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计划 > 导航

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01-06

2024教学计划(经典6篇)。

按照公司相关任务的安排,是时候开始准备好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了。我们常说的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当我们忙起来时,容易忽略一些环节,工作计划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工作计划主要是写哪些内容呢?小编通过精心筛选,为您整理了“2024教学计划(经典6篇)”,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计划(篇1)

一、为什么要学习艺术,走艺术类高考

最直观的目的:可以相对于普通高招更低的文化课成绩升入理想大学。

从20xx年河南高考分数线来看,即便取消了三本批次,文科录取分数线依然在389分,政策的改变不代表可以往年三本的分数升入二本的高校。而艺术类高考的本科分数线远远低于普通高招,艺术类单招校考的统一分数线为296分。

通过走艺术类高考,可以让低于本科线的学生有机会升入本科院校,甚至二本以上院校,而文化课成绩在本科线以上的学生更大的把握升入二本院校,专业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升入普通类600分才能考上的985、211院校。在蒙太奇每年都有三四百分升入重点、一本院校的学生。

二、走艺术是否受歧视

艺考生往往有这样的标签:学习差、作风差、性格差……在以唯成绩论的高中,艺考生往往不被学校和老师重视,或者专门编排出一个艺考生班,或者直接做教室后面。

其实,升入大学之后,艺考生的能力相对更能突出。大学是实战能力的平台,需要多才多艺的学生,学生会和各种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节目,大学正是艺考生施展拳脚的地方,活动策划、宣传、组织等前前后后奔跑着传媒艺考生的影子,大学里除了成绩评测以外,还有相关能力的提升。

三、为什么选择编导艺考专业

从以下表格直观对比编导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从文化课水平、对学生要求、与文化课衔接程度和课时安排上来说,编导专业对学生几乎无任何要求,不像其他艺术专业对学生的外形或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家长普遍担心学生的文化课是否耽误,毕竟每年都有专业通过而文化课较低而遗憾落榜的考生。

编导专业不仅不会降低文化课的水平,还对文化课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省统考大纲要求考察范围不超过中学学科水平,统考试题与高中语文多项试题对应,如文艺常识、文艺简答(文言文翻译、诗词赏析、散文和小说理解)、编写故事(对作文的能力考察)、影片分析(阅读理解的视觉画面分析)。因此编导专业与文化课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适合文科的考生,分析影片和材料评析需一定的政治、历史、地理知识。

编导专业的出路也相较于其他艺术行业广泛,不仅涉及到电影电视方面的台前幕后:制片、策划、导演、编剧、录音、摄像、后期、文化产业管理等方方面面,还可以涉及其他传媒行业,如广告、婚庆、自媒体等。

四、编导专业的四个维度

专业

考试编导行业

能力

编导的第一个维度:考试

对于任何一个考试,都要了解其考试特点、要求、目的。编导专业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院校单招。

省统考是基础性考察,面对的是省内全部高校和部分省外高校,院校数量二本以上70多所,三本院校以上40多所,其中不乏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长安大学等985、211院校,适用统考成绩的院校成增加趋势。

省统考主要考察三部分:文艺常识、编写故事、影片分析。

文艺常识分两部分:文常填空,文艺简答。考试标准为中学学科标准范围之内,其中文艺简答涉及文言文翻译、诗词赏析、散文小说简析,试题类型与高中语文试题类似,具体的考察题型与高考语文试题类似,按照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答题技巧即可应对文艺常识。这也就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在编导统考中往往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常对应的能力是思想性、画面感、感悟力、人物情节的具体理解能力。

编写故事分两部分:事件评析和故事续写。事件评析就是对一段材料时间的看法和评论。故事编写一般提供一段文字,对文字中描述的事件进行后续编写。也就是对作品能力的考察。

编写故事对应的能力是以上能力的实际应用。

影片分析就像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只不过把文字换成了试听画面,电影就是从文字剧本转换成了试听画面,实际上影片分析的考察就是对试听画面的能力考察。

影片分析则是把能力在以往的作品中的反馈能力

与省统考的基础性考试不同,单招则是按照专业招生。

编导的第二个维度:专业

编导单招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按专业招生,如导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摄影摄像专业、录音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等。大的方向分为三部分:导演、戏文、文管。

统考是基础性的考察,单招则是专业能力的考察,导演、戏文、文管分别应对统考中的三种题型的考察。从院校的考试策略中可以看出,导演侧重影片分析能力,戏文侧重故事编写能力,文管侧重文艺基础常识掌握的能力,并不是说其它不是重点,如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会把文常和故事放在初试、复试,而影片分析能力放在三试考察中。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三方面的能力中某一次总有欠缺,因此,在单招考试的策略中要求选择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去对应专业,擅长编写故事则多选择以考故事能力的戏文专业为主。

此外,个别专业需要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摄影专业在考试中不仅需要对摄影作品进行评析,往往还要求现场拍摄照片,蒙太奇特别开设了摄影专业高端班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编导的第三个维度:行业

总体来说编导主要应对连个行业方向:电影、电视。

电影和电视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电影和电视本质上是有共同点的,只不过因输出的方式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如“编导”一词更多的是应用在电视行业,而电影行业中则分化为“导演、编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电影和电视的异同。

从制作的角度进行分类:

由总到分,由浅入深,从整体到部分,从共性到个性,系统性学习编导专业相关知识。这其中需要了解1.电影与电视的区别 2.什么是电影 3.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异同 4.综艺节目与其他节目创作上的异同 等。

编导专业的第四个维度:能力

做艺考培训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艺考必然要掌握考试要求的相关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按照大学的课程,这就产生了悖论:如果艺考时已经学的很好了,大学里学什么,更何况艺考时学的远远赶不上大学课程。

还有一个现象是学习一年的学生和半年的或者三个月的,在考试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学习时长上的优势。

那么就应该思考编导专业在招生考试时到底需要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一位考入研究生的同学说,相对于研究生考试中专业深度的考察,艺考高招则是广度的考察。编导就是一位杂家。

考试总会有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而编导专业考试中除了文常有参考答案以外,编写故事和影片分析只能用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而无对与错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影片分析,千人一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影片每个人的感受可以不一样,看法可以不一样,言之有理即可。

因此,对编导专业的能力考察总结为,文常的基础知识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对实践的应用能力。

五、编导专业教学规划

从招生情况来看,一般分为高一暑假入学,高二寒假入学,高二五一暑假入学三个阶段,至高三寒假考试,学习时长分别为一年半,一年,半年。

按照编导专业的四个维度,对考试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对行业(具体知识体系)的了解,三个方面培养编导专业应该具备的应考能力。

具体分别两个部分多个板块。

编导专业除了视听语言需要识记,相关史实需要了解,具体内容的分析可紧可松。

去过几个没有全职老师的校区,从学生的反馈以及学生的笔记可以看出,教学比较混乱,这两页讲授对某个影片的解读,下两页就是某个栏目的分析,之后是广告分析,即便是视听语言需要系统教学的课程,也没有衔接性。

学生也反应学习的知识点太散,缺乏系统的规划,导致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不能系统的进行运用。

六、总结

编导专业涉及的范围广、知识点丰富、层次多样、应对策略不同,必然要求编导专业在教学上要系统性,要有规划。具体的内容不同的老师可以按照各自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随意组合。

教学计划(篇2)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旅游专业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却难以胜任旅游岗位的工作。本文拟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教材老旧。在中职旅游专业中,除了公共的基础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旅游概论、导游实务、模拟导游、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这些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没有新意,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一些次要的科目,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教材比较旧,往往都是从编者的个人想法出发,不考虑市场的实际需要,而且印刷一次就用好几年,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

(二)教学过于理论化。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把精力都放在理论教学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划出重点课程,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完成专业的学习,掌握的都是理论的知识。

(三)实践教学没有针对性。实践教学不被重视,没有形成体系性的教学。即使有的中职学校意识到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但只是把实践教学作为辅助开展。很多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没有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正确地定位,致使教学内容与实训目标脱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只是针对某一课程的某一项或者某一些内容进行,并不能达到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全面培养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过时的教学模式。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死板,往往为照本宣科,即教师根据课本的知识进行备课,画出重点、难点,然后进行教学。看似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

教学计划(篇3)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

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关键: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四、教学建议

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教学时,既可根据教材提供的运动场上的信息,也可根据当地生活、生产实际作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

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数学问题。

五、课时安排: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加、减法

设计者:田金芳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1、例2.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方法。

难点:退位减法。

四、教学准备:主题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问题算式:

(1)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3.4-49.8=

(2)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小数减法(探究问题1)

1、算一算

师:中国队第一轮究竟领先多少分(53.4-49.8),你能算吗?请先试试。

2、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是相同的吗?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议一议。

师:你们组有几种算法,哪种更合适?

全班交流一下,怎样算既合理又简便?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解释思考过程。)

板书:

53.4

-49.8

3.6

4、小结算法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尝试练习:(解决问题2)

58.2-49.2=

(二)小数加法

1、试做

师:刚才一起探索了小数的减法,那么怎样计算小数的加法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3)和(4)。

2、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3、追问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4、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53.449.80

+58.2+49.20

111.699.00

师:中国队两轮总成绩领先多少分?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师:把你的算法介绍给全班,好吗?

师: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内交流。

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的第1竖行。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注意的地方。交流验算方法。

2、完成做一做余下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的地方。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数位不够减和被减数时该怎么办。

重点讲解:7.2-6.455-0.41

3、完成做一做第2题(情境图)。

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解答。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30.45

20.6

1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思考: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1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计划(篇4)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胡适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集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于一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还获得三十五个“博士学位”。今天我们从他写的《差不多先生传》中可以了解他的一些思想,获得一些启示。

2、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写于1924年。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的,叫做“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

画出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出雅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圈点美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文路,把握结构(1) 分段:

第一部分(1--4)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点。

第二部分(5--10)记叙了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第三部分(11---12)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仿效他。

二、 合作探究,把握内容

1. 齐读第一部分

(1) 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 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其中“中国”与“全国”相连有什么意义?

(3) 他的个性特点怎样?

2、默读第二部分,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苟且马虎)的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事例,都表现了差不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 小结:

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无疑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身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他还在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愚顽至极,可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简直令人不可思议。那么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呢?

三.品析语言和探究写法

1、 读下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内涵和手法

(1)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精明。

(2)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3)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2、 从文章的语言和选材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笔法是___________,语言是_____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讽刺是___________。

3、 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可以看出传记有什么写法(归纳)

(1) 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2) 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3) 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将人物的一生分几个时期来写。

(4) 文章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

补充:《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教学计划(篇5)

一、教材分析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离间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将优质教学理念落实于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本册教材中的六个话题――家庭、朋友、公园、街道、北京、节日――以及每个话题所包含的三项学习内容――语音,语汇,交际用语――以语音学习为暗线,采取整体学习的方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大量的歌谣和歌曲的输入,在活泼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习得英语语音;词汇和交际用语学习为明线,在TPR,歌谣,歌曲和游戏中使用实物,图片,录象,录音等多种教学手段感知,模仿和习得语言,达到熟练上口.

二、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初学的自信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音语调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动手创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册教学内容目标

(一)听、做

1、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 能听懂课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画图、涂色、做动作、做手工等。

4、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故事,并做出反应。

(二)说、唱

1、 能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2、 能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出单词。

3、 能根据情景要求说出最基本的话语。如:相互问候,询问姓名、年龄,询问颜色,询问物品数量,表达喜欢或不喜欢。

4、 能说出、唱出教材第一层次中的歌谣和歌曲。

(三)玩、演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根据情景需要,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

2、能表演歌谣和歌曲。

3、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表演。

四、教学重点

每单元前两课词、句的掌握以听说演为主,着重学生学习兴趣、英语语感、语音语调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点拓展运用交际,以对话、说故事巩固强化。

六、教学手段

本书共八个单元,其中4、8为复习单元,含六个话题:Fail, Friends, Pars, Streets, Beiing, Festivals 可借助图片、录音、实物、录象等手段通过唱、说、演等形式去感知、模仿、习得语言,达到熟练上口。

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脑功能开发活动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实践方法.不断创新,达到学生在字母,单词和句子的记忆和背诵方面的方法以及效果上的突破;达到学生习得英语,学习英语方法上的进展.使学生由此及彼,学会学习.使各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在教师的“身教”方面,除了传播知识,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意见,组织落实德育与学科的整合,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之德才并重。

七、注意问题及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资助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语言技能。

2、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并运用语言。重在学生参与。强调在做中学。

4、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要坚持大量输入,少量输出,扩大接触面和文化视野,注意“听、做”在前,“说”在后。

5、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都能了解语言学习的目标。

6、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要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出现语言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是非常正常的,是他们语言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八、教学进度

Sep.1~15 Unit 1 Fail

Sep.18~29 Unit 2 Friends

Sep.30~Oct.20 Unit 3 Pars

Oct.23~Nv.3 Unit 4 Revisin

Nv.6~17 Unit 5 Streets

Nv.20~ Dec.1 Unit 6 Beiing

Dec.4~15 Unit 7 Festivals

Dec.18~29 Unit 8 Revisin

an.1~ Revisin and test

每个单元2周—6课时,每单元小测试一次

Unit 1 Fail

教学内容

* 重点学习词汇和表达法

* fail, grandpa, granda, dad, , sister, brther, e

* plicean, dctr, teacher, engineer

* Wh’s he/she? He/She is…

* Where is…?

* 一般学习词汇和表达法

* father, ther(扩展)

教学计划(篇6)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和认识,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他们认识了植物的生命起源,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人的生命来源及性别特征;学习了上学路上、乘车、课间活动、上下楼梯、公共场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学习了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感受劳动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法;掌握安全快步集合、疏散的要领。能认真对待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行为习惯方面,懂得礼貌待人,课间不追逐打闹,课上积极举手发言,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作业工整,不乱涂乱画。在卫生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不乱扔,不乱吐,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不经意间会乱扔乱吐,相信在这一学期的帮助下,一定会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这学期要通过各种方式,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班上的纪律,组织学生多讲故事,多听故事,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校纪校规,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身体健康意识差,本学期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大单元:悦纳自我、敬畏生命;安全生活、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珍视生命;防范伤害、呵护生命;健康生活、乐享生命;健康成长、关爱生命;快乐生活、悦享生命;实践演练、保护生命。将对“生命的认知”和“生命的价值”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教育”贯穿始终,涵盖了“生命认知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的中心理念。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及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

1、综合性:本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趣味性:内容的呈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和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生活逻辑性:教材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

4、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积极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5、发展学生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教材注意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明白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2、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教育学生熟识求助电话,了解求助电话的作用;

4、让学生掌握灭火技巧;

5、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识基本的安全标志,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

6、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7、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衣服要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多进行安全、有益健康的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

8、教育学生注意食品安全。

9、让学生了解疾病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10、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教学措施

1、采取“1+X”的教学方式进行。“1”即一周一个课时进课表;“X”即每天灵活安排少量时间,多形式地组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及实践技能操练,强化意识,巩固效果,掌握技能,形成习惯。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活动的目的性,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主体意识。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采用探究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5、注意对学生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6、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命和生活的看法。

7、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8、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第2周:悦纳自我、敬畏生命

第3周----第4周:安全生活、珍爱生命

第5周----第6周:远离危险、珍视生命

第7周----第8周:防范伤害、呵护生命

第9周----第10周:健康生活、乐享生命

第11周----第12周:健康成长、关爱生命

第13周----第14周:快乐生活、悦享生命

第15周----第16周:实践演练、保护生命

第17周----第18周:总结、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