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穹顶之下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3

穹顶之下观后感汇集。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汇集”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

从几年前柴静出版《看见》,字里行间领会了央视新闻记者的厉害,这次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继续了柴静一贯的犀利、理性、深入、克制。

简述一下纪录片的内容,这样比较有条理性,主要是为了没耐心看和看不懂的人。

一开始柴静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雾霾现象和肺癌人群增多的现象。

那么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

1.为什么肺癌会增多,肺癌和雾霾又有什么联系呢?

雾霾中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了肺癌的增加,从而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雾霾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损伤;第二,雾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那么雾霾是怎么造成的呢?

①化石燃料的排放,主要是煤炭

②汽车尾气、飞机排放、靠岸的货轮

③餐饮行业油气排放

④工地沙尘

⑤其他

3环境部门在干什么?

环境部门对进城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排放超标的车辆却拥有合格的手续,而且并未安装油气净化设备,原因是司机购买的汽车违规获得了合格的手续。难以进行惩罚。

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是河北省,也是北京雾霾的重要输入源,经济严重依赖钢铁行业,即使产能早已过剩,许多无牌照企业破罐子破摔,环保部门无法执法,因为事关十万人的就业。环保局吃地方政府的饭,不敢砸地方政府的饭碗。

环保局缺乏司法和行政的实际支持,没有执法能力,相对强势的政府和大企业显得无能为力。

4.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国的汽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那么为什么不指定更高的标准呢?因为标准制定委员会是由石化企业构成的,提高标准意味着增加成本,他们不会拆自己的台。

然后,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煤炭的总和,优质的煤炭不足,就使用劣质低质的煤炭,比如褐煤。哈尔滨供暖第一天空气质量爆表,因为其中燃烧了大量的褐煤。

褐煤不是不能用,德国也使用褐煤,但是会洗煤,使其变为洁净能源,但是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只有很少的部分经过了清洗。

5.雾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要求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矛盾。

是迫在眉睫的能源结构改革与能源行业垄断一家独大的现状的矛盾。

6.如何解决雾霾问题

①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进入早该进入的油气时代,开放能源市场,转变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

②提高汽柴油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工厂、企业、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执行力度。

③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改造,使用技术手段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国家对清洁设备进行补助,各部门要配合给予监督和检查。

7.雾霾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吗?

可以,英国用了五十年时间,但是在最初的10年就下降了80%的排放。

美国最初改造也遭遇了重重阻力,但是都克服了。

最终他们都获得了蓝天。

8.治理雾霾会不会造成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

不会,英美德等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市场参与进来,优胜劣汰,洁净能源终会替代污染能源,一个行业的消失就会有一个行业的兴起。

9.这个关于雾霾的片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雾霾,发出我们的声音,抵制雾霾对我们的伤害,从自身做起减少对大气污染的排放,才能促使鼓励推动政府治理大气污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我们遇到污染问题应该去哪里举报呢?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清你”这并不是笑谈,而是我的切身经历。

曾经我误认为这江南水乡般的朦胧是我熟悉的"雾",曾经我误认为这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古典浪漫。曾经我误认为pm2.5离我很远,直到看了《穹顶之下》,pm2.5这个不知道被百度了无数遍的名词进入了我的世界。原来那不是雾,那也不是浪漫,那是霾,可怕的霾。

小时候,家里刚刚换了有天窗的车子,每到晚上,总缠着妈妈带我去兜风。不为别的,就为了躺在车里,伴着徐徐夜风,透过天窗看夜空中那繁星点点。

而今,记忆中的那片蓝天已渐渐离我远去,记忆中的那座小城市,也已然高楼林立。记忆中静谧的夜晚已变得车水马龙,我试图寻找寻找童年时那些会说话的星星,但是透过高楼的缝隙,厚重的雾霾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穹顶之下》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已经没有和妈妈开车兜风的性质了,因为我知道汽车尾气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待在温暖的卧室中,我也不再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我知道取暖燃烧的没是造成雾霾的来源之一。

不要在沉迷不悟了,看清形势吧!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伸出一双手!来保护环境,让晴空万里的蓝天重返我们的世界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3

20xx年2月28日,柴静发表了自费拍摄的连续视频《穹顶之下》。我一口气将这八集看完,心中感觉非常沉重 。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堆堆详细精确的数字,一群群忧国忧民义士,一张张有持无恐的嘴脸,一叠叠苍白的法律,一个个深感无奈的官员。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的雾霾就是人祸。

三十年的发展带给国人的是巨额的环保欠债,虽然雾霾使大家猛省,但是落实到个案许多仍是无动于衷。正如环保执法人员所讲:我们该走的程序都已经走了,还是继续这样干我们也没有办法。许多法律形同虚设,处罚很严厉但是执行却是零。柴静总结的一句话很到位:严厉执法90%的人会守法,有法不依会使90%的人违法。由此看来中国距离法制国家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垄断又是一个人祸的原因,石油的垄断造成了标准低,价格高。高清洁能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借口,行垄断之实。哪里还有为国为民的精神,只认钱了。可能这也是能源界大批腐败的根源吧。

懒政、惰政也是一种人祸,如此众多的不合格的大货车每天行驶在路上,既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工厂做假那么监管部门在干吗?问起来都说的条条是道,做起来都睁一眼闭一眼,或者互相推诿。假货横行,逼的好人也要做假,否则就无法生存。难道这不是惰政给我们造成的恶略后果吗?限行、限号已经由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推广了都是打着环保的旗号。可是中国的微型汽车生产已经没有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耗油多排量大的豪车,既然是为了环保,是为了节约能源,为什么不去限制这些豪车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惊天的变化,“效益就是金钱”“一切向钱看”的口号毁掉了当下的中国。举国上下一起向钱下手,各尽所能,不择手段,透支了国家的未来。在雾霾笼罩的中国,空气里弥漫着什么味道?柴静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钱的味道!”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4

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炒作能力打10分,科普能力打7-8分。北京今天恰好又有雾霾了,刚查了一下p2.5:271,重度污染。刚好符合柴静说的情况。

但我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很冷静,因为我以前读过一篇文献,环境因素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很小,大约5%。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饮酒)、肥胖和缺乏锻炼对健康的生育有更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很淡定的原因是我占了雾霾很大的便宜。中国是个分税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制度使北京人有了很大的优势。事实上,这不好。比如,一群人聚集了很多钱开公司,负责人把钱拿回家花掉。

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河北为什么污染严重?事实上,河北正在支持北京。为了给北京生产廉价的钢铁、水泥、电力、石化。

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盯住空气污染。很简单:

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则留在当地。

这就好比有一年北京发大水,淹死78个人,但是大家把目光都聚集在淹死的中产车主上,从排水设计到怎么破开车窗研究了一星期。而剩下的77人要么是农民工,要么是农民,转送者很少,关键是没有替代感。

北京没有河北那么严重的污染。要感谢河北,把污染留在河北省内,让我享受了一个低生活成本污染又低的生活(预计要被喷?)。

前面大半段还不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都是别人科普过很多次的知识了。更具创新性的是,她以动画和拟人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动画化,让人产生直观的印象。另一个是央视和她利用自己过去的人气,集中报道,看到评论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知识。

比较差的地方在于,里面洋溢着一丝小清新气息:

1级致癌物的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例如,雾霾和吸烟是肺癌的一级致癌物质,这只能说明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吸烟的危害远大于烟雾。退一步讲,据说如果你吸烟,戒烟的好处可能比戴口罩预防pm2要好

5更有好处。

比如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但是又要求小政府。据说,煤炭的主要污染来自小煤窑,而石化企业的药方是允许私人进入。我还回忆起小时候的蓝天碧水,但当时人们的预期寿命远远低于现在,但我没提。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5

快速注册

相信大家都观看过了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及普及到了全球最热榜,非常震撼!环境的污染,空气的阻碍,雾霾的笼罩最终造成了还未出生的婴儿畸形,天生脑瘫,甚至肿瘤以及癌症,这一切的悲剧无止境的每天都会上演并且带走我们身边很多的亲人,并且翻倍重复的上演!

而这一切的现象与环境我们该怎样去避免去终止同样的悲剧再继续繁衍呢?我们是否开始反思自己?我们是否可以接受低碳出行?

我们是否可以一起齐心协力阻止这样的悲剧再次伤害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切的一切我们是否可以真正用心的去接受并且想要去改变这一切???请看完这段视频。。。

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引用的数据、表达的概念很多,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有很长时间的趋同、移花接木、相互矛盾。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不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广大民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对于那些过分注重科学的人来说,她各种表达方式的影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教训。提出的具体建议能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打个问号。柴静的建议是多举报非法排污行业,出门少开车。那似乎是每一个人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像“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一样,在某一个阶段掀起一阵高潮,最后又不了了之吧。

因为她根本没有触及治理雾霾的难度所在,那是层层利益链条所组成的一个大漩涡,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入手,都无法全身而退。

以北京的“a派克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

所谓的效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科院这么多人,国家这么多高管,这位环保局长不是傻瓜。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消除雾霾?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发展观”了啊,到现在为什么全中国雾霾越来越严重。

因为,那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你经济要发展,必定得烧煤,所谓的高能源哪里这么容易得到?你要洗煤,那得付出多少劳动力?洗煤之后的脏水怎么办?

一步一步都是资本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空气好?因为他们都是来这里的人,用高污染换取经济发展。当然,现在他们有强大的实力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或许,这种言论本身可能有点无奈,但确实是事实。许多事情背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