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28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1000字。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来提升教案制定的水平。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将为您掌握更多的知识",愿您在本网站中寻找到您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和信息!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1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另外的55个民族人口数只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被称为少数民族。

2、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少的是珞巴族。

3、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

(1)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

(2)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3)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省

(4)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彔自治区

(5)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

(6)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省

(7)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8)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 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2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一、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 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

第一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3. 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4.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5. 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6.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3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3、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4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

两河、两山

京津

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 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

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建於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5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优越性:①跨南北纬度广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

②从海陆位置看,背靠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洋——太平洋,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发展海洋事业,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

2、国土辽阔:

①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难点: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胸怀全局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临太平洋,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名胜较多,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勾画:台湾轮廓

1、地理位置

①、温故而知新: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②、了解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居民概况,强调泉州与台湾的渊源。③、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地形

①、读“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并观察其山脉的走向及分布,读出台湾岛的峰,找出主要平原分布区。

②、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

3、气候与自然资源

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讲述台湾岛矿产、水能均很丰富,然后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

4、经济与城市

(过渡)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资源库

①、台湾省利用本岛这些宝贵资源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台湾省的经济部门有哪些?各部门的生产状况和主要产品有哪些?利用“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找到主要工业中心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②、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③、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哪些工业原材料和能源?试举例说明。④、我是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出台北、高雄、台南,说说它们的城市职能及分布特点。

中华资源库 5

祖国神圣领土(从时空的角度分别说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关系(发展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工业的分布特点)。

6、结束语: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7

1.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