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1500字合集

发表时间:2022-12-1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中学范文网推荐更多专题:“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1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生物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生物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生物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生物教学亦然。

生物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物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生物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生物能力。中学生物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生物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生物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生物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生物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生物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2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一年多以来,它将老师与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的解脱出来,由主要强调关注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作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化教师素质,还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笔者就新课改一年多以来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认真领悟教材,做好模块设计的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生物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即《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选修模块,即《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新教材不仅是将老教材的知识按照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顺序重新编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领悟教材的实质含义,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做好模块设计及做好各模块间衔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完有丝分裂后,我将第二册的减数分裂一并讲完,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合理的进行了重新安排。

2.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者。

2.1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全面落实课改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勇于创造出一个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课堂。如在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时,教师不能滔滔不绝的讲,会使学习气氛沉闷,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有意识的增加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就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反应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及归纳能力。

2.2转换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懂的不讲;偏、难、怪的不讲;本章小结、课外阅读不讲,但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例如,在讲《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时,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转录和翻译的插图是学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讲精讲透,而让学生区分核糖和脱氧核糖、DNA和RNA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依图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变定律、基因的连锁定律等这些偏难怪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如“你太棒了”、“我都没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师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更要注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落后生”,在课堂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做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3.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结构主线。对一些概念的学习,可以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把每节、每章的概念形成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在这一节或一章我应该知道什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长期坚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一个我们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课题。

3.2突出生物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结论是怎样产生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讲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时,设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将怎样做?让学生身临其境,假如我是科学家将怎样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做学生的表率,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说话、睡觉、抄袭作业等行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出现上述有关情况,还要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请学生互相监督,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生才爱听你的课。教师要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教师利用类比、归纳总结、顺口溜等方法及时总结所学知识。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类比的方法容易搞清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及相互联系。例如八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比较复杂,就可以根据谐音编一个顺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缬氨酸)了(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两(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就很容易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保存亮点,改正不足。转化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素质,做一个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师!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3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生物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生物》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生物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生物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生物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生物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生物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4

一、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 最初的阐述。

与此相适应,我国生物课程标准结合学科自身特色,将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表述为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具体目标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这“三维”三分别进行设定的。

上述两种“三维”都是在课程目标层次做出的阐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层次的“三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2],这表明生物教学目标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定。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地“三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三维教学目标”为一堂课的硬性指标。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在拟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3]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同时包含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比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中的无机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增殖”等内容只有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没有情感性学习目标。所以,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需针对前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不必为了涉猎所有目标而牵强地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不显著。例如,在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中“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节内容时,除了要达到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外,本节内容还应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大多数教师在本节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时,都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材料,最后让学生思考转基因的安全性。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有限的资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转基因的安全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所要渗透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体等资源开发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最后让学生以辩论或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达到对转基因安全的全面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等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会比生搬硬套的教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理解片面

素质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物的课程目标也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与此相对应,最后将课程目标细化到教学目标进行落实和完成。但是,当这些目标都达到后,学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备了素质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结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在于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后,达到了知识性目标要求的“说出叶绿素种类和作用;说出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简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达到了技能性目标要求的“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也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使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是三个方面分散的能力与素质,基于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此,而是应该进一步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缺少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巩固所学,最终通过实践来整合三种分散能力的环节。

学生只有将学到的分散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运用和实践,最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素质,在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外化为强大的生存能力,独自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三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与能力,同时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才能达到素质教学目标的实质要求。

三、教师不能恰当的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创新教育。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大多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并辅以启发性教学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着诸多误区:

第一,部分教师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教学内容偏难。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与所探究内容相关的知识而进行的教学模式。而部分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探究内容偏难,导致学生不能自主进行探究,既影响教师的教,也影响学生的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精准把握每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在全面分析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时,教师多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将创设的情境变为真实的情境,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了解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将该问题的探究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三,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是简单的提问题,也不是提简单的问题。《论语》和《学记》给启发式教学原则做出了最恰当的解释。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教师要在学生这些理解的关键知识给予启发即可,不必对一些琐碎浅显的陈述性知识进行提问。

除了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启发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记》里提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学,但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学,但不压抑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拓展思维,但不替学生做出结论。

四、忽视环境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谈及教育,必定涉及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学生、环境(其中环境可以分为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目前提出的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6]、“课堂教学要设法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7]等措施为主,在创新学习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导自学,二要指导观察分析、三要指导实验、四要指导抽象概括”[7]几个角度为主。但无论是改革教学方法还是创新学习方法,大多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忽视了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实施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自然科学,课本里的有些内容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体验减少,与之相对应,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掌握或许就不会特别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无法得到实践和验证,这些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或素养,这也给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局限。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已开展素质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改进,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5

一、课题:

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鲫鱼》

二、构思:

学生观察活鲫鱼→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章内容→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

三、准备:

1.自制“鲫鱼的脊柱”模具

2.自制“鲫鱼解剖路线图”投影仪

3.准备实验材料

4.准备挂图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学形式:

实验操作与教学同步――边实验边上课的形式。

五、新增小实验:

在一个鱼缸里面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鱼鳍的作用。

六、课堂特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准确。

2.增加小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充分调动珠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七、教学不足:

1.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得多了一点点,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实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学生观察不清楚。

3.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把握不准确。

八、自我评价与反思:

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理解鱼生活在水中的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疑惑:我这堂课算不算得上是一节创新课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篇6

核心提示: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过程展现出来。针对每一道题,我分派任务给各小组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一组上网下载资料,最后引导学生汇总并通过展示植物标本,网页博客,视频,学生授课等形式解决整合的四个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自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真正做得“三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

1、发下导学案后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问题。

2、每一个题目由学生讲授完,老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点评解析。

3、在归纳总结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用幻灯片展示并简单总结。

4、在教学中加强与高考的结合。特别是归纳总结后要有相应的高考题给学生训练。

5、小组讨论时间要长一点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6、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真正披露出学生的灵性,确保公开课是“原生态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