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周记精华11篇。
神话故事周记 篇1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团圆赏月的好日子。尽管由于天气原因,中秋节的晚上,看不到那一轮美丽的明月,然而在位于上海的世博园,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中秋节一大早,我和我妈妈就来到位于上海嘉定的彭阿姨家,和彭阿姨的儿子刘彭一起打的去了上海F1赛车场,搭乘世博专线到世博园去参观。虽然我们自己觉得来得很早,可到世博园区才知道什么叫“人山人海”,由于人太多,我们在门口排队足足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只排得两腿发酸,才好不容易进入园区。不过尽管排队排得很辛苦,却在第一时间领略了志愿者的温馨服务,他们不仅给我们送水,还给我们介绍世博会的相关知识。
我们进了世博园区后,我妈妈首先给我买了一本世博护照,让我拿来到要参观的场馆盖章,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在参观人数较少的浦东看了亚非一些国家的场馆,并在这些场馆分别盖了世博印章,我们还参观了一个联合馆,在这个联合馆里有很多国家的分场馆,我在那里盖很多世博印章。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我一直向往的中国馆因为要事先预约,没能进去参观。
下午,我们在浦西参观了城市足迹馆、太空馆和思科馆,那里甚至还有一个可口可乐馆呢!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思科馆,因为里面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展示,其中还有两个2D电影,馆门口还有一个阿姨通过视频和我们对话呢!
晚上世博园的更漂亮,到处灯火通明,比白天时的展馆好看多了,我们虽然看不到天上的月亮,在这里却可以看到一个与天上月亮同辉的地上“月亮”。在这个“月亮”里,不仅可以看到“嫦娥舒广袖”的优美舞姿,还可以领略万家团圆的乐趣,我妈妈还用数码相机拍了照呢。晚上的黄埔江大桥更加壮观,像一条条绚丽多彩的彩虹,只可惜天色已晚,我们急于赶车回彭阿姨家,没有细细品味。
今天可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我真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同学们都和我一样的快乐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神话故事周记 篇2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中国神话传说》这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吸引我。我读了它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最吸引我的有这两个故事:《雷王收租》、《柳毅传书》。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两个故事是我喜欢的,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品。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这精神产品只能从人们的口舌中滋生、长大、成熟、传播,这又有了传说。在这里,我就先为大家讲讲雷王收租的故事吧!那时很久以前了,那时候,天和地离得很近,天上住的是雷王,递上住的是人,领头的叫布伯。有一天,雷王下了凡,人们东拼西凑,为雷王准备了一顿饭。雷王一顿酒足饭饱之后,起了贪心,要人们给他交租。聪明的布伯想了一个办法来对付雷王。终于,雷王放弃了向人们收租的想法,气呼呼的回到了天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畏惧有很高权力的人,要向它们挑战,就像故事中的布伯一样。
这本书非常好,我要再去推荐给其他的人,让他们也读一读这本好书。
神话故事周记 篇3
今天是中秋节,虽然天不遂人愿,白天有一点阴冷,不似往昔那般的晴朗明镜,但还是不能停止我对中秋节的喜爱。
幸好,到了下午,太阳终于穿透了云层的束缚。我希望时间过得快点,可是,总不能如我所愿。唉,真是度日如年哪!终于,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楼上赏着月亮,吃着月饼,多么温馨惬意啊!看着那圆圆而又皎洁的月亮,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题目叫做《古朗月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当做一个大圆盘,又疑惑那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飞在青云上。白兔在捣药,问给谁吃……呀,我真是佩服古人神奇的想象力。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李白的另外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呀,祝愿那些在外漂泊的天涯游子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刻,那圆圆的月亮完全把我给吸引了,于是又想起了另外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神话故事周记 篇4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了,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兴奋;带来各种各样欢歌笑语,我爱中秋节。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刹那间,已经是20xx年了,在这每一年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代表着不同意义,给人们带来无限喜悦,给时间增添一丝微笑,就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吧!
中秋节——我的最爱。今年,我特别高兴,因为有姐姐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月亮圆圆的,随着皎洁的月光,我更加欢乐,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我懂得了亲情的含义,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拥有了亲情的幸福,我甜丝丝的笑了。
15那天,妈妈去上街,我和小妹、大姐在家,等待着落日的消失,这样就可以吃团圆的月饼了,落日终于消失了,妈妈到家了,这时我的嘴好谗呀,逼着妈妈要吃月饼,妈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我见妈妈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来,切成五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块,笑眯眯的走了,那时我的心里无比的高兴,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节日,亲人团圆了,中秋啊中秋,你到底蕴涵着什么?
当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实际上,中秋节只是一个节日,它主要是让每一家的亲人团圆,月饼是圆的,人也应该像月饼一样圆罢了,今年的中秋节,我真的感到好高兴,好幸福,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次幸福的节日,我高兴得欢蹦乱跳,欢乐的—中秋节。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迎接下一年的中秋节吧!
神话故事周记 篇5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神话故事周记 篇6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记得去年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吃饭,外婆给我们准备了好多月饼,有哈密瓜味的、草莓味的、五仁的……还准备了水果,有桃子、苹果、柿子……口水从我的嘴里流了出来,我拿起一个月饼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饭,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爬上楼顶去赏月,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多像一个大大的玉盘。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十分快乐,希望我们全家人都像今天一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赵晨阳)
神话故事周记 篇7
读完《中国神话》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里面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太令我感动了。作者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教育我们如何不畏艰险,战天斗地;如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如何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如何勤学苦练,克敌制胜……读完这本书我真是收获不浅。
这其中有一则故事最令我回味。那是《黄帝平天下——选贤传位》的故事。这段故事主要是讲述黄帝想推举新帝继位,所以开展了一次选贤比赛,结果他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通过文武两关的比试,进入了最后的决赛,黄帝决定最后以德试来选能。黄帝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葫芦,葫芦里都有河水,开口即流,水宽三丈,一人多深,流过二百里才会干。但是要求他们让水从嵩山北坡流过三百里到东边的颖水,谁的水流到颖水水继位。二人急匆匆地抓起葫芦跑到嵩山去放水。结果他们各自试了无数天,放流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就在二人疑惑不解时,大兄长提议把两个葫芦融合一体,那河水就哗啦哗啦地流出了四百里!众仙看了不禁称赞:“手足同心,兄弟情长”。事后黄帝把兄弟二人叫去问,他俩有没有获得启示,二人表明了只有葫芦合体,水大流远。这里面有着治理天下的道理,百川归流,才能汇积成海。在黄帝的试探下胞弟谦虚地说,办法是兄长想出来的应该由兄长继位,而兄长也谦让地说:“弟弟年轻有为,继位最好。”而黄帝见他们诚心诚意,就让兄长继位。哎!真是名副其实的兄弟情谊长啊……
从这段故事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谦让的可贵。而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同学在践行“八荣八耻”的行动中,都做到讲团结了吗?都做到谦让了吗?
神话故事周记 篇8
感恩节让你有了一整年都不敢恩的理由,春节给了你一整年都不回家的理由……
小时候不懂事,只觉得月饼好甜好好吃,却不明白大人们的头为什么都是仰着的,还傻里傻气地模仿他们。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中秋节要观赏一年里最圆的月亮,享那一刻团圆,看那一份恬淡。
神话故事周记 篇9
明月在天上,中秋之夜,我们全家一起吃团圆饭,赏月。
什么!今天的一轮明月,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看看我,我仿佛看到她笑,看着团圆场面户笑了,你笑的好甜!
吃完团圆饭,我们可以一家人边吃着月饼边看着一个中秋联欢活动晚会,我趴在阳台上,吃着月饼企业看着没有月亮,我幻想结合起来:
嫦娥在月宫跳舞。吴刚还在砍月桂树。
神话故事周记 篇10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天晚上,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银盘,外面发着一圈黄色的光环,它的旁边还有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好像在陪伴着月亮。
奶奶在院子里摆了一个小桌子,放上许多水果和月饼,还插了三柱香。我疑惑地问奶奶:“这是干什么呢?”“这是给月亮上供的。”奶奶回答。
看着圆圆的月亮,我想起了一首词,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大声地背了起来。背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拖长了声音,像古人一样,爷爷说:“最后这一句背得最好!”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但愿像词里写得那样,每一家都团团圆圆!
神话故事周记 篇11
由于爸爸妈妈明天都有工作安排,我们家决定在今天提前过一个中秋节:晚上吃过大餐以后,每人手里拿几个月饼,边吃边在阳台上赏月,并谈论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
按照打算,爸爸妈妈下了班都早早的回了家,爸爸带我们开始拆月饼的包装,妈妈则在厨房里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几个忍不住偷吃了几块月饼,但还没吃几个,就被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引到了饭桌上去——月饼再好,也抵不过妈妈烧的一顿饭。妈妈依次把拿手好菜端上餐桌,我们只是看了看,并未吃。因为过节吃饭要一家人一起吃才有味道。
前后等了大约有几十分钟,菜菜全部上桌,拍照留念之后,我们才开始吃。我先给父母挑了两块最肥的猪蹄,为他们递去餐巾纸后,自己才开始吃起来。面对我的夹菜,父母这次表现得并不惊讶,也不兴奋,他们只是双双点头示意后便开始吃。我认为今天他们的确累了,有人为他们夹夹自己做的菜吃,也是应该的,也许是前几天有感恩活动的原因——我第一次主动地为他们倒上饮料,他们喝了几口后便叫我自己的,他们要喝会自己倒的,我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吃的正起劲,妈妈接了一个电话,我和爸爸一听妈妈的语气,便知道是她的工作单位的电话。妈妈几次拒绝单位的请求,可都无效。单位那边的态度反倒更强硬了,我真想把电话接来,一顿骂后挂断,但我不能这样,为了妈妈。现在只有弟弟一人蒙在鼓里,以为是什么亲属送祝福呢。( )
最后,单位那边挂断了电话,我们知道妈妈非去不可了,都劝她多吃点饭或拿几个月饼在路上吃也好。可她什么都没拿,只是把杯子里的饮料一口气喝完了。提包出去了,弟弟问她去干什么,是不是又去上班,今天不是说好了不去吗?妈妈说她只是去把楼梯口的电瓶车放好来,一会儿就回来。弟弟将信将疑,但还是回到饭桌上来继续吃饭了。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妈妈骗弟弟的话,是善意的谎言。
但桌上却没有了之前的欢声笑语。
后来,我们三人站在阳台上看月亮,眨巴着嘴中的月饼,我想起桌上的美味和妈妈“骗”弟弟的话,月饼的味道在我心中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亲情的味道。
而妈妈去工作,这就告诉我该如何去感恩,例如说:今天晚上的脏碗碟就我包了!
嘻嘻,我看到弟弟在我们着急忙慌抢月饼吃的时候,抽出了两个月饼,塞到了他衣兜里呢!是感谢给予自己这么多的妈妈,给她吃的吧?
希望明天,爸妈都没事,我们一家能过一个真正的快乐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