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集锦

发表时间:2022-11-20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请你阅读中学范文网的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1)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是怎样的吃人教育呢?先生认为有两种吃法:

(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理念是将学生教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力;它不教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老师不让学生问,学生也不会问;有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问,但是却不会让他去到社会里、自然里去活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下来,足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二)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它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它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刚好相反:

它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它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成。它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让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应该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在教自然地理的知识时,我们都是通过一些图片、视频来进行课堂教学,可是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带着孩子真正的去到自然界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接触去感受。就像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应该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即儿童做下面四件事情: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课本不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聚集点。而教师变成了发起人,课本变成了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人,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所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和我们当今社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但是也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2)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

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 “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3)

阅读学习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深。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书中提到的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给他们以产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也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而好的板书也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我们自身都颇有重要意义。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并讲求实效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篇4)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是怎样的吃人教育呢?先生认为有两种吃法:

(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理念是将学生教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力;它不教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老师不让学生问,学生也不会问;有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问,但是却不会让他去到社会里、自然里去活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下来,足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二)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它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它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刚好相反:

它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它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成。它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让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应该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在教自然地理的知识时,我们都是通过一些图片、视频来进行课堂教学,可是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带着孩子真正的去到自然界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接触去感受。就像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应该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即儿童做下面四件事情: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课本不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聚集点。而教师变成了发起人,课本变成了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人,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所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和我们当今社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但是也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