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10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富爸爸读后感 篇1
在阅读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之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传统财富观念的挑战,更是一次对个人理财智慧的深刻启迪。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务自由的大门,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金钱、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一、观念的颠覆
书中,穷爸爸代表着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思维模式,他告诉我们:“好好上学,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你就会成功。”而富爸爸则强调:“学会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我对成功的定义。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拥有驾驭财富的能力,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实现财务自由。
二、财商的重要性
书中反复强调了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的重要性。财商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待金钱和财富的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识别投资机会,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制定并执行财务计划。通过提高财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避免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资产与负债的区分
《穷爸爸富爸爸》让我深刻理解了资产与负债的区别。资产是那些能够为你带来收入或增值的东西,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而负债则是那些让你支出更多钱的东西,比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富爸爸建议我们不断购买资产,减少负债,这样才能逐渐积累财富。这一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决策,开始更加注重资产的积累和负债的管理。
四、行动的力量
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财知识和观念,更重要的是鼓励我们采取行动。无论是学习新的投资技能,还是寻找投资机会,都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理财的智慧,实现财务自由。
五、生活的'启示
除了财务方面的启示,《穷爸爸富爸爸》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它让我明白,金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生活的平衡和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金钱而奔波。同时,它也教会我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被传统的观念和框架所束缚。
结语
总的来说,《穷爸爸富爸爸》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理财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金钱、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书中的理念,我一定能够朝着财务自由的目标迈进,实现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富爸爸读后感 篇2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买入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最近在看一本著名财商书籍《富爸爸穷爸爸》,以上是书中一段话,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在这里分享出来。
很多人没有能够理解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例如上面所提到的,自己以为是资产,其实是负债。例如各种电子产品,价格高昂的消费品等。
书中给出了答案:
资产:可以给你带来收入的产品。例如股票,基金,银行存款等。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是资产要依情况而定,例如你购买一套房产,但是每个月都还款,他是负债,如果你购买之后,出租获得收入,并且可以减去月供,那么他就是资产。
负债:不断把你的钱往外掏的东西。
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就要不断买入资产,让资产产生的钱支付高品质生活,作者就用股息,房租收入等购置了车辆,而不是相反的,先买入负债,然后让收入去填满负债。
当然,书中也讲到,适当的贷款和负债是可行的,为的是抓住市场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才会有购买资产的本金。
这样的例子在身边不计其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富人亏过钱,因为他们愿意冒风险,而没亏过钱的往往都是穷人,因为他们更求稳定。
富爸爸读后感 篇3
《穷爸爸富爸爸》颠覆了我在理财方面的思维模式。穷人购入负债,富人购入资产项,用资产利得去购买房子和车子才能跳出“老鼠赛跑”式的恶性循环,真正实现财务自由,而不会终身都在为银行打工,为别人的梦想打工。以前总是抱着近乎“视金钱为粪土”的心态,总认为资本运作的游戏不值一提,只有用自己的勤劳和知识挣来钱才是真本事。但是,换个角度想,只有当自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为了挣钱糊口而拼命为别人工作时,才真正拥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才能真正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读完本书,真正最大的惊喜在于书里一句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话:“付出金钱是那些非常富有的家庭保持富有的秘诀。”“如果我可以给你提供一种新思路,那一定是这个思路:当你感到手头‘有点紧’或者想得到什么时,首先要想到给予,只有先‘予’你才能在将来取得丰厚的回报,无论金钱、微笑、爱情还是友谊都是如此。”或许作者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这一定是他多年人生经验中最好的总结。当我读完此句,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同时联想到了佛教里的因果论和布施。我不禁激动万分。或许是因为东方传统哲学中这一形而上的大道得以在这样一本西方的、教你如何致富的书中得到了印证和最质朴的阐发;或许是因为这一殊途同归的巧合让我再次确信这一大道真实不虚;或许是我真切体会到了比较阅读的美妙之处。应该说三者皆有之。
富爸爸读后感 篇4
终于把《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给看完了,应该说这本书记得没错的话, 第一次 自己被书中的现金流表给吸引了,但其他的一些观点倒没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次 拿起这本书,让我震动的不是里面的现金流表而是下面的一些观点: 穷人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围绕着的是自己的资产,而不是你的收入。 没有基本的财务知识,分不清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一美元落进了自己的资产项它就成为你的雇员。记住:做个努力工作的雇员。确保你的工作,但不能忘记构筑自己的资产项。
大多数人只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妥的挣钱。他们很少有挣钱,然而却一直处于没钱的恐惧之中。
财富就是支持一个人生活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雇员挣钱、纳税,并靠剩下来的东西为生;—个企业挣钱,花掉它的钱,而只对剩下来的东西缴税、这是富人钻的最大的.法律空子。
其实书中对受过教育有专业特长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的一辈子生活的描述,自己的印象是及其深刻的。大多数人通过打工挣钱和银行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然后再通过努力工作来消除自己的帐单和生存恐惧,终其一身一直在为公司、银行、政府打工。
自己说不上自己挣过多少钱,但高中毕业后 来到大学 自己的收入,可支配的资金绝对 会让所有人不敢相信 ,但是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呢?全部通过消费性的支出把原本可以转变为资产的资金给溜走了。让他们为自己工作了吗?哪怕是一元钱!或许这原本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背景的中产阶级,一个穷人的生活。记得在过年的时候,想在网上做生意,自己想过啊!只是没有付之行动!我们又回到了穷人的花钱方式,生活方式。
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是为钱工作?还是让钱为自己工作?在我看来得尽量缩短为钱工作的时间!
富爸爸读后感 篇5
出于对名字的好奇以及迫于踏出校门的压力,从书单里优先选择了这本书来读。
初读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并不是在于复制就能成功,毕竟背景和条件等因素并不相同。在我看来,它对我的意义在于是对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长这么大,二十多年以来,在穷和富这两个对立面,终于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财富观仅限于赚钱,生存,存钱,生怕遇到任何风险。而不是切实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含义和划分,实现资金的流动,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其实,纵观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在用一生死守穷人思维,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背上了换房贷的压力,尽可能的把空闲对的时间放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上。然而,对我们来说,其实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穷人的思维操纵了你的一生。
虽然自己读书并不多,但一直在尝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过,有时候碰到了那种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书真的让人很反感但同样是在经济理财方面的书,这本书却没有让人反胃的感觉。而相反的,在理论与事例的结合中,甚至一些跳出常人思维的想法,使得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思考和接受。
毕竟是一个刚脱离大学的小兵,所以最有体会的还是在事业方面:
关注自己的事业,用老板的心态看问题
作者建议,不管是否成为一个老板,都把“关注自己的事业”当做首要任务,弄明白事业与职业的关系。f215.COm
“好好学习,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并且努力赚钱”,这似乎从懂事以来就一直萦绕在耳边。这种太普遍的想法以至于差点成了所有人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即便踏上了这样的轨迹大多数人也会偶尔反问自己“我为什么只能这样走”。只是偏离了这种道路可能带来的压力会吓死人,所以依旧照做。但事实上,循规蹈矩虽然不用冒什么风险但实际上在过程中并不是那么轻松愉快。
所以,你是要用你的一生去为钱而工作,还是让钱来为你而工作?财务自由是每个人都期盼实现的结果,但收益都是有风险的。所以跳出盒子来思考问题,摆脱畏惧和懒惰适宜的抓住机会,也许你就会成功。
刚毕业,流离失所的感觉。每天穿梭于车水马龙之间,渺小而卑微。还好内心有股力量在驱动着自己努力,寻觅机会。有时候,公交车上常常会突发奇想,如果发现一个可乘之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富爸爸读后感 篇6
最近刚刚读完罗伯特·清漪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感触颇深,如果自己早5年或者更早读了这本书,在自己更加年轻的时候树立一些理财的思想,是不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呢。
书中将财富的衡量标准用不工作可以支撑自己生活的时间长短来定义,也提到富人总是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而中产阶级买入的是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作者希望我们更多的学会让钱为我们工作,而不是我们在为钱工作。我们的工资不是我们的资产,资产是能带来被动收入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实时在现场,就可以带来收入。当我们仅仅依靠工资带来的收入消费,就会迫使我们不得不为钱工作,而掉入到老鼠陷阱中。我们的工作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工作的越努力,越是替老板在实现他的事业,让他越快实现财务自由。很多人收入提高,消费也越来越高,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钱驱使的命运。所以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资产项,我们收入提高后,自然而然想要增加一些奢侈品,这时候消费使用的应该是资产项所产生的收入,而不是工资带来的收入,所以富人最后才买奢侈品。当我们的财务自由度到达100%时,就实现了真正的财务自由,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从少积累的,而不是一开始就能有明显的效果。
富爸爸读后感 篇7
《富爸爸穷爸爸》让我学习到很多,产生的感受也很多。下方是我看完该书后的一部分感悟:
1、钱是一种陷阱。掉进这陷阱的人们在钱的面前总是让感情控制思想,开始是贪婪地获取钱财,最后是恐惧地发现自我被金钱控制住了,挣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唯一目的。——这部分人是无知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无可奈何地成为了这样的人;避开陷阱的人则让感情跟随思想,不被眼前丰厚却短暂的收入所迷惑,抓住机遇甚至创造机遇,用收入购买让收入不断增加的资产(这就是所谓的“钱生钱”)。他们不为钱工作,而是让钱为其工作。——这部分人于是成为了少数的富人。
2、自由是需要必须的物质基础的。想要做自我喜欢的事情,就得有做这些事情的潜力和条件。想要让父母享清福?想救助别人?想环游世界?甚至只是想要一点点只属于自我的闲暇?这就需要有足够的金钱和时光!于是我们就应选取的不是为了保住一份薪水很少的职业而没命地为老板赚钱,而是一份不来自tt170。需要自我到场就能够正常运作的高盈利事业。(职业带来收入,事业带来资产)理想是完美的,现实却是无比的残酷。在获得自由之前,总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3、寻找工作时要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到多少。学得越多,最后往往挣得也越多。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可能有苦有泪,钱少人情味也少,但是胜利就意味着不害怕失败,成功的素质是需要磨练的.。失败造成的沮丧和恐惧心理往往是导致人们不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钱不是真实的资产,资产是投资、是股票、是房地产……而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头脑。
5、支付别人之前先支付自我,然后务必支付别人的压力将会激励你去获得更多。
6、先给予后获取,回报往往是丰厚的。
不一样的人看这本书,相信会有很不一样的感悟,推荐!
富爸爸读后感 篇8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早流行的时候我就不屑一看,因为我一直对大众流行有抵触的。就象家庭主妇鸡皮老奶都在炒股的时候你就该清仓了。这条绝对是真理的。现在流行风过了,再加上有人推荐,我就有理由看了。嘿嘿,没想到又应验了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比较认真的看了富人不为钱工作这一章节。标题让我的脑子里现出几个大问号。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富人都是为钱工作的。不过又仔细想想世界五百强们应该就不是为钱工作了吧,
恩,只能说我认识的富人还不能介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了。一章读完证明确实如此。原来认为的开着大公司开好车有好几套房子的富人们,他们一样因为恐惧和贪婪为钱而工作,身心都不能自由和快乐。因为可能他们不知道关于钱的知识;不知道什么是资产和负债;(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而只是害怕没有钱的生活,让这种害怕的情绪控制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象一头驴一样的周而复始的老鼠赛跑。而不是用脑子想一个能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学习财务知识,用钱来为自己工作。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反过来我们又是那么愚蠢,因为98%的我们都是驴子。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不当驴子?
大多数人选择对生活屈服,不承担风险,过稳定的生活,社会和我们的父母都这样教育我们。走出校园我选择了挑战,因为不安分的性格还有无知无畏。其实确切的说我没当过几天驴子,也没有能找到用钱为自己工作的方法,因为根本不知道。按照书上的说法。钱为你工作的标志是:不需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这种事情听起来的确很棒。在我的理解一件事情少了你还能够继续运作就必须有一套系统让它上轨道,这套系统就是核心的竞争力和完善的管理。我认识的我听过的这样的企业象昆明的城建股份,还有万科地产都应该算吧。(不知道你的公司算不算,如果算的话我们的距离就不成问题了)除了这些,能不为钱工作的事情还需要信息、创造别人忽略的机会来赚钱等等吧。总之,现在对我来说还是纸上谈兵呢。只是你说要谈谈想法就只有这么胡诌一篇了,望勿见笑!
富爸爸读后感 篇9
大学时曾有位将“省一块钱就等于赚一块钱”当口头禅的老师推荐我们去读《富爸爸穷爸爸》,当时不屑一顾:那时这书正在热销,不想跟风。
出来工作近一年,拿着微薄的工资,虽非月光一族,但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考虑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及自己极有可能成为骨灰级剩女的现实,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理财规划,作为长远之计。然后习惯性地百度搜索资料,然后搜到了《富爸爸穷爸爸》,再然后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最后得出了以下心得:
1、最忙的人往往是最懒的人。
坦白地说,读了这一系列的书,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理财的知识,而是几下警棍,其中最狠的'一棍就是“最忙的人往往是最懒的人”。
一直很忙,生活上的就不说了,工作以来,全办公室我是最忙的一个。因为忙,我以一个入职半个月的新人的身份接手公认物控组最繁琐的包装物料而忽略了为什么接手的人是我而非别人;因为忙,在入职4个月后接下了飞利浦组几个最难跟的型号而忽视了自己拿一个人工资做三个人工作的事实;因为忙,在全部门其他人都悠哉闲哉的时候天天加班,陷入了智猪博弈的困境不可自拔……
终于静下心来,发现其实问题早已存在,而我也不是完全没意识到,只是不愿意面对事实,也懒得改变,于是以前以忙为借口一而再再而三地逃避事实。
最忙的人往往是最懒的人!这一棍,很猛,很痛,也很有效……
2、穷人为钱工作,钱为富人工作。
其实这一点一直都很清楚,只是不肯正视。穷人为钱而工作,钱为富人工作,所以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真正白手起家的人因稀少而成为传奇。
3、用“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代替“我可付不起”。
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让你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说“我付不起”这种话会阻止你去开动脑筋想办法;而问“怎样才能付得起”则开动了你的大脑。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棒的“计算机”。“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轻易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
我很大程度上是悲观主义者,所以更多时候我会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正如上面所说,我是个懒人,不仅仅是金钱上,对待其他事情我也总是轻易地用“我做不到”、“我不会成功”和“结局一定不好”一类的话来搪塞。相应的也就不战而败反正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不是吗?再然后真的……
从现在开始,禁止自己轻易说这类话。
4、分散风险也意味着分散收获。
来自贫穷的家庭,我所受到一直是“穷爸爸”式的教育,包括“努力学习能去好公司工作”、“挣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和“你以为我会印钱”。而我对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狂热,却又看多了赌徒投机失败的教训,所以投资的时候总是想着分散风险,虽然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却从不曾越线。可以说今后依然会会考虑分散风险但也会平静地接受收获减低的事实。
富爸爸读后感 篇10
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穷爸爸富爸爸》。受益颇深,感觉最受感触的是思想的改变。
首先,使我改变的是人们对于财务的认知,人们都避而不谈财务,认为这是一种庸俗的表现,可是人们却又为了这庸俗的东西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获得更多金钱,所以我们要勇于谈论这些东西,并且和喜欢交谈财务的人谈论你的财务经验,不要害怕别人学走你的东西,就算你在怎么垄断,也不会满足全世界人的需要,要勇于分享,这样在教导别人的时候,也能反思自己的经验,从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自己的财务,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知识,这本书中说道通过一个人一天常说的词汇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在说和物价有关的词汇,那么你这个人可能生活在一个为了解决温饱而努力的圈子里,如果你一天说的都是股票方面的词汇,那么你生活在一个股票的圈子里,想让自己进入什么圈子,就多提高自己的词汇量经常应用并努力进入这个圈子。这本书把人们分成四种,他们分别是是E(雇佣者employee)、S(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I(投资者,investor)B(企业所有人,businessowner),通过自己的主要收入来判断你属于哪种象限里的人,那个象限里的人都能富有,但是相对来说,处于I。B象限的人能容易获得财富,处于世界最富有的人都来自于B,I象限,其中尤B象限的人最多。
其次,思想的改变,我们从受教育开始,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然后你就可以过好的日子,从教育开始我们就打着一个雇佣者的理想来学习,学校也在不断批量生产一个个合格的雇佣者,这在父辈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那时候的公司包分配,包住宿,可进入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挣得这些工资很难够我们买房,买车,生育,每天只能加班来额外获得工资,当有人让我们去开公司,投资时,我们常常在说的是"噢,那太危险了,我可不能这样做,我还有很多需要钱的地方,我不能失去我的工作",然后我们也许这样度过我们的一生,然后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了以后挣多的钱。
从此我们进入了"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我觉的我们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同一种事物的思考,例如去年的物价上涨,对于普通的`人来可能是生活支出的增加和减少自己的消费,而处于I、B象限的人可能认为这种一种机会,进行投资,且不论成功与否,光说这种思想就是产生我们贫富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果没有安全保证,宁愿把钱投入到银行中这种低效率的地方(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系数,我们有可能亏钱)也不愿意投入一个能获得很多财富的投资上。
对于投资,普通人的思想是保证,而真正的投资者是考虑我们能多久收回我的投资。普通人总是抱怨他们没有机会,总是想象自己要是回到过去会怎么样,而对投资者对于资产,很多人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当做自己的资产,而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的负债,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我们的口袋里,而负债是我们从口袋里拿出钱,我们每天都要为我们的房子,车子拿钱,那就是我们的负债,"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是资产"所以我们要努力区分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并把金钱投入到资产中,拿房子来说,如果你买了房子并每个月都要支出,那么这是负债,如果你买了房子,把他租出去,并且收到的收入大于你的支出,那么这个房子就是你的资产,在这之前你要学会读懂财务报表,才能分辨出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还有就是,当你需要投资时,要看一下对方有多少资产,在从事什么行业,简单的说比喻就想相亲,先看媒婆的孩子有没有结婚,如果没有结婚,谁不把好的姑娘介绍个自己的孩子。
克服自身的缺点:恐惧心理,愤世嫉俗,懒惰,不良习惯,和自负,1、恐惧心理,"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的本身"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名言,没有一个人不恐惧失去金钱,即使富人也一样,但是他们处理的恐惧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人因为创业失败而不再创业,又回到了雇佣者的行列,而富人则是总结为什么投资失败,并吸取教训在进行投资,成功是个吝啬的老师,它不会交给我们什么太多有用的东西,而失败却能交给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为了以后的成功提供垫脚石。正如晚年的晏阳初,当它的传记作者问他:长着今已有志竞成,但六十多年中是否也有失败的地方"晏阳初沉吟良久,答;"失则有之,败则未有",可见成功者对于失败的不同处理。
愤世嫉俗,当我们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人跑过来告诉你,不要这样,这太危险了,他们的说法很有影响力,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产生共鸣,所以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眼睁睁的看着机会在我们的身边溜走,所以我们要真开眼睛去观察现实,而不是被顾虑和恐惧蒙蔽思想。
懒惰,治疗懒惰最好的方法是让我们"贪婪"一点,当我们遇到问题是,我们首先说的是我不能支付,而不是我怎么样才能支付,在我们考虑怎么支付的时候,我们不断开发大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财商。还有不要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基金中,我们只能在老得时候才能知道自己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如果到那时候才知道你的收益不能支付你的养老,那么这是很悲惨的事情,把钱让别人投资,增长的是别人的财商,而不是你的。这样很不划算。
不良习惯,不好的习惯导致我们不成功,例如我们每个月都需要支付这些那些的费用,然后在支付我们自己,有时候到支付我们自己的时候,已经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先支付自己,当我们的贷款人不断抱怨的时候,我们就能把他们的压力当做动力,寻找其他的收入来提高我们的收入,来支付给他们。
自负,自负是无知的另一面,当我们自负的时候,常常用傲慢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所以我们当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或者一本这方面的书,马上来教育自己。
系统的重要,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直认为,只要我能提供优质的商品,良好的服务,那我一定能成功,现在想想挺好笑的,我们好像都听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比XX要强的多,可是人们就是认可它的产品而不认可我们的,每个人都能做出比麦当劳更好的汉堡,却不能做到麦当劳那么大的产业,其原因就在于麦当劳有自己一个良好的系统。我们要努力不断的创造一个系统,没有系统的公司是无法长久的。
销售的魅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他能销售多少东西,而在于你能被拒绝多少次,拒绝的多了,我们离成功就会越近,不要盲目的去被拒绝,而要不断的在被拒绝后总结语言技巧和销售能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其销售能力是功不可没的,我也是个害羞,内向的人,害怕别人拒绝自己,有时候词不达意,很多在脑海里想的东西,等到说的时候变的磕磕巴巴,不知所云。从现在起,我要勇于同陌生人说话,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能力。如果有可能,我很希望能进入一家培训销售系统完善的公司。
学习。学习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东西,如果你离开了学习,那么你离失败就不远了,我们不需要有多聪明的智商,能多快的学习,我们只需要拥有一个乌龟的心态,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们从北京开车回沧州,中间父亲让我开车,在高速上开车的兴奋与紧张那是在城市开车无法相比的,我把汽车开到告诉规定的最高限速,我超过了一辆又一辆汽车,并且保持了我认为他要半个小时才能追到我的距离,然后我们进入了休息区,休息了大约十分钟左右,当我们重新在高速上行驶的时候,那些被我们超过的车一个个的都在我们前头,我想这就是持久学习的最大的魅力,不在于你多聪明,而在于你多持久。不要在乎自己比别人智商低,实验表明,一个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和后十名的孩子,三十年后的生活状况是差不多的。而情商对你的影响力比智商要大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