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化妆读后感(集锦八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的化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1
人,为了使容貌更加美丽,悦人悦己,需要化妆。原本以为,化妆无非是在脸上涂脂抹粉、描眉涂唇而已,可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不禁暗笑自己的孤陋寡闻与浅薄无知,原来化妆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层次。真正的化妆不是仅仅在脸面上下功夫的,是什么?是生命的化妆。作者借化妆喻人生,晓事理,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文章从化妆师对化妆的见解谈起,指出化妆有不同的境界,而最高的境界却是自然,“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要达到这“无妆”的.境界,就要努力去改变气质,丰富自己的内涵,这是化妆师的见解,其实也正是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一个人要想使自己变得真正美丽,不能只在脸上下功夫,而要“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才是“一流的化妆”,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_“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即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品位。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在作者与化妆师娓娓的叙谈中告诉读者人生的哲理,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托出,无生硬说教之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妙。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2
写作与化妆这两件事在我看来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林清玄借年华逐渐逝去的化妆师之口说出了二者的共同点:三流的化妆 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可以说《生命的化妆》总结了化妆与写作的三种境界。
没有人的化妆术生来就是一流,也没有人初写的文章就是一流的。路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从不入流开始,到三流,然后到二流,最后到达一流。只可惜很多人只达到某个境界就放弃,或沾沾自喜,因而停滞不前。
教师的教学也有三境界:三流的教学是课堂的化妆 ,二流的教学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教学是生命的化妆。教师只顾自己讲解,以绝对的个人主观为出发点,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压制学生的成长,扭曲学生的个性,此为三流的教学。二流的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否注重方法的使用,是否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自主的学习。一流的教学,则不拘于教材,教师始终着眼于学生生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放飞心灵,共同成长,达到人课合一。一流的教学是生命的化妆,是自然而无痕的。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摆脱停留于表相的课堂的化妆,追求一流的教学。但该如何实现呢?林清玄告诉我们:”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我以为,读书是改变内在的最佳化妆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让人灵秀;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读自然哲学让人思想精邃;读儿童文学让人拥有童心……广泛地阅读,在经典书籍的润泽下,教师就会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对生命充满热爱、关心学生。它自然界会传递到肢体面容上,一举手一投足就会有不一样的从容与自信,在课堂上就有挥洒自如的底蕴。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3
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
曾看过京剧。剧中人“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戏子的真面目被隐没在重重浓墨重彩之后,却看得到故事,看不到真实。
平日里,有很多人偏爱化妆,用重重脂粉堆砌出一个完美的自我,然后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带着化了妆的脸,说着化了妆的话,做着化了妆的事。每一天,每一年,真实的自我慢慢被完美的化妆淹没。白日里风光无限,但或许有一天午夜梦醒时,会因镜子里那张陌生的苍白憔悴的脸而震惊--她们化了太久的妆,已经丢失了自我。
白日里那个看上去完美的自我,是真实的吗?固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化妆。这世界不总是为一个人、一个信念而转,有时我们必须学会委曲求全,学会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学会用违心的化妆来遮盖自己真实的面孔和想法。但我们不能丢掉自我,丢掉层层粉彩下那个真实的、相信着世间种种美好的自我。
我们为什么要化妆?为了适应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要保留自我?为了不让这世界彻底地改变我,为了不成为碌碌众生中的一员。在为我们白己的生命梳妆描眉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即使在浓墨重彩下也有拳拳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只有拥有美丽的纯白的底子,才能有最美的画;只有绘事后素,才能真正做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只有拥有一颗真实的赤子之心,我们才能拥有最美的自我,才能在自己的舞台上跳出独一无二的舞蹈。
没有了真实的自我,化妆有何用?不过是世间千百万个美人中的一个,不过是舞台大背景花团锦簇中的一朵花,不过是碌碌众生中普通一员而已。与其被人说“美则美矣,缺少神韵,”我宁愿不化妆,保持着一张素面朝天的脸,有瑕疵,却纯洁真实。待千帆过尽,美人迟暮后,我仍然是那个因真实而美丽的自我。
在生命中,我们不止一次地需要化妆。但我们不能总依靠化妆。请在空闲时保留素面朝天的脸,记住在生命中,最美的永远是青春年少时那个素面朝天的真实的自我。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4
在2009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中出现了一匹黑马——《入殓师》,生死两茫茫,二者本是一种轮回,浴火重生,谈论生死就是芸芸众生的一个剪影。作为一部日本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以温情的方式在诉说一种看似冰冷的职业,缓慢而又舒情的方式在时刻传递着人类共有的主题,生死观念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本片2008年上映,取材于日本小说家青木新门的《门纳棺夫日记》,主要讲述了,在东京从事大提琴师的小林大悟,梦想破碎,无奈携妻子回归山形老家,为了生计,不料误入入殓师的行业,从开始的抗拒,到适应最后乃至钟爱,由本木雅弘主演的入殓师也从稚嫩走向成熟,其中穿插了许多的温情,导演撇开世俗的眼光而是借柔和的光与影不忘展现生命的尊贵,祈祷人性的善美。
敬畏生命。本片无论是开端的固定长镜头还是贯穿始终的柔和光线,亦或是那纯粹干净的自然音响,似乎都在用最真诚的态度来诠释着生命的永恒。在社长为中年妇女入殓的几组镜头当中,趋于自然的影调用全景来衬托那份平和,庄严而又肃穆;熟练的手法用近景来刻画跃然于荧幕,这过程就像小林的内心独白,“平静而又细致”;伴随着舒伯特的《Ave Maria》悄然响起,低沉中参杂着一丝对生命的眷恋,此刻生命更像入殓师手中雕琢的艺术品,在殒逝的那一刻赋予了永恒的美丽。类似于这样的画面,在本片中有很多的展现,包括小林为留男梳头、为中年男子刮脸乃至对自己父亲入殓擦拭的过程中,都以导演偏爱的中近景方式来渲染,仔细、舒缓与贯穿全片的久石让的大提琴曲《memory》相得益彰。
生死轮回一扇门。影片以冬天开场,白、灰的影调透过画面都能感到冰冷;但伴随着小林的蜕变,寒冬已逝必然姹紫嫣红,它像极了,死寂之后的.光明;逆流而上的鲑鱼,在远、全景展现的大河中,他们显得微不足道,过肩固定镜头的俯拍,水中的鱼正像桥上站立的人,死亡在那潺潺流水的音响中得到了重生。导演借火化老头的口把这一主题阐述的更为明确,封闭式构图中,老人在喃喃自语——“死亡是一扇门,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似乎只有用近景才得表现的清晰,似乎只有一曲《Beautiful Dead》才能呼应“美丽的死亡”,那熊熊得烈火与远山飞去的大雁相叠印,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梦想不足以信仰。当小林大悟卖掉大提琴的那一刻,他的内心独白出卖了自身的梦想,梦想构不成信仰;在社长办公室的对坐,绿色的植物充斥着画面;尽管导演安排户外鹅毛大雪,内心也是生机盎然,那是为之付出生命的渴望,象征蒙太奇的运用,隐喻了入殓师内心的坚定;那低沉起伏至高涨的大提琴曲诉说了小林在山岗上燃起的烈火;那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灵魂的蜕变。
《入殓师》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用一种温情的口吻诉说着生命的可贵,入殓师面对的不是冰冷,而是生命的化妆师;“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导演的一席话,让灵魂肃然起敬。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5
读了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一文,我不禁感叹万分。
“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写作不正如化妆师所说的一样吗?记得有一次作文,我没有思路,怎么办?只有向好词好句好段大全求救。就这样,我东拉西扯地写了一篇。本以为用了这些好词好句绞尽脑汁拼成的文章能得个高分,但拿到本子翻开看时,竟是一个大大的红叉。老师的批语是缺少情感,居然还要重写!读了这文章后,我恍然大悟了。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写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是啊,阅读名家作品就是这样,含义深刻,引人注目,不浅显,不华丽,却令人爱不释手。
化妆的真谛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涵。写文章也如此,内涵越美丽,文章才越吸引人。外表不重要,内涵是重点。这就是我读了《生命的化妆》这篇文章后对我的感悟。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6
先从自己对化妆的错误认识谈起,认为“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就引发了下文对化妆师的询问,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化妆师的回答让林先生感叹不已,并从内心里叹服,认为化妆师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在这里,化妆师谈到: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并分了四类来谈,谈得很有条理,说得让人只有点头的份。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化妆。更深层次的化妆师是“改变体质”“改变气质”,接着引发了对“生命的化妆”的三种划分: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到这些文字,更让人惊叹化妆师看法的经典,化妆师用他一生的经验准确的总结了化妆的全部内涵。接着又拿写文章来类比,也写到三种写作: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至此,“生命的`化妆”一语再次突现,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为生命化妆是多么的重要,正像林先生所说,我们要“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出灿烂之光!
林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认识谈起,经过自己的询问,化妆师巧妙作答,让全文主题一步一步凸现,让读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妆的内涵。全文很好的运用了类比的写法,让我们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读来却给人一种流水样清凉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并真切想让我们的生命也变得像化妆手下的人一样靓丽起来!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7
低头一品手里的百香果水,咂吧咂吧嘴,格外新鲜的水,从味蕾滑过,酸中带甜,使我混沌的心灵有一丝敞亮。
看着手里捧着的书籍,《生命的化妆》这篇文章使我忽的醒悟过来,原来改变表象的最好方法,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犯过罪的人为什么进了监狱之后出来大部分都会表现的很好,因为在监狱里,不停的劳动冼进了他们的心灵,也让他们在监狱中反省,让一颗畸形的心灵重新正常起来,洗尽了心灵中的污垢,净化了整个身体。
曾有心理学家调查过,一个养猫头鹰的人,一年他的外貌没有什么变化,而10年之后再去看他,长得极像猫头鹰,脾气暴躁。
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我们楼下有名住户,刚搬进来的时候弄得房间乱七八糟,邋里邋遢,而且也没有工作,所以妈妈就送她一本书《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一个月后再见到她,精神焕发,整个人的气质都高贵了不少,眼睛中流露的都是知识分子的目光,她握着妈妈的手说:“谢谢你让我懂得了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要轻轻地抿一口百香果水,想起两年前,我还是一个房间,乱糟糟,也没有多爱看书的一个孩子,如今,我家的书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大书柜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似的,书桌上各种资料都整齐摆放好,我已从内在里改革了,所以表现也会自然而然改革。
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生命的化妆读后感 篇8
我的灵魂徜徉在文字所渲染出的美好精神世界里,我让它们为我描绘出一副美丽的妆容……——题记
书籍带给我的美是内在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种本无奢求的外在美也会与我融为一体。
想读书的时候总是在一个惬意的午后。阳光缓缓地踱着它那曼妙的舞步,在透过一缕香茗的雾气后,照耀着那句绯人心侧的诗句——“我的时间之花,落下它那遗忘的花瓣,黄昏中,它化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多么美妙而亲切的诗句啊,细细品读,我仿佛在一片香茗的雾气中看到了泰戈尔他那慈祥而深远的眼睛,一片片花朵静静地地飘落,那令人迷离的美,那时光静静消逝的忧伤,以及那使人遐想又捉摸不到的一缕,浮游的思想……
啊,我沉醉了,不禁闭起了眼睛,流露出些许欣喜而又虔诚的微笑。在那句诗所营造的意境里,一片温暖、静谧、忧伤。心中的那片湖便荡起了一圈圈美的涟漪,与泰戈尔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而此刻,一种美妙而深邃的美好,审美、欣赏时,灵魂也不觉的高雅起来,而那微微虔诚的笑容,纯净的眼睛则是那份我本无所奢求的外在的化妆。
当然,除了那些意境优美的诗歌,我也会常常被小说中那一个个性格鲜明、人生波澜起伏的人物所打动。如《简·爱》中的主人公——简,出身时遭受祖母的不公平对待,然后一生经历无数困难、艰辛,她用她人格的独立、个性的坚强终于迎来那一片属于她自己的真善美的世界,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无不有一种力量在我的热血中翻滚,一瞬间在自己的生命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妆痕,它的名字叫坚强。
让美丽的文字给自己化妆,它的实质是将文字中的真善美赋予给我。在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中,在那些风花秋月、南国温情、月下独酌中,我也许会含情凝望着某处风景,静静吟送着我心中的信条……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花一叶间,你会发现在美妙的文字里,我的生命竟会被妆扮得如此美丽……
那一回,我用沉淀为我的生命化上美丽的妆。
那是一个阳光初绽的早春,我回到了乡下老家,旅途是轻松的,风景也是明媚的,我却开心不起来,心头总被一块大石压着。放假前一次月考,我考砸了,本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丝安慰,没想到他们反倒在那块大石上又加千斤之重。一路上,我们都不语,各自想着心事。
到了乡下老家,我放下装有作业本的书包,偷偷跑了出去,因为我实在不愿面对父母愁苦的脸,像一大片乌云,闷得我透不了气。
沿着儿时记忆,我走上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路旁的田野里,柑桔花星星点点地绽放,泥路两旁的碎石中开有一种淡紫色的'小花,很精神。天是瓦蓝的,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地的碎金。
脚缓缓走在温润的泥土中,肺叶里吐的全是伴有花香的清新空气。走着,走着,我的心不禁从悲伤愤怒的大海中平静下来。整个路上只有我一人,仿佛所有绿都为我而染,所有的色彩都为我一人而姹紫嫣红,但我又是如此渺小,游走在天地之间,微若蝼蚁,我从未有过如此清朗的感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静中,我开始审视我近段时间的状况,仿佛有另外一个我站在我的对面,客观而平静地端详我,我发现,自己是疏忽懒惰了,虽然该完的功课都按时按量完成,却是抱着无可耐何,不得不做的态度,是一种“被学习”。稍有空暇,想着电视剧,想着小说,想着玩耍。我感到所有考试失误都有原因,并不能用“没发挥好”一笔带过,我还没有投入十足的精力。父母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却不屑一听,皱眉低脸。那天,我想了很多,也悟了很多。
沉淀失败,沉淀沮丧,沉淀杂念,才能在生活的路上披波斩浪,我决意用沉淀为我的生命化上美丽的妆。
青春的岁月,犹如一张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生命的精神就如手拿七彩画笔的能工巧匠,为它画上了美美的妆。
曾几何时,幼小的我还在未来的迷茫中孤身只影的徘徊。没有令人满意的分数,没有同学老师的赞扬,弱小的心灵仿佛置身严寒冬天。课堂上的我沉默,像高低不平的路面上的一滩死水,既没有阳光自信的少年风采,也没有初生朝阳的意气风发。课间我匍匐在课桌上,意志消沉,两目灰暗的盯着窗外未知的世界,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怅惘心绪。于是,就这样我为自己的童年生活画上了一个拙劣的妆。
直到那一次的邂逅,我的生命彻底改变。
那是一堂语文公开课,我们分组朗诵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各种各样的诗句在教室里弥漫开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这句充满豪情壮志李白的诗句跃入我的耳朵,钻进我的心灵,奏响起我的心弦。人生固然充满艰难险阻,又何妨?我和李白的心产生了共鸣,再次回想以前面对的种种抱怨,实在是不该。是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困难对于弱者是拦路虎,对于强者却是垫脚石。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向前走,乘风破浪,才能走向人生的梦想。
这时,我的心仿佛被画了一层淡妆,不知是那诗句给我的激励,还是带给我的无限启迪。从此以后,我带着从容自信的微笑,向新的生活迈步走去——不再忧伤,不再彷徨。
现在的我,正面临中考,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迎面而来,知识的回顾、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心态的良好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和必要前提”。是的,怀着一颗自信积极的心,伴着坚强毅力的魂,迎着波涛汹涌的激流,去战胜一个多月后的人生战场——中考。
我想,为生命化妆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最珍贵的莫过于拥有一颗美好的灵魂——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永不退缩……
决战六月,决战人生,我想为自己的生命画一个美美的妆。
但愿,生命的化妆不止一次。但愿,人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