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建国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1

建国观后感(实用9篇)。

您是否正在为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头疼?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思维。也许您需要参考一下"建国观后感"这个作品,如果您喜欢这个网页的话,不妨将它收藏起来!

建国观后感【篇1】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暑假里,我和妈妈**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第一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遥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个党。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我在影片中看到孙中山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的临时大十字军,看到袁世凯真的想复辟王位,令人恶心。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嘉兴南湖上,有一艘船驶向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我以前不知道历史,但看完这部电影,我被教育成为一个热爱共产党和祖国的人。这些革命先锋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我是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的,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寒冷、饥饿和战争的日子。与前辈相比,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今后,做为一名学生,我必须努力学习,长大后,我将为国家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建国观后感【篇2】

今天,我期待已久的__周年大阅兵终于可以目瞩一下了,真令人兴奋!

升旗仪式最为隆重了,这回的国旗护卫队官兵好像要比普通的升旗仪式要多上一两倍,而且这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国家领导人参加的,能不让人感到震撼吗?升旗仪式结束之后__x发表了讲话,他的讲话概括了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也讲到了今后几年的发展。讲话完毕了,__x坐着车检阅了一下即将上场的,回来之后,大阅兵就开始了.首先登场的是步兵方阵。他们手持59式突击步枪,穿戴整齐,看起来很有精神。这些步兵方阵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军陆战队方阵和特种方阵。海军陆战队其实就相当于精英,他们可以执行海上任务,也可以实施登陆作战。特种行动迅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给敌人最沉重打击,有八个字来讲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接下来就是装甲车之类的了。首先是99式主战坦克的方阵。我可真是没有想到,他们开坦克也能开的如此整齐!随后是96式坦克、两栖战车、导弹发射车、机动防空炮车……这些各式各样的武器增强了我们的力量,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强大起来了!这些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核弹头导弹发射车。这可是具有核威慑力量的武器,光听听名字就可以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导弹,就更不用说这武器的力量了!

空中的飞机也展现出了雄姿。这一次大阅兵让我重新认识了我国的空中力量。真是没有想到,我们的歼击机已经有那么多的种类,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女飞行员也参加了大阅兵!她们是驾驶着飞机受阅的,我很惊讶!

阅兵结束,接下来就是群众了。各式各样的彩车旁有高兴的群众,他们的心情一定也是高兴的。各式各样的彩车代表了每一年我们祖国的飞快跃进。群众的最后就是我们小学生展示的时候了。小学生的鼓号队演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来到前。鼓号队后面的是手拿气球和花环的小学生,就到快结束的时候,他们放飞气球,拿着花环登上金水桥,来到前。这时候,军乐队吹奏出《歌唱祖国》,随后群情沸腾,阅兵式结束。

这一次的阅兵式,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原来,我们的祖国是如此的强大,所以我不会离开她的!

建国观后感【篇3】

十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同时,我们迎来了祖国60华诞的阅兵式。

北京天安门广场被10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装饰成一片鲜花海洋。56个民族聚集在一起。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使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大家在这里说说笑笑,天安门显得多么热闹啊!

当壮观的时刻来临时,六十个礼炮齐鸣,伴随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我的心充满了激情和喜悦。***主席乘坐国内红旗检阅车检阅了44支精力充沛、装备精良的地面队伍。检阅部队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

0点37分,阅兵式开始时,一支军队像连绵不断的山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首先,由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组成的方队护送解放军的旗帜在前线。他们的步伐整齐有力,精力充沛。接着走来的是海军学员方队,他们身穿洁白无瑕的白色军服,犹如可爱的浪花滚滚而来。

... 最后,女团出来了。她们穿着鲜红色的裙子,戴着白色的帽子。她们非常漂亮。爸爸告诉我,每队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走128步,在天安门的东西华表之间走了96米。哇!

徒步方队真是了不起!

个徒步方队结束了,随着隆隆的响声,装备方队向天安门驶来,一辆辆雄伟的坦克展现在眼前。最前面的99式坦克方队,据介绍99式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坦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核导弹方队,……。

就在我为各种装备欢心鼓舞时,一阵“轰轰轰”声钻进了我的耳朵。抬头一看,路上彩虹划破了天空,是飞机队进入的。各种各样的战斗机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

太壮观了,最引人注目的是作战飞机全部挂弹受阅。祖国六十大寿的阅兵式,在红红火火的彩车方阵中结束了。我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自豪,也忠心的祝福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加美好!

建国观后感【篇4】

《建国大业》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巨作,通过对建国过程中重要事件的再现,向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伟大。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前辈们为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所做出的巨大努力。F215.com


这部电影给我展示了中国革命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高尚情操。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领导全党全军,成功地实现了从秋收起义到全面胜利的伟大飞跃。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主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的理论和革命战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电影中的其他革命领导者也同样令我钦佩不已,他们不畏强暴,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走上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道路。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和人物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勇敢。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电影通过充满火药味的战斗场面和逼真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决心如铁的抗战将士、奋不顾身的献身者、家庭团结努力的普通人民,无不给人以深刻的触动。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毫不退缩地为保卫国土而战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电影《建国大业》还着重刻画了中共党员的纯洁品质和崇高气节。电影中较长的时间填充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党经历,电影中展示的许多中共党员的形象让人敬佩。在清廉的共产党员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自己的纯洁,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点令人感动,更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电影中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组织能力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建国大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任务,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然而中国共产党能够善于跳出旧有思维模式,科学制定政策,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任务。这一点给人以无尽的启示,表明智慧和团结是解决难题的重要因素。


通过观看电影《建国大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和中国人民为实现独立自由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牺牲才最终胜利。他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弘扬。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国观后感【篇5】

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以往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那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几年,立刻就考上初中。可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有梦想、有知识的小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

建国观后感【篇6】

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3》,全面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祖国的建设和创业,生动展现了我们党90年来的建国史、创业史、奋斗史,对于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必然性,认识中国实行国家工业化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建创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全面建立。从《旗帜3:建国创业》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仅用7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进展迅速,工作中存在着缺点和偏差。但是,从根本上讲,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建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首先,解放整个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完成。在广大的城乡地区,反动派和传统的黑恶势力正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军事上,到1950年6月,完成了除**、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的解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从未有过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其次,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切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辟新中国工业化道路。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旅被迫撤退,收回了海关的权力,中国人民重新获得了国家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1950年当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国**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战斗和谈判,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迫使美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胜利,维护了朝鲜独立和中国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新形势,党和**教育干部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考验、接管城市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考验。1950年和1951年,全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了自尊自爱等错误思想,对党员进行了八项标准教育。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我国从农业落后国家转变为工业先进国家,实现国家工业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工业化的实现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种类型。历史证明,前者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优势,是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最佳选择。

1953年12月,《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出了完整表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创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在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如鞍钢、长春一汽和沈飞等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土改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促进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中共**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开创了一条由互助组到初级社会主义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社会主义合作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式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把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手工业合作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推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的组织形是从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手工业供销合作组织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这些步骤是从供销开始,从小到大,从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民族资产阶级的救赎政策。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资本主义经济改组改造的经验,确定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初以来,公私合营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削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桂荣.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探索[j].商情,2011年50期.

[3]李春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构思的两大理论特征[j].传承,2011年10期.

[4]林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党史博览,2011年12期.

[5]褚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年1期.

建国观后感【篇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受战乱和落后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中国像一条巨龙,再次以大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经过三年的经济复苏,国民经济得到根本性改善,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实施,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一五”初期,我国工业化水平极低。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

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2019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第三个南极研究站落成的消息。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40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光辉的足迹!

建国观后感【篇8】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这部影片在短短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国观后感【篇9】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毛主席站房屋上,周总理问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说在看锦州,周总理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悲哀地北平,促进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资料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超多篇幅,又到达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透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之后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超多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发奋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细节决定成败。在炮火连天之时,让你的心紧张,又来了一个浪漫的场面,主席和总理带着两孩子在挖菜,山花灿烂,家庭温馨,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应是如此。这一细节让人看到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