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个人总结 > 导航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发表时间:2024-01-23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工作中需要用到文档地方还是很多,在写的时候把范文当作一种模板。模仿范文的整体构思是一个借鉴的路子,“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这篇文章中学范文网小编特意挑选现在向您推荐,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做出判断!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胸、腹三部分,一般有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方法

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技巧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习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微生物与食品

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Www.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5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母、水螅、珊瑚虫、等(海水虫)

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绦(tao)虫等等。(涡吸绦)

9.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可感光的眼点。

10.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等。(蛔蛲钩丝线)

2.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6.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体壁。(体壁分泌黏液,密布毛细血管)

7.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沙蚕是靠肌肉和疣足辅助运动

8.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环带靠近前端,有口有肛门。

9.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水生的鳃(河蚌、石鳖、扇贝),陆生的肺(如蜗牛)。

4.节肢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昆虫占100万种以上。昆虫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在头部,两对翅膀三对足,里头是肉外是骨。(蝗虫、蜜蜂)

蛛形纲:无翅。蜘蛛等等

5.节肢动物门

多足纲:无翅。蜈蚣,蚰蜒等等

甲壳纲:无翅。虾、螃蟹

……

6.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在胸腹部。

7.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起保护(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坚硬不生长,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要定期蜕皮,蝗虫的一生要蜕皮5次才能长成成虫。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第四节

:鱼

1.动物的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根据它们的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草鲢鳙)

5.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6.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7.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流出的水中(O2)减少,二氧化碳(CO2)增多。

9.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海马是鱼,黄鳝是鱼。

11.叫鱼不是鱼的:章鱼、鱿鱼、墨鱼、鲍鱼都为软体动物。

娃娃鱼(大鲵)是两栖动物。

甲鱼、鳄鱼、乌龟、鳖用肺呼吸,是爬行动物。

鲸鱼、海豚、海豹、海狮、海象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美人鱼学名儒艮(gen)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

:一、两栖动物

1.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3.青蛙的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4.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有两大变:形态变;呼吸器官变,鳃变肺)

7.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动物的“活化石”的美誉。

二、爬行动物

8.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鳖、蛇、鳄等

9.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

10.蜥蜴的四肢短小,贴地爬行。

11.蜥蜴用肺呼吸。

12.蜥蜴的生殖: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无变态发育。

13.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1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的羽毛。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胸肌发达。

(2)消化: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3)

循环:心跳频率快,循环系统功能强,能及时运输养料氧气和废物。

(4)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2.鸟类和哺乳类: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恒温动物。

3.其他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做变温动物。

4.鸟类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5.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6.是鸟不一定会飞,会飞的不一定是鸟。不会飞的鸟有企鹅和鸵鸟,会飞的不是鸟的是蝙蝠。

7.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8.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后代成活率高,但是产仔率低。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植食性(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肉食性(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牙齿作用:门齿切断,犬齿撕裂,臼齿磨碎。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结构: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囊作用: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关节软骨作用:软,缓冲震动;光,减少摩擦。关节腔,内有滑液。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5.(1)屈肘时肱二头肌(上边)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用力的)。

(3)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放松的)。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一块骨骼肌的两端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8.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是由两组以上肌肉相互配合的。

9.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白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蚁后:专职产卵

雄蚁:与蚁后交配,交配后就死亡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等

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

2.狒狒群体中首领雄狒狒享有特权,它要优先享受食物和配偶,其它狒狒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要表示顺从的姿态。同时,它也有保卫群体的义务。等级制度最明显。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有组织、有分工、有等级)

4.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5.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6.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应用: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诱杀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7.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种动物过多会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2.生态平衡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3.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7.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8.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密封③接种④恒温培养(适宜的温度)。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生存空间等。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厌氧菌有:乳酸菌、甲烷菌等)

6.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

第二节

:细菌

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巴斯德的鹅颈瓶肉汤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等等,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细菌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4.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泡、二体(叶绿体、线粒体)。

5.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

6.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属于原核生物。(4有2无)

7.细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8.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

:真菌

1.常见的真菌:大型的蘑菇木耳,多细胞的霉菌,单细胞的酵母菌。

2.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无叶绿体。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3.真菌的营养方式:(与细菌相同)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酵母菌也可以出芽生殖。

5.霉菌的菌丝可以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6.青霉的孢子排列呈扫帚状,曲霉的孢子呈放射状。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生活方式是腐生)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生活方式是寄生,有害)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彼此有利)

2.寄生:细菌或真菌寄生在人或动植物的身体上,使其患病,它本身获利。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3.共生: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4.腐生:从死亡的生物遗体上通过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营养。

5.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多种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6.地衣是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7.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

乳酸菌——酸奶、泡菜等;醋酸菌——制醋;霉菌——酱、腐乳、豆豉。

2.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食品保存的方法:脱水法、腌制法、渗透保存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等。

5.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不能对抗病毒引起的疾病。

6.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7.甲烷菌分解有机物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8.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

第五章

:病毒

1.19世纪末,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20世纪初,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

2.病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三类。

3病毒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

4.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繁殖是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繁殖方式也叫自我复制。

5.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环境适宜时,又开始生长和繁殖。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会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来加以利用。

第六单元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子叶、叶脉来分,其它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根、茎和叶。

2.植物类群从简单到复杂排列为:(无种子,孢子繁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有种子)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

4.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3.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4.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包括的种类最少;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包括的种类最多。生物从种到界,种类由少到多,相同点由多到少,差异有小到大,亲缘关系由近到远。

5.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有时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4.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上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袁隆平培育的杂交稻新品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全球气候变化等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5.如何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防除鼠、蚊、蝇等有害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动物有害,繁殖能力强,应该消灭;但是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应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6

生物的多样性

1、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2、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4、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6、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7、我国是_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_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0、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