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中学作文 > 导航

杨梅说明文作文

发表时间:2024-12-12

杨梅说明文作文。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1

望着眼前一箱箱装满桔子的箱子,我们心中充满了劳动后的快乐……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天。我和几个老同学乘着车来到富口的一个小乡村摘桔子。乡村此时并没有苏醒。温柔的雾姑娘给宁静的乡村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轻纱连衣裙。在车上,朦朦胧胧地看见,远处,桔园里金黄的桔子挂满了树梢,正冲着我们笑呢!到了桔园,抬头一看,周围全是桔子树。绿得像翡翠的叶子里藏着一张张好奇的黄色小脸蛋。有的桔子像一个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宝宝,轻轻地拨开那碧玉似的绿叶,探出那黄澄澄的小脑袋,睁大眼睛往外瞧;有的桔子则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一件青裙,害羞地躲进大树妈妈的怀抱;还有的桔子才刚刚成熟,像一个个端庄的大姑娘,坐在绿色的屏障里,等着人们来采摘。我被周围的景色陶醉了,直到同学提醒我,我才清醒过来。我们的带上小剪刀,来到桔园深处。我挑了一棵向阳的桔子树,桔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桔子。我搜寻着,看看有没有又大又红又没有一点儿烂迹的桔子。正当我苦苦搜寻时,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大桔子。不料,却被掉在地上的烂桔子绊了个趔趄。于是,我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小心翼翼地走过去。随着“咔嚓”一声,一个鲜红的大桔子就落到了我的手中。后来,我又摘了几十个桔子,装满了一箱,还多出来了呢。

我们望着一个个装满桔子的箱子,心中充满了劳动后的喜悦……是啊,这次劳动让我们体会了生活,又让我们开拓了思维,真是一举两得啊!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2

今天,我在放学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老师布置了实践的作业,拍端午节吃粽子的照片。

我回到家,看到妈妈在煮粽子,我问妈妈:“妈妈今天又不是端午节,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吃粽子呢?妈妈说:“因为明天就是端午节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想:我又可以吃上可口的粽子了。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看到,餐桌上有两个粽子,于是,我问了妈妈:“妈妈这两个粽子都是什么口味的呀?”妈妈说:“都是咸蛋黄肉的。”然后,我看了看两个粽子的外观都差不多,我就随便挑了一个,就在我刚要吃的时候,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作业,老师说,在吃粽子时要看看外观长得什么样子。于是,我就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观察粽子的外观是三角形,而且是用糯米做的,在我吃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中间夹着黄黄的咸鸭蛋,当我再吃到一半的时候,我又看到美味的肉,我心里想:这个粽子棒极了,让人回味无穷啊!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除了能吃到那么美味的粽子,还让我懂得了要仔细观察生活的细节!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3

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

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4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xx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江苏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市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县端午,每人要吃几个杏子和桑葚,民谚说:“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疮。”湖北宜昌端午竞渡。农历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陕西兴平市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铜川市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广东从化市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5

随着深秋的到来,学校走廊旁的几棵竹子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盛夏时节的.竹子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翠绿的枝干,尖尖的叶子,看起来跟其它树没什么不同。可是到了深秋时节,别的树都换了一身秋装,而竹子还是穿着那件夏衣,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课间时,我常常靠在栏杆上,俯视那几棵竹子,它们就像几个碧绿的小人伸出小手。

放学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离开了教室,我静悄悄地走到竹子旁,抬头仰望,“小人”又变成了立柱,慢慢随风摆动。叶子像一滴滴露珠挂在枝头,看起来像沉重得马上就要滴落似的。

这时,风婆婆经过,将一片竹叶放在我的鼻尖上,我一闻,啊!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可是渐渐地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6

我童年的趣事有一大堆,但有一件让我们全家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想笑的事。

我小的时侯,看到大人喝咖啡总觉得那东西一定很好喝,因为闻起来好香。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喝一杯咖啡,可大人不让。

有一次,爸爸病了妈妈熬了一碗中药,放在卧室的桌上。爸爸说要先睡觉,醒来再喝药。

我看到了放在桌上的中药,我忿忿地想:爸爸有咖啡喝却不告诉我,哼!就偷偷地尝了一小口。啊!太苦了!我手悟住嘴,我差点叫出声来。

转念一想,咖啡也许就是这种味道吧!我怕把爸爸吵醒,踮着脚尖悄悄来到厨房拿来了一些白糖,加了三勺糖,才敢喝一口。哇!味道好极了!我一口气把剩下的.喝了个精光,又踮着脚尖溜下楼去玩了。

爸爸醒来以后问妈妈:“我的药呢?怎么只有一个空碗?是不是又倒回锅里去了?”妈妈说没有啊,放在桌上的。

妈妈好像有火眼睛睛似的,马上问我:“是不是你喝了爸爸的药?”

“不是咖啡吗?”我歪着脑袋说,“如果真的是药,我会不会死啊?”

爸爸妈妈居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这一笑更让我摸不着头脑。妈妈对我说:“傻孩子,那是你爸爸要喝的中药,还好不是什么其他的药!”

现在我终于尝到真咖啡的味道了,不过我还是最爱童年的“苦咖啡”!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7

南方的端午节可是真的热闹。当热腾腾的粽子端上锅,当火红的龙舟迈向胜利,当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端午节也顺风而来。

过端午是要吃粽子的,香喷喷的粽子端上锅,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粽子,垂涎三尺。南方的粽子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制作而成馅。粽子的形状各不同,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正三角和正四角形的。其中三角形最为可爱。各个头圆圆的,模样好看极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场面实在令人震撼。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桡手们意气风发,脖子上,腰上各缠上青布。随着鼓声,一搜搜龙舟像箭射出去。激昂的鼓声在耳畔响起,龙舟也随之迈向胜利。

这一天还要戴香囊。香囊不仅有辟邪驱瘟之意,还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用五色绳串成一串,各个小巧玲珑,形形色色。

端午有赛龙舟,吃粽子,带香囊。真是又到端午,又见龙舟,又闻粽香,又戴香囊。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8

我有一个铅笔刀,它有一个大肚子、一对犄角、一条翘尾巴、一张小唃,非常可爱。

当我要削笔的时候它就摇着尾巴巴,挺着大肚子,对我说:“看着吧,我会把笔削得尖尖的.!”

说着,我把犄角捏住,唃里的牙齿张开了,我把笔伸进小唃里,然后上下摇动翘尾巴。削的时候我听到了一阵快乐的歌声“沙沙沙、沙沙沙”。真好听!

削完了,我把笔拿出来,咦?笔屑呢?哦,原来笔屑被铅笔刀吃下去了,它被带到大肚子里,我把肚子拆了出来,把笔屑倒进了垃圾筒。

削笔真是件快乐的事呀!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9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民间流传着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一大早就买来包粽子的粽叶,现在我们开始包粽子了!先挑两片好粽叶,把粽叶叠在一起,卷成圆锥形,再用左手握着,右手挖一勺糯米,倒进圆锥里,然后把老家运过来的腊肉塞进去,再挖一勺糯米,盖在上面,用手压紧,最后用粽叶把他们包起来,一点缝都不能有,用细绳把粽子捆紧,一个立体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就做好了哦!一个个翠绿翠绿的粽子放在锅里一煮,满屋子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忍不住想尝一口,香喷喷的粽子甜而粘,让人还想再吃一个。

中午的餐桌上,除了美味的粽子,还有必不可少的“五红”,听大人们讲这五红分别是苋菜、烤鸭、鸭蛋、黄鳝、龙虾。据说吃了这五样菜,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有的地方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我多么希望仙林湖也能举办一次划龙舟比赛!

杨梅说明文作文 篇10

“五月五,杨梅红,包好粽子过端午。粽子香香,香厨房,艾叶香香,香满堂??”初夏,芝城的街角几个孩童正欢快地跳着唱着,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伴着艾草和箬叶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又是一年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香飘。

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廿五、廿六,母亲便会开始清扫庭院、挂菖蒲、插艾草、洗箬叶、包粽子。端午节还没到,大街小巷早已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抗秦,遭到贵族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楚怀王也渐渐听信了谗言,将屈原免职流放。壮志未酬的屈原倍感痛心,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间》、《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被秦军攻破,流放途中的屈原听到噩耗后,万念俱灰,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抱石头纵身跳入了汩罗江中??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痛,纷纷自发来到汩罗江边哀悼,有人划着小船,在江中来回打捞他的尸体;还有人用箬叶包了饭团丢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渐渐地吃粽子成了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普遍方式,也成了五月初五过端午的地道民俗。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九州皆同,但细细比较,家乡建瓯的粽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都与别处的不太一样。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用稻草或化纤线绳捆绑的,而在建瓯,则更多的是用竹丝来捆扎。建瓯是中国竹子之乡,生活在竹海中的建瓯人,每年初春时节便会上山挑选几根竹节特别长的嫩竹砍下,劈剥成一条条细细长长的丝线,晒干后储藏起来,以备端午节包粽子用。这样的竹丝不仅韧性很强,而且环保健康,还带着淡淡的毛竹清香。粽子的馅儿料除了采用传统的豆沙、瘦肉、蜜枣之外,建瓯人还会特别选用锥栗、建莲等,爱吃咸粽子的还会选用建瓯板鸭作馅儿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对于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瓯来说,有的是异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文化,端午节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挂菖艾、吃粽子之外,建瓯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它们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气氛,也寄托了纯朴善良的建瓯人民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