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个人总结 > 导航

[参考]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通用5篇

发表时间:2023-01-17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很多人在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有一些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文章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那么,个人工作总结有哪些格式可以参考还有哪里是需要我们优先考虑的呢?中学范文网小编特别编辑了“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又是一个学年要过去了。回顾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1至4班的物理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四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课后根据得失及时"认真"的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努力的寻找器材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力求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wWw.F215.Com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2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我们既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强调获得感性材料的重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到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如惯性现象、大气压现象及液化现象等),而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这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好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还要看其语言表达能力如何、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有些学生即使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有序地表达出来,往往存在“心里感到明白,但说不清楚的现象”。因此,在我涉足的几年物理教学工作中,我将有关这几类物理现象的解释模式作了如下的归纳总结:

一、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

所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常会发生如下的一些现象,如:静止的汽车中有一物体,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汽车中的这一物体会向后倾倒;人走路时,如果不小心被石头绊住会向前倾倒。有关这两个惯性现象的解释,我们可按下列模式进行:

1、找到要求解释的惯性现象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如第一个事例中涉及到的是静止的汽车和汽车中的物体;而第二个事例中涉及到的是人身体的上部和身体的下部(下部具体来说就是脚)。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都是这样,涉及到的要么是两个物体,要么是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

2、判断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开始时的运动状态。需要肯定的是,这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开始时的运动状态肯定是一致,要么都是静止,要么都在运动,如果是运动的,其运动方向和速度也肯定一致。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和其中的物体开始时都是静止的;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上部和下部(脚)开始时都是向前运动的。

3、找出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其中之一由于发生什么情况而导致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突然启动,其已经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下部(脚)由于被石头绊住而停止向前运动。

4、判断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中另一个物体(或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才发生要求我们解释的惯性现象。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中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

依据此模式,上述两个现象可解释为:

事例一:汽车和汽车中的物体开始时都是静止不动的,当汽车突然启动时,其由静止变为运动,而汽车中的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就会向后倾倒。

事例二:人开始时是向前运动的,当人身体的下部(脚)被石头绊住后停止向前运动,而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人就会向前倾倒。

值得一提的是,在惯性现象的解释中,“由于惯性”这四个字必不可少。

二、有关大气压现象的解释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才会产生如下现象:塑料挂衣钩能紧紧地贴在光滑的墙壁上,我们可以在上面挂衣服;一个塑料瓶,如果我们用嘴对着其瓶口用力吸气时,会发现瓶子变瘪了。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产生的,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由于大气压强而产生的现象呢?

解释有关大气压强产生的现象,我们可依据以下模式:

1、找出涉及到的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此类大气压强现象总是涉及到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如事例一中一方面是塑料挂衣钩皮碗内的空气,另一方面是皮碗外的空气;事例二中一方面是塑料瓶内的空气,另一方面是塑料瓶外的空气。

2、判断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哪一方面发生了变化。其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消失了,二是减少了。如事例一中当我们将塑料挂衣钩往光滑的`墙壁上按的时候其内部空气全部被压出来,已经消失没有了;而事例二中塑料瓶内的空气由于我们用嘴去吸吸掉一部分,是减少了。

3、比较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的大小。由于其中之一要么是消失了,要么是减少了,因此不可否定,无疑是这一部分较小。如事例一中塑料挂衣钩皮碗内空气消失,其压强必定小于外部大气压;事例二中由于瓶内空气较少,其压强必定小于外部大气压。我们比较的气压要么是内部和外部,要么是上部和下部。

4、肯定发生的大气压现象。

依据此模式,上述两个现象可以解释为:

事例一:当我们将塑料挂衣钩按在光滑的墙壁上时,将其皮碗内空气挤压出来,其皮碗内压强消失,小于外部大气压,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将塑料挂衣钩压在墙壁上,因此我们可以在上面挂衣服。

事例二:当我们用嘴朝塑料瓶内吸气时,其瓶内空气被吸走了一部分,致使其瓶内压强减小了,小于外部大气压,外部大气压朝内压着塑料瓶,因此它变瘪了。

三、有关液化现象的解释

众所周知,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液化现象的解释,都集中在对水蒸气液化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上。而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降温(即遇冷放热),二是加压。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求解释的水蒸气液化现象,都是第一种方式的。那么,如何解释这类液化现象呢?我以下面两个现象为例,谈谈液化现象解释的模式。

事例一:当我们从冰箱中拿出一支冰棒时,会看到冰棒纸上有大量水珠。事例二:当我们在家里用水壶烧水时,拿起壶盖,会看到壶盖上有大量水珠。要解释这两个液化现象,可依据以下模式:

1、找到水蒸气的存在。既然这类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那么我们就要找到是什么环境中的水蒸气液化。如事例一中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事例二中是加热水时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2、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要拿上面找到的水蒸气和其他物体比较。需要肯定的是,在这里一定是水蒸气温度较高,因为只有这样水蒸气才能对温度较低的物体放出热量,从而液化,形成我们看到的现象。如事例一中是冰棒包装纸温度较低;而事例二中是壶盖温度相对较低。

3、说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某一物体(即我们上面用来和水蒸气比较温度高低的物体),从而放出热量液化。

4、肯定我们观察到的液化现象。上述两个现象可解释为:

事例一:当我们将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空气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碰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冰棒纸,从而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冰棒包装纸上。

事例二:当我们用水壶烧水时,水壶中的水由于受热而汽化成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汽化后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壶盖,从而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壶盖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液化现象的解释中,“遇冷放热液化”这几个字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几个字是我们解释液化现象的要点。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液化现象的解释模式也可以用于解释有关水蒸气凝华现象的解释中,只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需要把“液化”的地方换成“凝华”就可以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要解释的现象还有很多,而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们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研讨发生的各种现象的实质,理清要发生这些物理现象的条件和规律,并在教学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其实物理现象的解释并不难。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3

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来,由于我勤奋好学,执着努力,成绩突出,深受师生的好评。现在就我从事教学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随便谈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意见。

从初中物理新教材改革来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物理,学好物理,我从教学实际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爱上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动力,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门。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学习物理也是一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是重要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我认为应这样设计:

1、设置悬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杯子里有一枚硬币,但到水后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猴子为什么会在井中捞月亮。这些生活自然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在课堂上,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2、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教学实验:把一个盛满水,里面放着小金鱼的试管颈部放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在试管下部的小金鱼却安然无恙;又另取一盛水烧瓶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塞塞住瓶口翻转过来用泠水淋下,学生惊讶地发现,这时瓶内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了。还演示了感应静电起电现象、滚摆等实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接着引入讲什么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物理学、物理学家等……,把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阐明。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这么有趣啊,他们一定会下决心好好学习。

3、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绘声绘色地描述伽利略仔细观察教堂里晃动的吊灯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再讲多彩的物质世界时引入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浮力鉴别皇冠的真假等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感描述中如同进入童话世界。最后让学生动手到教室外观察自然光通过透镜后会聚成焦点和通过三菱镜后形成的七色彩虹光带。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领略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指出细心观察和认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这样,使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上完了第一节课,使学生在下课之余还在回味着物理的兴趣,只想等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这样下去学生能学不好物理吗?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只凭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物理毕竟不是学生看一场电影。看完了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长期任务,凭一时的兴趣还不行,应让学生长时间的爱上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习物理学兴趣。人教版(九义)教材写得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联系实际,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且教材还设计了〖科学世界〗与〖想想议议〗等栏目。学生阅读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所以我利用教材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适时穿插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顶点。

2、重视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每一节新课的开始,我都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如其中有:

①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我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不能太大)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②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3、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新编九义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

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克服了往日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识记知识要记牢,强化训练不放松。

初中物理并不难,涉及到的都是力、热、声、光、电的基础知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知识较多较碎、少记了有关基础知识、就可能使以后学习的缺陷、因此,要求学生对识记的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掌握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对有些识记知识学生还不太熟悉、这就更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如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记熟,然后通过作业多练习,练习了作业又加深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好中差一起抓,否则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强化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

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

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坚持活学活用,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安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我们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多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我的观点和看法可能存在不足,请大家谅解。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4

这学期,本人执教的三个班现有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使其影响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动手能力强,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睡觉、不做作业等现象。根据实际情况,培优工作要有全局观念,抓好物理辅优转后工作,实行分层教学,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点补起,鼓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信心,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力争高分,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去分析和解决,使得他们“吃得饱”,提高他们的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甚至要从严要求,规范他们探究问题的步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中间层次的学生为主,兼顾两头。这样下去整体成绩才能有提高。至于具体做法,我已在期初计划中详细列出,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辅优转后工作顺利的完成,学生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更加的努力,争取辅优转后工作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1.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在开学初,我认真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明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2.善思——课堂教学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课堂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3.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辅导——因为物理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