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4-03-16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2024字。

这篇优秀的“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中学范文网编辑一看便知道有大用处,感谢您的光临我们将为您奉上精彩内容请收藏我们的网站。优秀的教师是我们梦想的启迪者,领航员,要想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一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更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的话,可以通过写教案来完成这一目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1)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一)知 识 目 标 :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一)课 前 准 备 :

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 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2)

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小组分工,每组负责一个选题。事先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分工实施。全班必须统筹规划,教师应帮助确定小组的调查方案,才能保证全班制定的计划有广泛的覆盖面。

制定计划根据小组调查的结果,提出环境保护的计划帮助小组审阅调查报告,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

课堂汇报小组汇报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制定班机环保公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事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教师: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处理环境问题需要决策,这种抉择应该是不同层面上的。到商场去购物,是开车去、还是乘坐公共汽车去、抑或骑自行车去?这是个人的决策。是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还是建一个垃圾焚烧炉,是当地政府的决策。是否建一条通过自然保护区的铁路需要国家的决策,如何修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是需要全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决策的一件大事。

当人们对处理环境问题做出决策的时候,环境科学家提供的信息是所有工作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的同学们展示一下他们的环境汇报吧。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每一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质量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到郊外登山的时候,我们一边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一边回头欣赏京城的美景,可我们看见的常常是笼罩在北京上空的灰色的大气。因此,北京大气污染的状况引起了我们的担心。我们收集了报纸上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报道,归纳了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煤烟型污染:2002年,全市煤炭消耗量为2531万吨。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1万吨;工业企业耗煤量为2055万吨(包括原料煤707万吨),工业企业排放二氧化硫12.1万吨、烟尘3.3万吨、粉尘4.6万吨。治理的措施主要是: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天然气、地热、电力供能;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餐饮企业油烟。我校高中楼就是采用地热能源的,不仅节约了近一半的电费,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机动车尾气是我市另一重要空气污染源。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促进老旧车辆的淘汰和治理,推广使用低硫燃油,购置了160辆达到欧洲3号标准的公交车,从2002年8月1日起,提前执行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扬尘污染是北京黄色天空的主要元凶。大面积的市政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是扬尘的重要污染源。北京市成立了专门治理扬尘的“扬尘办”,治理措施主要是:重点加强对拆迁工地、市政工地扬尘的监管,加大工地洒水、堆料覆盖、密闭运输等措施的实施力度,治理城市裸露地面400多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30万亩季节性裸露农田整治任务,272所学校裸露操场整治任务分解落实。2002年,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

经过多项综合整治,我市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03天,占总天数的55.6%,比2001年增长4.9个百分点。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海淀区历史上就是京城水环境最美丽的地方,颐和园、圆明园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海淀的各个水系上。但是由于环境恶化,位于京城上风上水的海淀也难逃污染的命运。我家附近的有一条小河,绿树成荫,但是由于河水恶臭,休闲的好场所变成了人人躲避的臭水沟。我们在周末进行了两天的观察,发现如下问题:

首先是河水的富营养化。我们用玻璃杯抽取了河水样本,发现水的颜色呈现灰绿色。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多种类的藻类和原生动物。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段河水已经富营养化。根据我们的观察,河流周围的摊贩和小吃店经常将洗碗、洗菜甚至宰杀鸡鸭的水倒入河中,这些水要么含有大量的洗涤剂,要么含有丰富的营养,都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其次是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我们沿河岸前进了一百米,统计了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冷饮包装和冰棍棍、废纸、菜叶、落叶等。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漂浮垃圾有些是风刮来的(以塑料袋、废纸居多),也由很多是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和包装纸居多,小贩还直接丢弃菜叶等)。沉到水底下的垃圾就更没法计算了。

另外,水量的减少也影响了河水的质量。老住户说:最好的时候河水可以淹没第三个石头台阶,今年至少少了六、七厘米。

我们拟定的治理措施是:首先,治理周边的小摊贩和小吃店,不能将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河里。第二,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乱扔垃圾。第三,设垃圾箱。第四,节约用水。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垃圾污染。

我们访问了北京市环卫局,环卫工人在清理北京垃圾中作了很多贡献。2002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21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27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6%。建成朝阳高安屯和丰台北天堂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厂增至13座,日处理能力8750吨。2002年完成250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还观察了自己居住的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在非典之前,我们六个同学居住的小区有两家是通过楼房垃圾道仍垃圾的,在非典后,全部改用垃圾箱或者垃圾车来清运垃圾了。但是,六家里只有三家小区得垃圾箱是分类的。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即使是设有分类垃圾箱的小区,绝大多数家庭也并没有执行垃圾分类处理。实际上,这些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到环卫工人清运的时候,也是混合成一车运走的。

我们还观察了我校学生在仍垃圾时的行为。在教室里和楼道里,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同学们是将各种垃圾一起倒掉的。但是在我们观察的一天里,看到三个同学将废电池扔到专用的收集箱里,值得我们学习。在校园里,由于是分类垃圾桶,我们询问到的同学100%都表示应该将垃圾分类扔掉。但也观察到有近20%错误的。其中有属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如将饮料瓶子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将冷饮包装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也有属于不当分类的,如将黑色饮料瓶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

我们建议的措施是: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废电池回收的宣传,在班级和楼道里设立分类垃圾桶,班级设立专门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师:各个小组的报告都很详细,更可贵的是提出了治理的措施。面对环境这个大问题,你自己选择吃什么、穿什么、选择什么交通交通工具旅行和自己每天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当数百万的人综合到一起的时候,个人的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改善北京的环境作些什么呢?让我们畅所欲言,最后投票评选在咱们班里的环保十大公约好吗?

学生:

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阻绝滴漏现象

2.用肥皂洗手,选无磷洗衣粉

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4.做“公交族”,当“自行车英雄”,减少家长用车接送

5.珍惜纸张,不送贺年卡,回收废纸

6.买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8.回收废塑料

9.拒食野生动物

10.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

11.做环保的旅游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12.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13.塑料袋打个结

14.到超市购物自己带包装,少用塑料袋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3)

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200个数,第201个数是什么吗?

①1,-1,1,-1,1,-1,1,-l,____,____,____,…;

②1,-2,3,-4,5,-6,7,-8,____,____,____,…;

三、有理数含义揭晓:有理数原意为可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并不是字面意思理解为有一定道理的数。因为所有的整数都可看着分母是1;零可看着它与零以外的所有数的比;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所以它们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所以不是有理数,如π,它是将来要学习的无理数。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这些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因特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

撰写“数的发展与由来”的小论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机会.应该告诉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搜索网站的方法.如用google搜索,怎样打如关键词,能找到什么资料,怎样下载,对下载的资料怎样进行裁剪等等..

课堂小结:这节课咱们既获得了有理数概念、分类,了解了一些数集,又学会了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相信大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越学越有趣,数学素养会越来越深。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4)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四、课时分配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问题

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2.2作出假设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2.3.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2.4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2.5表达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

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

对误差人进行反思。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三、膳食纤维

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人课本P25表l及P26表2。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小结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

练习巩固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 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

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

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

2.6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过程

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思考、回答问题。

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3.3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4插入课本P35第1、2题和p34技能训练。

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五、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33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结构有何异同。

4.1小肠的特点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

4.2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结构特点。

(六、小结、课后练习

4.1小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4.2布置课本P35练习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理营养

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二、食品安全

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生的资料发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

2.2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

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

三、预防食物中毒

3.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3.2讨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绿色食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

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结构的异同点

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的适宜环境、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培养和观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培养霉菌的过程,并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3.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细菌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细菌的发现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进行交流。

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指导、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生观教育。

提示、指导执教学生,并进行补充。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三节 真菌 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 。 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

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

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

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真菌的繁殖 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的传播过程。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孢子的传播过程”。

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真菌的繁殖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里,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