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22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是智慧的代言者,真理的引路人,教师在新授课程内容前,一般会准备好教案。作为老师,通过使用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想要的的教学效果,写教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1

反思初二整个的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f215.coM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信息来源单一,网络覆盖较差,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实际条件展开教学:

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观看地图,又买了世界地图和中国行政地图,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调动起来。正式教学阶段,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大的专题,如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视频道的《天气预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

二、改变传统的文字学案,努力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的学案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课件,这样教学课程中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笔者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建立“标准化流程”,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我必须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2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教材第一章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我国省级行政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以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多方面了解让学生对我国有了一个初步而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地理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并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较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并比较简单的知识为切入点。

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本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因此唤起学生的兴趣就由为重要。在第一课时中,我利用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从地理角度说出你们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你都去过我国的哪些地方?见到了些什么?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很好。在指出学生回答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回答好的做了充分肯定。根据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培养协作精神,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功效,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学习方法。

二、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相对位置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学习中国行政区划:通过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感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参入一些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地理知识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3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在地理课堂上多用多媒体教学,收效甚大,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突显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图分析,而且图的种类多,如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利用多媒体,这些所应展示的地图和图片,可以随时迅速展出,清晰明了,直观性强,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

二、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后,由于展示地图,图片和资料的时间缩短,而且直观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增高,精力专注度增加,地理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解决的速度加倍提升,课堂时间等于变相延长,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课堂上,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倍增长,对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帮助很大。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地理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这些都得益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多媒体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刚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时,电脑与电视的链接,调配等都很陌生,需要熟手的帮助。但使用过一两次,这个技术就很快掌握了。难的是课件制作,一开始,我只能是拿来主义,在电脑上下载现成课件使用。而现成课件不一定与本校情况相符,更不一定与教师本人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相吻合,所以,有时教学中,感觉别扭的地方时有出现,别人的体现不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效果自然不很如意。怎么办,学。就这样逼迫自己先拿别人的,修来修去,添加自己想要的各种音画图片,进入方式,切换方式等多种效果。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电脑使用水平,课件和教学思路的结合使用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又促使自己更多的思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

其他人在看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合集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1000字合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篇1】

在教学中曾经改进的两个实验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获得一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工业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方磊同学把长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线图画在黑板上,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铁矿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篇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0xx-2016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供各位老师参考,更多初中教师教学反思内容,请关注21世纪教育网教学反思栏目!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让无数人敬仰、尊重,并给予了很多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这些称呼好像离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远,也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心里很是矛盾和无耐。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现在依然在坚持着这一份梦想,哪怕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哪怕经常被他人误解,依然磨灭不掉我的这份追求。

记得我的导师曾经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到优秀”。如果你每天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那你只能算做一个“教书匠”,永远成不了名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一直在反思自己,反思过去,一点一滴的改正教学中走过的弯路,努力做到更好。

上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初二年级的中考冲刺,总结上学期的每周反思,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一、第一轮复习速度过快,基础不牢

在复习七年级内容的时候,每个班级都存在着缺书现象,最多的班级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书,可能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中考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强调多次借书也没有成效,而七年级上册内容又比较复杂,特别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初中地理最抽象、最难理解的内容,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很难进行。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一样弄得好多学生没有收获,复习的效果不明显。对此,本人觉得在以后的中考第一轮复习中,抓基础、讲重点,放慢复习的速度,让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所收获。特别是针对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多练、多讲。

二、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欠缺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性质有很大不同,它即有自然学科的特点也有社会学科的特点,

因此它的学习方法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而学生一般听从家长和其它老师的建议,以为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地理就能考高分,这种思想严重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认真对待,更谈不上如何去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等常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加强读图分析题的练习,通过典型图文拓展知识,“一图多解”等强调读图、析图、用图的重要性。在试题讲解过程中,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的同时,还要“会学”、“会用”、“会迁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地理中考一模”之后,通过试卷讲评课并与学生的交流得出存在以下问题:对潜能生的关注较少,成绩偏低学生较多,例如,考取个位数的同学需要及时关注;部分学生还是会背不会用,学习效果没有真正生成;答题技巧缺乏,答题态度不够端正,至少20%的学生综合题根本不看,更上谈不上做。因此,今年的复习过程中,提早做准备,首先要确定潜能生(有可能提高的学生)名单,每周抽取一定时间进行课外辅导,夯实基础,争取成绩有所突迫。其次,做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运用答题技巧,如排除、比较、逆向检测等,平时就要提示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地理的综合题与数学等科目不一样,只要你认真去看,认真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用此来逐步树立潜能生的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更重要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的想办法改正,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认真的贯彻下去。希望在不断的反思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努力朝自己的目标靠近。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篇3】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政策,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本部分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优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民族,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由于一堂课下来容量较大,学生当时大部分能接受,但到下次上课又忘得差不多了,今后多加注意。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篇4】

还是在上学的时候,我喜欢听老教师讲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教师会用眼神说话.

学生在走神的时候,会用眼神把他的注意力勾回来;学生在说话或做小动作时,会用眼神制止;回答问题,会用眼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课了,会用眼神调来一个男生搬椅子······

好神奇呦!

工作了,我开始练习用眼神说话.

当学生违反纪律时,不露痕迹地送给他们责备、批评、警告的眼神,这种眼神使他们感到内疚,从而制止他们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既保证了课堂秩序,也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减轻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融洽了师生关系.

当学生因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紧张时,投给他们一个坚定的、充满自信的、鼓励的眼神,让学生感到有老师在,会精神振奋,鼓足勇气,信心百倍的回答好问题.

当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表情告诉你他听明白了.老师就不失时机的对他额首微笑,给他一个深情的、赞许的眼神,让他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更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一次我看自习课,一个学生把演算纸撕碎,随手扔了一地.我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做声.他不经意的抬起头来,目光正好与我相对,有点不自然,他又低下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来时,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地上的碎纸,用眼神示意他将碎纸捡起来.他会意了,把纸捡了起来,送到垃圾桶里.其他学生仍然在安静地学习,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眼神的巧妙使用,可以发挥传情达意更好地组织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师生的目光在无声中进行交流.学生能从教师的目光中洞悉教师情感地微妙变化,体会到眼神里蕴涵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信息,作出相应反映,调节教学活动.

假如学生注意力很集中的做着小动作,接受不到老师的眼神,老师可以边讲课边度到学生的跟前,提示一下.

尽量减少课堂上知识教学以外的语言,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给学生以尊严,师生关系融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学成绩好的一个因素.

老师的眼神用得要准确自然.它代表自己的人格、态度、和修养。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篇5】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让无数人敬仰、尊重,并给予了很多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这些称呼好像离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远,也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心里很是矛盾和无耐。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现在依然在坚持着这一份梦想,哪怕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哪怕经常被他人误解,依然磨灭不掉我的这份追求。

记得我的导师曾经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到优秀”。如果你每天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那你只能算做一个“教书匠”,永远成不了名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一直在反思自己,反思过去,一点一滴的改正教学中走过的弯路,努力做到更好。

上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初二年级的中考冲刺,总结上学期的每周反思,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一、第一轮复习速度过快,基础不牢

在复习七年级内容的时候,每个班级都存在着缺书现象,最多的班级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书,可能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中考的重要性还没有意识到,强调多次借书也没有成效,而七年级上册内容又比较复杂,特别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初中地理最抽象、最难理解的内容,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很难进行。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一样弄得好多学生没有收获,复习的效果不明显。对此,本人觉得在以后的中考第一轮复习中,抓基础、讲重点,放慢复习的速度,让大多数同学都能有所收获。特别是针对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多练、多讲。

二、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欠缺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性质有很大不同,它即有自然学科的特点也有社会学科的特点,

因此它的学习方法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而学生一般听从家长和其它老师的建议,以为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地理就能考高分,这种思想严重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认真对待,更谈不上如何去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等常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加强读图分析题的练习,通过典型图文拓展知识,“一图多解”等强调读图、析图、用图的重要性。在试题讲解过程中,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的同时,还要“会学”、“会用”、“会迁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地理中考一模”之后,通过试卷讲评课并与学生的交流得出存在以下问题:对潜能生的关注较少,成绩偏低学生较多,例如,考取个位数的同学需要及时关注;部分学生还是会背不会用,学习效果没有真正生成;答题技巧缺乏,答题态度不够端正,至少20%的学生综合题根本不看,更上谈不上做。因此,今年的复习过程中,提早做准备,首先要确定潜能生(有可能提高的学生)名单,每周抽取一定时间进行课外辅导,夯实基础,争取成绩有所突迫。其次,做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运用答题技巧,如排除、比较、逆向检测等,平时就要提示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地理的综合题与数学等科目不一样,只要你认真去看,认真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用此来逐步树立潜能生的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反思就不会进步,更重要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要及时的想办法改正,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认真的贯彻下去。希望在不断的反思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努力朝自己的目标靠近。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700字模板


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每位教师都有着编写教案的心路历程。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在课后复盘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或许你需要"八年级蝉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1

每个场景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的话,那孩子们一定会觉得有些厌倦。每个场景我抓住了不同的重点让孩子们去学习去体味。

比如,虫子搬动食物的场景里,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孩子们的想象也非常有创造性。

欢迎远客的场景中我让孩子们体会了虫子和人一样,有人的感情,友好好客。小圆虫吸引了黑甲虫的场景里同样我让孩子们体味了虫子和人一样,有人的感情,爱好美好的事物。同样游侠归来的场景中,也让孩子们体味了虫子有人的感情,知道什么思念什么是牵挂。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学习,孩子们对虫子普遍有了好感,认为虫子非常可爱,非常有趣,和人一样,有情有义。

在教学中,我也和孩子们一样,情绪非常兴奋。我觉得自己不是老师,而是一个孩子,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渴望走进虫子世界,去了解虫子的更多方面。

和孩子们学完这课,感慨颇多。虽然我们是不太年轻的老师,但是,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亮着一双童贞的眼光,这样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美好,更能让我们的课堂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昨天晚上自习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写写对我的建议和想法,有两个孩子写到他们以前不喜欢语文,但是这学期却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顿时让我觉得异常满足。当一位能改变学生老师的,是我最大心愿。虽然我对他们的改变并不一定能改变他们的未来,但是,让他们的记忆中有了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值得的!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2

一节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受精作用(包括动物的受精作用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作用),二是个体发育(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和动物的个体发育)。由于课标对这一部分要求较以往有所降低,所以本节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和基本过程即可。笔者在进行这一课的设计时,在分析有性生殖的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出这一节课的主线,然后从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两个方面展开,教材上是先讲了动物的受精作用过程最后讲了动物的个体发育,为了便是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将教材内容作了调整,将动物个体发育与动物的受精作用放在一起讲,这样整合后的知识系统性也较强。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和植物个体发育内容较多,但多数学生对初中所讲的这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尤其是对子房的结构和各结构发育成的果实相应部分都有较深的印象,所以课上只要重点给学生讲解精、卵细胞的大致形成过程和双受精作用即可。上课后的几点体会:一是在讲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时,给学生画出子房的结构,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二是在让学生理解受精作用的意义时,通过回忆减数分裂过程中减一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理解产生配子的多样性,不同的配子又可以随机结合,所以可以产生种类众多的受精卵子。这样分析后学生就能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三是在讲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时,并不需要给学生详细讲解花粉和极核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只要让学生知道它们也是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具体怎样产生并不要求学生掌握。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3

上周三有幸在初二八班录了一节录像课,课下反思多多,特如下:

成功的地方很多,归纳几点:①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四高一块,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说、写、讲、练、质疑、解惑的综合能力。②同学们课前准备很充分,例如,同学们能利用课间的时间把预习的内容在各小组长的安排下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板书展示。这样能把更多展示机会留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高效率。③本节课讲述了《长江沿江地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两部分内容,同学们学得认真、讲得完整、内容梳理的有头有序,体现出大容量。④同学们在展示时各有千秋,例如范雅雯同学能用歌曲把展示的内容唱歌大家听,是同学们对此内容理解的更深。又如李晓娜同学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把长江沿江地区的环境问题编成儿歌加深记忆,效果更好。真可谓是高互动。⑤反馈时仅仅5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做了很多题,都是各个小组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但效果很明显,在也体现了高互动。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归纳如下:①极个别学生预习不认真如张卫华学案没有完成。②由于个别学生对记忆知识掌握不熟导致讲述效果不好。③还有如李占新同学、李玲辉同学缺乏展示的机会,展示时说话不流利,没有给本组加上分。④拓展、质疑内容少,教材挖掘不深展示提升不够。

补救措施:①加强预习检查,明确学习任务。督促小组长提前检查。②给学生熟记的时间,告诉他们理解记忆的方法,一定要理解记忆,提高记忆效率。③加强每组4、5、6、号同学的平时的展示训练工作,督促他们要多说、多练,以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④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教材的方法,怎样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完成学习任务。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4

1、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2、探究鸡卵的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能让学生感悟到平时自己熟悉的事物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知识,用鸡卵做为实验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突破了重难点。

3、课堂上,每一环节我都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探究卵的结构时,实验时间不够充分。

2.、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时给的时间不够富余,有的问题启发性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备课,比如准备探究的材料、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研究教材,并能预见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思考与实践:

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更重要。我是这样想的,你呢?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5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近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习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最后感谢所有给我支持、帮助和关爱的同学和老师!谢谢你们!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6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图形比较多,而且类型多。

例如: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 ,184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84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几方面了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从而总结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学生负担。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辩论过程中,甲方认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乙方认为: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

在辩论过程中,甲方同学说出的观点有特色,他们的论据是人多力量大,如果西部人多了,哪怕每个人种一棵树,种一棵草,积少成多,西部的环境就会好很多。而且东部人多也是有历史基础的,现在科技进步了,过一段时间西部会发展的更快,而提高人口素质决不是短期之内能完成的。只不过现在东部的人们不愿意去而已。当时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思也活动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甚至比较赞同。有一位同学的观点更有创意,他说:有了人工催雨技术,将来也会有人工催雪融化技术,可以使西北地区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甚至可以引北冰洋之水来中国西部,那样,中国的西部前景将一片灿烂。所以甲方认为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整个辩论过程同学们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真让我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不然就无法面对学生了。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7

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八年级蝉教学反思 篇8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并不是单纯的手工制作课。在课堂上,我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将座椅与创意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敢于创造,善于去发现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课堂效果和我想象的有些偏差,不过,我会不断完善自己,自己做到越来越好。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教学反思

纸造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用材简便,制作容易,运用纸的切割、折曲、叠圧、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立体艺术造型,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与装饰效果,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成功的愉悦。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空间表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会手绘空间的表达是与人交流、表达、展示的需要,上课时改变了以往仅介绍单一的焦点透视表达空间的做法,让学生了解表达空间有多重途径、多重效果,在给学生选择更多方法的同时,降低了表现技能的难度哦,更强调"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尝试有线条清晰的画出物象的方位和前后关系,应用与实际生活,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是能分辨,但看到复杂的物象还是束手无策,教师可展示景物的照片,用两三种方法画出这个景物,让学生知道如何概括,怎样表现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1

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2

中东一节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这两节课学生的展示比较好,细节上有这几方面很满意:

1、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这两课时,准备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成为热点的原因有哪些,第一节课学生总结的不够好,第二节课将两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学生把四个原因归纳较好,缺少了文化差异大这个问题,通过我的追问,其他学生很快就补充了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冲突,使整课内容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六班关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时,孙媛同学的补充让我非常满意,同学们在展示时只能说出水资源的缺少,不知道为什么会为水而战,而孙媛能够结合图,指出多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流水源,使国家间产生矛盾,进而会使战争加剧。教师及时进行追问: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比起来谁更丰富,学生很容易就答出是石油资源。

3、对于阿以冲突的展示,我用很巧妙的方式进行了转折。学生在展示耶路撒冷时,我补充到,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城,而是在首都是也是有争端,由两国共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巴勒斯坦地区的战争历史吧。下面都教师指图精讲,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下阿以冲突,对中东地区的战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

1、学生展示仍然不能将上一组的知识点应用到本组的展示中,如在展示中东水资源时,学生想不到这与中东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在展示中不能直接应用,而再为什么为水而战时,又不能应用到河流少的问题,使得本来老师设计好的问题递进的学案被学生拆得七零八碎,知道的连接性不够强,还需要老师的一再指点,这方面的培训每节课都有,但是效果不够明显。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2、学案后的综合题有些难度,不适合新课后的训练,应该在综合复习时用,以后需要再对学案进行改进。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3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图形比较多,而且类型多。

例如: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 ,184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1840年后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较陡,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几方面了解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从而总结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学生负担。因此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辩论过程中,甲方认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乙方认为: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

在辩论过程中,甲方同学说出的观点有特色,他们的论据是人多力量大,如果西部人多了,哪怕每个人种一棵树,种一棵草,积少成多,西部的环境就会好很多。而且东部人多也是有历史基础的,现在科技进步了,过一段时间西部会发展的更快,而提高人口素质决不是短期之内能完成的。只不过现在东部的人们不愿意去而已。当时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思也活动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甚至比较赞同。有一位同学的观点更有创意,他说:有了人工催雨技术,将来也会有人工催雪融化技术,可以使西北地区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甚至可以引北冰洋之水来中国西部,那样,中国的西部前景将一片灿烂。所以甲方认为应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整个辩论过程同学们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真让我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不然就无法面对学生了。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活动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通过小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会多多开展小组活动形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转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2、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5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6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要完成实施新课改的使命,依据“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课后不断地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在课后忽视了教学反思的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在实际应用和学生反馈中得到明显的收效。今后应积极进行反思,更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寻找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情境。

我在设计辽阔的疆域这节课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具体实施“六环三步”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使学生不容易掌握重点,也没有进行重点强调和归纳总结,缺少拓展创新的内容,今后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需要改进:

一、 贴进生活,设计情境

我认为学生通过课前自己准备的材料,已经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又进行小组内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点拨,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应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分析,使学生有目的的解决问题。另外在介绍我国四至点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找到并记住,应当首先创设情境,把我国的四至点用四幅图片展现出来,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吸引人的图片,从海南这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出发,更可以通过一首诗“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踏曾母暗沙,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通过这首诗给人形象生动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课堂活动要有“质”的保证

课堂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但是课后效果不佳,这说明我设计的活动有很多是有量无质。课堂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学情,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进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共鸣,但我的教学活动很少体现,今后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增强“思维性讨论”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开展竞赛的时候,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答出有质量的答案,课堂气氛虽然营造了起来,可是对知识点学生还是没有熟记,可以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掌握。

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把学生放手于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在讲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比较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给学生分组,回忆一下七年中国地理纬度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提供互相讨论、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

四、 通过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我通过复习旧知识、读图分析、竞赛等活动断开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教给了学生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同时竞赛的抢答题也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由于课堂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易掌握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

学生不仅仅是参与教学、被动地听讲,而是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增强了使用意识、交流能力、探究精神。总之,一堂好课需要师生共同来演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互相配合才能精彩,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轻松愉快中完成。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7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两课时学完。本人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注意处理教材,活用教材。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注意对学情的分析,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他们会用稚嫩的语言表述大道理——————学生讲出来的道理往往更通俗易懂。本课中注重放手给学生,通过语言或图像引发学生的思考,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设计层层深入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篇8

第一节学过了秦岭-淮河线,孩子们对南方与北方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图片让孩子们对南北方的差异性有更深的认识。课是这样准备,我们先展示南北方的不同景观的图片,让孩子说这些图片有何特点,导入新课,展示思考题:来自哈尔滨的学生说,他们的寒假长达40天,而来自杭州的学生说,他们的寒假只有20天左右,暑假却长达2个月。为什么北方寒假较长,而南方却暑假较长?让孩子们讨论回答。展示南北方在农业上的差异性图片,看关于东北黑土地、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孩子们总结差异性。展示南北方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植被、降水、温度、自然资源、饮食、民居、交通,让孩子们用表格的方式对比填写,最后老师总结,做练习题突显重点。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家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比用课件效果要好。孩子们记忆的内容要比用课件牢固,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运用,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这节课的不足是,参与辩论的人数少,有些同学准备了但因害怕辩输而不敢说,在以后要培养这些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大胆参与。由这节课让我想到,在课堂上需要讲的要精讲、细讲,对于孩子们能理解的少讲或不讲,把时间交给孩子们,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把握好,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自主学习中接受知识,还他们一个快乐的课堂!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1

师:你认为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1:是知音,从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中得知。

师:文中的“痴”,是“傻”的意思吗?从这个“痴”字中,你能发现张岱与亭上两人的什么特点?

生:从‘痴”中看出他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生2: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思考一: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位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张岱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当然,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当学生回答:“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老师若能再追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明明有舟子陪同,‘与余舟两三粒而已’,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他是个孤高自许的人就更好了。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所以,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上。

思考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色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训练。上述三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他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效的。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2

《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如:第一次试上《喂—出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星新—叙述一个什么故事?我这样做是出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希望能让每个层次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我没有意识到新教材的阅读提示已经概括故事内容。学生又很认真地做了预习,以至低估了学生的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如此简单既没有新意又缺乏挑战的问题,他们是不屑于回答的,场面一度冷静。还好有一位学生见我如此尴尬,站起来非常流利的读了一遍提示内容。下面学生发出“嘿嘿”地笑声,眼睛不时瞄我几眼,更多的学生在翻看课文,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这笑声眼神里一部分包含着对这位爱表现的学生可爱之处的善意的揶揄,但更多的是对我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的嘲讽。出师就不利,信心一落千丈,最后草草收场。这正是我没有从学生入手,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去解读文本,设计的问题只是一厢情愿,这样胡乱地生搬硬套,以为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出来就是平等了,就是互动了,真是荒唐之极。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挥手之间》的场面描写

人们又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皮鞋,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

在延安人的记忆里,主席永远穿一套总是洗得很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灰布八角帽。他的伟岸的身形,明净的额,温和的目光,热情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散步时的大道边。主席生活在群众中间,生活在同志们中间。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人们是熟悉的,理解的,怀着无限信任和爱戴,团聚在他的周围,一步不能离开,一步不曾离开!如今,主席穿起了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经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这时,他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站在前面的中央负责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群里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像是集中了所有在场的人,以及不在场的所有革命的干部、战士和群众的心情 ,而用这个动作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当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到来的时候,领袖,同志,战友,以及广大革命群众之间,无间的亲密,无比的决心,无上的英勇。

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为人们留下了这刹那间的、永久的形象;这无比鲜明的、历史的纪录!正是在这挥手之间,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主席的伟大性格。愿所有的人,通过这张照片,能够理解和体会,那当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的跳动,人们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了盖地的尘砂,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负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主席的面容出现在飞机窗口,人们又一次涌上前去,拚命地挥手。主席把手抚在机窗的玻璃上,手指无声地弯动。直到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起在空中,在头顶上盘旋,然后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肯离去。

说明:

1、该文段描述了重庆谈判的赴毛泽东乘车到达延安机场后,下车登机、挥手道别和盘旋远去的过程和场面;

2、它以毛泽东为场面描写的重点和核心,采用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形式,从正面具体细腻描写了他的装束、身形、容貌、神情、眼神和登上飞机、挥手道别的动作;

3、它以到机场送行的延安军民为面,描述他们在毛泽东到来、下车、步行、登机、道别、盘旋、远去过程中的在动作、神情和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反应,从侧面衬托毛泽东;

4、文中对毛泽东这一次跟延安军民挥手道别,离开延安亲赴重庆跟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重大举措对革命对国家的伟大意义进行了点评。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4

语文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使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现对本次考试及教学工作作进行以下的反思。

本次语文试卷总分为120分,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含书写)占300分,诗词赏析题占5分,文言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45分,作文40分。

1、80%的学生基础题答得不错。

仅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如标点符号的运用,成语的正确使用等;部分学生字音、字形上还是掌握不牢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并且加大书写和训练的力度,做到常写常查,以便让学生掌握扎实。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和附录中的标点符号一定要讲,而且要练习,要让学生正确使用。

2、诗词默写仍然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握。

甚至个别优秀学生也出现了错误。我想可能有的学生复习时背过了,但考试一紧张又忘了。二是有两首诗不要求背写,考试时却出现其中的诗句,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个诗句在课标中是不要求背诵的,考试时出了,给个别语文学困生出了难题,以至于学生不会写某个字而失分。由此可见,对于古诗词,我作为教师,抓的还是不够细致,不够严谨,光靠口头的提问和组长的检查是不够的,老师应该亲自督查,尤其几个平时较差的同学,一定要坚持让他们过关,不轻易放掉一个学生。

3、诗词赏析和文言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优秀的不丢分,失分的就几乎没得到分数。因为教师在复习时,会大力气抓诗词和文言文,所以大部分学生掌握很牢固,加上这些知识比较死板,没有太大变化,学生容易拿满分。可是,个别做过几次的题目,有的学生依然不会,这是教师忽略了,总以为点点知识点,学生就能掌握了,其实不然。以后自己要在“细”字上下功夫,一个读音,一个字义,一句翻译……,绝对不让学生因“小”失“大”。

4、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不能做到整体感知。

如在议论文阅读中找论点还有学生在错,这说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较差。个别开放题表达不到位,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可能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如何表达,甚至不能从文中提炼相关语句。另外,也出现了审题不清的情况,所以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多进行一些现代文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在作文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缺乏感染力,有的选材比较陈旧,篇章结构也缺少章法。因此,以后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欣赏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还有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代,为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跃有序,讲练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启发中学到知识,受益匪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鼓励自主学习,积极探讨。

另外,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引入源头活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以上是我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反思才能汲取经验,反思才能更好的进步。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5

在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前,根据课文内容,我还明确了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好网络及多媒体资源,但决不能把《生物入侵者》一课上成一堂生物课。这还是一篇说明文,所以必须在教学中紧扣说明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课堂上,我首先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导入课文,这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留意力。在随后进行的课堂分组学习中,我对教学过程作了如下安排:①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②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结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热烈的讨论,正确的发言,都说明他们对于课文已相当熟悉,而这,正缘于课前充分的预习。在学生就每个问题得出结论之后,我再以电脑课件进行总结,作到了知识点的清楚明白。紧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讨论分析,使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出发,把握了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点。而小组讨论和电脑课件的运用,则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将抽象的生物入侵者概念变为活生生的东西,进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当我让学生们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的时候,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无论是上讲台交流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小组成员,都透着自信和喜悦。台上,一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电脑课件,一面侃侃而谈;台下,更流露着认真与跃跃欲试。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神秘的生物入侵者变得真实生动起来。更让我兴奋的是:每一个小组都提出了防治生物入侵者的方法。其中更有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除了严防死守,防止生物入侵者入侵之外,更应该已天敌来进行生物治理,而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当小组交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告诉我:这一堂课,他们有所收获。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6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以往教学相比,八年级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级是一个分化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仍然要重视,尤其是字词积累;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写作方面应该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同时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进,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以往教学模式,突破新天地。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7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部分方面失分较严重。本试卷中的基础知识几乎都是课本上的,老师强调的,但是学生失分较多,说明基础知识的落实步够,平时,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仍然不是很严格。

2、阅读理解题方面

本次考试三个阅读中有两个是课内文言文阅读和一个课外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学生失分较少,但课外阅读学生失分率较高,即使是高分的学生失分也较多,失分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二是平时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步够,虽然平时也做了相应的阅读理解题,但觉得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不同,课堂上又不能浪费太多时间给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详细讲解,所以导致了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3、课外知识的积累方面

平时课外知识主要某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大阅读以及《伴你学》进行积累的,这些都使要某学生的自觉性的。本次考试课外积累并不难,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应该有部分同学会,因为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积累关于贝多芬的资料了,学生之所以全军覆灭,是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以及老师的要求步严格造成的。

4、作文方面

1、记叙文的写作平时训练的步少,学生能做到叙事清楚、语言流畅,但缺少细致的描写,写作技巧步够,文章不能感人,

针对自己以上不足,今后我打算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将基础知识教学和课外知识积累落到实处。通过作业、抽写等方法督促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严格检查学生有关课外知识积累的作业。

2. 增加学生阅读训练。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理解课文内容,做题时重视阅读题,并且要进行阅读题做法的指导,循序渐进,投入时间和精力。

3. 写作方面充分利用大阅读课让学生多读书,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利用大作文课和周记练笔,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8

一、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文。在多次的教材改编(版)过程中仍保留了下来,足见其有一定的“可教学性”。已多年未执教八年级,因此反复看了几遍课文。这是本册说明文单元的第4篇课文,属课内自读课文。教学要求主要是学会用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这也是本册说明文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来说明某一建筑物的课文。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接触,还写过诸如介绍“我的学校”这样的习作,似乎教学起来困难不大。但在第一遍阅读时,我依然感觉到阅读的难度——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对一个假如从来没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对众多的宫殿、门楼和迷宫一样的布局,一定还是会有很多的阅读障碍。

比如文中提到的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就会误为是故宫的大门,好像进故宫就是从“天安门”进去的。再比如“像一条玉带”的“金水河”,在阅兵场景电视镜头里,它就在“天安门”的外面,桥上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但文中偏偏就有一句“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后经查阅资料,才知道金水河有内外之分)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作者来说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但对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来说却是凭添了不少疑惑。怎样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清楚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进而了解作品的介绍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成了我备课时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进入教学设计程序,我首先上网查找了相关课件,但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课件,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毛病:打从第一张幻灯片起,就充斥着大量的故宫建筑的各类照片,似乎非这样不足于展现故宫的面貌。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首先在于感悟文字,如果一幅幅的图片展示过去,那跟历史课有何区别呢?怎样找出教学的突破口呢?在《教学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黄传惕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介绍故宫,常常举出三个引为骄傲的“九”,就是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要写故宫,真有点像俗话说的:“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口。”……我想,写故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宫的面貌、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和功能等,向听众和读者交代明白,不要让人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的那样“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是的,就可以从“还原故宫面貌、读懂课文”为教学突破口来设计教学。由此确立了我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环节如下:1、预习解决生字新词,课堂上由教师检查和补充。2、学生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宫殿、门楼、花园等建筑物,既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又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从众多材料中选择适合表现中心的材料。3、读课文第1-3、7自然段,画出故宫外围简图,以了解课文内容。4、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名称图(参考课末P114练习一图),了解课文介绍的各主要宫殿的位置和功用,初步学习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5、结合说明文特点,认识全文结构。6、重点阅读课文详写部分——太和殿,再次提醒学生学习本文选材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划出文段中的方位词,明确空间顺序说明中的“立足点”问题。7、小结:突出作者对故宫的情感。8、作业:采用阶梯式作业方式。A、有条件的同学可利用寒暑假亲游故宫;条件不成熟的同学可在网上先游览,展示“网上虚拟游故宫”网址,并提醒学生重点延伸至本文没介绍到的博物院中的故宫藏品。B、通过网络等媒体,比较中外宫殿建筑的异同,或介绍其他国家如法国卢浮宫等建筑,下节课上课小组交流。C、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我校的小短文(300-500字)。

结论:从后来听课老师的反馈来看,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和本课特点,教学设计能以学生的“学”为主导,教学问题设置难易适中,重难点突出,作业设计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引导延伸学习。

二、从教实施过程反观教学预设

教学设计再详尽也终究是“纸上谈兵”,它始终要靠教学实施检验。一节课下来,因为学生在环节3“画出故宫外围简图”消耗了较多的时间,致使环节5和6只能大体带过,特别是环节6的精读部分,只能放到第二课时进行了,不得不认为是相当遗憾。

改进:如果把环节3和环节4对调位置会更加有效。因为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通过读课文后,能较快完成故宫内部结构图的填写,而且,根据文字填写图上建筑物的名称,远比根据文字创造一个简图要容易多了,调换后也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能节约好多课堂时间。

在教学环节5,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留给过多的提问和研究的时间,而是由教师直接用幻灯片展示,始终觉得这样教学不够踏实。

改进:不管问题大小,只要是确定要给学生学习的问题,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结论:本课时的备课阶段,我已觉得对学生的阅读给了很充分的考虑,但从实践检验来看,教学预设还可以再详细一点,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中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毕竟课堂只有宝贵的40分钟。当然,如果是上示范性的公开课,最好还是找另一平行班试上一节,再经过调整,就会更有把握。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9

这次期中考试结束一个星期了,我所带的两个班的成绩很不理想。对此,我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寻找原因,找出以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所带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不理想,比前两次成绩下降了。想想,在平时,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可是为什么成绩下降了?对学生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上课似乎还是一样,当然,也有备课不充分的时候。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其实,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制力是普遍较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由于时间紧张,缺少了对问题的落实,缺少了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例如学生练字,如果长时间不去查一下,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不认真练了。这样,练字的效果肯定不好。其他问题的处理也是这样。作文由于没有专门安排作文课,学生的写作只能安排在课下或只好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写,这样,作文也受到影响,曾经,发现学生作文句子不成句子,病句比正常句子多,更谈不上好句子了,作文水平如何能提高?

其次,作为班主任,一班成绩,前十名占了五名,只是前一百名的学生少了,只占了21名,低于平均数4人。回想七年级刚入学的那次期中考试,三率之和是第三名,这和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应该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这次考试,数学成绩比其他班相差太多。这是总成绩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班成绩也下降了不少,前十名有3人,前一百名也只有26人。原因主要是在这个学期,学生纪律涣散,大部分学生没有重视学习。再就是,数学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学好难,要是学坏真是太容易了。许多学生都养成了坏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模板 篇10

回顾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都是处在一种求知的氛围之中。师生积极投入,学生的精彩发言一个胜过一个。课上完了,学生似乎还是兴犹未尽。一直以来,我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怎样的学。而这节课尝试让我改变了看法。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做的不再仅仅是交给学生更多知识,而是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表现、表演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主动获取知识,增强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在积极有效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教师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师生间不再是施受关系。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和谐的对话氛围,不断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感悟,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实现有效语文综合性学习。

不足之处就是,活动中一部分学生牢牢把握话语权,少数学生参与极少,热闹中也有寂寞。在教学有限的45分钟内,那些性格外向、准备充分的学生参与机会较多,这也使得有些较为内向、反应较慢或课前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参与机会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重视,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前要布置并落实好学生的预习准备,课堂注意调节,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相应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只有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才能实现更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上真的需要教师能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益的尝试。试着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究感悟,在质疑中成长壮大。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1500字模板


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教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编写。拥有教案时,老师上课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如何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教案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篇1

在这一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感到804班中有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尤其是女生。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在于我自身。由于这学期我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食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大声的喝斥。有的时候甚至对他们大打出手。但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的五优化。而本学期我经常忽略了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教师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件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

做好教学情感的最优控制,采取“赏识教育”,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照教材以及学与教要达成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如:创设情景与激励情意相结合;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设法激励学生的情意因素,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习热情和创造意识。 精心设计活动课,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学生活动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定内容、定时间、定专题、定场地、定专人进行。试图通过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让学生学有长进,增添自信感和成功感。学习困难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实行无人监考制度,让学生淡化“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形成自主学习。

尝试无人监考时,仍需要拉开学生的座位间隔,讲明无人监考的作用与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起初学生颇感新鲜和高兴,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机会来了,另一部分学生则由平时考试时的埋头苦干变得东张西望,不知所措。

2、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巧妙地处理部分学生的分数,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信心和成功感。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与个体差异,考试制订不同的层次要求。例如:月考根据整体的测试情况,可以分别按A B C定出不同的分数等级为达标,这样,有助于层次教学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两极分化,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3、实行考试分层,合作达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测试设置A、B两卷,要求、难度有所不同;或进行一试两卷:A卷为基础达标题,人人需做;卷为综合测试,能力达标,鼓励学生多做,中下生面较大的学校分数只做参考,不记入总分;中等偏上学生要求一定要做,以便于挖潜能、培养尖子生、发展能力。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精心设计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教学,我是依照新教材的要求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实物、教学图片等来展开课堂Pairwork问答式或Groupwork讨论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小组互动的时候,有两人组和四人组,形式多样。在导课的时候采用实物及图片教学法,把话题的场景定位在学校门口。接下来的活动都是围绕学校门口大家对采用何种交通方式上学的对话展开的。先带着学生共同认读不同的交通方式。接着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复习交通方式名称,在愉悦的氛围中熟悉了本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用跨学科联系的方式,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反馈。然后是进行对话交际,掌握怎么出行的对话表述。以到沂南和临沂为例,直致放眼世界。设计一个调查表格,对小组成员的出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全班同学全体参与活动,完成调查表;最后小组汇报形式的展示,更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当堂达标的设置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调控依据。

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交流,探讨,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这节课学生比较顺利完成任务型教学任务,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我在集体备课和观课磨课中得到了同伴的莫大帮助,教学设计不断贴近学生实际、不断完善与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应不断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篇3

本课主要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副词的比较级。这对学生来说有点难,我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先学习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构成。

它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考试经常考不规则变化,例如:good/well-beter-bestmany/much-more-most...

第二,比较级的用法。句型是“比较级+than"

例如:Tinaistallerthanme.

第三,表示两者在某一方面相同时,用"as+形容词或副词原级+as".

例如 :Heworksashardasme.

第四,注意在比较级前可以用much,alittle.even,alot修饰。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学生语言际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课堂各教学环节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层层递进。既体现出课标标准中侧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又兼顾了听、说、 读、写的教学原则。在循序渐近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熟悉本单元的整体结构,课文内容和新的语言知识。同时把学生导入到相关的模拟交际的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符合 “为作而学,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的教学原则,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的互助精神,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锻炼了研究式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对课外读物以及词汇的接触机会,学习短语的时候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对本课知识的印象加深。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发表意见不够广,导致有人忙,有人无事可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面向全体,既要有个人发表,还要有集体的效果。使课堂更加紧凑丰满。

2、在老师讲解语法的时候,讲解不够详细,导致有的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明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讲解清楚并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慢节奏,尽可能使这些学生回到课堂学习中来。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篇4

在完成《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的原则;目标层层递进,并贴近生活,具有可实践性和趣味性。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教学不足。

一、轻松学语法——润物细无声

虽然目前英语教学淡化语法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部分不可或缺。根据课标的精神,我让学生快乐地无意识地学习语法。

在这一课时,首次出现了问询别人出生年月的句型:When were you bore?When was he/she born?所以我首先从学生已学过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is his/her birthday?”自然引出本课时的目标句型,自然而且轻松化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扰,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易于理解新知识。然后通过快速展示一组明星图片让学生以竞赛抢答的方式操练并巩固了上述目标句型,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其次,“hiccup”和“sneeze”的理解和学习无疑是本课时的难点和重点。设计这一环节时,以听力的形式让学生分辨何为“hiccup”和“sneeze”。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朗读和读音纠正,效果非常好。后来设计一系列人们打喷嚏或打嗝的情况,例如:如果人使劲地挠自己的鼻子;如果人感冒的时候,;如果人受到惊吓的时候;如果人吃饱饭的时候等情况,让学生竞猜是hiccup还是sneeze;?我让学生一知道答案就站起来,小组人越多得分越多。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快乐简单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最难的语法点莫过于stop doing和start doing。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两个词的用法,学生听过即忘,效果肯定不佳。在遵循书本吉尼斯纪录的原则上,我进行展开,例举大量的其他的吉尼斯纪录,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谈stop doing和start doing。学生根据我给的时间,主动拿出笔积极算起来,劲头很足,完全理解这两个词组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听2a的听力,加强印象。最好再补充其他班级的吉尼斯纪录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操练stop doing和start doing的用法。在进行课文教学部分是,事实证明对教材内容的补充,特别是语法方面的补充,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课堂上以快乐的形式让学生操练,将苦涩繁杂的语法轻松融于活动之中,效果事半功倍。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二、你说,我说,口语交际放光彩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听说训练,尝试让学生在口语运用中学会表达他们的个人意见,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在第九单元中,功能话题是谈论个人的出生年月,谈论人们做某事的起始时间。这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引导得当,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准备上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功能话题1——谈论个人的出生年月

首先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给出部分信息让学生猜猜我的出生年月,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适时向学生提问:

(1)When is my birthday?

(2)When is your birthday?

(3)When were you born?

有了良好的开端,课文的对话教学就顺畅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是在清楚不过了,他们谈论起来绕有兴趣,我就适时问“Who is older?Who is younger?,让学生关注问题,引导他们听问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听课非常认真,关注度很高。有了上面的.基础,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于是展示一组各明星的照片让学生谈论他们的出生年月,面对自己喜欢的明星,学生参与性极高,对明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高效地巩固了新句型。

2、功能话题2——谈论人们做某事的起始时间

在教学Section A 2a “世界吉尼斯纪录”中,采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方式,Ask: How long did he hiccup? When did he start hiccupping? When did he stop hiccupping?在完成第一项听力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其中的含义,再例举替其他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例子,让学生谈论他们的“how long”, “start doing”和stop doing”。由于话题的新颖和独特,大大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谈论中来,气氛很高涨。然后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以提问题最多和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给予奖励。因而学生一直在积极参与,提出的问题之丰富,超越了老师的想象,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事后,我调查了一下,许多同学已在课上背下了课文,课文内容耳熟能详。

3、开放性话题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本单元我们选择的开放性话题是:Our Class Guinness Record。世界有吉尼斯纪录,我们有自己的班级纪录。记录一,在四个小组各取一名同学上来跳绳,比比谁跳得时间最长,中间不许停顿。记录二,四名同学在中间不断气的情况下发A的音,看谁的气息最长。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我适时让学生谈论how long”, “start doing”和;stop doing”。对就在身边发生的事,学生兴趣很高,将目标句型轻松谈论。学生的回答花样百出,令人捧腹。但在轻松的谈吐中,他们却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对本节课的语言目标运用熟练令人印象深刻。

三、深情款款,滋润情感教育

本单元主要谈论个人的出生年月,由此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是妈妈。在教学开始,我以一首英语藏头诗引出伟大的母亲。Many, many things, she gives me; Older, older, she slowly gets; Tears, tears, always to save me; Heart, heart, really like gold; Eyes, eyes, always with love; Right, right, she always be.将诗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mother”。在结束之时,播放深情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1)

经过两天的备课,这天是我跟岗期间第一次上课,上的是七年级五班的历史第八课《金和南宋的对峙》。上课之前既激动又有点紧张。

站上讲台说了一句话我就不紧张了,我先以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来导入新课。之后讲授新课,这节课的重点是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难点是南宋的偏安。我把课文的三个大标题的资料都讲解了。我主要是以PPT为主,板书为辅,利用提问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来贯穿整节课。

经过跟指导老师的沟通总结这节课,得出我的优点是整节课的教学状态平稳淡定,主要的知识点都有说到,声音也够响亮,跟学生有互动。缺点是本课三大块知识点之类的过渡不自然,能够说很生硬,甚至出现一两次的忘词,造成中间停顿。二是讲课缺乏激情,给学生枯燥的感觉,声音没有起伏,一向是一种声调。三是资料扩展不够丰富,基本讲的都是课内的知识。四是PPT的资料做得不够详细,我原以为我会记住思路,不用每个知识点都放在PPT上面,就放些地图之类的,结果就出现了忘词。五是我的语言表达潜力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以后决定这样做:一、备课时候教学过程写详细点,具体到每个板块的过渡要说什么,怎样教,课前多对镜子模拟讲课。二、多听别的老师讲课,学习别人的教态教法,学习别人的激情,说话起伏技巧。三、备课时多看书多发现跟本课相关的搞笑历史并适当扩展,使历史课变得更搞笑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PPT资料要做得完整丰富,即使最后可能不会讲到,但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尽量讲得丰富精彩点。五、我要多看多练多说,加强自身的表达潜力。期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变得越来越好,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2)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3)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音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编写历史韵语或歌谣,要学生轻松识记历史知识,难以忘记。如: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本校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在学生学了长征知识后,让他们去寻访老红军。(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在学完第二单元时,让学生对本社区进行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4)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们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真实展现。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在课堂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突发事件。如果课堂突发事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是高效教学。

当课堂出现突发事件时,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或学生情绪过于激动时与学生谈话。人在情绪激动时,特别是在气头上极易口不择言,有时可能就会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往往给他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学生出于保护自我的意识,他还会当场对老师进行反击,恶言相向。这样不但使师生关系恶化,也在班级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产生冲突后,老师应该冷静一下,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下去。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这些都在挑战着教师的智慧。因此,教师需要保持应有的耐心、宽容心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去听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学才富有成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5)

1、各个环节完整,尤其突出“善习”(15分钟课前习,10分钟课中习)和“善学”(自主阅读5分钟,交流讨论5分钟)二环节;

2、点拨到位(通过老科学家的信件内容和批示内容认识实施863计划的必要性);

3、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充分体现了主体性(自学、交流10分钟,发言人数15人次以上);

4、时间安排恰当,“收口”用时2分,正好下课;

5、注重课堂管理,育人第一(如语言鼓励、掌声表扬、不断纠正学生站姿、声音、表情等)。

但经过教后反思和集体评课,发现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并不似表面那么完美。问题主要有:

1、课前”习旧知”——“三次科技革命”没有达到最佳预期目的,学生的“兴奋”未充分激发出来,这里可以再设计几张对比照片。

2、“善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后“质疑”只有一个学生有一个问题不会,是否存在其他同学不懂装懂现象?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这里可以增加一个“学生展示”,展示“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提问中下等学生。

3、开发的课程资源——863计划成就,只是八页图片一闪而过,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好奇“发问”的能力,说明教师的引导依然不到位,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里可以播放的慢一点,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发问,也可老师设问,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4、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认识科技重要性,也没有让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缺乏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认识和自我感悟。若能在图片放映后设计一个思考题:面对863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你有何感悟?就好了。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汇总


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授课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写教案,教案能帮助老师更有逻辑性的教学,怎样合理得安排教案里的内容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间这个学期即将要过去了。在这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这是我经常反思的内容。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

国家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二、组织好、引导好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

在我们这个农村中学,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农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下节课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三.教学设计应与教学实践尽量相吻合。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有些难点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一些有效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尽量做到教学设计应与教学实践相吻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历程,反思一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多多反思,改正教学工作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2

一、自学为主、引导为辅、问题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探究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表达为主体,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如:新课伊始我就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引出本课。在文本解读中,学生看了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后,追问:哪一种景观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呢?看到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图片又追问: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哪里来的呢?黄土高原为何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充分运用

从小生活在延边地区的孩子对黄土高原的景观特点都不太了解,为了说明问题,我多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或是图片、或是动画、或是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同时也突破学习难点。如: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怎么来的? 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我是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在观察中引起兴趣,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突破难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论证态度。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我是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那里的自然状况,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震撼。从而也感悟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

1、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出示图片后,我是直接给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的,这里如果让学生观察图片,自己描述各自的特点,会更好。

2、学生合作学习还不够理想,有的学生参与不够,三班有些学生有参考书,有了问题就到参考书找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今后要多向学生渗透学会自己思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3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4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

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

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5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所以我设计了许多让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环节,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感觉枯燥的课文也变得如此生动。

首先我先来引入课堂:

1、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2、第二引入农业的重要性,设计的问题是: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所以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然后我让大家自学课文,并找出答案。农业包括五个部门,分别是哪五个生产部门?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原来包括:农、林、牧、副、渔。但自70年代后我国就把副业划分到了牧业当中,将来我们讲到畜牧业的分类时就可以做好一个垫基。

4、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因为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答出许多结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所以这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个事物的发展中必须会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这样为以后的城市介绍做好了一个铺垫。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要完成实施新课改的使命,依据“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来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课后不断地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在课后忽视了教学反思的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在实际应用和学生反馈中得到明显的收效。今后应积极进行反思,更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寻找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情境。

我在设计辽阔的疆域这节课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具体实施“六环三步”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使学生不容易掌握重点,也没有进行重点强调和归纳总结,缺少拓展创新的内容,今后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需要改进:

一、贴进生活,设计情境

我认为学生通过课前自己准备的材料,已经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又进行小组内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点拨,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应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分析,使学生有目的的解决问题。另外在介绍我国四至点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找到并记住,应当首先创设情境,把我国的四至点用四幅图片展现出来,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吸引人的图片,从海南这个美丽的海岛城市出发,更可以通过一首诗“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踏曾母暗沙,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通过这首诗给人形象生动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活动要有“质”的保证

课堂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但是课后效果不佳,这说明我设计的活动有很多是有量无质。课堂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学情,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进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共鸣,但我的教学活动很少体现,今后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增强“思维性讨论”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开展竞赛的时候,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答出有质量的答案,课堂气氛虽然营造了起来,可是对知识点学生还是没有熟记,可以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掌握。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把学生放手于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在讲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比较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给学生分组,回忆一下七年中国地理纬度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提供互相讨论、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

四、通过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我通过复习旧知识、读图分析、竞赛等活动断开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教给了学生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同时竞赛的抢答题也概括了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由于课堂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易掌握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

学生不仅仅是参与教学、被动地听讲,而是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增强了使用意识、交流能力、探究精神。总之,一堂好课需要师生共同来演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互相配合才能精彩,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轻松愉快中完成。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6

《自然灾害》这册书的内容即将结课,我是首次用这本教材,讲完回头想想这册教材知识有些凌乱。有很多知识在三章内容中不同程度的提到。例如有关地震灾害的知识点,第三章当中的第二节,讲述了一部分有关地震的防预问题,对于这部分内容如果按照教材的循序讲解感觉浪费了一些时间,如果将打破教材环节的完整性,把整个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地震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的提炼、分析,整合到一节课当中。而不仅仅是地震,其它的自然灾害,教材在安排的时候也是分在了三个章节中,如果每一种自然灾害的讲解我们都将其整合到一节课当中,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能让学生对每一种自然灾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但是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散落在教材的三个章中,而且教材内容很多,要把散落在这三章内容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节课中,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我们教师必须熟悉把握教材,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准每一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

2、要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有很多知识学生已在必修教材中掌握了,这样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把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密切,所以我们在讲授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好课外延伸环节,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继续深入的探讨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内容。

4、我们不光是要教给学生有用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到他们的能力的提升,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7

时光荏苒,在适应和忙碌中,我在定安中学度过了一个月,已经教完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不得不加以感叹与反思。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前面两个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情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的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既然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是有层次的,于是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使我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猜一猜,靠一靠,看一看,说一说,赛一赛,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其中以“赛一赛”环节又采取抽签,抢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力求教学的公平性,参与度。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的成熟度、有一点见解和知识面的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谈到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我觉得一是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小小辩论赛”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三是调查表格的设计和图表、文字资料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世界人口比重”,“世界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国人口数据表”,“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等几个表格的运用,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记忆力并加深了学习效果。让学生根据“中国人口数据表”绘制出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摸索和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在建国后增长非常迅速的状况,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思考。另外是“理想中的家园”的设计,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的中国版图上任意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居住地,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粘贴粘在自己选择的位置上,学生的参与意识极高,兴趣空前的高涨。学生们大多选择了我国沿海如上海、海南、台湾、云南等地区,都在积极的参与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并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实际情况说出之所以如此分布的原因,效果较好。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1000字精选


无私奉献讲台上,学子成名千百万,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借助教案能了解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和地位,怎样编写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呢?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篇1)

电压的概念是历来教学的难点,它很抽象,不能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去体验.所以我是利用水流的形成原理图的方法,利用液面相平:液体一端高,一端低:安装小水泵,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最简单电路进行功能上的比较,来理解电压,来突破难点,而关于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这个教学重点,主要是把电压表与电流表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悟出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能达到教学计划效果

目前物理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纯粹传授知识明显行不通,动手呢,往往是“一团糟”,一直以来,怎样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提高其动手能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解的疙瘩。

这次亦不例外。

一些学生往往“急于动手”,而忽略了过程本身,能否变通一下呢?以前常采用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进行演示,尽管“再三强调”,但是学生并不买账。这次,考虑再三,我采取了学生进行探究演示,其他学生全程“观摩”,下一节课自己探究的方法。首先说明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一定要简洁,具体的东西在探究过程中体现),然后找了两名志愿者(一定要是同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示范,下节课他们就该合作了,而且学生还是很积极的),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按照探究的步骤开始了。这样反而是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多了,学生也乐于接受。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观摩”,其间出现的问题也都及时得以解决,尤其是上节课学习的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他们是那么的熟练,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经过这次改动,看来不是学生不愿学习,而是我们剥夺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每天都是老面孔,他们可能会烦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篇2)

首先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低压供电的电源处零线是接地的,零线与地面间就没有电压了?保险丝为什么要选用“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合金”做成?为什么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后,即使外壳带电,人接触了外壳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了?家里的用电器有的用两脚插头,有的用三角插头,哪些用电器需用三角插头?等等,这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淡化知识点的传授,强化对疑难问题的探究。

利用演示实验直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我先提出问题:教室的电路是怎样组成的?我们家里的电路又是怎样组成的?指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利用视频课件让学生了解实际家庭电路是怎样组成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想方设法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篇3)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内容更为全面,不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三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随笔(篇4)

本学期我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教材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新教材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科技,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推荐]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00字


站稳课堂是需要教师用一生时间去修炼的基本功。新手教师,一般都比较头疼写教案。教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您知道怎样才能让教案具有指导作用吗?经过搜索和整理,栏目小编为大家呈上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1)

本文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断,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灵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诗,文章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表达了主人公对光明和渴望和对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现的一系列事物都有着象征意义,这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背景介绍很关键。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如戏剧的知识、作者情况和主人公屈原的相关信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

朗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语调、语气处理的好。”“太有感情了。”经大家这么一说,我问道“那你从我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举手人数众多,发言踊跃,有的说“一种强烈的愤怒”,有的说“对好的事物的追求”,并通过互相补充,归结为是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和向往。”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风、雷、电、土偶木梗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表达更突出。“因为文中反复在大声地呼唤风雷电,而风雷电代表的就是光明。”品味语言是本文的亮点和重点,学生可以抓住一点来品味。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不经意间的一个火花,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前提必须是教师要充分地备好课,将教材的内容装到脑子里,只有这样才会在思维的火花闪现时及时抓住并有机地融会贯通。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2)

本单元课文有散文,也有小说,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学习本单元要求熟读这些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诚挚的怀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杨绛的《老王》写自已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从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揣摩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描写能力。如杨绛在《老王》中,为表现老王生命衰竭的状况,写道“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学习本单元要求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就是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着重让学生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要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个感人瞬间表现人物,与可以选择多件事写人。运用这些手法表现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大胆发现,大胆表达,相信会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具个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3)

为了参加新课标课堂教学比赛,我按07(4)班的教学进度,选择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28课《马说》作为比赛课。提前半个多月的时间作准备,终于在第13周上课了。一节课下来,感觉特失败,原因是什么呢,结合同事们的评议,我反复思索,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这节课的失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朗读教学耗时过多,以致时间不够用,最后形成拖堂五分钟的尴尬局面。设计教案时,确定《马说》一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当堂成诵。因为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古文。因此,让学生能当堂背诵,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才”与“伯乐”的辩证关系。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他们才能够真正受益。这是教学既定的目标,所以在了解了文体和写作背景之后,我集中时间进行朗读教学。本计划花10分钟的时间,最后竟耗费了十多分钟,原因何在呢?

二是分析课文时,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过长,因为学生尚未探讨出结果,我又不好叫停他们的活动。课堂教学时设计的分析课文的三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为什么学生要费那么大的劲呢?

对于所教授的学生,我清醒的知道,他们是九年级普通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学性都不高。但作为比赛课,我在提前半个月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于是我也对学生充满了信心,就没有很好的设计预习提要,让学生凭着经验走。可能是由于课前预习准备的时间过长,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到真正上课时,学生已产生了些许厌烦的情绪。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碰到了几层阻力。一是有“骈、石、食、见、邪”等几个字学生读不准,长时间累积(预习时间过长)的错误要纠正两三遍。二是学生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处理得不好,好多地方需要纠正。如此正了读,读了正的几个回合下来,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耗费了。三是难度不大的几个问题却要分析探讨较长的时间。由此得出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一,不能过早地安排预习。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预习时间过早过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疲惫,从而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失去了应有的激情。

经验教训二,预习时一定给学生布置恰当的预习问题或任务,以作为学生自学的导向。如果让学生漫无边际的预习,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随意地读读课文便罢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查阅更多资料和学习,通过别人的经验介绍和自身的体验,我深切体会到布置学生预习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阅读就是要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就不同了,在做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2、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教师就要在布置阅读课文的时候,强调学生在遇到的这些问题时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如在教学《马说》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预习:1、你认为是先伯乐还是先有马?2、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命运怎样?3、作者写作的意图紧紧是为马鸣不平吗?如此以来,就不至于在课堂上分析课文时耗费那么多的时间了。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总之要做到适当灵活。

经验教训三,朗读教学活动不一定集中放在教学环节前部分进行,可以穿插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这课的朗读教学,当遇到学生把握不好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的阻力时,可把它穿插到翻译课文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再朗读时效果一定要好得多。正如张连仲在《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中说到:“抓住指导的最佳时机,即兴范读。教师可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

经历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进步了许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以前我教过两遍,也听过一次公开课,教学的大致思路主要是课堂大量展示、解说罗布泊古今对照图片,让学生感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过多强调文章主旨的领会。之后发现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很容易,但探究的兴趣不够,缺少激情;语文课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好像变成了政治课。

最近,我又重新修改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在激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增强“语文味”方面,作了一些改进。我认为这是我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做一个优美的课件:生物学家法布乐关于毛毛虫的实验。大自然中,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法布乐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结果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了下来。这一精美的画面告诉学生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由此导入本文:人在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设计确实有列于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除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应立足语文本位,语文意识,强化教学本文。为此,我在让学生很快的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紧扣文本,强调字、词的学习,揣摩语言,要求学生探究作者在写法上的四大技巧:1、对比手法;2、拟人手法;3、排比手法;4、直接抒情。学完之后,配以巩固练习,以使学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5)

虽然只得了二等奖,也未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我认为《海燕》这一课还是准确地表达了我对当下教学这一文章的一点思考。即:对这一课的教学从背景入手,这似乎是对原作的尊重,但从现实来看,凭空增添了距离感,反而让大多数学生逃离。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主要还应从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从当代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认为这才真正激发起对作家及作品的热爱,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导人生。

但在比赛前,我一直很痛苦地思考着一个问题:讲不讲背景知识、象征意义?不讲,大家会不会认同,这毕竟是比赛,甚至打心里我觉得对不起高尔基;要讲,只有45分钟,根本没法安排好。最后用了“课后阅读材料”的方式,才勉强把这个问题解决,但这也像有的老师说的“大煞风景”了。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是戴着镣铐又想跳得美些。

王特评价说“与学生的融入度不够”,我认为说得准确而中肯的。也许当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大环境使然,即便是不讲背景,文章与学生还是有距离的,我觉得这班学生对这文章实在不太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找“写环境的句子”就出现了困难。这在我的感觉里是不难的呀。一开始整个节奏就慢了下来,在解读文章时,学生的回答与我的提问一直有偏离的现象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明确地纠正,也不能拉回来,好像他们是一辆凭着惯前行的火车。例如“哪些词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学生则一直回答的是哪些句子,而且都喜欢读一遍,再阐自释自己的看法,本来这也无所谓,可问题是只有45分钟,我后面的内容就来不及了,后面的应是这堂课精彩之处,应该掀起高潮的,我只好匆匆而过。我知道学生原本可以表现得更好的,是我没有给予他们充分地表现的机会,因为时间来不及了,这也让我失去了原有的从容与大气。因为我自认为原本的优势是:擅长激发学生,善于与学生作真诚地沟通。按理我是长于调控课堂气氛的呀。这真让我郁闷。

一堂课还是不宜将内容安排得太多,课堂上还是应该悠着点。这是这堂课我最大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6)

八年级下册两个单元的文言文,而且篇幅比较长。学起来比较费劲,如何让老师教起来省心,学生学起来开心,现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兴趣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一的第一篇文言文开始,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兴趣人手,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在这点上,我的做法有三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如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我把夏蚊成鹤、观虫斗驱蛤蟆等制成动画,让学生在愉悦中深入理解课文。

2、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让学生根据情节改编成剧本,用文言对白表演出来,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对课文是一个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讲述《唐雎不辱使命》、《杨修之死》时即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让他们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韵重要时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在讲述《岳阳楼记》时,既让学生了解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又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重视诵读

诵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明诵读可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于诵读,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生记忆好、背诵快的特点,在文言文讲述之前先让学生背诵。开始的时候有顾虑,怕新的文言文背诵起来有难度,但初中生的潜力绝对不容忽视,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到讲课的时候,连后进生都能背诵,剩下两三个程度不好的,到讲完课为止,也能基本背会。这样下来,到讲解的时候,范读、齐渎、字词、文意、理解的环节非常顺利,学生对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难点能准确提出,重点记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且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基本不存在特别难懂的字词、文意,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言文讲的再精彩,不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及文言素养,要善于自我剖析,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资料,要善于发现生活与作品中的相似点,引导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因为在考试中必定有文言文翻译的项目,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学生一定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达、雅。信:真实,准确。忠于原文,不歪曲、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删内容,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译出词义。达:通顺,流畅。尽量口语化、规范化,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雅:语言畅达、优美。对一些句子要译出原文的风格。

2、“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六方法”:留(保留法)删(删减法)换(替换法),调(调序法)补(增补法)连(连贯法)。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总结。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不加以总结,会杂乱无章,且难以记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旬等,是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那么,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加强归纳分类,积累记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日积月累,收效一定可观。

最后,让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学习中的不足,“做对的是经验,做错的是教训”,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认识,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能够普遍运用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7)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8)

新学期的第一次汇报课结束了。

我们本次执教的课文为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浪之歌》一文。这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的其中一首。是敏感的诗人以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声的美文。

或许有碍于自己平时的阅读倾向,或许受到“期待视野”的负迁移作用,我在初读文章之后竟茫然不知其所云。于是又连读三遍,之后似乎对作者通过海浪与海岸这对情人形象所要传达的情感才有所领悟。这样的阅读经验,使我对教授此文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于是,在做教学设计时,我谨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顺着他们的感性思维一点一滴引导,逐步向上攀升进入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首先,在导入部分,用孩子们生长在沿海城市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大海那些熟悉的记忆。接着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浪是以海岸的情人形象出现,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浪所唱的首先是她与海岸的一首炽热的情歌;然后深入文本,作鉴赏品读,进一步领会浪还是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的形象,而她所唱之歌的深层含义则上升到一首宽广博爱的赞歌。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诗所要表达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博大的爱。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探究过程,大概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前后两次的授课实践,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其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问题还在于课堂不够形象、生动。导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要学生调动最大的生活经验,进入与海浪、海岸的沟通,但由于我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声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远离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在问题设计上,教师的语言尤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其次,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还不够全面。第一次授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第二个层面的主题时,对作者纪伯伦做过相关的简介,但没能结合他的身世和经历,从诗人与祖国的情感方面来探究。虽然这点在第二次授课期间得到了补充,把它插入在第一层面主题与第二层面主题之间。但从课堂的总体架构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加入破坏了课堂设计的整体性,有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感觉。而这个爱国主题又不得不说,因此左右为难,最后只能将爱国主题放在最后——由诗人出生地环境与文中的海的环境做一联系,再用创作背景的相关说明做一个巧妙的过渡并出示诗人流亡海外,为祖国的独立而奔走呼告的经历,那么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现的那份对国土的思恋和赤子深情便水到渠成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要学会对课文相关资料与课文内容的结合与转化运用。而有时一个巧妙的过渡就能让左右为难的事变成两全齐美。这也是师傅经常向我强调的。

最后,就是朗读问题。总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虽然知道教师的朗读能够带动学生的品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在我们自己做学生时,默读、速读已经成为习惯,对于高声朗读确乎十分陌生。然而我还是相信“勤能补拙”这句话,反复的练习定能够提高我们现有的朗读水平。

以上是我通过本次汇报课所得的反思和感悟。但是,对于《浪之歌》这样的散文诗,从作为一名中国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其手头上的文本本身的优劣,我认为还是有待商榷的。倒不是对纪伯伦这样伟大的诗人及其作品有所非议。然而,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要被介绍到中国,必需先被翻译成中文,而汉语的语义和语境毕竟不同于英语、法语等拉丁语系,部分带有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东西是无法被完整地翻译的,就像中国的《红楼梦》,再好的英美译本也无法传达其深藏于文本字里行间的东方民族文化的精髓。更何况译者本身又有自己的思想倾向,在他们翻译的过程中就已经给文本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色彩,因此总不如读原著来的更加原汁原味些。而我们课本中的《浪之歌》,在部分语句翻译的遣词用句方面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因为,有些语感强的学生就在朗读这篇散文诗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译者用词不够恰当。

当然,凡事不能处处求完美。就像我们的课堂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9)

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在整体感知的环节里一连串的设计了三大活动,即:别出心裁的画插图,引人入胜的猜谜语,极富创意的当翻译。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

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10)

我通过学习王法宝老师的教学反思,知道了备课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所以对每一节课一定要用“心”去设计,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层次不清、缺乏明确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是比较低的。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其次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一堂课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有分那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数。二次备课很重要,有些环节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没有实效的环节及时删去,在上课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又是“灵光一现”的好的方法,这时要及时做好记录,有时等上完课就会想不起来了。这样经过多次修改的教学设计,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根据这些在本周学习旅鼠之谜时,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含“鼠“字的成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出示的旅鼠和北极的图片,让学生对旅鼠有个直观的了解,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读课文。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自定义动画生动地再现了旅鼠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思考问题。

收集的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奇异现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素材。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成功地运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来写其他动物的奇异现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口头表述不清晰;解读课文的思维不够开阔。如果让学生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敢说、多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