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诗经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5

诗经观后感。

放松身心投入一部影片,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在情节与思维的互动中,我们产生了更多的心得感悟。观后感是我们的思维和心灵的交融是我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和领悟,撰写观后感时,我们可以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推向顶点,得到升华。从多个角度来看“诗经观后感”都有着引人深思的意义,我们希望您能多多浏览我们的网站!

诗经观后感 篇1

最近经历了不少事情,收获就是懂得了自己平时所学的文化知识是有用的。在没有认识他们之前,自己以为懂得的文化在同年龄段里的是多的了,见了平辈中的高人,才真正体会<庄子,秋水>“望洋兴叹”的典故。有点浮躁的心有重新平静下来,从重读古籍开始。

今天在朋友这里浏览了<诗经>,原本不知道诗经总共有多少首。牡丹亭。春香闹学中腐儒陈最良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泛读后,找到了几篇自己最喜欢的。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大体意思是:木屋建好在山涧旁,隐士的胸襟多么宽广啊!一个人独自快乐的睡下,梦里说话都快乐无比,这样的生活一定要矢志不移地继续下去。

这首较早的隐逸诗中,不但有隐士的居住环境,更描写了隐士豁达的隐逸心态。此种生活方式自此就为历代隐退文人所推崇。以前逛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旁边的小溪驳岸石头上就能看到“槃涧”两个字,如今才解其中味道。也许自己也只能心里想望此种悠闲生活了!

诗经观后感 篇2

读书所得一:常怀敬畏之心,于人于己于万事。

(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诗经·国风·召南】

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有女怀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诗经·国风·邶风】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诗经·国风·庸阝风】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诗经·国风·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泣涕涟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6、【诗经·国风·王风】

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诗经·国风·郑风】

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8、【诗经·国风·魏风】

夙夜无寐——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9、【诗经·国风·唐风】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10、【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

1、【诗经·国风·曹风】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风雨漂摇——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二)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1、【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2、【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同仇敌忾——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诗经·大雅·荡之什】

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长舌之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三)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1、【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2、【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不醉无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3、【诗经·小雅·彤弓之什】

载沉载浮——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生不逢辰——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5、【诗经·小雅·桑扈之什】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绰绰有裕——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四)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1、【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

高高在上——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2、【诗经·颂·商颂】

无所适从——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诗经观后感 篇3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诗经》中的婚恋诗比较集中和完整地用文学的方式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并记录了种种婚恋嫁娶之民俗。在一般的印象中,《诗经》中的情诗,尤其是源自诸侯列国中较为风流的郑国和陈国的,都十分大胆奔放。举个例子,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将《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译为“你想求爱就快点来,磨磨蹭蹭急死个人”、《王风大车》中的“岂不尔思,畏子不敢”译为“我想私奔,怕你不敢”。这种俏皮的译法固然与易中天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诗经》中爱情诗自由奔放的特点。

很有趣的一点是,古代的文学批评家大多不承认这些情诗是确写爱情之作,而往往将其归于“美刺”的比附。如《毛诗序》虽然承认部分诗歌所咏关涉男女之事,但坚持认为诗人之意是讽刺当时不良风俗。第一个公开怀疑“美刺”之说的是北宋的欧阳修,他将《静女》、《野有死麕》等诗归结于“淫奔之诗”。朱熹也赞同他这一观点。我以为这说法并非没有道理,比如《野有死麕》的“吉士诱之”几句有着非常强烈的性暗示。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婚恋诗就应该被曲解甚至被斥责。在古代社会,《诗经》被视为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教科书。长期以来,其中的婚恋诗由于自身的经学地位和封建观念的束缚并没有被正确认识。直到五四时期,才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诗经》婚恋诗研究。此时爱情主题开始被重视,郭沫若先生将情诗翻译成白话文并把它们单独收入一个集子,顾颉刚先生、俞平伯先生等人对一些情诗进行了具体辨析,更有学者将婚恋诗分成了诸如“单方相思”、“两情相好”、“不幸失恋”等小类进行更细化、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先秦时期恋爱自由”这一结论。事实上,与之恰恰相反,礼法已经开始严格限制人们的恋爱和婚姻。当时的婚姻制度是以媵嫁为特征的一夫多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必须通过的一关。《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足以说明没有经过“官方程序”的婚姻是不正当的。周代设有媒氏的官职。为何统治者对婚姻的控制如此严格甚至专门设官呢?周王朝统治的基础是礼乐和宗法制。“礼”规范百姓的行为,自然与婚嫁密切相关,而媵嫁这一特征则密切配合宗法制。何谓媵?媵是嫁女的侄女和妹妹,她们与嫁女属同一家族,因为是庶出,只能从属于嫡出之女侍奉她们。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洛宾的民歌里会有“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这种婚姻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嫡庶之别,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手段之一,因此它执行得很严格。

那么就会有这种疑惑,既然婚姻不自由,为什么《诗经》中又有这么多大胆而多情的婚恋诗呢?第一,这些诗与另一些顾虑重重的婚恋诗合力反映了存在于当时社会的一种矛盾。一方面,出于人的原始的生理和精神需求,百姓渴望婚姻自由。另一方面,社会又对他们加以约束,而他们也不自觉得被所处的社会的文化所化,有一些婚恋诗就体现出民众对礼法的认同。例如《郑风·将仲子》中女子虽心悦男子,但“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导致她不敢接受男子的追求。《鄘风·蝃蝀》则指责一位女子不待父母之命而选择自由恋爱的行为是“大无信也”,认为她破坏了婚姻礼仪很不道德。在诗经中,大胆奔放的爱情和要面对重重阻力的爱情原本就是并存的。第二,统治阶级为了繁衍人口的需要,在特定时期开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口子——“中春之月”,供单身男女约会甚至“野合”。据说,孔子就是“野合”的产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战争还有农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人口,因此人口增值是国家一大任务。这种制度既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又大有助于人口繁衍,还能缓解人的精神压力,被统治者广泛采纳。《诗经》中许多奔放的爱情诗就发生于这特定的“爱情狂欢日”。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经》中大胆纯朴、自然美好的婚恋诗就具有了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美学价值,其中一些甚至还具有反叛色彩,犹如一场突破禁忌的狂欢。《诗经》真实地记录了先民们的生活,不仅反映了我国西周、春秋的时代风貌,还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诗经观后感 篇4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但这种改动使诗意不断推进、深入。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一方面写出了白露由盛而衰的短暂生命,一方面也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主人公追寻“伊人”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从空间上描绘了“伊人”的飘忽不定,但即使伊人如此难寻,主人公依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鲜明的表现出其执着的精神;还有“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追寻的路程愈加艰难,主人公却不畏艰险、坚定执着。在这里,诗人已经到了遗忘事物和我的境界。

读罢《蒹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美,景美,人美,情更美。按照近代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理念,我们惊奇的发现《蒹葭》完全符合其“三美”原则。首先是**美,《蒹葭》虽是古诗,却极具格律诗的音韵美,它每句都押韵,且每句一换韵,比如:

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苍苍、萋萋、采采等双声韵文的运用,使诗歌阅读更具吸引力,体现了*咏诗的特点。其次是建筑美,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且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排列非常整齐。重章叠句手法的使用,使诗歌节奏鲜明而短促,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

最后则是绘画美。细细品读诗歌,一幅美不胜收的河畔秋色图跃然纸上:金秋之季,拂晓之时,瑟瑟秋风,茫茫秋水,露珠在晨曦的光辉中闪耀着晶莹剔透的色彩,苇草在浩渺的迷雾中散发出淡淡的馨香,美丽的秋水伊人时远时近、时隐时现,痴情的恋者在水边踌躇徘徊。

此情此景,真仿若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虽不似西洋油画一般浓墨重彩,却让人感觉境界深幽、意味无穷。

关于《蒹葭》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人主要归纳为三条:一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云: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失之愈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然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每一种阅读方法都显示出一种智慧,每一种阅读方法都传递着一种情感。

在这里,读者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把《蒹葭》理解为一首情诗,诗人为什么对“伊人”的形象只字不提?到底是什么样的“伊人”值得诗人不顾“道阻且长”上下求索?

是《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还是《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按照通常的理解,凡是表达爱意的情诗,诗人定会大加渲染意中人的容貌。而在《蒹葭》中,“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甚至连是男是女我们都无从得知。

或许,诗人在《蒹葭》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在这里,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女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承载着人类美好向往的诗歌意象、一个代表人类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的象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至美的“伊人”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鼓励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描摹、追寻。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美好目标的追求,永远不会停下追寻远方的脚步,而在追寻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伊人”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心灵亦与之无限接近。

一首《蒹葭》小诗,向人们展示了至纯至美的诗的意境,表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王国维曾用词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蒹葭》一诗将两重境界兼容并包,别具风格,独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蒹葭》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理想、追求美。

诗经观后感 篇5

读《诗经》,就好似读一部古人风情史,像清泉缓缓抚过青石板,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爱是最长情的告白。《诗经》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着爱——

雎鸠鸟儿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无数天的彻夜未眠,心里只有她的倩影,这是爱而不得的煎熬。

西风乍起,干热的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微红的晨曦中,寒霜泛着金光。荻花摇曳,水光潋滟,摇不去的是对伊人的爱,更摇不去对理想的追求。

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绶带飘飘,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爱,缠绵悱恻,穿越岁月,仍引人共鸣。

像是品味陈酿的美酒,细品《诗经》中的爱,历久,弥新。

诗经观后感 篇6

读《诗经》有感

浪漫世纪

一直固执的认为,《诗经》是浪漫的,无关内容,只是被那些优美,鲜活,直白的语言所打动。它为我们演示了一幅逼真生动的画卷:三千多年前,苍茫的中华大地上质朴淳一的炎黄子孙,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诸侯公卿,有差别的只是身份,他们都有着同样自由的心,怀着那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怀,唱出胸中的渴望。

他们的歌声,凝结着天地的精魄,汇聚着万物的灵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被采诗官们真实的记录下来,留给后世,千万缕无邪的思情和感叹……

而《诗经》中,最爱的还是十五国风。那样直白简明的语言,如闲话家常,却能感人肺腑,触心弦,撩情思,让人觉得这些往事仿佛也曾发生在自己身边一般,灵动而亲切……

那个民风开化的时代,没有太多的约束,没有太多的规矩。就连彼时女子,也不像后是那些为“三从四德”等繁复礼教所禁锢,失去自由,整日愁叹啼哭的怨妇。她们,大概是母系氏族社会结束后的中国历史中活得最真最纯最自由的女子吧。

她们是纯朴天真的。可以款步大道,向意中人抛出篮中的梅子,轻快地唱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她们是大方开朗的。遇到吉士的引诱,便大胆表露内心的意欲,怀着既喜且惊的心情,媚声嘱咐“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她们是娇羞调皮的。在与心上人相约却不得相见时,会佯怒地埋怨“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也会在约见他时故意“爱而不见”,看他“搔首踟蹰”的着急模样。

她们更是坚强的。即使面对薄情汉的负心,即使叹息过“女之耽兮,不可脱也”,也不会俯首认命,而是勇敢的责难,坚定的废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果决刚毅。君既无心我便休,多么决绝而明智的选择!

在那个总是对女子有太多要求的年代,犹有这种聪慧洒脱的异类,而反观现在,又有多少痴情女子还在耽之不可脱呢?

那些正值妙龄的怀春少女,总免不了春情萌动带来的相思。少女情怀总是诗,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让人感受到那至美的情愁。相思时,她们会在怨情人“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却还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在与意中人发生误会摩擦,两不相见时,她们还是会难以掩饰那无尽的情思,只一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便足以表情深。见到令自己心襟摇曳的人儿,她们会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念到“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她们还会痴痴地坐在莲花盛开的蒲苇岸边,回想着曾经在这里遇到的高大英武的美男子,惆怅地伤叹“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是啊,“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么天涯一方时呢,也就只有悠悠我思了吧……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乡村晚景,是多么醉人,而女子的内心,却更添忧伤。日暮黄昏,正是回家的时候,我那服役在外的人啊,三更梧桐三更后,究竟何时,才是你的归期!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她明白,英勇善战的他,是为保家卫国才毅然从军的。

可这,又怎减得心中半缕思情。自君别后忆相逢,她坐卧难宁,任那原本顺滑柔美的长发,如蓬草般凌乱不堪。女为悦己者容,心爱的人去了,自己又为谁梳妆!

也许,只有小小的元草,才能让你暂时忘记分离的痛苦

与少女们相思的纯真娇媚相比,《诗经》中的思妇,总带给人一种哀婉的情怀,多少血泪的呼唤,多少动人的期盼,化作一句共同的呐喊:“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同样,小伙儿们面对自己钟情的姑娘,也总是将那爱慕之心,大胆地表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质朴的语言传达出了内心最真切的渴望,也使得这短短十六个字,成为人们一提到《诗经》便脱口而出的名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秋的清晨,他又一次来到薄暮笼罩的江畔,倾心思慕的伊人,在雾色中若隐若现,望而难及。他不甘放弃,忽儿逆水而上,忽儿顺流直下。

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和漫长,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幽怨缥缈的氛围,神清韵绝的美人,坚定痴迷的小伙儿,此情此境,再难企及!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中的男子,在朦胧的月色中,回想着自己向往的那妩媚娴雅的佳人,却又因遥不可及而踯躅惆怅。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淡淡的忧伤。

不禁意中,也为后世开启了“月下思美人”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绵延千载,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相信每一个初读之人的目光,都将被定格在“清扬婉兮”这四字之上,仿佛诗中那楚楚动人,流波顾盼的美人,正婀娜地向我们走来,她的端庄淑婉,堪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文姜,能不叫人怦然心动,神魂荡漾……这让人羡慕那与佳人携手同归的男子,却也会由衷地为他们祝福。

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女子,而男儿的情怀,亦不乏温柔与细腻。在追求过程中,他们有“辗转反侧”的难耐,有“与子携藏”的甜蜜,有“搔首踟蹰”的焦急,也有“不可求思”的怅惘……不管结局如何,小伙儿们总会用自己执着的言行,深深打动着姑娘们的心。的确,郎有义,女有情。

他们在“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愿“永以为好”。他们在惶惶私奔中许下“毂则异室,死则同穴”那忠贞不渝的誓言。怎不叫人倦慕神往,莫怪世人道:

只羡鸳鸯不羡仙……

闲暇时,我喜欢泡一杯茶,在窗前捧一本诗集,细细品味,让我的心灵穿越千年时空,感受当时社会的纯朴与纯洁。那里也有爱与恨,但无论爱、恨与恨,都是纯洁的。所以,始终深信,诗经里蕴藏的是一个美好的浪漫世纪!

诗经观后感 篇7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如一块古碑,虽古老,却流传千古;似一级石阶,虽陈旧,却使人更进一步。

在暑假中,我阅读下载了这本经典名著《诗经》。当我翻开扉页时,那朴实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阅读下载起来。我仿佛看到了栖歇在河中沙洲上那关关对鸣的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仿佛看到了那威武雄壮、保护公侯的武士,赳赳武夫,公候心腹;仿佛看到了那眺望对岸寻心中所思的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仿佛看到了周王宴群臣的场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汇集在一本书中,使人身临其境,情感非常丰富。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文学价值极大,似一条诗歌长河中那永不停歇的源头。那四字一句的古韵,绵延不断,像山、像水,像通往高峰的阶梯、像指引航向的灯塔。《诗经》包含了诗歌的精髓,字字皆精华;也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流传千万年。

《诗经》在历史上也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它陪伴着整个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诗中鲜活的词汇都在被世人所频繁引用,例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它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十分陈旧,却伴我们生活。

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那朴实无华的封面,在诗歌的长河中尽情享受吧。

诗经观后感 篇8

阅此思无邪——读诗经有感

十一假期,终于有时间再次拿起《诗经》,细细品味。我们的时代,充斥着太多的浮躁,每次阅读《诗经》,总会被先秦时代的文化魅力所感染,深陷于那个思无邪的时代。

何为思无邪?

那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恬静温和。在那河州沙滩上,雎鸠关关歌唱,少年看到美丽的少女,爱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求之不得,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只能在梦中幻想。男欢女爱,是人天经地义的本能,是人间永恒的主题。而在《关雎》中,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激情浪漫,有的只是默默暗恋,看着美丽少女的背影,将思慕放在心底,直到暗恋凝结成诗。

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携手诺言。跟随孙子仲,联合陈国与宋国,征战沙场,但我宁肯在都漕修墙,也不愿南征。我们已有了承诺,生死不分离,与你白头到老。只能哀叹你我相离,没有办法信守诺言。因为战争,又有多少对有过生死之约的恋人被迫分离,只身沙场,不知能否活到明天,不知何时能和夙夜相望的她相见,去完成那携手共度百年的心愿。只能默默,让思念沉淀成诗。

那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殷殷渴盼。说回家却总不让回家,没有妻室没有家,只因要打仗,当我出证时,还是壮年,杨柳依依,而今我已垂垂老矣,终于可以归去,道路雨雪霏霏,又阻挡了我回去的路。战事蹉跎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一方面是思乡恋乡的情感,一方面却是保家卫国的责任,我该怎样选择,终于卸下责任,可以回乡,但又被雨雪阻路,只能将追忆沉淀为诗。

那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执着等待。你的衣襟青青,我的心境悠悠,如果我不来见你,你就此断了音信,难道你不能主动来寻我?我在这高楼上来回走动,一天不见,就像有三月长。男女两情相悦,互相钦慕,就因为一天不见,受尽相思之苦,却似三月不见,直到等待凝结成诗。

正如孔子所言,读完《诗经》,感到的是单纯美好,无论是爱恋还是思念。都是简单的,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让我们一起品味《诗经》,学着思无邪。

诗经观后感 篇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我和诗经的的缘分起源可以说是从这句话开始,第一次的阅读不自觉的被它所吸引,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在一本读刊上看到它,便对它回味无穷。

带着这种感情,走到书店前,停下脚步,只是为了在书的海洋里来寻找我期待已久的《诗经》。当我翻开了那本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的古书时,我才发现自己了解的有多么浅显,还有多少的诗词和经典等待着我去发现。读起悠扬的诗词,感受着每一首词带给我的哀转与凄切,感受着每一幅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或许是一对有情人即将分别,或者是黄发垂髫的孩童在我眼前奔跑,又或者是年过花甲的老叟老媪在田间耕种……让我更加感叹的是作者可以用寥寥数语便可以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词将桃花的明艳、生动与美丽融为了一体,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阳春时节出嫁时的幸福情景。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李夫人,当年有她哥哥为她所写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来形容她容貌的美好,但是我却觉得用这句词不光可以作为赞词,更可以来形容她的容貌。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这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妙。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桃花的寓意除了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同样可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以及那些不慕名利但求潇洒一生选择归隐的诗人们,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见证了汪伦和李白的友情。我觉得桃花代表着的更是一类人的心境,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将自己此时的心境融入到了这幅农家景色中去,相比较《诗经》的直接抒情各有各的韵味。

《诗经》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在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的画面时,更是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作为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可以做到想起每一首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感受每一首诗,感受它所想要表达的更深的境界。

《诗经》一书写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也写清了人心的所向,它会是一本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真正去品味中华的经典以及那来自远古的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