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发表时间:2023-06-27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

不知道您是否也在考虑写一篇读后感呢?当我们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产生了新的理解或者感触时。而选择撰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从书中获取的知识,这份“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是我用心制作的请您欣赏,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1

对初学历史的学生来说,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是空白的。无所谓有趣或无聊。刚刚成为历史老师的.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就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师傅建议我看看老师讲课的视频,看了之后确实启发很大。袁老师讲课有激情,有趣味性。后来我看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本书,虽然不能详细地了解历史,但是两本书介绍了大约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让我了解了一种的文学方式,用流行的语言来介绍过去的事。这两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幽默的语言无处不在。教会了我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历史。

袁老师说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一针见血,十分的简洁。不能说他不学术,也不能说他没道理,但从他口中喷涌而出的历史事件总像沸腾的熔岩。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它仿佛就是一件产品,看你怎么包装他,让学生接受他。不同的包装会出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而像袁老师这样的包装,就将历史这玩意变精彩了,使人有兴趣读下去。在这两本书中,有那么一种魔力,吸引着我。

历史最好的地方就是他代表一种过去,既然是过去,那么它有些东西无从求证,可以容我们进行无限的猜测。无论是谁,都能对它做出评价,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想说的东西,在历史的大世界中,拥有学术的自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出自己对历史的见解。而这两本书便是如此,袁老师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这玩意的独特见解。

他不仅发表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更是用这两本书深深影响了我对历史的看法。以前觉得历史的感觉是严谨,求真或呆板,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的看法,历史可以很好玩。遨游在历史这个大海洋中,需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就是要像袁老师那样,他就可以与众不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历史。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习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到乐趣。

总的来说,我应该感谢这两本书,是他们让我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看法。也感谢袁老师,是他用幽默的语言来修饰历史,让一本说历史的书变得饱满鲜艳,像含着满口的跳跳糖一样充满惊喜。历史代表着过去,可历史对我们的影响还在继续。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2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一、读、思、记增强读书效果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二、读书让我与孩子的心更贴近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三、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让我们用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时时鞭策自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篇3

优秀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及多读书,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优秀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自毕业在中学任教已近2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所读近百本有关教育的书籍中,我觉得对我印象最深刻、专业成长最有益的书就是“名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丛书”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这本书从诗意课堂、简约课堂、幽默课堂、激情课堂、智慧课堂、情智课堂、民主课堂、情境课堂、生命课堂9个章节入手,总结了全国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其教学特色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他们的教学魅力。

很欣赏了周益民老师的诗意课堂《白鹭》,周老师将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息之地,让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流淌着诗的.精彩,将白鹭的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那不能不说是被感动、被震撼,诗意的灵魂与血脉将文化传承,诗意的神韵和风采将智慧高扬,无不惊叹诗意课堂的“真、善、美、适、神”。

倡导课堂简约之美,孙建锋的《最大的麦穗》,三尺讲台、几株麦穗,让我们听到了学生思辨的声音,听到了学生智慧碰撞的交响。没有繁琐的分析,却有富有个性的阅读,孙老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语言文学,对课文的题为、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在这样的简洁流畅的课堂中,平淡而不平庸,真正简洁而不简单,。

幽默课堂,体现在于永正“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的理念上,体现在支玉恒“机智迭出,诙谐幽默”课堂调控上,体现在贾志敏“保护学生的自尊”的教学机智上,体现在薛法根“让人拍案叫绝”的炉火纯青的幽默艺术上。[实用文书网 WwW.weI508.COM]

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犹如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窦桂梅把激情灌输到整个课堂,就像是激情燃烧的玫瑰,动情处激情飞扬,愤慨时扼腕长叹,一次次的教学中,一次次与学生得到心灵的共振,让课堂上“激情造就良师”,让课堂“永葆激情本色”。

课堂也是智慧的课堂,那如沐春风、心灵交流、震撼心灵的智慧课堂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从于永正、吴正宪、黄爱华、詹明道老师中感悟到课堂呈现智慧的魅力,感受到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的情智交融的魅力课堂。

课堂还是民主的课堂,情境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课堂让学生释放真情,袒露心迹,课堂也是一个让学生演绎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

假期认真研读一个个案例,不难看出名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精神交往关系,教学过程因此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了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充分展现个性的过程,成了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品质”,我当自省之,天道酬勤、勤则不匮,我将以我的耕耘换来学生的收获、自己的成长。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心得体会的范文汇总

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教师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相关文章推荐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汇编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不可一日无书读。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中学范文网整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1】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2】

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大多是从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角度出发的。教师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改善学生的行为,进而改善学生课堂表现。例如:教师应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请相信学生,用你的热情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当着别人的面夸奖学生等。都是在强调与学生的相处。

只有先把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这本书也强调了积极的情绪在课堂中的作用:如让课堂充满欢笑;做一个乐观的教师;微笑吧等。同时,在心态上,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学生的榜样。尽管学生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状况,但是只有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每天快乐地面对学生,快乐地工作,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周围的同事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往往这样强大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的能力才会相应提高。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教育学生的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只有教育理念的改变才能带来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强项和不足,以及他所具备和缺乏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我总是觉得“做一名教师”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往大处讲,我会影响他们一生的“生命成长”。所以,时常想到自己身上承担的重量,我会努力做到最好!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3】

暑假读书已经拉开了帷幕,我的暑假第一本书《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从中学了好几招,与各位博友一起分享下:

一、“穷养儿”竟然有两层含义

一直以为要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减少儿子物质方面的消费,这就是“穷养儿”。原来,减少父母的溺爱与包办是“穷养儿”的另一层含义,过度宠爱让男孩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

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

男孩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没有自由,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因此你需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成“敌人”。

三、告诉他:“你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事实证明: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母亲的呵护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的严格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以下几个场景中,你应当这样做:孩子跌倒了你要要求他自己爬起来,孩子胆怯了你要鼓励他可以做到,孩子犯了错要告诉他勇于承担,孩子任性要教育他这样做不是男子汉的行为。

四、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

前几天,妻子跟我说儿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后来又自我安慰道:或许等孩子大一点就好了。我不禁问自己:一个畏畏缩缩的小男孩能否突然有一天变得很勇敢?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他才会勇敢、坚强、果断、睿智……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4】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

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6】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4、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5、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6、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7】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构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仅能够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还能够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

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十分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能够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

应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取的需要正应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忙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能够理解而哪些行为不能够理解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8】

读了《给新教师的推荐》,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然后不仅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仅是主角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重大的。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就应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然后申报课题研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务必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资料做出相应的转化。我们作为一个新老师,务必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简单,然后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我们新教师,就应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研究的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就此展开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魅力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影响一个人的,然后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然后这种真切的感受,能够带给我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然后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够成为笔下的东西。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篇9】

最近读了新教育之梦给我感触很多,教育,是一片广阔而真诚的热土,“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教育有梦。千百年来,在对人类理想的憧憬和寻觅中,一代又一代先哲苦苦思索,于现实的废墟和思想的旷野上,已为我们建立起许多精美而灿烂的“寄托”。

今日,身为市长的教育家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但我要说明的是,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下面我主要说下我读了新教育之梦后关于对学生爱心的行为:

爱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爱应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爱一草一木,一树一花,小动物,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到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培养一个爱心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爱心。只有爱,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谛,只要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存在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学生有所偏见,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待差生,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好反馈;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在不停地追寻着,在追寻中我们跨进了新世纪。在新世纪中我们呼唤,呼唤着能拖起明天的太阳的新教育,一种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能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同样的关爱。作为一名城镇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农村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今,我们所追求的新教育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一个拖起明天的太阳的梦想。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系列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篇1)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像,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像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像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

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像,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像,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像。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像: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篇2)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构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仅能够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还能够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

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十分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能够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

应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取的需要正应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忙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能够理解而哪些行为不能够理解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篇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篇4)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1、在发布指令时无论是布置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她都不允许有任何噪音。

为了让学生确实理解她的指令,她建立了一个常规,即让他们重复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当她的要求比较复杂或她注意到有学生不专心的时候。

2对课堂事件的判断上,要正确判断学生是故意破坏还是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和他们的背景有所了解。

学习组织:

1、小组活动时,有时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急于解决的事情留到课后,给每一件小事情规定一个时间,如数数)

3。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

珍妮在课堂管理上的教训:

对于处在尝试使用准则和常规阶段的珍妮来说,与许多新手教师一样,她在执行这些准则和常规的同时前后不太一致。这种不一致反映了她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所遇到的两难境地:她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权威人物,同时她又要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她没有认识到引入课堂中的一系列规约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合适,也没有意识到倡导学生相互监督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把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小组的同学监督)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篇5)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4、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5、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6、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9篇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1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2

最近读了新教育之梦给我感触很多,教育,是一片广阔而真诚的热土,“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教育有梦。千百年来,在对人类理想的憧憬和寻觅中,一代又一代先哲苦苦思索,于现实的废墟和思想的旷野上,已为我们建立起许多精美而灿烂的“寄托”。

今日,身为市长的教育家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但我要说明的是,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下面我主要说下我读了新教育之梦后关于对学生爱心的行为:

爱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爱应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爱一草一木,一树一花,小动物,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到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培养一个爱心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爱心。只有爱,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谛,只要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存在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学生有所偏见,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待差生,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做好反馈;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在不停地追寻着,在追寻中我们跨进了新世纪。在新世纪中我们呼唤,呼唤着能拖起明天的太阳的新教育,一种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能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同样的关爱。作为一名城镇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农村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今,我们所追求的新教育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一个拖起明天的太阳的梦想。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

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4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能够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先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立刻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5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透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构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取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务必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像,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像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选取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资料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潜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必须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到达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思考教学目的、教材资料、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潜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状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务必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取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取适宜我们自己并能到达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就应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像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透过教师把握教材,选取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样能选取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透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正像是对待一年四季,人们的感觉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人们的感受亦不一样。如夏天,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个炎热奔腾的季节,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是可诅咒的“炼狱”。对待鲜花亦是如此,有人从它的馨香中感觉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从它的绚烂中感到了鲜艳夺目的惊异;更有人从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绰约如处子”般的韵致。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感知上的区别和个性所在。

因此,我们务必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状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资料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取。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状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那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应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就应借鉴之,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准备阶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确选取。

二、“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像,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透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务必贴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那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务必以学生为主要对像,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潜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务必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班级环境状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状况、学习气氛、团结状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教师的教学状况(括前任教师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理解状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状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就应了解和务必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取教法,构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像。我们要了解这些状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取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像: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应对的学生的具体状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状况,才能适宜地选取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应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取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取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持续和同学们的接触,透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潜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状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取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透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决定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带给了借鉴。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能够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法的选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就应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取出既贴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教学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6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1、在发布指令时无论是布置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她都不允许有任何噪音。

为了让学生确实理解她的指令,她建立了一个常规,即让他们重复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当她的要求比较复杂或她注意到有学生不专心的时候。

2对课堂事件的判断上,要正确判断学生是故意破坏还是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和他们的背景有所了解。

学习组织:

1、小组活动时,有时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急于解决的事情留到课后,给每一件小事情规定一个时间,如数数)

3。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

珍妮在课堂管理上的教训:

对于处在尝试使用准则和常规阶段的珍妮来说,与许多新手教师一样,她在执行这些准则和常规的同时前后不太一致。这种不一致反映了她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所遇到的两难境地:她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权威人物,同时她又要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她没有认识到引入课堂中的一系列规约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合适,也没有意识到倡导学生相互监督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把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小组的同学监督)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个性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8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4、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5、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6、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9

读了《给新教师的推荐》,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

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仅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仅是主角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重大的。

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就应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申报课题研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

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务必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资料做出相应的转化。

我们作为一个新老师,务必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简单,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

我们新教师,就应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可以就此展开研究等。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

影响一个人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

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这种真切的感受,能够带给我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

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够成为笔下的东西。

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收藏]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1000字精选


中学范文网精选专题推荐:“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以下“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由中学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 篇1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

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

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

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 篇2

读了《给新教师的推荐》,感受还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给自己罗列了以下努力目标。

1、潜心经历。经历是一笔财富,我们刚参加工作,然后不仅仅仅是环境的变化(从学习的地方来到了工作的新学校),也不仅仅仅是主角的变化(讲台下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老师),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重大的。很多时候,别人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要学会“多做事,少说话”,我想这句话就应放到“经历”的层面上来理解,这种经历是具体的,日常的。小到去传达室拿信件,到总务处领取办公用品,去油印室复印资料,大到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然后申报课题研究,都是一个新老师具体而实在的经历。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经历,少说话,就是要用心去经历,经历的直接收获就是带来熟悉和经验。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熟悉事务和具备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要做好从头学习专业知识的准备。我们的师范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就业方向上的限定,而专业的学习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似乎差别不大。我们的知识与我们课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务必根据的学生特点、教学要求、考试要求等资料做出相应的转化。我们作为一个新老师,务必重新学习一番中学的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有了四年的大学基础,学起来也许很简单,然后但也许很艰难。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学专业知识,去驾驭中学的课堂,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或者冲突。那么如何从头学习专业知识呢我觉得需要找一本比较完备的高考复习指南之类的书,认真研读一番,不是为了备考,乃是为了获取新知。

3、要认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学上的研究。我们新教师,就应有意识去做一次体验,研究的体验。比如,我上课学生不欢迎,我就此展开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魅力

4、通读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书。影响一个人的,然后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本书。寻找一本有生动细腻的教育细节、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怀、有发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丰满的师生形象、有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书籍。我觉得通读一本教育好书,往往能够改变我们很多东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个真实教师的形象,从而激扬了我们的教育梦想。

5、听老教师的课。课堂是一个教师施展教学本领的真实场所,置身于这样的场所,往往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的综合气息,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智慧、教学行为等等,然后这种真切的感受,能够带给我最新鲜的认识。同时跟上课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分析自己听课的得失,让自己尽快成长。

6、逐步享受写东西的快乐。教师主要教书和育人的,但是,我觉得写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写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学校常常要求我们写的是论文、总结、计划,然后从日常化的要求来看,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学启迪、生活苦乐、人生感悟、见闻杂感、世界大事等,都能够成为笔下的东西。此外,我还觉得,写东西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写是促进和加深思考的绝妙方式。很多问题,只有提起笔来,我们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 篇3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简短 篇4

“语文味”一词在语文界,甚至是别的学科界也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提出这样的口号,对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中小学这么多学科,没有谁提出“数学味”“物理味”“历史味”“体育味”等口号,为什么唯独语文要提出“语文味”,难不成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水平低、科研能力差,提不出这样有深度的概念吗?相信肯定不是这样。那为什么人家不提呢,那是因为人家根本没有提的必要。人家非常清楚自己的专业要干什么,人家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味”,无须再多此一举的提出来。那这显然可以看出来一再强调“语文味”的语文课是根本没搞清楚自己的专业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味”。就好比一个平常人是不会问自己“我是谁”,因为他清楚自己是谁,只有有特定原因的人才会这样问。根据心理学可知,一个人如果提出“要活出自己的味道来”,那可以断定他还未找到自我。所以“语文味”的口号,说明我们的语文迷失了自我,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以程少堂老师的《咏雪》一课来看,虽然说不上什么“语文味”,但总还有点“文学味”。但是《你是我的同类》一课就连“文学味”都不要了,变成了“无厘头味”和“搞笑味”。只要课上得热闹,有戏看,就是“语文味”,那语文课就是向电视晚会和搞笑电视剧靠拢和投降,语文课的专业尊严在“语文味”的大旗下荡然无存了,数理化学科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形的,因为它们有难以动摇的专业体系。正因为语文没有了自己的专业体系,才会遭此屈辱,一冲就垮,被人耍着玩。

如此悲哀的“语文味”,实则是缺少专业尊严。

[读后感必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一篇)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必备]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所接触和理解,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师生主角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超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假日以时日;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必修课;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培育出创新型的人才呢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1、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而此刻许多老师、学生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潜力却很弱甚至不具备创新潜力,其原因是被人给消磨掉了、奴化掉了。有些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作认真诚恳,但自己没有问题,所以进步很慢。而有些教师经常在思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进行改革,所以就很快地成为了优秀教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2、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感到一个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儿童低年级时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甚费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经掌握、积累起来的知识似乎是他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问题上。教育观念不同,随之带来的教学目标不同,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就不同,带来的教学效果更不同。有的人往往把掌握必须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标,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潜力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超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潜力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潜力的培养也成为一句空话。

3、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多采用问题性教学、过程性教学、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以问题为纽带,透过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来发展智慧。问题是教学的目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手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提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变化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学会综合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带给创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的新知识作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带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确有困难时,再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自己领悟“要领”解决问题。设法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创造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育如何去释放心理能量,如何去开发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较大地促进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