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黄鹤楼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23

黄鹤楼读后感(系列5篇)。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黄鹤楼读后感(系列5篇),欢迎你的品鉴!

黄鹤楼读后感 篇1

去年,我们一家游览了重庆的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那壮丽的石刻景观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一进门,就看到地面的石板上刻着许多美丽的莲花宝座;桥的栏杆柱子上都刻有一只只石狮子,它们严肃庄重地蹲在柱子上,凝视着游客们;亭台楼阁的圆柱子下都有一头肥大而憨态可鞠的石象,鼻子卷曲,样子十分可爱……桥上处处都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不过,这些我在其他景区都看到过,我不禁有些失望:原来闻名世界的大足石刻也不过如此啊!

真有些后悔长途跋涉来看这石刻群,我随意地跟着拥挤的人群往前走,路的尽头一拐弯,映入眼帘的景色让我瞪大了眼睛,嘴型变成了“O”字。只见成千上万尊石刻的佛像遍布在山脚和山梁上,佛像大大小小,千姿百态,色彩各异,规模宏大。周围的人群中不时传来相机的”咔擦“声和各种惊叹声!

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严三圣像“。三座圣像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头顶崖檐,脚踩莲座,真是顶天立地,我们好像来到了巨人国。我被它们的雄伟壮观所震憾。这真是伟大的奇迹啊,这么高的地方,是怎么雕刻上去的呀?真是无法想像!

大足石刻不仅雄伟壮观,而且题材丰富。

往山坡上走,无意间发现左边山崖壁上有一幅很长的石刻画,名叫“牧牛图”。其中,每只牛的样子形态不一,雕刻得惟妙惟肖。有的低头吃草,底部石块上长着的苔藓,正是牛儿吃的草;有的抬着头,像是在“哞哞”地呼朋唤友;还有的卧在地上,闭目养神……牧童们也不闲着,有的在树荫下玩耍;有的在学种田;也有的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再现了一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小儿牧牛图。看完这幅长卷,我心情愉悦,似乎听到了林子那头传来的短笛声,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再往里走,便是千手观音了,她的一千零七只手上都拿着千奇百怪的宝物,每一件小巧的宝物雕刻得细致如真。千手观音身上金光闪闪,很是耀眼,真不愧是佛像中集精湛技艺于一身的代表!

大足石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栩栩如生,这也是历代人民保护得当的结果。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黄鹤楼读后感 篇2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的黄鹤楼》,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个辛家酒楼,有一年冬天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他衣衫褴褛,经常不付酒钱在酒楼吃饭喝酒,老板从来没有嫌弃过他。为了表达他对辛老板的感恩之情,有一天他在酒楼的墙壁上用橘子皮画了一只引颈凝望的黄鹤,并告诉辛老板说只要一拍手,黄鹤便可变成活物。辛老板半信半疑地试着去拍手,果然这只黄鹤活了过来,并站在了辛老板的身旁翩翩起舞,姿态甚是美妙。

随着黄鹤的到来,酒楼的生意日渐红火,许多远方的客人都慕名而来。过了十年后,这位奇怪的客人又再次来到酒楼,把黄鹤带走了。辛老板为了感谢和纪念这位客人,用他多年经营酒楼的积蓄为他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被人们称为“黄鹤楼”,并冠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觉到辛老板是一个十分善良有爱心的人,面对一个陌生人,没有因为客人的贫穷拮据而将他拒之门外,反之则是好好地对待客人。他注重的是待客之道,经营的是服务理念,“顾客至上,竭诚服务”是服务性行业永远都要遵循的服务理念,这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着深刻的警醒意义。

许多文人墨客先后在黄鹤楼吟诗作赋,最为知名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正是对这个故事的真实写照与诠释。名气盛大的黄鹤楼作为目前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与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一起,被称为“中华四大名楼”,成为了一个名传四海的旅游胜地!

黄鹤楼读后感 篇3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每当读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时,我头脑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样一种画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饯行。

虽然两人即将要分别了,但都装得若无其事的样了,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这情。

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我总会想起我的好朋友薛柏宏。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多美的景色啊!此时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遥望着远方难道李白是想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要是能和你一同前往扬州,那该多好。孟夫子,我想你当我的兄长,与我吟诗作对。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李白,孟浩然两人朋友情谊深,有着依依惜别的感情,正如我和我的好友薛柏宏,我们一同上学放学,一同学习,有问题互相探讨,有困难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激励又互相竞争。我们天天在一起快乐的学习。

黄鹤楼读后感 篇4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就是唐初诗人崔颢所写的着名诗篇。

最近,爸爸在午饭后都在家里阳台一边喝茶,一边用毛笔书法给我讲解一首古典诗词。几天来,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首《黄鹤楼》了。这不仅是因为这首诗确实写得好,名气大,更因为我最近刚从武汉探亲旅游归来,有幸登上了历史名楼黄鹤楼,亲眼饱赏了登楼极目远望长江的壮丽感受。这样一来,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和我亲眼所见之景色一一对照,就使我对诗中所写的情景有了切身的感受。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四句,意思是说: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可以隔着长江看到汉阳城的树木,还可以看到鹦鹉洲上的草儿,它们长得非常茂密,一片碧绿。太阳快要落山了,我的家乡在何处?望着江面,不由得让我愁苦满心。前两句不仅写出了美丽的景色,而且晴川对芳草、历历对萋萋、汉阳树对鹦鹉洲,形成了佳对,也就是古诗所讲究的对仗艺术。后两句从前两句的写景中自然引出了思乡之情,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自作者崔颢在此发出鹤去楼空的感叹,历代文人墨客也纷纷登楼吟诗作赋,代不乏人。其中诗仙李白也曾想在黄鹤楼题诗,但看到了崔颢的诗后自愧不如,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没有留下他的诗作。

黄鹤楼读后感 篇5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言简意赅,凝炼而跳跃,美之极。诗中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意无穷。在执教中教者巧妙地将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作者运用清丽自然的语言,创设出雄浑开阔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在读古诗时,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