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发表时间:2025-09-29

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作为一位辛勤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活动。一份优质的教学设计应具备计划性与决策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季教学设计一等奖范例,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

『二』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值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学生乐于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欣赏春天、享受春天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培养听障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表达语言的能力。

学生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健听孩子,对同一件事,听障学生多侧重于用连贯的词来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健听孩子低很多,而且往往浮于表面,语言直白,缺乏相应的联想、形象化的语言,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春天的变化、自己的感受,能流畅地表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学设计:

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留下春天的足迹。在课堂上,回顾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诗、文,边背诵这些诗文,边与学生分享春的美丽与作者的感情及写法;再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有条理地描绘春天。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1、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与春相关的诗文。

(学生熟知的诗文有《春》(朱自清)、《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村居》、《春夜洛城闻笛》《春夜喜雨》、《春日》、《春望》、《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

2、教师与学生重点分享《春》、《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师生分享《钱塘湖春行》

师生齐备这首诗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春景,你最喜欢哪个?(抓住中间两联体会)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喜爱)

(2)师生分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师生齐备这首诗

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题目中的.早春?

三四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了什么方法?

(3)师生分享《春》

学生说说朱自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还有人们的活动)

你印象最深地是哪种景?(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很寻常的景物在朱自清的笔下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诗意美,抓住景物的特点,使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达了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欣赏春之美,寻找身边春的足迹

1、全班16个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展示自己最美的10张照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代表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学生有条理的说说春天的足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规范、形象的语言。)

3、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借鉴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春天的变化与美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完成习作。

『三』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过程方法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XX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具多媒体

教法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会课调整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Www.f215.com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其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初中课文选入的有散文《春》《背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分发《春》导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学程单1—3题。

四、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要领。

2、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朗读得最好!并思考XX语言的形式特点。

3、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完成学程单第一部分第4题。

五、精读分析课文。

1、师生互动,分析第一部分。

(1)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2)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读课文绘春。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4)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5)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春风图:

(1)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特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3)“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2)“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哪里?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4)这一段的写景顺序怎样?传达怎样的气氛?

3、分析颂春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小组合作完成。

六、妙笔生花

运用你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描绘出屏幕上的这幅画。教师展示,学生描绘。

七、教师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XX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作业布置1、第11课学程单、小练习册和大练习册。

板书设计11、春

朱自清

盼春:东风来,春天近东风报春春草图→由物及人→正面侧面相结合绘春春花图→由高到低→虚实结合层层铺垫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运用通感描写衬托迎春春雨图→由物及人,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像娃娃→春之新生

颂春像小姑娘→春之美丽像青年→春之健壮

文章来源:https://www.f215.com/jiaoankejian/2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