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再读红楼作文

发表时间:2024-03-01

再读红楼作文。

学生时代都经历过写作文的困难,练习写作可以加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多练习写作,有利于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您知道作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参考建议供您参考。

再读红楼作文 篇1

《诗经》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完善自己。王安石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意思是说,我们需要突破既有框架,勇敢创新,开创先河。那么,借鉴和独创这两种思路,到底孰对孰错,孰优孰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究竟该如何选择和取舍?

在我看来,借鉴别人,是自身进步的捷径,而独立创新,是出类拔萃的关键,二者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妨从我的学习经历说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所谓认真学习,无非就是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升入初中后,还一直没明白做笔记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老师让我看了一位同学的听课笔记,是那么工整,那么条清理晰。出于羡慕,我也开始学着记笔记。几年下来,随着用过的笔记本越攒越厚,所学知识也越来越扎实,思维也越来越严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跟着同学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让我的学习受益无穷。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借鉴别人,我也有所创新。

为了积累作文素材,不少同学都有摘抄的习惯。而我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摘抄方式——素材卡。每遇到好的作文素材,我会抽取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名言等元素,以表格的方式把它们记录到一张卡片上。然后按照适用话题的不同,把这些卡片分类归档,有空时随时拿出来温习。受益于这一方法,我把大量作文素材烂熟于胸,写作文从不担心无米下锅。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提升自我,既离不开借鉴别人,也离不开独立创新,把这两种方法有机融合,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取舍,才是最正确的进取之道。

岂止我辈如此,古先贤中也不乏这方面的先例。

苏东坡一生勤学不怠、饱读诗书,因而写文章能够引经据典、触手成春。他在创作上又能大胆创新、首开先河,从而开创豪迈词派,终成一代词宗。米芾每天临池不辍、潜心魏晋,因而深得王献之笔意、颜真卿精神。他中年之后又能突破古人藩篱,凭借骏迈的体势,自成一家。可见,自古以来,所谓大家宗师,无不是传承前人绝学,开创自我新风,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刷新历史的高度。

在借鉴中创新,创造性地借鉴,把两种思路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就能事半功倍,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我,成就人生。

再读红楼作文 篇2

红楼一梦,木石情缘-记叙文6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吗?外国有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很多部的小说,创造过四五百个人物形象。而《红楼梦》这一部书里就有大概0~0个人物形象,就贾宝玉这一家子里头就有多个人物,而且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细腻饱满、多情多义。因此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完全的去解读的。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全书一共有0回。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开篇说贾宝玉是一块石头变成的,是神仙下凡投胎的。而贾宝玉每天都精心照顾一株绛珠草,绛珠草就决心要用自己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恩。这本书感情非常丰富,多读几遍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理解。我第一遍看红楼梦,觉得并没有比《三国演义》好看,贾宝玉四书五经不爱读,整天气他爸,林黛玉体弱多病的,稍微受点刺激就感冒啥的躺在病床上......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渐渐的理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因为他不喜欢读死书;林黛玉从小妈妈就去世了,因此很敏感。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把前面的人情世故看得更仔细了,明白了最后贾宝玉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真正爱的人的灵棺,会和自己的花轿擦肩而过的那种悲苦,除了林黛玉和贾宝玉谁也不会真正明白。

我惊叹《红楼梦》里的人物被曹雪芹描写得如此细腻,故事情节如此丰富,有时读着读着会让自己进入到故事角色中,有时又会跳出故事去理解人物的处境。《红楼梦》这本书非常值得你去阅读、去钻研、去明白其中的道理,相信你也会有很多的收获。

再读红楼作文 篇3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

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北、西、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本文共北、东、西四个方位得尊卑问题。第三部分为第④-⑤自然段,论述左、右谁为尊,谁为卑。理清脉络就会发现,答题点锁定在第三部分即④-⑤两段,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学色彩,引起读者兴趣;c、引出说明对象;d、点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b、点明文章中心。】

秦、西汉的时候,左右排序以”右“为尊。A项中的“左”为卑,“右”为尊,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问题。

B项中的“西东”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时局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这里不指具体方位,更不指位次。【本题属于文段知识运用题,只要紧扣原文段“位次的讲究”里“南北东西”和“左右”谁尊谁卑,就能解决。】

再读红楼作文 篇4

前几天我学习了《红楼春趣》一课,我觉得很有趣,这篇课文节选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主要讲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以及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衰亡的过程。

学习了这一课后,我最喜欢宝玉放风筝这一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读了这段,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少年脸涨得通红,汗珠布满额头,周围的人都笑他,他又尴尬又生气,想要踩风筝却又碍于是个美人舍不得下脚。每次读到这,我都觉得好有趣呀!总是忍不住哈哈一笑。

因为每次读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和马钰放风筝的情景。也是春天一个非常适宜放风筝的日子,天气晴朗、刮着微风,爸爸妈妈、三爸三妈带着我和马钰去贺兰山体育场放风筝,我们拿着一个小燕子的风筝,风筝做的很精美,我和马钰很喜欢这个风筝。

我们俩开始放风筝,我拿着卷线轴,一边跑一边慢慢放线;马钰拿着风筝,也是一边跑一边慢慢的放开风筝。马钰一松手,风筝立刻就飞起来了,可没飞多高,就落了下来。我和马钰试了好几次,每次风筝都是刚飞起来,飞不了多高就会落下来。我们简直就和宝玉一样,急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爸爸妈妈三爸三妈都在旁边笑,我们就如宝玉一般,既尴尬又生气,想踩两脚又觉得风筝精美,舍不得下脚。后来还是爸爸三爸帮我们看了看,说是顶线不好,修一下就好了。果然,修了之后,风筝就飞了起来。

宝玉的尴尬和我如出一辙,每次读到宝玉放风筝这一段,都会让我忍俊不禁,我就会想:曹雪芹是不是也喜欢放风筝?他放风筝时一定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吧!要不然怎么写的这么真实呢!我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曹雪芹一样,做个有心人,才能写出这样打动人心、流传千古的名著。

再读红楼作文 篇5

一到年脚下,我爸就把他的一套笔墨家伙取出来了,他要开始忙了——他要忙着写春联。村子里识字的人不多,一村人家的春联,大多数出自他的手。写的春联无外乎是“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或“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之类的,基本上是照搬现成的。村人们也不管它,贴在门上,都是喜洋洋一片红。有一年,我爸心血来潮,大笔一挥,给我家门上写了副他独创的对联“吃大肥肉,穿花洋布”。我家那两扇普普通通的木门,一下子与众不同起来,认识俩字的人走过路过,看见,都莞尔。

那年,我有同学来我家,我奶奶打了一碗荷包蛋招待她,还用韭菜炒了一盘子兔肉,那是我们家拿得出手的最好的食物。多年后她忆起,开玩笑说,在你家别的事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门上的对联,一边贴着“吃大肥肉”,一边贴着“穿花洋布”,欢天喜地气势磅礴啊。我笑了,挺有感触的,曾经那些穷苦的日子,我们兄妹几个就是靠着这些富足的向往和激励,快乐地走过来了。

翻一本有关历代文人书房的闲书,被文人们书房的名字给俘虏了,轻轻念念这些名字,嘴角噙香,像念着一阕阕诗:桂坡馆、三癸亭、阅微草堂、瓶水斋、青萝山房、云林秘阁、滴翠轩、人境庐、天春园、立雪斋……或引经据典,或借鉴化用,或随情境独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满满当当的生活意趣和文人风骨。也许那些书房只是草房两间茅屋一芥,可自打拥有了这些名字,它们便拥有了新的面孔,往雅里雅去,往静里静去。我们唤着这些名字,从前人们安坐在里面,于灯下读书写字的气息,便穿云破雾而来。那些月光照着虫鸣唧唧的夜晚,清风拂着轩窗,多么饱满。

我也爱逛江南古镇,常为街道两旁店铺的名字着迷,一个一个叫过去,像读一篇优美的小说或散文,比如:初见你的时光、拐角微笑、匆匆那年,三只耳、半遮面、卷珠帘等等。住客栈,我也挑那些名字叫得格外有意思的,比如:千亩田。那是在浙江临安的一家客栈,我住进去,他们家当然没有千亩田,山上却长着上千棵核桃树的。我在他们家点了一道菜也很有意思,叫翠柳啼红。菜未端上来时,我的心里荡漾着如烟的柳,和无数的花红,期待得不得了。结果,只是一道寻常的菠菜炒蘑菇。即便如此,我还是吃得开开心心的。它是菠菜炒蘑菇,它又不是了,我吃进去的是花红柳绿。

我想起《窗边小豆豆》里的故事,在巴学园,孩子们自带餐盒在学校用午餐,校长和校长夫人怕孩子们吃不饱,也为了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添加营养,另做两道菜,一道煮鱼丸,一道煮山芋,他们称之为“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一勺一勺添加到孩子们碗里。孩子们高兴坏了,吃一口“海的味道”,再吃一口“山的味道”,普通的食物,变成了珍馐佳肴。

谁说生活是无趣的庸常的?倘或你能以不同的眼光去看,不同的情感去体验,所得到的感受一定是大不相同的。有趣的灵魂,丰富的思想,会让平凡的生活,活成美和艺术。

再读红楼作文 篇6

看罢红楼,那场荒唐的浮生是百年来的惊鸿,他掀起了文化界的万丈狂澜,激起了经久不息的众说纷坛,那是不衰败的经典,永流传的悲歌。

紅楼梦,是一场含笑的悲剧,黛玉与宝玉之间两小无猜的爱恋也终是一场悲哀,通今一梦恐也只是场将散的华筵。

初读红楼,只觉得林黛玉孤傲善妒,平日只会以泪洗面,却未曾悟透那些亦真亦幻的'形象,现如今再读时却愈发赞赏起黛玉了。她本是大家闺秀,却家中道落,只得日日寄于贾府,那凤阙龙楼,光鲜亮丽的表面却更加让黛玉处处谨慎,再难剪断那万千愁思,一阙葬花吟,压抑沉闷却不乏清丽学识,由此可见,黛玉才学之高。在她的生活中,悲戚也罢,缥缈也罢,她却依旧用纯洁与率真击退锋芒,仿佛一个初涉尘世的孩童,可也正是这性格筑起了宝黛爱情之间的鸿沟,梦醒之余,只落得曲终人散,香消玉殒。

宝玉的形象相较之下较为模糊,在扑朔迷离之下,他的玩世不恭,懵懂任性,是日日纸醉金迷里的多愁善感。以致最后那个黛玉身死,宝玉出家的结局引起无数后人唏嘘。

红楼梦里梦红楼。是浮华一梦,似华美却断魂,一遍遍似懂非懂的品读,终于明了宝黛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大观园,风花雪月潇潇洒洒的时光,梦起红楼也归结红楼,奈何在无人听得那声惊蛰断弦,兴起诗音。

梦,终会醒来,可这场红楼梦却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的璞玉,让人满载而归。史海遨游,书海徜徉,在难忘的是她畅快淋漓的笔风,丰富饱和的情感,字字珠玑的辞藻。想那生活也是场红楼梦,喜乐悲哀,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又何必去纠结,何必去逃避的,只能坦诚相待,用心中的净土与负能量抗击。

再读红楼作文 篇7

童话·红楼·他

张晶晶

从小就幻想,自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那根火柴,被那个仙女赋予了魔法的力量,永远不会熄灭;从小就渴望自己有双翅膀,能够飞上云端,去品味云朵做的棒棒糖……

就是在那无邪的童真时代,我悄悄爱上了童话,在格林先生和安徒生爷爷的精彩故事里,我渐渐长大,慢慢就对语文有了眷恋。因为我知道,唯有美味的文字才能酿成可口的童话,“吃了”才会满口余香。

初中时代,我的班主任是一位美丽的大姐姐,她带着我们去瞧皇帝的新装,看看那个皇帝有多愚笨,学会用一个“骗”字去概括整个故事;带着童话,她让我们想象螃蟹为什么横着爬,哦,那是因为森林里举办马拉松赛跑,螃蟹报名参加了,无奈跑道太窄,螃蟹只能横着爬。一场比赛下来,螃蟹再想正着爬,已经不适应了……童话让我的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让它拥有了神妙奇幻的色彩。因为爱童话,所以喜欢上了语文。

高中时代,仿佛是远离童话的时代,却是我最疯狂的时代。疯狂地看《王子变青蛙》,明白“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是最美的格言;坚信丑小鸭会成长为白天鹅,面朝大海,就会有春暖花开。当翻开那本厚厚的经典,当林妹妹弱柳扶风似的来到我的身边,我却无法用童话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传说中的仙子。她是我心中最美的天使,却为何终究一缕香魂随风散呢?小美人鱼是个悲剧,可她却是含笑离开的,而可怜的林妹妹流尽一生的眼泪,被那个黑暗的'社会吞噬了,怎能不令我叹息?时间是成长的良药,当我试着打开心扉,慢慢去品味红楼中人时,突然明白了悲剧的美,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就这样,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林妹妹,爱上了她的眼泪、诗情,甚至她的尖酸、刻薄,包容她的一切。于是,这个可人儿开始频频出现在我的笔端,出现在我幼稚的作文里,竟成了我作文高分的秘密武器。就在高考的考场上,我怀想林妹妹的天空,品味她的诗,悲悯她的情,为她黯然伤神。虽然只有短短的25分钟,我竟也完成了800字的作文,文字在笔端迅速地化成了美丽的语言,让我感激,让我欣喜。

从对童话故事的热爱,到对古典文学《红楼梦》的痴迷,其中没有什么必然,只是童话无形中给了我幻想,让我更愿意接受幸福的结局而不是悲伤,但恰恰是这样的想法让我钻进了大观园,去寻找黛玉悲剧的原因,为她流泪,也洗涤自己的心,对文学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走进红楼,非常偶然,完全是因为“他”的鼓动。全班同学一下子都成了“红迷”。

因为“他”,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因为“他”,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因为“他”,高三的课堂上全班同学堂而皇之地读“红楼”。最后冲刺时刻,我们仍在关注地球有个“兄弟”,欣赏赵宏博那一低头的温柔下申雪眼里的娇羞。

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拼死拼活地做题讲题再做题的无休止的循环,我们的语文课堂是让我们期待的美好时光。每天一位同学的精彩演讲里,我们从中发现了生活的感恩、时间的宝贵、友谊的真诚、人间的温暖。在感受文字无穷魅力的同时我们有了爱。因为有爱,“苗”将自己仅存的用于乘车的一元钱给了路边的乞丐;因为爱,110宿舍的男生们用行动编织着自己的童话般的故事;也因为爱,琳坚守信念,要为国家统一、台湾回归作出贡献。每一天的演讲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语文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看到了永远的生活。

他,就是我们和蔼仁慈、博古通今、“三高”也打不倒的“老蔡”。在我看来,老蔡是个传奇,自幼家贫但力求上进,自学成才,从中师变为今天的教授,老蔡给他的学生们做出了榜样:不管你的现状如何,只要你勇于进取,什么奇迹不能创造?何况学语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