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1000字精选4篇

发表时间:2023-01-05

初二读后感作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1000字精选4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篇1)

书中自有黄金屋,而那些经典的记忆也深入人心,那些文人雅士、风流人物,书写了一部部不朽的传奇史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本书的中心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般地保家卫国,尽管最后司马炎统一三国,但那些经典故事仍同千古传佳话,赋予我人生的启示以及思想的领悟。

无论是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还是华容道释曹等生动形象的事迹,几乎都体现了尊刘贬曹的正统思想。中国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是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过程。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刘备这一集团可以说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但究竟是什么让刘备如此深受百姓爱戴?这得说说刘备这个人,除了心系百姓,善于判断之外,还善于说服他人以及任用贤能,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领导者重用人才可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如果刘备不三顾茅庐,怎会让诸葛亮成为他的丞相?更不必说提出决策。

曹操从古至今都被称为奸绝或奸雄,即罪大恶极,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直接让读者们更明确曹操的形象。当然曹操也十分机智,割发代袍就十分典型,不仅利于稳定军心,也利于维护自身形象,与刘备可以说是明争暗斗了。

曹操与刘备都算得上是一代枭雄,战略规划都十分得当,富有领导气概,尽管身处困境但都沉着面对。书中的细节也值得品味,我认为定军山战役就是一典型,也让曹魏失去了吞并刘备的最后机会。战争开始,曹操的大将张郃率军攻打巴蜀西部区域,但张飞也不是省油的灯,曹军军团不仅被剿灭,张郃也差点小命不保。战争核心就是定军山,守住则断了刘备攻打汉中的必经之路,反之则拿下汉中,谁知法正这一人物助刘备力挽狂澜。刘备运用地形优势,凭借这座高山,刘备获得了极大的战略自主权,让敌军与其援军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立刻转入埋伏曹军,围而不打,曹操另一大将夏侯渊由于围困过久已无耐心,便主动出击,结果士气大减。此时法正却提议暂避锋芒,而夏侯渊打算同破釜沉舟一样打个鱼死网破,但异于寻常的军事状态让他犹豫不决,后来黄忠带队正面迎战,方圆百里全是刘备的军队,最终夏侯渊被斩于马下,极大影响了曹操的政权。刘备拿下定军山后,基本上也拥有了防御曹操的实力。

《三国演义》妇孺皆知,为读者喜闻乐道,是一部传世经典,它的影响远超其文学价值,历经千年,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背景,更具有思想的智慧。

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篇2)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水浒传》 和讲了中国古代贾家的故事《红楼梦》以及讲了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的《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还属作者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疑虑重重的曹操和忠实守信的鲁肃......这些人物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里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草船借箭》和《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两个故事。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便利用军中缺箭这个难题,来为难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且说明这室件公事,让诸葛亮不好推辞,从而达成目的。诸葛亮却说能在三天之内就能造完,还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求鲁肃借他二十条船支且船两排插满稻草人。前面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三更的时候,大雾弥漫了整个湖面,诸葛亮带领二十艘船支直逼曹军水寨,停船受箭,箭好像下雨一般落在船上,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来的箭支。诸葛亮返回蜀地,停船靠岸,取下船支上的箭有十万余支。周瑜惊叹不已,然而这却加深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的顾全大局与周瑜组成了鲜明的对比。

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决定拿下蜀国大地荆州,以便报诸葛亮之仇,便施了假途灭虢之计,假装要帮刘备取下西川之地作嫁礼,其实是要取下路途中的荆州。读到这儿,我想:周瑜真是诡计多端,明明很有智慧,偏偏要把它用在如何去陷害别人,真的太不应该了。诸葛亮早料到了此计,便提前命令赵云把守荆州。时机已到,周瑜刚想进城攻打荆州,却被站立在城墙上的赵云拦下,他说:先生早已料到都督的假途灭虢之计,便命令我前来把守。周瑜一听气得摔马阵亡。与此同时,关羽、张飞等将士从四面袭来,打了周瑜大军一个措手不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就来源与此。世间一切都有因果关系,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周瑜的死也是他该有的结果。

另外,这本书还有许多其它故事。比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 道理,也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研究,从而开阔我的眼界。我要与书籍为友,丰富自己的知识。

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篇3)

终于硬着头皮把《三国演义》读完了,但读完之后还真是感慨良多,似乎看到了历史的长河浪花咆哮,一泻千里。为文中周瑜的死而悲伤;老将黄忠的英勇而亢奋;庞德的忠心耿耿而震撼;为扶不起的阿斗而哀叹……在这么多的风云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物只有两个:诸葛亮和赵云。

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不用说,这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神人是许许多多三国粉丝的偶像,草船借箭、巧借东南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著名事件使世人惊讶他的神机妙算,更使老对头——曹操望风而逃,让刘备这个“编席小儿”坐上了汉中王的显赫地位。他是智慧的化身。可他真是知晓神鬼之机的吗?在我看来不是,在任何一次战斗之前,诸葛亮都事先侦察敌人的部署,观察战斗地形,结合敌方武将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才会出现“料事如神”的结果。例如在赤壁之战中,那股神奇的东南风就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而是由于他注意观察了天文气象,结合自己平生所学,才准确的预测出了东南风,而且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迷惑了周瑜。又诸如“空城”之计。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认为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而从容的坐在空城之上弹琴,吓退了率领十万大军的司马仲达。至此,司马懿才有了“司马疑”的美称。当时我想,如果司马懿没有诸葛亮想象的那么聪明的话,老老实实的打进城来,诸葛亮纵使有无穷的智慧,又能怎么样呢?不过,看完之后冷静的想,诸葛亮肯定是做了很长的思考、认真的分析才拿下主意,谁会将自己的脖子主动架到敌人的刀尖上?我真佩服诸葛亮的胆识!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赵云已经七十高龄了,还在攻打西凉羌兵的战役中一下子刺死五将,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出赵云的威风。每当读到赵云拼杀的时候,我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但我选择了这两位,是因为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位身上学到许多许多。

初二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篇4)

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代是烽火连天,战事不断,但也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关羽……这个时期就是三国。《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写的。它详细记载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这本书虽说不是正史,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为其如此,《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我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却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

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刘备被曹操追赶到长坂这个地方,他为了尽快逃离,将自己的妻小托付给大将赵云,独自带着关羽和张飞杀到长板桥对岸。这时,又一拨曹军冲了上来,刘备的妻小和赵云分散了,赵云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最终,赵云将甘夫人和阿斗成功送到刘备身边,糜夫人不幸牺牲。赵云打得曹军人人胆战个个心惊。张飞为了掩护赵云独自站在桥头大喝一声,吓得曹军倒退几十里,可惜他考虑问题不周,拆了长板桥,这使曹操知道了刘备的虚实,他连忙派人修好长坂桥继续追击,这一次差一点儿就抓住了刘备,幸亏关羽前来迎接,才是刘备他们成功逃离曹军的追赶,赶到夏口。这个故事鲜明的对比出刘备得弱小和曹操得强大,我感受到了刘备以人为本得仁慈品性和赵云、张飞得勇猛。作者能将如此的场面描写的这样的栩栩如生,这让我非常惊叹。

我很佩服曹操,谁能想得到,他小时候竟是一个好飞鹰走狗、游手好闲的小顽皮。长大后的他,志向越来越远大。而且他有实际的行动,所以走上了成功的舞台。仔细品味他的事迹,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只可惜他未能统一天下,便病死在洛阳。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仔细思品每个人的心路历程,让我懂得了许多处事和做人的方法:做事应该多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最好别做出重大的决定。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