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建军观后感。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2024建军观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建军观后感【篇1】
2018年8月1日建军90周年纪念[1]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矗立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中心。塔顶挂着一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人民军队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
塔底是一组浮雕,描绘了革命先烈的胜利愿望。中间是叶剑英写的南昌起义纪念塔。
纪念塔的前面有一组壮观的**喷泉,它的**是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斗争的精神。
从远处看纪念塔,就像是一座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站在纪念塔前,我深深地被革命前辈的精神感染。我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昌是一座历史名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国的财产党,向反动军队开第一枪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摇篮。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位于市中心八一广场。
纪念碑雄伟,高高耸立在广场的正南方。主体为钢筋混凝土,外观为花岗岩和大理石饰面,庄重安静。纪念塔由塔底、塔底、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
走上二十七级大理石台阶,就能看见塔座。塔座的正面是一块花岗岩的碑文,记载着纪念碑的由来,上面写道:一九二七年,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率领国民革命军二万余人歼灭敌方三千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他们开创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武装斗争新时期,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中华前苏联维埃改府决定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塔的另外三面由三块花岗岩浮雕组成,包括宣示起义、冲锋起义和欢呼胜利。宣布起义时这些国民革命军人个个表情严肃、栩栩如生,中间有一位指挥员,紧握拳头,似乎在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能胜利的!
”这些人手中都拿着**,肩上背着步-枪,有的还推着大-炮。向敌人冲锋时,一个挂着军旗的士兵先冲上去,接着其它士兵向敌人开枪,攻击敌人。号手吹着号,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还有的老百姓也参加了战斗,有的挥舞着大刀,向敌人冲去,有的帮着医护人员抢救伤病员,还有的帮着搬运子弹箱……最后,起义胜利了,大家都大声欢呼,有的还吹起了唢吶。
有的人不停得摇着旗,似乎在表达心中的喜悦。老百姓从家里出来和士兵们一起庆祝。
塔身是花岗岩长方体,正北面镶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这字是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提写的。另三面镶嵌着青松翠柏环绕的中国工农红军会徽花岗岩雕刻。塔顶是一把“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岩拼出的八一军旗。
这座纪念塔是建军节五十周年开始动工修建。七九年一月八日落成,于二零零一年至零四年重修,目前塔高为五十三点六米。
八一广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人。
八一广场是南昌人举行盛大庆典和重大纪念活动的地方。白天,蓝天下,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晚上,人们在广场上群星环绕,休闲娱乐。这里总有人来来去去。
八一起义纪念塔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壮大,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的巨大变化。它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8八一建军节建军90周年晚会观后感【2】在1927年4月12日,由于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叛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蒋介石开始了惨无人睹的血腥杀戮──大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且把共产党员的人头高高地悬挂在城楼上。与此同时,武汉国民**也停止北伐。这时,陈独秀领导的共产党员也陷入深深的迷茫中,感到革命之路步履维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时间定在8月1日凌晨4点!
口令是山河统一。由于叛徒的出卖,起义被迫提前两小时举行!在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元帅等的领导下,凌晨2点后,起义部队成功拿下新营房、省**等重要据点,部队全部主力集中到了南城门,当时敌人火力非常猛烈!
魏老三率领突击队进攻城楼,不怕牺牲。魏老三用尽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将南昌起义的大旗插在了南城门上,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南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烈士们,所以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生活在幸福的家里,几乎每天过着“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日子。但我们却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有些同学吃饭浪费粮食,有些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有些不好好学习……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我们感到非常惭愧,对不起他们。在学习上,就我本人来讲,有时就怕吃苦,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想:
在今后学***生活中,我要更加勇敢大胆,做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2018八一建军节建军90周年晚会观后感【3】从地方到部队,我们是从五湖四海汇集到绿色军营;从部队到地方,我们又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相似的经历使我们彼此亲近,同样的职业使我们富有同情心。平日里众多的应酬让我们淡忘了军装绿,繁忙的业务让我们淡漠了战友情。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今天,我们自由、直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光辉的节日,让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欢乐的节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久违的军力、军魂,从中感受到军风、军纪、军魂。
为了庆祝八月一日,缅怀军队,我们最怀念军队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指挥枪”,努力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永葆子弟兵的本色;坚持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革命的信仰和理想,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严格训练,严格管理,通过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作战能力、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革命精神;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天,我们回顾这些优良传统,感到特别亲切。
为了庆祝八月一日,我们想念军队。我们最怀念的是军队的战斗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三种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人民军队的作风。人民军队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让我们在战斗中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拖不垮、打不烂、坚持到底。
回到那个部门工作是我们生活的另一个战场。
为了庆祝八月一日,我想念军队。我最怀念的是它严格的纪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执行军队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军队纪律的基础。
我们每个转业、复退军人的军龄有长有短,但都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过了当兵的岁月。那时候,我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到了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尊干爱兵,团结友爱;军容严整,举止端正;严明纪律,保守秘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拥政爱民,保护群众利益;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
他离开军队,来到县人民武装部和乡人民**,尽忠职守。作为一名老兵,在我的岗位上,我悲伤过那是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我们骄傲过那是胜利完成了岗位工作。“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曾经的军人”重温梦想的节日里,我向给予我帮助指导和关心的人民武装部、乡人民**全体同仁致以崇高的“军礼”
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入校学会的第一个口令,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军人的词典里,没有“困难”、“借口”、“价钱”这样的字眼。我们曾经是军人,我们的军队就是以这样的优秀品质和战斗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宋代词人苏轼说得好,“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如果说,战斗精神在部队可以立功勋,那么这种精神在地方就是创业绩,就是用在平时,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目前,我们的任务很重,面临许多困难。
这种战斗精神应是我们胜任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的法宝。过去人常说,角色转换。现在我们要说:
即使离开部队,也一定要记住自己曾经是军人,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永远保持和发扬部队的战斗精神,像接受每一次战斗任务一样接受各种挑战。-->
向我们的“八一”军旗敬礼!脱下戎装还是“兵”。
我们这些穿过绿军装的兵,要把军事文化、军队纪律作为标尺。要把“铁的纪律”和“当尖兵、扛红旗、打头阵、争第一”的军队文化植根于地方的事业。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山、水、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临多少艰难困苦,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是一个兵!
心若在,梦就在,一次挫折就当意外;看成败,人生豪迈,热血“军人”当振作起来!跌倒了,快爬起来,腰板挺直,别徘徊,相信明天,更精彩!
忆往昔,峥嵘岁月。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灵魂。
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的战斗意志。
将军人的亮剑精神运用到平常的工作中去,我们就有了傲骨,有了脊梁,有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将百折不挠的“亮剑精神”“奉献精神”融入工作生活中。“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就算倒在对方的剑下,也虽败犹荣。
纵然敌众我寡,纵然深陷重围,我们也敢于亮剑”…… ,亮剑精神就是团队精神,亮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亮剑精神就能打造一个神彩飞扬的英雄群体。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狭路相逢,勇者胜!
祝我的战友们“八一‘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文章导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6年的光辉历程。 以下关于建党节发言稿 ,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建党节发言稿同志们:上午好!
今天,为庆祝建党96周年,我们相聚在一起,以座谈会的形式来表达对党生日的祝贺。希望与会的干部党员们围绕“庆七
一、颂党恩、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畅所欲言,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加深了解,加强团结,更好地为工作服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我们绵薄之力。现在我谨代表一小党支部向全校40多位党员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
众所周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特别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前赴后继,艰辛探索,顽强拼搏,付出了心血、汗水和生命。前人的奋斗和奉献使我们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理当不负期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荣。
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和大家谈点看法,以此共勉。我觉得一个干部或一个党员,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怀“三心”,要讲“三手”。
常怀敬畏之心,心怀敬畏,是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既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又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有助于自己心灵的净化,人格得到完善。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现在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对生命,对道德和对社会**的敬畏,为了眼前利益,种种短见和自私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还会触犯法律法规、损害形象,更有甚者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或危及子孙后代的延续。
建军观后感【篇2】
2017年是一个不凡的年份,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以及“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半个多世纪后,中国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来纪念这段历史,回顾我军的光辉历程,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我军实践和战斗。
这很好地响应了我军“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号召。
这次阅兵我虽然是在家里收看的,首次**野战化沙场阅兵,电视屏幕上呈现的场景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前进吧!中国人民解放军”,嘹亮的口号拉开了阅兵的序幕。
三军将士全员戎装,地面方队和空中梯队坦克方队集结是最为壮观的场景之一。一辆辆战车在沙场上气宇轩昂地开辟前进路线,一路扬沙书写着“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雄壮,与空中战机拉出的喷气相互映衬。12000名官兵、600余台(套)装备,40%是新式**......
再多数字都没有这样壮观的场景有说服力。这是我们强大的祖国,我们为之自豪!
***记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90年前的艰苦岁月,我们的军队依然能够胜利,在科技和国防实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军队不会忘记初衷,勇往直前,谱写强军建设事业的新篇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许我没有机会像士兵一样踏上战场,但我心中对我们党和军队的尊重不会减少。
自信是最好的支持。我坚信,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军的歌声会越来越响,我们美丽和平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建军观后感【篇3】
《建军大业》观后感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以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画面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峥嵘岁月。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被影片中所展示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所深深感动。电影详细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与壮大的过程,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意志和高尚情操。
电影以一系列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奋斗史。影片开篇以抗日战争胜利为起点,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场景,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在这一过程中,电影描绘了一群勇敢的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战斗,不畏艰险,坚定前行的场景。尤其是在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中,片中角色通过饱含深情的表演,让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影片中塑造的角色形象也让我印象深刻。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家风采尽显,他们塑造了坚定的信仰、无私奉献的形象;冯玉祥、张学良等老一辈军事家形象也栩栩如生,他们以智慧和勇气为共和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片中的一些普通士兵形象也让人深感悲壮,他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和艰苦的环境,临危不惧,英勇杀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荣耀和勇敢。
影片中的画面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细腻入微地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南昌起义的暴动场面到游击战争的艰苦生存,再到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每一帧画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苦,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畏勇气。而片中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观影过程中,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此次观影中,我明白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他们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守护者,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新中国的崛起。他们不辞辛劳,日以继夜,不仅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也带领全国人民迎接了和平与繁荣的黎明。同时,电影也让我明白了军人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担负着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他们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通过观看电影《建军大业》,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历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这个电影以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画面勾勒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无私。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和繁荣的环境。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形象都令人感动,他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回味这个电影,我感到自豪和自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一代代的军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出来的伟大力量,他们是国家和人民的坚强后盾,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期,也将永远记住军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影《建军大业》,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峥嵘岁月。这部影片从历史事件中取材,以真实的故事和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恢弘气势和悲壮情怀。同时,影片中展示的角色形象也让我对中国军人的英勇和无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深深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感到自豪和敬佩,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我的心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永远是一支值得自豪、值得尊敬的军队。
建军观后感【篇4】
“升国旗,奏国歌。敬礼!”这是学校每天回荡着的声音;这是当国旗升起时听到的声音;这是严肃而又神圣的声音……每当听到这声音时,我会向国旗敬礼。因为国旗代表的是中国,它的红色代表的是先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血牺牲。
在《建军大业》这个电影中,描绘的就是英雄们奋不顾身去保卫祖国的形象。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国民党“右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清共”行动。短短数月,近31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乱和独裁专制的深渊。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血的教育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联合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一批爱国将领发动起义。发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片中的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勇士不要当烈士!”、“为了党的胜利,让我们视死如归,冲啊!”、“以前我是军队的指挥长,但是现在,我都和你们一样,是党的新兵!”、“就算死,也要死的有价值!”……从这几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那时军人顽强的意志力,从心底佩服他们的这种精神。在贺龙的指挥下,部队的成员们凭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从舞厅门口一直杀到对面的马路。朱德在军队近况危机的时候,命令一部分成员断后,一部分成员回营地。断后的人,活下来的几率会很小,但是要拼死守住回营部队的安全,没想到的是,全体成员都选择了断后。那时敌军已经攻破了我军的防线,打到营地里来了。部队里的一个普通的士兵看见这样的情况,跑到引爆器旁,虽然中了好几次枪,他还是忍着剧痛,坚持跑到引爆器旁,用尽全身的力气拉动了柄手,最后壮烈的牺牲了。
建军观后感【篇5】
《建军大业》是一部描写中国军队建军的影片,全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事件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高度还原了当初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中国的决心。
本片开头从“四一二政变”开始,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的带领下决定实施不抵抗政策,会议上毛泽东因为不赞成这个政策而被驱赶出会议大厅,以此引出了后面周恩来和毛泽东的会面,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剧情根据时间的推移,周恩来率贺龙,叶挺等人的部队与朱德会面,一起商讨如何拿下南昌城。而此时的毛泽东则回长沙看望自己的妻儿,准备发动农民起义,发起秋收起义。8月1日这天,周恩来率领的共产党部队正式攻克南昌城,汪精卫在此之后急令发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中国共产党前委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留下朱德带领三千部队断后,为先行军争取宝贵的时间。最后朱德率领残余部队追上先行军,发现先行军南下失败,最后整合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和。
本片因剧情内容的原因,所以整部影片都很热血,让人看了很激动,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而且里面的场景很贴合实际,不浮夸,很精致,不失大体又面面俱到。影片的节奏不快不慢,恰到好处,细细品味又不会过于冗长。剧情抓住两个点去描写,很有空间感,不会跳出去,能紧紧的抓住影片的中心。
本片有两处高潮片段。其一是周恩来等人率军进攻南昌城,久攻不下南昌城的制高点,此时叶挺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率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其颜色,背景音乐的搭配让整部剧的情绪达到最高点,很燃。其二就是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坝,以3000人抵抗钱大钧部队1万人,在最后一天,钱大钧部队发动最后的总攻的时候,朱德部队留下的部队严防死守,最终与钱大钧部队同归于尽。最后的悲壮让人唏嘘,让我们对革命先烈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的今天。
建军观后感【篇6】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后六中学的胡建军校长用他的抓细节管理践行了这一理论。胡建军,一名朴实的农村校长,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一步步做出来的经验。
他用细节和过程成就了后六,创造了奇迹。胡建军认为“把每件容易的小事认认真真抓好,把每个不起眼的细节扎扎实实抓严,那么,在别人眼里不容易、了不起的事就会奇迹的出现。”在好多人看来,学校工作就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常规工作了,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考评……这些司空见惯的工作如果不细致去做,就难以收效。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
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百分之一的错误导致了百分之百的失败,一钉损一马,一马失社稷,你是否听到一个远去的王朝风中的悲鸣——细节决定兴亡!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常常反思,是我们没有宏大美好的理想,还是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都没有。我们只是缺乏从细节和精致做起的工作作风。
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把握好了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细节经营完美,那么,终端结果的完美必将水到渠成。“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是一个很朴素而且操作简单的道理,只是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太容易忽略一个又一个看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影响全局的细节,才使得本来可以预期的成功由于过程管理在细节上存在诸多疏漏而归于失败,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