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4-03-14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教案的复杂、一般性规律或定理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活动就需要教案,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借鉴模板嘛?如果你对“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充满好奇请参考下面为你准备的资料,感谢您对本文的阅读还请收藏!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揣摩并理解文章的精彩的语言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二、教学重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及方式

三、教学难点

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配乐法、讨论法

五、教具

图画、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这首歌能让我们想起那遥远的往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播放音乐)这首歌就是我们人人都熟悉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今天老师为你们讲的是一位名人的童年,你们看看他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有何不同。

(二)介绍作者及解题

1、简介作者及其代表作(略)

2、解题

“百草园”“三味书屋”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和学习的场地,作者在这里用了“从……到……”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作者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两相对照的关系。

(三)研习课文(提问式)

1、让学生朗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文章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情,并体会作者的用词。

2、看图习文

(在黑板上挂一副百草园的画)让学生说出图上有哪些事物。盖上课本用自己的话描绘里面的事物,然后对比文章描绘事物词语及手法。

3、质疑:文章在描绘百草园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使事物生动化、形象化的作用。

4、文章在描绘百草园中写了许许多多的事物,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味的,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去描绘的?

明确:分别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这四个角度去描绘的。

5、(在黑板上画出捕鸟所需要的用具)盖上课本,看图并运用上文中的一系列捕鸟过程中的动词

明确: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在这里作者用了这一系列的动词将捕鸟这一过程生动又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6、作者在描绘百草园中自始自终围饶着一个什么字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描写桑葚的乐趣,蟋蟀的乐趣,斑蝥的乐趣,捕鸟的乐趣等等,都围绕了一个“乐”字,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百草园是“有声、有色、有趣、有味”

7、作者又是怎样描绘三味书屋的?与百草园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我”在三味书屋只是读书。氛围很闷,读书时声音慢慢地低下去,静下去了。与百草园相比,它失去了儿童向往的乐趣。

8、(思考并讨论)作者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进行比照,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9、小结

通过学习者篇文章,要学会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去对景物的描写。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童年时代的向往,以及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9、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课后各自准备一篇关于自己儿童生活的文章,下节课自由朗诵,跟大家一起分享童年的乐趣。

10、再听一次《童年》这首歌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童年时代的乐趣。

(四)板书

百草园(“乐”) 三味书屋

[ 有声,有色,有趣,有味] 比照 [烦闷]

好看的:(视觉)菜畦、石井栏、桑葚 只是读书

黄蜂、叫天子 声音静悄悄

好听的:(听觉)油蛉--底唱

蟋蟀--弹琴

好玩的:(触觉)斑蝥、像人形的何首乌

好味的:(味觉)桑葚、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附板书一)

感情[美、喜爱]         感情[丑、讨厌]

8 对原文的词语改写,要求表达讨厌的感情。

油蛉在这里([低啼]);    蟋蟀在这里([抽泣])

有时会遇见([吓人])的蜈蚣;喷出一阵([恶臭])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    景物美,喜欢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二”)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三”)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附

板书三)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相关资料 1、云间语文苑: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中基网语文栏目图片资料

3、课件版: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预习并掌握“攒、拗、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揣摩本文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着重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

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1、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位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一面这篇课文中写的是“我”与谁的一面吗?鲁迅先生给你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如何对待我们青年的呢?他曾因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二p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回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三p整体感知

1p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快速阅读课文。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是哪段,哪一段是过渡段,请同学们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3.合上书回想课文内容:你最先回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你喜欢哪个地方?

四p研讨赏析

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1p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它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乐趣?

明确:(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1)标出作者所写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2)作者都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p有序地描绘出来的?

(3)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菜畦、黄蜂、叫天子,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长吟、油岭、蟋蟀,斑蝥,何首乌,覆盆子。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的确是儿童的乐园。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5)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6)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其余的同学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这是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5、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却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生动有趣

五p课堂小结

正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所以当作者充满感情地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我”渐渐长大了,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正确评价老师。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味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之处。

一p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在百草园里有趣的生活经历。当鲁迅一

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开始上学去了。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他在这里怎样生活,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吗?

二p自然过渡

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三、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

(4)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 为完成上述四题,八人小组展开讨论。

明确:(1)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2)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鲁迅对他进行了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4)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四、拓展延伸

1、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烦恼吗?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来给你化解化解。

2、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音:长吟p低唱p弹琴

百草园   美丽--状:光滑p高大……       描写精确

生活             味:又酸又甜             景色迷人

(趣味           由何首乌联想到成仙

从   无穷)  神秘--由赤练蛇联想到美女蛇     联想丰富

百                   又捕鸟联想到闰土的父亲   色彩神秘

草                   拍雪人p塑雪罗汉p捕鸟

园           鲜活--(详写):扫p露p支p撒   动词精当

到                    系p牵p看p拉p罩(生   生动形象

三                    动逼真)

味  三味书   入学礼节--令人生畏

书  屋生活   教书先生--知识渊博p教学认真,

屋  (枯燥               态度严厉p不乏和蔼    记忆犹新

无味但  教学内容--似懂非懂,感到枯燥    历历在目

也有快  同窗学友--敬慕先生,好奇多问,

乐)                寻机取乐

七年级百草园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仍然采用文体与内容兼顾的模式来划分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童年趣事”,文体为记叙文,这与同属记叙文的第一单元相得益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把握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反映童年的生活,有的是作家回忆自己的童年,有的是作家描写眼中看到的他人的童年。五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含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回味无穷。

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属重点单元。课程标准对于这一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而含蓄的语言外,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不同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能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空间,更能理解这个丰富的精神空间。本篇课文共设计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探究“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找出“百草园”中纷繁多样的美景;能发现景物描写中选景、选词、选事的特点,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并学习一定的景物描写赏析技能。

过程与方法: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对比阅读,发现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特点,并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这与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相映成趣。初一学生对“童年”这类话题有很强的体验和迁移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容易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就本课时的内容来说,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散文。与它们不同的是,本文在写景时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同时,选取的景物均能投射出作者的生活经历。我所面对的初一学生,喜欢好玩、感性、形象的文本。但对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仅停留在表层的感受上,从能知道景物“写的美”上升到深入思考景物“为何美”成为学生景物描写阅读中的瓶颈。

三、教学模式

本课时的教学模式为语文阅读课文新授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共分以下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用一段导语开门见山,触及重点。同时进行比较联系,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课文中的鲁迅形象,对新授内容产生兴趣,并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诵读、品读,使学生整体感知“百草园”中的景物,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这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以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通过教师设问质疑,学生讨论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矫正,教师梳理提炼,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内容,当堂练习

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我会用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结合板书内容,对教学重点做一个总结回顾。然后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将事先挑选的一段阅读素材呈现到学生面前,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技能。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1分钟)

我会以这样一段话来导入:鲁迅先生一向以“横眉冷对”的形象示人。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童年就像珍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鲁迅先生的童年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童年眷恋的“百草园”,来看一看那里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从鲁迅的固有形象入手,引起学生对鲁迅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4分钟)

我会让学生诵读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并找出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哪些景物,概括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百草园”?

通过诵读、品读、思考,学生得以明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十多种景物,有优美的植物和奇异的小动物,完全是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百草园中的景物之多,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含英咀华(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对比阅读周作人写的《鲁迅的故家》节选,来看一看同样是写“百草园”,选取的景物也是相同的,两者有何不同,从而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饱含的深情。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周作人描写园中景物时像一个科学家一样进行考证和辨析。而鲁迅更像一位画家,不仅使用了具有鲜艳色彩的形容词,还使用了如素描技法一样的表示情态的词,以及生动传神的动词。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亮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态。另外,鲁迅在写景时还使用了很多看似微小,实则意蕴丰富的关联词,可见园中还有无限丰富而蓬勃的生命正呼之欲出,它们让“百草园”成为了一个生命磁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四)有我之景(15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仍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景中记事所饱含的深情。

我会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百草园”中写了如此多的景物,这些景物中有哪些在后文中又一次被提到了?

学生通过查找能发现一些景物在第九自然段中又被提到了。

于是,我会让学生结合这一发现,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在写作立场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得以明确:《春》里的景物与作者的回忆无关,没有作者亲自的参与,只是被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而“百草园”中描写的所有景物都与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并打上了作者的生活印记。与其说作者在描写园中的景物,不如说在细数自己在园中的往事,每一处风景都是一段经历,“百草园”是作者的回忆城堡。

设计意图: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写景时作者立场的不同,体会本文饱含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一座在成人眼中早已荒废的花园,通过鲁迅先生的选景、选词、选事的景物描写,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童话世界”、成为了张扬无限力量与美好的“生命磁场”,更是浸透作者生命体验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世界中,心灵、感官、行动都不受任何约束,“百草园”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王国。鲁迅先生是在人生低谷时期写下了此文,暮色苍茫中,他怀着一片温情采撷着带露的朝花,走进了儿时那片自由的乐土,为现实中伤痕累累、精疲力尽的身心找寻到慰藉。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提升主题。

(六)阅读训练(8分钟)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让学生欣赏一段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景物描写,运用这节课上所学的方法,当堂点评。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和本篇课文一样,也是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在写法上也有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景物描写赏析策略,尝试应用。并将其作为课后练习,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五、板书设计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地表现出赏析“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三种途径和分别表现出的思想内涵,以及写作特点。

六、课堂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使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堂课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一是在新授过程中,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并总结百草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特点,二是在当堂和课后练习中,通过品读课外语段,巩固所学的景物描写赏析策略。

七、资源开发

本课时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周作人所写的散文《鲁迅的故家》节选,朱自清的散文《春》节选,以及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前两个资源是在体会“百草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特点时,作为比较阅读材料引入的。第三个资源是作为课堂评价素材引入的。三个资源的设计意图和目的在前面教学设计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扩展阅读

七年级说课稿集锦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七年级说课稿”的文章。厚德,示学生做人之本,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篇文章仅供参考请勿实施侵权等行为!

七年级说课稿(篇1)

【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

1、朗读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讨论点拨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恐龙的图片,从“侏罗纪公园”开始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掌握生字词。

3、初步朗读。

三、指导阅读

可以抓住题眼“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甚至将结构安排,前后呼应等知识一并解决

在不断揣摩语气语调、节奏快慢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来。

四、揣摩研读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精炼。

五、拓展运用

1、联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犸的资料,推测猛犸的死因。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合理想像,生动描述。

2、表达感受:面对这幅猛犸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两句诗来表达。

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

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学面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学们,愿这首诗不仅给你们带来文学的享受,也给你们带来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

七、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七年级说课稿(篇2)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七年级说课稿(篇3)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七年级说课稿(篇4)

【活动理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促进剂。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_基本的一种。初中生交友的烦恼和困惑大多来自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课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辨证地处理这些问题,学会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彼此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对方着想。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化解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状态。

3、让学生体验友情的崇高、伟大,珍惜友情,珍惜一起走过的日子。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朋友》。

【活动对象】初中低年级

【活动过程】

一、心理剧演出,情境体验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心理剧“篮球**”,形象地展现出在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心理剧场——篮球**

故事情节:放学后,篮球场上小东和同学们在打篮球,一不小心,篮球砸到了小西身上。

情境1——站在自己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小东,接球。”……小东说:“王翔,接着。”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球飞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学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着肚子,生气)你怎么不长眼睛啊,疼死我了。

小东:(趾高气扬)你才没长眼睛呢,这么宽的路你不走,被砸到活该,关我什么事,哼。

小西:你明明先砸到人的,还恶人先告状,我告诉老师去。

小东:你去说好了,我又没有错,不小心嘛。

小西(用手指着小东):你还没有错……

小东:怎么啦,想打架,我奉陪。

小西:谁怕谁。

小东和小西两个人打起架来。

学生活动:由表演小东和小西的两个同学谈谈他们表演时的感受,谈谈他们各自这样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教师提问:站在自己的角度,小东强调自己没有错,小东和小西的关系会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情境2——站在他人的角度:篮球场上,小东和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他们各个全神贯注。“小东,接球。”……小东说:“王翔,接着。”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球飞了出去,正好砸到同班同学小西的身上。

小西:(捂着肚子)疼死我了。

小东:(马上跑上前)对不起,对不起,你哪里受伤了,是不是很疼?

小西:肚子,呜……

小东: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

小西:没关系,我想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小东搀扶着小西坐到操场旁边的椅子上。

学生活动:由表演小东和小西的两个同学再谈谈他们这样表演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站在他人的角度,小东设身处地地感受小西受伤后的痛,小东和小西的关系又会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板书:

思考角度相互关系

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对方冲突、争吵

站在他人的角度能理解、体谅对方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心理剧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如果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一想,许多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并且也让双方都感到愉快。我们常常把这种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方法叫做“换位思考”。

二、心语训练场

心理侦探:依次显示冲突场景,请学生当心理侦探帮助下面的同学解决冲突和矛盾。

1、小美脸上长了许多雀斑,小刚在学校经常开玩笑叫她“小麻雀”,小美非常生气。

教师提问:小刚觉得叫同学的“外号”很有趣,很开心。换个位子,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想?

2、吴浩和沈力一前一后坐着,他们为了自己的地盘经常挤桌椅,谁都认为是对方占了自己的地盘,谁也不肯相让,今天他们还为此打了起来。

教师提问:他们俩怎样做才能平息这场**呢?

3、谢峰和张晓是好朋友,但_近他们又闹别扭了,为什么事呢?原来近来谢峰经常不做家庭作业,到学校来要抄张晓的作业,张晓不肯,谢峰说张晓太不够哥们了,就不理睬张晓了,他们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教师提问:他们俩怎样做才能和好如初呢?

小组讨论,请小组里的学生当心理侦探帮助上面的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

_后由小组学生归纳总结出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三、教师总结

1、友情提醒:做小绒绒不做小刺刺。

让我们学习——

用友善的办法消除同学间的碰撞火花。

用理解、尊重的态度和语气表达自己的看法。

2、消除火花的好方法:

写纸条、写信

仔细听对方诉说

当面道歉

请老师和同学帮助解释

通过第三者讲和

冷静一段时间,让时间冲淡矛盾

送他(她)一个小礼物

四、学生活动:走近同学(同时播放歌曲《朋友》)

1、请走到过去曾有过摩擦的同学身边,做一个友好的动作(握手、拍拍肩膀、拥抱)或者说一句自己_想说的话。

2、学生互动交流,情感升华。

3、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加深彼此的感情,珍惜一起走过的日子。

五、课堂反馈:“这堂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我的感受:

我的认识: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七年级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孩子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孩子观察水样

(2)孩子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孩子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孩子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孩子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孩子分组观察。(在孩子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孩子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孩子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孩子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孩子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水滴里的微生物》是一堂鲜明的科学探究课。科学学习要以孩子的探究为核心,这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果断单刀直入地设计问题,直奔主题,就可能保证把握探究教学的'重点环节,为重点环节的探究活动留出大块时间,自然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要的探究实验活动——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平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让孩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这个探究活动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在快乐的探究学习中,孩子自己知道了在平时常见的水中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

这堂课我注重让孩子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并从课题研究目的出发,提升了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孩子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只告诉孩子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告诉孩子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孩子自己控制完成。孩子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七年级说课稿(篇6)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通用


教师应该尽量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内在趣味性,教师应该学会去编写教案。教案撰写是老师自我激励,提升自身的有效手段。不知道该看什么好文章我们推荐您看看“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1)

第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绿洲》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感受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初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容易使其局限于对现实生活最直接、真实的感受中。教学通过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打破学生对于视觉形象的思维惯性,培养学生积极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习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借鉴,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和表现方法,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存的关注与思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结合环保的主题进行艺术表现。

理由: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过《和平鸽》一课,这一课是关于公益招贴画的学习,在题材的选择上与本课有一定的联系,都涉及到环保的主题,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重点上侧重于“强化新奇视觉形象与效果的表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习性。

四、教学思路:

(一)、从调查“绿”、讨论“绿”、欣赏《绿洲》入手,进行探究学习,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研究探讨图片资料中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和各类艺术创作设计的好例子,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

(三)、①以“绿”为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构思、创作。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关注讨论主题,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表现自己的构思。②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陈述、展示各小组的创意,达到激活教学气氛,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③在作业的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强调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后,选择学生易于控制的绘画技巧进行艺术构思的表现,绘画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避免学生因为专业绘画水平影响创意的表现。

(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结合“绿”这一环保主题,引导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交流,重点关注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营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强化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五、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积极拓展多元创新的思维。养成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赏析设置问题情境及提供信息点拨,指明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分析、探求,解决教学重点)

问题的设置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避免了无效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目标实现动态生成过程,不仅解决教学重点,也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思考与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思想。

课件播放易理解、设计构思独特新颖的图片,师生交流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心理需求用游戏激趣,开拓学生的异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进入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表现的愿望,解决教学难点。)

"启发感悟、拓展思维"这个环节,我最初的设计是列举一些例子和课件中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感悟。在教学现场我发现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经验、心理特性及存在的个体差异,很难解决教学难点,我突然想到利用游戏激趣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感悟异构思维的方式。这说明引导学生也是需要一种思维方式的引领。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启学生潜在的能力,帮助学生依据个人感知经验来重组认知方法,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学生。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3)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领域)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于生活,同时学会

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长尺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纸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活动二:伸出你们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师高还是你们的手指长?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透视的规律、透视的类型,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视知识于生活,符合“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透视的概念:用线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透视的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三:让学生拿出直尺比一比,找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及适用于什么样的观察角度,这两种透视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从直观上认识这两种透视的消失规律。这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以便于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活动三,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归纳出两种透视类型的异同点:同样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不同在于平行透视的上下轮廓线平行,观察角度是正面角度,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的上下轮廓线不平行且成角,观察角度是半侧面角度,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两点透视。

教师小结。

4、练习、反馈应用

活动四: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运用两种透视法到黑板上画两张书桌,并进行评价和检查是不是符合两种透视法的规律。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两种透视法的共性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书桌,但许多学生画的桌子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5、巩固新知识。

活动五:将第6页中间的辅助图改画成一座6层楼房或者把平行透视的辅助图改成教室的室内空间,怎么画呢?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一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而教室内的所有窗户或桌椅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中间的消失点上。) 活动四和活动五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总结并进行演示。

6、拓展学习

让学生从课本第2页中间的图例《清明上河图》中寻找消失点,引出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表达法——散点透视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分析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后进行评价分析: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原本纯美术的技法学习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透视法”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我对自己本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4)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3.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4.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5.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6.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7.学生实践作业,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8.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入新课做铺垫。2.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风景画构图形式线及其情感体现。3.学会赏析作品的形式线,并能感知与表现。4.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

5.通过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或总结出来。

6.能联系艺术作品,抓住透视与构图的知识,学会交流看法。7.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表现相结合。

8.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并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1.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2.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

4.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新授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A.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B.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C.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D.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E.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六、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七、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 2.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

3.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4..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教学重点:

1.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

2.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示范法。

教具学具准备: 

1.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 2.学生准备三夹板或者复合地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教学过程:

一 复习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进入新的课题 知识重点。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问答进入复习理论知识。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呢?

生:„„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了版画方面的知识„„ 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回答书写课题

2.师问:那谁能够说说版画是什么 生答„„ 3.师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的版画呢 生答„„ 4.师问:那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呢 生答„„  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进行小结 课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 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版画的分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二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1.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A.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

B.用记号笔或勾线笔勾线,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3.刻版:A.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

B.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 C.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三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

1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 自己的乐趣。

2.教师课堂巡视:

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

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五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版画作品以及版画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布置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 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作。

3、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

A.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

B.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学方法

旧知识巩固、体验制作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木刻刀具、教师自制木刻版画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

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

二、新授过程:

(1)版画的种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2)版画的特点:

一 印痕,制作版画过程中有机器或人为的压力造成。二 复数性,同一张画可印制多张。

三 间接性,版画不是直接画出来的,是通过媒介物,例铜版石版间接制作而成,不像油画水彩直接绘制而成。(3)版画的工具材料: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三夹板,复合地板,刻刀,吹塑纸、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橡胶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制)、油画棒、毛笔等。

其中吹塑纸质地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版画效果,水粉颜料(或浓缩广告包)代替油墨便于操作及课后清洗。

3、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木刻就是以刀代笔,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版质地具有类似国画笔墨那样的艺术韵味,称:“刀味”“木味”。对于木刻而言,即能够纤细如发,制作精工,也能简约的刀法刻画出人物事件的风神,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有和雕塑、碑刻相近的韵味,格外的生动有力,尤其重视神的刻画,让人有精力四射之感,留下极深的印象。木刻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三、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四、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2、刻版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五、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六、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二、作业点评:

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质感的表达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用形状表现质感、用线条表现质感,用色彩表现质感。

三、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2. 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分组讨论:

1、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下面我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a. 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 1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

b.透明物体: 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

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

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

c.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

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

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d.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

一种是棉麻类衬布: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单个物体质感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五、教师评价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2.教师评价。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制作与设计

情感目标: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

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教学难点:

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一、导入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 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链接: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

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1、“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3、“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4、“分解”: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图案形象进行分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总结: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图案”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增加点、线、面的运用,如线描法、块面法、线面结合法、黑白转化法、点缀法等,所设计的图案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图案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但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形态。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变化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它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深入阶段——图案的构成形式

变化过的图案,一般以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独立、单独构成的图案纹样,包括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自由式单独纹样是没有边框限制的,适合式单独纹样是有边框限制的。单独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手法。

五、实践和体验

根据菊花的造型,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幅成菊花装饰图案。

六、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品展出。

七、课堂小结:

花卉图案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可爱。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

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二、理解与探索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

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平面图案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A.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角隅纹样”,“ 填充纹样”。

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B.四方连续: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2、同学们以一种花卉为基础图案,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图案。

五、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千姿百态的水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

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

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

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七、自主创新表现

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

八、作业评价,创意交流

1.水资源博物馆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水的好作品,你认为它们会选取哪些作品呢,为什么?学生讲评。

2.角色转换,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九、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

(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十、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听前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食指空中绘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欣赏从互联网下载的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学生看完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既有静态的产生美妙的韵律的变化。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我分别播放三幅图片,学生对三幅图片的水波进行探讨总结。通过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师生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

在“九龙壁”前师生领略到了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漩涡纹彩陶瓮’师生领略到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

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我首先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

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比哪一组表达的方式最多最精彩。

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示范总结,延伸能力;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

总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

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作品体验--------知识迁移,创新应用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幅关于水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运用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

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 学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

六、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制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七、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教师准备:

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学生准备:

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 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 : 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 2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1、请学生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灯与光的文章、诗词、佳句。

2、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A.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资料,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B.欣赏挂图、照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C.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A.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B.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C.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A.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B.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C.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D.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3、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三、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 22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 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与光的审美体验。

2. 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日对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3.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

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尝试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室灯光,餐厅灯光等)

三、造型处理

A.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

B.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

C. 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

四、材质处理

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毛、小贝壳、树叶等),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

五、设计制作

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他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

六、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

2.技术指导:结合灯饰实物对透光性、耐热性予以提示,灯饰的造型应考虑灯光效果,同时注意结构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

七、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八、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手法、材料设计制作灯饰装饰家居。

九、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知识与技能: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过程与方法:欣赏——评述——临写——展示。现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

一、欣赏导入。宣纸,毛笔、墨汁等用品,多媒体课件。交流、启发。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 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

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 25

发现,不拘一格。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感受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品味、提高。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合作、交流、提高。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26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的书法种类有哪些?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你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等

3、你知道的书法名作有哪些?

a、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b、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c、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d、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e、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f、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4、你知道的现代书法家有哪些?

毛泽东,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沈鹏,刘炳森,刘艺,王学仲,张海,李铎,尉天池,杨再春,张海,林岫,等等

(一)、图片出示,品味书法艺术的不同风采。

(二)、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三)、教师小结(图片出示)学生欣赏、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二、精讲点拨。

1、动势之美: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

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体会其魅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

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

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3、章法之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

三、小试牛刀。分组配合。

改变“竹”、“其”、“列”的造型,至少写两种,注意美观。学生分组练写,学以致用。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

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书法的结构之美 端庄平稳之美 均衡对称之美 疏密匀称之美 应让避就之美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四、讲评练习。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5)

培智五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

9月份

1、临摹

把节日灯笼挂起来

2、剪贴

3、手工

青蛙

4、临摹

荷花

5、剪贴

拖拉机

6、欣赏

儿童画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元月份

7、临摹

小鸭在门前小河里游

8、手工

黄鳝

9、描画

黑体字

(一)10、描画

黑体字

(二)11、临摹

描画元旦(一)

12、临摹

描画元旦

(二)13、临摹

星星火炬

(一)14、临摹

星星火炬

(二)15、泥工

火箭与人造卫星

(一)16、临摹

火箭与人造卫星

(二)17、剪贴

龟兔赛跑(一)

18、剪贴

龟兔赛跑(二)

19、临摹

椰子树

(一)20、临摹

椰子树(二)

21、临摹

大海中的鲸

(一)22、临摹

大海中的鲸(二)

23、剪贴

花蝴蝶

24、临摹

雄狮

(一)25、临摹

雄狮(二)

26、临摹

刺猬

(一)27、临摹

刺猬(二)

28、临摹

电话机(一)

29、临摹

电话机

(二)30、临摹

闹钟

(一)31、临摹

闹钟

(二)32、临摹

公鸡

(一)33、临摹

公鸡

(二)34、期末

考试

35、整理作品 1

第1课时把节日的灯笼挂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画灯笼,要求学生学会几种基本形状的画法

2、复习各种颜色,并能在图形内图上正确颜色,要求涂匀涂准

3、A类学生要求画六盏灯笼涂上颜色;B类学生要求画1-2盏灯笼,并涂色 教学重难点:

五边形、六边形两个叠在一起的椭圆形这三盏灯笼比较难掌握,要求教师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展示灯笼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逐一师范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讲解每种形状的特点和画法,如梯形,像梯子,上面窄,下面宽;如五边形,定好五个点,然后再将点与点连起来。要求学生能逐个分析同时能讲出各种灯笼的颜色。

复习巩固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拿出几何图形让学生指认,以游戏的形式按老师要求找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教学

学生作业,教师重点指导B类学生

作业后讲评

教后记:学生认识形状,最后画的效果呈现不错,不部分学生完

成了。

2课时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剪刀,运用折叠剪的方法剪出花的形状,并粘贴在作业本上

2.A类学生要求学会折纸,画基本图形,再按线条剪下,粘贴;B类学生教师课前画好图形,只要求学生剪贴并粘贴好 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图形画的位置,防止把图形剪脱节

2.按图形剪平,剪准

教学准备:红色蜡光纸,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出示示范图,分析一朵花的结构。有花、茎、叶。

教师示范

教师将正方形的红纸对折

在对折后的图形中画上花的基本图(半个图)按线条剪下,打开形状

粘贴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作业后讲评

教后记:要学生剪一个完整的花确实有点难,分步骤教学会效果好些。降低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完成一片叶子,学会后再让学生做一朵花。

第3课时青蛙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注意画青蛙身体比例,身体要圆圆,腿要长长

2.A类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图画青蛙;B类学生在教师指点下完成,不好的地方进行调整 教学重难点:

青蛙的身体的比例,来回折叠 教学准备:纸,彩笔 教学过程:

出示范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构图,讲解要点,身体画在纸偏上方,再加上长长的四条腿和圆鼓鼓的眼睛,最后添上花纹

将青蛙剪下来,四肢来回折叠成弹簧状,教师示范来回折叠,把青蛙的脚留着不叠

最后完整调整

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在制作时青蛙的形要把握好,这节课先分解为两个

部分,先学好画青蛙,再折。

第4课时荷花(临摹、添画)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运用图形、椭圆形临摹荷花、荷叶的技

能,并能在右图合适的位置进行添画

教学重难点:在圆形内画荷花,在椭圆形内画荷叶的技能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荷花)

二、出示示范图,看看书上的图与示范图有什么不同,书上的右

图少了什么?

三、教师示范教学:四个步骤临摹荷花:

1.首先画一个圆形,旁边画一个椭圆形

2.在圆形内画几个梭子形是荷花的花瓣,椭圆形内画三条交

叉线是叶子的茎

四、画叶子和茎上的刺点

五、涂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这节课掌握的不错,都完成了教学内容。

第5课时拖拉机(剪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拖拉机的结构

2.知道拖拉机的用途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几何图形,拼

成拖拉机形的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拖拉机的结构和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拼贴拖拉机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教学反思:请学生上台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吃粮食不吃草,天天都在地里跑。犁耙运输和收割,行行能干样样好。(拖拉机)

二、展示图片,学生直观感受拖拉机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能说出拖拉机的外形特征。有机头、驾驶室、烟囱、轮子等。将拖拉机的形状简化成几何图形,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拖拉机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分别是拖拉机的哪些部分。

三、教师示范,用几何图形画出拖拉机。学生拿出几何图形,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拼摆。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第6课时拖拉机(剪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拖拉机的结构

2.知道拖拉机的用途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几何图形,拼

成拖拉机形的技能。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剪好几何图片,并能拼贴正确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拖拉机的外形是

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拖拉机的外形特征。有机

头、驾驶室、烟囱、轮子等。将拖拉机的形状简化成 几何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圆形、梯形。

三、教师示范。

剪几何图形。将边缘剪整齐。

将剪好的图形进行拼摆

将拼摆好的几何图形粘贴在书本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这个课分了两节课时,时间给的很充裕,学生完成情 况都很好。

第7课时小鸭在门前小河里游(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和椭圆形临摹各

种不同形态的小鸭

2.能分辨出哪些是在岸上的鸭子,哪些是水里的鸭

子,并能添画正确

教学重点:运用圆形和椭圆形临摹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鸭 教学难点:能分辨岸上和水里的鸭子,并能添画正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播放数鸭子,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歌,看到生动活泼

的鸭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鸭子的形态。有的鸭子在 岸上,有的鸭子在水里。它们形态有什么不同吗?再

展示书本上的鸭子,数数量,然后观察哪些是岸上的 鸭子,哪些是水里的鸭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 岸上的鸭子有两只脚,在水里的鸭子没有脚或者有一

只脚在划水。

三、教师示范画鸭子

画圆,点学生上黑板演示,比赛谁画的圆

添上眼睛,嘴巴,点学生上台集体订正

添好脚。岸上的鸭子有两只脚,水里的鸭子没有

或者一只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先学习怎么画圆。再学习画鸭子。学生完成情况 很好。

第8课时

黄鳝(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剪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手脑协作能力,细心仔细的品

格。教学重点:剪圆形

教学难点:剪完整,不能把圆剪断 教学准备:剪刀,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展示图片,促进学生感官认识鳝鱼。

三、教师示范剪弧形

练习转纸,一个个辅导

学生尝试练习,剪一个弧形

剪好鳝鱼的外形

四、学生作业,让学生多加尝试思考。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虽然学生都完成了作品,但作品都剪毁了。对于他们 来说,剪弧线很难。这个要后期分解教学内容,多加训练。

第9课时 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描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黑体美术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并知道黑体美术字的用途

2.了解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特点,并能描写、涂色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能描写,写时初步能

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黑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这些笔划有

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教师最后总

结:这是笔划,他们分别是点、横、竖、撇、横折、竖勾、竖弯勾。由这些笔划组成的字体叫黑体美术

字。黑体美术字是一种经过加工美化,具有规格化和

装饰性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横、竖、每一种笔划

都是一样粗细的。

三、教师示范。

介绍每种笔划的写法,并分别请学生上台来演

示,集体订正,明确书写要点

均匀涂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0课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描画)

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黑体字的笔画

2.通过描写黑体字笔画,使学生巩固对黑体美术字 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描写黑体字基本笔画 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黑体字要横竖一样粗。

三、教师示范教学:学习黑体字的笔画

黑体字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横钩、竖提。教师在书上逐一示范,讲解勾画步骤。

1.勾画虚线,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画 2.再涂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1课时 黑体美术字—庆祝元旦(描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黑体美术字,它的特点是什么,并知道黑体美术字的用途

2.了解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特点,并能描写、涂色

教学重点:剪贴几何图形,拼贴成拖拉机

教学难点: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能描写,写时初步能

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黑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这些笔划有

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教师最后总

结:这是笔划,他们分别是点、横、竖、撇、横折、竖勾、竖弯勾。由这些笔划组成的字体叫黑体美术

字。黑体美术字是一种经过加工美化,具有规格化和

装饰性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横、竖、每一种笔划

都是一样粗细的。

三、教师示范。

介绍每种笔划的写法,并分别请学生上台来演

示,集体订正,明确书写要点

均匀涂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2课黑体美术字─庆祝元旦(描画)

教学目标:1.在学习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的基础下,学习描写庆

祝元旦中的元旦两个字。

2.通过描写元旦这两个字,使学生巩固对黑体美术字 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按虚点描写元旦两个字,要求做到横平竖直。教学准备:示范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出示元旦两个字,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这两个字是由哪些黑

体字笔画组成。

三、教师示范教学:学习写黑体字元旦

教师示范:1.在书上沿虚线画,注意横平竖直

2.检查一下,再涂上颜色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七、作业后讲评

八、教后记:学生描直线有的都不能描直。多训练学生按照要求 来画。加强这个描线描直的意识。

第13课 星星火炬(临摹)

教学目标:1.认识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

2.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的

方法画五角星。

教学重难点:画五角星 教学准备: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1.展示少先队队旗,学生才进行了入队仪式,学生回忆这是什么旗。初步了解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讲解为什么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五角星是红旗的一角,火炬代表了希望。星星火炬是表示我们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2.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火炬,星星火炬是由五角星和火炬构成的。

三、教师示范,如何画五角星 1.画圆,在圆上定五个点 2.将圆上的五个点连起来

3.画火炬,将火炬画在五角星后面。

四、请学生上台画,集体订正。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少先队队旗,星星火炬是少先队的队旗。也知道了星星火炬的含义。

教学反思:画五角星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得思 考。

第14课 星星火炬(临摹)

教学目标:1.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 的方法画五角星。

2.学习在圆周里分成五等分,定出五点,然后连线的

方法画五角星。

教学重难点:画五角星 教学准备: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圆内画五角星,学生会画五角星后,教师示范画火炬,请学生上台,集体订正画五角星。画好后涂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重点指导B类学生

四、作业后讲评

五、教后记:画五角星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 值得思考。让学生一个个画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效果不错。

第15课时火箭与人造卫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运用揉、团、搓等基本动作,加上火柴棒作辅助材料,制作出火箭、人造卫星等造 型来

2.通过动手,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揉,团,搓动作 教学难点:揉捏整齐,造型平整 教学准备:泡沫泥,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造卫星,引导学生

观察人造卫星的形状。

三、请学生上来画卫星的图形。

学生画人造卫星的大概形,加深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印 象。集体订正。

四、教师示范

捏泥,慢慢捏成形

加形状,形成人造卫星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很感兴趣。多动手,多让学生自己尝试。

第16课时火箭与人造卫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运用揉、团、搓等基本动作,加上火柴棒作辅助材料,制作出火箭、人造卫星等造 型来

2.通过动手,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揉,团,搓动作 教学难点:揉捏整齐,造型平整 教学准备:泡沫泥,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请学生上来展示如何捏,集体订正,捏的时候需 要注意什么,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对照自己捏的,及 时改正。把基本型捏出来后,进行添加。

三、教师示范

添加人造卫星的组件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很感兴趣。多动手,多让学生自己尝试。每个学 生可以不一样。主要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17课 龟兔赛跑(剪贴画)

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语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能记住主

要情节,并能简单复述。

2.继续学习剪和折技能,发展学生双手协调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龟兔赛跑故事的主要情节,剪平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剪刀,剪下图形后,通过折叠,组成兔子和

龟的形象。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讲故事,教师先讲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龟兔赛

跑的情节

四、发展学生语言,点学生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

后放视频进行回顾。让学生能记住主要的情节。

五、教师示范,如何剪。要求剪完整并且没有白边

六、学生进行剪图形,教师巡回辅导不会剪的或者没

有剪平滑的同学。

五、讲评作业。是否剪的完整,并没有白边。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讲这个故事,这是一个难点。

第18课 龟兔赛跑

(二)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语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能记住主

要情节,并能简单复述。

2.继续学习剪和折技能,发展学生双手协调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龟兔赛跑故事的主要情节,剪平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剪刀,剪下图形后,通过折叠,组成兔子和

龟的形象。

教学准备:剪刀、固体胶、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讲故事,教师先讲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龟兔赛

跑的情节

四、发展学生语言,点学生复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

后放视频进行回顾。让学生能记住主要的情节。剪好

的学生将剪下的兔子和乌龟和树,摆好位置,与同学

一起玩一玩龟兔赛跑的故事里的情景。

五、教师示范,如何玩。边讲故事,边摆弄乌龟和兔

子对应情景。

六、学生进行讲故事游戏,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玩的同

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折好的乌龟和兔贴在作业本

上。构成一个故事的一个情景,可以将兔子贴乌龟后

面。

七、讲评作业。是否故事讲的完整清楚,粘贴是否整

齐。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剪贴的不错,只有少部分学生剪乌龟和兔 子时从中间将图形剪断了。

第19课

椰子树(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竖线、弧线、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椰子树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椰子树,学习画竖线,弧线,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椰子树的树叶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播放图片,椰子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椰子树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最

多。椰子的肉可以加工成椰子丝、椰片、椰块。椰子

内的水也可以喝,味道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四、教师示范画椰子树

用竖线画椰子树的树干

在树干的顶端画若干弧线。组成椰子树的树叶

在树叶和树干的接口处,画上若干个圆,表示树

上结了许多椰子树。最后涂色。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画弧线的树叶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

得思考。

第20课

椰子树(临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竖线、弧线、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椰子树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椰子树,学习画竖线,弧线,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椰子树的树叶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画椰子树

用竖线画椰子树的树干

在树干的顶端画若干弧线。组成椰子树的树叶

在树叶和树干的接口处,画上若干个圆,表示树

上结了许多椰子树。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树叶和树干大小合适。树叶

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树叶,这是一个难点。

第21课

大海中的鲸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大海中的鲸学生学会运用曲

线、弧线临摹鲸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鲸,学习画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鲸的背部和尾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猜谜语,引导学生注意力

一条游艇不靠岸,海里沉浮随心愿。

不烧煤来不烧油,喷水喷出大水柱。

三、播放图片,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

是体温恒定,34℃-36.5℃左右。鲸的外鼻孔有1—2 个,位于头顶,称喷气孔,平时用来喷气鲸每隔一段

时间必须要到水面上来呼吸。浮出水面时,会喷出水

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四、教师示范画鲸

先画出鲸的背部曲线

再画上嘴巴、牙齿、尾巴

画出水柱,最后涂色。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画弧线的树叶对学生来说很难,如何将这一步分解值

得思考。

第22课

大海中的鲸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大海中的鲸学生学会运用曲

线、弧线临摹鲸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鲸,学习画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鲸的背部和尾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教师示范画鲸

先画出鲸的背部曲线

再画上嘴巴、牙齿、尾巴

画出水柱,最后涂色。

三、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鲸鱼的头、身体和尾巴大小

合适。鲸鱼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鲸鱼,不敢大胆的运用弧线。今后需要多鼓励和训 练。

第23课

花蝴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美丽的蝴蝶,学生学会使用剪

刀剪弧线,小细弯线的技能。

2.能粘帖整齐

3.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蝴蝶,学习使用剪刀剪曲线,弧线 教学难点:使用剪刀剪细节 教学准备:剪刀,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猜谜语,引导学生注意力

身穿花衣爱打扮,一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爱跳舞,常在花丛捉迷藏。

三、播放图片,美丽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

绍昆虫的一种。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即要

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蝴蝶有翅膀和

触角。

四、教师示范

沿轮廓线剪下蝴蝶,注意细节,触角不要剪断

粘帖在书上恰当的位置

五、学生作业剪贴蝴蝶,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剪的蝴蝶是否完整,没有白边。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剪贴的不错,只有少部分学生剪蝴蝶的触 角剪断了。

第24课

雄狮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椭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雄狮的技能。

2.对于A类学生,要求画一只完整的雄狮,对于B

类学生画好雄狮头部即可。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雄狮,学习画椭圆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雄狮的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雄狮的外形特

征。雄狮拥有夸张的鬃毛,非洲狮的体型硕大。狮的毛发短而有光泽。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雄狮拥有夸

张的鬃毛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 个成员。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

四、教师示范画狮子

首先画两个同圆心的圆形,在圆形下方画一个椭圆

形,画雄狮的身子,定好雄狮脚的位置。

在圆形内画四个小圆,外圈圆形画雄狮的头发。

在椭圆形内画雄狮的身子。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雄狮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雄狮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雄狮的头,这是一个难点。

第25课

雄狮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圆形、椭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雄狮的技能。

2.对于A类学生,要求画一只完整的雄狮,对于B

类学生画好雄狮头部即可。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雄狮,学习画椭圆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雄狮的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画狮子

首先画两个同圆心的圆形,在圆形下方画一个椭圆

形,画雄狮的身子,定好雄狮脚的位置。

在圆形内画四个小圆,外圈圆形画雄狮的头发。

在椭圆形内画雄狮的身子。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雄狮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雄狮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雄狮的头,这是一个难点。

第26课 刺猬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指导刺猬是一种全身长满刺

的动物,头很小,有一张很尖的嘴巴。

2.通过用半圆形临摹刺猬的技能。并能将刺猬添画在 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刺猬,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刺猬的背部和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刺

猬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嘴尖而长,尾短。刺猬除肚

子外全身长有硬刺,当它遇到危险时会卷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态和温顺的性格非常可爱。刺猬有

非常长的鼻子,它的触觉与嗅觉很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当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时,它会用

爪挖出洞口,然后将它的长而粘的舌头伸进洞内一

转,即获得丰盛的一餐。捕食大量有害昆虫,故刺猬

对人类来说是益兽。

三、教师示范刺猬的画法

先画一个半圆形

再画出刺猬的头和腿

画出身上的刺,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刺猬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刺猬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刺猬的脚,这是一个难点。

第27课 刺猬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刺猬是一种全身长满刺

的动物,头很小,有一张很尖的嘴巴。

2.通过用半圆形临摹刺猬的技能。并能将刺猬添画在 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刺猬,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刺猬的背部和头部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刺猬的画法

先画一个半圆形

再画出刺猬的头和腿

画出身上的刺,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画刺猬,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学

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刺猬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刺猬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学生最后完成的不错。涂色也注意了深浅。

第28课

电话机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电话机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电话机,学习画梯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电话机,圆形画电话拨号盘。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游戏导入,出示电话玩具,教师带领学生做打电

话的游戏,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画电话机。

三、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话机的外形。电

话机的机身是梯形,话筒是小梯形在大梯形的上面。

中间是圆形的拨号盘,拨号盘上有许多小圆,是用来

拨号的。

三、教师示范画电话机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电话机的机身。

然后在梯形的上端,再画一个小梯形

在大梯形中间连画三个同心圆,表示拨号盘,画话

筒电线。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电话机的机身和话筒大小合 适。电话机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电话机的话筒,这是一个难点。

第29课

电话机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等

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电话机的技能。

2.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电话机,学习画梯形,圆形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电话机,圆形画电话拨号盘。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画电话机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电话机的机身。

然后在梯形的上端,再画一个小梯形

在大梯形中间连画三个同心圆,表示拨号盘,画话

筒电线。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电话机的机身和话筒大小合 适。电话机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0课

闹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三角形

等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闹钟的技能。

2.A类学生能完整画出一个闹钟,对于B类学生,重

点给予帮助,最后都能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闹钟,学习画梯形,圆形,三角形组合成闹钟。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闹钟,圆形里的钟面,闹钟12个数字的 位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让学生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展示闹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闹钟的外形特征。像一个房子,由梯

形,圆形,三角形组成。

三、教师示范画闹钟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闹钟的钟身。

然后在梯形的里面,再画一个小梯形。再加上钟面

圆形。

在钟面标上12个数字,加上指针。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闹钟的机身和钟面大小合 适。钟面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电话机的话筒,这是一个难点。

第31课

闹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运用梯形、圆形、三角形

等基本形状与线条,临摹闹钟的技能。

2.A类学生能完整画出一个闹钟,对于B类学生,重

点给予帮助,最后都能能均匀涂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闹钟,学习画梯形,圆形,三角形组合成闹钟。教学难点:运用梯形画闹钟,圆形里的钟面,闹钟12个数字的 位置。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画闹钟

首先画一个梯形,作为闹钟的钟身。

然后在梯形的里面,再画一个小梯形。再加上钟面

圆形。

在钟面标上12个数字,加上指针。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闹钟的机身和钟面大小合 适。钟面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2课 公鸡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公鸡的外形特征

2.通过用几何图形和简笔画临摹奔跑的公鸡。并能将

刺猬添画在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公鸡,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公鸡的身体和头部还有奔跑的脚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播放图片,公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公 鸡形体健美,色彩艳丽,行动敏捷,与人们生活关系

密切,因此是绘画表现的很好题材。告诉学生今天我 们要来画公鸡。展示公鸡的模型。引导学生说一说公

鸡的外形特征。公鸡的头小小的,有大大的鸡冠。矫

健的鸡脚和大大的尾巴上有漂亮的羽毛。

三、教师示范公鸡的画法

先画一个类似椭圆形,作为鸡的身体。

在尾部加上鸡的尾巴

在鸡头添上眼睛,鸡冠,鸡的脚。最后涂色

四、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不会画的学生,多以鼓

励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画。

六、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公鸡的身体和头的大小合 适。公鸡画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了漂 亮的颜色。效果不错。

第33课 公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公鸡的外形特征

2.通过用几何图形和简笔画临摹奔跑的公鸡。并能将

刺猬添画在适当的位置。

3.能均匀涂色

4.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公鸡,学习画弧线

教学难点:运用弧线画公鸡的身体和头部还有奔跑的脚 教学准备:彩笔,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教师示范公鸡的画法

先画一个类似椭圆形,作为鸡的身体。

在尾部加上鸡的尾巴

在鸡头添上眼睛,鸡冠,鸡的脚。最后涂色

三、点学生上台一个个的画,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示范,使学生能明白问题所在,集体订正后

学生再改。

五、讲评作业。讲评是否公鸡的头和身子的大小合 适。公鸡的是否美观。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信心十足,掌握得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仍然不会画公鸡的脚,这是一个难点。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6)

培智七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

9月份

1、熟悉教材

欣赏佳作

(一)2、熟悉教材

欣赏佳作

(二)3、欣赏

彩蛋

4、手工

画彩蛋(人物类型)

5、水彩

间色的调配

(一)6、水彩

间色的调配

(二)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1月份

7、图案画

8、图案画

9、手工

10、手工

11、剪贴

12、剪贴

13、手工

14、手工

15、剪贴

16、剪贴

17、剪贴

18、剪贴

19、手工

20、手工

21、手工

22、手工

23、手工

24、手工

25、手工

26、手工

27、手工

28、手工

29、折纸

30、折纸

31、手工

32、剪贴

33、期末

37、整理作品 二方连续

(一)二方连续

(二)折扇

(一)折扇

(二)二方连续

(一)二方连续

(二)小老鼠(一)小老鼠

(二)雪花

(一)雪花

(二)巧拼动物

(一)巧拼动物

(二)孔雀,松鼠(剪贴)孔雀,松鼠(添画)地毯编织

(一)地毯编织

(二)漂亮的笔筒

(一)漂亮的笔筒

(二)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一)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二)企鹅咪咪笑(一)企鹅咪咪笑

(二)小鸟 小鸟

小兔(剪贴)

小兔(绘画)

考试

第1课熟悉教材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建立教材熟悉感

2.认识新同学,分成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本课的内容,建立学生对教材的熟悉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带入,学生跟着音乐做手指操

教学反思:

二、教师做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的暑假是怎么过 的,然后让每个同学做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暑假是 怎么度过的。提问:暑期有哪些同学在家做了手工? 暑期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如何?

三、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四、讲评上学期的作业

第2课时

熟悉教材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建立教材熟悉感

2.了解本学期手工所需材料,了解带材料的一些技

巧,为下节课欣赏彩蛋做准备

教学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熟悉教材。本学期以美工教材为主。这学期我们

主要是做手工,所以需要你们带各种材料。我们一起

来预习这学期我们的教材,了解本学期我们学什么,需

要带什么,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这些材

料。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书本上的材料,都是怎么做

的?让学生说说我们该怎样收集材料。

三、展示要带的材料,让学生,看一看,然后摸一

摸,说一说为什么要带这个材料。然后小组讨论这些

材料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收集到?展示彩蛋照片,欣

赏,并说一说这些彩蛋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带鸡蛋过

来,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将鸡蛋头处弄一个小洞,然后把蛋清和蛋黄弄出来,把鸡蛋壳洗净带来。教后记:

第3课时 彩蛋欣赏

教学目标:1.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欣赏彩蛋,培养学生欣赏美

2.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欣赏美

教学准备:教材、示范彩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彩蛋,激发学生兴趣。

三、展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

的?还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用在了哪些地方?

运用了哪些方法做?鼓励学生多说,多观察。然后教

师带领学生分块看,分成了哪些板块?引导学生从彩

蛋类型来说。教师最后总结,彩蛋的分类有人物,动

物,风景,装饰画等。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

类?如果是你你想做哪一种?

四、教师总结本课,彩蛋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做,我们下次来制作彩蛋,但是要带蛋壳,瓶盖来。再次

强调如何带完整的蛋壳来。教学反思:

第4课时 二方连续(临摹、添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基础,称

之为二方连续

2.通过描绘二方连续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动脑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将每个单独纹样整齐地排列成带状的二方连续。教学准备:彩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二方连续图

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都有什么特点。教师

带领学生一起发现。最后教师总结,这些图案都是

重复的,有好多个,并且是连续的。

二、游戏导入,考验学生填图能力,在黑板上出示

一个方块,告诉学生这个方块只有一个,但是我们

要把这个方块多画几个,将这个方块连起来,请学

生上黑板来演示,老师和下面的学生再集体订正。

画好方块后再增加游戏难度,在一个方块中画上斜

线,引导学生如何画连续图案,做好示范。再请学

生上台来演示,集体订正。第三个游戏环节,在一

个方块中画交叉线,请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第四个游戏,在一个斜线的地方图上红色和黄色,请

学生上台演示。

三、教师总结:一个图案重复连续重复,这种图案叫

二方连续。

第5课时 二方连续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基础,称

之为二方连续

2.通过描绘二方连续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动脑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将每个单独纹样整齐地排列成带状的二方连续。教学准备:彩笔,示范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引导学生多动手

二、游戏导入,填色游戏,将一个方形画上双叉线

的图案,教师讲解如何填色。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来

填色。其他同学以小组形式,两个同学一个小组,互相协作,完成一个二方连续。

三、教师总结:一个图案重复连续重复,这种图案叫

二方连续。

第6课时 间色的调配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记住三原色,红黄蓝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颜色能正常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认识这三个颜色,尝试出每两种颜色混合能产生什么

颜色

教学准备:教材、彩铅,蜡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教学反思: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认识三原 色,红,黄,蓝。比赛学生谁反应最快,说的又快又 好。随机选学生说颜色,看学生掌握情况。

三、在认识对颜色的基础上,小两人为一个小组合作 完成书本上的颜色涂色,等号后面的颜色不图。学生 完成后,讲评涂对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方格,选学 生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三、尝试用彩铅,画出两色混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圆圈,请已经得出结果的同学上台涂色。所有同学画 好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自习观察,得出结论,两色 混合都得出了什么颜色。再讲结果涂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本课,复习学习过的三原色,一起说说 两色混色产生的颜色。

第7课时 间色的调配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水彩混色,认识间色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颜色能正常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认识间色,尝试出每两种颜色混合能产生什么

颜色

教学准备:教材、水彩盘,红黄蓝,绿橙紫颜料,水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水彩调配的三、尝试用彩铅,画出两色混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圆圈,请已经得出结果的同学上台涂色。所有同学画

好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自习观察,得出结论,两色

混合都得出了什么颜色。再讲结果涂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本课,复习学习过的三原色,一起说说

两色混色产生的颜色。教学反思:

第8课时 画彩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习用彩蛋制作的技能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学习制作彩蛋,画的方式装饰彩蛋

教学准备:教材、彩笔,卡纸,剪刀,示范作品,空鸡蛋壳、瓶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第三个)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人物类型

彩蛋。观察人物类型的彩蛋,这些彩蛋用了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制作了人物的哪个部位?

三、教师示范

在彩蛋上添上人物五官,眼睛,鼻子,嘴巴

加上头发,用卡纸做成立体的锥型,或者用毛线做,用来搭配彩蛋

装饰瓶盖,画上颜色或剪贴的方式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折扇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图片

等,通过反折、顺折,制作成一把美丽的小扇子,从而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通过动手、动脑折扇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在折扇过程中,要求顺、反折时一定要折平教学准备:示范成品、挂历纸若干、线、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三伏暑天多好友,三秋过后无亲朋。(扇子)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美丽的扇子。引导学生说一说扇子的形状,扇子的材质是

用什么做的,发展学生的语言。

出示示范成品,引导学生观察,这扇子用什么东

西做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用?学生回答。

三、折纸游戏

玩游戏,说明游戏规则。教师示范正反叠,请一名学生

到展示台前,集体订正折叠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比

赛,看谁叠的最整齐,长宽一致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来说正反折很难,如何突破难点,我是让学生先学习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再打开依照折痕来正反折。但是学生掌握不是很理想,学生对折对折歪了,影响后面的正反折。

第10课时

折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图片

等,通过反折、顺折,制作成一把美丽的小扇子,从而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通过动手、动脑折扇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在折扇过程中,要求顺、反折时一定要折平教学准备:示范成品、挂历纸若干、线、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折纸游戏

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将扇子的扇面折好。

二、出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扇子是如何做的三、教师示范:

将折好的长条用线扎紧

上下展开,一端粘牢,另一端粘在硬纸上或者筷子上

调整,折扇完成

四、集体订正,请一名学生上台来,集体纠正,了解学

生掌握情况,让学生明晰制作步骤。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一张8开的纸不够,后来又加了半张纸才完成。学生完成的作品数只有五件,还有的学生还是没有学会正反叠的方法。

第11课时

二方连续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继续学生对折技能,培养学生

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了解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多用于喜庆、节目,装饰和

美化环境。

3.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在折叠过程中,要求折叠时一定要线对齐,折平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复习什么是二方连续?引导学生观察图

片特点,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图片特点。教师

总结:二方连续纹样就是单个的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而组成 的花纹。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二方连

续制作的树。引导学生数一数是几棵树?数一数有几个

长方形?将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8个小长方形。

小练习训练。为下节课做完整二方连续剪贴做准备

折纸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教师示范将长方形纸对

折,分成两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教师示范

将纸分成四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教师示范

将纸分成八份,学生操作,比谁折叠最整齐。折好八个

印子后,教学生打开,再正反正反收好。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二方连续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剪贴二方连续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了解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多用于喜庆、节目,装饰和

美化环境。

3.通过动手、动脑剪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树的形状,剪贴好作品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卡纸、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快速

进入课堂。

二、继续上节课的折叠,讲评折叠好的同学,没有折叠

好的及时纠正。

三、教师示范

进行下一步画树的外形,提示学生画纹样技巧,教师

示范画纹样,要求学生注意单独纹样要相连接,画一半

图案,顶着纸边要画满,遇到纸边画出去。学生作业教

师巡回指导。讲评画的好的纹样,集体订正没有画好的 纹样。

剪纹样。教师示范剪纹样。按线条剪,不要剪断了,剪树形时,剪刀可以剪过一些,剪得就不会有毛边。

剪后展开纹样。剪贴在大卡纸展板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

老鼠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学生学习剪、粘贴、插的方法,做成 形象逼真的小老鼠。

2.通过动手、动脑制作小老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

学生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细心剪贴好老鼠并粘贴好,剪插老鼠的耳朵并固定是

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彩笔、固体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嘴尖尾巴长,偷油又偷懒;

白天洞里藏,夜里咬一箱。(老鼠)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观察老鼠的外

形特征,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最后教师总结:嘴巴尖、身体胖、尾巴长。

三、出示成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作品是如

何粘贴的。让学生自己先说,教师总结强调耳朵的部分

要特别小心。

四、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剪下来

贴在卡纸上,粘贴整齐

待干后,按轮廓线仔细剪下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老鼠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学生学习剪、粘贴、插的方法,做成 形象逼真的小老鼠。

2.通过动手、动脑制作小老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

学生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细心剪贴好老鼠并粘贴好,剪插老鼠的耳朵并固定是

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彩笔、固体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观察老鼠的外

形特征,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最后教师总结:嘴巴尖、身体胖、尾巴长。

三、出示成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作品是如

何涂色的。学生进行涂色。

四、教师示范:

在耳朵位置上,划两道口子

把尾巴粘贴在老鼠身体后面,把耳朵插入两个划好的口子里,涂胶插入固定好

调整后,小老鼠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整洁度,平整度进行

评价。

教学反思:

第15课时

雪花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六等分的折叠方法,培养

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

2.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折叠纸张,分成六份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说它是花没人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白皑皑。(雪花)

二、展示图片,让学生先有感官的认识,欣赏美丽的雪

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近态图,分析雪花的形状

学生尝试说一说,教师总结雪花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或者

正多边形,但一定是对称图形。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兴

趣,我们可以通过折剪的方式剪出雪花的形状。

三、教师示范

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

把三角形折成三等份

在尖角出画出一条横直线或弧线

小练习训练。为下节课做完整二方连续剪贴做准备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点同学一个个上来演示,集体订正,不对的地方也提醒学生能够注意。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雪花花纹的方法。

第16课时

雪花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雪花纹样的方法,培养

学生耐心细致的好作风,A类学生要求学会2到三种,B

类学生要求学会一种

2.通过动手、动脑折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雪花纹样,剪贴平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蜡光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本,让学生找到对应的图案是哪种

雪花的。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生将其中的花纹遮

住一半,让学生发现,教师总结,雪花一半的花纹就是

要画上去的花纹。再让学生找一找,发现纹样哪一部分

剪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给学生充足时间体会,教师总

结,画出来的纹样是组成图形的一部分,六个一样的图

案组成了六边形的雪花花纹。

三、教师示范画纹样

示范第一种花纹,将雪花纹样六瓣中的一瓣遮住一

半,画在折好的三角形上

沿轮廓线剪好图案,展开

将图案粘贴在卡纸展板上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共同完成展评作品,学生从剪贴的是否整齐,图案

是否对称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不敢大胆画花纹,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雪花的花纹,完成了五个作品,很不错。

第17课时

巧拼动物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把彩色纸分割成若干几何

形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将彩色纸片分割成几何形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播放视频动物世界,学生欣赏。

带动学生情绪后,提问:动物世界里,你知道那些动物

学生自由发言。

三、展示成品,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示范将彩色纸片分割成几何形

先画,将彩色片分割

沿轮廓线剪开

剪好的彩色片进行拼摆,将图案粘贴在卡纸展板上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的线是否画整齐,剪的是否画整齐。

教学反思:学生不敢大胆画花纹,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彩色片的花纹。

第18课时

巧拼动物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把彩色纸分割成若干几何

形的方法。掌握几种拼摆动物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拼摆动物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演示

将分割好的彩片,进行拼摆

三、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拼摆

集体订正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拼摆的位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协调。教学反思:学生拼摆仔细,但是结构把握不好,身体太长或者腿太长没有及时剪贴,教师修正后效果好些。

第19课时

孔雀与松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花纹等装饰的方法

2.通过动手剪、动脑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花纹涂色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教学反思:养成学生细心仔细的品质,教师就不能催,给学生足够

二、讲孔雀与松鼠的故事,松鼠兄弟和爱漂亮的孔雀冬天过冬的故事。

三、教师示范如何剪,如何贴在卡纸上装裱好 沿着边缘线剪,剪贴要整齐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学生剪贴的是否整齐。的时间去剪。

第20课时

孔雀与松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画花纹等装饰的方法

2.通过动手剪、动脑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画花纹涂色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如何画花纹。

教师示范如何画花纹

1.将孔雀与松鼠绘画在黑板上

2.添加上花纹

三、点学生上台来装饰,及时讲评学生的问题所在。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作业,并将作品装裱完成。

第21课时

地毯编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用长纸条穿编

成地毯的技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编织地毯,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手指动作,促进智力开发。

教学重难点:将纸剪成长条状,再隔条穿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教学反思:学生线画不直,用尺子画线不够熟练。需要给充足的时

二、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情绪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两种纸 做的吗?学生回答。如何做的呢?将反面给学生观察。

三、教师示范

用红纸做底,留出一厘米的边框,画出等距的直线,再一一剪开

黄色纸画出等距的直线,剪成一长条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的线是否画整齐,剪的是否画整齐。

间给学生慢慢掌握,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用尺来画线。

第22课时

地毯编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让学生掌握用长纸条穿编

成地毯的技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编织地毯,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手指动作,促进智力开发。

教学重难点:将纸剪成长条状,再隔条穿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总结上节课学生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强调一定要仔

细。并且要专心,小心剪刀不能弄到自己的手。

三、教师示范

黄色的纸如何穿,将纸编号,穿插编

选好正反面,将编出多余黄纸剪贴好,注意平整美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编织是否整齐,剪贴是否平整。

教学反思:编织纸条时将纸条编号,学生更有目地也具体,编织手工很锻炼首脑的协调能力,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第23课时

漂亮的小笔筒(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自制玩

具—小笔筒的技能,知道笔筒是用来装笔用的,又可做

装饰品。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通过玩具笔筒的多种图

案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笔筒是本课重点;两个立体

三角要互相套插,画面上的小朋友成为可换衣服的人

是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带动学生情绪后,告诉学生笔筒是用来插笔用

的,放在书桌上又是很漂亮的装饰品。三角形的位置转

动,画的小朋友可以换衣服也很好玩,从而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虚线折成立体三角形,用固体胶粘帖好

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套起来就成了一个漂亮的,有多

种图案变化的小笔筒。

四、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4课时

漂亮的小笔筒(小制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自制玩

具—小笔筒的技能,知道笔筒是用来装笔用的,又可做

装饰品。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通过玩具笔筒的多种图

案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笔筒是本课重点;两个立体

三角要互相套插,画面上的小朋友成为可换衣服的人

是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总结上节课所讲内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剪贴

平整。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虚线折成立体三角形,用固体胶粘帖好

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套起来就成了一个漂亮的,有多

种图案变化的小笔筒。

四、学生将剪贴好的图形,沿虚线进行折叠,边缘线粘

帖好,教师巡回辅导,教师重点指导粘帖与组装。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平整,粘帖是否牢固美观。

教学反思:手工制作是让学生体验为主,教师讲解重难点后,主要是让学生体悟为主。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每一个步骤,重在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去完成,最后完成学生才会有极大的喜悦感。学生在这个节课获得了成就感,感到了喜悦,才是真正为学生而教。

第25课时

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等步骤,自制玩具—有

趣的叶子降落伞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剪下后通过折,再用晒衣架夹住才能使其旋转降落。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较厚的纸,晒衣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猜谜语:

一把大伞天上飘

可以带人带物

大伞落地

安全着陆

(降落伞)

三、出示示范成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学生如何玩。有两种玩法:将叶子降落伞自

高处放下,它以旋转的方式降落地面。将叶子降落伞

从下网上抛,然后再由空中往下掉。

三、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实线剪,虚线往下折,往上折的要求进行折叠

把剪开的两根直条,用晒衣架夹住,叶子降落伞完成四、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6课时

有趣的叶子降落伞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等步骤,自制玩具—有

趣的叶子降落伞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做好后带学生去操场上

投放,让降落伞从高处以旋转的方式降落下来,提高学

生学习小制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剪下后通过折,再用晒衣架夹住才能使其旋转降落。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较厚的纸,晒衣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按实线剪,虚线往下折,往上折的要求进行折叠

把剪开的两根直条,用晒衣架夹住,叶子降落伞完成三、总结学生上节课剪贴的是否平整,不能有白边。

四、学生将剪下的图形粘帖平整,教师巡回辅导如何

折,如何用衣架夹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牢固,折叠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具体的评价标准,学生有了对比,才能知道自己的哪里有问题,及时能更正。

第28课时

企鹅咪咪笑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折、贴、插等步骤,制作出

两只小企鹅,并学会玩。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通过

制作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剪、折、贴,做成小企鹅是本课重点;两个小企

鹅要互相套插,组装是本课难点。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附页图形贴在较厚的纸上,待干后按轮廓线剪平整

将翅膀部分粘帖好,再把小企鹅和大企鹅粘在一起。

粘好后,用拇指上下移动,大小企鹅就会左右摇晃

四、学生将剪下的图形,可以涂上颜色,并将两个大小

企鹅穿插一起,并粘帖好。教师巡回辅导,重点辅导学

生怎么粘帖,穿插,多做示范,让学生动手来做。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好整齐,两只企鹅能不能动。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第27课时

小鸟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对折折纸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对折折纸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成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折小鸟的 积极性。播放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鸟。并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见过的鸟,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教师示范教学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对折折叠整齐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整齐

教学反思:七年级有好几个学生都是不懂也不问,自己在下面乱折,非要老师盯着他,他也是不动的那种。我只能放慢教学进步,让学生自己反复摸索,而不是直接帮他折。

第28课时

小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对折折纸的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

手指灵活,促使大脑发展。培养细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对折折纸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彩纸、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出示成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折小鸟的 积极性。播放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鸟。并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见过的鸟,发展学生的语言。

三、教师示范教学,每个学生上台来展示,及时指出不

对的地方,进行对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折纸方法。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对折折叠整齐

五、讲评学生是否折叠整齐

教学反思:让学生一个个上台的方法适用于培智的学生。他们喜欢上台去展示自己,教师表扬的同时也要及时纠正错误,让其他学生也参评进来,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多动手。

第29课时

小兔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贴、画等步骤,制作蛋壳玩

具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

立体造型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粘帖兔子耳朵、胡须和尾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蛋壳,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猜谜语:

前腿短,后腿长

长耳朵,红眼睛;

三瓣嘴巴吃青草

走起路来蹦蹦跳

(兔子)

三、播放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小兔子的外形特征。出示成品,让

学生仔细观察,是如何做的,让学生回答。

四、教师示范

将准备好的蛋壳放在瓶盖上,固定好蛋壳防止滑动。

剪下附页上的耳朵、眼睛、胡须、尾巴。要求剪平整

将耳朵、眼睛、嘴粘帖在蛋壳的小头一端,成为兔子

的头。尾巴粘帖在蛋壳的大头,做兔子的尾。

五、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让学生自己多动手。教师只是引导。

第30课时

小兔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剪、贴、画等步骤,制作蛋壳玩

具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自制玩具,培养学生双手动手协调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

立体造型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粘帖兔子耳朵、胡须和尾巴 教学准备:示范成品、剪刀,蛋壳,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手指操,播放音乐,带动学生情绪

二、教师示范

将准备好的蛋壳放在瓶盖上,固定好蛋壳防止滑动。

剪下附页上的耳朵、眼睛、胡须、尾巴。要求剪平整

将耳朵、眼睛、嘴粘帖在蛋壳的小头一端,成为兔子

的头。尾巴粘帖在蛋壳的大头,做兔子的尾。

三、学生将图形粘帖好并剪下图形并粘帖在蛋壳上,教

师巡回辅导学生剪贴是否整齐完整。

五、讲评学生是否粘帖平整,剪贴完整,有没有白边。教学反思:学生剪贴的时候不能催促,让学生把每一步做好,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学生在做的时候教师多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7)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 黑 白 世 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三、小试牛刀。

1.尝试刻制(闯关:活动一)

温馨提示: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木刻作品《船》。(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3)、刻出主要色块。(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拓印。

四、讨论交流。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第三课 《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第四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比较,能辨认生活中的纹样的应用。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教师讲解,列举花卉纹样的基本变化方法。

3、通过让学生进行花卉变形的练习,能利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对花卉进行初步变形。

4、学生通过图案的点、线、面装饰训练,能运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较为精美的装饰与美化。

5、通过感知与尝试的过程,能基本掌握花卉从写生到变形、装饰的完整过程。

6、在知识的学习、纹样变形装饰练习的过程中,探索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7、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工艺(纹样)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8、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设计与工艺(纹样)美化环境、改变生活的意识。

9、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教学重点: 花卉纹样的变形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装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示注意事项:注意纪律、积极发言等

2、小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

3、课代表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记录。

4、准备好课本、铅笔、画纸等工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出示课件: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展示)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吗?

生1:我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寓意吉祥。生2: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生3:我喜欢。。。

师:我们喜欢花,是因为它们有着芬芳的气味、缤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等等。那么除了在自然界中的花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花? 生:衣服、床单、花瓶、古建的房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对花是如此的喜爱。(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版花卉纹样应用)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装饰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望呢?来,请跟随我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扮靓生活的纹样》。

三、新知初探,认识纹样

(出示课件:花的照片与花卉纹样对比)

师:对比左右两组图片,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左面的照片很真实,右边的纹样简单。生2:左面的花看起来很自然,右边的有点板。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的很认真啊。照片上的花真实而细致,右边的纹样简洁而夸张,装饰性强。在生活中,很多花卉并不是直接像照片一样的运用在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加工。花卉在生活中主要是以“纹样”的形式在作品上出现。那么,什么是“纹样”呢?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什么是纹样?)师: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具象的花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美丽的纹样的呢,让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纹样是怎样炼成的”

四、深入学习,设计纹样

(一)纹样变形方法

(学生自读课本P21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初步了解。)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纹样的变形主要包含哪些方法了吗?有谁可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呢?

生:可以采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进行变形。师: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我们还要怎么做呢?有谁可以补充一下? 生:还要先对花朵进行写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写生与观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深入的了解一下纹样设计的方法。(课件展示:以荷花为例,展示各种变形方法。)师:写生、观察——通过对自然界中真实的花卉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形状、花叶的生长方向、分布等,以收集素材。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使形象简洁化。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图案更丰富。

夸张——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大方,更加具有特征。

(二)小试牛刀,花卉变形训练

课件展示:小试牛刀——作业相关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花卉进行变形训练。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自己运用的变形方法。生1: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简化、添加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花卉图案。

生2:我们小组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的方法,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更美观,更有特点。

生3:我们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几何化的方法。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特点、美观又大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并给1、3、4小组加2分,2、5小组加1分。

(三)点、线、面的装饰

师:我们除了可以对图案进行变形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

(课件展示:以树叶为例,展示点、线、面的装饰。)

师: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是不是随便的、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画面上呢? 生:不是。师:那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有没有章法、技巧?(学生思考、讨论)

生1:点的分布有的稀疏,有的浓密。有的点很大,有的很小。生2: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生3:面有不同的形状。生4:线的排列也有疏有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好。其实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疏密、曲直等来进行变化,使我们的纹样看起来更生动,更美观。

(四)大展身手,图案装饰

(课件展示:大展身手——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花卉图案,分别以点、线、面进行装饰,看看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的作品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来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生1:我认为2组的作品中,线的装饰运用的很好,作品看起来很生动。点的装饰有些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生2:我认为5组的作品最好。

生3:3组的作品中,点拼成了另外的图案来装饰,非常有创意,也很美观。。。。

师:让我们先为这些精美的作品鼓掌,也谢谢展示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的花卉纹样,如果我们把它们再添枝加叶、涂上颜色是不是会变得更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独纹样。请同学们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颜料、彩笔等工具。

六、课堂小结:

师:请课代表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大家掌声鼓励!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勇于创造美、乐于装饰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案: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总结:

七、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第6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学习重点: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学习难点: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

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

学法指导: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创设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景象?

(是中国重要城市上海的夜景)

师:是什么让原本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灯光有什么作用?(灯光)(照明——实用、装饰美化生活——审美,让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自主探究 合作 学:

一、目标出示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了解灯的历史与文化 灯饰包含灯具与装饰两层含义,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与陶制的灯具,青铜灯具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课件演示)

2、学生赏析与互动(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对灯文化的理解(比如《长信宫灯》)(2)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设计灯具的时候考虑到哪些因素?

(3)介绍灯的文化: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与灯有关?(元宵节,又称灯节)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课件展示元宵灯会的情景)

(4)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诗人也会借灯烛来表达情感,据说《全唐诗》共有一千多次写到灯光和烛光的意象,同学们有没有学过哪些有关灯烛的诗句?

3、激励引新——欣赏现代创意灯饰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灯。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四、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并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a、纸张与灯泡之间的安全距离b、裁割纸张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展示与交流(讨论、互动、交流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六、小 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 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2.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 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 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 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篇8)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欣赏*评述)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 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  (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科教学丛书《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版 现代艺术设计丛书《工业设计》蔡军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版 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家具设计》雷达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设计作品欣赏课与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研究   2.“建立设计意识”与 “关注生活中的设计”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合集


如何让教案在课堂中合理的发挥?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提前准备教案是很多老师的习惯。教案的撰写是老师自我督促,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经过编辑精心整理,推出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1)

教材分析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性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 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 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 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 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 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 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 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 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 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 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束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绿洲》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学习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课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评述、比较,通过此活动首先让学生找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共异性,然后得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最后初步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绘画(时空重组)的表现手法来重新拼贴一幅环保主题作品。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新奇视觉效果。 2、通过对比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并初步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时空重组)来拼贴一幅作品。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生在参与赏析作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认为初中美术的教学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我中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缺乏了解,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欣赏和讨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及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难点: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于现实主义作品认识较多,而对新奇视觉形象的绘画方式较难掌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会用这种方法。

二、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七年级的美术。七年级班上的男女生分布不均匀,学生美术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对美术的认识比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缺乏,但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堂课主要是对作品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再现,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我以提问题为主,展示作品,学生欣赏,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呢?主要运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涉及到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知识。

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动手对绘画作品的原型进行再创造,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作为导入部分,我以提问为主,提了三个问题:1、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我国的植树节,那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2、绿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呢?3、那么绿色又有什么寓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绿色,因为看到绿色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见,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环保!)这样课堂的开头不仅引出了“绿色”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环保,关注生活环境引入。

(二)观赏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观赏图片资料,我将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九寨沟优美的绿色生态图片,另一组是被破坏被污染的图片。(目的:使学生在对比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并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接着老师可以再举例引导)最后向学生提问: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这个情怀进入下一个环节—思考与讨论。

(三)思考与讨论: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绿洲》,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前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欣赏《绿洲》这一幅油画作品,感受超现实主义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的视觉效果,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出来。

(四)作品欣赏:

在与学生互动欣赏评述完《绿洲》后,同时展示作品《绿洲》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也是我的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对比这两幅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异性,在此过程中能达到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然后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用直接呈现知识要点就能体现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重点、难点)。这样操作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们可以作一个课堂小结,总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五)活动开展: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开展:重新拼贴作品。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广告海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阅读相关内容,想想这些画家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丰富的情感的?他们的绘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内容结束后再出示一幅环保主题作品,让学生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技法(时空重组)进行再创作,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学习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学生中好的想法去启发其他学生。

(六)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学生作品评价。我采用师生互评,我选了几幅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我再补充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五、教学评价

在这课中我紧紧抓住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讲解有关新奇视觉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惊奇与愉快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作品予以肯定评价,采用开放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尝到美术学习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

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展示中,学校、老师、学生对我的的配合和帮助,让我真的很是感动。课后经过专家、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点评,心中感触颇多,最关键的是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美术课的快乐?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在此先简单谈谈本次教学展示课后的几点感悟。

一、导入中的遗憾

通过对向日葵图片的欣赏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的区别。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切入至了教学重点。与其他两位老师相比较,我觉得本课导入显得比较简单与平实,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下一次试教时,我想是否可考虑直接从作品对比分析设计导入?或者找更贴近学生的关注点入手?也许这样效果会更好,希望下次这个遗憾不要再重演。于我而言,高效而有创新的导入,是一个挑战,我想我会积极努力去应战。

二、目标达成上的遗憾

色彩与情感的联系,笔触与情感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然后具体分析讲解梵高《向日葵》从色彩、笔触上的变化传达出的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又通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如此设计的本意是想从学生的看、听、品入手,通过讲解、感知、探究、对比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个难点讲的比较少,未能分析透彻,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学情的不了解,加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欠缺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学们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三、生成上的遗憾

我知道,真实的课堂教学是靠课堂的“生成”来诠释的,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教师难以预计和预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学生的“反应”也难以预测。有效利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就本节课而言,自我感觉总体教学环节较为清晰,特别是在讲色彩与笔触之间的衔接时,我觉得用音乐的节奏诠释色彩中的节奏,这一点较为满意,学生接受也不错。但整体感知部分有放不开的现象。比如,对学生的提问方式上不够多样化,小组的合作等方式也难以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有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地方还好,但教学设计上不够倾向于某个知识点,有点讲得太散,尤其是色彩方面总觉得有些泛泛而谈,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我自己讲得太多,不仅掩盖了检验学生知识获取情况的机会,更糟糕的是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生成的东西太少,因为学生的想法肯定和我的想法有一定的冲突,这正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是我们不能磨灭的东西。在这方面没能突破,也是本课最大的遗憾。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多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教学情景,备课时细细斟酌,做到少讲多练,有主有次,将知识点真正讲透,并能由点到面有所拓展。我想,每一节课堂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能抓住他,发展他,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四、作业设计上的遗憾

美术作业在美术学习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交汇,它是检验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本次在作业的设计上我采用书本上的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在统一的向日葵白描稿上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作业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相比,就显得沉稳有余创新不足,过于偏重传统形式又过于强调学习任务的完成,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创新与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性。我觉得精彩的美术课堂,应该有更精彩的作业形式来配合它,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所以今后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多下功夫,通过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又关注差异的作业,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又兴趣盎然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这次的教学展示让我学到了学到,看到了许多,更明白了自己许多的不足。记得叶澜教授曾对“好课”提出了“五个实”的标准: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想有“问题”的课并非都不是“好课”,它也是留有“遗憾”的课,一堂平时的美术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研讨并反思改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

2、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并能够自觉遵守;懂得尊重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3、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忠于自己相关的设施。

4、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种突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的校园。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内容与主要问题的设置学生活动方式教师活动要点教学意图

1、活动准备阶段

(1)谈话:小朋友,你们现在肯定已经认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还有一些地方你们还不太熟悉,为了让大家以后能够更方便、更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2)分小组参观

第一条参观路线:阅览室、多功能厅、大队部。

第二条参观路线:传达室、医务室、音乐教室、微机房。

第三条参观路线:教师办公室、语音室、体育馆。

第四条参观路线:自然实验室、食堂。

2、活动进行阶段

(3)教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如: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4)各条路线的参观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头行动。

学生抽签

分配活动路线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

学生活动

展示成果

让学生学会经验共享,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5)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线条,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线是相对而言的。例如长城相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条起伏多变的线,但对一个站在他脚下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庞大的体积;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材质不同,生活中的线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流畅舒展的,遒劲的,软的,硬的,轻盈的……。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运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可以画出丰富的线来,了解线的造型功能。难点是让学生用线对不同美感和情感进行表达。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征并进行适当的表现,他们将是非常高兴的。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文学修养上,已经储备了相当词汇,引导得当,基本能运用语言对艺术品传达的特征和美感进行简单描述。所以,适当提高用语言表达对艺术品的感受,从而更加充分认识线条这种重要的艺术语言是可以做到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线的表现力及表现技术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现生活中的线及其美感牲特征。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大图片信息,在直观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感受艺术家是如何用线进行造型和表现情感及描绘对象本质特征的,开拓视野。在中西艺术的对比中,加强本土文化的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绘画、书法、建筑、音乐、舞蹈、文学……多角度探索线条的表现领域,与大师直接对话,快速进入线条的表现状态;同学之间交流,在同龄人中汲取经验。

四、教法分析

4.1讲授谈话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替进行,整个学习过程呈分析归纳过程。

4.2多媒体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观察获得最直观效果,明确所学内容,节省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

五、学法分析

5.1讨论法的应用: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提示使真理越辩越明,可以加强教学互动效果、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创造灵感,使信息更加多元化。

5.2游戏法: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学习习惯。在玩中学,在玩中找规律。

5.3练习法:通过练习能够表达自己想法,使自己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六、教学目标:

本课为第一课时

6.1能够感觉体会线条是绘画的重要语言,线条的不同形态、质感及组合形式,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表现效果。

6.2能用语言表述经典艺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特征及情感的。

6.3提高对美术基本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第一课时:侧重对线的感受和表达,以中国书画艺术为主,以中国书画为媒价,重情感表现。

第二课时:侧重线的造型表现,以西方艺术为主,以速写为主要训练手段,重造型表达。

七、教学准备

拓展课堂容量的绘画书法图片、视频,音频、课件。多媒体设备。不同的笔,墨,纸。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陶艺,是陶器艺术的简称,中国的陶瓷艺术要追溯到9000年前,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本色的泥土让学生有机会领略陶艺作品的那份质朴率真的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及悠久的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感到他的神秘色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思维以及创新的欲望。

因为这节课任务比较多,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网络课,希望在网络上提供一些在教室中难以实现的教学活动,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拓宽教材,做到学习资源多维化。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知目标

(1)让学生欣赏并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以及基本成型和装饰的方法。

(2)感受陶艺作品的艺术特征,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

2、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以及对艺术热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1)通过“好玩的陶艺”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手、眼、脑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

(2)充分享受陶艺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的创作自由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

难点:陶艺基本成型的方法。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问题驱动”的教学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采用有目的地、让学生由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教材随机选择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节课则让学生借助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习任务,广泛地收集有关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源,整合信息。

三、 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结合本课学习目标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以下六个段试:

激趣设疑——解疑——搜索——讨论——实践——评价

以下是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设疑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在轻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欣赏图片。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要问大家:

1、什么是陶艺?

2、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陶艺?

3、你了解陶艺吗?它们在生活中都应用到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

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古筝音乐的渲染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陶艺定义、起源、历史、应用。

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学生通过视频、网页搜索、掌握有关陶艺的制作过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艺有关的资料。

2、 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夹,把一些好的知识图片保存到文件夹中。

3、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交流。

4、 教师给出要搜索的重点问题:陶艺制作方法?过程?装饰方法?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的体现,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它还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

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问题:

1、 你收集的图片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完成的,如果是你来完成它,你会在加些什么方法。

2、 你在实践中打算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方法?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等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动手

实践练习

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实践。

这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运用网络上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到学有所用,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练习和创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评价

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

教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互评中,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谦虚,善于寻找自己缺点,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们要知道,只要我们敢于创新,我们的作品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自己就会创造一个奇迹!

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己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抄袭他人作品,样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品质。

四、媒体使用的原因

1、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

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直观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则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项。

2、教学媒体使用的原因

强调美术课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意识,在本节课中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另外本课中,中学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资源也能提供一些资源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五、 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就不同,仅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弄懂弄通新知识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交流,肯定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增强学生的信心。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评价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思想:

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自我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和信息,发挥网络优势,做到学有所用。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刚执教的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它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课题七。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图片欣赏为主,体现出美术教材强调视觉感受的特点。使学生对民间艺术生动绚丽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热爱民间艺术,进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表现和他们实际生活相近或相联系等内容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2)增强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绘画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提问、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用自己的主观理解尝试进行欣赏和配色体验。

五、教学过程:

(序幕)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秧歌手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换一块手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老师的演示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本课。

2、图片欣赏:它们是民间艺术吗?为什么你一看就知道?

3、学生说初步的色彩感受。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色彩的特点)

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预备的过程,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

(一)分析色彩,知识巩固。

1、布老虎身上有哪些色彩?(师用油画棒在纸上示意)

2、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感受?(鲜艳)

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美术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掌握。

3、换其它的颜色会有同样的感受吗?红色系示意

4、这些颜色是平均分布的吗?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

5、如果我把主色换一下(在白描老虎身上涂色,蓝色为主调,可请学生帮忙涂色,调动兴趣,增强互动)比较这两只老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种配色都很鲜艳,但以暖色调为主色的更加热烈喜庆。(冷暖感受)

两次不同色彩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将专业知识形象化,更易于七年级学生的接受。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色,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它们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

6、简单了解布老虎的作用,内涵。

本课主要以色彩搭配为主,所以在民间艺术的内涵上并没有作过多的强调,这样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安排这一环节又让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品丰富的涵义。

7、欣赏图片,对知识进行印证。

布老虎是一个代表作品,它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呢?因而再次欣赏是对所归纳出来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印证,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二)家乡艺术,热爱乡土。

浠水布贴,请学生用所归纳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可能对浠水布贴并没有接触,但学习的本课后,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够对实物形成主观的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艺术品。

(三)色彩搭配,个人体验。

学生进行配色练习。

讲练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尝到绘制民间艺术品的乐趣,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合作完成,让学生的兴趣在配色活动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四)欣赏作品,总结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全班作品展示为主,让学生的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对同学的评价中也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也会更加自信。

2、猜:为什么民间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呢?

从大自然中获得直观感受:天之蓝草之绿花之红日之黄

让学生明白民间艺术的热烈淳朴均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3、欣赏梵高作品,比较其作品与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相同点。并思考为什么梵高也和民间艺人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

民间的,自然的才是世界的。大自然给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继而会使他们产生长久的兴趣,关注民间艺术品,热爱民间艺术品,传承民间艺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而这一拓展环节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学效果。

预期教学效果:

为实现有效教学,我在这一节课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试图构建能力的课堂。

2、试图构建交际的课堂。

3、试图构建自信的课堂。

4、试图构建兴趣的课堂。

我所试图构建的还有很多很多,但一堂美术课是无法将课标的理念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能让学生有备而来,让他们去搜集一些民间艺术品,可能会更好的实现本课目标。怎样结合当地素材来开展教学,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思考。

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我的课提出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

3、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多媒体课件、工艺设计作品等。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

2、引导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

(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3、示范演示。

(1)选择材料:铝制可乐罐,工具:剪刀。

(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

4、学生创作。

(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5、评价建议。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

(3)学习建议: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6、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一些材料制成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本课通过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的鉴赏和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尝试自己创作旅行团旗帜标志。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初步尝试运用文字、图形、综合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来设计标志。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体验通过设计活动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了解标志图形一般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规律,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难点:

1、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美学、科学、自然、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

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激趣,引发想象,开拓思维,让学生读懂标志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

2、用讲授法,边讲边演示不同标志的图形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图形构成的规律,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

3、用辅导法与练习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释放创作的热情,尝试运用标志图形构成的元素来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形成设计的技能。

4、用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互相学习,开发智力。

(二)、说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在学法上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探究标志图形的构成规律,让学生去感知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及所表现的内在美,使学生在爱学、好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2、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采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3、考虑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用多媒体辅助展示标志图形的构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获得创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4、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归类、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创作欲望。

5、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及时辅导,帮助学生标志设计的探索和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标志图形构成教学应遵循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看多练多合作,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运用多种媒体让学生欣赏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标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分析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第一个问题:“知道这些标志吗?”,第二个问题:“这些标志图形构成大都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2、用讲授法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会标志的图形构成,引发学生对标志图形构成的思考。

3、用问题引入下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预设几个指向性较明确的问题,哪些是运用文字形式的?如哪些标志是图像直接运用?那些写是运用图案和文字结合的?通过对这些标志的分析将标志图形的结构上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文字类(2)抽象类(3)具象类

4、选择分类标志的实例展示,边展示边解说,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标志的图形构成思路前行,学习标志的图形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并就这三类标志图形构成进行举例分析。

5、分析标志的造型要素:点、线、面、体

6、分析标志的构成形式和设计的要求

7、分析综合图形构成标志的特征:

8、讨论旗帜外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9 、学生制作旅行团旗帜和标志,巡回辅导学生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充分的想象,完成作业。

10、课程即将结束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大胆的展示出来,并和学生一起交流作品。采用相互猜测的形式审美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说明]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通过观察同学的作品,感受标志创造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为下一次的创作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抓住标志图形构成的要素,通过一些案例讲授,标志图形构成归类分析,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去创作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的情境氛围中认识标志图形的构成、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旗帜标志。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有如下反思:

…… ……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10)

一、说教材

行楷《撇的写法》是由本人编写的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拓展性课程教材《端笔行墨》拓展设计而来,本课要求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楷书撇画和行楷书撇画的对比学习,理解行楷书的用笔特点,掌握行楷撇画的写法,重点掌握行楷书撇画在汉字书写中的用法,明确行楷字书写评价的基本方法,进行适当的实践创作,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应用于书写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

书法课的学习内容看似枯燥,但教师要想方设法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被教师和课程内容所吸引,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科学,同时要灵活的处理教材,编制符合学情的课堂“学习单”,根据学情和教师个人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喜欢上书法课,并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书法的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对硬笔楷书的书写特点和书写技法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因此教师在开展行楷字教学时,开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才进行示范和答疑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

(3)尝试用毛笔墨汁体会书法重点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四、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联想,感受汉字书法的楷书基本点画特点及美感。重点分析

感受“横”、“竖”“点”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五、说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楷书”中横竖点笔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段视频,谈谈你们的感受播放视频(汉字)

师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答:中国汉字

教师小结: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岁月的冲刷依旧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我们聊天用的是微信,qq,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于敲打键盘按手机,

很少用笔和纸这种最传统的书写形式,导致我们不重视书写,其实书写时我们终生学习发展的必备技能,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提高审美意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法的点画只美

展示课题:

展示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

二、讲授新课

1、学前布置展示

学生讲解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书写毛笔字的正确姿态、执笔方法、要领、口诀等”并进行示范书写姿态:头正,身平,臂开,足安

执笔方法:按压钩格抵

执笔要领:管直,腕平,指实,掌虚

口诀:分析学生收集的各种口诀,并加以强调重点。

2、毛笔楷书笔画的特点分析

点、毛笔楷书中点画的特点——点如高山坠石,如小鸟翻然侧下点的写法,(播放教学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教学视频的讲解,练习点的写法。教师巡回辅导横、毛笔楷书中横画的特点——横笔法浑厚,气势磅礴,气灌千里横的写法,(播放教学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教学视频的讲解,练习点的横法。教师巡回辅导

毛笔楷书中竖画的特点分析——竖是一个汉字的支柱,它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通过名字与字体笔画形体的联系,来解释悬针竖如倒悬的针,垂露竖尾部圆润,像一颗欲将滴下的垂露

竖的写法(播放教学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教学视频的讲解,练习竖的写法。教师巡回辅导

毛笔楷书中撇画的特点分析——撇如象牙,如镰刀,端撇如犀角,撇画书写特点是弯曲而有力

撇的写法(播放教学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教学视频的讲解,练习竖的写法。教师巡回辅导

毛笔楷书中捺画的特点分析——捺是楷书笔画中最难写的,它分为横捺与斜捺,横捺体式如生蛇渡水,斜捺形如金刀

捺的写法(播放教学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教学视频的讲解,练习竖的写法。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小结:楷书之所以叫做楷书,是因为它字体笔画清晰,结构工整,笔画端正,可以作为书法中的楷模,所以叫做楷书,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它的笔画书写,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楷书中做人的道理。

三、练一练

以楷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横竖撇捺为基础进行整字的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挑出书写较好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指出他书写的优点,比点名不足之处

总结学生书写时的通病

教师小结:书法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学习发扬并传承下去,传统的优秀的东西我们要学会保留。

五、课前预习作业布置

搜索隶书的笔画特点以及书写方法,找出它与楷书的不同之处。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第九册第六课《美术中的比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在这个环节我分3部分向大家说课。)

1.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欣赏的分量。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一、二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2)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六)板书设计。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么?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

【这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主要欣赏3个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1)展示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

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黄金比例的建筑典范。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通过宽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举例生活中的书本、国旗等都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本这个环节分2部分,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指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 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

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美观独特。。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花瓶。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环节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花瓶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美术中比例知识

黄金分割比例: 1:0.618 近似值:2:3 3:5 5:8 ...

总之,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有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巧妙的创意来熏陶学生丰富课堂,以动手实践为课堂教学的训练手段。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部分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篇12)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册第1课。纵观教材,从内容与性质来看,这一节课是教材里唯一一节介绍美术门类和材料间关系的课。教师应当紧紧把握住画作种类与作画材料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同时,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教学目标:

1: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2: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3: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过程:

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

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提示(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教师展示作品,评价: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工艺:传统工艺有哪些:铜、木、石、陶、布、丝、琉璃,现代工艺有哪些: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建筑:古代有哪些:石、木、瓦。现代有哪些: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现代艺术有哪些:金属、废弃物、灯光等。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

素描玉兰黄鹂

雕塑磨镰刀

油画血衣

国画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版画

小结: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绘画

2.雕塑

3工艺

4.建筑

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教材分析:

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手绘线条为切入口,把手绘线条的起源、功能、用途及其表现方法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课程内容虽重点侧重知识与技能,但在教学中也注重直观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的理解。

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根据此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我设计本课程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用的意义和功能。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常用的表达方法,尝试用手绘线条图像进行交流和传达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美术与其他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请你帮帮忙”:一个旅行者在旅途中感到不舒服,想找点热水喝,但语言不通,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他想个办法。

学生回答:打手势、画图表达等。顺势请几位同学上前面来演示,让大家评价谁的表达最明确。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手绘线条来表达,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表达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手绘线条图像的起源:

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展示:贺兰山岩画—原始人类对动物形态的描绘;手绘象形文字—文字的起源)

2、欣赏、讨论、分析:(讨论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我们平时的生活都见过哪些手绘线条呢?A、手绘线条图像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屏幕展示:

化学实验演示图-记录实验状态(记录);风景区示意图—展示景区风貌,说明景点位置(说明);生物学家手绘玉米生长过程图;(记录)建筑位置说明图(说明)。 B、手绘线条图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屏幕展示: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分组镜头手稿(交流);毕加索——和平的面容(抒情)夸张的手绘线条——漫画(叙事);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

——具有叙事、交流、说明、记录、抒情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3、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①、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表达明确。②、应抓住主要环节。③、可用指示线、箭头、等方法进行明、示意。

四、创作实践:

大家画一画——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来吗?

一、两种学习用品

二、你能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五、巡回指导:

六、习作展评:

六、小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用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得更好,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七、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功能、用途表达方法

第三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说教材

《大家动手做条龙》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课,在这之前已经学过线条画,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对内容的分析,新课程的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制作一条龙。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概括,归纳,总结,自主构建龙的概念,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龙。

3.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及以上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对美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我确定的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条龙,并了解中华民族的龙文化。

教学难点:怎样抓住龙的形态和特点,表现出龙的威武形象,以及材料的链接合理。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所制定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动手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探究学习法和集体讨论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法。

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以上确定的内容,我再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纸杯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讲授新课

①播放各种形式龙的图片(雕塑,剪纸,配饰,龙船,舞龙,纹样,建筑等等)谈话引入,问: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你知道民间传说的龙是有哪些动物组成的吗?看到腾飞的龙大家想到什么?

通过观察是学生知道龙的构成和所代表的精神。

②师范纸杯龙的做法,明确龙的结构,纸杯的链接技巧,头部的造型设计,以及龙尾、角、爪、等的装饰。

③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④把每组的作品展示到讲台上,并有大家集体进行评论。最后对做的好的进行表扬。

(3)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龙的制作,了解龙的结构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爱国情操。

(4)布置作业

课外让学生想想家乡还有那些材料适合制作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体现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本节课我采用:纲要式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四课大自然的色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祝文,是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

3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说教学学法::

教学: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4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

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第五课《宣传品的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宣传品的设计》(板书)。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十课,2课时。倾向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教材共有两个版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有3幅图,都是以艺术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品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校园活动宣传品的种类和设计的基本要素。能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要素,选定方法进行宣传品的设计。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艺术节宣传品的欣赏,明确宣传品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宣传品的设计过程,熟悉宣传品的所承载的艺术性和宣传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与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宣传品的设计,提高审美意识和细致、耐心动手实践的品质与作风。

3认同宣传品设计对校园活动的积极作用,感受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完成创意和构思,进行宣传品的设计(2)宣传品设计风格整体化、系列化。

2、教学难点:而难点则落脚于设计思路新颖,并能巧妙的与主题相契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实施。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相应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师生问答法、欣赏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师生问答法为主,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宣传品,了解宣传品的特点;用欣赏指导法,让学生了解宣传品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宣传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学习,发展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等一系列特点,既能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

同时,我还采用了黑板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从而优化了整个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时间维度、内容学习维度和目标达成维度的结合点上安排教学;力求达到从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力争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形象知识的生动化。为此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新课、导学达标、布置作业、小结拓展四个部分。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PPT上的这几幅图片结合大家收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说说其中的内容和得到的途径,(介绍完后)学生回答,让大家踊跃发言进行归类,老师总结:主题归类(1)企业宣传(2)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等。宣传品与商业或活动主题紧密相关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学校艺术节主题宣传设计。

(二)导学达标

我总认为一节好课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或者一幅美丽的画卷,它应该富有节奏的变化,为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接下来将进行三个活动来让大家体会到宣传品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一欣赏宣传品

首先提出问题:通过看书,大家思考讨论“宣传品的种类”,宣传品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其次,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宣传品的图片,来让学生体会到宣传品的作用。

活动二学习宣传品设计

5大家带着“它们构成的要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来欣赏课件上宣传品,其次,通过这些图片来体会一下宣传品的作用。

接下来,我会以艺术节为例,除了图上的乐器、绘画工具,还有什么可以表现艺术节的形式,同学们讨论过后,带领他们欣赏优秀宣传品,扩展思维思路。

(1)通过观察同一图像的不同处理,让学生分析理解具象和抽象两种处理图像的方式,体会运用图形要素进行设计的方法。

第六课《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2课的《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

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

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愉快体验法、创新表演法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

造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用具:

自制面具、卡纸、剪刀、胶水、颜料、毛笔、彩纸、植物叶子、玉米叶、羽

毛、

芦苇花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一)、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学课文,归纳整理知识点。在书中你得到了那些关于面具的信息?

1、面具是什么?

2、面具的表现内容?

3、面具的风格有哪些?

4.、面具的制作方法?

5、面具的表现形式?

拓展学习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面具?

(二)、认识了解面具

1、中国面具:

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2、面具的发展

(1)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远古时代,人们遇到天灾时,

便认为是鬼怪在兴风作浪,为了把恶魔赶走,他们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宗教仪式。

(2)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逐渐向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转化。

(3)现在面具又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其隐喻与象征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

(三)、欣赏下面影片,想一想面具的作用是什么?

1、西藏传统面具舞表演。

2、威尼斯狂欢节面具。

3、现代鬼步舞。

小结:古代传统面具的作用是降魔除灾,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等活动。而现代面具的作用则以娱乐、装饰、表演为主,是节日、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

(四)、猜一猜下列面具哪些是古代传统面具,哪些是现代面具?你喜欢哪种面具?Ppt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回答。

(五)、想一想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归纳: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三)、方法探究:观察面具的五官和色彩搭配,谈一谈面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ppt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开心喜悦恐惧凶恶滑稽幽默活泼可爱威武忠诚

2、思考讨论:设计面具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造型色彩性格

3、试分析这些面具的表现风格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1)、传统面具的独特表现。(2)、强调装饰性的艺术风格。(3)、夸张变形的手法。

(4)、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独特的创意。

4、想一想:这幅面具是怎么完成的?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剪---五官(性格表现)---装饰

5、做一做:怎样把一个平面面具变为立体面具?

三、布置作业

1.以人物造型为主,大胆创新,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3.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

四、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

1、造型设计表现。

2、风格装饰

五、展示评价。

六、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了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材质,通过设计制作,用面具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第七课展示设计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节是设计、欣赏、评述课。主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平面设计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的导入,在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平面设计无处不在。而平面设计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来传达设计者对其赋予的一定含义?通过对不同种领域平面设计作品的欣赏与概念导入,使学生8逐渐认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它是如何来通过其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本课以标志设计为开端、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中体会美与生活融合,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歩展开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其他领域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分类欣赏、综合认知,激发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来改变世界的潜能。教学目标:

1.在赏析中初步认识展示设计,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和设计类型。 2.感受展示设计的实用性。

3.在欣赏评述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特点进行评价和改进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教学方式:讲授、互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假如明天是元旦,在这开心的日子里,学校将组织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你们将怎么布置?

生:

师:其实布置一个美术作业展,将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场地的安排、现场的布置、海报的设计制作与张贴、展板的制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静静地去思考。这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设计,也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展示设计。

二、赏析

1、综合性艺术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仔细观察,在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摩托车(产品)、标志、广告、展台。

师:在这个摩托车展示设计包含了哪些设计?

生: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展台设计、照明设计。

师:从这个展示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展示设计的一大特点,是什么呢?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

生:综合。

师小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主题性艺术

师:在正大摩托车展示设计中,所有设计门类的全面出动,都指向什么目的?

生:为了宣传正大摩托车。

师:为了宣传产品,为了让观众能够购买产品,这是这个展示案例的唯一的目的,也是展示设计的又一特点,是什么呢?

生:主题性。

师小结:任何一个展示设计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去组织设计,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展示设计是具有主题性的综合艺术。

3、审美性艺术

师:是不是所有的展示设计都能够让人怦然心动、过目不忘呢?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同是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照片,你会喜欢哪个设计?为什么?

生:

师:刚才的同学们的回答中出现了形态、色彩、照明、文字、图像,这些正是展示设计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设计呢?

师小结:老师呢,都喜欢。老师喜欢三铃的色彩,整个红色调,红红火火,引人注目;喜欢正大的灯光,灯光的设计使摩托车看上去象精致的艺术品;喜欢三铃标志的色彩,红色白色,简洁,但对比强烈;喜欢正大标志的字体,有力显得大气;喜欢正大的广告,色彩的对比、人物的动感让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因为细节的美丽,所以我喜欢。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以评判展示设计的好与不好,肯定不是简单的标准。但若要非用一个角度去评价展示设计好坏优劣的话,这个角度就是审美的角度。这是展示设计的第三个特点:审美性。

三、展示设计的类型

师:生活中类似刚才欣赏的展示设计场景,你还能举例吗?

生:文峰中的服装展示设计、电器展示设计、化妆品展示设计等。

师:这些都属于什么方面的展示设计?

生:商业展示设计。

师:除了商业展示设计以外,你还看到过哪些展示设计?

生:讨论、交流。(江海风情园中的海门历史博物馆、文化展、刚才讲到的画展布置、校史陈列室的布置等)。(图片展示活动照片)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活动照片中也包含着展示设计,不管精彩与否,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展示设计的存在。它包含的类型有很多,主要有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陈列设计、展览会设计、科技馆设计展示艺术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展示设计有没有更深的认识?请大家归纳一下。

生: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了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主题性、审美性和展示设计的主要类型: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科技馆展示设计和展览会设计。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一起去欣赏、评价几组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

五、欣赏、思考

1、化妆品展示设计

2、米其林博物馆

3、运动服装展示设计

4、上海科技馆

六、小结

今天的课,我们通过欣赏展示设计,评价展示设计,改进展示设计,更加理解了展示设计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八课如何欣赏绘画作品说课稿

教材分析:

古今中外,风格各异,为数众多的绘画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绘画作品呢?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骤来进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我们10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

【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可以点名学生读一下,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三、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再华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四、分析:

作品中的失误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及方面进行分析。

五、解释: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六、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和学生再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2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七、欣赏《筛谷的妇女》与《拾穗》

两位作家表现的想法一样吗?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八、学生作业练习,写一篇200字的欣赏短文。教师有效引导写作过程。

九、教师总结:

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否综合加以运用来分析作品,学生赞誉学习积极性如何?作业阶段,学生作品形成的质量。

第九课综合练习说课稿

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

教学内容:敦煌艺术的研究学习,色彩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达到巩固本学期所学美术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实践练习,使同学们领悟到美术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分析鉴赏。手绘线条,色彩练习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教法:视频观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分组合作法,比较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准备:范画,PPT课件,颜料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一、敦煌的艺术研究学习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敦煌莫高窟,带同学们一共进入敦煌莫高窟,欣赏这世界遗产。(5分钟的视频,带同学们充分的了解敦煌艺术,有佛像,壁画,飞天)

2、对比《簪花仕女图》和敦煌艺术造型,服饰,画风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造型——站姿摆动手臂

服饰:都是唐代服饰以开放、华丽著称,结合了裙、衫、帔等。画风:追求佛国世界的喜悦和美好,构图饱满,形象丰腴,笔墨精细。

二、色彩练习

1、欣赏图片,思考各是哪个季节?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2、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

3、教师示范,让学生帮助老师,利用色彩知识完成范画

4、讲解步骤,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杯子外形结构图用深色笔把杯子的所有线条描边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

5、学生练习

6、作业展评

自我评价:我用哪些颜色想表现些什么?

互评:

你觉得好看吗?好在哪里?

评选最佳设计奖

三、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只是你有没有一双能够发现艺术美的眼睛。

第二课时

色彩练习二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度,亮度或深浅度等。纯度:指颜色的纯粹程度和饱和度,又称饱和度、鲜艳度。色彩不掺杂黑、白、灰的颜色,正达饱和状态,其纯度就高,纯度愈高其颜色就愈鲜艳。

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巩固复习色彩知识。

七年级说课稿集锦(8篇)


教案一直保存在“他”的脑海里,一份好的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部分,怎样写出一份精良的教案呢?根据你的需要,中学范文网的编辑精心整理了七年级说课稿,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七年级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之后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隐含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学生经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明白唾液腺分泌唾液。

经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

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本事欠缺,体此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必须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事目标:

经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和决策本事,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经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经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必须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本事。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经过学生咀嚼馒头的情境引入,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从分别设计牙、舌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学法

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经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

2、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从而使启发诱导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鉴于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本事弱。挑选部分学生实验前简短培训,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在实验中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让实验落到实处。

情境引入

品尝馒头,要求进行较长时间咀嚼,感受馒头味道的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探究实验

⑴提出问题:

馒头是怎样变甜的呢?

⑵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作用有关。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引导分析在口腔中使馒头变甜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

⑶制定计划:

a、提示:

①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把难点进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让学生同时对两个探究因素设计对照试验,有必须难度,让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探究,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构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④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

②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仅有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

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提议: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温水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情景。)

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①③,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就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馒头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坚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②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c、分组讨论设计(要求图示说明,图示板演)

一大组:牙齿和舌头作用实验方案;

另一大组:唾液的作用实验方案;

d、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整合

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掌握从探究一个因素上升到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体过程为: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图,把两组对照实验中相同实验组合为一体,适时点拨: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能够把两个因素放到一齐同时进行探究,只要先把实验组设计出来,各对照组只要变量与其不一样,其它条件相同即可。由于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实验设计

⑷实施计划

⑸得出结论

⑹表达交流

小组汇报实验完成情景,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交互式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做下铺垫。

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强调在37℃条件下进行实验?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温度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吗?

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做好的处于60℃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响。

课堂小结

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搅拌与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课后反思

1、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实际操作对实验能到达的效果了然于心。

2、鉴于淀粉的分解过程无法直观感受。将原实验设计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经过颜色由蓝变浅蓝、再变成黄色来感受淀粉分解的过程。

3、由研究单一变量提升到同时研究多个变量的探究。

4、增加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可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原因,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规范。

七年级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植物》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后面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两个内容“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安排两个课时。所以种子的结构教学,我安排一个课时,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为线索。按此线索授课,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分三部分: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②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比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

①玉米种子的胚观察;

②描述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因为观察玉米种子的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均较难。

4、本节教学目标可确定是:

①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③通过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取同步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实物菜豆、玉米种子,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我采用了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本节教材内容来创设问题情镜,即用问题“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种子结构的欲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种积极参加的求知状态下安排“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种子的结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和观察菜豆种子,对照课本自学,大致了解菜豆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在出示幻灯片“菜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认出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观看后学生思考,总结出菜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观察完菜豆的种子后,我提出问题“所有的种子结构都一样吗?”“有一样的结构吗?又不同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强调注意事项与方法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巡视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观察完菜豆和玉米种子后,我提出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异同点?”“不同点从子叶的数目和营养物质储存在哪里”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获得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作简单明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种种子的异同,最后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得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名称和概念。

通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如指导学生解剖菜豆种子时,可问: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种子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老师点拔,使学生认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和从上到下的纵剖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如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如指导学生抓住种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二片子叶的这一关键。

四、教学安排

下面就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处理思路与程序:

(1)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学菜豆种子(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老师提问中下层生回答,加以鼓励性评价。

(2)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电脑动画。

(3)利用模型配合手势进行解剖演示。

(4)指导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

(5)组织同学分组讨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并指定小组代表回答。

(6)为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特别强调此分类是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来划分的,且通过思考题:

①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②列举几个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例子,来加深对这二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组织达标测试,进行课堂小结。

七年级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阐述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节内容中出现了许多生物学新名词,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都是很重要的,正确认识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和互相联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教材中设计了学生调查环节,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对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

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设疑启思;课堂知识问答;自主启发式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全班分成4组,每组15-16人,分为植物组、动物组、微生物组、非生物组,收集关于这四个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阐述。

(2)全班五组同学各自收集关于环保小知识的资料,并参与到课堂问答环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游戏,并决出冠军。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资料《舟曲泥石流13年前已被预料到》、新闻报道《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过度放牧的危害》视频;环保小知识问答题收集并整理。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七年级说课稿 篇4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作业一个尝试,下面我就这节课做简要说明。

首先谈谈教材内容及特点,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自然展开,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材来自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来自于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的准备。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美学教科书,一本哲学教科书,一本优秀的文学画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意义重大。学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猎了大自然的许多方面,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对话,与同学实现了合作。在这种教材的指导下,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优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让学生一饱眼福;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表达情感;让学生大胆想像、联想,丰富自己。从材料搜集、整理到成果展现,学生经过许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种滋味都是宝贵的。

2、注重创设情境。在钢筋水泥房里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遗憾。但大量自然风光图景弥补了不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融汇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学生能力的提高。

从学法上看,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巩固一些学习要求,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

1、动手、动脑习惯。这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让学生养成好思考好动手的习惯。

2、敢于表现,显示风度。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中一直提到“现场风度”,因为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素质,不可忽视的能力。在不断练习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

3、协作精神。本节课涉及小组活动,要求他们团体合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七年级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2、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3、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1: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七年级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所处的地位。

《俄罗斯》是初中地理第二册第十五章《欧洲东部和北部》第二节的内容,第二节概括阐明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人文地理特征,讲述了九个问题它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利用已学的经纬度知识阅读出俄罗斯大致的经纬度,利用已学的等高线图上的高度表和五种地形,读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两个影响俄罗斯气候的主要因素出发。

明确俄罗斯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俄罗斯各地气候的差异。利用大洲的界限知识掌握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明确俄罗斯煤,铁,石油资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本章在此将知识进一步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掌握俄罗斯的气候和地形的主要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俄罗斯具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的经济大国;掌握工业区的分布和主要工业部门。

(3)了解俄罗斯内河航运,铁路和海上交通的基本状况。掌握和记忆主要的港口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及重要的城市。

2、能力目标:

(1)得分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

(2)综合分析说明欧洲和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综合分析俄罗斯工业建立的基础和地区分布和日本有何区别。

3、情感目标:通过俄罗斯自然资源和人文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用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1、重点。

(1)北亚的位置:

北亚全部为俄罗斯所占,大部分为中高纬度其决定了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2)俄罗斯的面积: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上面积最的国家,通过读图明确乌拉尔山和高加索山脉这是欧亚两洲的界限。为说明俄罗斯在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打下基础。

(3)俄罗斯的气候:

从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其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东部平面西部深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西部西伯利亚地区常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的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苔原气候,东部太平洋沿海地区有小部分温带季风气候使学生认识气候分布的明显地区差异。

(4)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读俄罗斯矿产分布图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可以使学生理解资源与工业的关系及建立的基础与地区分布和日本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的工业主要上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且以重工业为主。

2、难点: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主要从农业,工业的分布,历史的,人口的分布,交通运输网的疏密来分析得出俄罗斯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而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地区落后,人口稀少。

二、说教法。

本科题教学为一个课时本节棵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与回顾已有的地理知识相联系。

三、说学法。

(一)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分区地理知识我们前面已讲过,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能力尚未完全建立。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应当突出重点,实现深化提高的目标。

(二)学习本章知识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本章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学习时千万不能割裂开来,要学会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

2、北亚位置和范围的知识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有序的说明范围方法。例如由东向西(由西向东,自北向南,自南向北)。

3、俄罗斯气候特点,通过读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法分析为什么这样。

(三)课堂练习设计:

1、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2、读图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利用,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有点难度所以重点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引导(设置问题)——归纳总结——知识反馈运用。

(五)说板书设计:

主观上: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客观上:对所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识。

七年级说课稿 篇7

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通过这两篇文章, 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能 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 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由于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

⑷亲身实践,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设计了续写故事的环节,并告诉学生续写的要求与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调。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写寓言的环节,这样让学生课堂上再次及时地巩固、加深自己对所学方法的认识。

⑸合理延伸,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利用最后设置的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想法,教师合理归纳引导。希望通过本课的学生,同学们能认识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确处事的态度。

学法指导

诵读课文,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具体体会文章的寓意。通过两次练习,巩固、掌握编写寓言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具体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个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大致是:创设情绪——质疑解难——拓展延伸——深入思考——总结

1、创设情绪。

以学生熟悉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质疑解难。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请学生品读课文,思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再体会都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点。(重点体会 赫耳墨斯“笑”的含义。)然后,结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讨读出的道理。最后,设计一问题“赫尔墨斯听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让你顺着这个故事 合理地往下编的话,你会怎么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蚊子和狮子》首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本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去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强化文字失败的教训,故设计一题“分析探讨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体会从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检验学生刚刚学会的编写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改编故事情节。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当蚊子战胜了狮子后,你希望它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请同学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后改写,并说说改写后表达了什么道理。”

3、拓展延伸

4、总结。

5、作业布置:

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有启发性。

板书:力争新、实、精

七年级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下册开篇中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去探讨人类的食物来源,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本节中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讨论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的前一节已学过 ,后面将学习 内容,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2)难点

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 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的奥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学法指导: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迅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四、 教学流程

包括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约3分钟,2、 10分钟,3、 分钟,4、 分钟,机动教学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五、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七年级说课稿汇总(6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七年级说课稿汇总(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七年级说课稿 篇1

松鼠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教时:1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先来猜一个谜语: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打一动物)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松鼠,假如你还不够了解,可以结合图片,看图说话。

想知道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布丰的《松鼠》。

2.了解作者:

布丰:(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巨著《自然史》。这是一本博物志,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3.检查预习:

驯良 矫健 蛰伏 苔藓 榛子 榉实 褐色 帽缨

4.回顾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松鼠这种动物的特点是什么?找出第一段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讨人喜欢)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2小节开始分别是针对松鼠的哪些特点作具体介绍的?

3、列出本文的提纲。

(1)总:松鼠的特点  (第1段)

漂亮--外形(第2段)

(2)分:驯良--习性(第3段)

乖巧--动作(第4、5段)

(3)补充说明:其他特征(第6段)

总结: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首段总,下文是分。第2段至第5段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依据第一段中“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说明方法

要准确、具体、生动的说明某事物的特征,通常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

本文为了说明松鼠这种动物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呢?

举例子:

1.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具体说明了松鼠“十分警觉”,令人信服。

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具体说明了松鼠动作敏捷。

3.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具体说明了“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摹状貌:

1.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形象的说明了松鼠的窝干净。

作比较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突出了松鼠“十分警觉”。

四、品味语言

1、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介绍松鼠,处处体现它是“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出来了吗?(学生自由寻找体会)

交流:

“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四个形容词通常是用来形容运动员的,文中形象地说明了松鼠身体和四肢富有活力的特点。

在介绍松鼠尾巴时,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4段在说明松鼠警觉性强时,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文中在“触动”这一动词前还用了一个副词“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神态逼真。

“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能利用随处都有的树皮和自己特有的长尾巴,“当作”船,“当作”帆和舵,会像人一样的“乘船”、“扬帆”、“使舵”,真是乖巧极了,两个“当作”,点得巧妙。

3、读一段平实说明的材料: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4、教师总结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这样写,增强了说明效果.可以便读者形象具体地感受到松鼠是“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者在对松鼠做了认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述,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文中这样准确生动的语句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语言风格。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对照课文,听教师读改后的句子,可以这样改吗?为什么?

松鼠不躲藏在地低下,它(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用词准确,并非都在高处活动。

他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好像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体现作者的行文措辞慎重,体现作者的科学态度。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有人说一词表明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是生动而不失严谨的。

作业:以小白兔或小花猫等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征,采用总分结构,用上两种说明方法。

宗艳文

七年级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c)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d)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帛裁成衣(5分钟)

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

板书:

初中七年级美术优秀说课稿范文二: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人像头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像头像》说课稿

从初中一年级下期第四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美术优秀说课稿范文三:新伙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上身

手臂

手掌

脚掌

>>《七年级美术《新伙伴》说课稿》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大考吧]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填写好表格后,教师再找个别代表到班上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再加以点拔。

(这两个问题充分发扬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领悟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规律。)

3、尝试练习

①教师点拔谈话:不同姿态的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重心和动态线,画速写画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抓准重心。>

②教师用人体模型摆出一两个人物姿态,演示绘画动态线和重心。

③你们能用人体模型摆或用自己身体摆出下面动态,并尝试描画它的动态线吗?

姿态

蹲在起跑线

跑步

坐着

盘地

踢球

动态线和重心

4、比较欣赏

教师将收集到的优秀人物速写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本上的名家速写作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吗?

七年级说课稿 篇3

学习内容:

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资源的利用: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二)合作求解

1、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 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录象、投影)森林古猿及其生活

2、人类的进化

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并进行交流。

3、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小组讨论:

3、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4、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三)互动探究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6页练习。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分组进行6页的技能训练。

1、预习下一节。

七年级说课稿 篇4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七年级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

1、朗读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讨论点拨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恐龙的图片,从“侏罗纪公园”开始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掌握生字词。

3、初步朗读。

三、指导阅读

可以抓住题眼“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甚至将结构安排,前后呼应等知识一并解决

在不断揣摩语气语调、节奏快慢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来。

四、揣摩研读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精炼。

五、拓展运用

1、联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犸的资料,推测猛犸的死因。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合理想像,生动描述。

2、表达感受:面对这幅猛犸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两句诗来表达。

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

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学面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学们,愿这首诗不仅给你们带来文学的享受,也给你们带来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

七、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七年级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

2. 认识巴西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3. 掌握巴西的文化特色,包括语言、节日和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2. 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

1.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巴西的人口结构和主要城市。

3. 巴西的`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

4. 巴西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四、教学媒体:

1. 地图和地球仪:展示巴西的地理位置。

2. 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重要节日和风俗习惯。

3. 实物或模型:展示巴西的农产品或工艺品。

4.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作品。

五、评估方式:

1. 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项目报告:学生以小组形式提交关于巴西的研究项目报告。

4. 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设计框架,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此外,由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变化,教师应该持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