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实用教案: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篇二

发表时间:2022-09-17

湘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教案: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篇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f215.com延伸阅读

[优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篇一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优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重点)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难点),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分析和启发式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时间:

约分钟。

○教具:

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学生每人或两人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章地球(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导入语: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书)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看地球卫星照片和图1、2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后回答)

地球形状是:球体。

2、地球的球心、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周长在哪里?

答:[结合经纬仪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地球的周长叫赤道。赤道正好处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

3、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多少千米?[看课本图中注释的具体数字回答]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

1、什么是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的

3、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4、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并指示给旁边的同学,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确。)

(1)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让地球仪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作逆时针转动。告诉学生面对地球仪如何识别东、西、南、北4个方向。

(2)(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3)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没有,是假想的)

6、课堂练习:

(1)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三、纬线和纬度(板书)

[引入]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你知道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吗?现在我们来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什么是纬线?(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纬线的定义,并读出来。)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经线垂直相交,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仪上找出纬线指示给同学,请对方判断正确与否。)

2、纬线是什么形状?是半圆,还是圆圈?圆圈。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4、所有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在两极的中间,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结合经纬仪或地球仪回答)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7、纬线有哪些特点?(展示经纬仪,学生观察回答)

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8、在地球仪上大家可以画出多少条纬线?人们是怎样区别每一条纬线的?

[边指示边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这就好像给每条纬线都起了名字,我们就能区别它们了。)

[多媒体展示图片]“纬线与纬度示意图”。

9、哪条纬线是零度纬线?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人们把赤道定为零度纬线,它把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10、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极点。

11、赤道南北两侧的纬线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来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字母“S”来表示。

[板书] 北纬——N,南纬——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可分别表示为:20°N,20°S 。

1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多媒体图示变化规律)

14、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其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板书:低纬、中纬和高纬] [多媒体展示] “低、中、高纬度示意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将课本、练习册或教师给出的练习纸(多媒体课件更好)中的纬线纬度指读或标注出来。

[示例题]请问北京(40°N)处于什么纬度带?中纬度。

[示例题] 中国和南极洲分别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中国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教案借鉴]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篇一)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借鉴]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案借鉴]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借鉴]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范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内容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

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

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教学板书: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

3.地球的运动:自传和公转。

4.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布置作业。

[教案必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之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之一”,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3课进行教学,共用5课时完成。

第1课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1课时)

第2课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2课时)

第3课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2课时)

活动一

课题: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活动安排:

设设与展示

1、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学生装。

2、利用自己设计的学生装开—个学生装发布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__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__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__;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c.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d.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__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③服装的面料选择(只作提示,内容从略)

(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__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评选出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主动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学生装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2)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衣服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3)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4)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纸盒、塑料、线材、布料、等废旧材料以及围巾、帽子饰物等现成品制作成服装,召开服装设计新作模拟发布会,进行服装表演,配以音乐、化妆、动作、舞台美术、海报招贴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__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人们的着装。

2.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3.是否对本课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关于校园学生装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2.关于学生装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活动二

课题: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环境艺术壁画、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

2、校园雕塑小品和壁画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活动安排:

1、欣赏这些艺术品,想一想,它们与环境协调吗?

2、集体考察一下自己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环境艺术雕塑、装饰壁画的图像资料、泥、泡塑块、卡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校园环艺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有条件)等。

◆学生准备学具:泥、泡塑块、卡纸、竹、木、金属等材料;塑形、切割工具;乳胶等粘接材料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展示环艺雕塑、装饰壁画的图象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思考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壁画或雕塑艺术品?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或装饰壁画,并任选材料制作成小样。

b.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包括自己要设计的校园艺术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并对同学的方案加以评述。

(2)发展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选用以及制作方法步骤。

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两课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3)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注意将作品与拟置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作品本身。

3.课后拓展

(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

(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小样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环境艺术是人与其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景况、各种接触用品等之间的综合设计和处理。它包括城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商业及交通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外建筑群体的设计、室内陈设,各种用品设计以及与之相配的室内外雕塑、壁画等的统一安排设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明确了环境艺术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设计原则。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美化建设的习惯。

3.是否表现出关心校园和社区环境艺术建设的热情。

4.制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有计划性、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美术课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制作教学与学生现代设计意识的启蒙。

2.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思维看待周围的环境。

活动三

课题: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建筑和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知识和技能,合作设计制作校园规划模型,开拓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空间,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热爱生活、学习环境及学校的情感。

活动安排:

1、集体策划,绘制校园规划图。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组校园模型。

3、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或家长参观、评述。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

◆师生通过搜集,共同准备模型制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各种白色、彩色卡纸、硬纸板、纸箱板、瓦楞纸、玻璃纸、废透明胶片、易拉罐等金属板材、木材、吹塑纸、硬泡塑(聚苯乙烯板)、软泡塑(海绵)、电热丝泡塑切割器、美工刀、剪刀、圆规、直尺、乳胶、胶水、铅笔、橡皮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引导学生讨论、想像自己校园未来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见的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两个,从造型、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b.展示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欣赏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介绍校园建筑模型的具体制作过程:

(a)总体构思:有哪些建筑设施,如何布局各建筑的造型、结构、色彩等

(b)平面规划设计:画出平面布局草图

(c)主体建筑的制作:大型部件的制作、表面构件的处理

(d)附属建筑的制作

(e)其他设施的制作与配置

(f)总体调整完成

(2)发展阶段

a.讨论确定校园模型的总体造型和实施方案。小组之间进行设计在课堂完成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b.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分工合作,各组分别同时设计制作所分工负责的建筑和区域。

c.小组内进一步将各建筑部件的制作分工到人。

d.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e.各组同学把做好的模型单元组合在一起,成为校园模型整体。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复教室的整洁。

3、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根据所学的环境规划与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积极提出设计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干和能力。

(2)在课堂完成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3)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g币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充分表达出了想像力和新颖的设计创意。

2.设计构思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建筑主体和设施与整个校园环境的协调。

3.制作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且步骤清晰,耐心细致,专注投入。

4.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能否于同学愉快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环境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中学美术课教学。

2.关于人际良好合作态度的养成与美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

[教案必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之一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必备]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之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3课进行教学,共用5课时完成。

第1课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1课时)

第2课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2课时)

第3课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2课时)

活动一

课题: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活动安排:

设设与展示

1、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学生装。

2、利用自己设计的学生装开—个学生装发布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__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__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__;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c.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d.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__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③服装的面料选择(只作提示,内容从略)

(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__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色男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评选出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主动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学生装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2)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衣服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3)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4)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纸盒、塑料、线材、布料、等废旧材料以及围巾、帽子饰物等现成品制作成服装,召开服装设计新作模拟发布会,进行服装表演,配以音乐、化妆、动作、舞台美术、海报招贴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__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人们的着装。

2.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3.是否对本课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关于校园学生装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2.关于学生装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活动二

课题: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环境艺术壁画、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

2、校园雕塑小品和壁画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活动安排:

1、欣赏这些艺术品,想一想,它们与环境协调吗?

2、集体考察一下自己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环境艺术雕塑、装饰壁画的图像资料、泥、泡塑块、卡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校园环艺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有条件)等。

◆学生准备学具:泥、泡塑块、卡纸、竹、木、金属等材料;塑形、切割工具;乳胶等粘接材料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展示环艺雕塑、装饰壁画的图象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思考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壁画或雕塑艺术品?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或装饰壁画,并任选材料制作成小样。

b.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包括自己要设计的校园艺术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并对同学的方案加以评述。

(2)发展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选用以及制作方法步骤。

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两课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3)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注意将作品与拟置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作品本身。

3.课后拓展

(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

(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小样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环境艺术是人与其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景况、各种接触用品等之间的综合设计和处理。它包括城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商业及交通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外建筑群体的设计、室内陈设,各种用品设计以及与之相配的室内外雕塑、壁画等的统一安排设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明确了环境艺术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设计原则。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美化建设的习惯。

3.是否表现出关心校园和社区环境艺术建设的热情。

4.制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有计划性、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美术课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制作教学与学生现代设计意识的启蒙。

2.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思维看待周围的环境。

活动三

课题: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建筑和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知识和技能,合作设计制作校园规划模型,开拓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空间,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热爱生活、学习环境及学校的情感。

活动安排:

1、集体策划,绘制校园规划图。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组校园模型。

3、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或家长参观、评述。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

◆师生通过搜集,共同准备模型制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各种白色、彩色卡纸、硬纸板、纸箱板、瓦楞纸、玻璃纸、废透明胶片、易拉罐等金属板材、木材、吹塑纸、硬泡塑(聚苯乙烯板)、软泡塑(海绵)、电热丝泡塑切割器、美工刀、剪刀、圆规、直尺、乳胶、胶水、铅笔、橡皮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引导学生讨论、想像自己校园未来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见的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两个,从造型、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b.展示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欣赏图片、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介绍校园建筑模型的具体制作过程:

(a)总体构思:有哪些建筑设施,如何布局各建筑的造型、结构、色彩等

(b)平面规划设计:画出平面布局草图

(c)主体建筑的制作:大型部件的制作、表面构件的处理

(d)附属建筑的制作

(e)其他设施的制作与配置

(f)总体调整完成

(2)发展阶段

a.讨论确定校园模型的总体造型和实施方案。小组之间进行设计在课堂完成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b.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分工合作,各组分别同时设计制作所分工负责的建筑和区域。

c.小组内进一步将各建筑部件的制作分工到人。

d.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e.各组同学把做好的模型单元组合在一起,成为校园模型整体。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复教室的整洁。

3、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根据所学的环境规划与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积极提出设计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干和能力。

(2)在课堂完成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3)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g币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充分表达出了想像力和新颖的设计创意。

2.设计构思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建筑主体和设施与整个校园环境的协调。

3.制作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且步骤清晰,耐心细致,专注投入。

4.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能否于同学愉快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环境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中学美术课教学。

2.关于人际良好合作态度的养成与美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

月度教案精选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最新范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月度教案精选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

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发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同学分组介绍、表演等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茶艺表演和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同学们,杨迪和沈心同学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导演与演员,今天他们俩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幕历史短剧的表演,请大家欢迎!(剧本主要表现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表演得真精彩!大家猜猜沈心表演的皇帝是誰?------(唐太宗)对,那么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如何呢?-----(“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以后,到了他的曾孙唐玄宗统治时期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

善于用人

重视吏治

发展农业

戒奢从简

唐玄宗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正如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盛世经济的繁荣吧!

一、农业发展

提问:1、唐朝时期农耕技术有哪些进步?

2、猜猜看唐玄宗吃过什么蔬菜?

3、此时出现哪些先进的农具?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

唐时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出现了许多蔬菜新品种,例如菠菜、莴苣;还出现了两种新的农具:曲辕犁、筒车。出示曲辕犁、筒车的投影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说这两个工具的用途。提问:你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吗?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它们的先进性?它们有缺点吗?你能不能加以改进,使之更合理?(通过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来说清有关曲辕犁、筒车的知识。)

唐朝时,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关于茶叶的一些知识。(以下是第一小组同学活动的过程)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茶和咖啡、可可号称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茶居首位。在我国唐朝时,出现了记载茶叶产地、饮茶风俗及茶功能的专著,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中国古今名茶有千种之多,自古就有十大名茶之说,那么,同学们知道十大名茶指的是哪些茶吗?(同学讨论发言)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就我们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十大名茶有:西湖龙井、婺绿、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平水珠茶、祁红、滇红、大红袍、铁观音以及冻顶乌龙。饮茶不仅仅是个人的嗜好,且“烹香茶以待来客”早已是中国人的好客习惯。茶道茶艺也就由此而生。现在请欣赏由九位同学联手表演的茶艺。第一组同学泡制的是绿茶,依次是红茶、花茶。

第一步:赏茶。将茶叶从茶罐中拨出,欣赏茶的外形。碧螺春品质条萦纤细,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丰淳;祁红外形条萦紧细苗秀,色泽乌洋溢润;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汤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茶叶与花香巧妙结合,构成了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第二步:清洗茶具

第三步:温杯。先将茶杯预热,这有助于茶汤香气之散发。

第四步:置茶。将茶叶拨入茶杯,这对于泡制红茶来说,还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叫做“王子入宫”.

第五步:冲泡。透过透明的玻璃杯,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的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

第六步:分杯敬客。请大家品尝同学们泡制的茶,再作品评。请品尝的同学们谈谈所品茶的味道.茶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茶不仅可以作为饮料,还有许多其他的妙用,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自已在课外了解到的关于茶的功用的知识。

同学自由发言。

茶的功效很多:茶能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降火明目等等。总得来说,培养良好的饮茶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谢谢第一小组同学的精彩表演,让我们领略了茶文化的魅力。唐朝时期手工业也很发达,我们欢迎第二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

二、手工业发达

(以下是第二小组活动的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副画,请同学们看彩图三和“唐朝穿裙衫的妇女”,仔细观察,你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比如:你觉得它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你知道吗?――回答书上“动脑筋”问题简单归纳:唐朝丝织品质轻、透明、精薄,色彩艳丽、品种繁多。丝织业水平高超。

今天我们还给大家带来几个艺术品,誰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唐三彩)

对!唐朝陶瓷业的水平很高,出现了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最富盛名的要数唐三彩了。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唐三彩。

唐三彩就是三种颜色吗?唐三彩怎么做出来的?唐三彩有哪些造型?

根据大家的发言,总结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闻名中外(活动结束)谢谢第二小组同学的介绍。

现在大家请随我一起走进长安城,去领略它宏大的规模、富丽的装扮和繁荣的商业吧!

三、商业兴盛

播放长安城的影音资料。同学们,看完这段资料后,给合地图册,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整体看,长安城的平面象什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

假设你是唐时的一名举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初到长安,你自然要去市集中购买一些必备品,等一切安顿妥当,你静下心来,去仰慕已久的国子监研读,经过紧张的考试,结果你皇榜得中,并有幸参加在曲江为新科进士举办的国宴。宴后,众人豪情勃发,纷纷去大雁塔下题名留名┅

在上述过程中,你都需要去长安城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在途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人?(有少数民族的人吗?有外国人吗?)

(说明:此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长安城中“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当时的长安城人口上百万,比我们现在镇江市市区人口还多。贸易兴盛、交往频繁,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

这段时期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