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发表时间:2023-04-07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精选10篇)。

作文应该怎么进行写作呢?提到作文,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的,作文也是一种强化大脑记忆的方式。好作文应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下是编辑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写春节的高中作文,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1

过年啦!过年啦!人人都盼望过年,大人们都希望团聚在一起,小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新衣裳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有属于自己的红包。

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回外婆家,外婆家在南充。我们大约开了3个多小时才到外婆家一进家门我就送给他们一句吉祥的话: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吃完中午饭外婆带我去逛街,我们来到超市,哇!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摆的整整齐齐,而且又丰富,看的我目不暇接。

我们又来到街上,看到了小卖部的门口及街边树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仿佛我就在灯笼的海洋里。

晚上,我吃完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拿起手机给老师发了个短信说道: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老师回复说:谢谢,也祝你新年快乐、学习进步!看到了短信我心里甜滋滋的。

终于等到了晚上12点,我们拿起鞭炮到空地上去放。我的周围突然响起爆竹声,声音越来越大声,我一抬头,看见夜空的焰火五颜六色。有的焰火像流星雨、有的焰火像祥龙一样在夜空中游走。把漆黑的夜空一下子变成了光彩夺目的天空。

我喜欢过年,因为给人一种温馨又快乐的感觉!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我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

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妈妈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

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3

“嘭嘭嘭,啪啪啪”随着这几声清脆的鞭炮声,我们又迎来啦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大年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是个热闹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在自家门口贴春联,穿干净的衣服,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而我也不例外。

有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常常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陪家人一起过大年,这时候,你孤独一人,看着别人围在桌前过年,你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当然是家,是家人。

我的家庭是一个由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我组成的温馨家庭,我的家算不上很大,但却充满啦幸福与快乐,也给我留下啦难忘的记忆,如:爸爸为我包扎伤口、全家人送爸爸上火车、我们一家人一起过年……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啦。那天我放学回来,街上到处都是一派节日的气氛,红灯笼、新年快乐的歌曲,不由的使我加紧脚步,一进家门,就看见家人忙的不亦乐乎,妈妈在挂气球,公公在贴春联,爸爸在择菜,对啦,婆婆呢?哦,原来婆婆当起啦指挥员,指挥妈妈挂气球,我也不甘示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去婆婆那儿报到啦,我问婆婆:“婆婆,你看,我该干什么呢?”妈妈听见啦,就对我说:“你就过来帮我挂气球吧!”好嘞,说干就干,我卷起袖子,帮着妈妈一起挂起啦气球。

大约20分钟过去啦,全家人的工作才算都干完啦,我累得往沙发上一倒,就什么也不管啦,但是就这样看一下,家里好像又漂亮啦许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挂气球这项任务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只要你用力太大,或是思想不集中,就会把气球弄破,瞧!我都已经弄破啦两个啦。到啦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啦,我们全家人都准时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家是我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我爱我家!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4

过去,每逢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至初五,北京城里各条胡同、各个大院不时地响起“过年好”的此起彼伏的人们互相拜年的声音。那接连不断的拜年声,不仅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而且烘托了整个北京城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气氛!但是随着一片片胡同的拆迁和平房大院的消失,搬进楼房居住的人们倒真应了那句老话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少住在同一座楼房好几年的住户,彼此还互不认识,更不用说春节互相拜年啦!就是亲友之间的拜年,从彼此串门儿到互相打电话问候的“有声拜年”,变成了用手机互发短信的“无声问候”,一句话“闷啦”!

现在和一些年轻人谈起过去的春节拜年,不少人认为那是庸俗的“繁文缛节”或“陈腐的观念”;不少人倡议学西方人,可是他们又不知道到底向西方人学什么,因为西方人过圣诞节或新年不是也彼此问候、互相祝福吗!最可笑的是不少青年人和那些起哄架秧子的商业部门,把精力和经商热点、焦点都集中在圣诞节上啦。不少人谓之是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这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可是当不少年轻人,一些观念更新快的中年人和老人,一边拍着手唱着英文歌曲《新年好》,互相摇头摆脑地唱“祝贺大家新年好”时,却又一边指责中国传统的拜年习俗、那“过年好”的互相问候声是“陈腐观念”,真是滑稽可笑!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什么是老北京习俗,现在倒真是唯我所用、唯我所取。再有一些廉价的“专家”这么摇头晃脑地“指点迷津”,不是民俗也是“民俗”;而真正的民俗有些却丢在一边。不错,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些观念或落后的习俗应该适当改变,可是就春节来讲,似乎什么都可以变,就是“放鞭炮”不能变!而且不管它造成多大污染、对人们造成多大伤害、对环境卫生造成多大破坏,每临春节前鞭炮照卖,春节期间乃至前后鞭炮照放!特别是那些被“遗弃”的五环外居民,平时几乎每天要忍受那昼夜间突如其来的鞭炮巨响声,每到春节就更是“战斗里成长”!若提起禁放来,连老带少一些人,不知是不是有人教他们“背口诀”,反正报道他们保护“春节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的呼声或要求的新闻很多。所以形成了各说各理的局面。不过话又说回来啦,似乎现在春节的主要标志和特征就是鞭炮声啦,还有你来我往的春运大军和市场的狂热购物潮。其实随着“长假”的增多,每个长假也有类似“春运”的大规模人群集散和购物潮,但是与每次放长假的“春运”和购物潮相比,春节与其区别,或者说唯一区别,大概就是那巨响的鞭炮声!

与激烈、震耳欲聋的春节鞭炮声相比,我更怀念昔日那热烈、亲切的人们彼此拜年的祝福声。在这热烈的祝福声中,即便有些平时发生邻里纠纷的住户之间的恩怨,也会“一团云雾散”,彼此和好如初。人们那见面互相拱手或鞠躬拜年的诚意行动,真正凸显了老北京人的“礼儿”;真诚的祝愿使彼此都受到对方的安慰和感召,这样看来那昔日的拜年习俗和彼此祝福的拜年声,也促进了和谐!

过去这种拜年的习俗和气氛已渐趋消失,如果有人呼吁,往好点儿讲,说不定这习俗或许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否则恐怕就自生自灭啦!其实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对过去那种拜年的气氛和习俗还留点儿念想儿外,年轻人早就不在乎这一习俗啦!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5

和曦的春光赶走了冬夜的冰冷,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沉睡的万物,朱红的大门送走了旧岁,哈达似的小路迎来了新气象、新客人。对于新年的拜年,作为高中生的我已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

记忆中八岁一年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不,还没到大年三十,春节的气息已经相当浓厚了。

瞧!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大家都忙碌着置办年货。老爸、老妈在忙着贴春联和挂灯笼,爷爷、奶奶忙着杀鸡和杀鸭。

除夕夜是我最喜欢的时刻,我们全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一起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和弟弟是全家里最开心的人,因为今天每个长辈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在楼下的空地上放烟花。

老妈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看春节晚会,晚会上最好看的是小沈阳的小品,把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刘谦的魔术表演精彩极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除夕夜里最期待的是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大家都在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老爸和叔叔一起点燃花,绚烂多彩的烟花把天空绽放得五颜六色,好看极了!除夕的夜空实在太美了。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欢送了牛年迎来了虎年,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7

现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大家似乎都喜欢呆在家中,看看电视,上上网,记得小的时候,特别的期待过年,家家户户都到街道上来,看舞狮,耍龙,爷爷是个木匠,龙头和狮头都是他制作的,看着他一道道工具制作,慢慢的成型,那个时候觉得很高兴,会忍不住要把狮头戴在头上,去院子里小逛一圈,炫耀一番,那时候一件小小的事,都可以让自己很开心,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再也没有纯真的开心了。

记忆中不知不觉中,流传久远的文明消失了,现在过年只有冷清的街道和小孩放划炮的声音,我也越发的喜欢呆在家中做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宅女,每天的鸡鸭鱼肉腻的慌,而且怕长胖,都说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的确,胖了怕穿不上好看的衣服,廋了又担心身体是不是出状况了,好像是个矛盾的综合体,怎么也无法达到平衡。

昨天的春晚我没有看,一直对着电脑在写,写一年来的感触,一年又过了,我将要做什么,会觉得压力如影随形,踹不过气来。很多朋友发了各色短信,我看的疲惫极了,一点也不开心,觉得很没有趣味,每年都是转发的短信,并没有很大意义,去年自己心血来潮也编了几条琅琅上口的短信,几年突然觉得不想动,什么也不想干,看看书,谢谢文章,就这样过年了吧!想着明天就是明年了,我的计划才刚刚开始……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8

过年的脚步声近了,但我对如今单调而枯燥的过年并感兴趣,相反,我倒憧憬起小时候贫穷的过年,每每回味起吃豆腐的美滋美味,做豆腐的热热闹闹,我的心头涌起阵阵温馨。

那个时候,过了腊月二十,过年的帷幔从此徐徐展开,敲敲打打的做豆腐声盈满了整个庄园,孩子在雪地里疯跑着,沉睡的村庄突然沸腾了,庄户的上空笼罩着一片喜庆与祥和。

做豆腐第一道工序是磨豆子,那时候,没有机器,只有石磨。磨豆开始了,习惯苦力的父亲紧抓磨担,前躬后仰,来去着周而复始;母亲不仅一边摇晃磨担,还要一边向磨了眼里填注黄豆。父亲和母亲契合着摇来晃去,重复着一样的磨盘吱呀声,直到父亲脱去了棉袄,浑身汗流浃背,费了半天时间才能磨完一作豆腐。我们小孩不会拐磨,也会缠着父亲的磨担跑前跑后,帮着母亲打点短工。

接着就是吊豆浆,父亲在草屋不高的木梁上挂起绳子,系上晃浆用的三角棍和晃浆布,然后,站上不高的板凳上,手扶木棍,上提下放,摇晃着刚磨下的豆浆汁,豆浆汁在纱布中上滚下翻,浓浓的浆水从纱布下滴滴渗出。系着围裙的母亲站在一旁不停地搅拌,还不时地凝望着父亲,恨不得父亲能把豆腐渣也晃出了豆浆,直到纱布下彻底没了滴漏,母亲才依依不舍地挖去了豆腐渣。

烧豆腐浆是最温暖的时候。矮小的厨房门口挂上了达帘子,碗口大的窗户还塞上了稻草,厨房分明就是不透空气的闷罐车。烧豆腐浆的时候,暖融融的水蒸气氤氲了整个厨屋,在屋内,我们互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唯能望到的只有父亲被锅堂的火光照亮的瘦削脸庞,父亲一边吃着旱烟,一边向锅堂里填注柴草,母亲两眼牢牢盯着漂浮的豆沫一刻不敢怠慢,生怕豆腐浆瞬间开锅,母亲娴熟的经验准能知道浆熟的时候,从没出现过豆浆漫溢锅外的情况。

因为豆腐的飘香,因为肚子的饥饿,因为厨房的温暖,我们小孩依依地闷在屋内,围着锅台跑前跑后,眼巴巴地盼着母亲能间或舀上一勺豆浆拌上些许红糖给我们喝。

母亲把煮熟的豆浆舀到了蒲包里,再扎好蒲包的四个角绳,然后,父亲吃力地搬上磨盘压上蒲包。木桶的水一点一点的涨高,母亲不住地用小碗舀掉蒲包挤出的热水,不久的时候,蒲包中就凝固成鲜嫩豆腐了。

豆腐开包的时候是最开心的一刻,白嫩嫩热腾腾的豆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孩子个个急不可耐,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划开的豆腐。母亲尽管知道过年豆腐不阔绰,但是,她还希望在做豆腐的时候能让我们吃够满足,还想方设法变换着花样让我们多吃点。我们吃足吃腻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跑到雪地里跳跳蹦蹦。

我们今天还吃豆腐,但已领受不到当年吃豆腐的温馨,更吃不到曾经原汁原味的豆腐。走远的是时光,变化的感受和感觉,不变还是豆腐,剩余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记忆和怀念,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人总喜欢看古物的缘由了。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9

除夕之夜是多么美丽,多么精彩。今年也不例外,街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好一派过年的景象。除夕之夜像一股团圆风把老老少少都吹在了一起。总之,它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夜晚。

这天,我们一家很早就吃过晚饭,便起身到街上观夜景。街上的人可真多,那真的称得上是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上人海啊!再看街道的两旁树干上还缠着五光十色的晶条,如同一条条美丽的小蛇盘绕树干上。街上有几家店铺门前的彩灯垂直而下,像一帘彩色的瀑布从高空中倾斜下来。尤其是一家超市的屋檐下,那一串串、一行行,冰糖葫芦似的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除夕之夜真是灯火辉煌啊!

我们信步来到一家商场前的一个小广场上。广场正中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喷泉。那喷泉中间有一个大理石做的大球,一个巨型花瓶将它托起。突然音乐响起,从花瓶里冒出许许多多的水来,球靠水的浮力不停地滚动起来,与此同时,四周的水也一下子冒出来,冲上了天空。这无数的水柱汇聚成一个大大的礼花,在空中绽开,许多的小水珠从空中散落下来,纷纷飘洒在围观人群的脸上、手上……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叫声。多么美丽的喷泉,给除夕之夜增添了一份喜庆。

过了一会,我们一行人回到家中。观看着“春晚”的节目,说说笑笑。等待着十二点的到来。

在邻近十二点之际,大街小巷里顿时安静下来,锣鼓声停了;鞭炮声也停了。人们也不再说说笑笑,都屏住了呼吸,心中满怀着对新春的祝愿,倒数着时间。“十、九、八……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在人们的欢笑声再一次响起,崭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无不充满了欢喜。

五彩缤纷的夜空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相辉映,烘托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伴随着人们欢乐的笑语和无数的歌声、鞭炮声一起汇成了欢乐的新春乐章,飘荡在夜空里,撒向人间。

写春节的高中作文 篇10

要说过年的气息,那就是在腊月初八之后,才渐渐地越来越浓。对于我们小孩子,因为腊八节就可以吃上腊八粥了,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这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当地对于腊八节有谚语:腊月八,杀北瓜(有的地方叫南瓜)。又有:腊月八,米汤香的叫刮刮,没米汤,杀老鸭。我不知道,在山大沟深的陇南地区,本来是很少有人养鸭子的,为什么要没米汤杀老鸭。后来,我想,可能是为了押韵吧,因词害义,让后世人费解。但是,这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对腊八节的期盼。在我们当地,现在的腊八粥内容很丰富,不亚于八宝粥之类的驰名商品。但是,在我们小时候过腊八节,一般地就只是黄米和大米两样煮的粥,好一些的家庭,能用纯粹的大米和一点花生、大豆煮腊八粥,在当时就是最好的腊八粥了。

吃了腊八粥,往往家里大人就会安排大一些的孩子,端上一碗腊八粥,拿上砍柴刀,带领小一些的孩子去给树喂饭。小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三哥,带着四哥和我,有时还会带上二大家的两个孩子(当地将父亲的兄弟称作大,排行老几,就叫几大),这时,就要到两家的果树的地方,往往是要转大半个村子。到得树前,先由三哥用柴刀从高到低依次在树的主干上砍一些伤疤,使树皮翻起。然后,由四哥或者我站到树干前方之后,由三哥用勺子将腊八粥仔细地灌到翻起树皮中,一边给树喂饭,一边“问”树:“今年接不接果?”,站在树干前方的四哥或者我就会回答:“接咧!”又问:“接多少?”回答:“接万万千千!”喂完一棵树之后,又到另一棵树跟前,再给另一棵树喂饭。通常都是给核桃树或者柿子树喂饭,也有给苹果树、梨树喂饭的。果然,来年,喂了饭的树就会接很多的果实。记得有一年,是我和四哥去给树喂饭的,四哥就将一棵核桃树砍了很多的伤疤,回家后,我给父亲告了密,父亲就狠狠地说了四哥一顿。

但是在第二年,那棵砍得狠得树,却是挂了比任何一年都要多的核桃,我们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以前,我总认为给树喂饭是属于迷信之类的活动。直到后来,在我当了电视台的记者以后,有一回,随农技人员下乡去采写培训果农的新闻,讲课结束后,一位果农咨询:一颗核桃树长得很茂盛,但是每年却只接稀稀得果子。技术人员告诉他,这是树的营养过剩,可以在树的主干上砍一些口子,抑制营养的输送。我不知道那位果农照做了之后是不是增产了,但是,我知道了我们小时候给树喂饭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吧!我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也许他们只是发现给树喂饭能增加产量,却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是,给树喂饭的习俗却一直延续了下来,留给童年的我许多有趣的记忆。

记忆中的腊八粥虽然简陋,但是很香,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