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梁祝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1

梁祝观后感九篇。

经典的影片有他独有的魅力,观后感,可以说是看了什么作品,内心有什么感受,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影片的主题和立意,你想了解作品名观后感该如何写吗?今天中学范文网小编将为您准备有关“梁祝观后感”的精彩文章,在这里您将会找到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和启迪!

梁祝观后感 篇1

昨天晚上,喜欢上网下军棋的我,由于连续遇上几个“破棋篓子”,气得我浑身发颤地关掉了电脑,没好气地打开电视机,当翻到cctv-袁桂芬主演的越剧《梁祝》的电影版。随着“十八相送”的优美表演和越剧呢哝的唱腔,我恼火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渐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来,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余音袅袅,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眼眶。品味着越胡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梁祝》,辗转反侧的我,思绪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过长江,飞过了里下河平原,来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乡—连云港。回想到少年时观看《梁祝》的情形。

记得那时我正上初中,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连续放上几场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就像我们大队出嫁的姑娘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高兴时还要住上个把月,不问娘家同意与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还要放映十几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实那哪是什么新闻啊,有的甚至是两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开始之前,还要再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后才开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却不一样,放映员一反常态地在麦克风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没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饭,我就推掉饭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烟跑到社场(不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其实就是生产队晾晒五谷杂粮的场所),早早稳稳当当地端坐在前几排,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露天电影,就算你坐的远一点,偏一点都能看得到,听得清。

由于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对电影里描述的爱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对影片的内容毫无兴趣,但是越剧的曲调和唱腔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其是天籁之音,一点也不为过。与其说那一次我是在看电影,倒不如说我是在听电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动听,我小小的心灵里:这越剧怎么这么好听啊!听惯了家乡淮海戏的我,初次听越剧简直像在梦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长,随着影片高潮迭起,我发现身后不时传来抽泣声,而且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不耐烦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在擦鼻子,抹眼泪,众怒难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离音箱近一点的地方,可还是不行,当影片放至“化蝶”时,场内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简直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为影片而哭,还有两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乡》。

放映后,我试着问了好几个哭的人“你们为什么哭啊?”有的说是为了“呆头鹅”梁山伯哭;有的说是为了祝英台的聪明伶俐、爱情忠贞哭;有的为自己不能够读书哭;有的为没条件让孩子读书哭;更多的是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越剧的唱腔、曲调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放映员连续加映了两场,放映前妇女主任交给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每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我们把影片的唱词全部记录下来,应急的办法是我俩轮流各记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这一次放映较前一次要平静些,但仍有人在小声的抽泣,在抹眼泪。

等到上学时,许多同学都转抄我俩记录下的唱词,一时间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间地头都会不时传来越剧的莺回鹂转,甚至我们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还教唱过我们“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梁祝观后感 篇2

夕阳西下,独倚楼头,远山遮隔,正好阻挡了我的视线,斜晖下脉脉流水,寒蝉凄切,落花如雨.

倾听花落,眺望远山,飞絮有如绵绵细雨般随众随分.我的思绪随着碧水绿波东流不断.

耳畔悠悠地传来几声萧鸣,正是那首耳熟能详的梁祝,一首乐曲娓娓道来,婉转悲切,仿佛在诉说那个千年的故事,不禁牵绊住了我的思绪.

前不久有缘得见了那一部经典,感触良多.

春归花落,似水流年,韶华易老,当年的红颜早已逝去.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这个凄艳委婉的民间故事,影片一部部,情节不知改了多少,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段千古情缘,是那个凄寒的经历和那永不变更的结局.

这部影片向人们诉说那个神话,成功地运用环境渲染悲凉气氛,配合着悲泪沁纸的旋律,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相遇到相知,从相知到离别,喜悦和悲伤,辛酸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前半段讲述了梁祝相遇,草桥结拜,同窗数载.没有太多的悲切,被欢笑所占据.

随着影片进入后半段,基调由轻松愉悦逐渐转化为幽怨无奈.

影片运用了以景言情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楼台相会,长亭泣别等多处经典.

楼台相会中,月光显得越发明亮,而这明亮恰好衬托了天空的昏暗,月凉如水,看上去更有几分凄清.风拂桃杏,绰约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

长亭依依,人如飞絮,随风飘散,相见无期.离别在即,黯然神伤,执手相顾无语,惟有泪眼相看.两岸垂柳拖着千丝缕,无计系行舟.

残花中酒,一场愁梦,更谁劝,啼莺声住?马嘶寒林,雨打琼花.转思作想,难以遣怀.那堪重度伤心地,黄叶西风总断肠.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谁能禁?

一朝分别,成了永久的别离.梁山伯,祝英台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桎棝.梁山伯驾鹤西去,祝英台随他而去,化为蝴蝶.

影片至此而终,而我心中永远抹不去那累累表冢,瑟瑟寒风,是封建社会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何止千万.

在我看来,也许梁祝永不相逢才是最好的结局,或许他们彼此学会忘记,学会放弃,两人的命运就不会如此坎坷,正如庄子笔下: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见争如不见.

也许是我根本无法理解梁祝的深义,也许这正如元好问所说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梁祝观后感 篇3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非常有名的戏曲,根据流派的不同,唱词也略有不同,分析一下范派和傅派.

在戏曲的第一场,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

第二场叙述了梁山伯对祝英台非常地好,祝英台十分眷恋他,并且自己也喜欢梁山伯,为了体现梁山伯的诚实的美德,也交代生活了三年,怎么能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的疑惑,通过耳环痕的对答充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埋下了十八里相送的伏笔,因为父亲让回家的信到达了.

第三场则是祝英台知道梁山伯不清楚自己是女子,很苦恼,想表达爱意,却碍与情面无法表达,丫鬟银心献计,让师母出面叙说真情.为梁山伯下山去寻祝英台埋下了伏笔.

第四场则比较有名,就是十八里相送,虽然师母做媒,但祝英台要离去,还是很担心,放心不下,为了更多地能争取到双方的爱情,自己想吐露情思,所以一路上以物作比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纳,未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性格的原因这也导致了他后面死掉的悲剧色彩.

第五场逼婚.父亲代表了封建势力的家长制,自己许配了婚姻,让祝英台嫁给马文才,这本是门当户对,如果不是祝英台去读书遇见了梁山泊,恐怕也就答应了,但是自己的爱情不能破灭.因此极力地争取,可惜她是弱女子,怎么能对抗以父亲代表的整个社会,因此妥协了.

第六场下山,这出戏只是为回应了十八相送.本无多大意义,只是为了增加戏曲的可看性.

第七场.楼台会.通过这出戏.深刻地描写了梁山泊对爱情的坚贞不俞,只是他无法面对整个黑暗的社会,只能以死来抗争,运用吐血来揭示了对人的摧残,以及最后死亡的悲剧.而祝英台心意更加坚定,不再妥协,准备殉情的决心.

第八场梁山伯之死和哭坟,这个只是对剧情的延续,回去后梁山伯再收到祝英台的信后便死了.而祝英台也很快结婚,再迎娶途中,祭奠了梁山伯.哭诉了生不能同床,死定同穴的愿望.

第九场:化蝶,这是最后一幕,是点睛之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梁祝观后感 篇4

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度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

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此时,厄运的到来似乎预示着这段感情的悲伤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

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和以大提琴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回应,仿佛在诉说分离的友情和悲伤。

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随着管弦乐大潮正式拉开悲剧的帷幕,厚重低沉恐怖的**似乎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阻挡,迫使一个弱小的女人放弃了对美的追求,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此时,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

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到**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

**给人以凄婉的感觉。突然**疾驰而去,仿佛在告诉我们观众:梁山伯因过度悲伤而绝望地死去。

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也许祝英台知道结局不好,但在她面前等待的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她听从了父母的意愿。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

我在小提琴轻柔的**声中听到了祝英台悲痛欲绝的哭声,看到了陵园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几千年来,所有的妇女都遭受着同样的压迫吗?

突然一声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个**达到了高潮。那一刻就像一片云烟,两颗心终于自由地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三月,太阳在地球上照得很亮。一对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

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悲剧要有这样的结局实在太牵强了,尽管他把这种悲伤变成了忠诚的保证。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我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更是所有被封建家庭束缚的人的悲剧。面对这种情况,我不能说任何深刻的哲学使之不再重复。我只希望这能被现代社会的父母抛弃,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梁祝观后感 篇5

花瓣落,一曲幽怨诉情殇,夜风低咽,绿房深闺,悄,春又老,瑟瑟东风独自凉,小窗依旧,幽深巷陌,谁解幽思如许。书声,蝶语,从琴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梦却不知今昔是何年……

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把心情放飞在吹拂的微风里,任凭满天的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闭上眼睛,聆听一曲《梁祝》。花草、蝉、枫叶、菊花,裹着银装,四季在指间盘旋;山河、鸟争,千里禅卷,千里无云,只有几根弦。

哪壶陈酒比这首曲子更醉人,哪种情调比这首曲子更动人?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琴音款款,一首引入泪沾襟。

喜欢《梁祝》是在很小的时候,总是跟着大人赶着场子去看电影《梁祝》,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多么经典的画面,双眼对视里,能够看到那不舍的爱恋,雨儿轻轻飘洒,天色幽幽暗淡,一个煽情潸然的分手季节,指尖从掌心里划过,心里一下子空空如也,最宝贵的东西不见了,生命的意义没有了。当泪珠从眼睛里诞生的瞬间被强制的化成青烟,一个个午夜梦回里无数的缠绵遥远的成了前世的记忆……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梁祝》情结!

多少的梦想,多少的许愿,多少的誓言,都在一个个白天和黑夜的轮换中淡淡抹去,风化了念想,风干了眼泪,人如果了没有念想,高寿百年又能够怎么样呢?徒然把生命延续,没有人知道你快乐,其实你也未曾真正快乐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鲜活的生命,爱的精神在火焰中飞翔。即使你36岁就死了,也比一百年好。

***深雨濛濛,廊桥遗梦千古幸哉?还是千古恨?

在某个下雨的黄昏,电视里清脆的筝音,伴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忽然共鸣,因为那流传千古的凄美绝伦的故事太熟悉了,彩蝶的双双飞舞仿佛从另一个世界翩然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幽怨动人,小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于是知道小小几弦能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淡淡的月光下,响起了轻柔舒缓的小提琴声。它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这琴弦,诉说这千古流传的凄美得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闭上眼睛,全身心沉浸在这熟悉的旋律当中,思绪随风飘拂,在这渲染的尘世倾听这来自天籁之音,心随灵魂上升上升……不觉泪湿双眸,情融其中,我沉醉于这个一尘不染的美好境界,如浸润细雨蒙蒙的花蕾,挂着晶莹的露珠……如歌如诗,如梦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烟。

我听的很傻,虽然我没有欣赏音乐的天赋,但故事太熟悉了,熟悉的很小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把这千

回百转、丝丝入扣的旋律和曾经看过的电影镜头相印证,节奏的疾徐,情绪的张弛,我已能准确的辨别出那一段是同窗共读,那一段是十八相送,那一段是楼台相会。

十八送爱,谁知一不在楼房,一不恨如海,泪染翅身彩蝶,翩翩翩翩花。我被梁祝之间的痴情所感染,曲未终时泪以流满面。思绪随乐曲轻轻摇曳翩翩飞,仿佛这丝丝入扣的旋律在那串串玉珠,条条银丝之间缠绕盘旋……

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飞跨苍穹,一双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震撼人心的主旋律再次响起。不能说像梦一样多,像水一样柔情!这悠扬的琴声!

如清泉的潺潺,如柳絮的低语,如春蚕的纺纱,如孤雁的盘旋

在这个静静夜晚,乐曲千回百转飘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云,几许拂面的微风,然后一股柔柔的伤感迎面扑来……

看到花儿落下,心里却是一片凄凉,一片凄美,一片爱恋的泪花叫蝴蝶飞。夜色迷人入梦乡,花谢景凋心满是殇。清音若水,月光如华,流光溢彩,星光闪烁,心却满是殇。

一曲梁祝演尽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今生缘未尽,来生再续前缘,心是殇,泪欲滴。晚风吹残凉袭袭,心悲心殇心难眠,一首蝶恋花唱尽多少悲壮之美。心伤夜徘徊,忘乎所以浑然不知繁华已逝,美景不复人亦是不复。

看尽多少尘世悲欢,心却日益枯黄,不为尘伤却为人殇。

梁祝!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如水。暗香浮动。

穿过梁祝翩飞的花丛,所有的柔情纷纷化蝶。一卷薄薄的爱,一遍游弋遍地咀嚼,充满了苦涩,在唇齿间游荡。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

曾经的誓言,被一阵风吹落,落在生死的誓空长眠中。一座孤坟,茕茕孑立,打开一道长长的思念。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灵魂,亦醉就是千年的美丽。多情的蝶儿哪里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在这飞舞的蝴蝶舞中,谁留下了爱情史上最经典的一页?

琴音迷离,一个个音符的跳跃,倾诉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诉生死的盟约。双飞之蝶,泪流成河。情到深处,命定的情缘,萦绕琴弦。

梁祝!千古的绝唱,不可承受的痛。爱情的幻象飞舞。

一把把忧伤的小提琴,倾诉的岂止是一线情缘?蝶,我的蝶,今宵你将栖息何方?

拂开尘封,记忆纷涌而来,感叹荆棘铺满路途,刺破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洒下满目殷红,在岁月的河床上悄悄滋长、蔓延。多想,和一曲命运的交响,伫立于无人的旷野,聍听落叶与秃枝诀

诀别,舞蹈风与雪的缠绵;祈盼你澄明的双眸,在冷寂中娓娓铺展,为我装下彻骨的冬寒。我嫣然浅笑,无视零落的繁花,痴痴的念想,以及那飘逝在风中的婉约年华,轻拈飞雪,吟一阕月影梅香。所以,在那个叫天涯海角的地方,我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沙滩,潮汐,花草树木,阳光,我自由,舒适,沉浸在我心灵的净土里,唱歌跳舞,喝酒低语,就像我千百次的梦想。

就算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仍然试着在这烟火繁华的尘世,奋力飞跃那人世间的牵绊,与你相守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朝朝暮暮。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无论城市是繁华还是雄伟,我心中都已经开启了一座神圣的蝴蝶兰。千帆尽,落在轮回渡口,不期而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寒冷的冬天已远去,春天的花朵即将盛开,一切美好都将因为这个春天的到来,而明媚起来。

我们定会相依相偎,织成一张细腻的情网,阻隔一切凛冽的世风俗见,我要与你,柳前花间共缠绵,只因爱永远是人世间唯一的神话。

就让那凄婉的音符从指间流淌,弦声拔动的是我的相思;弦声走过的,是我一生的寻觅;弦声飞舞时,便是我追随之日。如果焚尽容颜,青丝成灰,还不能换回春天,那我宁愿化茧成蝶,与你双栖双飞,飞越沧海桑田,千年又千年,任爱在雪中飘飞……

那缠绵亘古的痴情已与山水共存,已于日月同辉……

转载请注明

梁祝观后感 篇6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哪壶陈酒比这古筝更醉人,哪种情调比这旋律更动人?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我的梦想,慢慢地旋转。郑和是我的知己。我可以把我的心交给瑶琴。你知道筝有生命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

梁祝观后感 篇7

梁祝观后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非常有名的戏曲,根据流派的不同,唱词也略有不同,分析一下范派和傅派.

在戏曲的第一场,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

第二场叙述了梁山伯对祝英台非常地好,祝英台十分眷恋他,并且自己也喜欢梁山伯,为了体现梁山伯的诚实的美德,也交代生活了三年,怎么能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的疑惑,通过耳环痕的对答充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埋下了十八里相送的伏笔,因为父亲让回家的信到达了.

第三场则是祝英台知道梁山伯不清楚自己是女子,很苦恼,想表达爱意,却碍与情面无法表达,丫鬟银心献计,让师母出面叙说真情.为梁山伯下山去寻祝英台埋下了伏笔.

第四场则比较有名,就是十八里相送,虽然师母做媒,但祝英台要离去,还是很担心,放心不下,为了更多地能争取到双方的爱情,自己想吐露情思,所以一路上以物作比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纳,未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性格的原因这也导致了他后面死掉的悲剧色彩.

第五场逼婚.父亲代表了封建势力的家长制,自己许配了婚姻,让祝英台嫁给马文才,这本是门当户对,如果不是祝英台去读书遇见了梁山泊,恐怕也就答应了,但是自己的爱情不能破灭.因此极力地争取,可惜她是弱女子,怎么能对抗以父亲代表的整个社会,因此妥协了.

第六场下山,这出戏只是为回应了十八相送.本无多大意义,只是为了增加戏曲的可看性.

第七场.楼台会.通过这出戏.

深刻地描写了梁山泊对爱情的坚贞不俞,只是他无法面对整个黑暗的社会,只能以死来抗争,运用**来揭示了对人的摧残,以及最后死亡的悲剧.而祝英台心意更加坚定,不再妥协,准备殉情的决心.

第八场梁山伯之死和哭坟,这个只是对剧情的延续,回去后梁山伯再收到祝英台的信后便死了.而祝英台也很快结婚,再迎娶途中,祭奠了梁山伯.哭诉了生不能同床,死定同穴的愿望.

第九场:化蝶,这是最后一幕,是点睛之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梁祝观后感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阴冷的早晨,听着《梁祝》这支传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经仿佛没有一种言语能形容。波澜不惊的思绪在乐曲自然的催化下显得更加林乱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声音把我的思想与乐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也许是听了太多遍这支乐曲的缘故吧,潜意识下不禁升起了一丝淡然的忧伤。但**总体呈现给人的景象是欢乐的。这让我自然想到了阳春三月,白鸟轻飞,两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相遇在这美好的世界。

乐曲继续进行着,我的思绪也随之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度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

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此时,厄运的到来似乎预示着这段感情的悲伤和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

或许是对这一主题听人评析的太多的缘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离。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和以大提琴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回应,仿佛在诉说分离的友情和悲伤。

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随着管弦乐大潮正式拉开悲剧的帷幕,厚重低沉恐怖的**似乎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阻挡,迫使一个弱小的女人放弃了对美的追求,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此时,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

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到**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

**给人以凄婉的感觉。突然**疾驰而去,仿佛在告诉我们观众:梁山伯因过度悲伤而绝望地死去。

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也许祝英台知道结局不好,但在她面前等待的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她听从了父母的意愿。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

我在小提琴轻柔的**声中听到了祝英台悲痛欲绝的哭声,看到了陵园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几千年来,所有的妇女都遭受着同样的压迫吗?

突然一声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个**达到了高潮。那一刻就像一片云烟,两颗心终于自由地紧紧相连。

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三月,太阳在地球上照得很亮。一对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

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悲剧要有这样的结局实在太牵强了,尽管他把这种悲伤变成了忠诚的保证。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我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更是所有被封建家庭束缚的人的悲剧。面对这种情况,我不能说任何深刻的哲学使之不再重复。我只希望这能被现代社会的父母抛弃,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幸福。

提笔匆匆写下这一连串感言,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是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聆听《梁祝》后的一点感想和希望。

梁祝观后感 篇8

花瓣落,一曲幽怨诉情殇,夜风低咽,绿房深闺,悄,春又老,瑟瑟东风独自凉,小窗依旧,幽深巷陌,谁解幽思如许。书声,蝶语,从琴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梦却不知今昔是何年……

喜欢在静静的夜晚,把心情放飞在吹拂的微风里,任凭满天的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闭上眼睛,聆听一曲《梁祝》。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菊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有仅仅几弦间。有哪壶陈年佳酿比这曲子更醉人,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琴音款款,一首引入泪沾襟。

喜欢《梁祝》是在很小的时候,总是跟着大人赶着场子去看电影《梁祝》,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多么经典的画面,双眼对视里,能够看到那不舍的爱恋,雨儿轻轻飘洒,天色幽幽暗淡,一个煽情潸然的分手季节,指尖从掌心里划过,心里一下子空空如也,最宝贵的东西不见了,生命的意义没有了。当泪珠从眼睛里诞生的瞬间被强制的化成青烟,一个个午夜梦回里无数的缠绵遥远的成了前世的记忆……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梁祝》情结!

多少的梦想,多少的许愿,多少的誓言,都在一个个白天和黑夜的轮换中淡淡抹去,风化了念想,风干了眼泪,人如果了没有念想,高寿百年又能够怎么样呢?徒然把生命延续,没有人知道你快乐,其实你也未曾真正快乐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鲜活的生命,烈焰里飞舞着爱的精灵,就算三十六岁死去也胜过百年。___深雨濛濛,廊桥遗梦千古幸哉?还是千古恨?

在某个下雨的黄昏,电视里清脆的筝音,伴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忽然共鸣,因为那流传千古的凄美绝伦的故事太熟悉了,彩蝶的双双飞舞仿佛从另一个世界翩然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幽怨动人,小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于是知道小小几弦能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淡淡的月光下,响起了轻柔舒缓的小提琴声。它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这琴弦,诉说这千古流传的凄美得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闭上眼睛,全身心沉浸在这熟悉的旋律当中,思绪随风飘拂,在这渲染的尘世倾听这来自天籁之音,心随灵魂上升上升……不觉泪湿双眸,情融其中,我沉醉于这个一尘不染的美好境界,如浸润细雨蒙蒙的花蕾,挂着晶莹的露珠……如歌如诗,如梦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烟。

我听呆了,虽然我没有欣赏音乐的天赋,但故事太熟悉了,熟悉的很小就印入脑海了。我把这千回百转、丝丝入扣的旋律和曾经看过的电影镜头相印证,节奏的疾徐,情绪的张弛,我已能准确的辨别出那一段是同窗共读,那一段是十八相送,那一段是楼台相会。

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我被梁祝之间的痴情所感染,曲未终时泪以流满面。思绪随乐曲轻轻摇曳翩翩飞,仿佛这丝丝入扣的旋律在那串串玉珠,条条银丝之间缠绕盘旋……

雨过天晴,一道美丽的彩虹飞跨苍穹,一双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撼人心扉的主旋律又响起来,说不尽如梦佳话,似水柔情!这悠扬的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在这个静静夜晚,乐曲千回百转飘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云,几许拂面的微风,然后一股柔柔的伤感迎面扑来……

看繁花落尽,心却是一片凄凉,一片悲壮美,良人垂泪唤蝶飞。夜色迷人入梦乡,花谢景凋心满是殇。清音若水,月光如华,流光溢彩,星光闪烁,心却满是殇。一曲梁祝演尽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今生缘未尽,来生再续前缘,心是殇,泪欲滴。晚风吹残凉袭袭,心悲心殇心难眠,一首蝶恋花唱尽多少悲壮之美。心伤夜徘徊,忘乎所以浑然不知繁华已逝,美景不复人亦是不复。看尽多少尘世悲欢,心却日益枯黄,不为尘伤却为人殇

梁祝!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如水。暗香浮动。穿过梁祝翩飞的花丛,所有的柔情纷纷化蝶。一卷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间游弋。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茕茕孑立,打开一道长长的思念。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人醉了,梦亦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多情的蝶儿哪里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在这翩飞的蝶舞中,是谁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那最经典的一页?

琴音迷离,一个个音符的跳跃,倾诉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诉生死的盟约。双飞之蝶,泪流成河。情到深处,命定的情缘,萦绕琴弦。梁祝!千古的绝唱,不可承受的痛。爱情的幻象飞舞。一把把忧伤的小提琴,倾诉的岂止是一线情缘?蝶,我的蝶,今宵你将栖息何方?

拂开尘封,记忆纷涌而来,感叹荆棘铺满路途,刺破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洒下满目殷红,在岁月的河床上悄悄滋长、蔓延。多想,和一曲命运的交响,伫立于无人的旷野,聍听落叶与秃枝诀别,舞蹈风与雪的缠绵;祈盼你澄明的双眸,在冷寂中娓娓铺展,为我装下彻骨的冬寒。我嫣然浅笑,无视零落的繁花,痴痴的念想,以及那飘逝在风中的婉约年华,轻拈飞雪,吟一阕月影梅香。于是,在那个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我拥有了一片海阔天空的世界,沙滩、潮涌、繁花、绿树、芳草、斜阳,我自由地、惬意地,沉醉在我心灵的净土里,轻歌曼舞、浅酌低吟,一如我梦了千百次的那般模样。

就算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仍然试着在这烟火繁华的尘世,奋力飞跃那人世间的牵绊,与你相守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朝朝暮暮。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不管这座城池是否繁华,是否雄伟壮观,心上早已开出了一朵圣洁的蝴蝶兰,千帆过尽,落进轮回的渡口,与其不期而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寒冷的冬天已远去,春天的花朵即将盛开,一切美好都将因为这个春天的到来,而明媚起来。

我们定会相依相偎,织成一张细腻的情网,阻隔一切凛冽的世风俗见,我要与你,柳前花间共缠绵,只因爱永远是人世间唯一的神话。

就让那凄婉的音符从指间流淌,弦声拔动的是我的相思;弦声走过的,是我一生的寻觅;弦声飞舞时,便是我追随之日。如果焚尽容颜,青丝成灰,还不能换回春天,那我宁愿化茧成蝶,与你双栖双飞,飞越沧海桑田,千年又千年,任爱在雪中飘飞……

那缠绵亘古的痴情已与山水共存,已于日月同辉……

梁祝观后感 篇9

今年的寒假,照例是躲不开成堆的作业的。在过了个热热闹闹却索然无味的年后,我去大剧院看了场由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至今让我津津乐道。

《梁祝》,伴随着双蝶的缠绵,那一支经典小提琴曲的悱恻,已经成为记忆中化解不开的情结。在中国,我们这个沉淀太多历史文化痕迹的国度,又有谁会不知道梁祝,这个唯美凄艳的传奇?可是,人们又总是不倦地用各种形式将之演绎。

无论是新近出炉的动画片,抑或已经是很远很远的以前,那个被我们学校舞台奉为经典的英语短剧《梁祝》,女主角踩着溜冰鞋的衣袂飘飘、风姿绰约……而这个寒假,我再一次领略到梁祝的魅力。

且不说父亲最钟爱的小提琴曲《梁祝》的cd常常在我家的cd机里旋转,也不说自己怎样夹杂着新奇看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情感,这个寒假,最让我为之沉醉的,仍然是这一部四幕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老实说,对于芭蕾,我实在是所知甚少,顶多也就知道些许“劈腿”、“下腰”之类半专业的词汇,对于其中深刻的东西,就完全不懂了。不过,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更多的,是从视觉效果、艺术感召力方面欣赏芭蕾舞剧。

舞剧分序幕之蝶恋及共读、送别、抗婚、化蝶四幕,将梁祝的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经典的“十八里相送”的依依不舍、欲语还休,“化蝶”的天怨人怒,情何以堪!舞台装点得精致;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现场伴奏,在我听来,都是从那首耳熟能详的曲子中衍生出来,转而成为或紧凑或舒缓的乐音,时而奔腾跳跃,轻松欢快,时而哀伤低沉,如泣如诉,让我也不禁为之投入。

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杨柳依垂,远处点点亭榭的暗影,错落有致。炎炎夏日,祝英台被迫回家,满心忧愁,梁山伯一路见到朋友,却不自觉;这所学校的怡人背景,蝴蝶齐飞,鸳鸯在水里游泳,白鹅过颈,喜鹊齐鸣,景色交融。到了“抗婚”这一幕,背景是祝家府宅。

但见府院深深,气宇轩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纸醉金迷。这时候,在所有人都称心得意之时,祝英台却满腔苦闷不得言。她的抗婚,却受到父亲的断然否决。

梁山伯上门提亲,反而被家丁活活打死。那一刻,演员们用精湛的舞步和栩栩如生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马文才的张狂得意、飞扬跋扈;祝父的利欲熏心、刚愎自用;梁山伯的一腔痴情、有心无力;祝英台的愤懑伤心、投诉无门;家奴们的狗仗人势、**冷酷……这一切,让我们台下的观众,看得唏嘘不已……

我一直认为芭蕾舞是一种阳光明美的东西,有点孤僻,但是在真正享受了芭蕾舞之后,我发现我真的被美丽的舞台艺术感染了。又或许,是再一次地陶醉在《梁祝》这个凄美的故事中。尽管可以用千百种方式去演绎,不变的,依然是那个催人泪下的伤感的故事,那个经典的爱情悲剧。

这个寒假,芭蕾舞剧《梁祝》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