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23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精选9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仔细策划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个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任务。做好教案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范文网的编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把许多资料整理成了这篇“方程的意义的教案”,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阅读一下!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天平写出式子,并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出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学会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利用方程概念解决问题。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数字谜等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些都为理解方程意义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完成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过渡,构建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天平: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它就是天平。

【跷跷板与天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中间有一个支点,都靠力臂两端的重量来达到平衡。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天平比较陌生,而跷跷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以此导入,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找到旧经验与新事物的联系,形成表象】

二、利用天平,写出式子

在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中,我们认识了天平,利用天平称量了物品的质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天平来测量一杯水的重量。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再现天平测量物体的过程,水的重量是未知的,用字母X来表示,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了由形象的天平左右两边的平衡关系过渡到用抽象到数学符号表示的思维过程,为突破教学难点进行铺垫。】

三、合作探究,认识方程

1、测量物品,写出式子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利用天平测量桌面上物品的质量,或者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并且根据天平的平衡关系写出式子。最后将你们小组写出的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要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的活动经验。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小学数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经历了实验---不实验——再实验的设计过程。第一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在实验中,学生由于对天平的好奇以及操作的不熟练,使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感知新事物上,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稿中,我放弃了实验,让学生直观看教师的大屏幕演示,然后写出式子,学生再根据图片,写出式子,结果整节课学生就在不停地对着抽象的符号写和算,对知识没有形成表象,练习效果不佳。后来,在网络备课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在课前加入了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熟悉天平的操作过程,在课堂中,将重点放到利用天平写出式子这一环节,学生目的明确,操作熟练,高效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交流汇报,归纳概念:

教师选取了每个小组有特点的式子将其呈现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类,同时教师进行板演: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 50+2b>180

100+y=50×3 80

不含未知数 50×2=100 100+2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180、100+y=50×3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是新课标中数学中最核心的要求。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本节课中,我更注重了对知识的类比归纳,()让学生感知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与不等式的区别,最后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征。】

3、概念演绎,建立模型:

刚才同学们根据天平所写的式子中还有方程吗?

老师在测量中的这几个式子中哪个是方程?

你能根据方程的意义也写出几个与众不同的方程吗?

【通过这三个内容的练习,既完成了对概念的基本理解与应用,同时又将前面教学中只有乘法和加法的方程式子进行补充,学生写出了将含有减法与除法的方程,使方程的基本模型更清晰准确。】

四、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 判断式子是不是方程

2、 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3、 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4、 判断是否是方程

5、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从基本的判断到实际的应用,从具体的图片写方程到文字的数量关系写方程,最后通过一道判断题,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用集合图来表示,使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的理解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五、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钻研热情。】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易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根据课时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合作意识。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数学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同学们,谁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3.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能说出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达成目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铺垫。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做补充: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师: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你有办法吗?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4)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用数学算式怎样来表示吗?

教师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5)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00+x >200

100+x

100+x =250

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6)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100+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100+x =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7)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小结:

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是不是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8)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会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学生看出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思考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学生汇报:100+x

学生回答:天平两边不平衡,用数学算式来表示100+x >100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

汇报时用式子表示:

100+x >200

100+x

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 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100+x =250

生观察后会发现: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达成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活动,在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为下面的分类讨论环节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不是

达成目标: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分类比较,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层层递进,达到理解方程意义和掌握方程判断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基础练习: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拓展练习:见

达成目标:孩子大部分应该能发现存在的等量关系,但可能会出现40-28=x这样的式子,应该规范孩子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达成目标: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1.像100+x =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内容,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ppt 显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自己思考怎么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全班集体订正。继而引出相等,平衡的概念。

(2)课件出示天平,让学生说说天平的特点。师概括总结得出天平的平衡这一特点。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相等?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边是有物体20克和30克,右边是50克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0+30=50

引导总结得出这个一个等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再出示天平左边是20克的物体和?克的物体,右边是100克的物体,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师:“?”表示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表示。

生1:20+x=100

生2:100-x=20

生3:100-20=x

师:你认为用哪个式子更能表示天平的作用两边是平衡的?

引导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

出示6架天平,根据天平的平衡状态写算式。

把这8个算式标号,得练习:

①20+30=50 ⑤ 80

②20+χ=100 ⑥ 3χ=180

③50×2=100 ⑦100+20

④50+2χ> 180 ⑧100+2χ=3×50

思考: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并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

等式 不等式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②20+χ=100 ⑤ 80

③50×2=100 ⑦100+2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不含未知数的式子

②20+χ=100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③50×2=100

⑤ 8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师: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的的式子有哪几个?

生:②20+χ=10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像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今天给它起个新的名字,称为“方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 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χ-14> 72 ( )

④ 28< 16+14( ) ⑨9b-3=60 ( )

⑤ 6(a+2)=42 ( ) ⑩ χ +y=70 ( )

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 6X + ( =78

(2) 36 + ( ) =4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 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 ,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 等式 x+17=38

x—15 方程 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6】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方程的意义》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

(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四、说教法:

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充分利用身边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五、说学法:

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比较、概

括和应用的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运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谜语导入,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枰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两盒一样重的饮料(250克),右边放上另一瓶饮料(500克),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250+250=500)

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活动二:

我还创设了2个情境,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真正体会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书:100+x>100) 再增加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书: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50的不等式。(板书:y<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

活动三:

引导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标准。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1)"找方程",即教材62页第1题: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 3-1.4=1.6 ax2<2.4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题目要说明理由。

(2)“写方程”, 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和举出反例,巩固方程的意义。

(3)数学游戏:教师出示式子,学生做动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学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学生就蹲下。两样都不是,则不用做动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2题:根据天平列出方程。

(5)根据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页第3题。例如:小明x岁,爸爸40岁,爸爸和小明相差28岁。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 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

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100+x=250

250+250=500 2y=50 方

等式 a+2=17 程

x+y=5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过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的学习活动过程达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建相等关系模型。

1、师出示天平图,

认识吗?

师: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媒体出示三幅图)下面的三幅图中,哪一幅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左右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图略)

学生会选择图3,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图3天平平衡图

图3为什么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么?

100+100=200

图1和图2为什么不能称出两只苹果的质量呢?

你也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100+100>100、100+100<500

3、三个式子都是表示物体之间质量的关系,数学上把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脑袋里有等式吗?说一个试试。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还有不一样的吗?(师板书学生说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师:没想到,同学们对等式是这么的熟悉。

二、借助基础,拓展等式外延。

1、下面的几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哪些可以用等式表示?能表示的试着把它写下来,不能的思考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呢?

(书上四幅图略)

选一个等式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一种是用语言表达,一种是用数学式子表示,你愿意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突出简洁、清楚)

2、师:的确,这样的一些数学式子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比较:现在写的这些等式与刚才我们说的那些等式有什么不同吗?

突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也可能见过,如:用字母表示数中、求未知数X等。

三、进一步拓宽对等式的理解。

1、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李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一些现象,仔细看一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示呢?

(师出示四幅生活情境图)

(1)铅笔盒与笔记本共20元。

(2)借出的书与剩下的书共150本。

(3)3瓶相同的色拉油,每瓶X元,共8元。

三、明确特征,归纳概念。

其实呀,数学上给这样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方程的意义。(板书)

揭示数学上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深刻领悟,挖掘内涵。

1、黑板上的其它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方程了吗?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是等式的男生举手,是方程的女生举手)

36-7=29、60+X>70、8+X

6+X=14、7+15=22、5Y=40

活动结束了,但思考却刚刚开始,就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在活动中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五、实践应用,拓展外延。

1、你能看图列出方程吗?

图1:天平(2X=500)

图2:四个物体16.8元

图3:两杯水共有450毫升

2、从文字表述中找出方程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分钟走50米,走了X分钟。

(2)张师傅每天做X个零件,用了6天做了780个零件。

(3)王涛放学回家后,去商店买了3本精装笔记本,每本Y元。他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2元。

3、李老师头脑中有一幅图,我把它用方程表示了出来,猜一猜,老师头脑中可能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

出示:5X=200(可提示:如天平图等)

个别交流的基础上同桌互说。

六、全课总结:学习到现在你有哪些收获?

从不能用方程表示到能用方程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演变。

图1:买4个小熊猫玩具,每个X元,120元不够

图2:买3个,每个X元,120元还不够

图3:买2个,每个X元,120元正好

延伸:使两只水杯一样多你能有哪些办法?用方程表示,你能吗?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感受方程思想

课前准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两个50g砝码和一个100g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

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3、出示例1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第二种:

X+50>100X+X=100

X+50<100

X+50=100

2、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以前我们见过方程吗?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1、练一练第1题

(1)观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断: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练一练第2题

(1)先写一些方程

(2)组织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1题先独立完成在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1)先说一说每题的数量关系

(2)独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练习一第3题

(1)说一说天平两边有什么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间有什么关系

(2)独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观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习题超市:

1、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6x+24+2>102y5=10n-5m=15

17-8=910<3m6x+3=11+2x4+3z=10a8=60

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列处几个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kg,,我重61kg。

我186cm。

我身高x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kg。

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

方程的意义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材简析: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部分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如果少数学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方程的意义的教案【篇9】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wwW.BIjiAOGaO.cOm 笔稿范文网)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