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3-27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合集11篇)。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的内容均为栏目小编收集和整理的,请将我们的网站加入收藏夹并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阅读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处,心灵总有归处,读作品,让我们的脸上焕发光彩。 读后感中应该重点写下那些让你触动、深思的情节和内容。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1】

在深入阅读了论语的十二章后,我心中充满了对孔子智慧的赞叹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这份感悟,仿佛是那一滴滴渗透进心灵深处的甘露,让我深入挖掘,发现了不少醍醐灌顶的哲理。

从表面上看,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子,但实则其中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每一页都是一种推动人生前行的力量,引人深思。在论语的十二章中,重点谈到了“道”的两个方面: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的道德司南。

首先是人的价值取向。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并不是在质疑财富的意义,而是在强调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倡导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他所提倡的“不患贫而患不安”,实则是在告诉我们要有一份满足和知足的心态,以此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苦。这些观念对于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者是孔子提出的人生道德司南。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于道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恕”上,他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形象地展示了恕的内涵。在孔子看来,“恕”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践行,做到懂得体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我在阅读这一章时,深深感到孔子的人文关怀和深远的智慧。他所倡导的道德伦理与现今社会有着深深的心灵共鸣,他的智慧不仅激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更深思考,也让我心生敬畏。

再者,孔子一直坚持的学者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对待不公、不义的事情始终保持批判和追求公正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论语十二章,孔子的智慧和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取向,明白了如何正确地对待贫富、成功与失败,如何去理解并践行“恕”的道德原则。同时,我也理解了孔子那种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总的来说,阅读论语十二章,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度深刻的人生启示。孔子的思想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的窗户,让我明白了人生应该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我相信,我会一直把这一章的学习体会记在心中,也会把孔子的智慧带入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期待自己也能像孔子一样,智慧卓越,仁义双全。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2】

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我在课后读了许多遍,它给我的感受很深,很深……简直像个“大宝库”。

《论语》十则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几则中,教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要不懂装懂,要聪明好学,学习永不感到满足……学习方法中教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的知识,在学习知识时,既要学又要思考;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学习他的长处,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话就要加强改正……。而最使我欣赏的一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它讲了要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同学们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不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会“哼”一声,不懂装懂。这样使有的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各方面得不到发挥和发展。在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孔圉。他就是爱好学习,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因而得到了人们的称赞。我们就要向孔圉一样,经常向同学和老师期间,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十则虽是十条语言简洁的语录,但它给了后人很多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我以后会以这十则《论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坚固的桥。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3】

以前读《论语》,是希望语文考试不失分。

现在读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贫穷的。

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孔子却激发了生命的潜能,乃至成为“圣人”。

孔子的言论及行为,并无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会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

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论语》的第一代受益者。

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且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

甚至到了孔子辞世之后,众多弟子还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丧三年,回忆与讲述老师的教导,于是也就有了传世的《论语》。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进展。

如果人生只是一个平面的过程,由生到死,那样的人生非常无聊且毫无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会消逝无踪。

人生惟一不会失去的,乃是由内而发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要求。

孔子就是由“知”的潜能开始,开拓心灵及视野,让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开发,从一个平凡的人演变为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及使命,了解自己在时代中所特有的意义,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

孔子这样的人并不是神话,而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表现。

人生意义的重点不在于人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而要看个人是否能善用机缘所带来的挑战,让自己成长。

人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能让自己的人格成长。

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结束时,却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作出选择。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4】

《论语》有很多切实可行的东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

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是因缘而聚,缘尽即散。

聚聚散散,身不由己。

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很可惜的事实。

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生辰八字,无法选择种族、国家、文化传统,无法选择成长的经验。

如果连朋友也无法选择,那么这一生剩下能选择的实在很有限了。

人的价值在于以某种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强。

人生有许多无奈,但所有的无奈都比不上与和谐生存相去甚远。

交朋友要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且不要对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结识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

朋友少一些不要紧,寻觅不到完美无缺的朋友也不要紧,要紧的是相知投契、和谐相处。

读《论语》后,不免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

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觉悟自己是一个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选择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选择应该往哪里发展。

自我选择来自于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必须考虑人类共同的追求途径——真、善、美,以及个人特别的途径——志向与兴趣。

我觉得,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满足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又能够接近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具体说来,就是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充分实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复杂,更混乱。

故此,人只要活着,就有一个内在的使命,这使得他在世间任何地方都不会觉得很委屈、很贫困、很失意。

其实,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断的名利权位,种种所谓得意或失意的价值判断,对于内在自我的实现都没有必然性。

人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难以选择的。

人生在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世界——内心世界。

所谓向善,当然不是抽象的虚无的,而要放在人与人的具体社会关系中来衡量。

所以,儒家思想还是入世的,关怀人世的,是以人作为中心来思考的。

读《论语》,批判地领悟儒教思想,也会产生一种使命感,自觉有一种责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边的人。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5】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是孔子的言论记录。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在人际关系、修身养性方面的深邃思考和智慧。

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讲到了一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泰指远大的目标和信心,而骄则是指过分自负和傲慢。这告诉我们,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信心,但不能因此而变得自大和傲慢。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孔子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行动派,不只是说空话。讷于言意味着说话少而沉默,敏于行则意味着行动迅捷且果断。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地影响他人和改变自己。言行一致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声望。

另外,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正直和诚信。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坦诚待人、守信用,不要心怀鬼胎,常常心生戚戚之感。正直和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的体现,也是建立稳固人际关系的基石。只有遵守承诺和讲信用,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读论语十二章,我也深刻体会到孔子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他强调了“君子不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比外在的形式和财富更加重要。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满足。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修炼,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在读完论语十二章后,我将其中的智慧与现实生活结合,触动了我思考我的行为和态度。我开始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关心和倾听。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承诺和信用,不轻易违背。同时,我也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读书,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总之,读完论语十二章,我不仅收获了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处世和修身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秉持正直和诚信的原则,追求道德和精神的高尚,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感、有内涵的君子。这些智慧的言论将伴随我一生,在实践中指引我成长。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6】

在完成高二语文课本上论语的十二章阅读之后,我深感其内容的深邃。论语,这部千古传世的经典,以其独特的哲学观念,韵味丰富的文学艺术,以及庄重崇高的道德情操,深深地感染了我。是的,这次读论语,让我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智慧。

大家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大成之作,它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精华和人生哲学的体现,代表了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最高成就。我在阅读各章节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和欣赏其中的道德价值和伦理观念,这使我不仅增进了对儒教伦理道德的了解,而且潜移默化地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人生境界。

我还在十二章中深深体会到孔子那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就是“合乎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的行为和生活应该符合自然和人性的规律,既不过分,也不不及。这种合适与均衡的理念深深触动我的心灵,仿佛一道晨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进入第三章,《论语》中孔子宽厚慈悲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同样震撼到我。孔子关心民生,倡导仁爱之道。读之,我仿佛置身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世界,感受到那种浓沛的人文气息。

在人生理念消息,我深深推崇孔子的逍遥自得,他告诉我们不急功近利,应处变不惊,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种质朴的智慧无不体现出孔子人格的魅力和儒家精神的超脱。

总的来说,阅读这一章让我深感到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用来赞美和加以推崇的,更应该受到我们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学习论语,就是要以此文化为界,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熔铸出一种胸怀壮志、充满理想和信念的品质。

以上这些,都是我从读《论语》十二章后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我痛感自我修养的重要,我意识到我们应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将它们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以此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未来的种种变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将《论语》的智慧用于生活,用于修身养性,用于实践,用于人生。

最后,我想对我们所有的读者说,读经典,思何为人,品生活,悟人生。让我们在读《论语》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用我们内心的善良去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为践行儒家理念,建设更加美好的明日而努力。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7】

《筑梦路上》一书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都让我看得如兰如麝。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创新是高科技的到来,创新是新生活的开始,创新是每个人心中永不泯灭的希望。在未来,我国的大飞机G919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蓝天下启程;近在眼前的云栖小镇因“云”而聚生,因“云”而灿烂,它的特点,就是创造和创新,就是梦想与未来……还介绍了屠哟哟、刘若鹏两位名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这就是第一章――“美好生活‘创新’来”。

城市和农村比翼双飞,市民和村民共享幸福果实,物质文明和一精一神文明遍地开花。杭州市富春一江一畔的一个“黑水村”变成了“幸福村”,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这就是第二章――“手牵手,大家一起走”。

人的命脉在地,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潮乡海宁美景令人神往;“牛一奶一河”因五水共治“变”回了翠湖……这就是第三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放就能带来进步,封闭只能带来落后,这是被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证明的事实。20xx年6月,海娃和驼娃相聚宁波;20xx年6月15日,约旦商人穆罕奈德的创业梦想“花”开义乌;20xx年初,尼拉杰・帕瓦尼和10位印度人为中国女孩佳佳献血。这就是第四章――“地球这么大,我们拥抱她”

第五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讲了许多人认真工作,尽力为他人服务。

希望祖国母亲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梦。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8】

读完高二语文选修一《论语》的第十二章——《阳货篇》,我除了感到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深深敬仰外,还有许多新的感受和理解。

十二章以“阳货惠孔子”,言启其篇,确实是做深了我对“礼”的理解。孔子一生推崇“礼”,而产生礼的根本就是人的良知和道德。阳货三次向孔子赠送车马,孔子都以礼相待,说明孔子在对待他人时始终贯彻了“礼”之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让我明白了,无论对待何人,我们都应该有敬人之心,有积极学习他人优点的决心,也要有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之意识,这都是真实的礼仪所在。

此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深思,“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教导我们,应先致力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富有实效的及时行善,而不是过于追求虚无缥缈的远大理想。这让我想到了今天社会的一些现象,有的人表面上自称为社会建设者,声称为大众谋福利,却因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眼前的实际问题,而使他们的行动不但不能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造成混乱。孔子的这个观点对我启示颇深,警示我们引领社会的建设,不能只有理想,更需要实事求是。

此章亦谈到“忠、恕、宽、敏、勇”的五德。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五德,便是具备了良好的品格。孔子并且把“忠”放在首位,因为忠诚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恕”,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准则;“宽”是对他人的宽容与理解,“敏”、“勇”则更多的是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这五德之说,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我看来,这一章深深的敲响了我内心的警钟:如何做到“忠、恕、宽、敏、勇”,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孔子的教诲,如何体会到孔子“礼”的精髓,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慢慢体验,去慢慢实践。

《论语》向我展示了孔子智慧与包容的精神,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道德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孔子的智慧,他的为人之道,他的人格魅力,都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我想,为了更好的人生,我必须将这些孔子的精神性质,融入我的生活,融入我的行为,成为自己的一种执念和行动。我要像孔子那样,做到既有坚定的理想,又有务实的行动。

总的来说,《论语》第十二章以“阳货篇”为主题,深深地揭示了孔子的道德标准,让我对何为人生,何为道德有了更高的认识,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我现在的生活,对我未来的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这是我对高二语文选修一《论语》十二章的读后感。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将一直指引我前进。而这一切,我都将以此为出发点,去追求我人生中的理想和目标。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9】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

《论语十则》读后感600字。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10】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r,马车上没有了,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高二论语读书笔记【篇11】

是非在己,得失不论——读《论语》有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好像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粉丝,希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背道而驰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就像你看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一定会更同情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来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别人。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心自己没有了解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容他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自己原则地情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尊重与理解。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我们不应该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视了“自我”。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可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了解别人,你不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你还能够听到远方的声音,你的世界是否就更大一些了呢?与此同时,愿意去了解别人是一种能力,在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附加能量,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探出充满善意的脑袋,就会有人与你挥一挥手,让你看到更宽广的路。

面对不了解我们的人,愿我们可以不愤怒,不怨恨,收起眼泪和委屈,不必急着去解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雕琢自己,做喜欢的事,保持正确的方向,开心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