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大学教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1-29

大学教学课件热门。

教师在工作中有很多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制作自己的教案与课件。因此,教师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编写它们。只有把教案和课件做好,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教案和课件呢?经过精选,中学范文网为您呈现了这篇“大学教学课件”。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大学教学课件(篇1)

(课件展示:课前演讲:题目:          的苏轼。要求:自选一个角度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1分钟左右。)

生1:我所说的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苏轼,他的身影几乎出现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琴棋书画,堪称一绝,诗词歌赋,令全天下的人称赞不已。还记得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吗?还记得那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吗?还记得他那独创一家的书法吗?还记得他那风格别致的画吗?我可以说,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实验家、美食家,一位瑜伽修行者。这就是博学多识的苏轼,这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蔡兰芳)

生2:我说的是“豪放洒脱的苏轼”。几经诽谤陷害,苏轼终于掉入了“乌台诗案”的泥淖,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德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他在黄州“倚杖听江声”,他在黄州写出“大江东去”。他总是那么淡定从容,总是将所有的失意抛在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不然,何来“清翥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苏轼到宋东坡,东坡居士的名号凝聚了他达观的态度和超然的内心。我们崇拜东坡,不仅仅在于他绝妙的诗词书画,更在于他对待人生积极的态度。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隐忍乐观,那种豪放洒脱,那种幽默诙谐和勇敢顽强。学习苏轼,了解苏轼,我们会体会到一种人格的力量和生命的硬度。

生3:我说的是“历经坎坷的苏轼”。苏轼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早在青少年时代,聪慧好学的苏轼就有报国安民之雄心。二十一岁参加科举考试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因母丧守孝两年。此后十年,他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后因反对新法,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旧党上台,他又主张保留新法兼用所长,引起旧党不满,只好要求外任。他连连遭受打击,被一贬再贬。他的一生可谓坎坷,虽然在地方官任上有所作为,但远远没有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抱负。可以说,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和旧党之争的夹缝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令人嗟叹!

生4:我说的是“黄州与苏轼”。一千八百年前,周瑜在此大破曹军80万,成就了一代英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儒将与少将。而一千年前,苏轼也来到此地,他是被贬官的,但被贬得却不是他的心,他在这里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豪迈的胸怀。苏轼来到这里才成为那个真正为我们熟悉的苏东坡,他真正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在这里他的妻子去世了,他曾自撰一联“不死不生不垢不灭不尽,如梦如露如幻如电如影”,意思是一切的一切,都将消殆无踪,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从此以后的苏轼,旷达、开放、豪迈、洒脱,成为人人敬仰的文坛宗师。黄州与苏轼成为了不解之缘,苏轼因黄州而成就了更伟大的事业,黄州也因苏轼而更加光焰万丈。

(此开头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苏轼,比之于单个学生介绍苏轼,同题求异,可谓是加深学生积淀的好方法)

桑一丹:我觉得他们都讲的十分动情,语言也很优美,每个人都概括了苏轼生活的一个方面,十分优秀,但要注意演讲时要注意停顿。

师: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苏轼,说得真好。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一组材料。

课件展示下面内容--

方方《喜欢苏东坡》:“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苏轼《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师:这三段话恰好是对同学们演讲的一个印证。苏轼是旷世奇才,一生那样坎坷,可是他却活得那样潇洒,为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定**》来走近这位诗人,了解这位诗人。

师:(学生读完课文后)学习诗歌,三分鉴赏七分诵。读出了感情,那一首词就理解了七分。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诗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哪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十多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学生读)

生:我觉得“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这里不能断开,因为它是个虚词。

师:你的评点不错。我们读最后一句,也要注意节奏,应该这样读:“一蓑烟雨/任平生”。除了把握节奏以外还要注意诗词的重音,本词需要重读的有“莫听、何妨、谁怕、任、却、归去”。下面再齐读一遍。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定**》?(十余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学生读。)

师:读得不错。不过,“归去”还需重读。让我们一起听听诵读录音。(课件放范读)

师:听了专家的示范朗读,我们师生一起合作,把这首词再读一遍。有两个地方稍稍强调一下,上阕我读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后,请男同学齐读“谁怕”,全班同学再一起读一遍“谁怕”,然后再接着往下读,下阕“归去”的处理相同。

师生诵读课文,效果很好。

师:读了这么多遍,又听了一遍范读,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好不好?

(老师善于导,生随师读,起示范作用不言自明,“诵读”能力的提升落在了实处)

师:鉴赏一首词,首先要整体感知。如果把全词浓缩为一个字或一个词(词组),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词中的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师:请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本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每组派一名同学将本组的观点写在黑板上。

(八个学生上黑板写词:任、任平生、归去、归、谁怕……泰然自若、旷达、豁达、洒脱、潇洒……)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写的词或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写“归去”的同学说说为什么选这个词。

生:“谁怕”是一个反问句,苏东坡应该是反问那些陷害他的人,表明自己不在乎风雨,心胸很豁达。

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很独到,其实这样的词语有很多,比如还有“轻”“归”。“任平生”、“谁怕”是外在的表现,“轻”“归”是内在的表现,“任平生”、“谁怕”的结果就是“轻”“归”,我无所畏惧,看破风雨,因而视重若轻;我归向我的心灵,归向我内在的家园,不管外面风吹浪打,我都能够挺得住。

师:词中的主人公是很独特的一个形象,别人都躲雨了,他仍然能够冒雨前行,从黑板上的板书看,大家都能够想到泰然自若、旷达、豁达、洒脱、潇洒。看来整体上大家对这首词都有了感悟。

师:我们解读一首诗,要学会抓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分析,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思考题。

屏幕展示下列内容--

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4、你最喜欢那个词或哪个句子,谈谈喜欢的理由。

5、选取文中的一种表达技巧,简要赏析。

师:经过思考,一些同学有了自己的观点了。现在,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时间是2分钟。

生8:“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

生:我不太同意高磊的看法,说“竹杖芒鞋”是苏轼喜欢的生活不太妥当,因为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他是带着一身的怨气和无奈来到黄州,所以苏轼并不喜欢这种生活,而是无奈之举,在无奈中寻找一种寄托,在寄托中发泄自己、升华自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我觉得“轻”是在说他的内心,当他在官场上的时候,每天都是担惊受怕,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担心得罪哪个人,“竹杖芒鞋”就是他被贬谪之后,起码心理上是非常放松的。

师:下面哪个同学来说说第二个问题?“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生: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生(张带):关于“任”字,我的理解是,苏轼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表现而改变自己内心的态度和世界观。

师:刚才张带同学的发言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任”就有这样一种境界在里面。好,哪位同学谈谈第三个问题。

生:我觉得“风雨”和“晴”是两个对立面,“风雨”表明苏轼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了很多坎坷和不顺,但人生中毕竟还有快乐的事,所以“晴”代表快乐,这两个词说明了苏轼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这句写出了诗人的豁达的心境,他看清了他的人生需要平淡,他需要在平淡中才能找到自己。

生:我认为“风雨”和“晴”不一定就是实指,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之后,他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而且也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看事情也非常的达观,他开始对这些风雨已经不在乎了,淡泊功名,所以即使是困境可能在他眼中也是晴天,所以不一定是现实中的晴天。

师:补充的很好(老师评点略)。下面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你们认为这首词采用的表达技巧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继续谈,看还有哪些词句是你想要赏析的?

(各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内容有: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双关……)(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赏析意见)

生:我们想赏析的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表明苏轼不畏强权,不向命运低头的气势,“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明苏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保持自己本心的心境。

生:我赏析的是最后一句。我觉得“晴”字是不是有谐音在里面,如果把风雨理解成感情的“情”那么是不是表明苏轼认为虽然我经历了风雨,但我心里没有起伏,没有沮丧。我觉得苏轼在这个时期是有这个心境的,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

师: 这里把“晴”理解为双关,尽管老师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但我觉得能这样去思考问题,这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猜读”,或许你的观点会有人赞同,只是我并不这么想,但我的并不一定就是准确的。

生:我喜欢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被一贬再贬,但他看到的是“斜阳”而不是“残阳”,如果看到“残阳”就表明他的心境已经是很悲了。“却相迎”,前面他已经淋雨感觉到冷,但现在他却觉得是太阳在迎接他,说明他心态的一种转变,由冷到暖,表明他的豁达。

师:这是非常独到的见解。不是“斜阳”而是“斜照”,作者虽然经历那么多的挫折却仍然这么的乐观,解读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关于诗句的解读就到这里,下面看同学写的表现手法。

师:(看黑板)有的小组认为这首词是“直抒胸臆”,有的小组认为这首词是“曲笔写胸臆”。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啊,请再考虑一下,你同意哪一种一见?(学生思考片刻,部分同学小声交流)

师:对,此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胸臆,而是借自然界的风雨来写人生的风雨,借自然现象来表达心意,所以是曲笔。

师:看看其他同学写的。有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双关。看来大家对本文的表达技巧把握得还比较准确。我们就不一一细谈了。

屏幕展示下列内容--

1、  苏轼这种豁达胸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  请结合你学过的词,谈谈东坡词是如何“新天下耳目”的。

3、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生:苏轼是一个佛道释三家都有所长的人物,他的豁达的胸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入世,百般曲折人为世用。再多的挫折又何惧,再多的磨难我都能容纳。

生:我觉得他思想的根源是缘于他的人生经历。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官场的黑暗对他的冲击很大,但这反而使他什么都看开了。

师: (评点略)把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思想结合起来,才有这样一个旷达的苏轼。

生:我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在开篇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他的词同以前的词相比是豪放的,他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

题材境界 泛意(普遍情感)   狭小 殊意(个人所有体验)   阔大

师:下面来谈一谈学了这篇文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谁先谈?(六七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名同学发言。)

生: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处境又多落魄,也要有一种豁达的心胸,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看待困难,藐视困难。

生: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境来考虑问题。

师:同学们能有这样的感悟老师非常高兴。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家可能遇到许多困难,当你遇到这些困难时,你想想苏东坡。苏轼是很多文人的精神之父,他给身处逆境中的文人以精神的力量。我希望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苏东坡与你们相伴。

师:最后以一句话结束: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师:学了这首词后,老师布置一道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搜集资料,自选角度,对苏轼的词进行专题研究,写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

大学教学课件(篇2)

小鸡的孵化过程

单元计划标题:小鸡的孵化过程

设计者:李艳萍

学校:安康学院

学科领域:科学、生物

年级:中学初一初三年级

导言

春天来了,又到了小鸡孵化的季节了,可是我们知道小鸡是怎么样孵化而来的吗?小鸡孵化需要哪些条件?小鸡孵化需要多长时间?人工如何孵化小鸡?我们平时对于动物的孵化不是很注意观察,这次,我们来具体研究和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生理的急剧变化,也给心里带来较大的变化。中学初期,他们还会表现出幼稚与董事,依赖性和独立性,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并且他们的认识水平、能力还不够。中学后期,则是一个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思维快速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这次的课题就是要求他们能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这项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分析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有以下操作:

1、 根据他们记录的笔记,大致做一个小鸡孵化的过程表。

2、 在小鸡孵化的不同阶段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拍摄大量图片,并且最后根据这些图片做一个小鸡孵化的图示并演示。

3、 通过网络与其他人分享这些图片,并与他们讨论其中的过程。

4、 制作一个电子演讲稿并附上图片来交流他们的学习成果。

5、 通过共享电子讲稿,将其发布到网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所需时间

鸡的孵化期大约是21天,由于学生要观察小鸡孵化的整个过程,这个项目将持续21天左右。 必备技能

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鼠标,键盘的使用,了解有关胚胎发发育的背景知识。 需要的材料和资源

技术方面:数码相机、Internet连接

印刷材料:用于阅读和学习有关小鸡孵化的各类书籍和参考资料

学习用品:纸、笔、照蛋器或手电筒,用黑纸片留一个小孔贴在上面,让光源成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实施

从一个鸡蛋变成一只小鸡,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即孵化过程。在观察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有耐心,认真观察并且做好记录,这次学习的最终成果是产生一份关于小鸡孵化的合作电子演讲稿。

1) 同学们共同探讨小鸡孵化必备的外界条件,并给与充足的说明。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网上查

询或请教专门的饲养员做笔记。 2) 照蛋。通过照蛋器来观察不同阶段受精鸡蛋的变化或者用手电筒,用黑纸片留一个小面孔

贴在上,让光源成来观察,并认真观察其变化,做好笔记。 3) 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拍摄大量的图片以便于研究。 4) 共同探讨人工孵化小鸡的条件和时间,并且绘制一个简单的小鸡孵化过程表。

5) 让每个同学共享他们的发现,并解释他们绘制的过程图。

6) 在研究完成后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图片和笔记写电子演讲稿了,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介

绍,以便读者了解。

7) 进一步修改文稿直到最终完稿,并且确定报告各部分内容撰写者的分工。选定成员对报告进行

汇总。

教学评价

量表评价

大学教学课件(篇3)

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来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读一读,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把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思考一下:老师和一个同学的身高谁高一些?(两人报出身高,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探讨比较方法,四人小组开展讨论。

然后汇报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四人小组身高的比较。

1)、读一读各同学的跳高成绩。

2)、请给他们排出名次。先说说排名的方法,再进行探讨。

3)、汇报探讨结果。

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来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取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进行评价、交流、研讨。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分析与思考问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等。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欠佳,如对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欠缺了总结这一环节,使学对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完善的掌握方法。

大学教学课件(篇4)

一.实验目的

1.能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熟练掌握PPT的动画效果

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的插入方式

二.实验任务

1.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选择一堂课,为该堂课设计PPT.

2 具体标准请参照

三.实验步骤

1. PPT的动画效果

动画效果通常有两种实现办法:

(1) 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显示对象或者使用运动画面。

从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放映” -- “动画方案”

(图表、艺术字和图画等)应用动画效果 选定该对象 --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

注意:动画效果最好不要用得太多,好的动画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2.特殊动画效果--绘制路径

“幻灯片放映” --- “自定义动画” --- “添加效果”

还可以在动画列表中选择该对象,然后对“开始”、“路径”和“速度”子菜单中的选项进行调整(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

4.TIPS:

(1)移形变影

如果要在一张图片中加入文字说明,可以将图片先放到PowerPoint中,加入文字后再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格式,这样不会像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把整个文本框覆盖在图片上。当然我们也可将文字保存为图片,方便浏览。其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一种图片格式,如GIF、BMP、JPG、PNG等等,然后单击[确定],这时你可以选择是将所有幻灯片保存为图片,还是将当前幻灯片保存为图片。

(2)直击要害

要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只要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针选项”中的“绘画笔”,就可以用它作标记了。

(3)如出一辙

为了形式美观一致,我们要求每一页的按钮通常放在同一位置。在一个页面做好按钮以后,选定所有按钮,按[Ctrl+C]复制一下,然后换一页,按[Ctrl+V]粘贴一下就行了,并且以前设置好的动作在其他页面同样有效,这是不是简单多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其他对象也放在不同页面的同一位置。

(4)你中有我

如果要在PowerPoint中加入Excel图表,先显示出要添加 Excel 图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 如果我们要创建新的图表,就单击“创建新对象”,再选择“Microsoft Excel 图表”。 如果要插入您已创建好的图表,就单击“从文件创建”,然后再输入文件名称。使用 Microsoft Excel 的工具和菜单来更改此图表。在此图表外单击,返回 PowerPoint。如果我们要对此图表进行修改,可以双击图表。

(5)刷出色彩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者多张,重新去进行配色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Esc] 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也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即可。

他山之石

在PowerPoint中,每一次输入文本都要插入一个文本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先在Word中将所有内容按一定样式打好,再将它发送给PowerPoint。其具体方法是:在 Word 中打开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每个标题 1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每个标题 2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第一级文本,依此类推。

有容乃大

在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或“文本框”等对象和文字经常出现大小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选定的对象类型,例如:“自选图形”或“文本框”,再单击“文本框”选项卡,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则缩小该形状时,不能小于容纳的文本。 风格独具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其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要使用就可以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这一个模板了

五.实验评价

大学教学课件(篇5)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古人饮酒吟诗的诗作层出不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大学教学课件(篇6)

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重点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教学难点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趣祝福 WWw.ZF133.COm]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大学教学课件(篇7)

“资源管理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两方面都重要。

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 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磁盘碎片整理)。

能力培养目标:

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 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

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动手,给学生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学生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4分钟)

二、 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

(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窗口组成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3、 文件夹的建立

移动(重点、难点)

5、 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6、 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还原、显示

三、 巩固练习:(8分钟)

四、 小结:(2分钟)

五、 布置作业:(1分钟)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大学教学课件(篇8)

一、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订立齐楚联盟--受到贵族排挤打击--被楚怀王疏远--三闾大夫(管教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张仪游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怀王武关被劫--顷襄王即位,做了秦国女婿--屈原被谗,遭流放到南方--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美政”理想:

1.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

2.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3.“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②神话色彩: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香草美人笔法。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朝驰江皋、夕济西(shi)--在水中筑起美丽芬芳的爱巢。

2、赏析: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O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接着与湘夫人一样。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与《湘君》结尾不仅句数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样。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大学教学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含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条件

(2)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3)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团队间的合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沿着提出问题、实验论证、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二、教学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稀”与“浓”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区别。

(3)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实验与数据相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3)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对溶液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为了对溶液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需要对溶液加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疑问:(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能不能无限溶解呢?

(2)改变溶剂的量或者溶液温度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会改变吗?

演示实验9-8与9-9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玻璃棒的用途以及实验药品的存放方式,以便加深学生在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印象,增强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

结论:(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疑问:为什么在提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呢?

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实验结果的分析,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1)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的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关系

加入溶质或者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加入溶剂或者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3】疑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稀溶液”和“浓溶液”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与我们这节课所提到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稀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吗?

分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而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人们为了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是多少,在不给定条件的情况下把溶液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因此饱和、不饱和溶液与稀、浓溶液没什么必然联系。

【4】提供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 碳酸钙: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克 目的:为了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结论: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课堂练习:

1.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4.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不变”、“增加”或“减少”)5.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氯化钠经降温、冷却析出晶体余下的液体()A.只溶有氯化钠 B.只溶有硝酸钾 C.可以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可以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经常用易容、可容、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1】疑问: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温度等因素有关。(没有给定条件,可以类比稀浓溶液)

【2】疑问: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 视频中的实验操作:

结论: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应满足两个条件:a.在相同温度下 b.在等量溶剂中

(2)固体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理解溶解度需要注意:

a.在一定温度下 b.标准:100克水中 c.状态:饱和 d.单位:克(3)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区别

物质的溶解性,即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即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 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克 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克 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克 不(难)溶物质(4)溶解度曲线

【1】疑问:溶解曲线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呢?

引导并且讨论:目的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学会从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a.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通过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或者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练习:NaNO3在各种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80 88 96 104 114 124 148 在60℃时将66gNaNO3固体和75g水混合后新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要使该不饱和溶液转变 为饱和溶液要用哪些方法?请通过计算回答。

b.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5)气体溶解度

阅读38页的讨论

【1】疑问: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呢?

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固体溶解度,了解其特性来类比推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结论:a.某气体在101千帕,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b.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注意:千帕 b.在一定温度 体积水 d.饱和状态 f.无单位 课堂练习:

1.某温度下,对于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B.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c.溶解度100g?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D.?

2.(1999年西安中考题)KNO3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9年安徽中考题)现有某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100g,甲学生把其中 一份蒸发掉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乙学生把另一份溶液蒸发掉5g水后,恢复 到原温度,析出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

大学教学课件(篇10)

大众文艺

225摘要:大学英语语音课是一门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水平,强化语音在于英语学习中的根基作用。本文从英语中辅音和元音的发音、英语节奏规律和英语的语音语调三方面设计出一些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掌握语音知识和发音技巧同时,**出适用于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语音;课堂活动;设计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发音来体现的。在学习英语时,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发音,不仅有助于表达各种观点,而且是准确把握英语意图的关键。然而,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英语语音课并没有像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那样,已经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面临着班容量大,学生水平不一,教学方式机械,学生兴趣不高等现状。

笔者在从事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面向大学英语语音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摸索出适用于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方法。

一、英语辅音和元音的教学设计

在大学语音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发音如[e] [θ]等,教师可以在讲清发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发音水平。

(1)单词接力赛

在传统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谈语音理论,然后再亲自谈

演示或**录音供学生分析和模仿。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语音课上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尝试试用单词接力赛来增加学习的兴趣。

以[e]为例,根据大学英语语音课班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均等。由教师计时,第一组同学依次举出含[e]的发音的单词,单词不能重复举例。计时一分钟,由第二组同学记录所举单词数量并指正错误;然后第二组学生依次列出单词的发音。比赛程序和以前一样,最后确定哪个组的准确率最高。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了相

关的音素,而且对于所学发音的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反复练习发音的过程中,我养成了正确的发音习惯。

(2)同伴指正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在进行发音练习时,要求本组其他成员都认真地听,看哪位同学能听出错

误的语音并指正。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所犯的发音错误是无意识的。这种方法在课堂上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让学生正确意识到,同学之间互相纠错是为了使我们的语音更标准,是一个互相提高的过程。

二、英语节奏规律的教学设计

英语节奏主要包括英语连读、略读、重音等发音技巧

巧。这些技能的掌握直接关系到能否讲出地道的英语,这在英语听说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听、模仿英语原音和其他语言练习。

英文歌曲对于节奏要求比较严格,歌词往往口语化,地道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连读、略读、重音等发音技巧,学生也乐于接受边唱边学的方式。由教师选出一首节奏简单欢快,含有教学内容的歌曲,先给出学生歌词,再放录音试听,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出其中的音变现象,由教师总结规律。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试唱,每组各唱一段,其他同学着重听其中的连读、略读、重音、同化等发音技巧,指正其中的错误。

最后评选出优秀歌手。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英语的发音技巧,培养了英语的节奏感。

三、英语的语音语调的教学设计

同样的英语语句,用不同的语调阅读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语调教学是语音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语调可以突出句子的中心内容,表达说话人的不同态度和感受。

许多微妙的感情都是用语气表达的。语调学习不容忽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直观地讲解语调功能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景表演

将学生分成3-4组,每组3-4个学生。 老师将在课后分配任务,例如看电影或看对话。第二次课时抽查表演其中的一段,让学生评比出优秀的组合。表演过程中,尽管是侧重抽查不同

事实上,语调在语境中的运用也考验着学生的发音和节奏能力。(2)指定会话英语语调的学习包含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在语音课上根据自己的意图设置不同的场景。

例如,全班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场景,如购物,与人相识等,再把这一场景的编排任务交给自己下面一组,以此类推。教师请几组同学到讲台表演,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语调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语调变化对于说话者意图的影响,并指出在此情景下语调所体现的交际功能。这种形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情景中以不同的语调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际能力和整体英语水平。在活动中,学生

它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理论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双赢。同时,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伏悦铭. 英语语音学习难点与教学对策.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黎楠,贾春怡. 英语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消费导刊,

2008(6).[3]熊学军. 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模式初探.

广西商专学报,1999(2).[4]芮燕萍. 语音教学与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成绩的关系.

中北大学学报,2009(4).

[5]李望国. 英语语音学习技巧初探.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6).

刘坤(河北衡水大学外语系,053000)

教学中,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在民族文化特色上多思考,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将中国民族艺术特色融入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就一定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特性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

京,2003年

[2]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

[3]颜慧、索亚斌著,《中国动画电影史》[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

教育理论

大学教学课件(篇11)

作者:黄笑然

**:《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4期

【摘要】现今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或任务,如作报告、场景角色扮演和情景提问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一、现今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及解决方案

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与初中相比,大学教育模式更加自由灵活,这就要求学生更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但现实中不少在校大学生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学习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被动消极的接收知识,在缺少外界管制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荒废时间不求上进。

2.在大学里,没有初中和高中的入学考试,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重视英语。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方法和策略,而在获得知识信息后“练习”巩固得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中寻找解决方案。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鲁阿凤也提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主体性和参与性原则,就是在设计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不仅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是让他们转换角色做学习的主动执行者。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是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一些任务型活动,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学习者能否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最后,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或任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计一。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