试错,最终摸索出了实事求是的三大行动方略:“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游击战争”,同时选择了创造性地提出三大方略的核心人物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至此,党走过了14年的苦难历程,开始迈向了从胜利走向胜利(1936-1949年)的辉煌征程!

实事求是的行动对于我公司的特殊意义在于:我们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已经处于青壮年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公司内外部发展环境,我们需要时时刻刻高举“实事求是”的大旗,审时度势、开拓创新、转型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路思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太多的苦难!以及苦难导致更深的苦难!不是所有的苦难都会必然产生辉煌,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呢?

《苦难辉煌》一书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曲折的苦难历程,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是充满坎坷,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最核心的两点:一是树立并坚定的坚持正确的信仰、目标,它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地行动,它是一切成功的必然路径,而别无它途或捷径。

高尔基在《海燕》中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面对苦难,他找到了光辉的准则:信念!行动!!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2

去图书馆借书,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吸引了我。书本以翔实的史实、散文的笔法,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革命的雄浑壮阔、艰苦卓绝呈现在我面前。

书中讲述了上个世纪的中国,各种国际势力在中国倾轧造成了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立三、蒋介石等等,每个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有一些无名英雄,他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奉献了自己血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火种引燃在这块劫难缠身的土地上,他们不断的探索,历经炼狱之火,硬是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领导到世界的大舞台上,实现了从困难走向辉煌的华丽转身。

《苦难辉煌》重点详实、生动的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记录了革命战争中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紧要关头,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对中国之路的探索、也记录了他们的失败和在失败中奋进崛起。书中,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既要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党内争论、妥协、分裂、弥合。正是通过万里长征这一艰苦卓绝的历程,通过严酷的围堵、漫漫的跋涉、惨痛的牺牲、锥心的背叛形成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史诗一般的伟大壮举。如同毛主席所说:长征就是播种机、长征就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走过这艰苦卓绝岁月的并最终走向辉煌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息追求。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段历史已然过去,但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民族复兴理念没变、为人民谋福祉理念没有变。新时代下,我们一部分人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耽于享乐,忘记了党和祖国赋予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法规治国,以党章治党,不断发声要求每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们要不断夯实自己的政治素养,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时刻牢记,我们能够享受现在的岁月静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斗争而来的,是无数的建设者奋斗而来的。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奋斗,用自己的汗水再续写祖国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3

《苦难辉煌》是一部打磨了15年的史诗般的巨作,近日拜读,回顾了历史,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

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那黑暗动荡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为了实现这一信仰,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重兵围追绞杀,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所汇聚的滚滚洪流。前边的倒下去,后边又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走进此书,你也会有同我一样的感受,中国革命胜利并非信手拈来,天赐良机,而是千万人的不懈努力、奋不顾身,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他们留下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共产党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积极发扬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比如:长征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精神,保持坚韧、永不放弃的精神。正如作者金一南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当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时候,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强大,绝不仅仅是腰包里塞满了钱,你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什么值得崇敬?有什么能够指引方向?答案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在这个和平的时代,虽没有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做平凡的英雄。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仰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4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去年就听过此书的介绍,后来一度脱销,没有机会拜读。上月逛书店,居然发现了此书,就赶紧买来拜读。

此书比较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历史,比我们曾经学***科书和市面历史材料都要现实些。此书不仅再现了我党历史上的辉煌,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发展中的艰辛苦难、思想的交锋、主义的变迁、思想的**、残酷的环境、惨烈的失败、艰苦的斗争、无情的事实、英雄的没落、严酷的考验。

英雄是怎样诞生的?不是天生的,是残酷的现实中磨练出来的,不是**故事里的横空出世、一落地一出场就是钢铁的身体和毅志、**远瞩洞穿世界、百战不殆。

我们那些伟大的英雄和领袖们,怎样地从苦难走向辉煌,怎样把我们党发展壮大,怎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怎样缔造了我们的共和国的。我们缅怀辉煌同时也缅怀苦难,不仅是简单的回忆和纪念,而是深刻解读那段真实的历史、激发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理想,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怎样确定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定位好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国际潮流、怎样看到国内发生的变化、怎样顺应潮代的发展。

对共产党员来说,流血的战争已经结束。在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现在情况确是变了,发展目标变了,内外部环境变了,矛盾变了,复杂性变了。我们该怎么办?

去哪儿?也许,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东西,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一些东西,为我们的生活指明一些东西。

我听说美国社会主流认为内战没有胜负,南北的士兵都是英雄。“没有任何一位南方政治家在战后遭到逮捕、审讯、定罪、清算或**。”这需要包容的精神。

中国近现代的一百多年里,内战纷繁不断,绵绵不绝。我们应该有机会停止内部斗争,走团结、民主、振兴的道路,但我们都错过了彼此。近邻日本在这一时期没有内战,只有对外战争。尽管它被重复,但它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当代中国尚面临向现代民主制度转型的重任,其间必会发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有冲突不怕,但不一定非要拿刀动枪去解决,枪杆子里面出来的东西只会走直线不会转弯,枪杆子里面打不出转型来。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内战的摧残了。在这一转变中,我们应该回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原源:

“(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权力是他们无意识的谬误和不幸。正是旧社会的旧观念感染了他们,留下了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

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因此,在学术界,我们主张深入研究,摆脱一切传说和迷信,找出什么是真理。

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我想,充满包容精神与历史责任感的转型需要请客吃饭,需要做文章,需要绘画绣花,需要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需要温良恭俭让。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3《苦难辉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翻阅了这本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评价: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必须写出这些真实的人。他们不爱钱,不做官吏,不怕死,只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教条。

我们要立足本职,为地方税收迈上新台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苦难辉煌》一书引导人们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坚持对理想信仰的守望。我认为这种理想信念不仅可以停留在思想认识的层面,更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作为一名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地税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本职,进一步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这些虽然跟前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没法比,但也需要拿出那份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去克服、去战胜。新时期,地税工作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年轻地税人我们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地税核心价值观,勇于肩挑重任,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共同开辟地税事业美好的未来。

苦难辉煌读后感篇4最近读了,本书描述了中国革命从孙中山起到长征结束这一段历史,用多种史料,对以往正史进行了补充。

对书中以下几段有所感想

1。有一点是两人(毛、蒋)共同的:皆以为自己必定且注定要完成某种不可言喻且不言而喻的历史使命

1945年毛主席在写重庆谈判时,对香烟上瘾。他一天能抽几十支烟。但当他知道蒋某不抽烟时,只要蒋某在场,他一根烟也不抽。会谈持续了四个小时。在那之后,他对任何政治家都没有这种特殊的礼貌。我认为,虽然主席当年骂蒋为“蠢货”,但内心还是对蒋的某些方面有所敬佩的(我认为是蒋坚决不投日、不做傀儡这一点),所谓英雄之间猩猩相惜也。

2。西方领导科学认为,领导的形成取决于三个要素:恐惧、兴趣和信念。恐惧迫使服从,利益引导服从,信念从心产生服从

信仰属于最高层次,但需要高超的技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恐惧和兴趣是低级的,但它们可以立即起作用

3。博古的幼稚

当出共产国际派李德作为送款员,送一笔1万元的款项到中国,用于解救**党员,博古在知道李德有军事教育背景时,将他奉为军事高参,而李德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国民党硬碰硬,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27岁那年,蒋在上海阅《曾文正公集》,竟至两目成疾,为蒋撰写年谱的毛思诚说,蒋“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

毛主席亦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5。陈毅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对黄克诚说,毛主席的伟大在于他的不相容

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反思,总结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看到别人犯错,会分析,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才不会犯错

6。在各种危机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往往采纳了领导层最成熟、最周到的建议。所以邓小平后来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领导者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提建议的能力,而在于采纳建议的能力。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5

共产党历经的苦难没有阻止她前进的步伐。在领导人的历史直觉指引下,在播种而未果的英雄们的血战中,中国共产党获的了辉煌。这种痛苦的、不屈不挠的、坚持不懈的实践,已经成为共产党人最为鲜活的灵魂。

那汹涌的洪流已流入历史的长河。现在很多人忘记了苦难的历史,他们只是享受光荣的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腾、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成了一具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少有人问津。

如果人们摆脱了个人财富,不再为其他事情所感动,又如何能获得升迁的脊梁呢?

我们应该牢记苦难的历史和站在战火中的青年纪念碑。正是在那段悲惨的历史中,那些年青的士兵用鲜血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新中国。爱我们的历史就像鸟儿爱它的翅膀。只有热爱我们的历史,我们才能获得飞翔的历量。

牢记苦难历史,珍惜辉煌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努力学习,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6

回顾历史,中国有无数次“革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建立共和,五四运动*孔家店这些都没有挽救中国,最后还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

1921年中国***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200年。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的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直达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领导着中华名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历经了苦难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不禁感叹到: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人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也无法想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翻过皑皑雪山,淌过湍湍急流……是何等的危险。想想现在的我们,那种精神、信仰不正是我所缺的吗?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心灵却渺小了。我们读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党的苦难与辉煌吧,让他们来洗涤我们的心灵,来鞭策我们的灵魂。

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不必嚼树根,不必穿草鞋。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必须做好自己的职责续写历史,接住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历程,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历史的传承者,促就我国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7

《苦难辉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这本书给读者以种伟大的精神,蕴含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错综复杂、舒适的宏观历史场景中。

金一南将军的这本书,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历尽磨难,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凤凰涅槃,从苦难走向辉煌。

细读全书,其间悲壮激烈的场景叠现眼前,让人心血澎湃。正如书中所说,任何国家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有着深刻的悲剧意义:播种,却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忍奋斗的人们,必能从我们的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必能从我们的民族脊梁身上学到更多。

1、 实事求是是从苦到荣的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就要求当时的共产党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外的经验。

历史经验证明,发展道路从不平坦光明,而是充满挫折。中国革命胜利是因为“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成功是因为“走自己的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日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众说纷纭的国际**,我们更须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踏实走好自己的路。

2。坚定的信念是从苦难到荣耀的不竭力量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共产党的光明未来,才有了60多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书中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上天给的机会,而是千千万万人的英勇奉献。是共产党的信仰,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沉沦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沧桑国家的伟大复兴。

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横渡11个省区,行程25000里,一路战斗;我们可以忘记以忘无际的山河,狭窄的道路是危险的,数十万国民党军左右跟随,追逐封锁;我们可以忘记革命内部的辩论和妥协,也忘记桥梁和**。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

这就是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精神和非凡精神。

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时代,我们更应牢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励精图治。

3、 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光荣的坚实支撑

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

坚持群众路线,可以保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本质是代表和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执政。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践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1)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性、作风、纪律、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设计讨论专题,重点围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围绕为民务实的要求。

(2)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要深入群众,一开始就听取意见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以好的作风听取意见,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拓宽听取意见渠道。

(3)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及时梳理现有制度,坚持适用,废止不适用,需要尽快完善。

(4)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引导。根据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工作方案,对不同党员提出不同要求。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用自己的示情教育身边的人。

要抓住反面典型,通过案例教育党员。

4、 创新是由苦到荣的决定性因素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前方阻击、后方追击的危急形势下,运用常规军事战术不仅不可能取胜,而且难以自保。在十万火急的国难当头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夺取了革命的最后胜利。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长征精神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开拓创新,一步步实现东方巨龙的腾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新一轮民族复兴已经敲响,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经启动。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必将收获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8

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

——题记

读一部好书,是一种自我提升,更是一种与智者、哲人的对话。读书如读人,《苦难辉煌》荡气回肠、张弛辩证,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深刻、独到、厚重。胸中有崇山峻岭,笔下才有万马奔腾的气魄;正是金一南将军经历、见证了那段苦难而辉煌的岁月,他才能下笔万言,触动读者心灵。

金将军在书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他通过写《苦难辉煌》,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绘制波澜壮阔的历史宏图,并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创作此书,一方面是重温党的革命历史,另一方面是弘扬正能量,鼓励我们新一代党的接班人,不忘历史、砥砺奋进。

作为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一支先进卓绝、与时俱进的神勇之师。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下,他们披襟斩棘、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年代,他们实事求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新道路。他们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历经磨难、开拓创新。正如《苦难辉煌》所表明的:其实没有神,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人。纵是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谁也不能完全避免失误,我们党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把握历史的关键,实事求是、及时调整路线,保持了党的先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围和战火强大了我们的党,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队伍,开创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光明大道。在开创复兴之路的今天,每一名党员都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同拥护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重要保证。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无论是金一南将军本人,还是他笔下的先贤们,都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信仰的人。信仰如心中的明月,没有炙热夺目的光,却是黑暗探索时的希望和守候。当年的共产党人,正是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呕心沥血,无怨也无悔,成为我们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脊梁。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物质生活上日渐富足而精神愈显贫瘠。两者之间产生的不平衡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迷茫。很多人都感叹当下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年代。金将军正是基于对当今社会现状的不满,才提出问题并力图警醒世人。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中华民族在最苦难的岁月里坚守了,也成就了。而在当下,一个人能够心有敬畏、心怀感恩,就是一种信仰。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但在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方面是一致的。仁、义、礼、智、信、孝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美德。这亦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苦难辉煌》实录我们党光荣却又布满着荆棘的探索之路,是对我们个人事业的鞭策和引导。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共预备党员,我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国之计,在于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想到有那么多领袖先贤已经为我们披荆斩棘,开拓前路,有那么多同心同德、有着共同梦想的伙伴们前仆后继、相随相伴,也就心不徘徊、心怀远方,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始终坚信并努力着。

总体来看,这本书让人叹服的,还有在字里行间透露着的作者十分强大的思维张力。在他的笔下,伟人与凡俗合群,过去与未来相通,苦难与辉煌一起激励着人心。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彼此矛盾却合二为一的辩证哲学,对读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意味深远、引人深思。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9

前不久,我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翻阅这本书,犹如走进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亲历那段遍布风云人物、充满战火硝烟的激情岁月。你会目睹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地狱之火,才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仿若一只浴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作者在前言说: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读完了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

信仰就是地火。在信仰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这个曾被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它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命相随,并将信仰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推动这个曾经山河破碎、苦难深重的国度走向独立、走向富强。

“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这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高尚情怀,让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民而奋斗”这一崇高信仰。

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奋战时期,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党的先驱者凝聚在这同一面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成之。让我们回顾历史,回顾令人震惊的场景,感受惊险的力量!

——“共产党万岁!”绞刑台上李大钊高声呐喊。即使三上绞刑架、历时40分钟,他也没有说出党的秘密,直至英勇就义。

他曾是一位富裕的大学教授,38岁时用生命的钟敲响了旧社会的曙光,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信仰振聋发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倘若不是先驱的坚守,从遥远西方取来的小火种,如今怎会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深牢大狱中方志敏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因为同一个信仰,2100万革命者舍生忘死,慷慨捐躯。他们是理想的殉道者、社会探索者和信仰的传播者。是他们,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

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和平建设时期,“救国与革命”已不再激荡人心,但信仰之火从未熄灭,“为人民而奋斗”永不过时。新时期,共产党人满怀对人民的热爱,坚持奋斗,无私奉献,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藏克家说:“为人民当牛马的人,人民会记住他。” 小岗村书记沈浩就是这样的“孺子牛”。

他扎根小岗6年,在人民心中立起无字的丰碑。25本日记和句子对人民充满了深情,他们在思考如何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他跑家入户,嘘寒问暖,修房子上房梁,样样来;他修路造桥,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让小岗经济腾飞,家家富。

他脚踏实地践行信仰: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

——毛主席说:“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派出所民警陈涛就是这样一座山。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大雨倾盆而下,山间轰隆巨响,600万立方米泥石流,如死神一般扑向清平乡正在熟睡的5000多名乡亲。他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警车如一叶小舟,与惊涛骇浪赛跑:

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报告灾情,第一时间转移群众,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在死神到来之前,5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170名受困群众全部救出!而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泥石流瞬间吞没……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无惧生死?——“救出了群众,我们再怎么样也值得。

”他朴实的话语昭示了信仰的力量。

新的伟大时代赋予了我们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我们有义务继承信仰;我们要坚持信仰任重道远。如果一个人能坚守信念,努力工作,热爱学习,乐观向上,他也会在平凡的世界中展现出自己的英雄主义。

——他叫段勇,是我院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是同事们心中那个“安静地、毫无保留地把最好的自己献给世界”的人。他用十年光阴书写了平凡中的大不凡——用坚强的脊梁扛起照顾身患非典后遗症爱人的家庭重担,用有力的臂膀担起繁重的反贪一线办案重任,用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法律门外汉到优秀助检员的华丽转变,用爱心和乐观给予身边所有人温暖的感动……从没有轰轰烈烈,但总是打动人心,谁又能说他不是坚守信仰的榜样?

时光荏苒,90年峥嵘岁月,是信仰造就了理想的传奇。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

”是啊,不能深刻地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力量?让我们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获取奔腾的地火、汲取信仰的力量,灼热灵魂,挺直脊梁,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旧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从2008到2022,从31.4万亿元到114.4万亿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跨越到再跨越,中国体育等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

从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看2022年奥运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忆往昔,看今朝。曾记否,零八年北京冬奥会上那个闪电一般的身影——刘翔,他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11年未被打破;看今朝,2022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100米田径赛跑中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创造了历史。曾记否,“跳水女皇”郭晶晶单、双人3米跳板冠军;看今朝,全红婵以历届跳水最高分拿下当之无愧的冠军。曾记否,庞伟、杨威、林丹、何雯娜等奥运健儿们披荆斩棘,拿下一块又一块奖牌,夺得奖牌榜第一的好成绩;看今朝,杨倩、徐梦桃、苏翊鸣、高亭宇、谷爱凌等人为国出征,在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上大放异彩,为国争光。从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中国早已脱掉了“东亚病夫”的旧帽子,积极努力发展体育事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时代日新月异,祖国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从2008年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到2022年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科技亮点实现跨越,再跨越。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冬奥;到京张智能高铁东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投资里程超过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交通支持实现跨越,再跨越。从GDP31.4万亿元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中国,世界东方的雄狮已然苏醒。

从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青年人的热血已经沸腾。清华博士江梦南,她半岁时双耳失聪,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用自己19岁的生命践行着自己的爱国口号,毫无杂念地将青春献给祖国,将岁月永远定格再喀喇昆仑高原。还有许多青年,在为国家,为民族奋斗。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少年的眼中应有星辰大海,肩负华夏苍穹;少年应乘风破浪,追光逐阳。我们要以英雄为偶像,怀凌云之志,担国家之重任,振神州之大地,续中华之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1

读了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一些我们以前不知道或不知道的不同历史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丰富和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更是一部光辉展示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在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将信仰、意志和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发挥了神奇的力量,拯救了中华民族,不愧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受人敬仰。

下面的文字描述,是通过学习《苦难辉煌》一书得到的新发现,是对以前的知识的更新,仅摘录几段,就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严峻历史时刻:

孙夫人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何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

孙中山想要新鲜的血液来拯救国民党,但不想取代它。孙中山信奉三民主义,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领袖,他不想看到国民党以外的另一种政治力量。我不想有任何力量去对抗国民党。

孙中山允许共产党人成为国民党的行政委员和部长,而不是国民党的督察。他想通过**监委执行纪律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有所防范,所以才有了10名监察委员会全部由国民党员担任的精心安排。

从本质上讲,国民党的团结政策是团结俄罗斯政策的产物。孙中山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把少数党员吸收进国民党。

孙中山与共产党人的决裂并非没有准备。他认为,只有在国民党的领导下,才能防止共产党人制造阶级斗争。

“若共产党而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国民党以外而已”。此段话,如不注言者姓名,你敢相信这是孙中山说的吗?

国民党的这些底数,当时连共产党人的领袖陈独秀都一无所知。

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便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向导》报上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系军阀的“三角联盟”,认为这是走老路,希望他回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孙中山对陈独秀的批评非常生气。他只要求新加入者服从他,不能接受他们所谓的意见。他几次对马林说:

“共产党人既加入国民党,便该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如果共产党不服从国民党,我就开除他们。如果苏俄支持共产党,我会反对。

陈独秀深感意外。1924年7月14日,他给维经斯基写信说:“我们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和限制地支持国民党,只应当支持左派所掌握的某些活动方式,否则,我们就是在帮助我们的敌人,为自己收买(制造)反对派”。

陈独秀的话在当时是极端的,后来尖锐,今天深刻。民主的伟大先驱不是共产主义者。孙中山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的三民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今天,我们很多作品都把国民党总理说成是共产党员,这是对历史的歪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回顾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实践,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世纪本正确的。没错,因为这一决定为北伐革命的成功埋下了种子。

而在正确前要加“基本”二字,因为它仅仅简单提了一下“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面貌为代价”、“毫无疑问,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却没有任何具体的安排和可行的措施,实际上是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能力,由此也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种子。

1927年4月收到中共**报告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后,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是立即回电询问蒋介石身边的苏联顾问鲍罗廷“是否属实”?是否可以“对蒋介石作出某些让步以保持统一和不让他完全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要求共产党人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作战已经为时已晚。

斯大林忘记了,当最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求建立武装的时候,他是如何不以为然,而把援助的**都给了国民党。

1926年“三二〇”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曾经产生“准备独立的军事势力与蒋介石对抗”的想法。当时正好有一批苏联军火到达广州,陈独秀立即派彭述之代表中共**到广州和国际代表面商,要求把供给蒋介石、李济森的这批军火匀出5000支枪武装广东农民,深得斯大林信任的苏联顾问鲍罗廷不同意,认为中共应将所有力量用于拥护蒋介石,巩固北伐计划。

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的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固然有他的错误,但面对共产国际作出的一个又一个决议,有时明知不可为,也要放弃个人主张而为之,大革命失败后他还必须承担全部责任,这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了。

**后个人反省期间,陈独秀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安定安全。

甚至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大力帮助,促进北伐革命的蓬勃发展,这也是来自苏联国家利益的要求。后来的李立三一口一个“暴动”,指手画脚地要求“苏联必须积极准备战争”,“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要求置苏联自身安危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李立三的思想完全脱离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国际干预:停止发展中国共产党活动资金。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受到的最严厉的制裁。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并不在其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存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斗争经验的日益成熟,更有赖于经济上找到立足之地。

后一条更为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最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武装分离主义政权,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政权内部没有枪管。

第一个上山搞起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游刃有余的毛泽东,用**的批判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批判的**,也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仅此一点,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